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的鉴别与预防

葡萄黑痘的鉴别与预防

一、葡萄黑痘病的识别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韩蕊[1](2020)在《不同抗性葡萄叶片与黑痘病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葡萄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栽培果树之一,我国乃至世界上栽培的葡萄主流品种大都为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欧洲葡萄品质优良但易感真菌性病害,如由腐生菌黑痘菌(Elsino?ampelina(de Bary)Shear)引起的病害。随着葡萄酒产业化及其制品的趋势发展,葡萄设施栽培的广泛推广,黑痘病威胁着多地的葡萄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黑痘病的防治主要还是采用化学防治,而化学防治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广大研究者长期致力于寻找增强葡萄自身抗病性的方法,其中有效的抗病资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中国野生葡萄种质是比较珍贵的抗性资源,但是目前对于野生葡萄抗黑痘病与欧洲葡萄感黑痘病的差异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响应仍旧比较欠缺。本研究以感病的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无核白和刺葡萄(Vitis davidii)塘尾以及抗病的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商-24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与黑痘菌互作过程中黑痘菌的生长发育,不同基因型葡萄受到侵害后的寄主响应以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三个不同的基因型葡萄叶片进行黑痘菌接种观察研究,发现在接种第三天后,刺葡萄塘尾和欧洲葡萄无核白叶片上出现棕色的圆形的斑点,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受侵害的叶片逐渐皱缩坏死,但是在毛葡萄商-24上并没有明显的病斑出现。定量的统计分析了在感染黑痘菌48h后,黑痘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发现在塘尾和无核白叶片感染后,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超过70%,而在商-24叶片上孢子萌发率仅仅只有9.5%。2、利用荧光染色、扫描电镜等技术从组织学层面观察到黑痘菌在感染塘尾和无核白叶片葡萄叶片时,黑痘菌的分生孢子容易聚集生长,经常萌发产生超过1个芽管,感染后期,菌丝顶端易聚集,后向四周发散生长,形成分枝缠绕的菌丝,且易产生念珠状的菌丝体。黑痘菌孢子体大多数以细胞间隙为入侵点,定殖于寄主细胞内。受到伤害的叶肉细胞表层坍塌,角质层被降解。而在感染商-24叶片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不能形成长且饱满的菌丝体,不能较快的入侵成功寄主细胞。3、超微结构表明在商-24感染黑痘菌后,孢子大量空腔,菌丝体内覆盖大量电子致密物,细胞器较少,而寄主细胞裂解程度较轻,细胞完整,细胞器正常,菌丝体被抑制生长。而在塘尾和无核白叶片被感染后,黑痘菌较快的入侵并且成功定殖在寄主细胞内,导致寄主细胞被损坏。而在商-24叶片中,病原体无法较快较多的感染寄主细胞,对寄主细胞产生的影响不大。4、通过q RT-PCR技术对在抗病和感病葡萄接种黑痘菌病原菌后的生理生化代谢、植株防御相关的六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基因在抗病的商-24株系中受病原菌诱导发生快速且表达水平显着上调;而在感病的无核白中,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未接种病原菌的对照相比,表达水平变化不大或者几乎没有变化。在商-24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早于感病葡萄无核白,这表明当病原体感染植物时,抗性品种首先诱导某些防御物质的产生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从而减少对植物造成的损害。

续路林[2](2020)在《浅谈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黑痘病作为影响葡萄生长的重要病害,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葡萄种植品种的改良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葡萄黑痘病发展过程、传播方式、危害流程、发生特点等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对不同葡萄品种抗黑痘病的差异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提升我国葡萄种植资源的优质性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

曹璇[3](2018)在《昌黎产区酿酒葡萄有害生物调查及其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调查了昌黎产区酿酒葡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确定了其防治关键期,并对霜霉病和绿盲蝽的发生进行监测及防效试验,最后对黑额光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昌黎产区酿酒葡萄主要病害有17种,为害较重的有葡萄霜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白腐病、葡萄溃疡病以及葡萄裂果病等;害虫共计19种,为害较重的有9种,分别为绿盲蝽、斑衣蜡蝉、葡萄缺节瘿螨、葡萄短须螨、白星花金龟、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黄斑叶蝉、葡萄天蛾和斜纹夜蛾。2.利用孢子捕捉器捕捉霜霉病病原孢子,孢子囊飞散量在89月达到高峰;孢子飞散受气象因素影响,温度对其影响达到了极显着水平,低温潮湿的条件利于发病;用80%代森锰锌WP、50%烯酰吗啉WP和25%嘧菌酯SC对霜霉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WP优于其他药剂,其2000倍液防治效果显着高于其他浓度。3.利用性诱剂对绿盲蝽种群进行动态监测,种群动态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在葡萄展叶期发生量较大,8月末出现为害小高峰,对其监测和防治应重点放在葡萄生长前期和近成熟期;绿盲蝽具有较强的趋黄性,悬挂黄色诱捕器可达到较好的诱捕效果;用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和1.8%阿维菌素EC对绿盲蝽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25003500倍液防治效果最显着。4.初步掌握黑额光叶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成虫一般出现于89月,多在8:0011:00、15:0018:00活动,其他时间基本隐藏;在葡萄园一般分布于顶梢、茎基或果园畦垄边缘;昌黎酿酒葡萄园内发现尚属首次;黄板对黑额光叶甲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可应用于该虫的监测与防治。

赵杰锋[4](2017)在《辽宁花生疮痂病病原学及侵染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辽宁省主要油料作物,目前全省栽培面积超过40万hm2,已成为第三大主栽作物。近年来,花生疮痂病(Sphaceloma arachidis Bitaucourt et Jenkins)在辽宁葫芦岛、阜新及锦州等花生主产区相继流行成灾,分布广,危害重,属典型流行性病害,发病趋势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对花生疮痂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调查、病原学和化学防治等领域,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无法满足生产一线的植保需求。本文对辽宁花生疮痂病的发生危害、病原菌表型、遗传多样性和侵染特性、品种抗病性鉴定以及病害流行时间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花生病害防控奠定理论基础,保障辽宁花生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发生危害及病原学研究为明确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发生危害情况,对辽宁花生主产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辽宁各花生主产区均有花生疮痂病的发生危害,病害主要集中在阜新、葫芦岛和锦州地区,病田率分别为100%、95%和80%,病株率分别为96.34%、86.19%、77.05%,病情指数分别为39.21、30.12和19.23,沈阳和铁岭地区零星发生,病田率分别为40%和20%,病情指数均小于0.1。结合病原菌形态、培养特性及多基因位点发育树分析,确定辽宁花生疮痂病菌为落花生痂圆孢菌(Sphaceloma arachidis)。RAPD分子标记可较好的揭示花生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利用该分子标记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将供试菌株划分为5个遗传谱系,遗传群组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辽宁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病性鉴定对40个花生品种进行了抗疮痂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疮痂病抗性存在显着差异,其中高感(HS)品种5份,感病(S)品种13份,中抗(MR)品种15份,抗病(R)品种7份,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白沙1016属于高感品种,病情指数最高,达29.4,该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可能是导致花生疮痂病流行成灾的主要因素之一。3.花生疮痂病初侵染来源及流行时间动态研究对花生疮痂病初侵染来源和田间时间流行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着病残体在田间土表越冬,是翌年春季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田间监测发现,病害始发期均为6月末至7月初,高发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衰退期为8月末至9月上旬。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疮痂病流行时间动态,依据模型推导辽宁主栽品种白沙1016病情指数日增长量最大,达0.70/d。发病情况与冠层环境相关性分析发现,病害的发生同平均温度、积累温度及积累湿度呈显着相关。4.花生疮痂病菌侵染特性研究为探讨防御酶系在寄主与疮痂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疮痂病菌侵染条件以及侵染过程中抗感品种防御酶系响应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菌丝可以通过气孔和直接穿透表皮两种途径侵染花生叶片组织。当温度为25℃时,感病品种白沙1016病株率为80%,潜育期为120h,病情指数为8.77,抗病品种阜花17病株率为40%,潜育期为144h,病情指数为2.77。当温度为15℃时,白沙1016其潜育期达240 h,阜花17未见发病。湿度持续时间与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具有明显正相关,4h为病原菌侵染所需最短湿度持续时间。病原菌侵染所需温度和湿度持续时间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30℃,湿度持续时间36~48 h。菌龄对病原菌侵染能力影响显着,随着病原菌培养时间的延长,侵染能力明显下降。接种病原菌后,寄主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抗病品种阜花17 24~36h出现防御酶活性高峰,峰值均显着高于白沙1016,白沙1016酶活性高峰出现在48~72 h,且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显着高于阜花17。

林玲,陈立,李玮,谢蜀豫,文仁德,陈国品,李洪艳,韩佳宇,盘丰平,白先进,曹慕明[5](2016)在《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生长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葡萄黑痘病病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优化其培养条件,以缩短培养该菌纯培养物的周期,提高培养效率。【方法】通过常规培养手段,从患黑痘病黑巴拉多病叶上分离葡萄黑痘病病原菌,PCR扩增该菌ITS片段,经测序后在NCBI比较该片段序列。用同一规格培养皿培养病原菌,每隔7 d观察并统计该病原菌在4种不同培养基组分、5个不同温度梯度、4个不同蔗糖浓度梯度、4种光照时间、5个不同p H条件下共计21 d的生长情况。【结果】分离到病原菌并扩增获得其ITS片段,经比对,该片段序列与NCBI已公布葡萄痂囊腔菌序列AY826763的相似度达99.9%,证实所分离病原菌为葡萄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葡萄痂囊腔菌的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其次是YEB;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蔗糖浓度为4.5 g/L、最适p H为8,在最适培养温度、蔗糖浓度和p H下病原菌的生长速度分别为0.07、0.03和0.01 cm/d;光照时间对葡萄痂囊腔菌生长影响不明显。【结论】葡萄痂圆孢菌生长受环境条件影响,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能显着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培养效率。

朱东丽,李浩,朱改俊,刘海超[6](2016)在《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文中提出总结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包括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以供种植者参考。

宋卫翠,郭庆元,王洪凯,王登元,雷丹,刘瑶,阿来依[7](2014)在《吐鲁番地区及北疆部分地区葡萄常见病害种类及发生现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葡萄病害在现有防治水平下的发生情况,分析病害发生原因,为进一步强化病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调查、田间普查及病原形态鉴定的方法,对吐鲁番及北疆部分地区葡萄在现有防治水平下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吐鲁番及北疆部分地区葡萄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毛毡病、葡萄酸腐病、根癌病、房枯病、黑痘病、褐纹病等传染性病害,及冻害、药害和缺素症等非传染性病害;其中,葡萄毛毡病,房枯病、白粉病为常发性,普发性病害,在各地多个主栽品种上都有发生;霜霉病在北疆调查各地是主要病害而在吐鲁番地区很少发生;葡萄酸腐病和葡萄褐纹病现已成为吐鲁番的葡萄上发生的主要病害。【结论】葡萄多种主要病害在上述地区仍有发生,多数病害通过规范化种植和积极的防控管理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少数病害如霜霉病、毛毡病、酸腐病在一些地区发生较重。

李婷[8](2013)在《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化学药剂,以达综合防治的目的。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张毅,徐进,杜艳,李刚[9](2013)在《陕西西安葡萄黑痘病的识别与防治》文中提出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鸟眼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葡萄黑痘病发生普遍、分布广,在我国所有葡萄产区均有发生。葡萄黑痘病常导致新梢和叶片枯死,果实品质下降,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现将陕西省西安市葡萄黑痘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发病症状葡萄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粒、果梗、穗轴、叶片、叶脉、叶柄、枝蔓、新梢及卷须等,其中以果粒、叶片、新梢为主,果穗受害损失较大。绿色幼嫩果粒受害,初期果面

刘昆玉[10](2014)在《腺枝葡萄鉴定与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腺枝葡萄(Vitis adenoclada Hand.-Mazz)是一种中国特有野生葡萄种类,广泛分布于湖南省、福建省、广西区等长江以南省区。本论文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葡萄教学科研基地收集的腺枝葡萄的不同类型及引自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腺枝葡萄等为试材,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进行扦插生根与嫁接亲和力及光合特性研究,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对腺枝葡萄抗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进行鉴定,为进一步开展葡萄抗性育种以及探明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腺枝葡萄根据花器官的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即两性花类型、雄花类型和雌花类型;最主要的特征是嫩枝具有紫红色腺毛。在外观形态上,三种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别,雄株不着生果粒是其主要区别。2.腺枝葡萄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物候期基本相同,在湖南省长沙市,4月中旬开始萌芽,6月上、中旬开始开花,9月下旬果实充分成熟,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植株落叶,进入休眠。3.硬枝扦插成活率腺枝葡萄较华东葡萄高,但较巨峰(成活率95%左右)及栽培葡萄品种低。插穗直径以8~10mm成活率最高。红宝石无核、红地球、美人指、粉红亚都蜜等栽培品种以腺枝葡萄为砧木,嫁接成活率为40%-70%,明显低于5BB、贝达、刺葡萄、华佳8号等砧木。嫁接后成枝率、结果枝率、接穗叶面积也低于其他砧木,但抗病性明显强于5BB、贝达、华佳8号等三种砧木。4.在相同的有效辐射强度下,腺枝葡萄的光合能力比毛葡萄弱。腺枝葡萄的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其光饱和点为15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90μmolm-2s-1。腺枝葡萄的胞间C02浓度较高,在较低浓度C02的条件下,C02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强。5.腺枝葡萄对葡萄黑痘病和葡萄霜霉病的抗性较强;在与抗霜霉病相关的生化指标中,腺枝葡萄叶片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发病时间逐渐推移而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随发病时间逐渐推移呈上升趋势;与抗黑痘病的相关的生化指标中,腺枝葡萄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发病时间逐渐推移逐渐上升,而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则随发病时间逐渐推移呈先上升,随后下降的趋势。6.以腺枝葡萄等19份葡萄材料叶片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种间分布在0.0705~2.3762,变化幅度很大,反映出腺枝葡萄种内的形态多样性,也充分反映了葡萄属植物种类的形态多样性。7.建立了EST-SSR反应体系,适合于腺枝葡萄。用形态学差异较大的维多利亚,腺枝葡萄-1,户太8号,贝达等4个葡萄种类和品种,用16对EST-SSR引物进行筛选,一共筛选出8对引物,其多态性较好,再进一步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9条DNA带,有37条具有多态性,占总数的75.51%。8.本研究对腺枝葡萄等23份葡萄资源与品种进行EST-SSR分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系数0.8为临界值时,可将试验材料分为8个类群。腺枝葡萄与毛葡萄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556,亲缘关系比较近,腺枝葡萄与毛葡萄归为一组。

二、葡萄黑痘病的识别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黑痘病的识别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抗性葡萄叶片与黑痘病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葡萄黑痘病的研究
        1.2.1 葡萄黑痘病的危害
        1.2.2 葡萄黑痘病的生活史与侵染特征
    1.3 葡萄抗黑痘病研究
        1.3.1 葡萄抗病种质资源
        1.3.2 葡萄抗黑痘病机理研究
    1.4 葡萄组织病理学研究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葡萄品种叶片抗黑痘菌鉴定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黑痘病原菌材料
        2.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黑痘菌的分离与鉴定
        2.2.2 接种试验
        2.2.3 黑痘菌侵染结果的微观统计
        2.2.4 扫描电镜下黑痘菌孢子浸染过程观察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感染黑痘菌后不同基因型葡萄叶片的抗性差异研究
        2.3.2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孢子在无核白叶片上的侵染动态观察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第三章 葡萄与黑痘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和黑痘病原菌材料
        3.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接种试验
        3.2.2 组织包埋样品
        3.2.3 苯胺蓝染色
        3.2.4 WGA-FITC White Black荧光染色
        3.2.5 台盼蓝染色试验
        3.2.6 黑痘菌侵染的超微观察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黑痘菌在不同抗性葡萄叶片上的生长发育
        3.3.2 不同抗性葡萄叶片与黑痘菌互作的细胞学差异
        3.3.3 不同抗性葡萄叶片与黑痘菌互作的超微结构差异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第四章 葡萄抗黑痘病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病原菌材料与葡萄材料
        4.1.2 仪器与试剂
        4.1.3 引物
    4.2 试验方法
        4.2.1 材料处理
        4.2.2 葡萄RNA的提取及c DNA的反转录反应
        4.2.3 葡萄抗黑痘菌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浅谈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黑痘病
    1.1 葡萄黑痘病传播及为害史
    1.2 葡萄黑痘病为害特点
    1.3 葡萄黑痘病的症状表现
2 葡萄黑痘病为害的研究现状
    2.1 葡萄黑痘病为害机理
    2.2 葡萄黑痘病的发生规律
    2.3 适温、高湿是黑痘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3 葡萄黑痘病抗性研究进展
    3.1 葡萄黑痘病生理抗性研究
    3.2 不同葡萄品种(系)对黑痘病抗性的差异
    3.3 葡萄黑痘病菌对杀菌剂活性的研究
4 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生理性抗性
    4.2 科学栽培与管理,合理施肥
    4.3 适量化学防治
5 结语

(3)昌黎产区酿酒葡萄有害生物调查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葡萄有害生物发生概况
        1.2.1 国外葡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1.2.2 我国葡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1.3 葡萄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1.4 昌黎产区概况
        1.4.1 气候情况
        1.4.2 种植现状
        1.4.3 昌黎葡萄病虫害发生情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昌黎产区酿酒葡萄主要有害生物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2.1.2 病害调查方法
        2.1.3 虫害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昌黎产区酿酒葡萄主要病害种类
        2.2.2 昌黎产区酿酒葡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期
        2.2.3 昌黎产区酿酒葡萄主要害虫种类
        2.2.4 昌黎产区酿酒葡萄主要害虫防治关键期
    2.3 小结
第三章 葡萄霜霉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及防效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1.4 气象数据的获得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葡萄霜霉病孢子捕捉动态
        3.2.2 葡萄霜霉病孢子捕捉动态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3.2.3 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葡萄绿盲蝽种群动态监测与防效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气象数据的获得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葡萄绿盲蝽种群发生动态
        4.2.2 葡萄绿盲蝽种群发生动态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4.2.3 葡萄绿盲蝽田间防效试验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黑额光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发生地概况
        5.1.2 试验用具
        5.1.3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形态特征
        5.2.2 为害症状
        5.2.3 习性及动态
        5.2.4 黄板监测与防治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辽宁花生疮痂病病原学及侵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痂圆孢属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1 痂圆孢属真菌的特征及分类
    2 痂圆孢属真菌引致病害及症状描述
        2.1 柑橘疮痂病
        2.2 葡萄黑痘病
        2.3 木薯痂圆孢徒长病
        2.4 花生疮痂病
        2.5 其他引致病害
    3 痂圆孢属真菌引致病害发生规律
    4 痂圆孢属真菌的致病机制
        4.1 痂囊腔菌素
        4.2 赤霉素
        4.3 寄主品种抗性
第二章 辽宁花生疮痂病田间调查及病原学研究
    第一节 辽宁花生疮痂病田间调查及病原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辽宁花生疮痂病田间调查
        1.2 花生疮痂病菌的分离和纯化
        1.3 柯赫氏法则证病
        1.4 病原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疮痂病田间症状
        2.2 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情况
        2.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4 柯赫氏法则证病结果
        2.5 病原菌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辽宁花生疮痂病菌培养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形态学和培养特性观察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特性
        2.2 遗传多样性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辽宁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病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接种方法
        1.3 试验区设置
        1.4 调查方法
        1.5 品种抗病性评价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病性鉴定结果
        2.2 花生品种抗病指数方差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花生疮痂病初侵染来源及流行时间动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田间初侵染来源
        1.3 病原菌侵染部位测定
        1.4 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1.5 冠层环境对花生疮痂病流行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初侵染来源
        2.2 病原菌侵染部位测定结果
        2.3 花生疮痂病季节流行曲线
        2.4 花生疮痂病流行时间动态模型
        2.5 冠层环境对花生疮痂病流行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花生疮痂病菌侵染特性研究
    第一节 花生疮痂病菌侵染条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和接种方法
        1.2 温度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1.3 湿度持续时间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1.4 温度与湿度持续时间组合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1.5 菌龄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2.2 湿度持续时间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2.3 湿度持续时间与温度组合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2.4 菌龄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花生疮痂病菌侵染过程及寄主抗性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接种方法
        1.2 病原菌侵染过程观察
        1.3 寄主抗病相关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侵染过程
        2.2 病原菌侵染对花生防御酶活性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生长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常用培养基配制
        1.2.2葡萄痂囊腔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
        1.2.3 葡萄痂囊腔菌DNA提取与r DNA-ITS区域核苷酸序列测定
        1.2.4 葡萄痂囊腔菌培养条件筛选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痂囊腔菌DNA提取与ITS片段扩增
    2.2 葡萄痂囊腔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
        2.2.1 不同培养基对葡萄痂囊腔菌生长的影响
        2.2.2 不同蔗糖浓度对葡萄痂囊腔菌生长的影响
        2.2.3 不同温度对葡萄痂囊腔菌生长的影响
        2.2.4 不同光照条件对葡萄痂囊腔菌生长的影响
        2.2.5 不同p H对葡萄痂囊腔菌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6)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霜霉病
    1.1 发生特点
    1.2 防治措施
2 葡萄白腐病
    2.1 发生特点
    2.2 防治措施
3 葡萄黑痘病
    3.1 发生特点
    3.2 防治措施

(7)吐鲁番地区及北疆部分地区葡萄常见病害种类及发生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吐鲁番及北疆多地发生的葡萄病害种类
    2.2 各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2.2.1 葡萄霜霉病(Grape downy mildew)
        (1)为害症状
        (2)病原及发生危害情况
        2.2.2 葡萄毛毡病(Grape felt disease)
        (1)为害症状
        (2)病原及发生危害情况
        2.2.3 葡萄褐纹病(Grape scolecotrichum leaf spot)
        (1)为害症状
        (2)病原及发生危害情况
        2.2.4 葡萄白粉病(Grape powdery mildew)
        (1)为害症状
        (2)病原及发生危害情况
        2.2.5 葡萄酸腐病(Grape acid rot)
        (1)为害症状
        (2)病原及发生危害情况
        2.2.6 葡萄房枯病(Grape cluster rot)
        (1)为害症状
        (2)病原及发生危害情况
        2.2.7 葡萄黑痘病(Grape anthracnose)
        (1)为害症状
        (2)病原及发生危害情况
        2.2.8 葡萄根癌病(Grape crown gall)
        (1)为害症状
        (2)病原及发生危害情况
        2.2.9 葡萄氯代苯氧类除草剂药害(Chlorop Henoxy herbicide injury)
        (1)危害症状
        (2)发生原因及危害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8)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葡萄白腐病
    1.1危害症状
    1.2发病特点
    1.3防治方法
2葡萄炭疽病
    2.1危害症状
    2.2发病特点
    2.3防治方法
3葡萄黑痘病
    3.1危害症状
    3.2发病特点
    3.3防治方法
4葡萄霜霉病
    4.1危害症状
    4.2发病特点
    4.3防治方法
5葡萄白粉病
    5.1危害症状
    5.2发病特点
    5.3防治方法

(9)陕西西安葡萄黑痘病的识别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
2 发生规律
3 防治措施
    3.1 搞好果园卫生
    3.2 加强栽培管理
    3.3 药剂防治
    3.4 苗木消毒

(10)腺枝葡萄鉴定与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立论依据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野生葡萄的评价与鉴定
        1.2.2 野生葡萄资源评价研究
        1.2.3 葡萄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1.2.4 EST-SSR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1.2.5 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属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第二章 腺枝葡萄植物学性状与生物学特性观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物候期观察
        1.2.2 生物学性状研究
        1.2.3 果实品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观察
        2.2 植物学性状
    3 讨论与小结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三章 腺枝葡萄扦插成活率与嫁接亲和力研究
    1 腺枝葡萄扦插成活率探讨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1.2.1 插穗的选取
        1.1.2.2 插穗的剪取
        1.1.2.3 插穗的扦插
        1.1.2.4 统计扦插成活率
        1.1.3 扦插后苗木的管理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扦插成活率
        1.2.2 插穗粗度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
        1.2.3 插穗长度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
        1.3 讨论
    2 腺枝葡萄嫁接亲和力研究
        2.1 试验时间与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相关指标的测定
        2.2.1.1 不同砧穗组合的愈合率、成活率调查
        2.2.1.2 不同砧穗组合生长发育、结实情况的调查
        2.2.1.3 不同砧穗组合的物候期调查
        2.2.1.4 不同砧穗组合真菌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
        2.2.2 不同砧穗组合叶片不同生理指标的测定
        2.2.3 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外观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2.3.2 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内在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2.3.3 不同砧穗组合叶面积的比较
        2.3.4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物候期的比较
        2.3.5 葡萄不同姑穗组合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的比较
        2.3.6 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2.3.7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2.3.8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2.3.9 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对接穗过氧化物酶含量的比较
        2.3.10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2.3.11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对果实内质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2.4.1 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对嫁接亲和力的影响
        2.4.2 葡萄不同站穗组合营养生长状况的比较
        2.4.3 不同葡萄砧穗组合对物候期的影响
        2.4.4 不同葡萄站穗组合对接穗品种抗病能力的影响
        2.4.5 葡萄不同贴穗组合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腺枝葡萄光合特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供试材料
        1.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2 试验方法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1.3 测定方法
        1.3.1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的测定方法
        1.3.2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测定方法
        1.3.3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CO_2饱和点和CO_2补偿点的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
        2.2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光响应曲线
        2.3 三种野生葡萄资源CO_2响应曲线
        2.4 光照强度对三种野生葡萄资源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1 葡萄黑痘病菌和霜霉病菌的分离、鉴定与保存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1.2.1 病菌分离的培养基及配置方法
        1.1.2.2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分离方法
        1.1.2.3 霜霉病病菌液的配制试验
        1.1.3 病原菌的纯化、保存和病原菌的再分离
        1.1.3.1 病原菌的纯化
        1.1.3.2 病原菌的保存
        1.1.3.3 病原菌的再分离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2 不同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和霜霉病的鉴定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接种菌液制备
        2.2.1.1 真菌孢子计数方法
        2.2.2 离体接种方法
        2.2.2.1 葡萄黑痘病离体接种方法
        2.2.2.2 葡萄霜霉病离体接种方法
        2.2.3 活体接种试验方法
        2.2.3.1 黑痘病菌液配制及田间接种
        2.2.3.2 霜霉病田间接种试验方法
        2.2.4 葡萄抗病性分级标准
        2.2.4.1 葡萄病害的抗性分级和计算方法
        2.2.4.2 葡萄叶片的病情指数调查及分级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离体接种试验结果
        2.3.1.1 葡萄黑痘病离体接种试验结果
        2.3.1.2 葡萄霜霉病离体接种试验结果
        2.3.2 不同田间接种发病情况
        2.3.2.1 不同种类的葡萄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
        2.3.2.2 不同种类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
        2.4 讨论与小结
    3 葡萄抗病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葡萄抗霜霉病生化指标变化
        3.3.1.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3.1.2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3.1.3 SOD活性的变化
        3.3.2 葡萄抗黑痘病生化指标变化
        3.3.2.1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3.2.2 SOD酶活性的变化
        3.3.2.3 POD酶活性的变化
        3.4 结论与讨论
    4 本章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第六章 腺枝葡萄叶形结构数值分析与EST-SSR标记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1 叶形结构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1.2.1 取样
        1.1.2.2 样品的测定
        1.1.2.3 数据处理
        1.1.2.4 数据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对叶片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1.2.2 对葡萄叶片结构的特征数值进行计算
        1.2.3 聚类分析结果
        1.3 讨论与总结
        1.3.1 讨论
        1.3.2 总结
    2 腺枝葡萄生长量的观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总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3 腺枝葡萄的EST-SSR分析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主要仪器
        3.1.1.2 主要试剂
        3.1.1.3 溶液配制
        3.1.2 试验方法
        3.1.2.1 提取DNA
        3.1.2.2 对DNA进行检测
        3.1.2.3 筛选引物
        3.1.2.4 PCR 扩増
        3.1.2.5 数据统计及相关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提取
        3.2.2 确定扩增参数
        3.2.2.1 镁离子(Mg~(2+))浓度对PCR扩增效果的影响
        3.2.2.2 dNTP不同浓度影响SSR反应
        3.2.2.3 Taq酶浓率影响PCR扩增反应
        3.2.2.4 不同浓率的引物影响EST-SSR反应
        3.2.2.5 不同DNA模板影响EST-SSR反应
        3.2.3 筛选EST-SSR引物
        3.2.4 PCR扩增
        3.2.5 不同葡萄种类与品种的EST-SSR扩增结果
        3.2.6 遗传差异分析
        3.3 讨论
        3.3.1 葡萄DNA的制备
        3.3.2 EST-SSR反应模板的影响
        3.3.3 引物浓度、MgCl_2和dNTP的影响
        3.3.4 TaqDNA聚合酶量的影响
        3.3.5 扩增程序的影响
        3.3.6 EST-SSR技术在分类中的可靠性分析
        3.4 小结
    4 本章结论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葡萄黑痘病的识别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抗性葡萄叶片与黑痘病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D]. 韩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浅谈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J]. 续路林. 农业与技术, 2020(07)
  • [3]昌黎产区酿酒葡萄有害生物调查及其防治研究[D]. 曹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01)
  • [4]辽宁花生疮痂病病原学及侵染特性研究[D]. 赵杰锋.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5]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生长特性研究[J]. 林玲,陈立,李玮,谢蜀豫,文仁德,陈国品,李洪艳,韩佳宇,盘丰平,白先进,曹慕明.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4)
  • [6]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 朱东丽,李浩,朱改俊,刘海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2)
  • [7]吐鲁番地区及北疆部分地区葡萄常见病害种类及发生现状[J]. 宋卫翠,郭庆元,王洪凯,王登元,雷丹,刘瑶,阿来依. 新疆农业科学, 2014(05)
  • [8]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J]. 李婷. 农业灾害研究, 2013(Z2)
  • [9]陕西西安葡萄黑痘病的识别与防治[J]. 张毅,徐进,杜艳,李刚.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3(10)
  • [10]腺枝葡萄鉴定与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刘昆玉.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7)

标签:;  ;  ;  ;  

葡萄黑痘的鉴别与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