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SO9000新版发布—企业完善管理的契机(论文文献综述)
晏晓红[1](2019)在《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申报质量改进研究》文中提出质量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SO9000标准在2015年进行了修订后重新发布,强调过程方法、PDCA和基于风险的思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组织内、外部环境,体现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和解决方案的理念。新修订的标准更加适用于SN研究所这样的提供科研服务的组织。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逐年增长,在研究所科研项目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为了维持相应的资质,持续获得研制类项目,必须建立并有效的运行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标准要求融入到日常的研制类项目管理中,才能保持申报研制类项目的资质。因此,如何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进行研制类项目申报质量管理改进,提高研制类项目的申报数量、入围数量和项目经费,是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质量管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在梳理、评述国内外研制类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申报管理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申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研究所的长期规划出发,以提高研制类项目申报数量、入围数量和经费总量为抓手,对研制类项目申报管理的需求识别、申请书编写和申报前把关等进行质量改进设计,提出具体方案。最后,从项目实施策划、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和项目现场测试及验收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持续获得研制类项目和经费支持的保障措施。本文认为,其一,通过构建研究所科研基本信息库,紧扣《项目申报指南》进行申请动员,充分识别了研制类项目的需求。其二,通过新增具体内容编写说明,建立所内申请书规范模板,规范了申请书编写。其三,通过新增技术内容评审,规范申请书形式审查,严格了申报前把关。最终实现项目申报数量、入围数量和总经费的提高,提升研制类项目申报管理运行效率。
李敏[2](2019)在《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市场主体面临崭新的竞争形势和强大的市场压力,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K公司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高质量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按照2015版ISO9001建立和运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首先,文章对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构成特点等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其次,通过剖析K公司质量管理现状,查找企业质量管理较为突出的系列问题。并以公司迁址扩产、质量体系标准改版为契机,遵循最新版ISO9000:2015中质量管理7项基本原则,利用PDCA管理理论,从体系的准备、设计、构建、运行等几个环节为K公司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最后,对K公司质量绩效指标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开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第三方认证审核等方式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发现不足及有待优化部分,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公司在自身不断发展、外部经营条件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持续生存和发展。对同类型中小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胡哲[3](2019)在《P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及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各类工程施工的主要方式。它是一种由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各阶段实施管理,最终向业主交付产品,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构思,全面安排,协调运行从而达到缩短工期、保证质量、节省资金目的的工程承包体系。在从传统的工程施工企业纵向一体化转变为项目的EPC总承包模式的过程中,如何建立起一个程序严谨、过程顺畅、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的一个重点,这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最终质量,也是决定一项工程是否能顺利交工达到业主预期目标的关键一环。本文的研究对象P设计院遵照上级单位制定的方针政策,进行业务扩展,在保证原来设计工作的前提下,增加EPC总承包业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根据设计院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有利于促进生产质量管理水平有较明显提升,使其生产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标准化、文件化,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效能,增强顾客满意度。与此同时,也为其他刚刚加入总承包队伍的设计院修订质量体系提供借鉴和思路。本文以工程质量管理为核心,通过对目标企业EPC总承包项目中存在的设计、采购、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过程和环节进行分析。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项目管理理论、系统理论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P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如何修订问题。研究并提出EPC总承包模式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特征及层次,根据对整改后质量控制效果的分析,论证了适合EPC总承包模式的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与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本文建立了比较系统、全面的EPC总承包项目协同质量控制框架结构和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总承包企业加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邵帅[4](2019)在《济南卷烟厂基于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的业务流程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业务流程管理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改造,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与改进,能够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卓越绩效。组织的经营环境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也迈入了新的时代。烟草行业由于其在国家经济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颇深,近些年来,各品牌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与山东中烟公司要求,济南卷烟厂需要在2018年底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工作并通过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外审并取得体系认证。但是济南卷烟厂现有的工作流程、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是在原有的ISO 9000-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2015版体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济南卷烟厂对标新版质量体系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业务流程中存在质量目标管理机制不完善、组织业务流程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过程质量风险识别不充分、缺乏健全的创新体制机制,与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对业务流程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和烟草行业中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实践案例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济南卷烟厂基于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管理优化的基本框架。通过建立济南卷烟厂的价值链模型,梳理了济南卷烟厂的业务流程,识别出了济南卷烟厂的核心业务流程以及流程管理现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访谈调查等方法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一是通过完善创新组织架构、搭建创新平台、规范激励措施等手段优化了创新管理流程;二是通过过程失效模式分析建立了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防控流程;三是通过设计打破部门壁垒的条线目标,优化了目标管理体系和流程,使质量目标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最后,为了巩固济南卷烟厂流程优化效果,企业文化、制度机制与组织机构三个方面提出了济南卷烟厂业务流程优化后的保障措施。通过此次业务流程优化实践活动,全面完成了济南卷烟厂体系转版升级工作,使企业管理体系的兼容性、有效性和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流程管理工作持续深化,企业管理软实力与管理成熟度显着提高,希望对济南卷烟厂今后的流程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对卷烟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工作有所借鉴。
纪超,展姗姗,李鑫[5](2018)在《ISO 9001:2015标准变化分析及对图书馆的影响探究》文中提出为适应日益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国际标准化组(ISO)发布了2015版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新版标准引入了ISO/TC 176近年来有关质量管理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对已经取得ISO 9001认证的各类型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新版标准的变化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和梳理了标准换版对图书馆管理的变化和影响;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图书馆导入新版标准的注意事项,并为持续改进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读者满意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李程[6](2018)在《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X航标处为例》文中指出航海保障作为水上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对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全方位适应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挥海事服务的功能,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为目标增强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成为了海事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在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以提升海事公共服务能力为研究目标,对公益性事业单位X航标处通过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工作现状进行了总结,对X航标处探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过程、运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内容做了详细的描述。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内部规范化管理调查和社会满意度调查两种方式由内向外地查找其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并提出进行质量改进的必要性。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运用因果图充分发散思维,深入挖掘原因,并对如何做好服务质量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以X航标处为切入点,分析了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利用质量改进工具就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引入质量管理及质量改进流程寻找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的着力点,将政策的落实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融入到工作中,推动形成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但本文仅从微观层面开展研究,在如何加快推进公共部门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的宏观战略的理论研究还缺乏探索。
雷小华[7](2018)在《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开展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及时掌握东盟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一般动态和基本特征,从而为国家推进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积极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主要是以海洋权益和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南海周边国家(其中主要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4个国家)为重点分析对象,在具体分析其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以及各国海洋执法力量与体制的基础上,总结出各国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一般规律与执法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和相关概念的理论内涵和界定。重点分析海洋权益、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界定及联系与区别。指出海洋权益是国家管辖海域内,或者其他国家管辖海域内,但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海权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海洋战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谋略。海权建设和海洋战略的目标是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海洋权益的维护依赖于海洋战略的成功实施。二是具体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重点分析南海周边国家(其中主要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4个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具体分析其海洋权益维护的目标、目的、策略、主要行动与举措等等,探索找出南海周边各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从而为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针对特定的国家制定特殊性对策,实施“一国一策”等。三是具体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执法体制。重点研究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海洋执法力量与执法部门间的关系与协调等内容,同时分析其优缺点并总结其各自特征。四是对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尽管国家国情不同,其海洋权益维护也各具特色,但他们也确实存在某些共同点和规律性,包括各国海洋战略目标各有侧重、目的不谋而合、手段与策略大致相似,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洋执法,最大限度维护海洋权益,但各国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执法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执法水平与能力亟须提升。
徐晶[8](2014)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体系的构建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投资力度,“国培计划”的实施,更是将教师培训工作推向了高潮。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客观的说,教师培训的效果仍不够理想,国家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要克服这种现象,就需要建立起一套教师培训质量体系来规范培训。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问题。本文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理论视角,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特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体系。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分别从已有的理论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问题提出的原因,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梳理,并对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做了整体概括。第二部分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介绍,对其总体结构以及重要的方法原则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从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走向国际化的需要、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培训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需要、培训主体责任意识的需要、维护培训客体合法权益的需要六个方面论述中小学教师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从术语的适用性、内容的符合性、过程的相似性、功能的相应性、要求的置换性五个方面论述中小学教师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第五部分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式。第六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和展望。通过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2.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但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3.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在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的过程、培训的资源、人力、物力管理、培训的结果考核、培训的监督上都有规范的文字规定,培训的实效性将得到改善。
曹玉[9](2012)在《基于IS09000标准的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分析》文中指出综合档案馆是统一保管党和国家各级各类政府机关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单位,是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民族和谐的重要机构。综合档案馆肩负着维系党和国家历史面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但是综合档案馆在管理过程、业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改善综合档案馆工作现状,提升综合档案馆社会地位的问题在档案界争论不休,然而如何从实质上解决综合档案馆所面临的问题才是改革的关键。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了多个国家和组织的管理经验后,提炼出来的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的国际标准。ISO9000标准诞生于工业领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其服务对象已经从企业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体系的保障部门,应该与时俱进采取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基于上述原因,笔者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网站调查等方法研究发现综合档案馆在质量管理上虽未有成型的规范性文件,却在各项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标准。本文通过寻求档案工作质量形成规律,分析比较现行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与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异同,并借鉴企业档案馆及专门档案馆应用此标准的成功经验,将ISO9000标准导入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秉承“引进、吸收、借鉴、发展”的原则,建立适合综合档案馆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提升服务满意度。
高洁[10](2011)在《我国药品GMP标准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药品GMP具有时效性,是一种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标准。时值我国新版药品GMP颁布,药品生产企业开始进入向实施新版药品GMP过渡的特殊时期,本文试图以我国药品GMP标准为对象,系统研究我国药品GMP的发展,并了解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对新版药品GMP的认知和准备情况,为制药企业实施新版药品GMP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药品GMP标准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其中内容分析法主要是针对1990年至2010年间国内药品GMP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比较研究主要是将我国3个版本药品GMP在框架结构、机构与人员、物料与产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予以对比,同时对比我国新版药品GMP与国际先进标准在这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问卷调查涉及河南省36家样本企业对新版药品GMP整体认知和在人员、物料、文件、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准备情况。文献内容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关于药品GMP标准本身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某个方面;我国在强制实施1998版药品GMP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与1998版药品GMP标准本身存在不足有一定关系;而且正值我国药品GMP标准更新升级的崭新阶段,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我国药品GMP标准。纵向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药品GMP越来越强调人员职责的全体化、具体化,越来越重视人员培训的计划性和实效性,对人员资质的要求符合国家教育水平和行业快速发展要求;并不断规范企业物料与产品管理和文件管理,以有效避免个人行为的随意性和违规行为的产生;同时更加重视从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科学认识中充实药品GMP内容,保证其科学先进性。横向对比的结果表明,我国新版药品GMP关于机构与人员、物料与产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五个重要方面的规定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发生的变化已经体现了ISO9001标准的基本要求,但仍需要吸取ISO9001标准对文件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要求及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纵横对比的结果综合性地表明,我国药品GMP关于机构与人员、物料与产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五个重要方面的规定不仅在结构上更加合理,在内容上更是越来越重视规范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基本能够科学认识新版药品GMP,并为新版药品GMP的实施做积极准备,但对于一些新要求尤其是质量管理方面的新规定是其实施新版药品GMP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认为制药企业可以从总结认证检查经验,落实质量受权人制度,强化企业人员管理工作,重视对物料供应商的审计工作,科学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CAPA、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多方面迎接新版药品GMP的实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药品GMP标准的具体内容为点,以我国3个版本药品GMP为纵线,以我国新版药品GMP和国际先进标准为横线,系统研究了我国药品GMP标准的变化发展。
二、ISO9000新版发布—企业完善管理的契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SO9000新版发布—企业完善管理的契机(论文提纲范文)
(1)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申报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结构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相关的概念 |
2.1.1 质量管理 |
2.1.2 质量改进 |
2.2 科研研制项目申报 |
2.2.1 科研研制项目 |
2.2.2 科研研制项目申报 |
2.2.3 科研研制项目申报质量 |
2.3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 |
2.3.1 PDCA循环 |
2.3.2 基于风险的思维 |
2.3.3 过程方法 |
第三章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申报管理现状 |
3.1 研究所的基本情况 |
3.1.1 基本概况 |
3.1.2 科研项目的总体情况 |
3.1.3 科研项目日常管理情况 |
3.2 研制类项目申报管理的现状 |
3.2.1 研制类项目的基本情况 |
3.2.2 现行的研制类项目管理 |
3.2.3 现行的研制类项目申报管理 |
3.3 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申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需求识别不充分 |
3.3.2 申请书编写不规范 |
3.3.3 申报前把关不严格 |
第四章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申报质量改进设计 |
4.1 改进设计的基本目标及思路 |
4.1.1 改进设计的目标 |
4.1.2 改进设计的基本思路 |
4.1.3 改进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4.2 识别研制项目需求 |
4.2.1 构建研究所科研基本信息库 |
4.2.2 紧扣《项目申报指南》的申请动员 |
4.3 规范研制项目申请书编写 |
4.3.1 新增具体内容编写说明 |
4.3.2 建立所内申请书规范模板 |
4.4 实施技术评审与形式审查 |
4.4.1 新增技术内容的评审 |
4.4.2 规范申报材料形式审查 |
4.5 改进后效果评价 |
第五章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立项后的实施措施 |
5.1 增加研制类项目实施策划要求 |
5.1.1 明确研制类项目交付要求 |
5.1.2 制定研制类项目测试大纲 |
5.1.3 编制研制类项目研制计划 |
5.2 组织研制类项目实施过程控制 |
5.2.1 加强现场日常巡检 |
5.2.2 规范任务节点检查 |
5.3 强化研制类项目出所检查 |
5.3.1 监督现场测试 |
5.3.2 组织验收评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论文研究方法、框架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2 框架与内容 |
2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综述 |
2.1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 |
2.1.1 质量 |
2.1.2 质量管理 |
2.1.3 质量管理体系 |
2.2 质量管理的七项基本原则 |
2.3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变化和特点 |
2.4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方式——PDCA循环 |
3 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3.1 K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3.1.1 公司基本概况 |
3.1.2 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3.2 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
3.2.1 策划与筹备 |
3.2.2 质量方针与目标设计 |
3.2.3 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设置 |
3.2.4 资源的优化配置 |
3.2.5 信息的规范管理 |
3.2.6 文件编写 |
3.3 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布及运行 |
3.3.1 文件的发布 |
3.3.2 体系培训 |
3.3.3 体系运行 |
4 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 |
4.1 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
4.1.1 质量绩效和运行的监测 |
4.1.2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
4.1.3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
4.2 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
4.2.1 存在不足 |
4.2.2 改进措施 |
4.2.3 改进成效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P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
2.1.1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定义 |
2.1.2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征 |
2.2 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
2.2.1 PDCA戴明环 |
2.2.2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
2.2.3 因果分析图法 |
2.3 ISO标准 |
2.3.1 ISO标准的定义 |
2.3.2 ISO标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2.4 系统理论 |
2.4.1 系统理论的定义 |
2.4.2 系统理论在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P设计院修订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分析 |
3.1 P设计院情况介绍 |
3.1.1 P设计院概述 |
3.1.2 P设计院原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 |
3.1.3 原质量体管理系内各级质量责任人的职责 |
3.2 P设计院原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1 在设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
3.2.2 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
3.2.3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
3.2.4 在文件控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
3.3 P设计院修订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3.3.1 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
3.3.2 确保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可靠 |
3.3.3 顺应国家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的要求 |
3.4 本章小结 |
4 修订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思想与原则及分析修订实践 |
4.1 修订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
4.2 修订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
4.3 运用六西格玛理论分析解决问题 |
4.4 按GB/T19000-2016 修订质量管理体系 |
4.4.1 修订质量管理体系的七个着重点 |
4.4.2 按GB/T19001-2016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4.4.3 新增加质量管理职能人员的质量职责 |
4.5 本章小结 |
5 P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效果评估与管理保障 |
5.1 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效果评估 |
5.1.1 提高了各类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
5.1.2 提升了全员质量素养和质量意识 |
5.1.3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5.2 组织管理措施 |
5.2.1 改变组织结构 |
5.2.2 增加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
5.2.3 投入人力、物力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济南卷烟厂基于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的业务流程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思路与结构 |
1.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工具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业务流程 |
2.1.2 核心业务流程 |
2.1.3 流程再造 |
2.1.4 质量管理 |
2.1.5 标准化 |
2.2 业务流程管理理论 |
2.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2.2.2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
2.2.3 业务流程管理理论 |
2.3 质量管理理论 |
2.3.1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
2.3.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
2.4 烟草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研究 |
第三章 济南卷烟厂业务流程管理现状 |
3.1 济南卷烟厂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现状 |
3.2 济南卷烟厂现有业务流程管理效果 |
3.3 济南卷烟厂业务流程与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差距 |
第四章 济南卷烟厂核心业务流程识别 |
4.1 济南卷烟厂的价值链模型 |
4.2 济南卷烟厂核心业务流程的确认 |
4.2.1 济南卷烟厂核心业务分析 |
4.2.2 济南卷烟厂核心业务流程梳理 |
第五章 济南卷烟厂核心业务流程优化 |
5.1 济南卷烟厂业务流程优化的策划 |
5.1.1 总体目标与要求 |
5.1.2 确定实施方案 |
5.2 济南卷烟厂创新管理流程优化 |
5.2.1 流程分析 |
5.2.2 流程存在问题 |
5.2.3 创新管理流程优化 |
5.3 质量风险防控流程优化 |
5.3.1 流程分析 |
5.3.2 流程优化 |
5.4 目标管理流程优化 |
5.4.1 流程分析 |
5.4.2 流程存在问题 |
5.4.3 目标管理流程优化 |
第六章 济南卷烟厂基于新版质量体系的业务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制度机制保障 |
6.1.1 质量管理体制机制特色化 |
6.1.2 搭建跨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平台 |
6.1.3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
6.1.4 梳理部门职责范围完善工作制度建设 |
6.2 组织结构保障 |
6.2.1 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的组织结构 |
6.2.2 完善业务流程的监督管理机制 |
6.3 企业文化保障 |
6.3.1 形成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流程绩效考核制度 |
6.3.2 建立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系统思维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ISO 9001:2015标准变化分析及对图书馆的影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新版标准的技术变化 |
2.1 结构变化 |
2.2 术语变化 |
2.3 内容变化 |
3 新版标准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
3.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
3.2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
3.3 应对风险和机遇 |
3.4 组织的知识 |
4 图书馆导入新版标准的问题及建议 |
4.1 理解标准, 术语当先 |
4.2 有效管控, 领导当先 |
4.3 持续改进, 内审当先 |
4.4 弱化认证, 管理当先 |
5 结语 |
(6)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X航标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对于国家层面的意义 |
1.2.2 对于海事事业的意义 |
1.2.3 对于理论层面的意义 |
1.3 理论研究综述 |
1.3.1 服务型政府的研究 |
1.3.2 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 |
1.3.3 质量改进的研究 |
1.3.4 质量改进方法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综述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比较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事业单位概念 |
2.1.1 事业单位 |
2.1.2 公益性事业单位 |
2.1.3 海事事业单位 |
2.1.4 航标的公共服务属性 |
2.2 质量管理理论 |
2.2.1 政府服务质量 |
2.2.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
2.2.3 质量改进 |
2.2.4 质量改进工具 |
第3章 公共部门质量管理的应用现状 |
3.1 国外公共部门质量管理应用现状 |
3.1.1 英国卫生服务领域 |
3.1.2 日本公共服务领域 |
3.2 我国公共部门质量管理应用现状 |
3.2.1 广东省江门市政府 |
3.2.2 交通运输部沧州海事局 |
3.2.3 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3.2.4 对比及分析 |
第4章 X航标处服务质量管理现状 |
4.1 X航标处基本情况介绍 |
4.1.1 X航标处主要职责 |
4.1.2 X航标处人员队伍构成 |
4.1.3 X航标处管辖范围 |
4.1.4 X航标处航标作业情况 |
4.1.5 X航标处执行法规标准情况 |
4.2 X航标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情况 |
4.2.1 X航标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情况 |
4.2.2 X航标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
4.2.3 X航标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 |
第5章 X航标处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1 内部调查发现的问题 |
5.1.1 纠正和预防方面存在缺陷 |
5.1.2 体系控制缺乏过程控制 |
5.1.3 质量管理人员工作量大 |
5.1.4 质量改进方法不当 |
5.1.5 质量联络员能力不足 |
5.1.6 部分体系文件可操作性差 |
5.1.7 党群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性不强 |
5.2 外部调查发现的问题 |
5.2.1 信息服务不够精准 |
5.2.2 沟通渠道不够拓展 |
5.2.3 航标助航效能有待提高 |
5.2.4 应急反应能力不够迅速 |
5.3 X航标处质量管理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究 |
5.3.1 绘制因果图 |
5.3.2“顾客”满意的意识还有欠缺 |
5.3.3 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
5.3.4 对管理过程有效监控的认识不足 |
5.3.5 缺乏风险防控意识 |
5.3.6 文件与工作贴合不紧密 |
5.3.7 质量管理能力不足 |
5.3.8 体系覆盖性不强 |
5.3.9 现有航标管理助航水平不高 |
第6章 X航标处服务质量改进建议 |
6.1 增强自上而下的服务意识 |
6.2 成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 |
6.3 引入质量管理外部审核机制 |
6.4 转换IS09001:2015 版本的质量管理体系 |
6.5 坚持主动的持续改进 |
6.6 增加质量管理专业技能培训 |
6.7 做好受控文件的体系转化 |
6.8 创新优化航标服务模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7)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本论文研究的背景、重要意义 |
二、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 基本思路 |
(二) 主要内容 |
(三) 重点难点 |
(四) 主要观点 |
(五) 主要研究方法 |
(六)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海洋权益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海洋权益的概念 |
二、海洋权益的基本特征 |
(一) 法律制度之上的确定性 |
(二) 客观存在状态上的稳定性 |
三、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相关概念的关系 |
(一) 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区别 |
(二) 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联系 |
四、海洋执法体制的概念 |
第三章 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
一、越南海洋概况 |
二、越南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维护海洋权益 |
1. 越南海洋战略的目标与内容 |
2. 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维护海洋权益 |
(二) 加强舆论宣传,不断强化海洋权益意识 |
1. 加强舆论宣传,强化国民的海洋意识 |
2. 开展对南海领土主权的常态化宣传 |
(三) 不断扩张海洋国土,不断宣示海洋主权 |
1. 不断攫取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海洋国土 |
2. 在侵占的南海岛礁上进行各种活动以宣示主权 |
3. 通过立法将南海纳入其领海主权 |
(四) 加大国际石油开采合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
1. 利用石油利益使南沙群岛争端国际化 |
2.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
(五) 千方百计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 |
1. 调整海上防卫体制 |
2. 大量采购先进海空武器装备,提升立体作战能力 |
3. 加强金兰湾建设,并向国际开放 |
(六) 频繁开展外交活动,推进南海争端国际化 |
1. 不断深化越美关系,谋求与美国进行军事合作以应对南海争端 |
2. 继续巩固与俄罗斯的关系,争取俄罗斯对越南南海主张的支持 |
3. 加强与日本在南海争端中的合作,增强日本的介入深度 |
4. 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把印度引进南海争端 |
5. 越南试图绑架东盟拉入南海冲突 |
三、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
(一) 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
1. 关于领海基线的立法 |
2.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
3.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
4. 开展南海主权归属越南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研究 |
5. 关于海洋执法管理的法律法规 |
(二) 加强海洋执法体制和执法力量建设 |
1. 越南涉及海洋执法管理的机构 |
2. 越南海洋执法的基本体制 |
3. 越南海洋执法力量 |
(三) 越南海洋执法管理部门的衔接运作机制 |
1. 协调内容 |
2. 协调机制 |
(四) 越南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优缺点及主要问题 |
1. 越南海洋管理体制的优点 |
2. 越南海洋管理体制的主要缺点和问题 |
(五) 对我国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借鉴意义 |
1. 尽快制定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
2. 完善我国的海洋执法合作机制 |
3. 不断改善和增强海洋执法力量 |
4. 通过立法来加强海洋管理 |
5. 加强海洋执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四、中越关系发展趋势及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
(一) 中越关系总体发展走向分析 |
1. 近期走向分析 |
2. 海上合作走向分析 |
(二) 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
1. 越南维护所谓的海洋权益的既定方针、政策不会改变 |
2. 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
五、结语 |
第四章 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
一、海洋战略目标——成为东亚海洋强国 |
二、海洋战略的目的——实现国家海洋利益 |
三、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发展 |
(二) 加快岛礁建设,妄图换取“合法”地位 |
(三) 为争夺南海不懈进行国际努力 |
1. 菲律宾导演“南海仲裁案”闹剧 |
2. 利用舆论宣传,唱衰装“可怜” |
3. 妄图绑架东盟国家施压中国 |
4. 谋求引入域外势力制衡中国 |
(四) 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尤其是海军现代化 |
(五) 加强海洋安全多双边合作 |
1. 菲美海洋安全合作 |
2. 菲印尼海洋安全合作 |
3. 菲马海洋安全合作 |
4. 菲中海洋安全合作 |
5. 菲越日海上合作 |
(六) 借助美国抗衡中国及提升武装实力 |
四、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
(一) 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
1. 《菲律宾宪法》(1987年) |
2. 宏观海洋政策 |
3. 关于领海的立法 |
4.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
5.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
6. 《地方政府法》(1991年) |
7. 《菲律宾渔业法》(1998年) |
8. 打击非法捕捞的法律和政策 |
9. 其他海洋法律 |
10. 其他海洋政策 |
(二) 菲律宾海洋执法的基本体制与执法力量 |
1. 建立海洋管理协调委员会 |
2. 海洋执法管理的部门与职责 |
3.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的衔接运作机制 |
4. 菲律宾海洋执法力量 |
5.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
6.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
7. 对我国加强海洋执法体制改革的启示 |
五、杜特尔特执政后菲律宾外交政策新走向与海洋权益维护 |
(一)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外交政策新走向 |
(二)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美南海合作 |
(三)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中菲南海合作 |
(四)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日南海合作 |
(五)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东盟南海合作 |
六、结语 |
第五章 印度尼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
一、印度尼西亚海洋概况与海洋经济 |
(一) 印度尼西亚海洋概况 |
(二) 快速发展海洋经济 |
二、印尼海洋战略目标 |
三、印尼海洋利益与海洋战略目的 |
四、印尼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双轮驱动”之政治、外交手段 |
1. 积极奉行“大国平衡策略” |
2. 主张用政治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
3. 树立新的安全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
(二) “双轮驱动”之实力手段 |
1. 加强军事现代化,逐步提升其军队作战能力 |
2. 打击非法捕捞,维护海洋权益 |
3.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 |
五、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
(一)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
1. 基本立法 |
2. 宏观政策 |
3. 具体法案 |
4. 地方分权 |
5. 法律与政策执行 |
6. 印尼划定的群岛海道和海洋划界 |
(二)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与执法力量 |
1. 相对集中的管理部门——海洋渔业部 |
2. 海上执法协调机构——海上安全协调委员会 |
3. 执法强力部门——印尼海空军与警察部队 |
4. 其他相关中央执法部门 |
(三)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特征 |
1. 不断提高海军、海警的执法能力 |
2. 组建跨部门的协调机构 |
3. 依托东盟框架,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合作 |
4. 加强马六甲海峡的联合巡逻 |
5. 多种方式应对海洋环境污染 |
6. 地方分权 |
(四)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
1.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优势 |
2.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不足 |
六、“全球海上支点”战略背景下印尼海洋权益维护的新挑战及应对 |
(一)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新挑战 |
1. 海上安全威胁 |
2. 海洋环境保护 |
3. 自然灾害 |
4. 保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意愿与能力的脱节带来的挑战 |
5. 强硬保护海洋资源引发地区国家关系紧张带来的挑战 |
6. 武装海盗周期性反弹带来的挑战 |
(二) 印尼为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采取的主要措施 |
1. 佐科政府执政前印尼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的措施 |
2. 佐科政府执政后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采取的措施 |
(三) 印度尼西亚海洋安全管理的展望及评价 |
1. 打击非法捕捞政策会持续,维护海洋权益成效显着 |
2. 军事现代化会逐步提升其作战能力,但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
3. 继续大国平衡战略,提升防卫安全合作 |
(四) 中国应对:提升两国智慧,积极妥善解决重叠水域纠纷 |
七、结语 |
第六章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
一、马来西亚海洋战略目标与目的 |
(一)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国力增长提供“蓝色动力” |
(二) 构筑海洋安全,为国家保卫提供“蓝色屏障” |
(三) 确保重要航道影响力,为国家影响提供“蓝色话语权” |
二、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坚持国防自主,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
(二) 积极开展海洋安全合作与寻求大国平衡 |
1. 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区域性的海洋安全合作 |
2. 借助域外势力,寻求大国平衡 |
3. 借助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
三、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
(一)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
1. 关于领海的海洋立法 |
2.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
3.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
4. 马来西亚涉及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与机构 |
(二)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力量与基本体制 |
1.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力量 |
2.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基本体制 |
3.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部门的衔接运作机制 |
(三)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
1.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优势 |
2.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不足 |
(四) 对我国海洋执法体制改革的启示 |
1. 海洋管理体制向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能的方向发展 |
2. 加强海洋管理部门和海洋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
3. 不断完善有关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 |
4. 加强海洋渔业和海洋执法的国际合作 |
第七章 文莱、泰国的海洋战略和对海洋权益的维护 |
一、文莱海洋权益维护的目标与目的 |
二、文莱海洋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 |
(一) 关于文莱的领海立法 |
(二) 关于文莱的大陆架的立法 |
(三) 关于文莱与其邻国和相向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
三、泰国海洋战略目标的形成 |
(一) 地缘安全因素 |
(二) 历史文化因素 |
(三) 利益因素 |
(四) 泰国海洋战略的目标与内容 |
四、泰国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推动海军现代化,加强海洋管理 |
(二) 深化外部合作,奉行大国平衡策略 |
第八章 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比较分析 |
一、雄心勃勃的海洋战略目标 |
二、不谋而合—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战略目的 |
(一)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战略的基本目的 |
1. 印尼希望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 |
2. 马来西亚希望发展海洋经济以促进国力的增长 |
3. 菲律宾希望海洋产业成为为国家发展重点 |
4. 越南希望通过发展海洋经济“靠海致富” |
(二) 维护海上安全与海上主权是海洋战略的主要目的 |
1. 印尼:确保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周边局势安全 |
2. 马来西亚: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与战略通道安全 |
3. 菲律宾:维护争议地区海上主权和海上安全 |
4. 新加坡:重视国际安全合作,保护国家独立 |
5. 泰国:努力维护和平的海洋安全环境 |
6. 越南:确保海上主权完整与领土扩张 |
三、手段相似—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策略 |
(一) 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贯彻实施海洋战略 |
(二) 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尤其是海军现代化 |
1. 印尼:加强装备建设,提高海军保卫能力 |
2. 马来西亚:坚持国防自主原则,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
3. 菲律宾:不断努力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 |
4. 泰国:努力推动海军现代化 |
5. 越南:千方百计加快海军建设 |
(三) 借助域外大国势力,谋取海上利益的最大化 |
四、加强海洋执法,最大限度维护海洋权益 |
(一) 海洋法规逐步制定,但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
(二) 建立海洋协调机构或者委员会,但执法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
(三) 加强执法力量建设,但执法能力仍有待提高 |
(四) 引进域外大国势力,重视海洋执法国际合作 |
五、结语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二、外文参考文献 |
后记 |
(8)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体系的构建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教师培训热的推动 |
1.1.2 培训效果冷的思考 |
1.1.3 导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和个人的专业与兴趣 |
1.2 研究现状 |
1.2.1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中的发展应用研究 |
1.2.2 关于国外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的研究现状 |
1.2.3 关于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况 |
2.1 ISO9000 族国际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
2.2 2000 版 ISO9000 族国际标准的总体结构 |
2.3 2000 版 ISO9000 族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 |
2.4 2000 版 ISO9000 族国际标准的核心管理理念 |
3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引入 ISO9000 质量体系的必要性 |
3.1 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 |
3.2 中小学教师培训走向国际化的需要 |
3.3 中小学教师培训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 |
3.4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需要 |
3.5 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主体责任意识的需要 |
3.6 维护中小学教师培训客体合法权益的需要 |
4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引入 ISO9000 质量体系的可行性. |
4.1 术语的适用性 |
4.2 内容的符合性 |
4.3 过程的相似性 |
4.4 功能的相应性 |
4.5 要求的置换性 |
5 基于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
5.1 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
5.1.1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
5.1.2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方法 |
5.2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指标内容 |
5.2.1 ISO9000 族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
5.2.2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指标及要素 |
5.3 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 |
5.3.1 提炼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的质量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 |
5.3.2 建立文件化的中小学教师培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 |
5.3.3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 |
5.3.4 利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
(9)基于IS09000标准的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绪论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一)论题提出的背景 |
(二)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三)论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一)课题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构安排 |
第一章 ISO9000 标准与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 |
第一节 ISO9000 标准概述 |
一、 ISO9000 标准的演进 |
二、 ISO9000 标准的构成及特点 |
第二节 ISO9000 标准与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合规性 |
一、 档案工作质量形成的一般规律 |
二、 ISO9000 标准与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异同性 |
第三节 ISO9000 标准在档案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
一、 ISO9000 标准在企业档案馆的应用现状 |
二、 ISO9000 标准在专门档案馆的应用现状 |
三、 ISO9000 标准在综合档案馆的应用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综合档案馆导入 ISO9000 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目前综合档案馆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一、 档案管理业务方面 |
二、 档案管理过程方面 |
三、 与档案管理相关的问题 |
第二节 综合档案馆导入 ISO9000 标准的必要性 |
一、 基于 ISO9000 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解决档案管理质量问题 |
二、 基于 ISO9000 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综合档案馆发展的需要 |
三、 基于 ISO9000 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 |
第三节 综合档案馆导入 ISO9000 标准的可行性 |
一、 综合档案馆的管理理念与 ISO9000 质量管理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度 |
二、 综合档案馆具备 ISO9000 标准所描述的基本要素 |
三、 国内档案馆实施 ISO9000 标准积累的成功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ISO9000 标准的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
第一节 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确定 |
一、 关于组织的分析 |
二、 关于产品的分析 |
三、 关于顾客的分析 |
第二节 建立与实施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一、 以顾客为关注点 |
二、 领导作用 |
三、 全员参与 |
四、 过程方法 |
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
六、 持续改进 |
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
八、 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
第三节 基于 ISO9000 标准的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结构 |
一、 建立人员管理结构 |
二、 确定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
三、 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
四、 建立定期的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机制 |
五、 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体制 |
六、 建立用户满意评价体系 |
七、 建立不合格服务控制程序及纠正预防控制程序 |
八、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
第四节 建立与实施 ISO9000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
一、 策划阶段 |
二、 试运行阶段 |
三、 认证审核阶段 |
四、 正式运行阶段 |
第五节 综合档案馆导入 ISO9000 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
一、 正确处理 ISO9000 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关系 |
二、 正确处理 ISO9000 标准与传统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
三、 正视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
四、 注重建立符合本馆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面向档案工作者调查问卷汇总 |
附录二 面向档案用户调查问卷汇总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0)我国药品GMP标准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药品GMP 概述 |
1.1 药品GMP 概况 |
1.1.1 药品GMP 的产生 |
1.1.2 药品GMP 的发展 |
1.1.3 药品GMP 的性质 |
1.1.4 药品GMP 的特点 |
1.2 我国药品GMP 标准的发展历程 |
1.2.1 药品GMP 行业规范的制定 |
1.2.2 药品GMP 部颁标准的制定 |
1.2.3 1998 版药品GMP 的颁布 |
1.2.4 药品GMP 的修订完善 |
1.3 我国药品GMP 实施状况 |
1.3.1 我国实施药品GMP 的历史沿革 |
1.3.2 我国药品GMP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1.4 我国药品GMP 的研究状况 |
1.4.1 研究现状 |
1.4.2 研究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药品GMP 标准的纵向比较 |
2.1 药品GMP 框架结构的变化发展 |
2.1.1 框架结构比较 |
2.1.2 框架结构的变化 |
2.2 药品GMP 机构与人员管理内容的变化发展 |
2.2.1 章节结构的比较 |
2.2.2 机构规定的比较 |
2.2.3 关键人员的比较 |
2.2.4 关键人员资质规定的比较 |
2.2.5 人员职责规定的比较 |
2.2.6 人员培训规定的比较 |
2.2.7 机构与人员管理内容的变化发展 |
2.3 药品GMP 物料与产品管理内容的变化发展 |
2.3.1 章节结构的比较 |
2.3.2 物料采购规定的比较 |
2.3.3 物料验收规定的比较 |
2.3.4 物料储存规定的比较 |
2.3.5 物料发放使用规定的比较 |
2.3.6 产品规定的比较 |
2.3.7 物料与产品管理内容的变化发展 |
2.4 药品GMP 文件管理内容的变化发展 |
2.4.1 章节结构的比较 |
2.4.2 文件管理原则性规定的比较 |
2.4.3 文件具体内容规定的比较 |
2.4.4 文件管理内容的变化发展 |
2.5 药品GMP 生产管理内容的变化发展 |
2.5.1 章节结构的比较 |
2.5.2 生产管理内涵的变化 |
2.5.3 包装操作管理的变化 |
2.5.4 防止污染措施的变化 |
2.5.5 生产管理内容的发展 |
2.6 药品GMP 质量管理内容的变化发展 |
2.6.1 章节结构的比较 |
2.6.2 质量管理内涵的变化 |
2.6.3 质量管理方法的变化 |
2.6.4 质量管理内容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新版药品GMP 与国际先进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3.1 目前国际先进的药品GMP |
3.1.1 美国的药品GMP |
3.1.2 WHO 的药品GMP |
3.1.3 欧盟的药品GMP |
3.2 我国新版药品GMP 与国际先进药品GMP 的一致性分析 |
3.2.1 结构框架的一致性分析 |
3.2.2 人员管理的一致性分析 |
3.2.3 物料与产品管理的一致性分析 |
3.2.4 文件管理的一致性分析 |
3.2.5 生产管理的一致性分析 |
3.2.6 质量管理的一致性分析 |
3.3 我国药品GMP 与ISO9001 标准的融合状况分析 |
3.3.1 ISO9001 标准 |
3.3.2 我国新版药品 GMP 体现了 IS09001 标准的基本要求 |
3.3.3 我国药品 GMP 尚需进一步借鉴 IS09001 标准的精华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南省新版药品GMP 认知及实施准备状况 |
4.1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
4.1.1 样本企业分级情况 |
4.1.2 样本企业问卷回答者职务分布 |
4.2 样本企业对新版药品GMP 的认知情况 |
4.2.1 样本企业科学认识新版药品GMP 的总体变化 |
4.2.2 大部分样本企业需要增加资金和人力 |
4.2.3 大部分样本企业可以承受新要求 |
4.3 样本企业在人员方面的实施准备情况 |
4.3.1 样本企业均增设有质量受权人 |
4.3.2 部分样本企业关键人员资质有待提高 |
4.3.3 大部分样本企业人员数量基本满足需求 |
4.3.4 部分样本企业未以文件形式明确人员职责 |
4.3.5 样本企业人员培训情况良好 |
4.4 样本企业在物料与产品方面的实施准备情况 |
4.4.1 样本企业已认识到物料供应商选择的新要求 |
4.4.2 样本企业对物料和产品发放原则执行情况存在缺陷 |
4.4.3 样本企业符合物料按批取样检验规定 |
4.4.4 样本企业基本认识到物料与产品标识内容要求 |
4.5 样本企业对批记录管理部门执行情况存在缺陷 |
4.6 样本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实施准备情况 |
4.6.1 样本企业对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认知准备情况存在差异 |
4.6.2 样本企业检验人员学历符合新要求 |
4.6.3 样本企业对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工作的认知准备情况存在差异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施新版药品GMP 的建议 |
5.1 总结认证检查经验 |
5.2 落实质量受权人制度 |
5.3 强化企业人员管理工作 |
5.4 重视对物料供应商的审计工作 |
5.5 科学应对关于质量管理的新增规定 |
5.5.1 科学实施质量风险管理 |
5.5.2 科学实施变更控制 |
5.5.3 科学实施偏差处理 |
5.5.4 科学实施CAPA |
5.5.5 科学实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文献综述 |
附录C 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ISO9000新版发布—企业完善管理的契机(论文参考文献)
- [1]SN研究所研制类项目申报质量改进研究[D]. 晏晓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5)
- [2]K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李敏. 南京理工大学, 2019
- [3]P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及实践研究[D]. 胡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4]济南卷烟厂基于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的业务流程管理优化研究[D]. 邵帅. 山东大学, 2019(09)
- [5]ISO 9001:2015标准变化分析及对图书馆的影响探究[J]. 纪超,展姗姗,李鑫.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S1)
- [6]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X航标处为例[D]. 李程. 天津大学, 2018(07)
- [7]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D]. 雷小华. 厦门大学, 2018(07)
- [8]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体系的构建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D]. 徐晶.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8)
- [9]基于IS09000标准的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分析[D]. 曹玉. 黑龙江大学, 2012(11)
- [10]我国药品GMP标准发展研究[D]. 高洁. 河南大学, 2011(08)
标签: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业务流程管理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南海美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