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单纯性肥胖病的针灸治疗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飞羽[1](2021)在《电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湿热蕴脾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将电针联合中药组与单纯电针组进行对比,观察二者对于湿热蕴脾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肥胖相关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本病的优势。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联合中药组及单纯电针组,每组各32例,电针联合中药组给予电针及中药(四君子汤合温胆汤加减)内服治疗,单纯电针组给予单纯电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相关指标(体重、BMI、F%、腰围)、湿热蕴脾证症状总积分以及湿热蕴脾证各单项症状评分,对上述相关指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客观分析并对电针联合中药组和单纯电针组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1.病例脱失记录:电针联合中药组共30例完成治疗,脱落2例。单纯电针组共31例完成治疗,脱落1例。两组患者中共有3例脱落,属正常脱落范围,不影响试验结果。2.肥胖相关指标(体重、BMI、F%、腰围):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BMI、F%、腰围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电针联合中药组的体重、BMI、F%、腰围显着低于单纯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湿热蕴脾证症状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积分及各单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电针联合中药组在总积分以及脘腹胀闷、口渴少饮、便溏不爽、肢体困重的评分方面显着低于单纯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食少纳呆、恶心欲呕、身热不扬的评分方面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判定:治疗后,电针联合中药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单纯电针组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97%。电针联合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结果:临床研究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电针联合中药组1例自诉开始服用中药后出现轻微腹泻,后逐渐适应,单纯电针组2例针刺治疗后,个别穴位出现青紫较明显,后自行吸收。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组相比单纯电针组能更好地改善肥胖相关指标(体重、BMI、F%、腰围)、湿热蕴脾证的单项症状(脘腹胀闷、口渴少饮、便溏不爽、肢体困重)以及湿热蕴脾证的总体症状,对于湿热蕴脾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电针联合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值得临床推广。

吕思颖[2](2021)在《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主要目的是观察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干预相比,评价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安全性和优效性,为今后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72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针刺取穴为中脘、水分、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气海、腹结(双)、足三里(双)、丰隆(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在普通针刺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隔物灸贴疗法,具体方法: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加用神阙、关元、脾俞(双侧)、肾俞(双侧)等穴位进行灸贴。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将隔物灸贴迅速贴于上述皮肤相应穴位,保持皮肤表面干燥,可用医用胶带加固,嘱患者2h后撕下,治疗疗程同普通针刺组。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肥胖相关指标(如腰围、体重、BMI、体脂率等)、脾虚湿阻症状积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1.基线及完成情况:治疗期间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脱落2例,普通针刺组脱落3例。最终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有34例患者完成治疗,普通针刺组有33例患者完成治疗。纳入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BMI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疗效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7%;单纯针灸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及普通针刺组均有较好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肥胖相关指标比较:1体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体重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2 BM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BMI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BMI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3腰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腰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组腰围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4体脂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脂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体脂率降低多于普通针刺组(P<0.05)。4.脾虚湿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脾虚湿阻证候积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0.01,P普通(针刺组)<0.05),两组间相比较,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降低脾虚湿阻症状积分疗效更显着(P<0.01)。5.经严格宣教及谨慎操作,本次实验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在治疗期间发生1例肾俞及脾俞穴皮肤过敏,1例中脘穴皮肤过敏事件(穴位局部发红,轻微痒痛,无水泡及皮肤破溃现象),暂未予特殊处理,1天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刺结合隔物灸贴与普通针刺干预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确切疗效,两者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肥胖相关指标,改善患者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纳差等脾虚湿阻证候,但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优于普通针刺,在改善脾虚湿阻证候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运用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除了可以降低患者体重,达到收腹塑形的效果,还可有效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谢汉兴[3](2021)在《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联合减肥方对相关肥胖指标、临床疗效及机体炎症状态的影响,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所裨益。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8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成联合治疗组30例、电针组30例、减肥方组29例。基于“引气归元健脾胃”的学术思想,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以天枢、滑肉门、曲池、内庭、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关元、气海、下脘、中脘为主穴,波形为疏密波,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3次,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中药组采用清胃健脾减肥方治疗,每日1剂,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疗程同上;治疗结束后,结合患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综合评价,从而观察三组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总结三组间的差异。结果:经治疗后,共有85例完成实验,其中联合治疗组29例,电针组29例,减肥方组27例。(1)临床总有效率: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5.9%,减肥方总有效率为59.3%,经比较,联合治疗组优于电针组及减肥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减肥方组疗效相当(P>0.05)。(2)肥胖相关指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臀围、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在改善体重、BMI、腰围、臀围、TG、LDL-C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组及减肥方组(P<0.05);在改善体重、BMI、腰围、臀围、LDL-C方面,电针组与减肥方组疗效相当(P>0.05),在改善TG方面,电针组亦优于减肥方组(P<0.05)。(3)中医症候积分:三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电针组和减肥方组(P<0.05),电针组亦优于减肥方组(P<0.05)。(4)炎症因子水平:经治疗后,三组研究对象TNF-α、IL-6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TNF-α、IL-6下降程度明显优于电针组及减肥方组(P<0.05),电针组较减肥方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减肥方是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及减肥方组,在改善肥胖相关指标方面、机体炎症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引气归元健脾胃”为学术思想,根据清胃健脾、化痰消脂的原则选用电针结合减肥方疗法治疗胃热湿阻型肥胖是合理有效的。

曾启峰[4](2021)在《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验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肥胖各项指标如体质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外周血相关内分泌激素如瘦素(Leptin)、胰岛素(INS)的影响以及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肥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将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埋线组30例、西药组30例;埋线组根据三焦辨证分型后以基础穴方(双侧肺俞、脾俞、三焦俞、膀胱俞、天枢和单侧血海、足三里以及命门、膻中、中脘、气海穴)随证加减穴位行埋线治疗,每15天1次,6次为1疗程;西药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起始每日2次,每次餐前口服1片,约一周后,可加至每日3次,每次1片,90天为1疗程。干预治疗结束前后,均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及Leptin、INS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肥胖各项指标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一月后的随访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经实验脱落处理,最终58例完成实验,其中埋线组28例,西药组30例。(1)各项指标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均较治疗前减小,说明两种治疗方式都能改善肥胖指标,两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P<0.05,提示埋线减肥效力优于西药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eptin、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均P<0.05),提示两种方法都对肥胖患者Leptin、INS水平具有影响作用,两组间治疗后组间比较均P<0.05,说明在本实验中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Leptin、INS水平的影响作用会比西药二甲双胍肠溶片更明显。本实验对受试肥胖患者进行BMI指数与瘦素、胰岛素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瘦素、胰岛素水平均与BMI呈正相关,两组分别以BMI差值为因变量,瘦素差值、胰岛素差值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P<0.05),最终发现两组纳入模型的两个变量均P<0.05,说明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会对BMI值变化产生一定影响。(3)BMI反弹情况:埋线组BMI反弹3例,西药组BMI反弹11例,两组BMI反弹率经卡方检验比较,P=0.01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埋线治疗较西药治疗更不容易出现BMI反弹。结论: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和西药(二甲双胍)均能有效治疗肥胖,但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疗法的减肥效力更为突出,并且埋线减肥在长效治疗、巩固疗效方面较西药治疗会更具优势,这可能是因为穴位埋线良性调节了瘦素及胰岛素水平,改善了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机制从而达到了减肥目的。

陆卫[5](2021)在《腹部腧穴不同深度电针刺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腹部腧穴不同针刺深度结合电针刺激对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对患者相关肥胖指标的前后变化进行评估,比较腹部腧穴不同层次针刺深浅治疗效果的差异。为提高针刺减肥疗效提供临床依据,并尝试从临床角度阐述针刺减肥的机制,同时也为腹部腧穴针刺深度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共计纳入6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为脂肪层电针组和肌肉层电针组。两组在腹部腧穴针刺深度不同,分别针刺在脂肪层和肌肉层。腹部主穴选取水分、气海、天枢、大横,四肢主穴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丰隆,配穴根据证型选择。两组进针后均对腹部腧穴予电针刺激,在同侧天枢和大横接一对电针,水分和气海接一对电针,共三对电针,其余穴位按照补虚泻实原则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一个疗程12次,共3个疗程。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肥胖指标的变化,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MI)、围度、皮褶厚度、体脂百分率、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VFA)、体水分率,比较两种深度治疗效果。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脂肪层电针组和肌肉层电针组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组内分析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BMI、体脂率、围度、水分率、VFA、皮褶厚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种针刺深度对肥胖治疗均有效。2.对脂肪层电针组和肌肉层电针组治疗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组间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体重、BMI、体脂百分率、腰围、腰臀比、水分率、VFA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肌肉层电针组下降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后胸围、臀围、股围、皮褶厚度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对脂肪层电针组和肌肉层电针组治疗两组治疗后肥胖指标差值组间分析比较,两组体重、BMI、体脂百分率、腰围、水分率、VFA、皮褶厚度差值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胸围、臀围、股围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两种针刺深度对于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均有效果,腹部肌层深刺肥胖指标改善效果总体优于腹部脂肪层浅刺。说明电针减肥的疗效不是单纯通过对局部脂肪的物理运动而产生分解的,从临床上进一步支持了电针减肥通过神经介导,机体多系统参与,多途径、多靶点协同,达到减肥效应这一学术观点。

吴曼婷[6](2020)在《针刺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病大鼠体重、血糖、摄食量、脑肠肽相关指标等的影响,结合前期肠道菌群研究结果,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是通过“菌群-肠-脑”轴而发挥效应,以此为临床上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提供深入的理论支撑。方法:制备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病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原则抽取8只为模型组、8只为针刺组、8只为西药组,另予普通饲料喂养的8只作为对照组。针刺组和西药组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治疗,治疗期间,各组饲料不做变动;针刺组予“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针刺治疗;西药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灌胃治疗;干预期间定期观察各组大鼠生存状态、摄食量、体重变化。干预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取材。检测各组大鼠附睾、肾周、肠周脂肪重量,采用ELISA测定法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脑肠肽相关指标的含量。结果:(1)前期研究可知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物种差异度较对照组、治疗组大,菌群丰度、物种分配均度均较其他组低,经干预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肠道内有益菌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其中,以拟杆菌群占比升高、厚壁菌群占比降低显着。(2)大鼠生存状态:对照组大鼠生存状态良好,摄食、饮水、大小便正常,毛发茂盛富有光泽,活动灵敏,对外界刺激反应度高;模型组大鼠生存状态欠佳,摄食、饮水增加,大便稀烂有异味,小便量多有异味,多卧无神,毛发暗淡无光泽且掉毛,对外界刺激反应度低下;经干预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大鼠的生存状态(摄食饮水、大小便、毛发、精神状态等)较模型组得到良性改善,且针刺组大鼠摄食饮水、大便、毛发、精神状态方面的改善更显着于西药组。(3)模型组大鼠体重、外周空腹血糖、内脏脂肪湿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经干预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大鼠体重、外周空腹血糖、内脏脂肪湿重均显着下降,且针刺组较西药组下降显着(P<0.05)。(4)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摄食量对比差异不显着(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大鼠各时间点摄食量对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针刺组与西药组大鼠摄食量呈稳定下降趋势;模型组大鼠摄食量较对照组大鼠显着增多(P<0.05),经干预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大鼠摄食量均显着下降(P<0.05),且针刺组较西药组下降显着(P<0.05)。(5)模型组大鼠血清Ghrelin、PYY、GLP-1、CKK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经干预治疗后,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血清Ghrelin、PYY、GLP-1、CKK含量显着升高,且针刺组较西药组升高显着(P<0.05)。结论:(1)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病大鼠存在生存状态欠佳、超重、摄食量增加及血糖、内脏脂肪、肠道菌群等紊乱;(2)“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能对紊乱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良性调节,使拟杆菌群及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数量上升,使厚壁菌群数量减少;(3)“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与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均能显着改善肥胖大鼠生存状态;均能有效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外周空腹血糖值;均能有效减少肥胖大鼠摄食量、内脏脂肪重量;均能显着提高肥胖大鼠血清Ghrelin、PYY、GLP-1、CKK含量并通过肠-脑轴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减重、降糖、降脂、抑制摄食的效应,且针刺疗效优于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4)“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在治疗肥胖病方面,组方合理、疗效显着,可为临床针刺治疗肥胖病提供实验依据

孟言[7](2020)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近年来,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与此同时由肥胖所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率也在同步增加。毫无疑问,肥胖是OSAHS最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单纯性肥胖及OSAHS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临床疗效,并与饮食运动干预法进行疗效对比,探讨穴位埋线法和饮食运动干预法在改善肥胖相关指标、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指标等方面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提供更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此类病患的长期生活质量,有效地降低疾病负担。方法:收集2019年05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及耳鼻喉科被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穴位埋线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均选穴12处,分别为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梁门(双)、滑肉门(双)、大横(双),每2周治疗1次;对照组选用饮食运动干预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疗程后、干预2个疗程后记录患者的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Epworth嗜睡量表积分,另外在干预前及干预2个疗程后记录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干预前基线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病程、肥胖度、OSAHS病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这2个时间节点,患者的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Epworth量表积分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患者的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Epworth量表积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比较:在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这2个时间节点,治疗组患者腰围、臀围、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Epworth量表积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这2个时间节点,治疗组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臀比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臀比的均值上改善更多,具有产生统计学差异的趋势;在治疗2个疗程后这个时间节点,治疗组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这个时间节点,治疗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的均值上改善更多,具有产生统计学差异的趋势。结论:1.穴位埋线法与饮食运动干预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改善患者腰围、臀围、中医症候积分、最低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睡眠质量、白天嗜睡情况方面,穴位埋线法优于饮食运动干预法;2.穴位埋线法对于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臀比、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的改善情况相较于饮食运动干预法有更好的改善趋势;3.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具有操作方便、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价值。

黄珍珍[8](2020)在《不同长度线体干预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量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长度线体(1cm、2cm)干预的穴位埋线疗法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肥胖指标(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皮下脂肪厚度)的影响,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不同长度线体干预的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临床方案的优化选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治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66例,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穴位埋线1cm组和穴位埋线2cm组,每组各33例。穴位埋线1cm组选用1cm线体进行穴位埋线治疗,2cm组选用2cm线体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两组穴位埋线所选用的材质、针具、所选取的穴位、进针的深度、治疗频率、治疗疗程等均保证一致。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肥胖指标(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皮下脂肪厚度),最后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分析评价两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过程中穴位埋线1cm组脱落2例,2cm组脱落3例,最终穴位埋线1cm组有31例完成所有治疗,2cm组有30例完成所有治疗,共有61例纳入统计分析。①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率、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皮下脂肪厚度等肥胖指标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后在对体重、体重指数BMI、肥胖度、腰臀比、皮下脂肪厚度B值等指标的改善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对脂肪百分率、腰围、臀围、皮下脂肪厚度A值、C值、D值等指标的改善,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③总有效率方面:穴位埋线1cm组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cm组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④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①不同长度线体(1cm、2cm)干预的穴位埋线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疗效,较长的2cm长度的线体在临床总体疗效上优于1cm长度线体。②不同长度线体(1cm、2cm)干预的穴位埋线对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率、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皮下脂肪厚度等指标均有效果,较长的2cm长度的线体在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脂肪百分率、腰围、臀围、皮下脂肪厚度A值、C值、D值等指标方面优于1cm长度的线体。③不同长度线体(1cm、2cm)干预的穴位埋线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王海丽[9](2020)在《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温针灸联合耳针与单纯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针刺中脘、气海、带脉(双)、大横(双)、水分、天枢(双)、关元、水道(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丰隆(双)、三阴交(双)、太冲(双),在中脘、天枢(双)、气海、关元、足三里(双)施温针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穴掀针埋压,选取穴位为三焦、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脾、胃,两耳交替进行。两组均隔日1次,一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72例单纯性肥胖(脾虚湿盛型)患者,治疗组31例,脱落5例,年龄(32.90±7.88),病程(3.07±1.30);对照组32例,脱落4例,年龄(32.56±7.48),病程(2.91±1.1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2.治疗组体重、BMI、腰围、臀围、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对照组体重、BMI、腰围、臀围、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BMI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体重、腰围、臀围、中医证候积分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优于单纯温针灸疗法。

钟冰[10](2020)在《针刺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虚湿胜型肥胖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针刺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虚湿胜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与传统埋线联合中药治疗作对比,为治疗肥胖症提供一种操作更方便、疗效更持久、效果更满意的方法。方法:本研究运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名脾虚湿胜型肥胖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选用包含PPDO线体的一次性埋线针进行针刺埋线结合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传统埋线结合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六个月后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回访,评价复发情况。通过临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BMI值、体重、腰围、肥胖度、中医临床症状等,来观察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皮肤有无红肿、硬结等评估排斥反应及治疗的安全性,将收集所得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64例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实验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体重、BMI值、腰围、肥胖度、中医症状等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体重、BMI值、肥胖度、腰围、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疗程治疗,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回访,了解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为6.90%,对照组复发率为26.92%;对治疗后治疗部位出现排斥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评估排斥反应的情况,治疗组排斥反应为3.13%,对照组排斥反应为21.88%。结论:针刺埋线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胜型肥胖的疗效优于传统埋线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针刺埋线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胜型肥胖,疗效确切,复发率及排斥反应较低,操作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二、单纯性肥胖病的针灸治疗机理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纯性肥胖病的针灸治疗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湿热蕴脾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病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
        1.3 辨证分型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观察终止标准
        1.7 病例脱落标准
        1.8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治疗方法
        2.3 观测指标
        2.4 安全性评价
        2.5 研究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受试者脱落情况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热蕴脾证症状总积分值比较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热蕴脾证单项症状评分比较
        3.9 临床疗效判定
        3.10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传统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1.1 传统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因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机的认识
        1.3 传统医学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
    2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2.1 肥胖的流行病学
        2.2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因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
    3 方案确立依据
        3.1 电针联合中药内服的理论依据
        3.2 电针联合中药内服的现代研究
    4 组方依据
        4.1 针刺组方选穴的理论依据
        4.2 针刺组方选穴的现代研究
        4.3 电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4.4 电针疗法的现代研究
        4.5 中药组方的理论依据
        4.6 中药组方的现代研究
    5 观察指标的确立依据
        5.1 肥胖相关指标
        5.2 湿热蕴脾证症状积分
    6 结果讨论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血瘀证与肥胖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附表1 湿热蕴脾证主症分级量化表
    附表2 湿热蕴脾证次症分级量化表
    附表3 肥胖相关指标记录表
    附表4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表5 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
致谢

(2)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操作器材
        2.3 治疗方法
        2.4 注意事项
        2.5 疗效标准和疗效指标
        2.6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基本情况
    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腰围变化比较
    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变化比较
    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MI变化比较
    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脂率变化比较
    6.治疗前后脾虚湿阻症状积分比较
    7.综合疗效比较
    8.安全性评价
讨论
    1.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1.1 肥胖病的病因
        1.2 肥胖病的病机
    2.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
        2.1 肥胖的流行病学
        2.2 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2.3 现代医学对肥胖病因的认识
        2.4 肥胖病的现代医学治疗
    3.方案确立依据
        3.1 选穴依据
        3.2 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确立依据
    4.观察指标确立依据
        4.1 肥胖相关指标
        4.2 脾虚湿阻症状积分
    5.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脾虚湿阻症状积分表
附录三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与单纯性肥胖
        1.1 对单纯性肥胖病名的认识
        1.2 对单纯性肥胖病因的认识
        1.3 对单纯性肥胖病机的认识
        1.4 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2 现代医学与单纯性肥胖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诊断标准及分类
        2.3 病理机制及病因
        2.4 治疗方法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
        2.6 不良反应及其它可能问题的处理
        2.7 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三组研究对象体重比较
        3.3 三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比较
        3.4 三组研究对象腰围比较
        3.5 三组研究对象臀围比较
        3.6 三组研究对象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7 三组研究对象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3.8 三组研究对象血脂的比较
        3.9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炎症因子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意义
    2 本研究治疗原则及指导思想
    3 本研究治疗方案的选择
        3.1 电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3.2 选方原理及组成
    4 临床结果分析
    5 观察指标的选取
        5.1 肥胖相关指标的选择
        5.2 肥胖与炎症因子水平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研究
        1 单纯性肥胖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
        2 单纯性肥胖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3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3.1 营养治疗
        3.2 运动治疗
        3.3 药物治疗
        3.4 外科手术
    二、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1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病名
        2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
        2.1 中医病因认识
        2.1.1 饮食失节
        2.1.2 运动不足
        2.1.3 先天禀赋
        2.1.4 年老体衰
        2.1.5 其他因素
        2.2 中医病机认识
        2.2.1 肥胖常伴气血失调
        2.2.2 肥胖发病的病理关键因素
        3 单纯性肥胖的常规中医辨证分型
        4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治疗
        4.1 内服中药法
        4.2 中医外治法
        5 单纯性肥胖的预防调护
    三、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筛选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的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终止、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治疗方法
        2.3 异常情况处理
        2.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5 观察指标
        2.5.1 基础指标测定
        2.5.2 生化指标的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3.1 体重指标比较
        3.3.2 BMI指标比较
        3.3.3 WC指标比较
        3.3.4 WHR指标比较
        3.3.5 Leptin指标比较
        3.3.6 INS指标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的BMI与 Leptin、INS相关性分析
        3.5.1 埋线组治疗前后的BMI差值与Leptin、INS差值相关性
        3.5.2 埋线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5.3 西药组BMI治疗前后差值与Leptin、INS相关性分析
        3.5.4 西药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6 随访情况
        3.7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方案的相关探讨
    2 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法的中医机理探讨
        2.1 三焦与单纯性肥胖相关性
        2.1.1 三焦的概念及形态结构
        2.1.2 三焦生理与肥胖关系
        2.1.3 三焦病理与肥胖关系
        2.2 调理三焦法埋线减肥理念的形成
    3 调理三焦法埋线减肥方选穴组方依据
        3.1 基础穴方
        3.2 辨证配穴
    4 基于实验结果探讨调理三焦法埋线的临床减肥机制
    5 优势与创新点
    6 实验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腹部腧穴不同深度电针刺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1.1 肥胖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1.2 单纯性肥胖病的病因
    2. 中医对肥胖病的认识
        2.1 中医古籍对肥胖的描述
        2.2 肥胖的病因病机
    3. 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
        3.1 现代医学治疗
        3.2 祖国医学治疗
    4. 毫针针刺深度的相关现状
        4.1 影响针刺深度的因素
        4.2 不同针刺深刺对疾病疗效的影响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的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内容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各项肥胖相关指标比较
        3.3 两组总疗效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选穴依据
    2. 结果分析
    3. 对试验结果的讨论及思考
        3.1 电针两种深度减肥效应
        3.2 疗效差异分析
        3.3 本研究对脂肪分布的意义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针刺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的认识
        1.3 对病机的认识
        1.4 对本病中医治疗的认识
        1.4.1 中药治疗
        1.4.2 针灸疗法
        1.4.3 推拿疗法
    2 西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2.1 定义与诊断
        2.2 发病机制
        2.3 治疗方法
    3 肠道菌群、脑肠轴及其相关激素、单纯性肥胖病之间的关系
        3.1 肠道菌群与肥胖
        3.1.1 概述
        3.1.2 肠道菌群致肥胖机制
        3.2 脑肠轴及其相关激素与肥胖
        3.2.1 概述
        3.2.2 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
        3.2.3 肽YY(PYY)
        3.2.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3.2.5 胆囊收缩素(CCK)
        3.3 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及其相关激素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及分组
        2.2 针刺干预
        2.3 西药灌胃干预
    3 取材及检测
        3.1 一般指标观察及检测
        3.2 取材
        3.2.1 腹主动脉采血及内脏脂肪取材
        3.3 检测
        3.3.1 脑肠轴相关激素的检测
    4 实验数据与统计学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干预治疗后大鼠生存状态情况比较
        5.2 干预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5.3 干预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外周空腹血糖情况比较
        5.4 干预治疗后各组大鼠摄食量情况比较
        5.5 干预治疗后各组大鼠内脏脂肪湿重情况比较
        5.6 干预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脑肠肽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讨论
    1 选题背景
    2 对照西药的选择
    3 针刺穴位选择及处方释义
    4 针刺对肥胖大鼠脑肠轴及其相关激素的影响
        4.1 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的影响
        4.2 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PYY含量的影响
        4.3 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GLP-1含量的影响
        4.4 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CCK含量的影响
        4.5 针刺对肥胖大鼠脑肠轴的影响
    5 存在问题
    6 思考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对单纯性肥胖及OSAHS的认识
        1. 单纯性肥胖概述与现代研究进展
        2. OSAHS概述与现代研究进展
        3. 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现代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单纯性肥胖及OSAHS的认识
        1.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研究进展
        2. 0SAHS的中医研宄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及OSAHS的研究进展
        1.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2. 针灸治疗OSAHS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及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3.3 两组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患者结局指标比较
        3.4 安全性评估
    4. 讨论与分析
        4.1 选题的必要性
        4.2 治疗方法的选择
        4.3 选穴分析
        4.4 研究结果分析
        4.5 结论
        4.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不同长度线体干预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量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肥胖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定义及分类
        1.2 流行病学研究
        1.3 肥胖症的危害
        1.4 肥胖症的发病机制
        1.5 肥胖症的西医治疗
        1.6 小结
    2 肥胖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古籍对肥胖的认识
        2.2 肥胖的并发症
        2.3 肥胖的病因病机
        2.4 肥胖症的中医治疗
        2.5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现状
        2.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观察节点
        2.5 安全性分析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基础数据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肥胖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观察
    4 结论
    5 讨论
        5.1 穴位埋线不同长度线体干预的研究依据
        5.2 选穴依据
        5.3 证型选取依据
        5.4 研究结果分析
        5.5 疗效机理探析
        5.6 对于本次试验研究的思考总结
        5.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
        1.1 肥胖病的概述
        1.2 肥胖病的病因
    2 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
        2.1 肥胖病的概述
        2.2 肥胖病的影响因素
        2.3 肥胖病的病机
    3 针灸治疗肥胖病的机制
        3.1 针灸调节内分泌系统
        3.2 针灸调节神经系统
        3.3 针刺调节脂肪组织形态
        3.4 针灸调节能量代谢
    4 中医治疗肥胖病
        4.1 针刺疗法
        4.2 温针灸
        4.3 耳穴
        4.4 艾灸
        4.5 综合疗法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针刺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虚湿胜型肥胖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1.1 古代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辩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2.1 肥胖的流行病学的研究
        2.2 肥胖的并发症
        2.3 诊断
        2.4 病因及发病机制
        2.5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
        2.2.2 对照组
        2.2.3 疗程
        2.3 注意事项
        2.4 意外情况的处理
        2.5 观察指标
        2.6 中医症候评分
        2.7 疗效评定标准
        2.8 安全性评价标准
        2.9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胜型肥胖的研究
        2.1 方药的前期研究
        2.2 方药的用法
        2.3 方药分析
    3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
    4 针刺埋线与传统埋线两种治疗方式的对比研究
        4.1 针刺埋线的作用机理
        4.2 埋线器材的选择
    5 选穴依据
    6 临床研究结果的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单纯性肥胖病的针灸治疗机理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湿热蕴脾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D]. 张飞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 吕思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D]. 谢汉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D]. 曾启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腹部腧穴不同深度电针刺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D]. 陆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针刺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吴曼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临床研究[D]. 孟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不同长度线体干预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量效研究[D]. 黄珍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研究[D]. 王海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针刺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虚湿胜型肥胖的临床观察[D]. 钟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