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ULS和MACHA枪控同步

408ULS和MACHA枪控同步

一、408ULS与MACHA枪控的同步(论文文献综述)

刘磊[1](2019)在《南堡地区过渡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堡凹陷滩浅海过渡带油气资源丰富,面积广阔,勘探潜力巨大,但该区复杂地表条件和表层结构严重影响了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效果,原有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地质构造精细解释的需要。因此,开展滩浅海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堡一号为研究目标,对海陆过渡带地区三维地震采集中的激发、接收、观测系统布设等技术进行研究。论文分析了滩海地区复杂自然环境对地震采集的影响。在对本区以往采集方法、单炮和剖面品质及地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影响滩海资料品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地震地质条件特点,进行了针对性强的地表分类,进一步以地表分类为依据,开展了过渡带地区水陆不同地表条件的激发和接收技术研究,形成了过渡带水陆不同区域有效的激发和接收方法。在观测系统设计方面,以原有地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区的地震地质模型,通过选取代表性的论证点,利用正演模拟、照明分析等技术进行参数论证,综合研究过渡带地区地震勘探水陆观测系统及其对接方式,确定了相应的观测系统参数。借鉴近几年来类似工区采集情况,针对技术难点采取合理的技术对策与措施,并结合参数论证结果,得到了能够高效、优质完成该区地质任务的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在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野外施工保障下,南堡一号工区的三维采集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从单炮资料和初叠加剖面分析,新资料的浅中深层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都有很大的改善,目的层的反射信息也较为丰富。通过该区域的采集,不仅为后续室内精细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其它类似海陆过渡带地区地震采集具有指导意义。

陈洋[2](2018)在《海底电缆宽方位地震采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渤海湾盆地已勘探过的一部分三维区块,由于地下构造复杂,并且受当时采集技术、装备条件等的限制,资料信噪比低,不能很好地达成预期地质任务,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发展。对此针对目标区块研究并实施新的采集方法十分必要。宽方位地震勘探可以进行全方位观测、增加采集照明度,获得较完整的地震波场,可增强识别断层、裂隙、地层岩性和流体的能力;同时宽方位角具有更高的陡倾角成像能力和较丰富的振幅成像信息;宽方位角地震还有利于压制近地表散射干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本文结合生产实际,设计出OBC宽方位小面元距观测系统,并成功应用于目标区采集。进一步完善海上空气枪震源激发技术、检波器耦合技术、双检去鬼波技术、海上高密度采集大数据量水下传输技术和电缆铺放及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合于海上浅层弱反射区、复杂断块、潜山内幕、岩性圈闭成像等勘探复杂地区地震采集技术。对渤海油田复杂构造区的储量发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王勇[3](2018)在《导航、仪器、气爆联机检测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海上地震勘探技术(OBC)的进一步发展,对导航、记录仪器及气爆震源等设备的联合运作功能及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为避免地震采集过程中出现同步异常等问题,保障导航、记录仪器及气爆震源等三类设备的正常同步联机,有必要开发研制关于这三个设备的联机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可以快速诊断导航、记录仪器及气爆震源等三类设备联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排除故障,保障生产平稳运行。以软件编程、电路结构和信号传输等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各设备触发信号与主从无线同步控制器之间的同步理论;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能够快速采集和判断信号状态的电路原理图,并编写了与硬件相配套的PC端应用程序。将电路原理图印刷成电路板,并依据电路板形状定制铝合金外壳,将电路板、铝合金外壳合理组装,形成联机检测系统。从软件和硬件两个角度针对研制的联机检测系统进行测试,经测试证明该系统能够正确采集联机系统中各类设备的触发信号,能模拟各类设备生成的测试信号,并能够实时诊断异常信号。联机系统的研制对建立导航、记录仪器、气爆震源等联机故障检测有效机制提供了条件。

刘晓明,朴金山[4](2016)在《现场排除GCSLink与428XL联机故障的方法》文中指出本文通过GCSLink与428XL联机方法的描述,分析了联机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使两系统稳定地联机工作。

方守川[5](2014)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已经将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转向了海洋。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工具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OBC地震勘探导航定位技术完全依赖进口,缺少自主系统;此外,由于国外核心技术垄断,国内该领域技术发展滞后,我国的OBC导航定位作业和数据处理仍停留在按照国外系统手册作业、复杂海洋环境下无法作业这一水平,所以开展自主产权的OBC导航定位理论方法研究和系统研制显得必要而迫切。论文针对OBC地震勘探导航定位技术开展研究,解决了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作业中船只的实时导航定位、海底电缆放缆过程控制及海底电缆定位等多项技术难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复杂海洋环境下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导航定位作业和数据处理方法体系,并研发了基于多船分布式系统设计的海底电缆地震勘探综合导航系统,满足了复杂海况下海底电缆石油勘探高精度、高效率及数字化管理的新需求,实现了海底电缆油气勘探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如下:(1)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导航定位技术方法体系,全面阐述了综合导航定位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精度评定方法。(2)针对海底电缆勘探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借助姿态传感器实测船姿参数,分析了风浪对不同船型姿态及作业船导航定位精度的影响和显着性。利用波能谱对海况进行了描述,并根据谱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有义波高下作业船横摇和纵摇与有义波高的相关性,以此给出了不同风浪条件下作业船导航定位卡尔曼滤波模型中噪声协方差阵Qk-1和量测噪声协方差阵Rk的经验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不同分级模式的作业船卡尔曼滤波模型,实现了分米级船位估计,为无姿态传感器下船只精确导航定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3)震源阵列导航定位精度对于解译海底地层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系统设备性能和采样频率的差异,导航定位观测值存在跳变和缺失现象,很难获得震源阵列放炮时刻的精确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缓冲区的多项式拟合粗差剔除和数据同步处理算法,实现了震源阵列放炮时刻观测值的确定;提出和实现了基于单个枪体的卡尔曼滤波震源阵列导航定位模型,实现了优于1m的定位精度。其研究结果满足了复杂海况条件下,高精度OBC地震勘探导航定位的需要。(4)针对OBC放缆过程、状态和位置无法确定及对地震勘探成果影响显着这一问题,借助动力学模型,推导并给出了稳态海洋环境下和顾及海流因素的电缆放缆运动轨迹方程。借助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张力、电缆密度、阻力系数、放缆速度、流体密度及海流对电缆运动姿态的影响。经过实验的检验和验证,相比已有文献,建立的数学模型更为完备,与实际更为一致。基于该模型的放缆准则和仿真分析方法对指导海底电缆放缆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对海底电缆声学定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现有距离交会定位法存在野外作业过程繁杂、严格依赖声速剖面及精度不高等不足。为此,提出了附加深度约束的声学定位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显着提高了电缆定位精度。该方法在交会定位图形强度较差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米级定位精度。估及测量水域声速以及相邻观测值声速误差的相关性,提出了独立于声速剖面的距离单差定位算法,实现了海底电缆应答器亚米级定位精度,较传统定位方法,无需声速剖面,极大地简化了现有海底电缆定位作业流程,节约了作业时间和成本。(6)为了提高海底电缆声学定位精度和作业效率,对作业船的航迹线优化及航迹点优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平行航迹线宽度选取及S形航迹线优化设计问题,认为平行航迹宽度为作业区域水深的1.72倍时定位GDOP值最小,S形航迹线具有优于平行航迹的GDOP值,且总的航迹长度小于平行航迹线,能够提高定位作业效率。开展了航迹点的优选问题研究,分析了航迹点个数、测量距离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的航迹点优选准则:航迹点应围绕应答器对称且均匀分布,航迹点到应答器的观测边的入射角为30°到60°、观测边长Ρ为水深的1.155到2.000倍范围。经实验表明,形成的航迹点筛选准则,弥补了粗差剔除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声学定位精度。(7)研制了国内首套功能齐全、导航定位精度高及管理作业模式先进的海底电缆地震勘探综合导航系统。通过在国内渤海湾和喀麦隆等勘探项目中应用表明:系统实现了作业船只分米级的导航定位精度;提出的海底电缆放缆过程控制方法,能够模拟计算海底电缆放缆作业时电缆的形态,提高了放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并能科学指导放缆作业过程。相较传统定位方法,系统显着提高了海底电缆声学定位的精度,并且明显好于初至波定位方法;系统实现了优于1m的震源阵列定位精度;系统的地震同步采集精度达到50微秒,提高了野外作业同步采集精度,并实现了船队内部的数据共享和可视化管理,满足了复杂海况下海底电缆石油勘探高精度、高效率及数字化管理的需要。

韩学义[6](2014)在《428XL仪器与枪控同步器GCSlink联机详解及故障排除》文中提出本文通过428XL仪器与枪控同步器GCSlink的联机详解,系统描述了在联机时仪器和同步器的硬件连接、参数设置、采集时序以及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兼有理论解释和实际设置。通过故障实例,证实了联机的重要性。在OBC勘探时,其它型号的仪器与控制同步器的联机,均可参考本文阐述的理论和连接方法。

高增会,郭恒志,韩学义,李维东[7](2012)在《气枪控制器系统与其它系统设备的同步联机技术及应用(下)》文中认为在气枪震源的生产应用中,作为其控制核心的气枪控制器系统与导航定位系统和地震采集仪器系统的同步联机技术,一直是困扰着气枪震源操作人员的关键技术点和难点。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主流气枪控制器系统、导航定位设备及地震采集设备三者间的同步联机过程和参数设置、联机同步性验证、调试的方法,以及三大系统同步联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排除方法。

高增会,郭恒志,韩学义,李维东[8](2012)在《气枪控制器系统与其它系统设备的同步联机技术及应用(上)》文中指出在气枪震源的生产应用中,作为其控制核心的气枪控制器系统与导航定位系统和地震采集仪器系统的同步联机技术,一直是困扰着气枪震源操作人员的关键技术点和难点。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主流气枪控制器系统、导航定位设备及地震采集设备三者间的同步联机过程和参数设置、联机同步性验证、调试的方法,以及三大系统同步联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排除方法。

宫晓燕,李洛杰,赵忠[9](2011)在《408ULS系统在滩海勘探中的应用》文中认为408ULS滩海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具有低功耗、高防水、高可靠性等特点,具备适应复杂滩海地表条件勘探的能力。文章介绍了该仪器系统在野外勘探过程中的地面设备连接方式,并说明了气枪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参数设置技巧,对于指导今后滩海勘探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魏成平[10](2006)在《408 ULS与GATOR系统联机在地震施工中的使用》文中提出在沙特S-49项目中,导航系统与仪器系统及气枪控制系统的成功联机和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复杂的TZ项目的运作创造了一个成功范例。文章介绍了408 ULS与GATOR及TGN联机的方法及使用中的经验和体会。

二、408ULS与MACHA枪控的同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08ULS与MACHA枪控的同步(论文提纲范文)

(1)南堡地区过渡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过渡带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地震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表类型
        2.1.3 水深及海况条件
    2.2 地震地质条件
        2.2.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2.2.2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2.3 地质任务及采集要求
        2.3.1 地质任务
        2.3.2 部署依据
        2.3.3 采集设计的主要目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资料分析与评价
    3.1 地震地质问题分析
    3.2 地震施工方法与装备
        3.2.1 观测系统问题
        3.2.2 采集装备问题分析
        3.2.3 检波点点位分析
    3.3 老资料分析
        3.3.1 单炮品质分析
        3.3.2 地震剖面分析
    3.4 主要存在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观测系统设计
    4.1 地球物理模型
        4.1.1 表层模型参数
        4.1.2 地球物理模型参数
        4.1.3 地震照明分析
    4.2 面元尺寸分析
        4.2.1 横向分辨率分析
        4.2.2 偏移空间假频分析
        4.2.3 高陡倾角地层反射分析
        4.2.4 模拟资料照明分析
    4.3 覆盖次数分析
        4.3.1 信噪比计算
        4.3.2 2D模型照明分析
        4.3.3 不同覆盖次数模拟剖面分析
    4.4 最大炮检距分析
        4.4.1 目的层埋深分析
        4.4.2 动校拉伸及速度拾取精度
        4.4.3 反射系数及排列长度分析
        4.4.4 直达波和折射波干扰分析
        4.4.5 多次波压制分析
        4.4.6 资料重处理最大偏移距分析
        4.4.7 2D模型照明分析
        4.4.8 地震剖面正演分析
    4.5 激发参数分析
        4.5.1 陆地区激发参数分析
        4.5.2 海水区激发参数分析
    4.6 接收参数分析
        4.6.1 陆地区接收参数分析
        4.6.2 海水区接收参数分析
    4.7 主要技术对策
        4.7.1 一体化海陆设计技术
        4.7.2 检波点二次定位技术
        4.7.3 气枪阵列设计技术
        4.7.4 双检接收技术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际应用与效果分析
    5.1 激发接收方案
        5.1.1 激发参数
        5.1.2 接收参数
        5.1.3 记录参数
    5.2 观测系统方案
    5.3 观测系统属性分析
        5.3.1 覆盖次数分析
        5.3.2 纵横比与炮检距分析
        5.3.3 PSTM叠加响应分析
        5.3.4 噪音压制对比分析
    5.4 特观设计方案
        5.4.1 陆地村庄特观设计
        5.4.2 过渡带养殖区特观设计
        5.4.3 海域人工岛特观设计
    5.5 采集效果分析
        5.5.1 覆盖次数分析
        5.5.2 采集单炮分析
        5.5.3 初叠剖面分析
        5.5.4 偏移剖面分析
        5.5.5 频谱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海底电缆宽方位地震采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渤海勘探技术发展
        1.2.2 目前海上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第二章 OBC宽方位小面元观测系统设计
    2.1 方位各向异性介质定义
    2.2 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波动方程
        2.2.1 TI介质波动方程
        2.2.2 TI介质Christoffel方程
    2.3 宽方位的定义及分类
    2.4 OBC宽方位设计方法
        2.4.1 炮检互换法观测系统设计
        2.4.2 宽方位观测系统设计在渤海PL项目的应用
第三章 地震波激发与接收方法设计
    3.1 气枪震源基本原理
        3.1.1 气枪震源技术的发展
        3.1.2 气枪震源分类
        3.1.3 空气枪震源(船)分类
        3.1.4 空气枪震源主要参数
    3.2 震源主频对照明能量影响
    3.3 气枪阵列设计
    3.4 气枪激发参数
    3.5 离岸深水海域OBC放缆及点位控制技术
        3.5.1 放缆试验及预设计
        3.5.2 导航与定位同步综合控制
        3.5.3 二次定位联合控制
        3.5.4 点位控制效果
第四章 环境噪音控制与分析技术
    4.1 海上噪声干扰特点
    4.2 海上干扰噪声压制技术
    4.3 OBC双检合并技术
    4.4 提高OBC检波器耦合效果
    4.5 技术应用及效果
第五章 宽方位小面元OBC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5.1 OBC双检地震数据的陆检耦合校正技术
    5.2 水深和频率相关的具有微曲多次压制功能的双检合成技术
    5.3 宽方位速度分析方法
    5.4 与倾角方位角相关的旅行时校正技术
    5.5 数据重构技术
    5.6 SWD浅水多次波压制
    5.7 各向异性分方位叠前偏移技术
    5.8 观测系统参数处理
    5.9 处理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导航、仪器、气爆联机检测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地震勘探常用联机系统的基本理论
    1.1 428 XL仪器系统
        1.1.1 428 XL仪器系统特性
        1.1.2 428 XL仪器采集同步原理
    1.2 Bigshot气枪控制系统
        1.2.1 Bigshot气枪控制器系统组成
        1.2.2 Bigshot气枪控制器的特点
        1.2.3 气枪控制器的比较
        1.2.4 Bigshot气枪控制器的具体应用
    1.3 Radiolink同步控制系统
        1.3.1 Radiolink主要特征
        1.3.2 主/从Radiolink实时同步原理
    1.4 小结
第二章 联机系统各类设备之间信号传输机制
    2.1 联机系统的通讯
        2.1.1 信号描述
        2.1.2 联机信号同步时序
    2.2 联机系统的连接及设置
        2.2.1 仪器(LCI-428)连接接口特性
        2.2.2 无线同步器(Radio link)连接接口特性
        2.2.3 428XL 仪器与无线同步器(Radio link)的连接
    2.3 联机系统的相关参数及设置
        2.3.1 428XL 仪器参数
        2.3.2 气枪控制器参数
    2.4 联机系统的数据传输内容
        2.4.1 导航与枪控器信号传输内容研究
        2.4.2 枪控器与仪器之间信号传输内容研究
        2.4.3 仪器、导航及枪控器之间数据信号内容
        2.4.4 联机不同步
    2.5 小结
第三章 联机检测系统分析及研制
    3.1 联机系统各设备信号分析
        3.1.1 428 XL仪器与MasterLink之间的信号交互
        3.1.2 SlaveLink与联机设备之间的信号交互
        3.1.3 MasterLink串口数据分析
    3.2 硬件系统设计
        3.2.1 中央处理器
        3.2.2 电路原理图设计
        3.2.3 外壳设计
    3.3 软件系统设计
        3.3.1 C#软件开发
        3.3.2 软件结构
        3.3.3 类图
        3.3.4 界面实现
        3.3.5 数据库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联机检测系统的测试
    4.1 测试目的和步骤
        4.1.1 测试保障
        4.1.2 测试目的
        4.1.3 测试步骤
    4.2 测试内容
        4.2.1 测试硬件的信号拾取
        4.2.2 测试硬件的信号生成
        4.2.3 测试上位机软件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4)现场排除GCSLink与428XL联机故障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GCSLink与428XL联机方法
2 联机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2.1 联机异常现象
    2.2 联机异常原因分析
3 解决方法及应用效果
4 结束语

(5)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地震勘探作业船只实时导航定位
        1.2.2 海底电缆地震勘探震源阵列定位
        1.2.3 放缆过程控制
        1.2.4 海底电缆空间位置定位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OBC地震勘探导航定位原理
    2.1 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2.2 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对导航定位的要求
    2.3 综合导航定位系统及工作原理
        2.3.1 系统组成
        2.3.2 系统工作原理
        2.3.3 坐标系
    2.4 误差分类及数据处理
        2.4.1 系统误差
        2.4.2 偶然误差
        2.4.3 粗差探测法
        2.4.4 多项式拟合粗差探测
        2.4.5 中位数梯度滤波
        2.4.6 卡尔曼滤波参数估计
        2.4.7 稳健估计
    2.5 定位方法与精度评定
        2.5.1 作业船参考点定位
        2.5.2 电缆检波点定位
        2.5.3 震源激发点定位
        2.5.4 提高导航定位精度的措施
    2.6 本章小结
3 复杂海况下的作业船只与震源阵列导航定位
    3.1 作业船姿态改正及归算
        3.1.1 基本原理
        3.1.2 姿态改正方法
        3.1.3 实验及分析
    3.2 估计海况和船型因素的船位分级滤波模型
        3.2.1 作业船位滤波模型
        3.2.2 估计海况和船型因素的船位分级滤波模型
        3.2.3 仿真与模拟
        3.2.4 勘探导航控制模型
        3.2.5 实际应用与分析
    3.3 震源阵列定位模型与分析
        3.3.1 定位方法
        3.3.2 震源阵列导航定位数学模型及应用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海底电缆放缆过程控制分析与研究
    4.1 前言
    4.2 稳态条件下海底电缆的运动分析
        4.2.1 放缆运动数学模型
        4.2.2 数值算法及求解
        4.2.3 放缆数据仿真
        4.2.4 各因素对放缆的影响分析
    4.3 海流影响下对海底电缆形状的影响分析
        4.3.1 纵向海流对放缆过程的影响
        4.3.2 横向海流对放缆过程的影响
    4.4 船速和放缆速度对电缆运动的影响
        4.4.1 船速和放缆速度对电缆纵向运动的影响
        4.4.2 船速和放缆速度对电缆横向运动的影响
    4.5 放缆控制因素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差分定位的海底电缆定位方法研究
    5.1 传统定位方法
    5.2 附加深度约束的交会定位
    5.3 距离单差分定位
        5.3.1 差分定位原理
        5.3.2 声线入射角对测距的影响
        5.3.3 声线入射角对测距单差值的影响
        5.3.4 试验分析
    5.4 定位方法的优选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声学定位航迹线优化及航迹点优选研究
    6.1 概述
    6.2 航迹形状分析
        6.2.1 平行航迹宽度选取
        6.2.2 S形航迹
    6.3 航迹点的优选问题
        6.3.1 航迹点个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6.3.2 粗差检验
        6.3.3 航迹点的分布情况及筛选
        6.3.4 观测边长范围
    6.4 本章小结
7 OBC综合导航系统研制与应用
    7.1 前言
    7.2 系统设计方案
        7.2.1 系统总体设计
        7.2.2 系统无线通讯网络设计
        7.2.3 基于(C/S)结构的软件技术
        7.2.4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7.3 系统项目应用与效果
        7.3.1 作业船导航
        7.3.2 震源阵列导航定位
        7.3.3 海底电缆声学定位
        7.3.4 放缆过程控制
        7.3.5 地震勘探同步采集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建议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8.2 展望和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
致谢

(6)428XL仪器与枪控同步器GCSlink联机详解及故障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气枪触发方式下的同步连接
    1.1 仪器 (LCI) 连接接口特性
    1.2 无线同步器连接接口特性
    1.3 428XL仪器与无线同步器的连接
2 相关参数及设置
    2.1 仪器参数
        2.1.1 Seismic Setup Options的设置
        2.1.2 Process Type Setup的设置
    2.2 气枪控制器参数
    2.3 联机放炮同步时序
3 ITB故障及解决方法
    3.1 故障现象
    3.2 故障原因分析
        3.2.1 仪器主机与野外排列的连接
        3.2.2 仪器采集序列
    3.3 解决方法
4 结束语

(8)气枪控制器系统与其它系统设备的同步联机技术及应用(上)(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同步与联机
    1.1 同步及同步联机
    1.2 气枪控制器系统间的组成及联机
    1.3 与导航定位设备的联机
        (1) 常规导航定位系统的联机
        (2) 过渡带、浅海施工中的综合导航定位系统的联机
        (3) 深海拖缆施工中的综合导航定位系统联机
    1.4 与地震采集仪器的联机
    1.5 枪控系统与仪器同步联机的连接方式
        (1) 无线联机方式
        (2) 有线联机方式
    1.6 枪控系统与其它设备联机中所涉及的参数
2 常见三大系统同步联机实例
    2.1 RTS/Bigshot与408ULS及常规导航定位系统的同步联机
        2.1.1 联机
        2.1.2 相关参数的设置
        (1) Nav start (Trigger in closure)
        (2) Master closure out
        (3) Master CTB out (Record start out)
        (4) Master FTB out
        (5) Slave closure out
        (6) Slave CTB out
        (7) Slave FTB out
        2.1.3 三大系统同步联机的工作过程
        2.1.4 三大系统同步联机时序的设置及调整
        (1) 导航定位系统
        (2) 枪控系统
        (3) 采集仪器系统的工作时序
    2.2 RTS/Bigshot与Seal及Spectra系统的同步联机
        2.2.1 同步联机及工作时序
        2.2.2 相关设置的参数
        (1) Fire command
        (2) Trigger
        (3) Seal system start recording
        (4) Guns Fired
        (5) TB, Timebreak
        (6) Digi course

(10)408 ULS与GATOR系统联机在地震施工中的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仪器和导航及气枪系统的联机
    1.1 SERCEL 408与GATOR 的连接
    1.2 GATOR系统与MACHA TGN的连接
2 408 ULS与GATOR联机的应用与技巧
3 结束语

四、408ULS与MACHA枪控的同步(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堡地区过渡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 刘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2]海底电缆宽方位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 陈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3]导航、仪器、气爆联机检测系统的研制[D]. 王勇.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1)
  • [4]现场排除GCSLink与428XL联机故障的方法[J]. 刘晓明,朴金山. 物探装备, 2016(03)
  • [5]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制[D]. 方守川. 武汉大学, 2014(01)
  • [6]428XL仪器与枪控同步器GCSlink联机详解及故障排除[J]. 韩学义. 物探装备, 2014(02)
  • [7]气枪控制器系统与其它系统设备的同步联机技术及应用(下)[J]. 高增会,郭恒志,韩学义,李维东. 物探装备, 2012(06)
  • [8]气枪控制器系统与其它系统设备的同步联机技术及应用(上)[J]. 高增会,郭恒志,韩学义,李维东. 物探装备, 2012(05)
  • [9]408ULS系统在滩海勘探中的应用[J]. 宫晓燕,李洛杰,赵忠. 石油仪器, 2011(03)
  • [10]408 ULS与GATOR系统联机在地震施工中的使用[J]. 魏成平. 石油仪器, 2006(01)

标签:;  ;  ;  ;  ;  

408ULS和MACHA枪控同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