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范希春[1](2022)在《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形成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方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杨佩卿[2](2022)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路径探析——基于陕西实践探索的案例》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旨在培育壮大城镇,乡村振兴目标是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两者既有异质性,又具有天然耦合性和内在相通性,在现代化实践中能够协同共进。以陕西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协同推进两大战略的政策建议,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陈洁[3](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历史经验——回顾建党百年和展望未来》文中认为本文将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历史经验概括为五个方面: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尊重农民首创、保护农民权益,处理好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互融互通;坚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和共同富裕之路。
济南市人民政府[4](2021)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和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济政发[2021]1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11月26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5](2021)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政发[2021]1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30日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第二节"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第三节"十四五"总体要求
陈伟雄,吴武林[6](2021)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时代进路》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城乡对立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城乡兼顾向城乡分治转变的阶段、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六大的城乡互动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城乡协调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指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着力点,以实现工农城乡的共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主攻点,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为关键点,以加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钱宁[7](2022)在《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对当代中国农村变迁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是当代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重大转向。它结束了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于工业和城市现代化的需要、缺乏发展与现代化主体性的历史从而让农业和农村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历史一直是围绕着国家工业现代化的目标而展开的,这一历史既表现为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也表现为从解决"三农"问题到"三农"现代化,还表现为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等。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机制置于更为长时段的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以深化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和讨论,深入思考当下乡村振兴行动中存在的思想观念和政策局限,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对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姜长云[8](2021)在《建党百年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历程、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中国城乡关系治理进行了艰辛而卓越的探索,推动中国城乡关系从分割分立走向协调融合。这个过程主要分为1921—1949年、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2021年四个阶段。建党百年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包括:城乡关系是影响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关系,优化城乡关系治理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时俱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基本准绳,提升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推进城乡关系合理化的重要取向;工农关系换个角度看也是城乡关系,新发展阶段优化工农城乡关系需要协同推动产业融合、"三生融合"带动城乡融合;改革是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根本动力,优化城乡关系治理需要着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效结合;优化城乡关系治理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久久为功。
翟昕[9](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发展认识的三次飞跃》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由以土为生、以农为业的"乡土中国"向以城乡互融、文明共生的"城乡中国"的转变。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带领中国人民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这场伟大历史变革的领导者,关键就在于其能够准确地把握、认识并利用此进程中城乡关系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与新矛盾。基于对乡村发展议题的关注,中国共产党就发展机制、发展方略以及发展理念实现了三次认识上的飞跃。总结这三次飞跃的实践历程与历史意义,并探究三次飞跃之间的内在逻辑,对确立未来乡村振兴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重庆市人民政府[10](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渝府发[2021]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8月24日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先声 |
二、闯新路 |
(一)中国式的现代化 |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 |
(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战略 |
(五)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
三、开新局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与本质特征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
结语 |
(2)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路径探析——基于陕西实践探索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辨析 |
(一)实施两大战略的客观必然性 |
(二)两者的异质性 |
1.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在于培育壮大城镇。 |
2.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乡村的振兴和发展。 |
(三)两者的同质性 |
1.目标相同:实现现代化。 |
2.任务相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3.过程相通:推进过程中具有相通点和共同面。 |
(四)两者协同共进 |
二、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陕西探索 |
(一)宏观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1.城乡统筹,全域规划。 |
2.以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实现新型城镇化涵盖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 |
3.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平台,实现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对接新型城镇化。 |
(二)打通二者耦合点,实现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 |
1.新型城镇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 |
2.以城镇理念改造提升传统村落,建设新农村。 |
3.城镇(产业强镇)特色产业带动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壮大。 |
4.以县城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发展。 |
5.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 |
(三)壮大二者联结点,推动乡村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 |
1.城中村融入城镇主城区促进城镇发展壮大。 |
2.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小镇。 |
3.移民搬迁促进城镇扩容提质。 |
4.以易地搬迁社区为基础构建特色小镇。 |
(四)坚持城乡统筹,协同推进二者融合发展 |
1.乡企社区融合壮大城镇。 |
2.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培育特色小镇。 |
3.生产要素由城镇进入乡村,促动城乡融合。 |
4.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协同。 |
三、积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
(一)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
1.以科学统筹和全力协同推进两大战略。 |
2.以深化改革激励生产要素城乡双向流动。 |
(二)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 |
1.构建优势互补的城镇布局。 |
2.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 |
3.合理壮大城镇建成区规模。 |
4.持续提升城镇建成区质量。 |
5.深入推进人的城镇化。 |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
1.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内生性增长。 |
2.以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 |
(3)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历史经验——回顾建党百年和展望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二、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
三、坚持尊重农民首创、保护农民权益,处理好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互融互通 |
五、坚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和共同富裕之路 |
(4)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和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 |
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
(一)妇女与健康. |
(二)妇女与教育. |
(三)妇女与经济. |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
(六)妇女与法律. |
(七)妇女与家庭建设. |
(八)妇女与环境. |
四、保障措施 |
(一)组织实施. |
(二)监测评估. |
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 |
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
(一)儿童与健康. |
(二)儿童与安全. |
(三)儿童与教育. |
(四)儿童与福利. |
(五)儿童与法律保护. |
(六)儿童与家庭. |
1.主要目标. |
四、保障措施 |
(一)组织实施. |
(二)监测评估. |
(6)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时代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百年历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城乡对立阶段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城乡兼顾向城乡分治转变的阶段 |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城乡互动发展阶段 |
(四)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城乡统筹发展阶段 |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
二、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 |
(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 |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南 |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立场 |
(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进路展望 |
(一)进入新发展阶段,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着力点 |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工农城乡的共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攻点 |
(三)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点 |
(四)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落脚点 |
(7)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对当代中国农村变迁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 |
二 |
三 |
(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面临的挑战 |
(二)实现乡村振兴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条件 |
(三)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再认识 |
(8)建党百年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历程、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1921—1949年:探索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直至全国胜利的革命成功道路 |
1.建党初期探索发现中国革命应该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2.党的七大后推进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
二、1949—1978年:以城市为重心、城乡兼顾互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
1.以城市为中心、城乡兼顾互助模式的形成 |
2.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以城市为中心模式的互动及影响 |
三、1978—2012年:从城乡竞相发展、二元结构松动到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 |
1.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到强调城乡改革发展的配套协调 |
2.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提出到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
四、2012—2021年: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孕育、形成和深化 |
1.从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孕育 |
2.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 |
3.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演变逻辑 |
五、建党百年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
1.城乡关系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关系,优化城乡关系治理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时俱进 |
2.优化城乡关系治理应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基本准绳,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3.工农关系换个角度也是城乡关系,新发展阶段优化工农城乡关系需协同推动产业融合、“三生融合”带动城乡融合 |
4.改革是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根本动力,优化城乡关系治理需要着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效结合 |
5.优化城乡关系治理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久久为功,切忌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发展认识的三次飞跃(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一次飞跃:由革命斗争转向生产建设 |
(一)控制:社会主义的改造 |
(二)汲取:衣食农业的建构 |
(三)激活:现代化的激活 |
二、第二次飞跃:由衣食农业转向生态农业 |
(一)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 |
(二)保护:生态农业的建构 |
(三)生成:城乡经济发展路径的现代化盘活 |
三、第三次飞跃:由物的实现转向人的发展 |
(一)振兴:新时代的新农村 |
(二)传承:乡村价值的再发现 |
(三)重塑:现代性起点上的形塑 |
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J]. 范希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01)
- [2]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路径探析——基于陕西实践探索的案例[J]. 杨佩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3]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历史经验——回顾建党百年和展望未来[J]. 陈洁.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04)
- [4]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和济南市“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Z6)
- [5]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3)
- [6]中国共产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时代进路[J]. 陈伟雄,吴武林. 经济研究参考, 2021(22)
- [7]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对当代中国农村变迁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J]. 钱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8]建党百年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 姜长云. 人文杂志, 2021(11)
-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发展认识的三次飞跃[J]. 翟昕.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05)
- [10]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8)
标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农村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三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