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婷[1](2021)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要求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将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教学所向。视频资源作为一种现代媒体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其课堂应用优势日渐明显,与其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教师收集并将视频引进课堂并不困难,但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是使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将视频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以此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对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探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从而促使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以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就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主体;再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概念界定,梳理视频资源特点和应用优势,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建立联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针对初中师生就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将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所呈现出的调查现象和结果提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应用策略和建议。第三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从学生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两方面探索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进行授课,以此验证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的可行性,让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和建议更具实践意义,提高其可信度。通过三个部分本文明确了合理运用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且正向的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学习行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提出了视频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策略以及筛选、获取和加工处理视频的相关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旨在能让初中生物学课堂应用视频逐渐成为一套完整且常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王萌[2](2021)在《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与实践》文中认为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了学生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图形与几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等的计算,还有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随处可见,并且可能会运用它们的性质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认识到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但是许多教师对于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知识还比较匮乏,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方面还没有清晰的认知,也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基于这些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实践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研究以下三个问题: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现状如何?我们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我们还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所存在的问题。问题1: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现状如何?问题2:针对现状调查分析的结论,怎样提出合情合理的策略?问题3: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前人对问题情境的研究现状。研究过程中,对问题情境和图形与几何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文对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和学生对教师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的体验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上有认知不清晰、忽略层次性及案例来源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索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提出了“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探究性、适度性、层次性、科学性。教学中可以从四个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应用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采用教学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安排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实践精神。最后,本文通过对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的实践研究,表明:合适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杨欢[3](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初中语文中,阅读教学所占据比例大、所占课时最多,它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都主要是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来达成,初一年级作为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其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是由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平决定的,此外,其还影响到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其应用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相比传统固定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极重视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凭借阅读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尊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方法不仅遵循了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笔者将从下面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对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是论文正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从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特点、阅读教学与阅读文本自身的特点,语文教育美感丰富的特点三方面论证了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可行性;主要是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个方面论证应用的价值。第二章主要是对情境教学法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与访谈,并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调查进行统计与分析。第三章主要是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第四章主要是针对以上内容,提出改进策略。第三部分结语,对前文研究做出的总结。本论文通过对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情境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提出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了解学生发展的特点;创设贴近生活的阅读情境;创设形式新异的情境教学等策略,以期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从事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何世军[4](2020)在《巧设问题情境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文中指出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巧设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知识。本文首先阐述了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然后分析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满足结合教材内容、把握时机和开放性问题三个要求,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夏昆飞[6](2020)在《数学问题的情境教学》文中研究指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应该把握数学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要求使得情境教学的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学者开始重视情境教学。然而现实高中课堂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情境教学在高中课堂中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数学问题的情境教学:(1)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什么因素限制了教师的情境教学?2、如何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法,查阅中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相关文献,了解中学数学情境教学发展和研究方向。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一所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以便了解情境教学在现实课堂中的实施现状以及学生对待数学和情境教学的态度。(3)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整理得到情境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1、情境教学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2、情境教学需要与时俱进;3、问题情境要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问题情境要能够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4)并根据文献的阅读和调查结果的分析细化了“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案例的编写和分析。通过调查表明,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也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陈阳清[7](2020)在《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高中化学必修一为例》文中提出普通高中的扩招和多种教学模式的开发促使教师思考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目前一线化学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问题之间比较散乱、不成系统、没有关联性,达不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目的。而任务分析是优秀教学设计的必要条件,具有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心理学依据的作用。因而本研究聚焦于高中化学问题链的设计,运用任务分析为设计问题链教学提供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已有学者对问题链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但针对问题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对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与实践,我的工作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提出研究的课题。首先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现状的要求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然后从问题链教学和任务分析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综述,提出研究的方向,最后简略介绍了研究的意义、设计思路和方法。第二,对任务分析和问题链的内涵进行了鉴定,并介绍了问题链设计的两大理论支撑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设计问题链的启示。第三,在对问题链的原则、类型进行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任务分析设计出问题链教学模型,由此得到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的流程。第四,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三个教学内容进行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并在南宁市某所中学的高一(2)班进行教学实践以及在教学实践后进行教学反思。第五,通过问卷调查、测验来收集数据,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检验问题链教学的效果。第六,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及对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在化学课堂中应用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化学成绩、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目的。还能帮助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所开发的案例为一线化学教师设计问题链及开展问题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刘玉娟[8](2020)在《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记忆是知识的唯一管控人”,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于记忆。如何将繁多的字词“记得准”,减少错别字;如何将丰富的语文知识“记得牢”,运用得活;如何将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记得多”,积累得多,都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少注重记忆方法的传授,学生也没有掌握系统高效的记忆规律,只能死记硬背。语文学习“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因此将记忆方法引入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共为五章:第一章是选题意义和研究综述。重点阐述了将记忆方法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从心理学界关于记忆的理论研究、教育界关于中学生记忆的应用研究两方面,对选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这些成果是本论文写作的立论基础和有益借鉴。第二章探讨了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认知学习、建构学习、记忆过程与策略、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等理论是本论文写作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启示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选择最佳的记忆方法,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第三章采用“听课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形式,针对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将记忆方法引入语文教学的意识,在诗歌和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能采用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与记忆,但仍存在着记忆方法不够系统、轻视记忆过程、教师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第四章着重阐述了图像记忆法、思维导图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定位奇象法和连锁故事法等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蜀道难》、《锦瑟》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教学案例,针对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突出了实际教学中的操作性。第五章以秦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对记忆方法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记忆规律的正确使用能大大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并从“提升记忆素养”、“扩展教学活动”和“改进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便于一线教师参考。
李雪延[9](2020)在《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K市G中为例》文中指出应用文作为一种“应”对生活,“用”之实务的文章类型,已成为人们管理事务、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广泛性的特征,“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不再一味强调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学生写作能力与思维的培养、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引发关注和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自身具有复杂性,加之受到教师与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应用文写作”课程长期处于“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中,其重要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发挥。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以K市G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尝试对该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策略和应用建议,以期能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论文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并对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予以阐述和界定;其次,从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现状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查,分析情境教学法在该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中所存在问题;再次,根据存在问题探究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在K市G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实践后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建议;最后,对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做了归纳与反思。研究结果表明,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在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中职“应用文写作”学科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锻造其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思维能力。
高月月[10](2020)在《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生成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及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性体验,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这与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适应。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一线教师关注和接受。据众多实践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情况如何,具体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有哪些有效的实施策略呢?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与教学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四个不同教龄层次的8位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访谈、对30节生物课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对5个不同教学内容的10个教学案例中的典型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找出了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学校与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与具体的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师更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1)教师实施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较低;存在“代办”教学的意识与现象;教师存在“成绩至上”的思想;教学评价缺乏多元性;课堂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教师预留的生成空间和时间不足;教师缺乏捕捉生成性资源的慧眼;教师驾驭生成的能力不足。(2)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师访谈和教学案例分析,提出建议: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从生命观念的角度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并将其渗透至教学理念与教学文化之中;其次,学校的教学文化应追求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赞成学生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共同建构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最后学校应对生成性教学的理念进行大力支持与推广,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交流、教研活动或外出学习等等,给予教师正确学习生成性教学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培养其生成性教学意识、改变其教学观念。教师方面:首先,教师要多途径积极主动地了解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准确学习与把握生成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从而提高自身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其次,教师应增强实施生成性教学的自信心,勇于尝试,敢于实践;再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实践,及时反思与总结经验,不断补充与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最后,教师可参考的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有三方面,1)激发生成:(1)构建模型催化生成;(2)多样化评价提供生成的适宜环境;(3)开放性问题放大生成的空间;(4)多方互动促进生成;(5)捕捉质疑类资源激发生成;(6)自主阅读促生成;(7)教学设计需要“留白”;(8)发放任务激发生成、充足时间保生成;(9)类比或举例激发学生生成。2)捕捉生成:(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实时动向与生成,从中捕捉生成性资源;(2)错误之中智取生成性资源;(3)关注跨学科知识资源;(4)给予学生上台讲解的机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讲解。3)驾驭生成:(1)“问题串”引导生成;(2)认真倾听予以鼓励,提示引导帮助生成;(3)追问错误诱生成;(4)创设问题情境诱生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
1.1.3 初中生物学学科性质的需求 |
1.1.4 “教与学”面临的共同诉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分析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统计分析法 |
1.6.4 教育观察法 |
1.6.5 行动研究法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创新 |
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程资源 |
2.1.2 教学资源 |
2.1.3 视频资源 |
2.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特点 |
2.2.1 直观形象性 |
2.2.2 开放共享性 |
2.2.3 再现与穿越性 |
2.2.4 富有感染性 |
2.3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教学作用 |
2.3.1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3.2 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
2.3.3 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
2.3.4 指导实验演示,实现有效实验教学 |
2.3.5 增添课堂趣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2.4 研究理论基础 |
2.4.1 经验之塔理论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3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的结构设置 |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1.5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
3.2.2 教师使用视频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3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态度分析 |
3.2.4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
3.2.5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阶段分析 |
3.2.6 影响教师应用视频资源的因素分析 |
3.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
3.3.2 学生就视频资源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3.3.3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兴趣分析 |
3.3.4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
3.4 调查结论 |
3.4.1 师生对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 |
3.4.2 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显着 |
3.4.3 视频资源的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
3.4.4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
4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
4.1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应用视频资源策略 |
4.1.1 课前精心选取优质视频资源 |
4.1.2 课中精确把握视频播放策略 |
4.1.3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
4.2 生物学视频资源筛选建议 |
4.2.1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教育性 |
4.2.2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科学性 |
4.2.3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代表性 |
4.2.4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与时俱进 |
4.2.5 筛选视频时注重学生“主体性” |
4.3 生物学视频资源获取途径建议 |
4.3.1 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 |
4.3.2 自行录制 |
4.3.3 网络下载 |
4.4 生物学视频资源加工处理建议 |
4.4.1 视频资源的下载 |
4.4.2 视频资源的格式转换 |
4.4.3 视频资源的剪辑截取 |
4.4.4 视频资源的录屏软件 |
4.4.5 视频资源的编辑制作 |
5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目的 |
5.2 实践对象 |
5.3 实践思路 |
5.4 实践案例设计 |
5.4.1 实践内容选择 |
5.4.2 编写教学设计 |
5.5 实践实施过程 |
5.5.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部分实施片段 |
5.5.2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
5.5.3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
5.6 实践结果分析 |
5.6.1 学业成绩分析 |
5.6.2 课堂观察分析 |
5.7 实践结论 |
5.7.1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
5.7.2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
5.7.3 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四 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统计表 |
附录五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
附录六 部分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图片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2)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图形与几何”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所处地位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总体思路 |
2 相关研究综述 |
2.1 问题情境的相关文献量以及学科分布 |
2.2 问题情境的现状研究 |
2.2.1 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研究 |
2.2.2 良好问题情境创设的建议研究 |
2.2.3 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研究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2.3.1 问题情境 |
2.3.2 图形与几何 |
2.4 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3 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目的 |
3.1.3 问卷设计思路 |
3.2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学生卷) |
3.3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教师卷) |
4 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研究 |
4.1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材内容分析 |
4.2 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的原则 |
4.3 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的策略 |
5 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目的 |
5.2 实践内容 |
5.3 教学实践 |
5.4 实践研究结果 |
6 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问题情境创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问题情境创设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前言) |
一、研究缘起(背景) |
(一) 时代发展的需要 |
(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
(三) 初一阶段的特殊性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文献述评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 情境教学法 |
(二) 阅读教学 |
(三) 初一语文阅读教学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
六、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访谈法 |
第一章 初一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可行性 |
一、情境教学法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特点 |
二、情境教学法符合阅读教学与阅读文本自身的特点 |
三、情境教学法符合语文教育美感丰富的特点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方案设计 |
二、调查实施过程 |
第二节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二、学生调查问卷结论 |
第三节 教师访谈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
一、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缺乏正确的观念 |
二、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没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
三、创设的情境缺乏时代性 |
第二节 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情境教学认识不足 |
二、对情境优化不够重视 |
三、教师备课不够充分 |
四、对情境创设缺少反思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
一、注重反思,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
二、注重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第二节 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
第三节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情境 |
一、引入生活事件,理解文本内涵 |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激发阅读兴趣 |
第四节 创设形式新异的情境教学 |
一、与时俱进,创设直观情境 |
二、研读文本,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巧设问题情境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2. 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
2.1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结合数学教材 |
2.2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
2.3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
结语 |
(6)数学问题的情境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综述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访谈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情境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问题情境 |
2.2.2 情境教学 |
2.3 理论依据 |
2.3.1 建构主义观点下的知识认识论 |
2.3.2 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过程理论 |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4 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目的 |
3.3 调查问卷设计 |
3.3.1 学生调查问卷 |
3.3.2 教师调查问卷 |
3.3.3 教师访谈问题设计 |
3.4 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
3.4.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
3.4.2 教师问卷调查及分析 |
3.4.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情境教学的实施和教学建议 |
4.1 情境教学的步骤 |
4.2 进行情境教学的建议 |
4.2.1 问题情境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
4.2.2 问题情境需要与时俱进 |
4.2.3 问题情境要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4.2.4 问题情境要能够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
4.3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案例 |
4.3.1 指数函数的概念 |
4.3.2 二项式定理 |
4.4 案例分析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
5.1 总结 |
5.1.1 情境教学面临的现状 |
5.1.2 情境教学的步骤 |
5.1.3 情境教学的原则 |
5.2 反思 |
5.2.1 不足 |
5.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7)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高中化学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课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教学现状的要求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
1.2 文献综述 |
1.2.1 问题链教学的研究 |
1.2.2 任务分析理论的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设计思路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实验研究法 |
1.5.3 调查法 |
2 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任务分析的内涵界定 |
2.1.2 问题链的内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化学问题链的设计模式 |
3.1 问题链设计的原则 |
3.1.1 情境性原则 |
3.1.2 基础性原则 |
3.1.3 适度性原则 |
3.1.4 梯度性原则 |
3.1.5 目标性原则 |
3.1.6 整体性原则 |
3.1.7 开放性原则 |
3.2 问题链的类型 |
3.2.1 导入型问题链 |
3.2.2 探究性问题链 |
3.2.3 迁移性问题链 |
3.2.4 并列式问题链 |
3.2.5 总结性问题链 |
3.3 问题链的设计模型与教学设计流程 |
3.3.1 问题链的设计模型 |
3.3.2 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
3.3.3 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流程 |
4 实验研究的案例及分析 |
4.1 案例一《氧化还原反应》 |
4.2 案例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
4.3 案例三《氨》 |
5 教学实践研究 |
5.1 教学实践过程 |
5.2 实验结果 |
5.2.1 教学实验前、中、后化学成绩对比分析 |
5.2.2 问题链教学效果的调查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问题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致谢 |
(8)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 |
1.1.1 记忆的重要性 |
1.1.2 记忆与语文学习 |
1.1.3 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
1.1.4 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困扰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心理学界关于记忆的研究历程 |
1.3.2 教育界关于中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研究 |
1.3.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1.4 研究方法 |
2.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2.1 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 |
2.1.1 逻辑记忆能力显着提高 |
2.1.2 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
2.1.3 易于掌握各种记忆规律 |
2.2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2.2.1 记忆的过程 |
2.2.2 记忆的策略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记忆方法的不足是制约中学语文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现状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工具 |
3.1.3 调查过程 |
3.1.4 数据分析 |
3.1.4.1 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
3.1.4.2 认知风格问卷分析 |
3.1.4.3 记忆方法使用情况分析 |
3.2 基于听课记录的现状分析 |
3.2.1 听课目的 |
3.2.2 听课对象 |
3.2.3 听课内容 |
3.2.4 听课记录分析 |
3.2.4.1 现代文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2.4.2 诗歌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2.4.3 文言文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3 问题总结与原因分析 |
3.3.1 问题总结 |
3.3.1.1 教师层面 |
3.3.1.2 学生层面 |
3.3.2 原因分析 |
3.3.2.1 教师层面 |
3.3.2.2 学生层面 |
4.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4.1 图像记忆法 |
4.1.1 图像记忆法的原理 |
4.1.2 教学案例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4.1.3 运用图像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2 思维导图记忆法 |
4.2.1 思维导图记忆法的原理 |
4.2.2 教学案例之二:《春》 |
4.2.3 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3 联想记忆法 |
4.3.1 联想记忆法的原理 |
4.3.2 教学案例之三:《蜀道难》 |
4.3.3 运用联想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4 定位奇象法 |
4.4.1 定位奇象法的原理 |
4.4.2 教学案例之四:《锦瑟》 |
4.4.3 运用定位奇象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5 连锁故事法 |
4.5.1 连锁故事法的原理 |
4.5.2 教学案例之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4.5.3 运用连锁故事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5.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秦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 |
5.1 实验的设计及实施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时间 |
5.1.4 实验材料 |
5.1.5 实验工具 |
5.1.6 实验方案 |
5.2 实验数据分析 |
5.2.1 前/后测试卷分析 |
5.2.2 调查问卷分析 |
5.2.3 访谈发现 |
5.2.3.1 学生访谈 |
5.2.3.2 教师访谈 |
5.3 实验的结论与教学建议 |
5.3.1 主要结论 |
5.3.2 教学建议 |
5.3.2.1 提升记忆素养 |
5.3.2.2 扩展教学活动 |
5.3.2.3 改进教学方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语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认知风格问卷 |
附录3 记忆方法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学前测试卷 |
附录5 学后测试卷 |
附录6 将记忆方法融入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调查表 |
附录7 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K市G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一、政策导向 |
二、现实需求 |
三、教学现状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情境教学法研究 |
二、国内情境教学法研究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应用文写作”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及范围 |
一、应用文 |
二、中职应用文 |
三、情境 |
四、情境教学法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四、调查实施 |
第二节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
一、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状况分析 |
二、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
三、中职学生对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认知分析 |
第三节 对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 |
一、中职“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
二、中职“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认知 |
三、中职“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对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况分析 |
第四节 访谈调查分析 |
一、编制依据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内容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节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 |
一、“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不够深入 |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单调 |
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形式化 |
四、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相脱离 |
五、情境创设素材来源单一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实践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相关分析 |
一、“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分析 |
二、“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分析 |
三、“应用文写作”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 |
第二节 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
一、情境创设有效性原则 |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
三、强化感受性原则 |
四、教学启发性原则 |
第三节 情境教学法建构类型 |
一、生活情境教学 |
二、角色情境教学 |
三、问题情境教学 |
四、纠错情境教学 |
第四节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
一、课前教学准备 |
二、课中教学实施 |
三、课后教学评价 |
第五节 情境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实施案例 |
一、案例选择 |
二、教学设计 |
三、教学反思 |
第五章 中职“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法实践结果与应用建议 |
第一节 反馈情况 |
第二节 结果分析 |
一、改善与收获 |
二、反思与改进 |
第三节 中职“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法应用建议 |
一、教师应提升理论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
二、应走出情境创设误区,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 |
三、学校应更新办学理念,为情境教学法提供支持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 |
附录四 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改革背景 |
1.1.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生成”的内涵 |
2.1.2 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
2.1.3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 |
2.1.4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
2.2 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生成性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
2.2.2 生成性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
2.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思考 3 理论基础 |
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2 生成性学习理论 |
3.3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4.1 研究思路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研究法 |
4.2.2 访谈法 |
4.2.3 课堂观察法 |
4.2.4 教学案例研究法 5 研究的实施 |
5.1 访谈提纲的设计 |
5.2 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 |
5.2.1 编制初始观察量表 |
5.2.2 试用修订阶段 |
5.2.3 正式使用阶段 |
5.3 案例转录 6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6.1 对教师访谈的转录及分析 |
6.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6.3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
(1)教学片段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2)教学片段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3)教学片段三:“细胞中的无机物” |
(4)教学片段四:“细胞中的无机物” |
(5)教学片段五:“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6)教学片段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7)教学片段七:“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8)教学片段八:“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9)教学片段九:“细胞的增殖” |
(10)教学片段十:“细胞的增殖” 7 结论与反思 |
7.1 结论 |
7.1.1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
7.1.2 促进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实施的策略与建议 |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物教师生成性教学访谈提纲 附录 B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课堂观察量表(初制)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
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 [1]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 陈玉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与实践[D]. 王萌.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8)
- [3]情境教学法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欢. 喀什大学, 2021(07)
- [4]巧设问题情境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何世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20(34)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数学问题的情境教学[D]. 夏昆飞.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基于任务分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高中化学必修一为例[D]. 陈阳清.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8]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玉娟.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9]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K市G中为例[D]. 李雪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D]. 高月月.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