一、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宋秀娟[1](2020)在《内蒙古绒山羊舍信息化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一直是被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而发展数字化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农业发展不仅局限于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业也备受关注。目前,我国的农业、畜牧养殖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农业、畜牧养殖业,能够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控制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畜牧产品的优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欧美及亚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并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很多地区缺少基础的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化资源服务平台,因为畜禽的生长与繁殖不仅受遗传、营养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所以对畜禽舍环境指标评价进行有效监测,能够为养殖业提供养殖依据和建设性意见,从而优化养殖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接着本论文在结合内蒙古绒山羊舍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绒山羊生存环境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适合我国现代化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牲畜棚舍信息化资源平台。平台包括三个子系统:羊舍信息采集子系统、远程信息化子系统和羊场管理子系统。羊舍信息采集子系统主要是实现对羊舍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收集与显示。在羊舍信息采集子系统中,本文采用嵌入式开发系统的方式,利用短距离信息传输的内部网络和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采集和传输绒山羊舍数据(如气温和湿度等),外部网络则采用基于GPRS无线服务的通信网络。远程信息化子系统整合信息采集模块、羊群管理子系统,并构建远程信息化平台,让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羊场信息化平台。羊场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对羊群的遗传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及出售等进行综合管理,通过软件系统简化管理,提高办公效率。最后,本文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设计了系统的软硬件和数据库。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处理与显示,完成了用户管理功能。对系统设计的功能进行一一测试运行,通过运行效果良好,系统的信息传输子系统实现了对绒山羊养殖过程能进行连续观察并记录数据,可以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结果基础上进行决策,由此提高生产力,节约成本,使畜牧产品具有更大的经济附加值;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警示提醒,为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提供可能。业务服务子系统具有安全、稳定的优点,且用户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以满足当前农业及畜牧业信息管理的需求,使规范农业畜牧业信息系统的管理,促进农业畜牧业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曾攀[2](2017)在《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可行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于我国来说,农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农业领域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农业信息化成为农业经济新增长点。农业信息化化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结合国情,基于省情是研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长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江西省作为农业大国下的传统农业大省,如何促使本省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是我省各部门工作重点。然而当前仍然面临众多阻碍我省农业的进步与发展的难题,如农业信息化服务业的难以满足多重需求、农业信息化缺乏对广大农民的必要指导、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行业特殊性影响、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农民的实际收入和整体素质水平低等。因此信息技术的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农业信息化发展之路更加任重而道远。基于此笔者结合江西农业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分析我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内外部环境,立足国内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并以我省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作为案例,对如何推进我省农业信息化问题谈一些看法。结合我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采用swot分析我省当前农业信息化推进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条件,试析其发展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结合国内外发展启示,以井冈山科技园的建设经验作为成功案例,从而笔者得出促进我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视角。从建立新型农业信息观,围绕信息需求搞好农业信息化规划、鼓励、推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建设、加强农业信息标准化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注重加强信息监督体系,搞好信息培训和信息队伍建设,增加国家支撑力度,维护良性的运行管理方案等方面为我省农业信息化提出相关对策。
任吉梅,韩顺琼[3](2016)在《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发挥信息化作用的探索》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且探讨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以期望能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黄远峰[4](2016)在《钦州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信息化是农业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技术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是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促进钦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完善,探讨现阶段钦州市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本文以钦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研究主题,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望对钦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帮助。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剖析了钦州市的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钦州市两区两县为试点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农户通讯工具的拥有情况及使用情况、对信息的认知与需求、农户对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这三大板块问题综合调查农户意见,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7.5%。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钦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立足于广西区及本市多年的成果、经验和资料积累,政府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初步建成符合钦州市具体情况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现代通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不断延伸。但是,就整体而言发展力度不足,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明确,人才队伍配备不足,技术设备投入不足;二是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采集方法陈旧落后、信息覆盖面窄、信息采集渠道不合理,信息资源内容简单、缺乏有效整合;三是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结构松散,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作,信息发布渠道单一不畅,信息·时效性和可用性差;四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使用成本偏高及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强化政府引导职能,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培养与稳定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进一步对农业信息化工作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各阶层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快信息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大力开展试点示范与推广;做好村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沈艳[5](2016)在《江苏农业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一部分,是国内国际信息发展的趋势,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的当下,农业信息化关系到我国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推动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以及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大力的发展农业信息化,但是,在当前的中国国情下,农业信息化的总体建设较为落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较晚,农民的教育问题相对落后,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普遍不高,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应先全面了解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的公正的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作出评价,这样的工作对于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提高农业整体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又因地貌、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程度必定会存在差异,而了解这些差异所在然后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发展计划,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信息化评价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框架及内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分析方法对江苏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提升较快,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上升较快,农业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使用构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和AHP分析方法得出,苏南、苏中以及苏北地区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并且其信息化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从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农业信息组织机构及外部环境和农业信息体系效益评价六个方面分析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文章最后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环境建设,积极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研究与应用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于浩淼,杨易[6](2015)在《APEC第三届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新关注点解析》文中指出1989—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自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亚太地区层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性经济合作论坛。近年来,APEC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重点分析在2014年APEC中国年期间,APEC第三届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中的一些新关注点,包括粮食产后减损、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探究APEC在农业领域未来发展的新活力。
侯倩茹[7](2014)在《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农业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还很落后,要成为一个农业强国,应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作物产量,而实现农业信息化是必经之路和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陕西省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进一步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将成为陕西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鉴此,本文针对陕西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及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从实践和实际出发,以实用与实效为目标,实事求是地找出一些适合陕西省省情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对推动陕西省农村经济和农业的稳定、快速、和谐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综合本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综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概况和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述评,阐明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初步探索和归纳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特性,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陕西省的本地实际情况,指出陕西省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快速稳定发展的新思路和基本对策,以期为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2、界定了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是以智能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培育,来造福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农业信息化指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介绍了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农业信息化是综合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内容;农业信息化是改良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信息化是开创“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减少城乡之间的各类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加快新型农民培养的迫切要求。3、阐述了陕西省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然后,对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飞跃式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逐渐革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也有了一定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资金投入不够;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还不足够;信息化观点滞后,缺少建设人才;各部门间联合行动不紧密;信息共享率低,有效的统筹和协调不足;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信息收集、分析、传输及发布落后。4、通过对杨凌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分析,并总结经验。以院校合作为依托,强化信息资源建设;夯实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硬件基础;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得到开辟和拓宽;农业信息服务运作新模式——乾兴模式的开创。5、提出了全面促进陕西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努力搞好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使用信息的能力;积极开创新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信息标准化发展;加速农业信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认识水平、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开发和丰富农业信息资源,增加信息质量;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增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综上,本研究结果将为陕西省及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
邓林[8](2013)在《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活动和农民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等搜集、整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给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技术。但通俗来说不外乎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之一,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发展水平和建设的效率都影响着其效果的展现,农业信息化扩大了农民的农业信息来源,通过运用准确的农业信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从客观上激励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本文在第一部分中指出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同时对信息与农业信息,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接着对农业信息化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为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特征,国外的农业信息化经验对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在综述的基础上,对湖南省农业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加快湖南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意见:重视和加强政府在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大力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加强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
傅颢文[9](2013)在《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沈阳市沈北新区大力推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延伸、农业信息采集渠道的拓宽、信息及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沈北新区农业结构调整、沈北新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是,因各主体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较差,沈北新区在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上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也没有明确的体现出政府作为投入主体作用,加上基层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比较薄弱,且在现有的机制体制下,农业信息化工作多口管理,农业信息资源不集中、不规范,涉农部门工作不到位等现象阻碍了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前提,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以当前我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来看,这是个进一步加大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良好契机。加快并提高沈阳市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的水平,推动沈北新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全面增加沈北新区农民收入,促进沈北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论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以及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沈阳市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主体、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需求、农业信息化的服务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信息化认识不足,政策、资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落实程度不高,信息队伍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是制约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通过模式创新、体系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支撑了沈北新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信息立体化传播的新途径,解决沈北新区“最后一公里”的进村入户直接为百姓服务的问题。
张隆平[10](2013)在《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向传统技术装备的渗透,使得农业生产活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各国都走在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农业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自身的发展是农业由传统农业阶段朝着现代农业阶段过渡的必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泉州市经济总量连续12年名列全省第一,2012年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达90%以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反哺农业成为可能,其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是农业信息化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近十年,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首先在广泛查阅、仔细研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信息化相关研究动态及成果,阐述农业信息及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并分析其特征;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及访谈,查阅相关统计年鉴,考证农业信息服务及信息网络建设成果,从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四个方面描述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继而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且通过对泉州南安市兰田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案例研究,分析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及借鉴之处。研究得出,目前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落后,管理人员、信息分析服务人员、信息技术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都有待提高;农业信息供给方面,农业网络信息采集及发布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信息发布效率低,实用性差;农业信息数据库规模小,内容更新少,核心信心缺乏。信息传播方面,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应继续加强,尤其在农村区域;农业信息需求方面,农民由于缺乏利用信息的知识基础、缺乏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及技术的经济基础导致了农民信息需求意识薄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改善农业供给现状、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培育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主导作用。
二、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绒山羊舍信息化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平台架构 |
2.2 平台的总功能 |
2.3 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
2.3.1 3S技术与智能传感网络 |
2.3.2 基于XML的信息化资源描述框架和HDFS云存储架构 |
3 系统设计 |
3.1 系统硬件设计 |
3.2 系统软件设计 |
3.2.1 信息采集子系统 |
3.2.2 远程信息化子系统 |
3.2.3 羊场管理子系统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 系统平台的实现 |
4.1 信息采集模块 |
4.2 远程信息化模块 |
4.3 羊场管理模块系统 |
5 系统测试 |
5.1 系统功能测试 |
5.1.1 登录模块测试 |
5.1.2 羊群管理功能模块测试 |
5.1.3 系统公告管理功能测试 |
5.1.4 添加综合信息功能测试 |
5.2 系统性能测试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2)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可行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
1.1.1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1.1.2 国内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1.1.3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1.2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内容 |
1.2.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 本文结构 |
2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及建设必要性 |
2.1 农业信息化概述 |
2.2 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的载体 |
2.2.1 创新概念的提出 |
2.2.2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 |
2.2.3 互联网便利带来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
2.3 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
2.3.1 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
2.3.2 传统农业的低效率模式 |
2.3.3 利于产业升级 |
2.4 本章小结 |
3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
3.1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特点 |
3.1.1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 |
3.1.2 农业信息化与市场积极融合 |
3.1.3 资金来源多元化 |
3.1.4 农户农业信息化意识增强 |
3.1.5 基础设施逐渐完备 |
3.2 江西省智慧农业“123+N”建设内容 |
3.2.1“1 个云终端” |
3.2.2“2 个中心” |
3.2.3“3 个平台” |
3.2.4 N个系统 |
3.3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 |
3.3.1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的优势 |
3.3.2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劣势和挑战 |
3.4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机遇与威胁 |
3.4.1 农业信息化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多重需求 |
3.4.2 农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与缺乏对农民的必要指导 |
3.4.3 政策出台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
3.4.4 受农业行业特殊性影响 |
3.4.5 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 |
3.4.6 农民的实际收入和整体素质水平低 |
3.5 本章小结 |
4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启示 |
4.1 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启示 |
4.2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
4.2.1 加快培养农业信息服务人才 |
4.2.2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调控能力 |
4.2.3 加强配合,广泛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网络 |
4.2.4 强化质量,提高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
4.3 本章小结 |
5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案例—以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例 |
5.1 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概况 |
5.2 新型农业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对策 |
5.2.1 建立新的农业信息观 |
5.2.2 围绕信息需求搞好农业信息化规划,鼓励、推动 |
5.2.3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5.2.4 加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建设 |
5.2.5 加强农业信息标准化建设 |
5.2.6 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注重加强信息监督体系 |
5.2.7 搞好信息培训和信息队伍建设 |
5.2.8 增加国家支撑力度,维护良性的运行管理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发挥信息化作用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信息化概述 |
2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
2.1 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
2.2 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
2.3 推动农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
3 发挥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措施探索 |
3.1 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
3.2 提高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的信息化水平 |
3.3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以及数据库系统的建设 |
3.4 建立信息化农业的实验示范基地 |
3.5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
4 结束语 |
(4)钦州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创新点 |
1.2 农业信息化理论概述 |
1.2.1 信息及信息化 |
1.2.2 农业信息化 |
1.2.3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法) |
2.2.2 定性分析法 |
2.2.3 定量分析法 |
2.3 问卷调查对象及方法 |
3 钦州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 |
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3.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
3.1.2 广西农业发展现状 |
3.1.3 广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3.2 钦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1 钦州市概况 |
3.2.2 钦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
3.2.3 钦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4 钦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4.1 信息化建设主体力度不足 |
4.1.1 政府主导作用不明确 |
4.1.2 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
4.1.3 技术设备投入不足 |
4.2 信息化资源存在的问题 |
4.2.1 信息处理及发布存在的问题 |
4.2.2 农业信息资源内容简单,缺乏有效整合 |
4.3 信息化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
4.3.1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
4.3.2 信息发布渠道不畅 |
4.3.3 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效性差 |
4.3.4 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 |
4.4 农村地区自身因素问题 |
4.4.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
4.4.2 农民收入低与信息化成本高之间的矛盾 |
4.4.3 农民综合素质低 |
5 促进钦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
5.1 强化政府引导职能,加大扶持力度 |
5.2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宣教力度 |
5.3 加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
5.4 加强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
5.5 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
5.6 抓好现代信息体系与传统信息体系的结合 |
5.7 开展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 |
5.8 营造现代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江苏农业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的文献综述 |
2.1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
2.1.1 相关概念 |
2.1.2 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
2.2 农业信息化的内容 |
2.2.1 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
2.2.2 农业生产信息化 |
2.2.3 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 |
2.2.4 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 |
2.2.5 农业信息化服务 |
2.3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及意义 |
2.3.1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
2.3.2 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
2.4 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
2.5 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研究现状 |
2.6 农业信息化区域比较的研究现状 |
2.7 小结 |
第三章 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
3.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
3.1.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 |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3.2.2 研究方法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内容 |
3.3.1 农业信息资源指标 |
3.3.2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
3.3.3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指标 |
3.3.4 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指标 |
3.3.5 农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及外部环境指标 |
3.3.6 体系效益评价指标 |
3.4 评价指标体系 |
3.5 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确定 |
第四章 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区域差异比较 |
4.1 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现状 |
4.1.1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
4.1.2 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提升较快 |
4.1.3 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上升较快 |
4.1.4 农业信息资源不断丰富 |
4.1.5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
4.2 江苏省区域间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
4.2.1 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 |
4.3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比较 |
4.3.1 农业信息资源差异 |
4.3.2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差异 |
4.3.3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差异 |
4.3.4 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差异 |
4.3.5 农业信息组织机构及外部环境差异 |
4.3.6 农业信息体系效益评价差异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5.1 简要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合理统筹,加强合作,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 |
5.2.2 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
5.2.3 研究与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增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
5.2.4 培育高素质农业信息人才,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致谢 |
(7)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概述 |
2.1 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
2.1.1 信息化的概念 |
2.1.2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
2.2 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
第三章 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3.1 陕西农业信息化的主要作用 |
3.1.1 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3.1.2 有助于推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
3.1.3 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
3.2 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3.2.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飞跃式发展 |
3.2.2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逐渐革新 |
3.2.3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扩大 |
3.2.4 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也有了一定规模 |
3.3 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
3.3.2 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还不足够 |
3.3.3 信息化观点滞后,缺少建设人才 |
3.3.4 各部门间联合行动不紧密 |
3.3.5 信息共享率低,有效的统筹和协调不足 |
3.3.6 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
3.3.7 信息收集、分析、传输及发布落后 |
第四章 杨凌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 |
4.1 杨凌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 |
4.1.1 依托院校合作,强化农业信息资源拓展和建设 |
4.1.2 夯实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硬件基础 |
4.1.3 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得到开辟和拓宽 |
4.1.4 农业信息服务运作新模式——乾兴模式的开创 |
第五章 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
5.1 努力搞好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使用信息的能力 |
5.2 积极开创新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
5.2.1 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建立多样化投资体系 |
5.2.2 促进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广泛应用 |
5.2.3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
5.3 强化农业信息标准化发展 |
5.4 加速农业信息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
5.5 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5.6 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增加信息质量 |
5.7 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5.7.1 推动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
5.7.2 推动应用农业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 |
5.8 增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
1.2.1 信息与农业信息 |
1.2.2 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 |
1.2.3 农业信息化建设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本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2.1 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基础 |
2.1.1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
2.1.2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
2.2 国外研究动态 |
2.3 国内研究动态 |
2.3.1 对国外农业信息化研究的综述 |
2.3.2 对国内农业信息化研究的综述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三章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特征及面临的机遇分析 |
3.1 湖南省农业发展思路 |
3.2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3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征 |
3.4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 |
3.4.1 农民 |
3.4.2 地方政府 |
3.4.3 农民专业合作社 |
3.4.4 信息化建设产品制造商 |
3.5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
3.6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
3.6.1 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具备相当规模 |
3.6.2 相关政策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
3.6.3 强大的科技支撑 |
3.6.4 农业发展空间广阔 |
第四章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困境分析 |
4.1 农业信息化思想认识不到位 |
4.2 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结构分布不均匀 |
4.3 农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
4.4 农业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 |
4.5 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
4.6 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相对落后 |
4.7 “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 |
4.8 农业管理体系分散 |
第五章 加快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对策与建议 |
5.1 重视和加强政府在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领导作用 |
5.2 大力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发展 |
5.3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 |
5.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5.5 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 |
5.6 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 |
5.7 加强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和作用 |
1.2.1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
1.2.2 有利于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
1.2.3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换代升级 |
1.2.4 有利于促进农科教相结合并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 |
1.2.5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
1.2.6 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向国际化发展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1.5.1 文献研究 |
1.5.2 系统分析 |
1.5.3 案例研究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
2.1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2.1.1 美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2.1.2 德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2.1.3 法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2.1.4 日本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2.1.5 韩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的状 |
2.2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
2.2.1 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化 |
2.2.2 农业软件专业化 |
2.2.3 农业信息网络化 |
2.2.4 农业信息多媒体化 |
2.2.5 农业信息全程化 |
2.2.6 农业信息普及化 |
2.3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
2.4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
2.4.1 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
2.4.2 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
2.4.3 重视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 |
2.4.4 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 |
2.5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的现状分析 |
2.5.1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
2.5.2 资源分析 |
2.5.3 发展趋势 |
第三章 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3.1 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
3.1.1 起步阶段(2006 年 5 月—2007 年 12 月) |
3.1.2 发展阶段(2008 年 1 月—2010 年 12 月) |
3.1.3 完善阶段(2011 年开始) |
3.2 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
3.2.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3.2.2 农业信息资源采集渠道不断拓宽 |
3.2.3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壮大 |
3.2.4 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实现多样化 |
3.2.5 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功能分析 |
3.3 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主要方式 |
3.3.1 以广播电视网络为载体的服务方式 |
3.3.2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服务方式 |
3.3.3 以移动通信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服务方式 |
3.4 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农业的发展 |
3.4.2 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
3.4.3 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 |
3.4.4 政府有些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作用不力 |
3.4.5 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加快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
4.1 模式创新,建设集成型信息推广模式 |
4.1.1 政府推动政策引导 |
4.1.2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 |
4.1.3 农民技术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参与 |
4.1.4 “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 |
4.2 体系创新,营造农业信息服务氛围 |
4.2.1 信息采集发布体系 |
4.2.2 农业科教体系 |
4.2.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4.3 方法创新,建立“一个中心”、“四个平台”、“五个系统” |
4.3.1 一个中心 |
4.3.2 四个平台 |
4.3.3 五个系统 |
4.4 机制创新,提高信息利用、信息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
4.4.1 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两轮并进 |
4.4.2 国家队伍与民间队伍两臂合力 |
4.4.3 面对面指导与远程服务两管齐下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5.2.1 建立以信息化为主线的农业推广合作体系 |
5.2.2 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变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及作用 |
2.1 农业信息概念及特征 |
2.1.1 农业信息概念 |
2.1.2 农业信息特征 |
2.2 农业信息化概念及特征 |
2.2.1 农业信息化概念 |
2.2.2 农业信息化特征 |
2.3 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
3 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泉州市概况 |
3.1.1 泉州市自然及经济概况 |
3.1.2 泉州市农业发展概况 |
3.2 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3.2.1 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及取得的成效 |
3.2.2 泉州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
3.2.3 泉州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3.2.4 泉州市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
3.3 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农业信息人才建设方面 |
3.3.2 农业信息供给方面 |
3.3.3 通信基础设施方面 |
3.3.4 农业信息需求方面 |
4 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案例分析----以泉州南安市兰田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例 |
4.1 兰田村农业信息化工作模式及取得成效 |
4.2 世纪之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之处及借鉴 |
5 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改善农业信息供给现状 |
5.1.1 统一农业信息资源采集、发布标准,共享信息资源 |
5.1.2 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共享数据库资源 |
5.2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建设 |
5.2.1 引导高等教育人才投身农业信息化工作 |
5.2.2 加强岗前培训及后续教育 |
5.2.3 合理配置人才结构 |
5.2.4 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管理机制 |
5.3 培育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 |
5.4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
5.4.1 加快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公共服务职能 |
5.4.2 制定相应优惠政策,保障农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投入 |
5.4.3 完善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5.4.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调动农民信息化需求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绒山羊舍信息化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宋秀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2]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可行性对策研究[D]. 曾攀.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3)
- [3]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发挥信息化作用的探索[J]. 任吉梅,韩顺琼. 农业网络信息, 2016(10)
- [4]钦州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黄远峰. 广西大学, 2016(02)
- [5]江苏农业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 沈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6]APEC第三届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新关注点解析[J]. 于浩淼,杨易. 世界农业, 2015(01)
- [7]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侯倩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8]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 邓林.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9]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D]. 傅颢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10]泉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 张隆平.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