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波消解技术测定苹果中的矿物质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陈巧[1](2020)在《海带、紫菜两种海藻中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测定》文中指出为研究海带、紫菜两种海藻的营养价值与其所含矿物质元素的关系,也为人们健康合理饮食以及根据自身矿物质元素缺乏情况合理食用海带、紫菜两种海藻食品提供参考,采用微波消解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海带、紫菜中的Mg、Ca、Mn、Fe、Cu、Zn、Se共7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可知,海带中7种矿物质元素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分别为295%、130%、90%、306%、20%、17%、16%,紫菜中7种矿物质元素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分别为185%、37%、149%、303%、118%、29%、34%,表明海带、紫菜含有丰富的Mg、Ca、Mn、Fe、Cu、Zn、Se等人体必需矿物质营养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全蕊[2](2020)在《丁氟螨酯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农药作为一种有效减少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技术手段,给农产品带来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因过量或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质量安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对农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导致其营养成分、香气味感、颜色质地等发生改变。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的杀螨剂,其作用机制新颖,防治红蜘蛛效果明显,主要应用作物为柑橘和苹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以丁氟螨酯为研究对象,苹果为研究媒介,利用现代检测分析技术和组学技术,来研究丁氟螨酯对苹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丁氟螨酯的科学使用提供合理依据,为改善和提升苹果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电子鼻技术进行风味差异分析,结果发现,经不同浓度丁氟螨酯处理后的苹果样品,其整体风味有明显差异,且5倍施药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风味组分差异最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顶空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ME-GC-MS)对差异风味组分进行定性与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丁氟螨酯后苹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丁氟螨酯会降低苹果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且随施药浓度的增大,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烃类总量略有增加,醛类和酮类等物质的含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2.利用多种检测方法对苹果中典型的营养指标进行靶向定量,来评价不同浓度的丁氟螨酯对苹果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施用丁氟螨酯对苹果中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以及钙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使葡萄糖、总蛋白、钾和镁元素的含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1.5倍施药组中果糖、苹果酸、乳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有所升高,山梨醇和维生素C的含量下降,而高浓度时这种现象并不明显;施用丁氟螨酯后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氨基酸作为香气物质的合成前体,其变化可能涉及复杂的机制效应。3.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KEGG代谢通路的分析,对丁氟螨酯处理后的苹果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发现,1.5倍施药组与空白组间共鉴定出39个代谢物的水平发生变化,5倍施药组与空白组间共鉴定出34个,1.5倍施药组与5倍施药组间共鉴定出25个差异代谢物。苹果中受丁氟螨酯干预的代谢通路主要有氨基酸代谢、有机酸代谢、多酚代谢和脂质代谢。丁氟螨酯对苹果品质的影响是系统而复杂的,苹果中风味组分及营养物质的产生是由多条代谢通路所构成,丁氟螨酯可能通过影响这些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活性来同时调控苹果中风味和营养的变化。
霍宾[3](2020)在《普氏原羚对环境硒胁迫的响应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甘肃、内蒙、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通过对青海湖湖东-克图地区土壤和牧草矿物质元素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是严重缺硒区。然而,生存于硒(Se)缺乏地区的普氏原羚却不见缺硒表症。因此,研究普氏原羚对自然栖息地环境硒胁迫的适应性机制,并为普氏原羚的保护提出新的对策,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必要,并且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青海湖流域湖东-克图地区、元者地区和鸟岛保护区“土壤-牧草-普氏原羚”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土壤、牧草和普氏原羚矿物质营养状况,分析普氏原羚血液生理生化、血液流变学和抗氧化系统等参数,同时重点运用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缺硒环境中普氏原羚血液差异蛋白质组的表达特性,着重在蛋白水平上寻找普氏原羚对环境硒缺乏响应的生物标志物,并探索普氏原羚对环境硒胁迫的响应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土壤和混合牧草矿物质营养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牧草幼苗期和枯草期土壤速效Cu和Se含量极显着高于青草期,幼苗期和枯草期混合牧草矿物质养分含量明显高于青草期,但牧草枯黄期与幼苗期间无显着差异。无论幼苗期、青草期还是枯草期,湖东-克图地区和元者地区土壤总Se含量、速效Se含量和混合牧草Se含量都极显着低于鸟岛地区和参考值,湖东-克图和元者地区属于严重硒缺乏区。(2)栖息地硒缺乏对湖东-克图和元者地区普氏原羚矿物质营养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系统功能造成显着影响。包括湖东和元者地区地区普氏原羚血液和毛发Se含量极显着低于鸟岛地区和参考值,血液Cu、Zn和Mn的含量极显着高于鸟岛地区。与鸟岛组普氏原羚相比,元者组和湖东组普氏原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磷酸肌酸激酶(CK)、胆碱酯酶(CHE)极显着升高;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着降低,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过氧化脂质(LPO)极显着增高。(3)栖息地硒缺乏使湖东-克图和元者地区普氏原羚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参数发生显着变化。即元者和湖东-克图地区普氏原羚血液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PCV)和血小板计数(PLT)极显着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值(5 s-1)、全血低切粘度值(1 s-1)、血浆粘度值(200 s-1)极显着升高,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高切相对粘度、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极显着增高。(4)利用基于iTRAQ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缺硒环境普氏原羚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特性,缺硒组与非缺硒组相比,共鉴定到130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70个,下调蛋白60个;进一步分析差异蛋白发现有27个蛋白与硒的生物学功能相关(包括氧化还原过程,免疫反应,硒结合,骨形态发育,内皮细胞发育和生长调节)。基因本体数据库(GO)注释分析,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外区域、生物膜、细胞器等292个细胞组成,单一生物过程、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生物调节等1996个生物过程,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节、结构分子活性等303个分子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富集分析,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在凝血和补体级联反应信号通路、粘着斑通路、胰液分泌通路、代谢通路、血小板活化及氧化磷酸化等途径。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发现许多重要节点蛋白与结合相关,包括辅肌动蛋白、延伸因子1-γ、微管蛋白α-1B链、富含组氨酸的糖蛋白前体及延伸因子1-α1等,其多数参与细胞生化过程调控或信号传导途径调节。
王冲,陶璇,冯云柯,陈鹏飞,杨潇,陈祥贵,车振明,马力,黄玉坤[4](2019)在《ICP-OES和ICP-MS方法分析郫县豆瓣中矿物质元素的分布》文中提出通过优化微波消解郫县豆瓣样品预处理方法,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检测郫县豆瓣中14种矿物质元素(K、P、Al、Fe、Cu、Ca、Zn、Mn、Mg、Se、Pb、Cd、Cr、As)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进行检测。得到Pb、Cd、Cr、As的检出限分别为:0.110μg/kg、0.014μg/kg、0.269μg/kg、0.132μg/kg,加标回收率介于91.1%~109.8%;K、P、Al、Fe、Cu、Ca、Zn、Mn、Mg、Se检出限介于0.0014~0.0328 mg/kg,加标回收率在91.9%~117.7%之间。对不同后发酵时长(1~11个月)郫县豆瓣中矿物质元素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该时间范围内同一元素含量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b、Cd、Cr、As的残留量均远低于国标限量,显示郫县豆瓣在此方面的安全性。测试结果准确、高效,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应用前景。
刘仙金[5](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坛紫菜中矿物质元素含量》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坛紫菜的营养价值与其所含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关系,以及进一步坛紫菜产品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前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紫菜中的Ca、Mg、Fe、Cu、Zn、Mn、Co、Se、Sr、Mo共10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动态范围宽、检出限低、回收率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结果表明:坛紫菜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常量矿物质元素Ca、Mg,以及Fe、Cu、Zn、Mn、Co、Se、Mo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冯利芳[6](2019)在《内蒙古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测定及矿物质谱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甜荞麦、裸燕麦和小米是内蒙古优势特色粮食资源,但其营养成分,尤其矿物质谱特征缺乏系统的检测评价。本研究对内蒙古六个主产旗县两年度60份甜荞米、30份裸燕麦米和44份小米的27种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评价这三种粮食矿物质元素谱的物种和地区特征及物种和地区以矿物质谱聚类的特性。PCA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荞麦、裸燕麦和小米有明显的物种聚类特征,说明矿物质谱整体有较大的差别;三种粮食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尤其荞麦和裸燕麦中的Mg含量显着高于小米,且荞麦显着高于裸燕麦,分别为174.83±14.11mg/100g和110.18±13.51 mg/100g(x±SD)。内蒙古六个旗县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的地区聚类也较为明显,提示以矿物质谱进行粮食产地追溯有可行性。内蒙古东部和西部荞麦聚类有明显的分离,四个旗县的荞麦也有较明显地区特征。最东部库伦旗荞麦Li、Cr和Pb显着高于最西部的固阳县,而Se、Ti、Sn、Cd、Cs和Cu则相反,地理位置越往东荞麦Se含量越低,固阳县荞麦Se是库伦旗荞麦的2.3倍。22种微量元素谱PCA分析六个旗县的小米有明显的地区特征,突泉县和库沦旗Cs含量高,敖汉旗Pb含量高,固阳县和乌拉特前旗Cr含量高,凉城县小米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都相对较高。武川县和凉城县的裸燕麦22种微量元素谱有明显分离,凉城县的Cr和Pb含量高于武川县燕麦,Ni则相反。本次研究三种粮食的水分变异系数(CV%)很小,对物种和地区矿物质含量描述性统计和PCA分析结果无影响,以平均水分矫正的矿物质含量差异没有改变,对聚类没有影响。内蒙古甜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非常丰富,多数必需常量和微量矿物质元素显着高于我国食物成分表数据,尤其荞麦和裸燕麦中的Mg显着高于其它粮食,每日摄入200 g荞麦或300g裸燕麦就可以满足Mg元素的RNI,荞麦和裸燕麦均是Mg元素的最佳天然来源。
魏军晓[7](2019)在《北京市售食品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历来是国家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北京地区市售食品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对北京地区居民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集了北京地区16个市辖区的13类市售食品(包括谷类、豆类、薯类和蛋类等)。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GF-AA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检测其中的Cd、Cr、Cu、Fe、Mn、Pb和Zn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首次对北京地区市售食品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采取“膳食消费量优先,兼顾样品重金属含量”的原则,选取大米、韭菜、苹果和绿豆进行重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第五次中国总膳食研究的膳食结构数据,对北京地区市售食品中重金属进行了膳食暴露和安全风险评估。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除超标样品外,初加工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要低于深加工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蔬菜类、水果类、饮料类、酒类、奶类等高水分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谷类、豆类和调味品类的重金属含量。79小类样品中,巧克力、干辣椒和孜然处于警戒线等级,带鱼处于轻度污染等级,其余75类样品则处于安全等级;食品样的综合污染指数总平均值为0.118,表明当前北京地区市售食品重金属污染情况不明显,总体较为安全。(2)从地球化学角度来分析初级农产品(以大米为例)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通过对比元素在地壳(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被称为克拉克值)、土壤、大米和人体血液之间的关系可知,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3)北京地区居民通过膳食途径的Cd、Cr、Cu、Fe、Mn、Pb和Zn日均摄入量分别约为12.26μg/d、153.17μg/d、1.90 mg/d、20.19 mg/d、7.12 mg/d、25.16μg/d和12.69mg/d。除Cr外,谷类和豆类是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膳食来源。(4)上述7种重金属元素可能造成的目标危害系数THQ分别为0.18、0.76、0.77、0.43、0.76、0.10和0.63,其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3.64<10;Pb的致癌风险效应TCR为3.23×10-6,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依照目前的膳食结构,北京地区市售食品重金属的THQ和TCR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长期食用这些食品不会对研究区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韩婷,张颖,高岩,张慧,刘欢,李向日[8](2018)在《基于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紫石英中矿物质元素含量》文中提出目的:建立中药紫石英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技术对样品进行前期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紫石英样品中矿物质元素砷、镉、铜、铅的含量。结果: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30.9999,检出限为0.00015980.02421μg/L,精密度RSD在0.81%1.71%之间,重复性RSD为3.19%6.90%,回收率为83.01%91.02%,RSD为3.65%6.33%。结论: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紫石英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重复性好,准确度高,且测定过程简单,可快速地测定紫石英样品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林敏[9](2018)在《基于生物大分子指纹的新鲜芒果溯源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芒果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热带水果之一。我国大陆芒果主要产地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海南、广西、云南和四川攀枝花,在福建也有小规模的种植。芒果作为具有地理特色的高价值农产品,建立其地域性溯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不同地区(海南、广西、云南和四川攀枝花)芒果为研究对象,基于DNA条形码、芒果化学特性(稳定同位素、挥发性成分和矿物质含量)和光谱特性(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差异,探究其溯源新方法,为新鲜芒果溯源平台建立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不同产地芒果DNA序列,建立系统进化树,将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用于新鲜芒果溯源;2、测定不同产地芒果δ13C、δ15N、δ18O、δ2H四种同位素比值,海南新鲜芒果样品四种同位素比值呈显着性差异。基于同位素指标建立的产地判别模型,初始判别率为81.3%,交叉验证准确率为62.5%;3、采集不同产地芒果挥发性成分大数据,得到104种挥发性成分。基于挥发性成分的新鲜芒果产地判别模型初始判别率为94.7%,交叉验证准确率为31.6%;4、测定不同产地芒果不同部位(芒果皮、种皮、种子)的矿物元素含量,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产地判别方程,初始判别率分别为100.0%、88.0%、84.6%,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为26.1%、20.0%、46.2%;5、根据拉曼光谱结果,找出特征峰(分别位于1006cm-1、1520-1525cm-1、1162cm-1处),基于PCA模式识别法进行产地判别;6、通过对傅立叶红外光谱的分析,发现了三个特征峰,其中来自海南的芒果样品红外光谱第一个特征峰出现蓝移现象,来自四川攀枝花的芒果样品红外光谱第三个特征峰出现小幅度的红移现象;7、选取特征性指标,进行二元、多元指标耦合,建立综合产地判别模型,初始判别率为87.0%,交叉判别准确率为91.3%,得到判别公式如下:Y(广西)=-2782.62X1-1963.46X2-15.91X3-74.37X4-1491.12X5+281.96X6-657.97 X7+28.33 X8-1195.36Y(海南)=24901.72X1+11506.29X2+279.80X3-177.79X4+7668.00X5-216.04X6-1490.64X7-188.11X8-49047.41Y(攀枝花)=-6504.15X1-1032.91X2-121.72X3+321.62X4-156.24X5-691.30X6+2790.82X7+34.60X8-3147.21Y(云南)=-2665.54X1-1902.73X2-10.23X3-74.47X4-1449.23X5+273.58X6-657.03X7+19.54X8-1126.32(式中X1、X2、X3、X4、X5、X6、X7、X8分别为标准化后的新鲜芒果挥发性成分5-乙基-2(3H)-呋喃酮、3,7-二甲基-2,6-辛二烯-1-基酯、反-2-己烯醛、(1α,4aβ,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三氯甲烷、芒果种子中Zn、Sr和芒果果皮中Ga的含量。)
黄培池,禹晓梅,王娟[10](2017)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的矿物质含量》文中研究表明采用HNO3-50%H2O2微波消解体系,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品牌玉米油中Ca、K、Mg、Fe、Na、Zn 6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玉米油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1.8%4.3%,方法精密度高,回收率为89.30%115.80%,回收结果满意,且方法简单。同时发现大型超市购买的玉米油中矿物质含量稳定,且含量顺序均为Ca>K>Mg>Fe>Na>Zn,农贸市场购买的玉米油矿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存在个别元素过高或过低现象。
二、微波消解技术测定苹果中的矿物质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消解技术测定苹果中的矿物质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1)海带、紫菜两种海藻中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样品前处理 |
1.3.2 仪器工作条件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线性方程与检出限 |
2.2 加标回收试验和方法的精密度 |
2.3 标准物质验证 |
2.4 样品的测定结果 |
3 结论 |
(2)丁氟螨酯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苹果的概述 |
1.1.1 苹果 |
1.1.2 苹果品质 |
1.2 丁氟螨酯的研究进展 |
1.2.1 丁氟螨酯的理化指标 |
1.2.2 丁氟螨酯的研究现状 |
1.3 农药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 |
1.3.1 农药对农产品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
1.3.2 农药对农产品营养影响的研究进展 |
1.4 农产品品质评价技术 |
1.4.1 风味评价检测技术 |
1.4.2 营养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目的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丁氟螨酯对苹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田间试验 |
2.3 试验方法 |
2.3.1 丁氟螨酯原始沉积量的测定 |
2.3.2 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 |
2.3.3 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 |
2.3.4 顶空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苹果中丁氟螨酯的原始沉积量 |
2.4.2 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进行丁氟螨酯对苹果风味影响的感官评价 |
2.4.3 基于GC-IMS技术研究丁氟螨酯对苹果风味物质的影响 |
2.4.4 基于SPME-GC-MS技术研究丁氟螨酯对苹果风味物质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丁氟螨酯对苹果营养物质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田间试验 |
3.3 试验方法 |
3.3.1 糖类的测定 |
3.3.2 酸类的测定 |
3.3.3 氨基酸的测定 |
3.3.4 矿物质的测定 |
3.3.5 维生素的测定 |
3.3.6 总酚的测定 |
3.3.7 总蛋白的测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丁氟螨酯对苹果糖类的影响 |
3.4.2 丁氟螨酯对苹果酸类的影响 |
3.4.3 丁氟螨酯对苹果氨基酸的影响 |
3.4.4 丁氟螨酯对苹果矿物质的影响 |
3.4.5 丁氟螨酯对苹果维生素的影响 |
3.4.6 丁氟螨酯对苹果总酚的影响 |
3.4.7 丁氟螨酯对苹果总蛋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丁氟螨酯对苹果品质影响机制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试验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仪器参数 |
4.2.3 样品提取流程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 |
4.3.2 样本质控分析 |
4.3.3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
4.3.4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
4.3.5 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普氏原羚对环境硒胁迫的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1 硒的研究进展概述 |
1.1.1 硒缺乏对动物的影响 |
1.1.2 硒与其它元素的相互关系 |
1.2 普氏原羚的基本概况及其研究现状 |
1.2.1 普氏原羚的基本概况 |
1.2.2 普氏原羚栖息环境及行为生态学相关研究 |
1.2.3 普氏原羚矿物质营养相关研究 |
1.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矿物质营养评价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试验样本采集 |
2.2.1 土壤样本采集及处理 |
2.2.2 混合牧草样本采集及处理 |
2.3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
2.4 样品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检测 |
2.4.1 混合草样的微波消解 |
2.4.2 土壤速效矿物质提取及土样微波消解 |
2.4.3 矿物质元素测定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2.6 结果与分析 |
2.6.1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土壤速效矿物质元素含量 |
2.6.2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土壤总矿物质元素含量 |
2.6.3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混合牧草矿物质营养含量 |
2.7 讨论 |
2.8 小结 |
第三章 环境硒胁迫对普氏原羚矿物质营养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
3.1 动物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
3.2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
3.3 动物样品矿物元素测定 |
3.3.1 毛样预处理及矿物元素测定 |
3.3.2 血样预处理及矿物元素测定 |
3.4 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分析 |
3.5 血液流变学检测 |
3.6 血清抗氧化指标检测 |
3.7 数据统计分析 |
3.8 结果与分析 |
3.8.1 普氏原羚血液和毛发矿物元素分析 |
3.8.2 普氏原羚血细胞分析 |
3.8.3 普氏原羚血清生化酶分析 |
3.8.4 环境硒胁迫对普氏原羚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
3.8.5 环境硒胁迫对普氏原羚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9 讨论 |
3.10 小结 |
第四章 利用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缺硒环境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组表达特性 |
4.1 普氏原羚血清样本采集及处理 |
4.2 普氏原羚血清iTRAQ分析 |
4.2.1 血清高丰度蛋白去富除 |
4.2.2 蛋白质酶解和肽段定量 |
4.2.3 iTRAQ标记 |
4.2.4 SCX色谱分级与脱盐 |
4.2.5 LC-MS/MS数据采集 |
4.2.6 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搜索和数据分析 |
4.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4 目标肽段鉴定与PRM验证 |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5.1 鉴定响应硒缺乏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 |
4.5.2 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GO功能注释 |
4.5.3 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KEGG分析 |
4.5.4 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 |
4.5.5 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PRM验证 |
4.6 讨论 |
4.7 小结 |
全文结论与创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坛紫菜中矿物质元素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 |
1.2 材料与试剂 |
1.2.1 试验材料 |
1.2.2 试验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样品的前处理 |
1.3.2 ICP-MS仪器工作条件 |
1.3.3 样品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及检出限 |
2.2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 |
2.3 标准物质验证 |
2.4 实际样品的测定 |
3 结论 |
(6)内蒙古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测定及矿物质谱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内蒙古荞麦、燕麦和小米概况 |
1.2 荞麦、燕麦和小米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
1.2.1 荞麦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
1.2.2 燕麦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
1.2.3 小米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
1.3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
1.4 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
1.4.1 样品前处理 |
1.4.2 矿物质元素测定方法 |
1.5 荞麦、燕麦和小米中矿物质含量 |
1.5.1 荞麦中矿物质含量 |
1.5.2 燕麦中矿物质含量 |
1.5.3 小米中矿物质含量 |
1.6 粮食以矿物质谱的聚类和产地追溯研究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 |
2.2 试剂 |
2.3 仪器 |
2.4 方法 |
2.4.1 元素测定方法 |
2.4.1.1 样品前处理 |
2.4.1.2 元素测定 |
2.4.2 水分测定方法 |
2.4.3 标准物质测定 |
2.5 数据整理和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元素的物种特征 |
3.2 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元素含量 |
3.2.1 荞麦、裸燕麦和小米常量矿物质含量 |
3.2.2 荞麦、裸燕麦和小米微量矿物质含量 |
3.3 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元素的地区特征 |
3.3.1 内蒙古四个旗县荞麦矿物质元素地区特征 |
3.3.1.1 内蒙古四个旗县荞麦常量矿物质元素地区特征 |
3.3.1.2 内蒙古四个旗县荞麦微量矿物质元素地区特征 |
3.3.2 四个旗县燕麦矿物质元素地区特征 |
3.3.2.1 不同旗县燕麦常量矿物质地区特征 |
3.3.2.2 不同旗县燕麦微量矿物质元素地区特征 |
3.3.3 六个旗县小米矿物质元素地区特征 |
3.3.3.1 六个旗县小米常量矿物质元素地区特征 |
3.3.3.2 六个旗县小米微量矿物质元素地区特征 |
4 讨论 |
4.1 评价内蒙古荞麦、裸燕麦和小米中矿物质含量 |
4.2 内蒙古荞麦、裸燕麦和小米中矿物质含量与中国食物成分表数据比较 |
4.3 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元素的物种差异 |
4.4 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元素的地区差异 |
4.4.1 荞麦矿物质元素的地区差异 |
4.4.2 裸燕麦矿物质元素的地区差异 |
4.4.3 小米矿物质元素的地区差异 |
4.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北京市售食品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相关概念与定义 |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食品重金属含量检测 |
1.3.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
1.4 科学问题的提出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6 论文创新点 |
1.7 论文完成工作量 |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2.1 采样地点 |
2.2 食物消费数据 |
2.3 样品分类 |
2.4 样品预处理与分析 |
2.4.1 试剂与仪器 |
2.4.1.1 试剂 |
2.4.1.2 仪器 |
2.4.2 试剂配制 |
2.4.2.1 2%HNO_3 的配制 |
2.4.2.2 基体改进剂的配制 |
2.4.2.3 Cd、Cr、Pb混合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
2.4.2.4 Ni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
2.4.2.5 Cu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
2.4.2.6 Ca、K、Mg、Na混合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
2.4.2.7 多元素混合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
2.4.3 样品消化 |
2.4.4 仪器分析 |
2.4.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
2.4.4.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GF-AAS) |
2.4.4.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F-AAS) |
2.4.5 质量控制 |
2.4.5.1 膳食结构数据来源 |
2.4.5.2 实验用器皿 |
2.4.5.3 试样制备 |
2.4.5.4 质控方式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2.6 食品中污染元素的选取依据及其评价方法 |
2.6.1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的选取依据 |
2.6.2 食品重金属含量及超标率的计算方法 |
2.6.3 食品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2.7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2.7.1 膳食暴露评估方法 |
2.7.2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2.7.2.1 非致癌风险暴露评估方法 |
2.7.2.2 致癌风险暴露评估方法 |
3 北京地区市售食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3.1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与超标情况 |
3.1.1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情况 |
3.1.2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情况 |
3.1.3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 |
3.2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3.2.1 谷类食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3.2.2 蔬菜类食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3.2.3 水果类食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3.2.4 豆类与干果类食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3.3 初级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环境地球化学分析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北京市居民膳食结构变化浅析 |
4.1 1982 -2017 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变化 |
4.2 2004 -2017 年北京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变化 |
5 北京市居民重金属膳食摄入风险评价 |
5.1 危害识别和危害特征描述 |
5.2 膳食暴露评估 |
5.3 安全风险评估 |
5.3.1 非致癌风险评估 |
5.3.2 致癌风险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7 存在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 |
8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基于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紫石英中矿物质元素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
方法与结果 |
讨论 |
(9)基于生物大分子指纹的新鲜芒果溯源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溯源的概述 |
1.2 溯源的意义 |
1.2.1 利于品牌的建立 |
1.2.2 利于杜绝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 |
1.2.3 有利于有关部门有效监管 |
1.2.4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1.2.5 适应国际贸易与出口 |
1.3 溯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3.1 正向溯源技术方法原理 |
1.3.2 逆向溯源技术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基于DNA特征差异的溯源技术 |
2.1 样品采集及前处理 |
2.1.1 样品采集 |
2.1.2 样品预处理 |
2.2 基于DNA条形码的溯源技术 |
2.2.1 引言 |
2.2.2 仪器与试剂 |
2.2.3 实验内容 |
2.2.4 结果与讨论 |
2.3 小结 |
3 基于芒果化学特性差异的溯源技术 |
3.1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溯源技术 |
3.1.1 引言 |
3.1.2 仪器与试剂 |
3.1.3 实验内容 |
3.1.4 结果与讨论 |
3.2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溯源技术 |
3.2.1 引言 |
3.2.2 仪器 |
3.2.3 实验内容 |
3.2.4 结果与讨论 |
3.3 基于ICP-MS的溯源技术 |
3.3.1 引言 |
3.3.2 仪器与试剂 |
3.3.3 实验内容 |
3.3.4 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光谱分析法的溯源技术 |
4.1 基于拉曼光谱的芒果溯源技术 |
4.1.1 引言 |
4.1.2 仪器 |
4.1.3 实验内容 |
4.1.4 结果与分析 |
4.2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溯源技术 |
4.2.1 引言 |
4.2.2 仪器与试剂 |
4.2.3 实验内容 |
4.2.4 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新鲜芒果溯源新技术初步建立 |
5.1 单因素判别分析 |
5.2 特征性指标筛选 |
5.3 初步建立判别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首创性地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新鲜芒果溯源 |
6.1.2 建立了基于新鲜芒果化学特性差异的多元耦合产地判别模型 |
6.1.3 应用光谱技术进行产地判别 |
6.1.4 模型排除了品种对产地溯源的影响 |
6.2 展望 |
6.2.1 多种技术可应用于产品溯源领域 |
6.2.2 进一步完善模型 |
6.2.3 可按需建立多元耦合模型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作者简介 |
(10)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的矿物质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原料与试剂 |
1.1.2 仪器与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1.2.2 玉米油供试品的微波消解 |
1.2.3 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实验条件优化 |
2.1.1 消解方法的选择 |
2.1.2 样品改进剂和释放剂的选择 |
2.2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2.3 精密度实验 |
2.4 回收率实验 |
2.5 玉米油样品测定 |
3 结论 |
四、微波消解技术测定苹果中的矿物质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带、紫菜两种海藻中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测定[J]. 陈巧. 福建农业科技, 2020(08)
- [2]丁氟螨酯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全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普氏原羚对环境硒胁迫的响应机制[D]. 霍宾.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ICP-OES和ICP-MS方法分析郫县豆瓣中矿物质元素的分布[J]. 王冲,陶璇,冯云柯,陈鹏飞,杨潇,陈祥贵,车振明,马力,黄玉坤. 中国测试, 2019(12)
-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坛紫菜中矿物质元素含量[J]. 刘仙金. 福建农业科技, 2019(09)
- [6]内蒙古荞麦、裸燕麦和小米矿物质测定及矿物质谱特征分析[D]. 冯利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北京市售食品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D]. 魏军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基于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紫石英中矿物质元素含量[J]. 韩婷,张颖,高岩,张慧,刘欢,李向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9)
- [9]基于生物大分子指纹的新鲜芒果溯源新技术研究[D]. 林敏.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10]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的矿物质含量[J]. 黄培池,禹晓梅,王娟. 中国油脂,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