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

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

一、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潘华英,罗玲玲,杨梦娇,张洲,任佳丽,王亚莉[1](2022)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抗凝相关出血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从出血类型、部位及出血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减少出血并发症的策略方面综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安全性提供参考。

韩艳艳,陈小莉,焦丹丹,史素玲,王晓锋[2](2021)在《赋权健康教育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赋权健康教育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男34例,女34例,年龄(55.4±11.0)岁;试验组男33例,女35例,年龄(54.7±11.6)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管理,试验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赋权健康教育模式,时间为从入院到出院后3个月。采用中文版患者赋权量表(CES)、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收集数据,并比较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达标率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术后7 d、出院1个月及3个月的CES评分分别为(139.23±12.45)分、(165.52±15.05)分、(183.17±17.19)分,均高于对照组(115.07±9.73)分、(133.33±10.67)分、(140.05±1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抗凝认知情况、抗凝依从性和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94%(2/68),低于对照组16.17%(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9,P<0.05)。结论赋权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了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疾病管理信心、提高了服用华法林抗凝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威丽[3](2021)在《临床药师参与精准药学服务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临床药师基于华法林基因检测对服用该药的抗凝治疗者进行系统性的药学服务,并探讨药学监护对其抗凝知晓度、抗凝疗效、抗凝安全性及依从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精准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2019年7月~2020年12月住院期间首次服用华法林或入院后首次INR值<1.5且出院后持续抗凝治疗超过3个月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5例,干预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给药方式,由医生负责该组病例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临床药师将不予提供任何药学服务。而干预组则采取基因检测的给药方式,由临床药师全程对其进行用药监护。两组患者于出院后定期进行院外随访(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并根据不同时间点所接受的抗凝治疗服务内容,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1.10±12.69)岁、(67.12±10.81)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其他临床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2.基因检测结果分析: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证明,62例干预组患者的CYP2C9(1075A>C)、VKORC1(1639 G>A)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其中携带CYP2C9(1075A>C)*1/*1基因型的患者对华法林剂量的需求明显高于携带*1/*3基因型的患者(P<0.05);而携带VKORC1(1639 G>A)AA基因型患者的推荐剂量却显着低于携带AG、GG基因型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基因型组合对华法林推荐剂量的影响,亦具有显着性(P<0.05)。3.抗凝知识知晓度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抗凝知识问卷的平均得分较高[(8.74±0.77)vs.(6.15±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的认知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亦存在显着差异性(P<0.01)。4.抗凝疗效评价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与院外随访期间抗凝达标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进一步明确INR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我们对比分析了不同时间点INR值的平均水平及达标情况。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INR值分别为(1.98±0.61)与(1.77±0.54),相应时间点达标人数比例为43.55%和24.62%,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除第二个月外其他时间段INR监测值与INR达标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抗凝质量更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抗凝安全性评价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院外随访期间,其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6.抗凝依从性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时Morisky依从性评分分别为(7.12±0.75)分和(6.86±0.7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对其进行密切监护,我们发现:在出院后第2个月与第3个月时,干预组患者MMAS-8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65 vs.2.481,P<0.05)。【结论】本研究以临床药学服务为切入点,采用药物基因检测与抗凝治疗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对口服华法林的抗凝治疗者实施全程化系统性的用药监护。并将药学查房、用药宣教、药物咨询、不良反应监测以及院外随访等一系列药学服务贯穿于整个抗凝治疗过程中。该管理模式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了解情况,显着的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促进该药临床合理规范化的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潘巧玲,朱秀英,茹媛慧,章培,石活顺,李旎,徐国栋[4](2021)在《微信平台管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单中心研究比较微信平台管理与常规术后管理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出院时间排序,奇数组设为观察组(微信平台管理组,153例),偶数组设为对照组(常规术后管理组,1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指导,观察组应用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定期门诊随访,调整患者华法林剂量并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INR达标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抗凝相关急诊就诊次数。结果共297例患者入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提高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达标率(75.48%vs. 59.38%,P<0.001)。而2组在严重出血事件(1.31%vs. 2.78%,P=0.368)、血栓栓塞事件(1.31%vs. 0.69%,P=0.598)和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事件(0.65%vs. 1.39%,P=0.527)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17.6%vs. 30.6%,P=0.023)和抗凝相关急诊就诊次数[0.86(0.00,1.00)次vs. 1.36(1.00,2.00)次,P=0.031]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术后管理相比,通过微信平台管理可明显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INR达标率,降低轻度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抗凝相关急诊就诊次数。

王鹏宇[5](2021)在《利伐沙班在房颤消融围术期使用方法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 的]:探讨本中心利伐沙班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一步分析利伐沙班不间断与间断两种抗凝策略的使用方法及优劣,详细描述利伐沙班不同抗凝方法使用流程。以期对围术期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提供参考。[方 法]: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90例,据患者意愿选择利伐沙班或者华法林抗凝,以利伐沙班抗凝治疗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华法林抗凝治疗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围术期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中,研究组在使用方法上随机分为不间断组及间断组两个亚组,每组30人,探讨不间断及间断抗凝方案的实施方法及优劣。研究组患者术前服用利伐沙班抗凝至少3周,据肾功能选择用量,常规20 mg/日,中度肾功能损害15 mg/日,其中不间断组患者术前6-12小时停服利伐沙班,不需胃肠外抗凝药物桥接,间断组患者术前2天停服利伐沙班,改为低分子量肝素钠4250IUaXa每日二次皮下注射进行桥接,至术前6-12小时停用。对照组患者术前服用华法林抗凝至少3周,常规监测并维持国际标准比值达标,术前2天停服华法林,改为低分子量肝素钠4250IUaXa每日二次皮下注射进行桥接,至术前6-12小时停用。所有患者术中房间隔穿刺成功后经长鞘注入100IU/Kg普通肝素,每过1小时追加1000IU。术后6小时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4250IUaXa一次,然后分别于下一次预定给药时间(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12小时后)继续延用术前所使用的口服抗凝药2月。观察各组术前3周至术后2月内出血事件、具有临床症状的栓塞事件及死亡等并发症。[结 果]:1.基线资料: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房颤类型、肌酐清除率、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CHS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合并疾病病史、用药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间断组及间断组亚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一般终点:手术时间上不间断组99.1 ±35.8min,间断组95.4±34.1min,对照组97.0±34.7min,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21)。术中肝素用量方面不间断组6733.3±1048.3IU,间断组6833.3±949.9IU,对照组6966.7±927.9IU,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51)。围术期间断抗凝患者桥接次数平均5次,明显多于不间断抗凝患者平均1次。以华法林抗凝患者抽血次数显着多于利伐沙班抗凝患者(P=0.001),在挂号费、差旅费方面显着高于利伐沙班抗凝(P=0.001),围术期抗凝综合费用上利伐沙班比华法林更具优势(P=0.001),不间断组也比间断组所需费用更低(P=0.003)。3.疗效终点: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具有临床症状的栓塞事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间断组及间断组亚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终点:研究组有1(3.3%)例不间断抗凝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出现牙龈出血,有1(3.3%)例间断抗凝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出现右上肢血肿。对照组术后有3(10.0%)例出血患者,其中2例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穿刺点周围皮肤淤青,1例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出血事件分级为轻度出血,均未出现中、重度出血事件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间断组与间断组亚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3.3%/3.3%/10.0%P=0.613;3.3%/3.3%P=1.000),三组致出血事件与房颤类型无关(P>0.05),三组致出血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但是,不间断组桥接部位出现更少淤青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因考虑与低分子肝素有关而未计入抗凝安全终点事件。[结 论]:1.围术期利伐沙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华法林无差异,均不受房颤类型影响,致出血严重程度无差异,但所需抗凝管理综合费用利伐沙班更低,可作为围术期华法林抗凝的替代选择。2.利伐沙班不间断及间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无差异,由于不间断抗凝方案围术期护理更方便、减少桥接带来的皮肤淤青并发症、抗凝管理综合费用更低,有望被更多患者及医生接受。

谢志芬,黄冬华,王婧[6](2021)在《回授法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回授法在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服用华法林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华法林自我管理得分情况和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在出院时、出院1个月、3个月的华法林抗凝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华法林抗凝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华法林抗凝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的自我管理水平,减少华法林抗凝的相关并发症,确保抗凝的治疗效果。

武晓燕[7](2020)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已被证明是一种相当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世界范围内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逐年增多,选择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年轻患者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瓣膜噪声、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MHVR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下降,为了改善MHVR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治疗性沟通系统(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System,TCS)应用于MHVR患者,旨在评价治疗性沟通系统在MHVR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安徽淮南朝阳医院心脏外科门诊就诊的9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CS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在基线、干预后一个月、干预后三个月三个时间点采用中文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1.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SF-36总分及各个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第3个月后,干预组在总分及4个因子——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干预后抑郁评分增加(P<0.05),焦虑水平增加(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评分降低(P<0.05),焦虑减轻(P<0.05)。3.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时服药依从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着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对MHVR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四个方面。2.对MHVR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3.对MHVR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王广宁[8](2020)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中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为依据,构建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模型,并探讨和分析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221例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编制的针对房颤患者抗凝药物自我管理的计划行为理论问卷(包括行为态度分问卷、主观规范分问卷、知觉行为控制分问卷、行为意向分问卷),以及卢冰清编制的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研究。应用SPSS 22.0和AMOS 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分析人口学特征变量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对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路径关系,以探讨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平均得分为31.93±5.51,各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不良嗜好管理(2.49±0.46)、遵医行为(2.02±0.40)、生活方式(1.57±0.47)、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影响因素的管理(1.38±0.55)、服用华法林管理(1.27±0.55)、房颤特异(栓塞)征象的检测(0.75±0.6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方式(b=1.783,P=0.006)、服药时间(b=-0.875,P<0.001)和服药种数(b=-0.403,P=0.018)是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居住方式(b=2.298,P<0.001)是主观规范的影响因素;既往出血史(b=-1.763,P<0.001)是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因素;服药时间(b=-0.409,P=0.014)和既往出血史(b=-0.596,P=0.024)是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3.结构方程分析显示:(1)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构建的模型能够解释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方差变异的29%。(2)行为意向对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总效应值为0.60(直接效应值=0.60);知觉行为控制既对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产生直接效应,又可以通过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总效应值为0.44(直接效应值=0.30,间接效应值=0.14);行为态度通过行为意向对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产生间接效应,总效应值为0.51(间接效应值=0.51);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对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产生间接效应,总效应值为0.49(间接效应值=0.49)。(3)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总效应值为0.85(直接效应值=0.85);主观规范既能直接影响行为意向,又可以通过行为态度或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效应,总效应值为0.74(直接效应值=0.15,间接效应值=0.59);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总效应值为0.23(直接效应值=0.23)。结论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处于较差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居住方式、服药时间和服药种数是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居住方式是主观规范的影响因素,既往出血史是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因素,服药时间和既往出血史是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即行为意向是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知觉行为控制既是自我管理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又可以通过行为意向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通过行为意向对自我管理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陈蓉[9](2020)在《农村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病最常见方法,患者术后需终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抗凝并发症较多,相关研究表明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减少抗凝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地方区域特点,目前区域性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研究中关于农村地区的报道较少,其自我管理水平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MHVR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区域抗凝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调查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影响农村地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探讨各主要影响因素与农村地区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区域性农村MHVR术后患者规范的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MHVR术后的南充市农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两种方式调查,用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71例农村MHVR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得分为7.32±2.86分,得分指标为43.75%,77.93%的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差。2.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家庭内支持平均得分为20.96±3.05分,家庭外支持平均得分为38.09±6.95分,总分平均得分为59.05±7.99分。3.自我管理总得分为85.26±14.79分,13.84%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86.16%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各维度得分率在50.88%~80.93%之间。患者自我管理的六个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依从性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自我效能管理、症状管理、信息管理。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婚姻状况、术后时间、居住地与区域中心医院距离、单程所需时间、单程所需费用(P<0.05)。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凝治疗知识水平、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得分为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9、0.36)。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年患者、女性、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0元、居住地与区域中心医院距离<50公里、术后1年内、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最高(P<0.05)。结论:1.农村地区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偏低,尤其是症状管理、信息管理能力。2.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知识和领悟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低。3.应重视老年、男性、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居住地距离区域中心医院远、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差、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低的这一部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郑也[10](2020)在《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华法林是目前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患者术后应用最广泛且有效的口服抗凝药物,但是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因此患者出院后需要常规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以监测患者对抗凝治疗的反应,并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抗凝药物剂量以维持稳定抗凝作用。尽管维持INR的稳定很重要,但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证据证明何种术后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抗凝治疗质量、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和血栓栓塞),并提高其长期生存率。因此我们提出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平台、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为MHVR术后患者人群建立一个华法林抗凝随访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标准化、更安全的随访方式,以求进一步降低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治疗效果。为了评价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是否优于传统抗凝管理,我们开展了这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方法:本研究是该多中心RCT研究的单中心初步分析,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将随机分为新型抗凝管理组和传统抗凝管理组。新型抗凝管理组患者使用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进行抗凝管理;传统抗凝管理组参考目前的抗凝管理策略,主要依靠门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抗凝管理。主要终点为比较两组术后1年随访期间INR治疗窗内时间占比(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同时对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前瞻性随访,包括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重度出血事件和轻度出血事件。复合终点的定义为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重度出血事件。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不同抗凝管理模式的累积事件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在这项RCT研究中,本中心目前已入选330例接受MHVR手术的患者,共258例患者达到随访终点。目前的结果是对此258例患者的初步分析,其中新型抗凝管理组纳入128例患者,传统抗凝管理组纳入130例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为134例(51.9%),平均年龄为49.5±10.1岁。两组患者基线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等人口统计学数据无显着差异,接受手术类别以及出院带药的详细信息两组间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12.9个月(范围:10.3到15.4个月),其中新型抗凝管理组为12.7个月(范围:10.3到15.4个月),传统抗凝管理组为13.1个月(范围:10.8到14.2个月)。新型抗凝管理组和传统抗凝管理组的TTR分别为60.88%±28.87%和60.98%±25.92%,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INR变异率分别为0.26±0.18和0.26±0.17,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两组范围内INR检测次数占比(Proportions of INRs in range,PINRR)分别为57.33%±21.98%和54.58%±21.69%,亦无显着差异。血栓栓塞事件在新型和传统抗凝管理组发生率分别为1.6%和0.8%,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7%和31.5%,均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复合终点两组发生率相当,均为3.1%。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传统抗凝管理组相比,新型抗凝管理组累积事件生存率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在排除了术后1月以后无INR检测记录的患者,对余下210例患者的主要和次要结局进行敏感性分析。在98例新型抗凝管理组的患者中,TTR和PINRR分别为62.44%±27.01%和58.24%±18.24%,在112例传统抗凝管理组的患者中,TTR和PINRR分别为63.80%±24.50%和56.47%±20.1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敏感性分析中,新型和传统抗凝管理组患者在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的发生率相近。结论:在接受MHVR手术的患者中,与传统抗凝管理相比,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达到了类似的控制水平,两组患者TTR和PINRR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相当,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结果具有稳健性。主体研究仍在进行中,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时间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背景: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可增加3-5倍的中风风险,且血栓栓子大多源自左心耳。这一发现引出了一系列评估心脏手术同期进行左心耳闭塞手术(Surgical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SLAAO)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valvereplacement,MHVR)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严格的抗凝治疗,可显着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而关于AF患者在进行MHVR时同期进行SLAAO手术是否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证据尚不充足。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AF患者在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术后心血管结局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于本中心进行MHVR手术的AF患者,并对入选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定义为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定义为由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重度出血和全因死亡构成的复合终点。我们通过应用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免于事件累计生存率,并应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以评估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结局之间的关联。此外,本研究也使用1:1的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来平衡基线特征的差异,并对PSM后的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评估MHVR同期接受SLAAO手术在不同亚组之间对心血管结局事件风险的影响。结果:在这项回顾性观察性中,我们共纳入497名接受MHVR手术的AF患者,其中女性307例(61.8%),平均年龄为55.9±8.6岁。根据患者是否同期接受SLAAO手术分将患者为SLAAO组(N=137)和No-SLAAO组(N=360)。本研究队列中共有5例患者在手术后30天内死亡。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术后二次开胸发生率,术后红细胞输注率以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MHVR同期接受SLAAO手术与30天死亡率(OR=0.65,95%CI:0.07-5.91;P=0.706)及其他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相关性。术后中位随访13.6个月,共有14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之间主要终点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全因死亡、出血事件和复合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Log-rank P>0.05)。在校正了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任何心血管结局无相关性。经过1:1的PSM后,共从SLAAO组和No-SLAAO组中匹配出120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变量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未发现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与较低的主要或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关。按照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CHA2DS2-VASc评分、既往冠心病史、左心房内径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亚组分析。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亚组之间,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未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结论:这项回顾性研究中表明,在AF患者中,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手术可能会伴有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较长的住院时间,但与一年随访期间对血栓栓塞和死亡事件的额外保护作用无关。背景:心脏瓣膜疾病人群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合并有冠状动脉疾病。当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时,则须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以避免围手术期心肌梗塞。由于这类患者有较高的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抗栓治疗方式值得关注。然而目前尚缺乏评价同期接受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的抗栓策略及疗效的研究,且在华法林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能否带来心血管事件获益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评估术后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对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早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和1年随访期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同期接受MHVR手术和CABG术的成年患者。根据出院后患者是否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分组并进行前瞻性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重度出血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主要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定义为重度出血事件及包括所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复合终点;栓塞相关终点事件定义为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再次血运重建;硬终点事件定义为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全因死亡。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无事件累计生存率,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以评估出院后阿司匹林使用情况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并计算风险比值(Hazard ratios,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535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出院随访,其中491例患者接受华法林合并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组),同时有44例患者仅接受华法林治疗(非阿司匹林组)。随访期间记录到28例(5.2%)主要终点事件,20例(3.7%)栓塞相关终点事件、26例(4.9%)硬终点事件、6例(1.1%)重度出血终点事件和34例(6.4%)复合终点事件。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未使用阿司匹林相比,使用阿司匹林组随访期间重度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着较低(Log-rank P=0.024),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较未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出现显着较低的重度出血终点事件,但主要终点事件、栓塞相关终点事件、硬终点事件和复合终点事件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关系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进行校正后,阿司匹林治疗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在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中,术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与较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提示术后1年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虽然未带来显着的心血管获益,但也未明显增加出血相关的安全性终点事件。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

二、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类型、部位及出血评估工具
    1.1 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的类型
    1.2 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的部位
    1.3 出血评估工具
2 MHVR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影响因素
    2.1 非遗传因素
        2.1.1 抗凝强度
        2.1.2 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
        2.1.3 合并用药
        2.1.4 抗凝治疗依从性
    2.2 遗传因素
3 减少MHVR术后抗凝出血并发症的策略
    3.1 加强用药监护
    3.2 健康宣教
    3.3 “互联网+”背景下的减少抗凝并发症的方式
        3.3.1 抗凝管理手机应用程序(APP)
        3.3.2 微信
        3.3.3 抗凝门诊
4 展望

(3)临床药师参与精准药学服务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中英文缩略词表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样本量
    2 研究方法
        2.1 给药与分组
        2.2 基因检测方法
        2.3 院内药学服务
        2.4 院外抗凝随访
    3 观察指标
        3.1 CYP2C9和VKORC1 基因多态性
        3.2 抗凝知识知晓度评价
        3.3 抗凝疗效评价
        3.4 抗凝安全性评价
        3.5 抗凝依从性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基因检测结果
        2.1 基因分型结果
        2.2 CYP2C9与VKORC1 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
        2.3 CYP2C9和VKORC1 等位基因分布及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分析
        2.4 CYP2C9与VKORC1 基因多态性对剂量的影响
    3 药学服务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知晓度的影响
    4 药学服务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疗效的影响
        4.1 住院期间抗凝疗效的比较
        4.2 随访期间抗凝疗效的比较
        4.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INR值的变化情况
        4.4 两组患者抗凝治疗质量的比较
    5 药学服务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安全性的影响
    6 药学服务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依从性的影响
讨论
    1 CYP2C9与VKORC1 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抗凝治疗者的影响
    2 药学服务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知晓度的影响
    3 药学服务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疗效的影响
    4 药学服务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安全性的影响
    5 药学服务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依从性的影响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华法林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微信平台管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组
        1.2.2 对照组
        1.2.3 复诊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资料
        1.3.2 研究终点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主要终点事件
    2.3 次要终点事件
3 讨 论

(5)利伐沙班在房颤消融围术期使用方法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一般资料收集
    3 分组与管理
    4 手术方法
    5 随访与观察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利伐沙班间断与不间断方案应用现状和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回授法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干预组干预方法
        1.2.1. 1 组建回授法健康教育小组
        1.2.1. 2 制定并实施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案
        1.2.2 对照组干预方法
        1.2.3 研究工具
        1.2.4 资料收集方法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华法林抗凝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回授法对患者华法林抗凝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3.2 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提高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管理水平
    3.3 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式降低了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7)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研究流程
    1.6 可行性与创新性
    1.7 伦理原则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3.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得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SF-36得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SF-36得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焦虑得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抑郁得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
4.讨论
    4.1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MHV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2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MHVR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4.3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MHVR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5.结论
6.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护理新进展
    参考文献

(8)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理论依据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
    4 统计学分析
    5 伦理原则
    6 质量控制
    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 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3 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现状调查
    4 人口学特征对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影响
    5 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相关性分析
    6 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讨论
    1 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2 人口学特征变量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影响
    3 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适用性
    4 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9)农村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心脏瓣膜术后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与传统抗凝管理模型的随机对照试验-单中心初步结果分析
    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左心耳闭塞手术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探讨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栓策略对预后的影响
    摘要3
    abstract3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综述: 机械瓣置换术后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患者管理模式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简历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致谢

四、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潘华英,罗玲玲,杨梦娇,张洲,任佳丽,王亚莉. 全科护理, 2022(02)
  • [2]赋权健康教育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J]. 韩艳艳,陈小莉,焦丹丹,史素玲,王晓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6)
  • [3]临床药师参与精准药学服务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 王威丽. 大理大学, 2021(08)
  • [4]微信平台管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J]. 潘巧玲,朱秀英,茹媛慧,章培,石活顺,李旎,徐国栋.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5)
  • [5]利伐沙班在房颤消融围术期使用方法及疗效观察[D]. 王鹏宇.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回授法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谢志芬,黄冬华,王婧.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03)
  • [7]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D]. 武晓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8]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用华法林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D]. 王广宁. 青岛大学, 2020(01)
  • [9]农村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蓉.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10]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郑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标签:;  ;  ;  ;  

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