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梗死或缺血的磁共振检查(论文文献综述)
包程鸿,邓鸿胜,汪晓敏,章晨,潘轶斌[1](2022)在《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右冠状窦合并运动后心肌梗死、泵衰竭1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2019年9月25日收治的1例患儿,运动后诱发心肌损伤、心源性休克、泵衰竭,接受呼吸机、体外膜氧合器支持治疗。冠状动脉(下称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和冠脉造影显示左冠脉起源右冠状窦,行左冠脉起源异常矫治术治疗。术后随访,该患儿进行性心脏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临床预后差。
俞雅蓉,于丽华,代旭,张佳胤[2](2021)在《CT心肌灌注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CT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作为一种可以评估冠状动脉功能学的影像检查手段,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此外,CT-MPI可以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及其支配心肌的解剖学和功能学特征,这种"一站式"检查方式可以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近年来,CT-MPI逐步发展成熟,在诊断各类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取得一定进展,除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外,在支架内再狭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微循环梗阻评估及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张丽君,田晋帆,杨雪瑶,徐磊,贺毅,宋现涛[3](2021)在《心脏磁共振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心脏磁共振(CMR)组织追踪技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入选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CMR检查的单支CTO患者作为病例组(即CTO组),另选取同期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临床病史等排除的无心血管疾病且CMR无异常表现的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即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入选者的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采用组织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包括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周向应变峰值(GPCS)和纵向应变峰值(GPLS),并分析CTO靶血管区心肌应变情况。采用灰度阈值5个标准差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然后分别根据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CTO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心肌梗死面积>10%组和≤10%组,以及LVEF≥50%组和<50%组。比较CTO组及其各亚组与对照组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CTO组入选患者52例,男性34例,年龄(54.1±11.7)岁,体重指数(26.2±2.5)kg/m2,对照组入选30人,男性14人,年龄(51.6±12.3)岁,体重指数 (25.6±3.3)kg/m2,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CTO组患者LVEF、GPRS、GPCS、GPLS均较低(P<0.05),而左心室容积(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CTO组患者中心肌梗死面积>10%组26例、≤10%组26例。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10%组的CTO患者的LVEF和LV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GPRS、GPCS、GPLS均较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梗死面积>10%组的CTO患者的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GPRS、GPCS和GPLS均较低(P均<0.05)。与梗死面积≤10%组比较,梗死面积>10%组的CTO患者的LVEF、LVEDV和GP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GPRS、GPCS则较低(P均<0.05)。CTO组患者中LVEF≥50%组40例,LVEF<50%组12例。与对照组比较,LVEF≥50%组和LVEF<50%组的CTO患者的GPRS、GPCS和GPLS均较低(P均<0.01),LVEF≥50%组的CTO患者的LVEF和LV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LVEF<50%组的LVEF较低、LVEDV较大(P均<0.05)。LVEF≥50%组的CTO患者的GPRS、GPCS、GPLS和LVEF均高于LVEF<50%组(P均<0.01),心肌梗死面积小于LVEF<50%组(P<0.01),而LVEDV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CTO组中,前降支闭塞患者21例,靶血管供血心肌节段数126个,供血区域心肌的径向应变峰值(PRS)、周向应变峰值(PCS)和纵向应变峰值(PLS)均较对照组低(P均<0.01);回旋支闭塞患者7例,靶血管供血心肌节段数35个,靶血管供血区心肌的PRS、PCS和PLS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24例,靶血管供血心肌节段数120个,靶血管供血区心肌的PRS、PCS和PLS均较对照组低(P均<0.01)。21例CTO患者前降支闭塞,其供血的126个心肌节段中梗死面积≤25%的91个(72.2%)、26%~50%的17个(13.5%)、51%~75%的11个(8.7%)、76%~100%的7个(5.6%)。7例CTO患者回旋支闭塞,其供血的35个心肌节段中梗死面积≤25%的31个(88.6%)、26%~75%的4个(11.4%)。24例CTO患者右冠状动脉闭塞,其供血的120个心肌节段中梗死面积≤25%的96个(80.0%)、26%~50%的11个(9.2%)、51%~75%的8个(6.7%)、76%~100%的5个(4.2%)。结论尽管大部分单支CTO病变的患者射血分数保留,但是整体及靶血管区的心肌应变能力已经降低,且梗死面积越大径向和周向应变能力下降越明显,提示存在左心功能早期损害,而CMR组织追踪技术提供了一种更为快捷、可靠的心肌应变分析的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靳翠翠[4](2021)在《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中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T1 mapping技术定量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可行性,评价T1 mapping技术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外科临床确诊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30例(病例组),同期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病例组进行常规序列、T1 mapping和延迟强化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序列、T1 mapping扫描,获得图像导入Medis Suite软件进行处理。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在心脏短轴位分别对病例组延迟强化阳性的梗死心肌节段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心肌前间隔、下间隔及侧壁进行测量,分别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心肌Native T1值。并在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序列手动勾画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梗死心肌,分别计算平均梗塞面积和透壁性并进行比较。健康志愿者左室不同层面对应节段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层面不同心肌节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病例组病人梗死心肌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正常心肌Native T1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秩和检验对T1 mapping和延迟强化序列测量的病例组平均梗塞面积和透壁性进行比较。运用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种技术测量平均梗塞面积和透壁性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1.本研究中获得2,3,5,8,9,11节段心肌Native T1值分别为(1236.5±17.3),(1231.1±19.7),(1219.6±23.7),(1234.1±16.7),(1229.1±21.7),(1213.0±20.5)ms.第2,3,8,9节段心肌Native T1值高于5,11心肌节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与8节段、3与9节段、5与11节段心肌Native 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病例组梗死心肌Native T1值为(1428.1±62.9)ms,与健康志愿者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Native T1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Native T1 mapping测量病例组梗塞面积与延迟强化无差异(LGE:11.1±7.9%;T1:11.2±8.1%,P>0.05),并且与延迟强化一致(R2=0.96,Bias=-0.09±1.5%)。Native T1 mapping测量病例组梗塞透壁性与延迟强化无差异(LGE:35.4±16.8%;T1:36.2±17.9%,P>0.05),并且与延迟强化显示一致(R2=0.92,Bias=-0.75±4.9%)。结论:1.本研究获得健康志愿者左室不同心肌节段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Native T1值范围,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价值。2.左室不同区域心肌节段心肌Native T1值存在差异,可能与血流灌注因素有关。3.T1 mapping技术可以识别及定量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4.Native T1 mapping可以准确表征梗死心肌的面积及透壁性,因此对于延迟强化禁忌的患者,Native T1 mapping可以作为可替代方案。
吕志慧[5](2021)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CTRP3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MR检测心肌纤维化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CTRP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10.34岁。64例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6.6岁。根据扩心病患者心脏核磁LGE是否阳性,分为LGE阳性组,LGE阴性组。LGE阳性组37例,其中男,24例,女,13例,LGE阴性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DCM组和健康组人群分别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询问并记录两组人员的既往史及危险因素,嘱患者休息5分钟,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并分别记录两组人员的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心率。DCM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抗凝管收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ml,经离心、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CTRP3浓度,并分别记录。测定并记录空腹血糖、肝功、肾功等其余实验室指标。DCM组患者全部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并获得LVEF、LVEDV、LVESV等参数,并计算细胞外容积(ECV)。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有无差别,比较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有无差别,筛选有差别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回归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扩心病及心肌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价CTRP3对心肌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1.扩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发现在甘油三酯、白蛋白、CTRP3、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肌酐等方面具有差异。此外,我们发现,扩心病患者血浆CTRP3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浓度显着降低;对血浆CTRP3浓度与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肌酐等临床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TRP3浓度与白蛋白(rs=0.626,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甘油三酯(rs=-0.195,P=0.030)、血肌酐(rs=-0.379,P=0.000)、空腹血糖(rs=-0.314,P<0.001)呈负相关关系;以是否诊断为扩心病为因变量,以血浆CTRP3及两组间有差异及相关性的临床参数为自变量,控制混杂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CTRP3(OR=0.187,95%CI:1.018-1.428,P=0.030)、ALB(OR=1.384,95%CI:1.043-15.27,P=0.043)是扩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比较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发现两组在CTRP3、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具有差异。我们发现LGE阳性组患者血浆CTRP3(149.56±13.86 VS168.52±11.85,P<0.001)浓度与LGE阴性组相比浓度显着降低,其余实验室检查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LVEDV、LVESV、LVEF、ECV等心脏核磁参数进行比较差异具有差异,其中LVEF(%)(30±3.06 VS 35±2.96,P<0.001)在LGE阳性组明显低于LGE阴性组;LGE阳性组ECV(%)值明显高于LGE阴性组(35.18±5.34 VS29.48±8.78,P<0.001);对血浆CTRP3浓度与LVEDV、LVESV、LVEF、ECV等心脏核磁参数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TRP3浓度与LVEDV(r=-0.317,P=0.014)、LVESV(r=-0.415,P<0.001)、ECV(r=-0.539,P<0.001)呈负相关关系;与LVEF(r=0.476,P=0.030)呈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校正相关混杂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分析LVEDV(回归系数=0.031,P=0.017)、血浆CTRP3(回归系数=-0.165,P<0.001)浓度与ECV值具有显着独立相关性。以LGE阳性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CTRP3(OR=1.125,95%CI:1.012-1.251,P=0.030)是D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浆CTRP3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预测价值:CTRP3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置信区间:0.751-0.956,P<0.001],CTRP3最佳截断值取157.435时,其诊断心肌纤维化参考价值最高,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82.6%。结论:血浆CTRP3水平与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相关,并可用于预测心肌纤维化。在临床实践中,监测DCM患者血浆CTRP3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识别、干预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翟树婷[6](2021)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左心室附壁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显着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体循环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更有可能发生左室血栓。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兴起,以及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治疗的日渐完善,左室附壁血栓的发病率渐渐降低,但依然是心肌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及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目前关于左心室附壁血栓的研究有限,易患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马鞍山临床学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并发左室血栓分为左室血栓组(31例)和非左室血栓组(12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冠脉病变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血栓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无左室血栓组(P<0.001),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低于无左室血栓组(P<0.001),左前降支病变的比例高于无左室血栓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无左室血栓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室血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左室血栓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大于非左室血栓组,室壁瘤形成比例高于非LVT组(P<0.001)。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OR=0.23,95%CI:0.073-0.723)、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OR=0.892,95%CI:0.819-0.973)、室壁瘤形成(OR=29.64,95%CI:2.894-303.547)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左室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左心室射血分数高是左室血栓的独立保护因素,室壁瘤形成是左室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病至入院时间、前壁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左前降支病变、纤维蛋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壁瘤形成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左室血栓的相关因素。
马盼弟[7](2021)在《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文中认为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以及可以改善到何种程度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一大难题,以往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是否改善取决于心梗后的存活心肌组织所占的比例。除了心脏MRI心肌灌注成像、负荷心脏MRI外,属于核素心肌显像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均可实现对存活心肌的有效评估,由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风险及禁忌症,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二维分层应变(2D-LS)技术和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检查技术,克服了组织多普勒成像存在的局限性,实现了从心肌力学角度定量评价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功能。本研究通过二维超声对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进行室壁运动分析,然后观察室壁运动在搭桥术后的改善程度,以此来评估心肌存活性,评价2D-LS与3D-STI对冠心病患者存活心肌评估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及二维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心脏二维超声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选取其中射血分数<50%的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ABG术前通过二维分层应变测定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长轴分层峰值应变值,其包括内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Endo-LS),中层心肌的纵向应变(Mid-LS),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Epi-LS),并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三维的峰值环向应变即3D-CPS、长轴应变即3D-LPS、径向应变即3DRPS以及面积应变即3D-APS,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壁各心肌节段在二维动态图像中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评分,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节段室壁运动及评分的变化情况,以此作为标准来对存在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进行划分,分为存活心肌组、非存活心肌组。结果CABG术前存活心肌组的二维及三维应变参数绝对值明显高于非存活心肌组,对两组间的应变值进行比较,显示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采用内膜下、中膜、外膜下心肌的LS及三维应变参数评估存活心肌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AUC>0.50,P<0.05),其中术前以3D-AS-9.5为截点值评估存活心肌的价值明显高于其他参数,其诊断存活心肌的AUC为0.92,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3,Kappa值为0.642。结论二维分层应变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均可实现对CABG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其中以三维应变参数3D-AS-9.5为截断值判断存活心肌的价值最高。
吴崇文[8](2020)在《平扫T1mapping纹理分析在急性心梗梗死/可挽救心肌鉴别及慢性期左室功能改变预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1 mapping作为一个可对组织T1进行定量评估的序列,是心脏磁共振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以T1 mapping所获得的T1值进行分析仍有一定不足。纹理分析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因其可以提供大量关于图像纹理特征的参数,正在医学影像领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尝试对心梗患者的平扫T1 mapping图像进行纹理分析,探索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评估及预后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回顾性筛选出7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心脏磁共振图像,通过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转换程序,将通过延迟强化获得的梗死区与通过T2WI-STIR获得的水肿区ROI转换到平扫T1mapping上,提取相应区域纹理特征,经过一系列降维后,检验纹理特征相对T1均值对梗死区与可挽救区的鉴别能力。结果显示,在无心肌内出血的患者中,T1均值、Perc_50、S_30_Sum Averg对梗死区与可挽救区具有鉴别价值,且Perc_50的AUC显着高于T1均值;有心肌内出血的患者中,T1均值无鉴别价值而Perc_50、S_20_Sum Entrp的AUC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回顾性筛选出26名在急性期与慢性期均完成过心脏磁共振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26名正常对照,在心梗患者中将通过T2WI-STIR获得的远侧心肌ROI转换到急性期平扫T1 mapping上并提取其纹理特征,而在正常对照中提取整个心肌环的纹理特征,通过一系列降维后检测纹理特征在心梗远侧心肌与正常对照中的差异及远侧心肌纹理特征与心功能、心肌应变改变的相关性及其对左室不良重构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S_55_Inv Df Mom与RLNon Uni在远侧心肌中显着高于正常对照,Wav En LH_s_2与LVEDV变化率存在潜在弱相关,S_55_Inv Df Mom、Wav En LL_s_2、Wav En LH_s_2与部分心肌应变参数变化率存在潜在弱相关,而T1均值与LVEF、LVEDV及心肌应变变化率均无明显相关性,远侧心肌中尚未发现任何纹理特征对左室不良重构具有预测能力。
李子孝,王春娟,王伊龙,荆京,王琨,姜勇,王安心,杨昕,潘旭东,刘世炜[9](2020)在《卒中临床诊疗和疾病管理核心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卒中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因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已成为我国重大慢病防控和科学研究的热点[1]。虽然针对卒中诊疗的临床研究已广泛开展,但各项研究或各个机构之间数据元结构并不统一,变量的定义和值域范围千差万别,导致多项研究或多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汇交和整
魏璇[10](2020)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肌微血管阻塞的预测因子及短期预后》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 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严重的心肌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形成的临床及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以及短期预后。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地分析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 PCI治疗的125例STEMI患者,所有病人在术后4.9±1.9天进行了3.0T心脏磁共振(CMR)检查。使用后处理软件计算左室MVO占左室心肌体积的百分比,即%LV。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MVO组(MVO<2.6%LV)和重度MVO组(MVO≥2.6%LV)。在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参数方面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该模型的诊断性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MVO体积与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参数的相关性。对两组病人1个月及3个月随访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无或轻度MVO组共82例,重度MVO组共43例。调整相关参数后,前壁心肌梗死(P=0.003),心功能(Killip分级)变差(P=0.02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P=0.036),术后6小时Tn T升高(P=0.012),FMC-wire时间延长(P=0.042),术前TIMI血流(P=0.017)和支架植入后扩张(P=0.009)与重度MVO的形成独立相关。ROC分析表明此预测模型具有较强诊断能力(AUC=0.852;95%CI:0.782-0.922;P<0.001)。此外,MVO的体积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负相关,与左心室、左心房大小呈正相关,与梗死体积存在正相关。在1个月及3个月的随访中,重度MVO患者左心功能更差,心梗慢性期残留的心肌梗死面积更大。结论:在行急诊p PCI的急性STEMI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分级)变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术后6小时Tn T升高,FMC-wire时间延长,术前TIMI血流变差和支架植入后扩张是重度MVO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这些结果表明p PCI术中减少支架植入后扩张可能会使犯罪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发生重度MVO的概率下降。
二、心肌梗死或缺血的磁共振检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肌梗死或缺血的磁共振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2)CT心肌灌注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T-MPI成像方法和主要参数 |
2 CT-MPI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
2.1 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
2.2 在评估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 |
2.3 在评价AMI中的应用 |
2.4 在INOCA中的应用 |
3 小结与展望 |
(4)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肌梗死磁共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CTRP3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相关性分析 |
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不同LGE情况分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比较 |
5.扩心病患者两组心脏核磁情况比较 |
6.CTRP3与心脏核磁相关参数相关性分析 |
7.LGE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8.血浆CTRP3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ROC曲线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脂联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险因素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左心室附壁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7)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冠心病心肌梗死存活心肌无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平扫T1mapping纹理分析在急性心梗梗死/可挽救心肌鉴别及慢性期左室功能改变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心脏磁共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
1.1.2 T1 mapping简介 |
1.1.3 放射组学与纹理分析在心肌磁共振中的应用 |
1.2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平扫 T1mapping 纹理分析对梗死/可挽救区定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患者筛选 |
2.2.2 CMR图像扫描 |
2.2.3 图像分析及后处理 |
2.2.4 纹理特征提取与降维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患者临床信息 |
2.3.2 纹理特征提取与降维结果 |
2.3.3 梗死区与可挽救区纹理特征差异 |
2.3.4 纹理特征对梗死区与可挽救区的鉴别能力 |
2.3.5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急性心梗远侧心肌T1 均值与纹理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患者筛选 |
3.2.2 CMR图像扫描 |
3.2.3 图像分析及后处理 |
3.2.4 纹理特征提取与降维 |
3.2.5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患者与对照组临床信息 |
3.3.2 纹理特征提取与降维结果 |
3.3.3 心梗远侧心肌与对照组纹理特征差异 |
3.3.4 心梗远侧心肌纹理特征与LVEF、LVEDV及应变参数变化率的关系 |
3.3.5 心梗远侧心肌纹理特征对左心室不良重构的预测能力 |
3.3.6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全文工作总结 |
4.2 本文创新点 |
4.3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9)卒中临床诊疗和疾病管理核心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简介 |
2 方法 |
2.1 文献回顾和病例报告表收集 |
2.2 定义数据元 |
3 卒中数据元标准和定义 |
3.1 人口学信息数据元 |
3.2 入院和转诊信息数据元 |
3.3 既往史和危险因素数据元 |
3.4 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病因分类信息数据元及定义 |
3.5 辅助检查数据元及其定义 |
3.6 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数据元及定义 |
3.7 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药物数据元及定义 |
3.8 住院期间并发症数据元及定义 |
3.9 出院情况数据元及定义 |
3.1 0 随访信息数据元及定义 |
4 小结 |
(1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肌微血管阻塞的预测因子及短期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心肌微血管阻塞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形成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心肌梗死或缺血的磁共振检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右冠状窦合并运动后心肌梗死、泵衰竭1例[J]. 包程鸿,邓鸿胜,汪晓敏,章晨,潘轶斌. 心电与循环, 2022(01)
- [2]CT心肌灌注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俞雅蓉,于丽华,代旭,张佳胤. 医学综述, 2021(16)
- [3]心脏磁共振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J]. 张丽君,田晋帆,杨雪瑶,徐磊,贺毅,宋现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06)
- [4]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中的初步研究[D]. 靳翠翠.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CTRP3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D]. 吕志慧. 延安大学, 2021(11)
- [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左心室附壁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D]. 翟树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D]. 马盼弟.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8]平扫T1mapping纹理分析在急性心梗梗死/可挽救心肌鉴别及慢性期左室功能改变预测中的应用[D]. 吴崇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9]卒中临床诊疗和疾病管理核心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J]. 李子孝,王春娟,王伊龙,荆京,王琨,姜勇,王安心,杨昕,潘旭东,刘世炜. 中国卒中杂志, 2020(04)
- [1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肌微血管阻塞的预测因子及短期预后[D]. 魏璇.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心肌损伤论文; 冠状动脉狭窄论文; 心肌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