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希[1](2021)在《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传统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可食用膜因其环境友好的优点,成为了食品包装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将海藻酸钠作为主要原料,向其中加入阻水剂巴西棕榈蜡,增塑剂甘油以改善其阻隔及机械性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优化配方。同时,探究了抗氧化剂抗坏血酸钙对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成膜配方中各组成成分对可食用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探究各成分相容性及复合膜成膜机理。最后,将研制得到的可食用复合膜应用到鲜切苹果涂膜保鲜上,测定经涂膜处理后的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的各项生理生化变化,探究可食用膜的保鲜效果,以期为可食用膜的深入研究及鲜切水果保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配方优化:以海藻酸钠、巴西棕榈蜡、甘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复合膜优化配方:海藻酸钠浓度1.01%,巴西棕榈蜡添加量0.32%,甘油添加量0.20%,结合实际操作性,在海藻酸钠浓度1.00%,巴西棕榈蜡添加量0.30%,甘油添加量0.20%这一条件下测得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79 g?mm/(cm2?d?k Pa),抗拉强度401.15 MPa,断裂伸长率为18.54%,基本与预测值一致。(2)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性能及结构表征:将抗坏血酸钙加入到上述复合膜中,比较分析得到当抗坏血酸钙添加量为0.40%时,复合膜性能得到提高。同时,经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复合膜的分析表明:各组分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海藻酸钠与巴西棕榈蜡、抗坏血酸钙产生相互作用,进而提高了复合膜的稳定性,改善了复合膜的阻水和机械性能。(3)将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应用于鲜切苹果保鲜:利用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对鲜切苹果进行涂膜处理并在4℃下贮藏,测定了贮藏期间内鲜切苹果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涂膜处理能保持贮藏期间鲜切苹果的色泽、硬度,降低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抑制失重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菌落总数上升,在鲜切水果保鲜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冉锐敏,王璐瑶,何淑蹇,何宾宾,杨霞,陈赛艳,冀俊杰,王彩霞,吴贺君[2](2021)在《大豆分离蛋白膜结构与配方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研究复合膜配方对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甘油、乙醇为原料,设置不同梯度制备复合包装膜,通过对3个因素分别进行试验,研究膜配方对复合膜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大豆分离蛋白含量6g,甘油4g,乙醇3 mL时,制备出的薄膜与光学性能优良,色差为9.71±0.76,透明度(85±0.61)%,光泽度为33.31±0.61,薄膜的拉伸强度为5.80 MPa,断裂伸长率为35.63%。【结论】甘油、乙醇与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融合性,能显着提高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
孙嘉临,袁玉娇,曾涣煌,杨觐伊,穆凯宇,闫景云,刘夫国,马翠翠[3](2019)在《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大豆分离蛋白膜具有良好的气体阻隔性和生物降解性,常通过干法或湿法进行制备,但其较弱的机械性能限制了其在食品体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对蛋白进行改性处理以及与多糖复合等手段提升单一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功能特性。该文论述了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础物质构建可食膜材料的方法、改性技术以及相关性能指标,并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基可食膜对功能因子的稳定作用以及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同时对研发性能优良、具有多功能的可食用包装材料进行展望,以期为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何叶[4](2019)在《涂膜对油饼煎炸品质及其贮藏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油炸是我国传统的烹调方式之一,但油炸食品因其含油量高导致热量高,且油炸过程会产生多种化学伴生危害物,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减少油炸食品的油脂及化学伴生危害物的含量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有报道称涂膜能够阻止油炸食品油脂的吸收和水分在油炸食品中的迁移,进而减少油炸食品的油脂含量和改善油炸食品的品质。但涂膜对我国传统油炸谷物食品煎炸品质和贮藏性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拟通过研究两种不同种类的涂膜物质对油饼(Chinese fried dough cake,CFDC)煎炸品质和贮藏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低脂、低危害物和高品质的“双低一高”油饼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涂膜对油饼煎炸品质及油脂渗透的影响研究以油饼为研究对象,研究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对煎炸油饼含油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涂膜降低煎炸油饼含油量的机理。结果发现:MC和SPI均能显着降低煎炸油饼含油量(P<0.05),当MC浓度为1%时抑油效果最佳,其抑油率达53.77%,表面油和内部油分别降低58.66%和45.43%;SPI涂膜浓度为8%时抑油效果最佳,其抑油率达41.65%,表面油和内部油分别降低55.81%和17.50%,MC涂膜的抑油效果优于SPI,这是由于不同涂膜物质成膜性能及热凝胶能力的差异引起的。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发现涂膜能够使煎炸油饼表面光滑,减少孔洞,同时能够显着降低油脂的渗透深度,抑制油脂的渗入和迁移。同时,研究发现在实验使用的范围内MC和SPI涂膜对煎炸油饼质构影响不显着;MC涂膜使得煎炸油饼的比容略微下降,但差异性不显着,SPI涂膜对油饼比容无显着影响;此外,MC涂膜能够增加产品的亮度值,赋予产品更好的色泽,SPI涂膜则导致涂膜后样品颜色加深,从而影响其可接受程度。(2)涂膜对油饼煎炸过程典型伴生危害物的影响研究以油饼为研究对象,研究MC和SPI两种不同种类涂膜物质对煎炸油饼理化指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4-羟基-2-己烯醛(4-hydroxy-2-hexenal,HHE)、4-羟基-2-壬烯醛(4-hydroxy-2-nonenal)、缩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s)、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TFA)等化学伴生危害物的影响,解析其对危害物生成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MC及SPI均能显着降低油饼的AV、PV、p-AV及TOTOX,MC涂膜效果要优于SPI涂膜;此外,MC涂膜能够显着降低油饼中MDA、GEs、AA的含量,对HHE、HNE的含量无显着影响,这是由于涂膜能够降低油脂氧化程度,提高其抗氧化性能,从而降低MDA及GEs的含量,同时MC涂膜能够形成屏障,干扰AA生成的前体物质(还原糖和天冬酰胺)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减少AA含量;SPI涂膜能够降低油饼中MDA、AA的含量,能够较小程度减少HNE的含量,一方面由于SPI涂膜能够降低油脂氧化程度从而降低MDA含量,同时SPI能够与HNE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减少HNE含量,另一方面SPI中某些氨基酸能够与天冬酰胺形成竞争关系消耗AA形成的前体物质还原糖或者其中某些含氨基的肽能够直接与AA结合从而减少AA的含量,但SPI涂膜会导致GEs含量升高。(3)涂膜对油饼贮藏性能的影响研究以油饼为研究对象,在温度25℃,湿度50%的贮藏条件下贮藏7 d时间,研究1%MC涂膜与未涂膜油饼在贮藏过程中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和伴生化学危害物的变化。结果如下:贮藏过程中对照组与涂膜组水分含量降低,L值逐渐下降,a值与b值不断上升,涂膜组处理能够延缓这些感官特性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涂膜能够抑制贮藏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行为,延缓贮藏过程中油饼水分的损失;同时涂膜能够延缓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来延缓油饼色泽变化程度。而在贮藏过程中,涂膜组硬度呈现上升趋势,对照组硬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与贮藏过程中水分的迁移以及淀粉的老化有关;尽管贮藏过程中AV、PV、p-AV、TOTOX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对照组,涂膜处理能够延缓这些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涂膜能够在油饼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油饼与空气中的水分及氧气发生接触,从而减少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的发生,抑制氧化速率;贮藏过程中,MDA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趋势,AA含量缓慢增加,同样,涂膜处理也能够延缓这两种化学危害物的增加速率,这是因为涂膜能够形成屏障延缓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劣变,或者阻碍反应底物之间的接触;而HHE、HNE、GEs和TFA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基本不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由于贮藏过程中温度较低,对其生成影响较小。
王莺颖,郭兴凤[5](2017)在《大豆蛋白复合膜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日益增长的环境意识,新型环境友好材料成为研究热点。大豆蛋白膜以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阻隔性逐渐成为合适的石油基高分子材料替代品之一。对大豆蛋白复合膜的种类、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大豆蛋白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顾赛麒,余晓梅,蔡燕萍,丁玉庭[6](2017)在《单月桂酸甘油酯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成膜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了单月桂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膜成膜特性的影响,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初步探讨了两者的成膜机制。结果表明:随着GML添加量的增加,GML-SPI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该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水溶性逐渐下降,而亮度和白度有所增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复合膜中GML和SPI两种组分主要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等次级键相互结合;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ML-SPI复合膜的结晶度和熔融温度均有所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添加GML有利于减少复合膜内部空隙,但GML添加量超过0.8%时,复合膜中GML和SPI两类组分会出现两相分离现象。本研究成果可为以SPI复合膜为代表的新型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岳燕霞,崔胜文,罗双群,刘建学[7](2016)在《复合可食性膜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糖类复合膜、蛋白质类复合膜以及混合复合膜的保鲜机理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为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借鉴。
崔和平,鲁亚楠,郭兴凤[8](2013)在《蛋白复合膜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蛋白复合膜的特点,从动物蛋白膜和植物蛋白膜两个方面对可降解甚至可食性膜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蛋白复合膜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李欣欣,马中苏,杨圣岽[9](2012)在《可食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包装材料,具有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生物降解和提高食品保质期等优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可食膜日益成为食品、医药等包装行业的研究热点。鉴于此,就几大类可食膜近几年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提出了目前可食膜存在的不足以及将来发展的趋势。
李梦琦[10](2012)在《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快速消费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速食食品采用的包装材料主要是塑料包装,但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膜与食品紧密接触,在长期贮藏中对食品安全性存在一定潜在影响。同时塑料包装中的高分子化学物质在大自然中不易被降解,累积到一定程度会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也造成了能源的消耗。因此,研究一种对环境无污染、安全的包装材料非常必要。可食膜是以天然可食材料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增塑剂等,通过共混等方式制备的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能够用于食品包装,主要通过阻隔水汽和溶质等的迁移来保证食品的质量,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本研究采用了价格低廉的结冷胶和琼胶,结冷胶具有优越的机械性能,琼胶具有热封性能,通过两者共混综合了两者的优势,从而制备了一种高强度可热封的可食复合膜。本论文是将结冷胶和琼胶共混,制备出一种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新型复合膜。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分别以抗拉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率为指标,以抗拉强度高,水蒸气透过率低为优先原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复合膜的最佳制备条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结冷胶、琼胶为成膜原料,甘油为增塑剂,制备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制膜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中,以结冷胶含量、琼胶含量、共混液中结冷胶膜液的比例、甘油含量、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高的抗拉强度、适中的断裂伸长率、低的水蒸气透过率为最佳指标,确定制膜的最优工艺条件;响应面实验中,选择结冷胶含量、琼胶含量、共混液中结冷胶膜液的比例、甘油含量为考察因素,以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率为响应值,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结冷胶含量为1.69%、琼胶含量为2.60%、共混液中结冷胶膜液比例为55.25%、甘油含量为0.24%、干燥温度为55°C,此时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可达72.09MPa,水蒸气透过率为0.58×10-10g/Pa·s·m2。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较低的水蒸气透过率,通过差示热量扫描仪、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从微观方面观察和分析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的内部结构特征,研究复合膜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容特性。表征结果表明:结冷胶分子和琼胶分子能够充分发生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共混,两个大分子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并在氢键的作用下,共同构成稳定而且致密的网状结构。3、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将茶多酚添加到制膜工艺中,制备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并研究了茶多酚添加量对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茶多酚添加量为50mg/kg时,抗氧化效果最好,并且茶多酚的添加对结冷胶琼胶复合膜的机械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率影响并不明显;将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PE膜为包装材料,用封口机将其热封成包装袋并进行植物油的包装,考察其对油脂贮藏过程中酸价、羰基价、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组、PE膜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和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都低于PE膜,但抗氧化膜和PE膜相较于空白膜都具有明显的减缓植物油氧化的效果,其原因可能是抗氧化膜中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也可能是茶多酚的添加使该膜的内部结构更加致密,阻隔性增加,从而减缓了植物油的氧化速率。从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结冷胶和琼胶共混所制备的可食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适中的断裂伸长率,较低的水蒸气透过率。因此该复合膜可作为食品内包装材料,具有安全、绿色环保和生物可降解的优点,在食品包装行业将有广泛的应用。
二、含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含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可食用膜研究进展 |
1.1.1 可食用膜简介 |
1.1.2 可食用膜分类 |
1.1.3 可食用膜在食品中的应用 |
1.2 主要成膜材料 |
1.2.1 海藻酸钠 |
1.2.2 巴西棕榈蜡 |
1.2.3 甘油 |
1.2.4 抗坏血酸钙 |
1.3 鲜切水果保鲜研究进展 |
1.3.1 鲜切水果简介 |
1.3.2 鲜切水果保鲜技术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配方优化 |
2.1 材料和仪器 |
2.1.1 材料及试剂 |
2.1.2 仪器及设备 |
2.2 方法 |
2.2.1 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 |
2.2.2 膜厚的测定 |
2.2.3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
2.2.4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2.2.5 单因素试验 |
2.2.6 响应面设计试验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海藻酸钠浓度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
2.3.2 巴西棕榈蜡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
2.3.3 甘油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
2.3.4 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性能及结构特性研究 |
3.1 材料和仪器 |
3.1.1 材料及试剂 |
3.1.2 仪器及设备 |
3.2 方法 |
3.2.1 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 |
3.2.2 膜厚的测定 |
3.2.3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
3.2.4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3.2.5 水溶性的测定 |
3.2.6 水分含量的测定 |
3.2.7 扫描电子显微镜 |
3.2.8 X射线衍射 |
3.2.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抗坏血酸钙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
3.3.2 各组分对复合膜膜厚的影响 |
3.3.3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 |
3.3.4 各组分对复合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
3.3.5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溶性的影响 |
3.3.6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分含量的影响 |
3.3.7 各组分对复合膜表面形态的影响 |
3.3.8 各组分对复合膜晶体结构的影响 |
3.3.9 各组分对复合膜化学键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可食用复合膜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研究 |
4.1 材料和仪器方法 |
4.1.1 材料及试剂 |
4.1.2 仪器及设备 |
4.2 方法 |
4.2.1 膜液的制备 |
4.2.2 鲜切苹果的处理 |
4.2.3 硬度的测定 |
4.2.4 色度的测定 |
4.2.5 失重率的测定 |
4.2.6 可滴定酸的测定 |
4.2.7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4.2.8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4.2.9 菌落总数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的影响 |
4.3.2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色度的影响 |
4.3.3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失重率的影响 |
4.3.4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滴定酸的影响 |
4.3.5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4.3.6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7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菌落总数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大豆分离蛋白膜结构与配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膜制备方法 |
1.4 试验设计 |
1.5 膜测定方法 |
1.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光谱 |
1.5.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1.5.3 透明度 |
1.5.4 光泽度 |
1.5.5 厚度 |
1.5.6 机械性能 |
1.5.7 色度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薄膜的红外光谱图 |
2.2 薄膜的SEM图 |
2.3 甘油含量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
2.4 乙醇含量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
2.5 大豆分离蛋白含量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
3 结论 |
(3)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豆分离蛋白膜简介 |
2 大豆分离蛋白膜制备方法 |
2.1 湿法 |
2.2 干法 |
3 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的改性技术 |
3.1 单独大豆分离蛋白改性 |
3.1.1 物理改性 |
3.1.2 化学改性 |
3.1.3 酶改性 |
3.2 大豆分离蛋白与多糖复合制备可食膜 |
3.3 复合型改性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基可食膜 |
4 大豆分离蛋白基可食膜的理化性质 |
4.1 膜厚度 |
4.2 透明度 |
4.3 机械性能 |
4.4 阻水性能 |
4.5 抗氧化性 |
5 大豆分离蛋白基可食膜的应用 |
5.1 SPI基可食膜稳定食品活性成分 |
5.2 SPI复合膜在食品体系中的保鲜应用 |
6 总结与展望 |
(4)涂膜对油饼煎炸品质及其贮藏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油炸食品 |
1.2.1 油炸食品概述 |
1.2.2 油炸食品吸油机制 |
1.3 油炸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1 含油量高 |
1.3.2 油炸过程中伴生化学危害物 |
1.3.3 油炸食品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 |
1.4 油炸食品未来发展方向 |
1.5 减少油炸食品含油量及延缓油炸食品劣变的方法 |
1.6 可食用涂膜概述 |
1.6.1 可食用膜种类 |
1.6.2 可食用膜在食品中的应用 |
1.7 可食用涂膜降低油脂吸收的应用 |
1.7.1 涂膜作用机理 |
1.7.2 应用于油炸食品涂膜种类 |
1.7.3 涂膜应用于油炸食品未来发展方向 |
1.8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 |
1.8.1 研究意义 |
1.8.2 研究目的 |
1.8.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涂膜对油饼煎炸品质及油脂渗透的影响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可食用涂膜液的制备 |
2.3.2 油炸面饼的制备 |
2.3.3 含油量的测定 |
2.3.4 煎炸油饼表面结构的观察 |
2.3.5 苏丹红B染色实验和油脂渗透深度 |
2.3.6 硬度、咀嚼性的测定 |
2.3.7 色泽的测定 |
2.3.8 比容的测定 |
2.3.9 数据统计分析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MC和 SPI涂膜对煎炸油饼含油量的影响 |
2.4.2 MC和 SPI涂膜对煎炸油饼抑油效果的影响 |
2.4.3 MC和 SPI涂膜对煎炸油饼内外含油量的影响 |
2.4.4 MC和 SPI涂膜对煎炸油饼表皮微观结构的影响 |
2.4.5 MC和 SPI涂膜对煎炸油饼油脂渗透情况的影响 |
2.4.6 MC和 SPI涂膜对煎炸油饼品质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涂膜对油饼煎炸过程典型伴生危害物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油饼的制备 |
3.3.2 油饼的理化指标 |
3.3.3 MDA、HHE、HNE含量的测定 |
3.3.4 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
3.3.5 缩水甘油酯含量的测定 |
3.3.6 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3.3.7 脂肪酸组成分析 |
3.3.8 数据统计分析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涂膜对油饼煎炸过程理化指标的影响 |
3.4.2 涂膜对油饼煎炸过程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3.4.3 涂膜对油饼煎炸过程非挥发性醛类危害物含量的影响 |
3.4.4 涂膜对油饼煎炸过程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
3.4.5 涂膜对油饼煎炸过程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影响 |
3.4.6 涂膜对油饼煎炸过程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涂膜对油饼贮藏性能影响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油饼的制备 |
4.3.2 贮藏实验 |
4.3.3 油饼的理化指标 |
4.3.4 色泽的测定 |
4.3.5 质构的测定 |
4.3.6 水分含量的测定 |
4.3.7 MDA、HHE、HNE含量的测定 |
4.3.8 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
4.3.9 缩水甘油酯含量的测定 |
4.3.10 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4.3.11 数据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涂膜对贮藏期间油饼感官品质的影响 |
4.4.2 涂膜对油饼贮藏期间理化指标的影响 |
4.4.3 涂膜对油饼贮藏期间化学危害物含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大豆蛋白复合膜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豆蛋白复合膜的种类 |
1.1 大豆蛋白-多糖复合膜 |
1.1.1 大豆蛋白-纤维素复合膜 |
1.1.2 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膜 |
1.1.3 大豆蛋白-淀粉复合膜 |
1.2 大豆蛋白-脂质复合膜 |
1.3 大豆蛋白-蛋白质复合膜 |
2 大豆蛋白复合膜制备方法 |
2.1 溶液浇铸 |
2.2 涂布 |
3 大豆蛋白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因素 |
3.1 p H |
3.2 干燥温度 |
3.3 增塑剂 |
3.4 化学改性和酶改性 |
3.5 相对湿度 |
4 展望 |
(6)单月桂酸甘油酯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成膜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样品制备 |
1.3.2 膜厚度的测定 |
1.3.3 机械性能的测定 |
1.3.4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
1.3.5 水溶性的测定 |
1.3.6 透光率的测定 |
1.3.7 色泽的测定 |
1.3.8 FT-IR光谱分析 |
1.3.9 XRD分析 |
1.3.1 0 DSC分析 |
1.3.1 1 SEM观察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膜特性分析 |
2.1.1 GML添加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
2.1.2 GML添加量对WVP的影响 |
2.1.3 GML添加量对水溶性的影响 |
2.1.4 GML添加量对透光率及色泽的影响 |
2.2 成膜机制探讨 |
2.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2.2.2 XRD分析 |
2.2.3 DSC分析 |
2.2.4 SEM图像分析 |
3 结论 |
(7)复合可食性膜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糖类复合膜 |
1.1 壳聚糖(CTS) |
1.1.1 保鲜机理 |
1.1.2 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1.2 魔芋葡甘露聚糖(KGM) |
1.2.1 保鲜机理 |
1.2.2 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1.3 其他多糖 |
2 蛋白复合膜 |
2.1 玉米醇溶蛋白(Zein) |
2.1.1 保鲜机理 |
2.1.2 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2.2 大豆分离蛋白质(SPI) |
2.2.1 保鲜机理 |
2.2.2 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2.3 小麦蛋白质 |
2.3.1 保鲜机理 |
2.3.2 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3 混合复合膜 |
3.1 多糖/蛋白质复合膜 |
3.2 多糖/脂类复合膜 |
3.3 蛋白质/脂类复合膜 |
4 结束语 |
(8)蛋白复合膜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蛋白复合膜概述 |
2 动物蛋白复合膜 |
2.1 明胶蛋白膜 |
2.2 鱼肉蛋白膜 |
2.3 胶原蛋白膜 |
2.4 乳清蛋白膜 |
2.5 酪蛋白酸盐复合膜 |
3 植物蛋白复合膜 |
3.1 大豆分离蛋白膜 |
3.2 小麦面筋蛋白膜 |
3.3 玉米醇溶蛋白膜 |
4 展望 |
(9)可食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可食膜种类 |
1.1 蛋白质类可食膜 |
1.2 多糖类可食膜 |
1.3 脂质类可食膜 |
1.4 复合型可食膜 |
2 可食膜的应用 |
3 结语 |
(10)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选题背景 |
0.2 可食性膜的种类 |
0.2.1 多糖类可食膜 |
0.2.2 蛋白质可食膜 |
0.2.3 脂质可食膜 |
0.2.4 复合型可食膜 |
0.3 可食膜的应用 |
0.3.1 可食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0.3.2 可食膜在肉制品工业的应用 |
0.3.3 可食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
0.3.4 可食膜在其他应用 |
0.4 影响可食性膜性能的因素 |
0.4.1 成膜材料的影响 |
0.4.2 制膜工艺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 |
0.4.3 贮存条件对膜的性质影响 |
0.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0.5.1 研究内容 |
0.5.2 研究意义 |
1 结冷胶琼胶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3.1 复合膜的制备 |
1.3.2 复合膜性能的测定 |
1.4 结果与讨论 |
1.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1.4.2 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 |
1.5 本章小结 |
2 结冷胶琼胶复合膜的性质表征 |
2.1 前言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膜的制备方法 |
2.3.2 膜厚的测定 |
2.3.3 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
2.3.4 水蒸汽透过率 |
2.3.5 膜热稳定性的测定 |
2.3.6 膜的微观结构—扫描电镜 |
2.3.7 膜的红外光谱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膜厚的测定结果 |
2.4.2 膜的机械性能的测定结果 |
2.4.3 膜的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结果 |
2.4.4 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
2.4.5 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
2.4.6 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结冷胶琼胶复合膜的应用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膜的制备 |
3.3.2 抗氧化膜性能的测定 |
3.3.3 茶多酚添加量的确定 |
3.3.4 应用实验前处理 |
3.3.5 酸价的测定方法 |
3.3.6 羰基价的测定方法 |
3.3.7 过氧化值的测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茶多酚添加量的确定 |
3.4.2 茶多酚对结冷胶琼胶复合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
3.4.3 茶多酚对结冷胶琼胶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 |
3.4.4 各种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比较 |
3.4.5 不同膜对植物油酸价的影响 |
3.4.6 不同膜对植物油羰基价的影响 |
3.4.7 不同膜对植物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含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D]. 郭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大豆分离蛋白膜结构与配方优化研究[J]. 冉锐敏,王璐瑶,何淑蹇,何宾宾,杨霞,陈赛艳,冀俊杰,王彩霞,吴贺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02)
- [3]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 孙嘉临,袁玉娇,曾涣煌,杨觐伊,穆凯宇,闫景云,刘夫国,马翠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4]涂膜对油饼煎炸品质及其贮藏性能的影响研究[D]. 何叶.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5]大豆蛋白复合膜研究进展[J]. 王莺颖,郭兴凤. 中国油脂, 2017(09)
- [6]单月桂酸甘油酯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成膜特性的影响[J]. 顾赛麒,余晓梅,蔡燕萍,丁玉庭. 食品科学, 2017(21)
- [7]复合可食性膜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J]. 岳燕霞,崔胜文,罗双群,刘建学.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11)
- [8]蛋白复合膜研究进展[J]. 崔和平,鲁亚楠,郭兴凤.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9]可食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李欣欣,马中苏,杨圣岽.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 [10]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李梦琦.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