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Sugiura术式对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夏振国,姚岚清,左成锴,陈钟[1](2021)在《改良Sugiura术与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改良Sugiura术和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45例行改良Sugiura术(改良组)和65例行选择性断流术(选择组)的PHT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再出血率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率。结果:改良组与选择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分别为2.22%、1.5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截至2019年12月1日,改良组累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4%、84.62%、78.26%,累计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2.78%、12.00%、18.18%,术后3~6个月、1年及至随访截止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率分别为92.68%、87.80%、82.93%;选择组累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00%、89.19%、71.43%,累计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3.85%、21.95%、43.75%,术后3~6个月、1年及至随访截止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率分别为92.86%、87.50%、64.29%。两组术后远期累计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远期累计再出血率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断流术均为治疗PHT合并EGVB患者的有效术式,术后患者近、远期疗效相似,但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重度且伴有出血史的患者,改良Sugiura术的远期疗效更好,应优先选择。
丁泽华[2](2021)在《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腹腔镜门奇断流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在各方面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和苏北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共收集到患者80例,排除肝功能差者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门奇断流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血小板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收集两组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并且认为P值<0.05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术后的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的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都比对照组时间短,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总体费用要低于研究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数据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较研究组高很多,包括发热、肝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胸腔积液等情况,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未表现出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1d、3d、7d、14d的血小板数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术后两周内二者血小板数目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患者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手术后并发症少、出血量比较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但患者住院所需要的费用较高,综合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门奇断流术优缺点,腹腔镜门奇断流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具备普遍推广的条件。
彭震,白玉强[3](2020)在《改良Sugiura术对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改良Sugiura术对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治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实施Sugiura术,观察组实施改良Sugiura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肝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肝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改良Sugiura术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张珈恺[4](2020)在《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延边地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5例,其中生长抑素治疗组为对照组66例,生长抑素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组为治疗组5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早期止血率,早、近、远期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延边地区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均未在治疗结束72h内观察到再出血征象,在早期、近期再出血率、死亡率方面无显着差异,但远期再出血率方面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4例(57.63%),其中胸骨后疼痛28例(47.46%)、恶心4例(6.78%)、吞咽困难2例(3.39%);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患者共27例(45.76%),其中重度和轻度分别为23例和4例,平均复发时间为4.00(2.00-10.00)月;针对朝汉两民族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下段静脉曲张患者与中段及中下段相比,朝鲜族明显多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12);而其他一般资料,早、近、远期再出血率及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EV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复发程度的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延边地区朝鲜族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位置与汉族相比较食管下段更为多见。(2)延边地区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在早期止血、近期再出血及死亡率方面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的效果基本相同,但在预防远期再出血方面的成效明显优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
王文博[5](2020)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择期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佳选择依据。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医院并行择期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性38人,女性22人。两组患者均因近期消化道出血病史入院且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前经过药物治疗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后病情稳定,且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级为A级或者B级,经全面客观评价患者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后,所有患者均手术适应症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手术组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56.14±8.40岁,;介入组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组,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57.76±9.33岁。收集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后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率、再发出血率、生存率等客观指标,评价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手术操作者均为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多次完成该术式的外科医师或介入科医师及其团队。2、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表示。所有数据均经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转氨酶、血小板计数等血液学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相同时期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率、再出血率、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患者有2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余患者均手术成功顺利出院;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例患者死于消化道出血,余患者均顺利出院。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总并发症率为31.4%,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并发症率2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97,P=0.168)。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与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患者脾功能亢进均缓解,两组血小板计数相比,术后1月、术后6月、术后12月t值分别为4.197、16.454、14.625,p值均小于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月谷丙转氨酶相比独立样本检验t值为0.620,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12月t值分别为3.189、2.088,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有效率为100%,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有效率为48%,两种术式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1.452,P=0.000)。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1年累计再出血率为8.5%,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年累计再出血率为20%,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4,P=0.233)。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2%,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4)。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止血效果明确,二者无明显差异。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PTVE+PSE)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ALT)无明显影响;治疗脾功能亢进方面,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血小板上升更明显,效果更佳。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双介入(PTVE+PSE)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转归张有效率更高。1年随访期内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效果相似。1年随访期内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刘元华[6](2020)在《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侧枝循环的建立、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最凶险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对于EGVB的外科治疗以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with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OSPD)多见,它的临床效果确切。近些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的快速发展,TIPS逐渐成为EGVB的一线治疗,但它的远期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治疗EGVB,OSPD与TIPS的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故本研究将对OSPD及TIPS两种方式治疗EGVB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合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与介入科在2014.1.1-2016.12.31因EGVB施行OSPD与TIPS治疗的1 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SPD组(n=83)和TIPS组(n=8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结果,同组及组间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OSPD组83例,其中男性为6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8±10.7岁;TIPS组88例,其中男性为7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7±10.3岁。OSPD组中病因分类,酒精性肝硬化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1例、乙肝肝硬化66例、隐源性肝硬化9例;TIPS分类,酒精性肝硬化9例、肝吸虫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2例、乙肝肝硬化67例、隐源性肝硬化4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布加综合征4例。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OSPD组A级肝功能52例,B级肝功能26例,C级肝功能5例;TIPS组中A级肝功能35例,B级肝功能41例,C级肝功能12例。2、OSPD组中手术开始时门静脉压力测定为(35.4±4.0)cmH2O(1cmH2O=0.098kPa),断流术后为(29.8±6.6)cmH2O;TIPS 术前为(38.9±7.4)cmH2O,术后为(25.2±5.6)cmH2O,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OSPD组与TIPS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TIPS组(P<0.05);(2)术后1周、术后1-3月的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TIPS组(P<0.05);(3)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蛋白均高于TIPS组(P<0.05);(4)术后1周、术后1-3月的总胆红素均低于TIPS组(P<0.05);(5)术后1周的谷丙转氨酶低于TIPS组(P<0.05)。4、OSPD组中位住院总费用为62707.0(30686~117836)元,TIPS组为86945.5(60523~189845)元,两者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PD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6~33)天,TIPS组为5(2~15)天,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SPD组中有6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TIPS组中有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1%、17.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OSPD组与TIPS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有8例死亡,两者死亡率分别为9.64%、9.09%,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OSPD组在术后第1-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4.69%、7.14%、9.61%、15.1 5%、28.57%;TIPS 组分别为 11.11%、17.33%、26.32%、51.35%、86.36%。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OSPD组术后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得到明显改善;TIPS组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善不明显。2、与TIPS组相比,OSP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更长,但是住院费用相对更低。3、与TIPS组相比,OSPD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TIPS组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4、与TIPS组相比,OSPD组远期再出血率(第3-5年)明显更低。
刘芹[7](2020)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动脉结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疗效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贲门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初步探讨贲门血管离断术加脾动脉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 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PHT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且行贲门血管离断术加脾动脉结扎术与贲门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的患者。分析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1)术前指标: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脾的纵向直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2)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中是否输血;(3)术后指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再出血、肺部感染、腹腔脓肿、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第1、3、7、10天的WBC、RBC、HB、PLT、ALT、AST,术后第7天、术后3月、术后1年脾的纵向直径,术后3月、1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 果]PHT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共45例,其中行贲门血管离断术加脾动脉结扎术10例为A组,贲门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35例为B组。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1)术前指标:肝功能分级、术前脾脏长径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2)术中指标: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0±78.88ml,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73±1438.69ml,A组平均出血量较B组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长为247.5±70.68min,B组平均手术时长为408.85±131.12min,A组平均手术时长较B组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有1例患者进行输血,9例未输血,B组术中有27例患者进行输血,8例未输血,二者比较得x2值为14.91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指标:①术后实验室指标比较:A组术后3d、7d、10d PLT 分别为(149.20±43.78)× 109/L、(220.30±73.57)× 109/L、(256.00±42.23)×109L,B组术后3d、7d、10d PLT为(304.61±120.68)×109/L、(327.84±98.99)×109/L、(443.92±68.44)× 109/L,A 组术后第3、7、10天PLT明显小于B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d PT为15.4±2.05s,B组术后1d PT为18.69±2.68s,A组术后第1天PT明显小于B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后住院天数:A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0.20±0.92d,B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6.08±1.61d,A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小于B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后脾脏长径:术后3月、1年平均脾脏长径为13.43±0.94cm、11.35±0.58cm,A组术后3月、1年平均脾脏长径较术前平均脾脏长径减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组与B组术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比较:A组Child A级共8例,Child B级2名;B组Child A级共13例,Child B级22名,二者比较得x2值为5.7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后并发症:A组发生并发症总例数为2例,B组发生并发症总例数为20例,二者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得x 2值为4.29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肺部感染2例,B组有肺部感染3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门静脉血栓1例,B组有门静脉血栓11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均无再出血患者,A组无脾脓肿患者。45例患者随访至今生存状况均良好。[结 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贲门血管离断术加脾动脉结扎术与贲门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相比较,可能具有保留脾脏及其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率、减小对肝功能的影响,且术后血小板异常升高水平较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较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因实施例数较少,尚无临床大规模系统研究结果,需进一步观察其疗效、远期效果及并发症。
马双阳[8](2020)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背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常见病因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在我国主要是肝炎肝硬化,其治疗主要是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PHT的治疗方法趋向于多元化,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断流术、分流术和肝移植等。外科手术治疗PHT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具有即刻止血效果显着、再发出血率低的优点;另一方面,脾脏肿大并重度脾功能亢进也需手术治疗,因此外科手术在PHT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相对简单、止血效果理想,是我国外科治疗PHT的首选术式。但传统开腹手术不可避免的存在手术创伤大、切口易感染、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并不推荐其作为PHT治疗的预防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蓬勃兴起的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极大地提高了PHT手术疗效。但由于PHT的脾胃区大量的静脉曲张、脾脏巨大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目前仍是一个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如何安全、精准、有效、微创地完成该手术仍具有挑战性。目的通过与传统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脏普外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并满足排纳标准的患者48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4例患者为腔镜组,行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4例患者为开腹组。分别整理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患者的以下指标和数据:分别整理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患者的以下指标和数据:(1)术前统计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术前1d肝功能(AST、ALT)等;(2)术中统计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3)术后统计资料,包括术后5d肝功能(AST、ALT)、肛门排气时间、拔出脾窝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血小板计数>500×109/L、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切口感染、胰漏)、术后1d、3d、5d的疼痛评分(采用数值评分量表(NRS)进行评定,见附录)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腔镜组和开腹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80.42±81.95)ml明显少于开腹组(376.46±185.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274.67±46.50)min明显长于开腹组(230.21±40.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前ALT、AST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5d的ALT、AST分别为(49.33±8.64)U/L、(47.54±6.93)U/L,低于开腹组的(54.00±8.03)U/L、(52.08±7.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拔出脾窝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2±0.88)d、(5.29±0.95)d、(10.88±1.54)d明显短于开腹组(3.71±1.23)d、(7.42±1.35)d、(13.33±1.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腔镜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3例(12.50%)低于开腹组10例(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腔镜组术后1d、3d、5d疼痛评分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具有创伤小、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外科治疗PHT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王乐[9](2020)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ALD)与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LSALD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与LSD相比的优势。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一科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ALD组),3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探讨LSAL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与LSD相比的优势。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常规、肝功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动脉结扎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血率方面明显少于脾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脾动脉结扎组短于脾切除组(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较,脾切除组上升程度高于脾动脉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脾切除组10例出现门静脉血栓,脾动脉结扎组6例出现门静脉血栓,脾切除组明显高于脾动脉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可行、有效的。2.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保留了脾脏功能,具有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低等优势,作为一种保留脾脏的术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但其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鲍应军[10](2020)在《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价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明确不同类型支架在TIPS应用中的效果有无差异。本研究以使用不同支架行TIPS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使用核医学方法对TIPS手术前后门静脉的灌注量进行定量测定,计算TIPS手术对门静脉灌注量的影响及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综合评估肝性脑病与支架类型、门静脉灌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门静脉动态显像的方法评价TIP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不同支架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中心171例行TIPS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使用单纯裸支架后单纯覆膜支架、Fluency覆膜支架与裸支架的组合支架或使用Viatorr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通过对影响患者肝性脑病发病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2)对2014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中心行TIPS手术的患者160例。所有患者使用组合支架或Viatorr支架进行分流道的建立,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两组病例在TIPS术后短期疗效级中期疗效方面有无差异。比较TIPS手术前后门静脉灌注量的变化、不同类型支架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不同类型支架手术前后门静脉灌注量的变化、不同类型支架肝性脑病发病率的情况有无差别;3)对拟行TIPS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通过弹丸式注射锝99m动态扫描的方法,计算手术前后门静脉灌注量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支架对TIP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TIPS术后影响肝性脑病发病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支架类型是影响肝性脑病发病的主要因素;2)不同类型支架建立分流道后均有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但不同类型支架其肝性脑病发病率具有明显差异;3)Viatorr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可降低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支架类型的不同是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组合支架与Viatorr支架建立分流道后短期内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显着差异。Viatorr支架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低,可能与不同类型支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有关;5)TIPS术后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门静脉的灌注量较术前明显增加,肝动脉的灌注量较术前无明显差异。肝脏的总灌注量增加。结论: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支架类型的不同是影响肝性脑病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类型支架对TIPS手术疗效的影响不同,主要体现在肝性脑病发病率及分流道通常率方面。TIPS术后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将发生明显变化。
二、改良Sugiura术式对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Sugiura术式对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Sugiura术与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3.1 选择性断流术 |
1.3.2 改良Sugiura术 |
1.4 术后处理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基线情况 |
2.2 围术期情况及术后近期预后 |
2.3 随访及生存分析 |
2.4 远期疗效及并发症 |
3 讨 论 |
3.1 两种术式的疗效 |
3.2 操作要点 |
(2)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品采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术前准备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分析 |
2.6 麻醉与手术方法 |
2.6.1 麻醉 |
2.6.2 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改良Sugiura术对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
2.2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
2.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入选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对照组治疗 |
2.2.2 治疗组治疗 |
2.2.2.1 治疗组术后处理 |
2.2.3 治疗效果评估 |
2.2.3.1 早期止血 |
2.2.3.2 早期再出血 |
2.2.3.3 近期再出血 |
2.2.3.4 远期再出血 |
2.2.3.5 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 |
2.2.3.6 朝、汉族EVL治疗效果比较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早期止血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
3.3 治疗组朝汉两民族患者EVL治疗效果比较 |
3.3.1 一般资料比较 |
3.3.2 再出血率、死亡率比较 |
3.3.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3.4 EV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程度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诊断参考标准 |
2.1.4 患者基本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相关准备 |
2.2.2 手术步骤及方法 |
2.3 随访观察 |
2.4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
3.2 手术成功率的分析 |
3.3 手术并发症分析 |
3.4 术后各项指标的临床对比分析 |
3.5 食管静脉曲张转归分析 |
3.6 术后再出血率分析 |
3.7 生存率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后资料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两种术式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
4.2 两种术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
4.3 两种术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
4.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4.5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 |
4.6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 |
4.7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动脉结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疗效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腹腔镜脾动脉结扎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外科保脾手术治疗的进展及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观察指标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Viatorr支架与组合支架TIPS术后肝性脑病及临床疗效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门静脉核素显像测定TIPS手术前后门静脉灌注量的变化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四、改良Sugiura术式对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Sugiura术与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 夏振国,姚岚清,左成锴,陈钟. 中国临床医学, 2021(04)
- [2]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D]. 丁泽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改良Sugiura术对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 彭震,白玉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19)
- [4]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D]. 张珈恺. 延边大学, 2020(05)
- [5]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D]. 王文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6]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D]. 刘元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7]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动脉结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疗效的初步探讨[D]. 刘芹.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分析[D]. 马双阳.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9]腹腔镜脾动脉结扎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对比[D]. 王乐.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D]. 鲍应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