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安全,跨越绿色壁垒

加强食品安全,跨越绿色壁垒

一、强化食品安全 跨越绿色壁垒(论文文献综述)

康俊莲[1](2020)在《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权力配置,实现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协同有效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1)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本文围绕“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这一核心问题,从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空间、时间、制度三维一体角度,探究政府监管权力的内在逻辑,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科学优化、系统完善的路径。本文遵循“四个最严”要求,依据协同治理和跨部门合作等理论,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法,论域方面选择政府监管控管层次多、管理幅度宽泛的典型国家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制度背后权力配置结构及其演化方式,比较在不同制度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实现监管权力配置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政府权力配置存在的争议和挑战、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采取的措施与体现的特征,从空间维度改革、时间维度改革、制度维度三维一体角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政府食品监管权力配置协同治理的建构路径。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包含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和制度架构,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回答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在不同历史时期监管权力的现实配置,及监管权力行使产生的内在逻辑。从空间、时间、制度三个维度,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基本概况、监管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改革举措、政府权力配置的改革特征。基于此,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同时,从府际关系角度,对食品安全政府纵向权力配置、横向权力配置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构转变中的内在联系,为推进食品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政府协同治理不断走向深入奠定基础。在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回答第二个问题,即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由哪些因素导致变迁?从空间、时间、制度三个维度,阐释政府监管权力行政化,部门分割的高度集权,由于社会秩序的高度扩展,使得行政分割高度集权的政府权力,呈现出具体监管越来越属地化,抽象监管越来越集权的现象。此部分分析,以协同治理理论核心内涵为指导,以跨部门合作理论与政府协同理论为支撑,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监管缺失三个层次,阐述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在空间维度上,由于跨部门间食品安全监管权责利益均衡问题,导致“权力越位”,需要进一步通过协同治理优化提升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在时间维度由于监管权责不清、行政壁垒、监管遗漏导致“权力缺位”,会直接影响在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政府能否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从快将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反映着政府的应急和统筹协同调度能力。因此,在时间维度要突出“早一步”“快一步”,必须通过实现制度做保障和空间维度跨部门的相互协同、配合;在制度维度由于监管中的权力异化、监管过程的渎职行为、监管中出现的违章违规导致“权力错位”,容易引发政企合谋、监管腐败等问题的产生。第三部分,分析了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争议和挑战,以及通过域的选定,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经验,依据“四个最严”的要求展开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归纳提炼有益于我国政府协同治理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空间维度改革,解决外部硬性边界跨部门间协同治理,出了问题谁说了算的问题;时间维度改革,解决内部构架基础降低危害食品带来的风险,实现早发现、早识别、快处置的问题;制度维度改革,解决单元间协商机制制度系统化、体系化、完整化的问题,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干,各相关管理条例、管理办法体系化、完整化相互协同、互为补充的制度体系。通过研究,本文力求在以下几个层面做出努力,取得如下研究结论:其一,针对“权力越位”,解决跨部门间“政出多门”、相互协同的问题。通过强化中央一级政府食品监管,构建全国自上而下统筹监管“一盘棋”,实现危害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应对和处置。既而发挥中央政府监管权力灵活调度功能,实现“中央精神”掷地有声的贯彻、落实的同时,实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展开创新监管的实践。作为中央政府还肩负着全球食品监管风险治理中发挥多元治理的功能。通过发挥中央政府、食品跨国企业等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在参与国际事务食品安全治理规制的制定,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化解中西方在食品监管领域文化认识的鸿沟,提升在国际食品监管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另外构建起跨部门间食品安全协同机制和治理机制,通过部门间的责任分担、沟通协商、协同治理运行,实现食品监管的协同治理。其二,针对监管权责不清、行政壁垒、监管遗漏导致的“权力缺位”,解决危害食品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通过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监测机制,实现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早发现、早预警,同时提高科学防控的能力,做到快速反应,实现从快处置。建构公开透明的信息通报体系,不仅要形成日常检测公告制度,还要突出危害食品事件发生时,让公众及时了解实情,消除社会公众心理恐慌,有效参与积极应对食品风险,逐步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识和能动力。在协同治理视域下,构建起对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的协同治理权力监督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在时间维度下,还应将权力行使的重点,放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上来,只有将风险点控制住,才能从源头上控管住,保障安全食品“产”出来的有效性。风险预防应突出其独立性、透明性以及全程采取的开放方式,实现过程的监督性。以此来保障食品安全风险预防的科学性和自然性。其三,针对监管中的权力异化、监管过程的渎职行为、监管中出现的违章违规导致的“权力错位”,引发政企合谋、监管腐败等问题的产生。从制度维度,认真梳理,提出解决《食品安全法》与各监管部门间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细则等,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相互协同互补、衔接的制度化体系。通过协同治理导向的政府重塑,建构起彼此之间互为协作的服务型政府,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治理理念的质性转变。其四,本文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食品安全协同治理问题,说到底是加强党的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问题。因此,应该将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层面,强化党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大数据标准体系,将其作为国家管理的一项制度,打通政府跨部门监测的数据链,实现全链条数据关联的融合,实现日常监管的有序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科学性;从完善体制机制上,建议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建立从生产到销售都可相互追溯、追查、倒查、溯源的机制,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健康中国”,助力食品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徐维[2](2012)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文中提出农产品贸易大则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平衡世界粮食余缺;小则影响人们日常膳食,优化饮食结构。通过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增收。加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可以缓解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并逐步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基本平衡,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疲软,让已经趋于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更是雪上加霜。一些发达国家依仗自身经济和技术上的绝对优势,频频出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设置障碍。我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自然也深受其害。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陷入量值双降的困境。因此,了解主要出口市场或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情况及实施动力,研究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提出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度量其影响程度,针对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凸显的问题提出“破壁”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技术差距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博弈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理论铺垫,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遭遇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和我国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剖析。另外,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技术两方面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动力进行排序。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案例分析法从增加成本风险、加大通关风险、平添贸易摩擦风险三方面论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风险的影响效应;利用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及深度访谈法从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加速绿色转型等方面论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效应;构建引力模型从全球19个样本国家、三大区域市场和实施潜在国三维视角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效应。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动力来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及日本排名靠前;相比之下,东盟、南非、墨西哥等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力较弱。(2)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增加成本风险、加大通关风险、平添贸易摩擦风险三方面对出口风险产生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成本风险主要表现在提升出口价格,削弱价格优势。具体来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具有提升效应,日本和美国TBT通报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将分别上涨0.118和0.439个百分点。(3)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加速绿色转型三方面对企业生产产生影响。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正效应,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16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弹性比较低,其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刺激强迫型自主创新和自发型技术溢出的机制还有待完善。(4)我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39;东盟、欧盟和北美的通报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出口额将分别降低0.123、0.116和0.087个百分点;菲律宾、巴西、澳大利亚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潜在国,我国农产品出口以上市场应该未雨绸缪,早做防范,争取有利时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

孙芳[3](2009)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日益的减弱,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大自然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绿色消费就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发达国家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为理由,提出了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水平低,技术落后,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频频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在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背景下,首先介绍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特征和表现形式,着重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作用的机制,即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为以后的分析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环境意识淡薄、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等;接着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分析绿色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市场范围,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等;最后也是本文的重点就是针对以上的分析,从政府宏观层面,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等,行业组织中观层面,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行业自身建设等,企业微观层面,发展绿色食品,开展绿色营销等多种途径,这三个方面来提出我国应对绿色贸易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兰梅[4](2008)在《绿色壁垒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基于绿色壁垒制度的导向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经济的绿色化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不可逆转,势不可挡的。绿色壁垒正在走向制度化、系统化,对于各国参与世界贸易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多地关注绿色壁垒的负面效应,而应顺应历史潮流,看到绿色壁垒科学性、合理性的一面,从其导向效应出发,进行自主创新,恰当地运用绿色壁垒制度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从根本上遏制绿色壁垒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新形势下保护本国的劣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导向效应,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方面的一些相关问题。其研究思路是:对绿色壁垒以及绿色壁垒制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在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首先,阐述了绿色壁垒制度的四个导向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制度创新效应、绿色生产与消费效应以及技术标准接轨效应。其次,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农产品总体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来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了。农产品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实施了有效的制度安排,企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再次,以具体的案例来验证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导向效应。最后,在前几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战略对策。

王秋芳[5](2008)在《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可持续出口的影响效应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日趋弱化,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的绿色壁垒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限制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环保技术的垄断优势,制订了苛刻的环境标准和法规,从而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限制和扭曲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更为严峻。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水产品出口额已连续多年居农产品出口首位,成为我国出口重点商品。水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检查的重视,我国以养殖为主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水产品出口频繁遭受国外的绿色壁垒。从2002年的“氯霉素”事件到2003年的“恩诺沙星”事件再到2005年的“孔雀石绿”事件直至2006年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2007年输美水产品贸易争端等,这一系列事件给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从正面效应看,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业绿色观念的普及、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标准化的制定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辩证地分析绿色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思考如何跨越绿色壁垒,对保持水产品出口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水产品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绿色壁垒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论证绿色壁垒负面影响的同时,强调了其正面促进作用。论文的第一章概述绿色壁垒的基本理论,包括绿色壁垒的内涵、性质、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发展趋势,以便对绿色壁垒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第二章从理论上探讨绿色壁垒的短期抑制效应和中长期促进效应,即短期内通过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机制阻碍出口贸易的增长,长期内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生产与消费方式的转变,环境改善等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增长。紧接着,分析了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福利效应的差别,鼓励企业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为下一步的实证分析和对策分析奠定理论前提和基础。第三章实证分析是文章的主体。本章在分析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态势以及屡遭绿色壁垒的原因基础上,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论证日本、欧盟、美国、韩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从出口增长率和出口竞争力两方面来分析,并借助于引力模型和panel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以中日鳗鱼贸易摩擦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具体研究,从而使论证更充分。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绿色壁垒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是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第四章对策建议部分主要是针对如何通过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突破绿色壁垒,从政府、产业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一些应对措施,避免了泛泛而谈。具体来说,政府应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宏观管理体系,产业提高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产业化组织程度、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实施绿色营销、探索多元化发展,从而克服绿色壁垒的负面效应,发挥其促进效应。

夏倩蓉[6](2008)在《论影响食品和药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文中指出本文首先以WTO相关协定和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法领域的法学理论为基础,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术语进行了定义及法理分析,明确了该等术语在本文中的定义及特性。本文将选取美国、欧盟和日本为样本,并采用法规分析与实证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它们所实施的食品、药品领域的技术法规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该等法规是否符合WTO的规定,包括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以及《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中有关特殊目的规定。旨在找出突破中国食品、药品领域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若技术法规符合成员方在WTO项下的承诺和义务,且确为特殊目的所需,则应根据该等技术法规研究出可供中国企业参考、适用的指南,使中国的出口食品、药品符合进口的标准,真正进入世界市场。若否,该等技术法规即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的出口商品遭受侵害时,出口商应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历史沿革,以及食品、药品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WTO机制下的技术法规,这一部分主要讨论《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下技术法规的定义及特性,以及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两者间的区别,从而确定技术法规乃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核心。第三部分将在前两部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中技术法规的角度分析发达国家食品、药品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部分以美国、欧盟和日本食品、药品领域的技术法规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全面分析食品、药品领域技术法规的现状。第四部分将在认清中国目前正遭遇的食品、药品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础上,研究中国政府、企业以及非政府机构究竟该如何应对该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通过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逐渐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抵抗外国不合格、不健康商品对我国企业、民众的伤害。

黄维宗[7](2007)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贸易自由化成为必然的趋势,但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受到普遍重视。由于关税与传统非关税壁垒受到越来越强的国际约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不断加强,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体。超出合理范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人为的给商品进出口制造障碍,违背了世贸组织促进自由贸易的宗旨,给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勾勒出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其次,通过准确把握技术贸易壁垒的内涵、外延、特征和表现形式,阐述了世贸组织相关法律的规定,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随后利用新古典贸易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运作机制、实施前后的福利状况和形成的根源进行经济理论上的分析。再次,研究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情况,从其法律文件、实施机构、运作特点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接下来本文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以及在现行技术标准和法规下我国的进口情况,为文章最后提出对策找到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层面提出应对策略。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的构想。在遵循国际规则的基础上提高对进口的监控能力,防止不符合一定技术法规与标准要求的产品进入我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并保证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王轶南[8](2007)在《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关税壁垒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普遍建立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增大。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关贸总协定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成功地促使关税总体水平大幅度下降,使贸易壁垒的重点由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作为多边贸易体制载体的GATT和现在的WTO,虽然其宗旨是倡导贸易自由化,但也认识到没有关税和非关税限制的自由贸易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选择了次优的贸易政策,这使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和使用有了长期的合法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3大贸易国,但贸易规模的扩大也必然影响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出口商品结构和秩序有待进一步优化,加之国际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正常发展的阻滞将在较长的时期显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相关概念、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进行介绍,澄清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概念,分析在多边贸易体制下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发展特点和迅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给受制国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然后重点剖析在多边贸易体制下,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WTO的规则对贸易保护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不仅针对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形式制定了新的协议,更对关贸总协定已有的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反倾销协议》、《保障措施协议》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三个相关文件。作为分析研究的延伸,主要通过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的研究模型对中国主要面对的3类非关税壁垒分别进行了经济效应的评析。为便于在应对措施的制定上更具有针对性,重点探讨了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体系,从中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从国外因素和国内因素两个角度比较深入地分析中国出口产品面临非关税壁垒影响的原因,并结合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的对策建议。

康晓玲[9](2006)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分析》文中认为在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盛行,其作用和影响不断强化,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贸易国,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重制约,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成机制、经济效应和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界定出发,在归纳和评价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和本质进行了理论界定,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基于市场失灵的保护,另一方面是一国政府以实现社会公共目的为由,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以达到限制外国竞争性产品进入和保护国内产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本文进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本文在回顾和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渊源和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然后运用供求分析法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需求机制和供给机制,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和日益强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数量抑制、价格抑制和动态抑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然后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均衡分析法分别对小国条件下和大国条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进口国和出口国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文章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实践,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逆贸易影响和顺贸影响,并运用博弈分析法深入分析了产生逆贸影响的外部和内部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指导思想,即“正确识别,客观面对,积极突破,合理设置”,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运行框架,指出“企业——中介组织——政府——WTO争端解决机制”这一解决外贸冲突的途径。本文认为应积极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

王征[10](2006)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与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主要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和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如何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建立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政策建议。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论文共分7章,逻辑体系如下:第一章首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分析了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等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紧密相关的国际规则。第三章是理论模型分析部分,通过产业保护模型、供应曲线保护模型和需求曲线保护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对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鉴于欧盟是一个国家联合体,既有整体对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又有内部之间需要协调消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进行了单独分析。第五章对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析,同样也选取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分析。由于这两个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针对性,因此主要对其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分析。第六章主要分析中国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情况,结合了大量数据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和产业受到的影响具体分析。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第七章结合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受到国外问题产品影响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建立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该体系提出建议。

二、强化食品安全 跨越绿色壁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食品安全 跨越绿色壁垒(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
        (一)选题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二)关于政府权力配置的研究
        (三)关于协同治理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基础理论
    一、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食品安全
        (二)食品监管
        (三)权力配置
        (四)政府权力配置
    二、政府权力配置的相关理论
        (一)权力政治学基本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分析
    一、中国食品监管政府责任与权力配置的发展轨迹
        (一)改革开放之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二)改革开放之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二、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横向配置
        (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纵向配置
        (三)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结构性变革
    三、现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综合分析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根据
        (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原则
        (三)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合理性
        (四)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实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实效分析
    一、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成效
        (一)食品安全中央政府监管权力强化的效应
        (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监管权力增强的效应
        (三)食品监管社会协同治理的实际效应
    二、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中问题的呈现
        (一)政府权力越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
        (二)政府权力缺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市场失灵
        (三)政府权力错位导致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管缺失
    三、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不当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一)政府权责失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二)政府权力结构失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政府与社会协同缺失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配置的国际比较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典型国家的基本形态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比较论域的选定
        (二)不同国家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类型的比较分析
        (三)不同国家政府权力配置制度管理幅度的比较分析
    二、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食品安全政府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的形成
        (三)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的空间配置
    三、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的综合分析
        (一)日本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二)美国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三)德国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体制改革
    一、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强化中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二)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的灵活调度
        (三)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多元治理功能
    二、构建跨部门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结构
        (一)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跨部门协同权力结构
        (二)建立食品监管跨地区协同治理的权力结构
        (三)建立食品监管政府多部门协同的权力结构
    三、构建跨部门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治理机制
        (一)建立食品监管跨部门责任分担机制
        (二)建立食品监管跨部门沟通协商机制
        (三)建立跨部门治理运行机制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国家食品监管权力良性运行机制的建构
    一、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化建设
        (一)构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法规体系
        (二)设置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行政权力配置制度
        (三)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领导责任制度
    二、构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的倒查机制
        (一)建立食品监管协同治理的召回机制
        (二)建立食品监管政府履职制度化评估体系
        (三)优化食品监管政府权力协同治理水平
    三、建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监督机制
        (一)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行政问责机制
        (二)建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党内监督机制
        (三)建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社会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界定
        2.1.1 “壁垒”与“措施”之争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2.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差距前提论
        2.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博弈论模型
        2.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效应分析
第三章 国外主要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及我国的应对现状
    3.1 主要出口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概况
        3.1.1 美国
        3.1.2 欧盟
        3.1.3 日本
    3.2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做法
        3.2.1 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2.2 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实施与强化
        3.2.3 产品包装与标签的规范化
    3.3 我国应对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3.3.1 技术法规、标准及认证发展滞后
        3.3.2 检验检疫投入不足
        3.3.3 包装与标签管理缺位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及检验
    4.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促成因素
        4.1.1 社会政治因素
        4.1.2 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
    4.2 技术性贸易壁垒促成因素的实证检验
        4.2.1 指标及样本的选择
        4.2.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结果及讨论
    4.3 结论
第五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风险的影响效应
    5.1 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致成本风险
        5.1.1 成本风险的产生
        5.1.2 削弱价格优势
        5.1.3 陷入反倾销困境
    5.2 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通关风险
        5.2.1 合格评定延时风险
        5.2.2 海关扣留风险
    5.3 技术性贸易壁垒平添贸易摩擦风险
        5.3.1 中欧氯霉素事件
        5.3.2 中韩泡菜贸易风波
        5.3.3 几点启示
第六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生产的影响效应
    6.1 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出口企业技术进步
        6.1.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路径
        6.1.2 模型、数据来源与说明
        6.1.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2 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出口企业质量水平
        6.2.1 被调查出口企业基本情况
        6.2.2 典型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
    6.3 技术性贸易壁垒加速出口企业绿色转型
第七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规模的影响效应
    7.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规模影响路径
    7.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7.2.1 引力模型建立
        7.2.2 变量的选择
        7.2.3 样本及数据来源
    7.3 实证研究结果及讨论
        7.3.1 来自全球 19 个样本国家的分析
        7.3.2 基于三大自贸区视角的分析
        7.3.3 重点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额的检验
第八章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8.1 政府层面
        8.1.1 加强与贸易伙伴国谈判
        8.1.2 建立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信息提供机制
        8.1.3 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提高服务水平
    8.2 行业协会层面
        8.2.1 完善与国外相关组织的谈判机制
        8.2.2 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预警机制
        8.2.3 强化企业的团队合作意识
    8.3 企业层面
        8.3.1 加大符合成本投入
        8.3.2 推行“基地+企业+标准化”模式
        8.3.3 把握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利时机
        8.3.4 打造绿色品牌
结语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2 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理论与概念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2.1.1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
        2.1.2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2.2.1 名义的合理性
        2.2.2 形式的合法性
        2.2.3 内容的广泛性
        2.2.4 方式的隐蔽性
        2.2.5 应用的连锁性
        2.2.6 效果的歧视性
    2.3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2.3.1 绿色技术标准
        2.3.2 绿色环境标志
        2.3.3 绿色包装制度
        2.3.4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2.3.5 绿色补贴与反补贴
        2.3.6 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2.4 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
3 绿色壁垒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3.1.1 绿色壁垒的数量控制机制
        3.1.2 绿色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
    3.2 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口国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4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原因
    4.1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4.2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5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5.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5.1.1 提供广阔的绿色市场
        5.1.2 改善农产品产业结构
        5.1.3 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
        5.1.4 促进贸易可持续发展
    5.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5.2.1 抑制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
        5.2.2 削弱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5.2.3 缩减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
        5.2.4 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
6 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6.1 政府宏观对策
        6.1.1 增强国民环保意识
        6.1.2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6.1.3 推进农业的产业化
        6.1.4 完善农业支保体系
        6.1.5 健全法规国标体系
    6.2 行业中观对策
        6.2.1 充分发挥中介作用
        6.2.2 建立行业预警机制
        6.2.3 健全行业技术标准
        6.2.4 加强行业自身建设
    6.3 企业微观对策
        6.3.1 大力开发绿色产品
        6.3.2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6.3.3 积极申获相关的认证
        6.3.4 合理规避绿色壁垒
7 案例分析---烟台苹果出口策略
    7.1 烟台苹果出口的现状分析
    7.2 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分析
    7.3 烟台苹果出口的应对策略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4)绿色壁垒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基于绿色壁垒制度的导向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列举法
        1.3.2 实证分析法
    1.4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绿色壁垒
        2.1.2 绿色壁垒制度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绿色壁垒制度的经济学效应分析
    3.1 绿色壁垒制度的本身缺陷
    3.2 绿色壁垒制度的负面效应
    3.3 绿色壁垒制度的导向效应
        3.3.1 技术创新效应
        3.3.2 制度创新效应
        3.3.3 绿色生产与消费效应
        3.3.4 技术标准接轨效应
    3.4 主要结论
第四章 中国农产品出口与绿色壁垒
    4.1 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
    4.2 中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和贸易条件
        4.2.1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4.2.2 贸易条件指数(Terms of Trade)
    4.3 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4.3.1 人民币升值
        4.3.2 出口退税
        4.3.3 出口产品结构
        4.3.4 出口市场集中度
        4.3.5 绿色贸易壁垒
    4.4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4.4.1 农产品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4.4.2 积极实施有效的制度安排
        4.4.3 企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变化
        4.4.4 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
    4.5 主要结论
第五章 绿色壁垒的导向效应实证分析
    5.1 龙大食品集团简介
    5.2 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5.2.1 增强产品研发能力
        5.2.2 加速企业科技化
        5.2.3 完善追溯体系
        5.2.4 让外商控股
        5.2.5 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5.2.6 做好注册认证工作
    5.3 主要结论
第六章 应对绿色壁垒的主要框架
    6.1 推行技术创新
        6.1.1 研究、推广生态农业关键技术
        6.1.2 促进“研、产、销”与农业的结合
    6.2 推行制度创新
        6.2.1 构建绿色农产品运作新机制
        6.2.2 建立绿色基地,阻止污染扩张
        6.2.3 重视市场制度创新
        6.2.4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制度
    6.3 提倡绿色生产与消费
        6.3.1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6.3.2 开展绿色促销,打造绿色品牌
    6.4 促进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6.4.1 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6.4.2 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中国自己的标准
        6.4.3 无国际标准可参照时,应主动制定中国自己的标准
    6.5 主要结论
研究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可持续出口的影响效应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状况
        0.2.2 国内研究状况
        0.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0.3 研究的思路、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0.3.1 研究思路
        0.3.2 可能的创新点
        0.3.3 技术路线图
1 绿色壁垒理论概述
    1.1 绿色壁垒的理论界定
        1.1.1 绿色壁垒的内涵
        1.1.2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1.3 绿色壁垒的特点
    1.2 绿色壁垒的形成机制
    1.3 绿色壁垒的演进趋势
2 绿色壁垒对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
    2.1 绿色壁垒的作用机制
        2.1.1 数量抑制机制
        2.1.2 价格抑制机制
    2.2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的影响效应分析
        2.2.1 短期抑制效应
        2.2.2 中长期促进效应
    2.3 绿色壁垒影响下出口国企业不同应对方式的比较分析
        2.3.1 停止出口
        2.3.2 转移市场
        2.3.3 积极应对
        2.3.4 谈判协调
3 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可持续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
    3.1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国家的绿色壁垒实施状况
        3.2.1 欧盟
        3.2.2 日本
        3.2.3 美国
        3.2.4 韩国
    3.3 水产品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分析
    3.4 我国水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壁垒的原因探析
        3.4.1 环境因素
        3.4.2 技术因素
        3.4.3 市场因素
        3.4.4 劳动力因素
    3.5 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总体影响的实证分析
        3.5.1 绿色壁垒对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3.5.1.1 实例分析
        3.5.1.2 绿色壁垒对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3.5.1.3 绿色壁垒对水产品出口规模影响的计量分析
        3.5.2 绿色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3.5.2.1 贸易竞争指数
        3.5.2.2 对出口成本的影响
    3.6 案例分析——日本绿色壁垒对我国鳗鱼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3.6.1 中国烤鳗出口概况
        3.6.2 日本绿色壁垒对中国鳗鱼出口的负面影响
        3.6.3 绿色壁垒对我国鳗鱼产业发展的正面效应分析
    3.7 小结
4 我国水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影响的主要对策
    4.1 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宏观管理体系
        4.1.1 主要国家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介绍
        4.1.2 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宏观管理体系的措施
    4.2 提高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产业化组织程度
        4.2.1 推广“企业+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
        4.2.2 完善绿色壁垒信息的传递机制
        4.2.3 发挥养殖户中介组织的作用
    4.3 建立健全企业的绿色创新体制
        4.3.1 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4.3.2 制定和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4.3.3 探索多元化发展
    4.4 案例分析——绿色壁垒背景下好当家集团发展策略分析
        4.4.1 产业化
        4.4.2 标准化
        4.4.3 产学研一体化
        4.4.4 国际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论影响食品和药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发展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
        二、《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产生
    第三节 食品、药品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WTO机制下的技术法规
    第一节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一、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采用和实施
        二、合法目标的特别规定
        三、信息和援助
        四、其他规定
    第二节 技术法规
        一、WTO机制下技术法规的内涵及外延
        二、WTO机制下技术法规之特征的法理学分析
    第三节 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
        一、技术法规与标准的关系
        二、强制性技术标准
第三章 从技术法规角度看发达国家食品、药品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一节 美国
        一、HACCP体系
        二、《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三、关于包装与标签的法律法规
        四、关于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欧盟
        一、欧盟技术法规的特点
        二、关于食品安全的技术法规
        三、关于药品的技术法规
    第三节 日本
        一、《食品卫生法》
        二、《药事法》
        三、关于产品检验的技术法规
第四章 中国如何应对食品、药品出口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一节 中国目前遭遇的食品、药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食品领域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中药领域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二节 国际层面上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充分利用好评议的权利
        二、充分利用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第三节 对内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二、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服务预警机制
        三、积极采纳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四、完善我国的质量体系及认证制度
        五、利用双边合作机制
    第四节 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一、深入了解国际规则与国外技术法规
        二、注重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
        三、提高企业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四、增强企业环保意识
    第五节 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中非政府机构的作用
    本章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7)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述和理论分析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与特征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三、WTO中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运作机理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 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从微观方面看
        二、从宏观方面看
第三章 主要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情况
    第一节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
        三、标签和包装
        四、绿色技术壁垒
    第二节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
        三、标签和包装
        四、绿色技术壁垒
    第三节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
        三、标签和包装
    第四节 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贸易保护措施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想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正面推动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我国技术标准下的产品进口情况分析
    第三节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二、行业协会层面
        三、企业层面
        四、案例分析:破解日本对中国鲜香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
    第四节 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
        一、建立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的意义
        二、我国构建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应遵的原则
        三、构建我国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的具体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非关税壁垒的界定
        1.2.1 非关税壁垒的涵义
        1.2.2 非关税壁垒的类型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1 国外研究述评
        1.3.2 国内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结构及方法
2 非关税壁垒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传统贸易保护理论
        2.1.1 重商主义
        2.1.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1.3 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
        2.1.4 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理论
    2.2 现代贸易保护理论
        2.2.1 新贸易保护理论
        2.2.2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2.2.3 管理贸易理论
    2.3 多边贸易体制与贸易保护
        2.3.1 多边贸易体制的界定
        2.3.2 WTO中贸易保护的表现
        2.3.3 WTO中贸易保护的原则及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多边贸易体制下非关税壁垒的发展
    3.1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3.2 非关税壁垒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3.2.1 发达国家转移国内矛盾的结果
        3.2.2 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
        3.2.3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歧视
        3.2.4 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出口低价竞销的现象
    3.3 非关税壁垒对受制国的影响
        3.3.1 非关税壁垒的消极影响
        3.3.2 非关税壁垒的积极作用
    3.4 WTO规制下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3.4.1 歧视性的反倾销措施不断强化
        3.4.2 技术性贸易壁垒迅速发展
        3.4.3 保障措施使用频繁
        3.4.4 非关税措施交叉频繁使用
    3.5 本章小结
4 WTO中非关税壁垒的相关协议分析
    4.1 《反倾销协议》
        4.1.1 《反倾销协议》的产生
        4.1.2 《反倾销协议》的主要内容
        4.1.3 对《反倾销协议》的评价
    4.2 《保障措施协议》
        4.2.1 保障措施立法的产生及发展
        4.2.2 《保障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
        4.2.3 对《保障措施协议》的评价
    4.3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4.3.1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产生
        4.3.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主要内容
        4.3.3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
    5.1 反倾销措施
        5.1.1 反倾销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5.1.2 反倾销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5.2 技术性贸易壁垒
        5.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5.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5.3 保障措施
        5.3.1 保障措施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5.3.2 保障措施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6.1 欧盟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6.1.1 欧盟的反倾销体系
        6.1.2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6.2 美国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6.2.1 美国的反倾销体系
        6.2.2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6.3 日本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6.3.1 日本的反倾销体系
        6.3.2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6.4 本章小结
7 非关税壁垒与中国出口贸易
    7.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状况
    7.2 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和特点
        7.2.1 中国出口产品面临反倾销起诉的现状和特点
        7.2.2 中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特点
    7.3 中国出口产品容易受到非关税壁垒影响的原因
        7.3.1 国外方面的原因
        7.3.2 国内方面的原因
    7.4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7.4.1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一般影响分析
        7.4.2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对策建议
    8.1 应对主体协作关系研究
        8.1.1 政府在应对非关税壁垒中的主导作用
        8.1.2 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双重作用
        8.1.3 企业在应对非关税壁垒中的主体作用
        8.1.4 政府、协会和企业在应对非关税壁垒中的协同关系
    8.2 应对非关税壁垒的具体策略
        8.2.1 应对反倾销
        8.2.2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8.2.3 应对保障措施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0.2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文献综述
        0.2.1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状况
        0.2.2 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状况
    0.3 论文结构安排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界定
    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1.1.1 观点综述
        1.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1.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2.1 技术性贸易措施
        1.2.2 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1.2.3 包装和标签要求
        1.2.4 信息技术壁垒
        1.2.5 绿色壁垒
    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1.3.1 形式上的合法性
        1.3.2 本质上的双重性
        1.3.3 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1.3.4 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1.3.5 做法上的歧视性
        1.3.6 作用机制上的循环性
        1.3.7 实施中的争议性
        1.3.8 作用效果上的双刃性
2. 贸易保护理论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2.1 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1.1 贸易保护的理论综述
        2.1.2 贸易保护的实证研究
        2.1.3 贸易壁垒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
        2.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
    3.1 需求机制
        3.1.1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普遍认可
        3.1.2 克服市场失灵的需要
        3.1.3 寻求新贸易保护手段的需要
    3.2 供给机制
        3.2.1 各国技术性措施间的差异
        3.2.2 各国政府间的博弈
        3.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约束的局限
        3.2.4 国际贸易中涉及的技术性问题的日趋复杂性
        3.2.5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4.1 作用机制
        4.1.1 数量抑制效应
        4.1.2 价格抑制效应
        4.1.3 动态抑制效应
    4.2 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4.2.1 进口小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4.2.2 进口大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4.3 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4.3.1 消费者效应
        4.3.2 产业效应
        4.3.3 福利净效应
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5.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逆贸易影响
        5.1.1 限制我国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趋势
        5.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逆贸易影响分析
    5.2 我国外贸出口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
        5.2.1 对传统贸易壁垒替代的需要
        5.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米诺效应
        5.2.3 制衡机制的缺乏
        5.2.4 薄弱的情报系统
        5.2.5 不正确的发展观导致的环境恶化
    5.3 TBT对我国出口的顺贸易影响
        5.3.1 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5.3.2 推动合格评定制度的发展
        5.3.3 推动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5.3.4 提高生产企业的消费者意识
        5.3.5 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
6.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6.1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运行框架
        6.1.1 指导思想
        6.1.2 总体运行框架
    6.2 政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6.2.1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
        6.2.2 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6.2.3 推进国际认证
        6.2.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6.2.5 加快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
        6.2.6 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和利用
    6.3 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6.3.1 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的模式和特点
        6.3.2 行业组织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有优势
        6.3.3 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
        6.3.4 我国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6.4 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6.4.1 认真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6.4.2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6.4.3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6.4.4 作好计量和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6.4.5 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6.4.6 树立环保观念,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营销
        6.4.7 进行海外投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相关概念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范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有关内容
        一、协议的产生
        二、协议的基本结构和目标
        三、协议的相关内容
    第二节 《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的有关内容
        一、协议的产生
        二、协议的基本结构和目标
        三、协议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 部分均衡分析模型
        一、产业保护模型
        二、供给曲线位移模型
        三、需求曲线位移模型
    第二节 模型的扩展
        一、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位移模型
        二、大国模型和小国模型的比较
第四章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
    第一节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情况
        一、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构成
        二、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发展趋势
        三、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管理体系
    第二节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一、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程序
        三、标签、包装方面
        四、绿色技术壁垒
        五、其它有关规定
        六、欧盟消除成员国间技术壁垒的做法
    第三节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关案例——欧盟与秘鲁的沙丁鱼贸易争端
        一、争端涉及的事项
        二、争议问题及其解决
        三、几点启示
第五章 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第一节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
        三、标签方面
        四、绿色技术壁垒
        五、其它技术性壁垒
    第二节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技术法规和标准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
    第三节 相关案例分析——欧盟诉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类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案例背景
        二、各方主张及结果
        三、简评
第六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正面推动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实施TBT 的具体表现
        四、我国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根源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商品流向分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总体趋势分析
        二、类别分析
    第三节 对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对技术壁垒
        二、企业应对技术壁垒
第七章 构建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建立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必要性
        一、一些产品的进口对我国人民和动植物健康、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二、一些产品的进口对我产业造成冲击
    第二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己具基本雏形
        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三节 如何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一、我国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应遵的原则
        二、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四、强化食品安全 跨越绿色壁垒(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D]. 康俊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D]. 徐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1)
  •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D]. 孙芳.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4]绿色壁垒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基于绿色壁垒制度的导向效应[D]. 兰梅. 江南大学, 2008(03)
  • [5]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可持续出口的影响效应及对策[D]. 王秋芳.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3)
  • [6]论影响食品和药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D]. 夏倩蓉. 复旦大学, 2008(04)
  • [7]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 黄维宗. 上海海事大学, 2007(06)
  • [8]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问题研究[D]. 王轶南.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 [9]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分析[D]. 康晓玲. 西北大学, 2006(11)
  • [10]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与实证分析[D]. 王征.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加强食品安全,跨越绿色壁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