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量运动——健康的基石——试论科学运动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昕[1](2021)在《淮北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蕊[2](2021)在《胶州市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与膳食多样性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老年人生命质量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预测因素。膳食营养是健康老龄化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拟通过调查胶州市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现状和膳食摄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膳食多样性与生命质量的关联,为农村老年人通过膳食摄入提高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开展横断面研究,选取胶州市≥65岁的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的问卷调查收集研究资料。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营养状况和认知功能;采用中文版欧洲五维度健康评定量表(Euro Qol Five-Dimensions Scale,EQ-5D)调查研究对象的生命质量,包括五维健康描述系统和视觉模拟量表(Euro Qol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两部分;通过体格测量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数据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调查研究对象膳食摄入情况,计算膳食多样性评分(Diet Diversity Score,DDS)。使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情况、生命质量和膳食摄入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根据数据分布类型,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性。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生命质量与膳食多样性之间的关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258名,其中男性559人(44.4%),女性699(55.6%)。2.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现状(1)老年人EQ-5D量表五维度报告有问题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疼痛/不舒服(29.4%),日常活动(12.6%),行动能力(11.0%),焦虑/抑郁(10.6%),自我照顾能力(9.2%)。研究对象在疼痛/不舒服维度存在问题最为严重,自我照顾维度存在问题最少。(2)老年人EQ-5D健康效用值为0.95±0.10分,EQ-VAS得分为76.97±14.44分。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较好,但自我健康评价较低。3.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EQ-5D量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居住状况、慢性病史、活动时间、营养状况和认知功能。女性、年龄≥75岁、未接受过教育、独居、有慢性病史、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生命质量低于其他老年人,活动时间≥2h/d的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于其他老年人。4.研究对象膳食摄入情况(1)食物和营养素摄入情况:老年人谷薯类、油脂类和食盐摄入高于推荐摄入量,水果类、水产品、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摄入不足。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摄入低于参考摄入量,女性维生素E和硒摄入不足。其他食物组和营养素摄入充足。(2)老年人DDS平均得分为6.72±1.46分。各类食物一周内消费率最高的为谷类和油脂类,均为100%。其次为蔬菜类(96.3%)。消费最少的为豆类(45.3%)和奶及奶制品(39.3%)。5.研究对象DDS与生命质量的关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DS与EQ-5D各维度存在关联(P<0.05)。与DDS 1-6分组相比,DDS 7-9分组与行动能力(OR:0.63,95%CI:0.43-0.90)、自我照顾(OR:0.53,95%CI:0.35-0.79)、日常活动(OR:0.64,95%CI:0.46-0.91)、焦虑/抑郁(OR:0.63,95%CI:0.43-0.91)维度有问题的风险呈显着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DDS水平与EQ-5D健康效用值(β=0.012,95%CI:0.001-0.024)和EQ-VAS得分(β=3.041,95%CI:1.456-4.626)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DDS与老年人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提高膳食多样性水平,对改善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钟欢[3](2021)在《人类生命休闲的体育哲学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休闲和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出发到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收获,休闲和体育都在其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过往的观点在探讨“休闲”和“体育”的概念中都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个人经历的差异性和时代的包容性让每个时期都有关于二者概念新的理解,对“休闲”和“体育”概念的考察,能够很好的把人文内涵融入到时代当中,对人的生存发展产生积极意义,从而扩充人们生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与生活、身体与灵魂的矛盾逐渐显露,需要休闲和体育来平衡此种矛盾。以“休闲”和“体育”为主题,从以下六个部分研究休闲和体育对人类生活各方面的促进作用,以正视人类生命休闲和体育的本真意蕴。一、休闲与体育都是存在性的活动,会对人的生存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休闲是人类经历中令人向往的因素,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体育则成为人类必需的身体活动,没有休闲和体育的生活是不完整的,同样,休闲和体育为人的健全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二、休闲与体育的形式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明的进程。古希腊文明中的休闲和体育就是人类生命童年的隐喻,孕育着生命的希望和憧憬;古罗马文明中的休闲和体育沾染着古希腊的影子,但古希腊欢愉自由的文明精神在古罗马人不断的武力扩张下变得血腥强蛮,其形式也就变的暴力残酷;古埃及文明中的休闲和体育的形式带有神权与宗教崇拜的色彩;古巴比伦文明中的休闲和体育的形式随着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华夏文明强调天人合一,休闲和体育的形式以展示生命本真状态的活动为主。三、从历史学的视角分析,休闲与体育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景图。远古时代的休闲和体育混沌未分,尚未有明确的概念,用鸿蒙的歌声来指代人类社会;农业时代的休闲和体育主要是为了生存发展积累经验,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此时期的人类社会可用自然的经验来概括;蒸汽机时代的休闲和体育受技术变革的影响沾染上异化的影子,人类社会处于技术变革的时代;工业时代的休闲和体育受自然节奏的影响较小,此时期的休闲和体育活动单映出强烈的时代性,出现了大量有具体分工项目的体育活动,人类社会处于知识凝练的时期;后工业时代的休闲和体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延伸,人类休闲和体育受技术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人类社会处于智能创变的时期。四、休闲与体育在面向“闲适”、“娱乐”、“游戏”、“休憩”、“畅”的状态时具有不同的属性。人的各种内在体验的表达,让人的本质力量呈现于不同指向下的休闲和体育。休闲和体育在面向闲适状态时是一种安逸的自由,人在此表现出悠闲从容。休闲和体育在面向娱乐状态时是一种愉悦的自在,人在此表现出快乐享受。休闲和体育在面向游戏状态时是一种玩耍的自知,人在此表现出纯真自由。休闲和体育在面向休憩状态时是一种停歇的自满,人在此表现出放松解脱。休闲和体育在面向畅状态时是一种爽快地自明,人在此表现出肆意激情。五、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中分析休闲与体育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感受休闲与体育对人生命意义的完善,在时空维度中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本质力量,成为个性发展的人。时间尺度:节庆时间、假日时间和游玩时间;空间尺度:身体空间、社会空间和场域空间;时空的塑造:现实存在的占有:休闲和体育的生存指向;日常时光的享有:休闲与体育的生活经验;人性自我的创造:休闲与体育的生命完满。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体育融入到人类生命的休闲生活中,将人引向自由全面发展。从人类本性的需要、实践的感知和人学的自由三方面寻找人类通向幸福生活的路径,体育保持生命体的活力张扬,让生命体在休闲中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性,让休闲生命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通达美好的生活。
陈婷[4](2021)在《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及服药依从性的现状;2.构建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明确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等变量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路径关系;3.探索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是否为影响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关键变量。研究方法:1.运用文献回顾法,梳理既往研究中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2.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州市多个社区(村)年龄≥18周岁确诊为高血压病的常住居民401人作为研究对象。3.运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湖州城乡结合部401名高血压患者实施一对一问卷及体格检查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4.使用AMOS 22.0软件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影响因素间的路径关系。研究结果:1.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平均分为(81.42±5.02)分;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平均分为(38.94±17.56)分;自我效能平均分为(7.12±1.19)分;自我管理平均分为(129.45±16.53)分;社会支持平均分为(35.30±5.93)分;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医疗费用支出、上臂收缩压和合并症会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对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总效应和间接效应得分最高,分别为0.481和0.144;其次为自我管理,总效应为0.255;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总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228和0.080,社会支持为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中介因素。具体路径为: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接效应(0.565*0.255=0.144);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接效应(0.487*0.164=0.080)。研究结论:1.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明显不足。2.自我效能是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首要影响因素,其次为自我管理、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及生物学因素(年龄、颈围、上肢收缩压),自我管理是重要的中介因素,介导自我效能、年龄、颈围与HRQOL的关系。3.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虽不是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但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产生影响,社会支持为介导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的中介因素。4.低水平健康素养的高血压患者应成为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关注对象。高血压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可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的切入点,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应成为主要内容,同时应加强建立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以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缓疾病进展,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赵钦风[5](2021)在《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深,同时伴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简称慢性病)问题加重,且由于慢病发病因素复杂、久病不愈,患者往往陷入多种疾病共患的状态,尤其老年患者极容易发生多种慢性病“累积”的现象,多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人群成为了慢性疾病管理的重点关注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能全面反应个体的健康状态,对老年人开展生命质量评价是老龄化时代下的重要课题,通过开展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以改善提升老年患者生命质量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体现。本研究聚焦山东省,老年人“一体多病”现象已成为我省不容忽视社会问题,多重慢性病老年患者面临糟糕的生活质量、低幸福度。探究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改善老年多重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实现我省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体现。研究目的以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老年多重慢病患者的基本情况特征及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并进一步探究对比老年多重慢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山东省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出建议。研究方法基于山东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库,筛选了 60岁及以上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并从年龄特征划分为年轻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依患病数量将人群划分为患两种、三种和四种慢性病的人群,然后分别采用了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urop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Q-5D)来描述多重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对于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和行为生活方式基本特征的描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与方差分析用于开展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生活方式特征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和Tobit回归模型,显着性水平为0.05。本研究所开展的数据清理、刷选以及统计分析均在软件Stata 14.0中完成。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18名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疾病种类数量最多为4种。(1)2018年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效用指数均值为0.80±0.24,自评健康分值为62.87±19.07分,随着患慢病数量的增加、年龄的增长,EQ-5D效用值和自评健康状况分数均呈逐步下降趋势。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在五个维度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的比例分别为62.54%、80.86%、71.84%、49.06%、80.58%。疼痛/不适维度处于一些问题和极度问题的水平人群占比最高,达50.94%。(2)对于五项维度均有保护作用的自变量包括:每周保持2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主动接受健康体检、每天至少刷一次牙,而贫困户家庭、慢性病数量的增加均会加剧五个维度的能力问题。体型肥胖是影响多重慢性病患者个人行动能力(OR=1.868)、日常活动能力(OR=1.649)的危险因素。低体重的患者更可能出现自我照顾能力缺失现象(OR=2.004)。农村相比城镇患者更容易发生身体上的疼痛或不适(OR=0.764)。收入水平提升能有效缓解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而家庭医疗支出在2001-4000元的老年患者发生焦虑/抑郁问题的风险是0-2000元家庭的1.584倍,在14001-22000元的老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问题的风险是0-2000元家庭老年患者的2.468倍,同时贫困户家庭(OR=1.879)也是患者发生焦虑/抑郁问题的危险因素。年龄这一变量仅在患者的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照顾维度上有显着影响。(3)就业情况、慢性病数量、30天内喝酒状况、健康锻炼情况、刷牙、与健康体检不论是年轻老年或是高龄老年患者对其健康效用值均有相同的影响作用,家庭收入对年轻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能力更强,肥胖对高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在患不同数量慢病的人群中,仅有体育锻炼这一变量对所有患者的健康效用值有改善作用,患有两种慢性病老年人群相对于患三种、四种慢病的人群其健康效用值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与建议本研究发现,2018年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病形势严峻,高血压与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二元病组合,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经济状况劣势与不良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此外我们发现山东省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状况不佳,健康效用值为0.80,自评健康得分仅为62.87分,高龄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劣于年轻老年患者,患病数量越多的患者呈现了越低的生命质量水平。超过一半的老年多重慢病患者面临着疼痛/不适问题。高龄、无业、低程度的文化水平、贫困户、高昂的卫生支出、较低的收入水平这些变量均会造成患者五维度能力低下,自评健康状况分值差。而高频次且有效的体育锻炼、定期体检,良好的刷牙习惯则能有效改善多重慢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总之,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情况不容忽视,尤其是多数量慢病患者,做好慢病防治工作重中之重。重点关注高龄弱势人群,改善家庭经济环境,提高患者就医可及性,同时培养其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病发生,对于减缓多种慢病共患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心理损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王敏[6](2021)在《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及需求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及需求情况;了解不同养老模式COPD健康服务开展情况;分析影响老年人COPD认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认知水平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10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方法在乌鲁木齐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养老机构、5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放问卷136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340份。采用SPSS23.0分析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乌鲁木齐市老年人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年人分别为576人(43.0%)、464人(34.6%)、300人(22.4%)。(2)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8.2%、17.9%、27.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高于居家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P<0.05),但老年人整体认知水平不佳。(3)年龄、子女经济支持、基本医疗保险类型、COPD患病情况、肺功能检测情况是居家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子女经济支持、每月收入、吸烟情况是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子女看望频率、COPD患病情况、肺功能检测情况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年人COPD总体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4)老年人COPD健康服务需求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高危人群筛查、常规体检中加入肺功能检测、疾病健康教育,需求率分别为72.2%、64.5%、59.1%。(5)3种养老模式均由于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缺乏资金保障、日常照护工作繁重、缺乏规范化操作依据、工作人员COPD危害性意识薄弱等原因影响COPD健康服务开展。结论:现阶段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水平较低;老年人COPD健康服务需求集中于高危人群筛查、肺功能检测、疾病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缺乏资金保障、日常照护工作繁重等因素,阻碍了COPD健康服务进一步开展。应充分发挥医疗资源、养老服务协同作用,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等健康服务,在不同养老模式下逐步完善以健康干预为主的COPD防治策略,以期实现COPD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李艳君[7](2020)在《老年心衰患者的个体化容量管理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心功能损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最后战场,时至今日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尽管在治疗和管理心力衰竭和心衰相关危险因素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慢性心力衰竭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衰患者预后因疾病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使治疗方案越来越复杂,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仅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更需要有价值的治疗方案和高质量的慢病管理。容量超负荷是急、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尽管控制容量超负荷在心衰治疗中举足轻重,但是对于心衰的容量管理仍旧缺乏前瞻性研究。而且现今许多基层及社区医院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这个疾病的认识还不够,尚不能够做出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早期发现老年心衰患者并对其做出个体化干预,而其中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是比较复杂,比较容易忽视,并且难实施,患者依从性较差的一环。故本研究力图探究,通过对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个体化容量管理,并干预长达8个月进行前瞻性效果评价,希望可以证实容量管理是否能真正有利于患者,能为患者本人及家属甚至社会带来福音。为我国的心衰管理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若本研究能成功延缓老年心衰患者的病情进展,今后可以在更多的基层服务进行该项工作,并为更加广大的老年心衰患者带来福利。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通过体检筛查出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开始前经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给予患者基本信息采集,并包括6min步行实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及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的数据填写与收集。管理团队主要由韩森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慢病管理专员,老年人体检管理专员,并在三级医院心内科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共同管理。根据干预组患者不同情况,在三级医院心内科专科医生的建议下,制定个体化的容量管理方案,并给予心衰用药指导。其中包括:1)限水;2)限盐;3)利尿剂的使用;4)体质量的控制及嘱患者适量运动。并给予干预组进行特殊的干预,包括1)免费发放200ml水杯;2)免费发放膳食日记本;3)使用特殊方式督促药物的使用;4)形成心衰互助小组以促进沟通和交流。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一般化的慢病管理,包括体检、随访和健康教育。数据通过Excel、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招募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人,对照组50人,其中87例患者完成了本项目的全部过程。两组姓名、年龄、BMI、左右侧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值、6min步行试验、心电图、胸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过8个月的管理后,干预组患者左侧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下降5.819mm Hg、1.767mm Hg,右侧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下降3.019mm Hg、2.43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上升为444.57±48.25 m,LVEF值上升为56.75±6.38%,血红蛋白值上升为134.52±11.59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上升为426.26±39.00 m,LVEF上升为52.19±6.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心衰自我管理量表上升为50.61±4.02,t=17.302,P=0.000,明尼苏达量表下降为50.92±8.34,t=3.129,P=0.004,对照组患者的心衰自我管理量表上升为47.40±3.06,t=9.81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双下肢水肿正常由11人上升为23人,P=0.000,心电图正常由28人上升为35人,P=0.025,干预组患者的呼吸正常16人上升为24人,P=0.008,对照组患者的双下肢水肿正常由6人上升为12人,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为期8个月的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其中血压值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min步行实验干预组为455.57±48.25 m,对照组426.26±39.00 m,t=2.944,P=0.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F值干预组为56.75±6.38%,对照组为52.19±6.19%,t=3.38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值干预组为127.41±12.84g/L,对照组为134.52±11.59g/L,t=2.593,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衰自我管理量表干预组为50.61±4.02,对照组为47.40±3.06,t=4.194,P=0.000,明尼苏达量表干预组为50.92±6.30,对照组为57.13±2.26,t=3.3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下肢水肿正常干预组为23人,对照组为12人,t=3.372,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增加心脏的耐受,同时能增加患者的心衰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
王自盼[8](2020)在《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及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方法(1)本研究通过对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结合癌症患者运动处方制定及实施框架初步构建方案内容,采用一对一专家咨询法对方案整体结构、方案内容进行修订,形成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2)使用量性研究与半结构式访谈的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大肠癌幸存者应用体力活动方案,评价该体力活动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大肠癌幸存者对方案的干预负担、意见反馈、方案的可接受性、应用方案的感受及体验;通过量性研究分析受试者的招募情况和留存情况及幸存者的依从性,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系统规范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结果(1)《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框架的构建:依据癌症患者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框架构建了方案框架,明确了体力活动方案的对象,体力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体力活动准备度评估、体力活动计划、体力活动计划实施流程、体力活动后评价各部分内容以及需使用的表单和手册。(2)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相关指南、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经过对文献的检索、筛选及评价,最终纳入5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和38篇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II)对指南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篇指南中,2篇为A级指南,3篇为B级指南,指南的整体质量较好;4篇系统评价全为英文发表,文献质量较好,均阐明了体力活动对大肠癌幸存者的影响效果;3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中8篇为中文发表,30篇为英文发表,文献整体质量相对较好。纳入的文献均可为方案的构建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分别对指南、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中有关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益处、体力活动准备度评估、体力活动方式、强度、时间、频率、相对禁忌证、注意事项、体力活动后效果评价等相关内容进行资料提取,并进行分类整理和资料整合。(3)《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的构建:基于癌症患者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框架,系统检索和评价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相关指南、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经过内容分析和证据整合以及专家咨询构建《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方案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体力活动准备度的评估、体力活动计划(包括体力活动原则与总量、体力活动方式、体力活动强度及其测量方法、体力活动时间、体力活动频率、体力活动注意事项、体力活动的相对禁忌证、体力活动建议的贯彻执行、增加体力活动的策略),体力活动计划实施流程,体力活动后效果评价等内容;另一方面是上述内容的实现形式,包括《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准备度评估表》、《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健康教育手册》、《体力活动计划表、》《体力活动日记》,《出院回访记录单》以及体力活动效果评价工具。(4)《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的可行性评价:15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大肠癌幸存者中有10名参加,招募情况良好;8名参与者完成3个月的方案干预以及问卷调查,留存情况良好,幸存者体力活动计划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方案可接受率为100%。访谈结果提示幸存者对方案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在方案内容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方面评价较好,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结论基于癌症患者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框架,国内外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专家咨询,结合预试验构建的《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且简单易行,易于被幸存者接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大肠幸存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学习体力活动和指导体力活动的可靠材料,对提高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李炫灵[9](2020)在《中老年群体健身气功锻炼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老年人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以及每一个家庭的重视。本文通过调查湖北省参与健身气功锻炼中老年人的个体人口学特征以及健身气功锻炼量、锻炼年限、锻炼形式,探讨参与健身气功锻炼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干预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湖北省参与健身气功锻炼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中采用SF-36量表以及自编个体人口学特征调查问卷,通过线上以及线下发放的方式对湖北省750名中老年人发放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有514份,有效率为71%。通过研究发现以下几点:1.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显着高于不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中老年群体。2.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中老年群体的年龄对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显着。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健康总评维度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大,其生理健康状况越差。3.性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显着,但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4.文化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显着,但文化程度会对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促进作用。5.婚姻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显着,但已婚且配偶尚在的群体的生活质量相对较好。在精神健康维度已婚且配偶尚在的群体的生活质量显着好于其他婚姻状况的群体。6.锻炼年限对生活质量具有显着性的影响,并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即锻炼年限越长生活质量越好。7.每周锻炼次数与生活质量具有显着性差异,并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即锻炼次数越多其生活质量越好。8.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其中锻炼时长在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之间的效果最好。9.锻炼形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其中参与社区组织锻炼的群体的生活质量最好。在心理健康总评维度,锻炼形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参与体育锻炼群体的生活质量显着高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体。其中仅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群体生活质量相对较高。2.在人口学特征中,女性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比例相对较高。年龄对生活质量影响较为显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参与健身气功锻炼可以有效的缓解中老年群体因为年龄增大而带来的生活质量的下降。虽然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的相关性并不高,但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群体的文化程度相对偏高,文化程度会对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婚姻状态对中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健身气功锻炼量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显着。健身气功锻炼年限、周锻炼次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即锻炼年限越长、次数越多,参与健身气功锻炼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越好。每次锻炼持续时间选择在60-120分钟之间其效果最好。在锻炼形式上,参与社区及协会组织的群体的生活质量优于单独锻炼以及与朋友一起锻炼的群体。4.生理健康中,健身气功锻炼的锻炼年限、每周锻炼次数以及每次持续时间对健身气功锻炼群体的生理健康的影响力高于年龄以及性别等人口学特征,良好锻炼习惯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可以有效缓解人口学特征带来的生活质量的下降。5.在心理健康中,健身气功锻炼量、年限以及锻炼形式对健身气功锻炼群体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力高于年龄以及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其中锻炼形式的影响力显着高于健身气功锻炼年限、周锻炼次数以及锻炼时间。选择良好的群体一同练习健身气功,可以有效的提高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6.在中老年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长期有规律的进行健身气功锻炼能有效的提高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颜芬[10](2020)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运动促进健康”是古今中外医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代表了中西方两种风格迥异的身体锻炼模式,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以往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某些认知偏差,为了更系统准确地揭示二者的异同,本文以“运动促进健康”为基础,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运动目标、运动方法和技术原理进行比较研究,并对二者在当代社会的沟通与结合进行思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运动促进健康”是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分别代表了中西方体育健身的两种典型形式。2.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历史发展各有其特征:(1)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直接奠基于中国传统医学之上,在历史发展中始终延续着传统的医学观念与锻炼方法。(2)西方体育健身的发展也直接奠基于西方医学之上,近代西方医学的巨大变革使得西方体育健身在价值观念上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变,但在方法上则表现出一种历史延续性。(3)从近代开始,西方体育健身开始承载相应的民族和社会责任,相较起来,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从现代开始才逐步承担起推动国民健康的社会责任。3.在运动目标上,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根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健康;二者基于对身体的不同医学认知,在操作目标上则呈现出“补益精气”与“消耗能量”、“疏通经络”与“强化体能”两组有所差异的价值认知。4.在运动方法上,基于不同的操作目标,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在具体运动方法上差异显着。(1)在方法构成上,二者各有其方法系统,呈现出“内聚性”和“开放性”、“民族性”和“普遍性”两组对比状态。(2)在运动负荷上,二者都强调负荷适度的重要性,但在负荷大小上存在差异;对负荷的描述也呈现出“模糊”与“精确”两种形态。(3)二者在运动时空上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倾向于根据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某种规律性关系来安排运动时空。5.在技术原理上,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对“调身”、“调息”、“调心”锻炼的功能认知与实际运用差异显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对肢体、呼吸、意念的运用方法较之西方现代体育健身更加丰富且独特。(1)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通过肢体、呼吸、意念的调节,对人体的经筋进行锻炼,对气息的出入和运行进行控制,以疏通经络、保养精气,并通过意念的自我引导寻求达到“三调合一”的稳态,从而实现身体功能的整体性自我修复。(2)西方现代体育健身通过一定的肢体活动对肌肉、呼吸形成某种机械性刺激,使机体的运动功能得到锻炼、身体成份得到平衡,最终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造成良性影响。6.在沟通方面,当前西方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放在替代与补充医学的范畴内进行考察,态度有所保留;中国则对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全盘接受,并倾向于将中国传统导引术和武术放在体育的范畴内进行考察。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科学化”成为二者沟通的重要问题。“科学化”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沟通西方世界的一把钥匙,但当前单一的“科学化”研究也成为揭示其本质特征的一具枷锁。7.当前“整合医学”的流行和“自然医学”的发展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结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也预示了其良好的前景。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多角度地开发人体的生命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现代人多方面的锻炼需求。
二、适量运动——健康的基石——试论科学运动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量运动——健康的基石——试论科学运动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2)胶州市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与膳食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伦理 |
4 质量控制 |
4.1 调查前质量控制 |
4.2 调查阶段质量控制 |
4.3 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现状 |
3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单因素分析 |
4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1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现状 |
2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
第二章 农村老年人膳食多样性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伦理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膳食及营养素摄入情况 |
2 膳食多样性分析 |
3 DDS与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4 DDS与生命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1 研究对象膳食调查 |
2 研究对象生命质量与膳食多样性相关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伦理 |
致谢 |
(3)人类生命休闲的体育哲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2 国内外研究趋势 |
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1 国外休闲研究现状分析 |
2.1.2 国外休闲释义研究述评 |
2.1.2.1 从时间角度理解休闲 |
2.1.2.2 从空间角度理解休闲 |
2.1.2.3 从身体角度理解休闲 |
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2.2.1 国内休闲问题研究述评 |
2.2.2 国内对休闲释义的研究述评 |
2.2.3 国内体育释义的研究述评 |
2.2.4 国内体育与休闲问题的研究述评 |
2.2.5 国内对休闲和体育关系的研究述评 |
3 论文研究计划 |
3.1 主要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逻辑分析法 |
4 概念界说 |
4.1 休闲 |
4.2 体育 |
4.3 体育与休闲的理论阐述 |
5 文明的赋予——人类生命休闲和体育的形式阐释 |
5.1 顽童的天真:古希腊文明的体育与休闲 |
5.2 成人的礼仪:古罗马文明的体育与休闲 |
5.3 神只的赞歌:古埃及文明的体育与休闲 |
5.4 勇士的围猎:古巴比伦文明的体育与休闲 |
5.5 人性的自然:古华夏文明的体育与休闲 |
小结 |
6 时代的分野——人类生命休闲和体育的历史流变 |
6.1 鸿蒙的歌声:远古时代的体育与休闲 |
6.2 自然的经验:农业时代的体育与休闲 |
6.3 技术的变革:蒸汽机时代的体育与休闲 |
6.4 知识的凝练:工业时代的体育与休闲 |
6.5 智能的创变:后工业时代的体育与休闲 |
小结 |
7 余暇的境况——人类生命休闲和体育的内在体验 |
7.1 安逸的自由:面向“闲适”的休闲与体育 |
7.2 愉悦的自在:面向“娱乐”的休闲与体育 |
7.3 玩耍的自知:面向“游戏”的休闲与体育 |
7.4 停歇的自满:面向“休憩”的休闲与体育 |
7.5 爽快的自明:面向“畅”的休闲与体育 |
小结 |
8 时空的阐释——人类生命休闲和体育的外在表征 |
8.1 时间的尺度 |
8.1.1 节庆时间的休闲与体育 |
8.1.2 假日时间的休闲与体育 |
8.1.3 游玩时间的休闲与体育 |
8.2 空间的尺度 |
8.2.1 身体空间的休闲与体育 |
8.2.2 场域空间的休闲与体育 |
8.2.3 社会空间的休闲与体育 |
8.3 时空的塑造 |
8.3.1 现实存在的占有:休闲与体育的生存指向 |
8.3.2 日常时光的享有:休闲与体育的生活经验 |
8.3.3 人性自我的创造:休闲与体育的生命完满 |
小结 |
9 幸福的收获——人类生命休闲的体育终极旨归 |
9.1 本性的需要:生命休闲身体行为的体育融入 |
9.2 实践的感知:生命休闲欢畅情绪的体育体验 |
9.3 人学的自由:生命休闲美好生活的体育向往 |
小结 |
10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2.2 文献小结 |
1.3 研究假设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理论框架 |
1.6 技术路线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伦理审查 |
2.1.5 样本量估计 |
2.1.6 抽样方法 |
2.2 调查内容 |
2.2.1 问卷调查 |
2.2.2 测量工具 |
2.2.3 体格检查 |
2.2.4 预调查 |
2.2.5 质量控制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 |
3.2 患者量表的得分情况 |
3.2.1 HRQoL得分情况 |
3.2.2 HBP-HL得分情况 |
3.2.3 自我管理得分情况 |
3.2.4 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
3.2.5 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
3.2.6 服药依从性得分情况 |
3.3 HRQoL、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探索 |
3.3.1 不同患者一般资料的HRQoL得分情况比较 |
3.3.2 不同一般资料对HRQoL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
3.3.3 HBP-HL与 HRQoL的直接关系 |
3.3.4 自我管理与HRQoL的直接关系 |
3.3.5 自我效能与HRQoL的直接关系 |
3.3.6 社会支持与HRQoL的直接关系 |
3.3.7 服药依从性与HRQoL的直接关系 |
3.3.8 研究对象主客观因素与HRQoL的多元回归分析 |
3.4 HRQoL、影响因素间接关系的探索 |
3.5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HRQoL影晌因素模型的建立 |
3.5.1 HRQoL影晌因素理论结构模型的建立 |
3.5.2 HRQoL影晌因素理论结构模型的拟合情况及其路径系数检验 |
3.5.3 HRQoL影晌因素理论结构模型的修正与拟合情况 |
3.5.4 HRQoL影晌因素修正后模型的路径系数检验 |
3.5.5 HRQoL影晌因素结构模型的最终确定 |
3.5.6 HRQoL影晌因素模型中的直接与间接效应解析 |
4 讨论 |
4.1 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现状 |
4.1.1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生理领域有待提高 |
4.1.2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测量学指标等一般情况不容乐观 |
4.1.3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亟待提高 |
4.1.4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以中低水平居多 |
4.1.5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薄弱环节是病情监测 |
4.1.6 应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 |
4.1.7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尚可,擅自调、停药需关注 |
4.2 HBP-HL对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HRQoL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
4.3 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HRQoL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3.1 HBP-HL→社会支持→HRQoL路径 |
4.3.2 自我效能→自我管理→HRQoL路径 |
4.3.3 年龄、颈围→自我管理→HRQoL路径及颈围→上肢收缩压→HRQoL |
5 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与生命质量的相关关系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多重慢性病相关研究 |
1.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概念 |
1.3 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内容 |
3.4 研究变量 |
3.5 测量工具 |
3.6 数据分析 |
3.7 技术路线图 |
第4章 结果 |
4.1 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基本情况 |
4.2 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基本情况描述 |
4.3 老年人多重慢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山东省老年人多重慢性病患病形势不容忽视 |
5.2 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经济劣势与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
5.3 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水平偏低,疼痛/不适维度是患者生活中最常出现问题 |
5.4 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讨论 |
5.5 研究优势与不足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及需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分析 |
6 相关概念界定 |
7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对策建议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防治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7)老年心衰患者的个体化容量管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综述 |
1.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现状 |
1.1 国外流行现状 |
1.2 国内流行现状 |
2.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病患者管理 |
2.1 心衰患者的心衰门诊团队护理 |
2.2 以家庭为基础的模式 |
2.3 多学科管理小组 |
2.3.1 医生的角色 |
2.3.2 护士的角色 |
2.3.3 药剂师的角色 |
2.3.4 营养师的角色 |
2.3.5 物理治疗师的角色 |
2.3.6 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的角色 |
2.4 最近的举措和新的希望 |
2.4.1 远程监控 |
2.4.2 有创监护 |
2.4.3 非血流动力学植入设备 |
2.4.4 血流动力学监测 |
2.4.5 使用人工智能预测 |
2.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信息采集 |
2.1.1 基本信息采集 |
2.1.2 6min步行试验 |
2.1.3 心衰相关量表 |
2.2 分组管理 |
2.3 管理团队 |
2.3.1 干预组进行个体化容量管理 |
2.3.2 干预组进行特殊的干预 |
2.3.3 干预组及对照组均进行的干预 |
2.3.4 试验分组 |
2.3.5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收集数据情况 |
3.1.1 随机分组后资料比较 |
3.1.2 分组后资料比较 |
4 讨论 |
4.1 结果讨论 |
4.2 局限性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老年人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 |
附录3 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 |
附录4 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 |
附录5 标准电话访问手稿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的构建 |
第一节 《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框架的构建 |
第二节 《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内容的构建 |
第三节 《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的论证和修订 |
第四节 《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内容 |
第二章 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中老年群体健身气功锻炼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1.中老年人定义 |
2.健身气功定义 |
3.生活质量 |
(二)研究现状 |
1.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
2.健身气功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影响研究现状 |
3.相关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综述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 |
2.访谈法 |
3.问卷调查法 |
4.数理统计法 |
四.结果与分析 |
(一)生活质量在自变量上的差异性 |
1.非锻炼群体及参与不同体育项目群体的生活质量的差异 |
2.人口学变量与健身气功锻炼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关系 |
3.健身气功锻炼量与健身气功锻炼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关系 |
(二)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1.生理健康各维度回归分析 |
2.心理健康各维度回归分析 |
3.生活质量总评的回归分析 |
(三)讨论 |
1.人口学变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2.健身气功锻炼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一)普遍的社会议题 |
(二)比较视野的确立 |
二、研究意义 |
(一)学科建设意义 |
(二)健康战略意义 |
(三)文化推广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研究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二、关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研究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三、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四、思考与启示 |
(一)对以往研究的思考 |
(二)对当前研究的启示 |
第三节 基础概念辨析 |
一、“中国”与“西方” |
(一)“中西比较”的基础 |
(二)“中西比较”的传统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相关概念 |
(一)“健身”与“体育健身” |
(二)“西方体育健身”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 |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相关概念 |
(一)“养生”与“体育养生” |
(二)“气功”与“导引” |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中国体育健身” |
四、概念种属关系分析 |
(一)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 |
(二)概念种属关系图 |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比较逻辑 |
一、理论基础 |
(一)跨文化研究范式 |
(二)相关问题的理论解析 |
二、比较逻辑 |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一)比较逻辑的建构 |
(二)比较对象的历史溯源 |
(三)比较的具体展开 |
(四)比较落脚点的思考 |
第六节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创新点 |
(一)拓展了关于西方体育健身的相关认知 |
(二)建构了不同于以往的比较逻辑框架 |
(三)形成了基于问题的系统化比较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专家访谈法 |
(三)历史分析法 |
(四)比较研究法 |
第二章 历史溯源 |
第一节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历史溯源 |
一、先秦时期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
(一)先民的生存经验 |
(二)普遍的养生关注 |
二、两汉至五代时期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
(一)系统化归纳与专门化发展 |
(二)理论的丰富与深化 |
(三)方法的丰富与成熟 |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
(一)医学对导引术的持续重视 |
(二)导引养生理论与方法的持续发展 |
(三)中国传统武术的养生归向 |
四、近现代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 |
(一)近代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 |
(二)现代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 |
第二节 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历史溯源 |
一、古希腊的体育健身 |
(一)古希腊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
(二)希波克拉底的体育健身观念 |
二、古罗马的体育健身 |
(一)古罗马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
(二)盖伦的体育健身观念 |
三、中世纪的西方体育健身 |
(一)中世纪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
(二)阿维森纳的体育健身观念 |
四、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发展 |
(一)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
(二)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医学转向 |
五、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发展 |
(一)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
(二)西方现代医学对体育健身的关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运动目标比较 |
第一节 根本目标比较 |
一、中西方“健康观”的趋同性 |
(一)中国传统医学的“全面健康观” |
(二)西方现代医学的“全面健康观” |
二、中西方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
(一)生理目标的一致性 |
(二)心理目标的一致性 |
(三)社会目标的一致性 |
第二节 操作目标比较 |
一、“补精气”与“耗能量” |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对“补益气血”的重视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对“消耗能量”的重视 |
二、“通经络”与“强体能” |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对“通”的重视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对“强”的重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动方法比较 |
第一节 方法构成比较 |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方法 |
(一)导引 |
(二)武术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基本方法 |
(一)专门锻炼方法 |
(二)体育运动锻炼方法 |
三、中西方方法构成比较 |
(一)“内聚性”与“开放性”的对比 |
(二)“民族性”与“普遍性”的对比 |
第二节 运动负荷比较 |
一、中西方对“负荷适度”的共同重视 |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对“负荷适度”的强调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对“负荷适度”的强调 |
二、中西方对“运动负荷”的差异认知 |
(一)“形劳不倦”与“超量恢复” |
(二)“模糊”与“精确” |
第三节 运动时空比较 |
一、中西方“运动时域”比较 |
(一)中西方对“自然节律”的共同遵守 |
(二)中西方对“运动时域”的差异认知 |
二、中西方“运动空间”比较 |
(一)中西方对“自然环境”的共同重视 |
(二)中西方对“运动空间”的差异认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技术原理比较 |
第一节 “调身”技术原理比较 |
一、中西方对“肢体”锻炼的不同认知 |
(一)传统中医对“肢体”锻炼的认知 |
(二)现代西医对“肢体”锻炼的认知 |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身”技术原理 |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身”技术构成 |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身”技术原理 |
三、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身”技术原理 |
(一)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身”技术构成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身”技术原理 |
四、中西方“调身”技术原理比较 |
(一)中西方“调身”技术的差异性及其原理阐释 |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身”技术原理的现代科学阐释 |
第二节 “调息”技术原理比较 |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息”技术原理 |
(一)中国传统医学对“呼吸”的认知 |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息”技术构成 |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息”技术原理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息”技术原理 |
(一)西方现代医学对“呼吸”的认知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呼吸”形式 |
(三)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息”技术原理 |
三、中西方“调息”技术原理比较 |
(一)中西方“调息”技术的差异性及其原理阐释 |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息”技术原理的现代科学阐释 |
第三节 “调心”技术原理比较 |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心”技术原理 |
(一)中国传统医学对“心”的认知 |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心”技术构成 |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心”技术原理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心”活动 |
(一)西方现代医学对“心”的认知 |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意识”活动 |
三、中西方“调心”技术原理比较 |
(一)中西方“调心”技术的差异性及其原理阐释 |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心”技术原理的现代科学阐释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沟通与结合 |
第一节 沟通现状及其反思 |
一、西方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认知 |
(一)西方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认知历史 |
(二)西方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态度 |
二、中国对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认知 |
(一)中国对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认知历史 |
(二)中国对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基本态度 |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科学化”反思 |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科学化”的研究共识 |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科学化”的必要性 |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科学化”的局限性 |
第二节 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一、结合的可行性 |
(一)医学发展的方向——整合医学 |
(二)医学发展的出路——自然医学 |
二、结合的必要性 |
(一)对人体生命功能的多角度关注 |
(二)对现代人类需求的多方面考量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适量运动——健康的基石——试论科学运动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淮北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D]. 刘昕.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胶州市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与膳食多样性的关系研究[D]. 徐蕊. 青岛大学, 2021
- [3]人类生命休闲的体育哲学考察[D]. 钟欢.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湖州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D]. 陈婷.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5]山东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D]. 赵钦风. 山东大学, 2021(12)
- [6]乌鲁木齐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COPD健康相关认知及需求调查研究[D]. 王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7]老年心衰患者的个体化容量管理效果研究[D]. 李艳君.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8]大肠癌幸存者体力活动指导方案的构建[D]. 王自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中老年群体健身气功锻炼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D]. 李炫灵.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10]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D]. 颜芬.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