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向戏剧表演的巅峰——评郭文景室内剧《​​狂人日记》

冲向戏剧表演的巅峰——评郭文景室内剧《​​狂人日记》

一、冲向戏剧性表现之巅——评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论文文献综述)

付莉[1](2021)在《中国室内歌剧音乐—戏剧结构研究——以《狂人日记》《赌命》《画皮》为例》文中认为室内歌剧是上世纪40年代左右兴起的一种歌剧类型。1994年郭文景的《狂人日记》在国际上大获成功,自此激起中国作曲家创作该体裁的热情。《狂人日记》《赌命》和《画皮》是中国室内歌剧近30年来不同时段的代表作,若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研究梳理即可发现,虽然它们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却仍具有一定的创作共性。因此,笔者将针对这三部歌剧的音乐—戏剧结构作综合对比研究,一方面意在通过逐一分析掌握作品的结构特点,另一方面则试图透过其结构关联,阶段性地总结中国室内歌剧音乐—戏剧结构的创作规律。

胡晓娟[2](2020)在《歌剧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统一性——兼论中国歌剧戏剧性的音乐呈现》文中研究表明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统一性,作为戏剧与音乐关系的集中体现,乃歌剧创作基本原则。音乐结构诠释戏剧结构,并通过音乐结构的戏剧张力表现戏剧矛盾冲突;戏剧结构规定音乐结构,并为音乐结构提供戏剧张力和结构逻辑;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实现方式,最终使歌剧成为以音乐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和外在呈现的戏剧样式。这种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统一或戏剧性的音乐呈现,亦是歌剧创作的理想状态。

刘航[3](2020)在《形式、构思与叙事方式——中国当代室内歌剧脚本特征三题》文中研究指明从1916年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Ariadne auf Naxos,1916)、1926年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卡迪拉克》(Cardillac)(1952年改编)开始,一种用室内乐队在较具私密性场合表演的小型歌剧逐渐在欧美脱颖而出。这种小型歌剧即室内歌剧(chamber opera)(1)。这种体裁的特点不仅在于其结构和规模的小型化,

孙嘉敏[4](2020)在《中国室内乐歌剧中的心理剧和先锋音乐——以《狂人日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为了改善二战之后萧条的音乐市场和大型歌剧演出设施不完备的缺陷,他选择了以室内乐和合奏团为主的小乐团编制即室内乐歌剧(Chamber opera),这种新型歌剧体裁广泛地流行于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音乐世界。20世纪末室内乐歌剧在中国逐渐兴起,与西方创立此体裁的初衷不同,中国室内乐歌剧成为主张标新立异、竭力打破一切传统准则的先锋派音乐的载体。其中应1994年荷兰艺术节之约,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室内乐歌剧《狂人日记》最具代表性,它是一部以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为蓝本进行改编而创作的独幕四场室内歌剧,并且整部作品充斥着先锋派音乐的技法,比如勋伯格Sprechstimme风格和韦伯恩的点描主义等。由于中国室内乐歌剧属于新的领域,目前有关中国室内乐歌剧的研究多集中在创作风格和技法的分析,为突破当前研究的局限,本文以《狂人日记》这部中国室内乐歌剧的"开山之作"为文本,剖析作曲家如何融合西方表现主义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与操弄汉语本身的声调,以无调性的风格来表达主人公"狂人"丰富的心理活动。

郭瑛,程桂婷[5](2018)在《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综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学经典的魅力是巨大的,它不仅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且总会得到文艺改编者的青睐。鲁迅作品作为20世纪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已被不断地改编成影视、戏剧、绘画、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其中改编最多、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当属戏剧。仅以小说《阿Q正传》改编的话剧版本就有6种之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观看过演出;以小说《祝福》改编的越剧

莫婕[6](2018)在《郭文景歌剧《骆驼祥子》的创作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郭文景二幕歌剧《骆驼祥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已有的音乐分析方法,结合音响,对歌剧总谱作细致地分析,分别对该歌剧的剧本、音乐—戏剧结构、主题材料、语言声调等方面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现代歌剧主要特征及中国歌剧发展概况;第二部分概述了郭文景与歌剧《骆驼祥子》,第三部分为陈述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特色。第二部分: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剧本分析。从小说《骆驼祥子》、剧本对原着的改编、整体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方面分析《骆》剧的戏剧特点。第二章,第二章重点分析各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与材料。第三章,第三章重点研究该剧的戏剧表现手段,对情节的连接、推动与舞台动作强调、民族元素的运用、语言音调、作曲技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第三部分:结语本文从剧本、戏剧、音乐等方面分析了《骆》剧的音乐结构与风格,总结、归纳其戏剧化的歌剧音乐创作特征。

王淳[7](2016)在《郭文景第二竹笛协奏曲《野火》创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主题发展、结构、和声调式、配器等方面分析郭文景的第二竹笛协奏曲《野火》。作品运用核心音高材料、多主题等技法,最终通过对作品的创作技法分析引发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一点思考。

郭瑛[8](2016)在《新时期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文中指出文学经典的魅力是巨大的,鲁迅作品作为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持续受到文学改编者的青睐。鲁迅作品戏剧改编,不仅传播了鲁迅作品,而且把鲁迅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产生具有时代意义的文艺作品。纵观鲁迅作品戏剧改编简史,新时期以前的戏剧改编是以忠于原作的、单一作品的改编为主,而新时期以后的戏剧改编既有单一作品的改编,又有多个作品的杂糅改编,同时注重改编手法的新颖性和改编风格的多样化。本文运用阐释学、互文性理论和文学社会学理论,依据年代进行分期,选取新时期以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广泛的戏剧剧本进行细致的评析,并对鲁迅作品戏剧改编史进行梳理,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陈白尘、梅阡改编的戏剧作品受“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思潮影响,在改写的过程中,注重反思与期盼,反思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期盼人性得到解放,富有启蒙色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曾力、郭文景共同改编的歌剧《狂人日记》注重表演形式的创新,陈涌泉改编的曲剧《阿Q与孔乙己》运用幽默化的台词,喜剧化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双重性,真正地实践了寓喜于悲。黄金罡、刁奕男各自改编的实验话剧《阿Q同志》受西方形式主义思潮的影响,彻底解构小说《阿Q正传》的语言、情节、人物与主题。新世纪以来的戏剧改编,倾向于遵从鲁迅作品。短剧《聪明人·傻子·奴才》亦步亦趋地模仿了鲁迅作品的语言。豫剧《伤逝》和话剧《伤逝》在情节安排与人物设置上忠于原作。史诗剧《鲁迅先生》试图展示原作真实的创作背景。京剧《阿Q》和河北梆子《阿Q正传》使众多人物角色富有“阿Q”的性格,并拓展了原作的主题内蕴。话剧《祝福之夜》注重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剧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余论重点探讨两种“形同实异”的改编方式,一种是借鲁迅之名,虚张声势的改编,一种是高屋建瓴地把握鲁迅作品精髓的改编,探讨辨别二者的标准,并指明鲁迅作品戏剧改编之路。

李晓莺[9](2015)在《歌剧《狂人日记》的创作风格与技法透视》文中认为《狂人日记》是作曲家郭文景在20世纪末期,有感于鲁迅的文学作品《狂人日记》而创作的室内乐形式的歌剧。作为当时国内第一部室内歌剧,《狂人日记》采用了无调性音乐创作手法,上演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剧中的语言音调、中心音和声以及微复调、线性对位等技法的使用,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室内歌剧。

孙浩[10](2014)在《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郭文景的独幕室内歌剧《狂人日记》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原着、剧本、音乐—戏剧结构、语言声调、音高组织等方面展开分析。共分为三大部分:一、绪论,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现代歌剧主要特征及中国歌剧发展概况;第二部分概述了郭文景与歌剧《狂人日记》;第三部分为课题研究现状及选题缘由。二、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创作背景、结构与主旨、“狂人”形象、作品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小说《狂人日记》及散文诗《影的告白》。第二章探讨了歌剧《狂人日记》的整体戏剧结构及结构力问题,分析了各场音乐一戏剧结构。第三章重点分析研究该剧音乐的戏剧表现手段,对旋律形态及节奏、语言声调、音高组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及分析。三、结语总结、提炼了歌剧《狂人日记》的创作特色。歌剧《狂人日记》是作曲家郭文景用中国人的戏剧观念来写从西方引进来的歌剧,强调“唱、念、做、打”的中国式戏剧性,突出舞台动作、内心活动和音乐对语言的支配力,借鉴西方现代歌剧技法,充分挖掘汉语语言音调的可能性。

二、冲向戏剧性表现之巅——评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冲向戏剧性表现之巅——评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论文提纲范文)

(3)形式、构思与叙事方式——中国当代室内歌剧脚本特征三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戏剧结构:基于音乐性的形式美感
二、思想主题:艺术构思上的以小见大
三、叙事方式:隐喻与寓言

(5)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综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简史
二、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现状
    (一) 《阿Q正传》的戏剧改编研究
    (二) 其他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
三、问题与不足

(6)郭文景歌剧《骆驼祥子》的创作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现代歌剧特征及中国歌剧发展
    二 郭文景的创作概述
    三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第一章 《骆驼祥子》剧本分析
    第一节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与剧本《骆驼祥子》
    第二节 剧本《骆驼祥子》对原着的改编
    第三节 歌剧《骆驼祥子》戏剧结构与表演体裁形式
第二章 音乐形象与主题材料分析
    第一节 祥子
    第二节 虎妞
    第三节 小福子
    第四节 刘四爷
    第五节 二强子
    第六节 孙排长(孙侦探)
第三章 音乐的戏剧表现手段
    第一节 情节的连接、推动与舞台动作的强调
    第二节 民族元素的运用
        一、民歌、戏曲旋律的引用与借鉴
        二、中国乐器加入西洋管弦乐队中担当戏剧功能
        三、戏曲形式的运用
    第三节 音乐与语言的处理
        一、汉语字音的处理
        二、人声对位
        三、传统表现手段的运用
    第四节 音高组织技术的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7)郭文景第二竹笛协奏曲《野火》创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结构、主题及主题发展
    (一)第一乐章结构、主题及主题发展——核心音高材料的多样化发展
    (二)第二乐章结构、主题及主题发展——调式调性自由转换
    (三)第三乐章结构、主题及主题发展——音程材料扩张
第二章 织体构成
    (一)第一乐章——复调织体
        一、调式调性、和弦材料、和声
        二、织体形态
    (二)第二乐章——和声色彩的张弛变化
        一、调式调性、和弦材料、和声
        二、织体形态
    (三)第三乐章——音块和声及节奏发展
        一、调式调性及和弦材料
第三章 独奏乐器的开发及乐队协奏的配器特点
    (一)竹笛创作及演奏的开发
    (二)乐队协奏配器特点分析
第四章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之我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时期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情况梳理
    二、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现状
        1.小说《阿Q正传》改编的戏剧研究
        2.其他戏剧作品的研究
    三、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反思与期盼:八十年代鲁迅作品戏剧改编
    第一节 艺术创新与内容改写:陈白尘话剧《阿Q正传》
        一、插话是“灵魂”?
        二、颇有意味的改写及其改写动因的探讨
    第二节 破原着旧人物塑人物新生活:话剧《咸亨酒店》
        一、重塑人物命运遭遇
        二、重塑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章 风格各异:九十年代鲁迅作品戏剧改编
    第一节 零碎的语言:歌剧《狂人日记》
    第二节 个性化改写:曲剧《阿Q与孔乙己》
        一、人物性格的双重性
        二、个性化的唱词
        三、情节融喜于悲
    第三节 解构经典:两部先锋改编
第三章 回归经典:新世纪以来的鲁迅作品戏剧改编
    第一节 亦步亦趋的语言转换:短剧《聪明人·傻子·奴才》
    第二节 手法的创新:豫剧《伤逝》和话剧《伤逝》
        一、情节无变化、人物无增删
        二、人物角色的自由“出入”
        三、穿插歌曲来抒发情感
    第三节 展示真实的历史画卷:史诗剧《鲁迅先生》
    第四节 深化主题:两部《阿Q正传》改编
        一、通俗化、音乐化的语言
        二、繁多的“阿Q相”
        三、渲染不正的社会风气
    第五节 多元互动:话剧《祝福之夜》
余论 两种饱受争议的鲁迅作品戏剧改编
    一、饱受两种极端评论的剧作
    二、辨证对待“消解鲁迅”
    三、改编之路在何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鲁迅作品戏剧改编及演出情况
    一、国内改编
    二、国外改编

(9)歌剧《狂人日记》的创作风格与技法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歌剧《狂人日记》的语境
    (一)诞生
    (二)歌剧中的内涵与立意
二、歌剧中的风格与技法解读
    (一)主题的发展手法与无调性技法
    (二)现代和声思维的渗透
    (三)微复调与线性对位的兼容
结语

(10)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现代歌剧特征及中国歌剧发展概述
    二、郭文景与歌剧《狂人日记》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体例说明
第一章 原着分析
    第一节 小说《狂人日记》分析
        一、创作背景
        二、主旨、内容及结构特点
        三、狂人的形象——真狂还是假狂?
    第二节 《影的告别》分析
        一、创作背景
        二、创作手法及内容分析
第二章 歌剧结构分析
    第一节 整体戏剧结构分析
        一、剧本对原着的改编
        二、戏剧逻辑与主要结构力
    第二节 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一、歌剧《狂人日记》的音乐与戏剧之关系
        二、第一场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三、第二场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四、第三场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五、第四场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第三章 音乐的戏剧表现手段
    第一节 旋律形态及节奏
        一、念唱式旋律
        二、中心和音技术
        三、音色节奏卡农
    第二节 语言声调的处理
        一、汉语字音的处理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人声对位
        四、传统表现手段的运用
    第三节 音高组织
        一、音高关系体系的基本和声语汇
        二、三种音高关系体系融合的表现性、戏剧性与逻辑性、统一性
结语
附录一 歌剧《狂人日记》剧本
附录二 乐队编制
参考文献

四、冲向戏剧性表现之巅——评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室内歌剧音乐—戏剧结构研究——以《狂人日记》《赌命》《画皮》为例[J]. 付莉.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04)
  • [2]歌剧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统一性——兼论中国歌剧戏剧性的音乐呈现[J]. 胡晓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0(04)
  • [3]形式、构思与叙事方式——中国当代室内歌剧脚本特征三题[J]. 刘航. 人民音乐, 2020(09)
  • [4]中国室内乐歌剧中的心理剧和先锋音乐——以《狂人日记》为例[J]. 孙嘉敏. 黄河之声, 2020(11)
  • [5]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综论[J]. 郭瑛,程桂婷. 上海鲁迅研究, 2018(01)
  • [6]郭文景歌剧《骆驼祥子》的创作特征[D]. 莫婕. 上海音乐学院, 2018(01)
  • [7]郭文景第二竹笛协奏曲《野火》创作分析[D]. 王淳. 天津音乐学院, 2016(08)
  • [8]新时期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D]. 郭瑛. 东华理工大学, 2016(08)
  • [9]歌剧《狂人日记》的创作风格与技法透视[J]. 李晓莺. 四川戏剧, 2015(07)
  • [10]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研究[D]. 孙浩. 上海音乐学院, 2014(02)

标签:;  ;  ;  ;  ;  

冲向戏剧表演的巅峰——评郭文景室内剧《​​狂人日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