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重点过程评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迎春[1](2021)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文中指出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保证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工程发展状况极其稳定和快速,体现了相应效果。
冯仰元[2](2021)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现代人对于公路建设质量要求越发提升,所以相关工作者有必要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同时对施工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能够显着提升。相关工作者在对公路质量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针对性地应用试验检测的手段,以此完成质量控制工作,这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文章将会重点探讨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和质量控制策略,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袁平平[3](2020)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行车流量和行车荷载与日俱增,水泥混凝土路面凭借其在公路建设中的诸多优势,在我国的使用比例很大。但与日俱增的使用年限,在极端天气、湿度和地质条件等作用下,使得诸如开裂、破碎、板角断裂和脱空等不同方面的病害愈加频繁,从而严重影响了道路车辆的行驶安全,制约了其作为城市主干路的交通服务能力。因此,未来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白改黑”项目必然逐渐成为城市道路改造的趋势,对实现城市道路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的技术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白改黑”展开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评价方法,即引入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和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到“白改黑”技术方案评价体系中,为后期选择最优技术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单件产品研制和生产的成本不足以用来判断产品总费用的多少,决策人员应该将生产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这两方面进行结合,考虑总体成本。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研究:(1)分析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基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引入到项目技术经济分析体系中,实现项目以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包括其概念、特点以及进行经济评价的标准,并论述了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必要性,为项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和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本文研究案例项目建设的自然环境及公路现状概况、对国内三种常用的“白改黑”技术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包括各方案的特点、施工要求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三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各方案实施方法及流程的异同,比较了三者的优缺点,界定了适用范围。(3)以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港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项目为实例,选择了目前成熟的直接罩面技术方案、冲击碾压技术方案和碎石化技术方案三大类技术方案,对比分析了各技术方案的优势与适用性。通过全寿命周期理论得出各技术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然后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对上述三种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合理性分析以及社会影响性分析,最后综合比选得出最优方案。本文通过研究论证,在“白改黑”技术方案评价体系中,引入全寿命周期理论和技术经济分析理论,为“白改黑”技术方案选择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能够实现道路工程建设“降本增效”的目的。
王德玺[4](2020)在《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在于其稳定性,以及行车的舒适性,且便于保养维护,其中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但另一方面,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具有变异性,这些变异性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道路的质量,降低了道路使用的效能。因此,有必要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变异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能够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的办法。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原材料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沥青性能变异的指标影响因素,从五个方面对集料变异性以及矿粉质量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沥青混合料变异的机理和分类入手,对影响矿料级配变异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的优化设计;二、从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角度研究了压实质量的变异性,讨论了压实度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压实度不均匀的原因和改进对策,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不均匀改进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找出影响改进效果的关键因素;三、结合施工过程,针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原材料的变异性进行控制,从沥青质量控制和集料的加工工艺技术两方面,并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的质量变异性提出了基层平整度与路面压实度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及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控制以及施工缝的处理等四点控制策略。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变异性的研究角度出发,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对集料易出现质量变异性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主要内容如矿料级配、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和平整度等进行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再依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海南[5](2019)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点难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注重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尤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新材料的运用,促进新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对施工技术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本文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基本施工原理并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使得各环节能够有效地衔接,促进公路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其次,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建设过程中,了解施工准备阶段的具体工作,为路面质量提升以及安全性提供基础保障。
刘小聪[6](2019)在《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经济以及交通运输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市政道路路面出现的病害种类逐渐增多,这也给施工材料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并阐述了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特点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优势,还论述了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各环节的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穆云龙[7](2019)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重点实践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道路建设水平的提升,对与之相关的交通状况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中为了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效果,有效应对质量问题,需要对这方面的监理重点加以思考,实施好相应的监理工作计划,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避免其处于不安全的应用状态。基于此,本文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重点进行系统阐述,以便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刘解放[8](2019)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四新”技术不断推广,先进路面施工机械得到普遍应用。如何提高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的施工管理水平,成为路面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国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对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总结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方法和提高路面工程质量的配置管理措施,同时对施工过程中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大型机械租赁管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分析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需全面系统地优化施工设备配置,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需要结合机械本身的运行效率,在施工中尽可能多的使用成套设备,以保证机械设备合理配套,提高使用效率,控制成本费用。从施工设备管理角度提出了定机、定人、定岗的三定责任制。施工过程中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机械设备采用社会租赁的方法,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应项羽[9](2019)在《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与噪声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受气候环境和施工条件的影响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隧道内部环境相对较为密闭,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之间产生的泵吸噪声和空气动力学噪声,以振动波的形式在隧道内部传播,经过多次反射、共振及叠加后,噪声在长大隧道内部的传播形式接近于喇叭效应,导致隧道内部噪声水平远高于一般路段。心理声学研究表明,驾驶者长期处于噪声水平较高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疲劳,会对驾驶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常见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与降噪功能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通过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和路面噪声的特性分析,主要基于隧道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和降噪功能展开论述。通过摩擦力测试和抗滑特性测试并结合相关的方法,对抗滑施工水平进行研究。通过建立Abaqus有限元抗滑性能有限元模型,分析当采用不同刻槽形式及刻槽间距时,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表现出的抗滑性;分析轮胎与路面之间接触条件的变化对抗滑性能的影响,为隧道刻槽水泥混凝土试验路段的纹理优选提供理论参考。并对不同抗滑纹理的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噪声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随车声强法定量分析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的A计权声压级和1/3倍频谱等噪声特征,对路面的噪声特性进行测试,分析了隧道混凝土路表纹理与噪声的关系,对工程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实现中国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安全、抗滑、低噪声”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夏天[10](2019)在《兴安盟农牧区复合路面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兴安盟地处内蒙古东部,其农牧区公路多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量、汽车载重量剧增,加上技术等级低、施工技术落后、使用年限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路面损坏日益严重,给农牧区人民的出行带来巨大的不便。通过采用铣刨、喷洒粘层用改性沥青的方式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调节施工中的工艺,实现薄层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加铺,达到节约资源、提高路用性能、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得出如下三点结论:(1)初步设计了 AC-13配合比设计,并对其以及原材料进行相关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配合比设计合理,集料的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2)确定了粘层油的现场制备工艺,基质沥青的初始温度170℃,随后加入60目胶粉,搅拌2 h,待其充分反应后加入SBR胶乳,搅拌30 min后依次加入多聚磷酸、环氧树脂,时间间隔为30 min,当添加完全部改性剂后,搅拌90 min。(3)通过施工以及调研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工艺为:沥青混凝土拌和温度为170℃~180℃,出厂温度为155℃~165℃,摊铺温度不低于140℃。摊铺工艺为:关闭振动的钢轮压路机进行初压,碾压时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遍数为4-6遍;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关闭振动进行碾压,碾压2遍。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重点过程评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重点过程评论(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基本原则 |
2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重点部分 |
2.1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工作 |
2.2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的配比 |
2.3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的拌和 |
2.4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
3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难点分析 |
3.1 混合料的运输环节 |
3.2 公路工程中存在路面翻浆现象 |
3.3 公路工程中存在路面龟裂现象 |
3.4 公路工程中的施工缝问题 |
4 结语 |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和质量控制的意义 |
2 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概况 |
3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和质量控制要点 |
3.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 |
3.1.1 弯沉值测定法 |
3.1.2 抗滑性能测定法 |
3.1.3 压实度测定法 |
3.2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重点 |
3.2.1 强化对施工材料的管控力度 |
3.2.2 材料搅拌与运输控制 |
3.2.3 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和压实质量 |
4 结束语 |
(3)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技术经济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
2.1 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 |
2.1.1 全寿命周期理论 |
2.1.2 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标准 |
2.1.3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必要性 |
2.2 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学分析 |
2.2.1 技术经济分析内容 |
2.2.2 技术经济分析原则 |
2.2.3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
2.3 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
2.3.1 施工方案经济分析内容 |
2.3.2 施工方案经济指标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分析 |
3.1 双港大道建设环境分析 |
3.1.1 沿线自然环境分析 |
3.1.2 显现沿线公路现状 |
3.2 “白改黑”技术方案设计 |
3.2.1 直接罩面方案 |
3.2.2 机械重铺法 |
3.2.3 碎石化方案 |
3.3 “白改黑”技术方案对比分析 |
3.3.1 实施方法 |
3.3.2 实施流程 |
3.3.3 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经济分析 |
4.1 工程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
4.1.1 路面现状分析 |
4.1.2 路面改造方案 |
4.1.3 工程造价概算及其影响 |
4.2 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 |
4.2.1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
4.2.2 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
4.2.3 运维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
4.3 施工综合风险分析 |
4.3.1 项目影响分析 |
4.3.2 施工不利风险分析 |
4.3.3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工程实例应用 |
5.1 项目基本概况 |
5.1.1 基本概述 |
5.1.2 重难点分析 |
5.1.3 实施必要性 |
5.2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组织实施方案 |
5.2.1 资金来源及组织架构 |
5.2.2 高弹橡胶沥青施工工艺 |
5.2.3 橡胶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
5.2.4 项目完工质量检测 |
5.3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经济效益分析 |
5.3.1 投资估算分析 |
5.3.2 经济评价分析 |
5.3.3 社会效益分析 |
5.4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保障机制 |
5.4.1 质量保障机制 |
5.4.2 进度保障机制 |
5.4.3 安全保障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创新之处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变异性研究 |
2.1 沥青原材性能变异性分析 |
2.1.1 沥青原材变异性指标分析 |
2.1.2 沥青原材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
2.2 集料原材变异性分析 |
2.2.1 集料级配变异性分析 |
2.2.2 集料密度及吸水率变异性分析 |
2.2.3 集料压碎值变异性分析 |
2.2.4 集料针片状含量变异分析 |
2.2.5 粗集料中小于0.075mm含量对热拌沥青混合料影响的分析 |
2.3 矿粉质量变异性分析 |
2.3.1 矿粉细度变异性分析 |
2.3.2 矿粉用量变异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变异性研究 |
3.1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机理和类型 |
3.1.1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机理 |
3.1.2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分类 |
3.2 矿料级配变异性及影响因素 |
3.2.1 影响矿料级配变异性的因素 |
3.2.2 考虑级配变异性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优化 |
3.3 空隙率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
3.4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生产过程控制的要点 |
3.5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要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质量变异性研究 |
4.1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定义 |
4.2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变异性及影响因素 |
4.2.1 压实度变异性的内容 |
4.2.2 压实度变异性影响因素 |
4.2.3 指标参数的变异性 |
4.2.4 压实度评定 |
4.2.5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计算实例 |
4.3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
4.4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改进效果的评价 |
4.4.1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改进效果的评价模型 |
4.4.2 量化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
4.4.3 量化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的控制研究 |
5.1 热拌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变异性的控制 |
5.1.1 沥青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
5.1.2 集料加工控制技术 |
5.2 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
5.3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质量变异性控制策略 |
5.3.1 基层的平整度与路面压实度的控制 |
5.3.2 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 |
5.3.3 热拌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控制 |
5.3.4 施工缝的处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点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沥青混凝土路面基本施工原理探讨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建设的重点探讨 |
2.1 沥青混凝土合理配比设计 |
2.2 促进检测试验的开展 |
2.3 促进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
3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难点探讨 |
3.1 促进沥青混合料的有效运输 |
3.2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
3.3 混合料的碾压成型 |
4 沥青路面施工的注意事项 |
5 结束语 |
(6)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现状概述 |
2 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优势 |
3 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
3.1 施工方案 |
3.2 温度控制 |
3.3 拌合控制 |
3.3.1 集料清洁 |
3.3.2 抗剥落剂技术 |
3.3.3 拌合温度 |
3.3.4 拌合时间 |
3.4 摊铺和压实 |
4 结论 |
(7)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重点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的重要性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及监理重点探究 |
2.1 路面裂缝 |
2.2 路面松散 |
2.3 路面水破坏 |
2.4 路面推移 |
3 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水平的策略 |
结语 |
(8)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施工设备管理原则与特点 |
2.1 系统工程与设备管理 |
2.1.1 系统工程的基本特征 |
2.1.2 系统工程的原则 |
2.2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作用与特点 |
2.2.1 机械设备管理的作用 |
2.2.2 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选择与机械化施工方案 |
3.1 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 |
3.2 施工机械设备选择 |
3.3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的选择与施工设备方案 |
3.3.1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的选择 |
3.3.2 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的配置 |
3.3.3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 |
3.4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机械化施工方案 |
3.4.1 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过程 |
3.4.2 现行沥青混凝土摊铺工艺存在的问题 |
3.4.3 转运车摊铺 |
3.5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机械选择和施工方案 |
3.5.1 路面压实的意义和影响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 |
3.5.2 压路机碾压施工方案 |
3.6 工程案例 |
3.6.1 施工设备及人员 |
3.6.2 施工设备的选择 |
3.6.3 压实工艺为 |
3.6.4 人员及劳动力 |
3.6.5 实际效果 |
3.6.6 结束语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施工机械使用管理 |
4.1 施工机械运输安装与试运转 |
4.1.1 施工机械的运输方式和选择 |
4.1.2 施工机械设备运输 |
4.1.3 施工机械的安装 |
4.1.4 施工机械的试运转 |
4.2 施工机械合理使用与运行工况 |
4.3 施工机械合理使用与技术服务 |
4.4 施工机械检查与使用管理 |
4.4.1 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 |
4.4.2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施工机械租赁管理 |
5.1 施工机械租赁的意义 |
5.2 施工机械租赁的性质 |
5.3 施工机械租赁的优越性 |
5.4 施工机械租赁合同的内容及有关问题的处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与噪声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难点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 |
2.1 路面抗滑性能分析 |
2.1.1 路面的构造 |
2.1.2 路面抗滑的影响因素 |
2.1.3 路面抗滑设计 |
2.2 路面噪声特性分析 |
2.2.1 轮胎噪声 |
2.2.2 路面噪声的影响因素 |
2.2.3 路面噪声的测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路隧道抗滑降噪路面施工工艺研究 |
3.1 材料的性能 |
3.1.1 水泥 |
3.1.2 粗集料 |
3.1.3 细集料 |
3.2 抗滑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
3.3 露石剂喷洒时间要求 |
3.4 抗滑降噪混凝土冲洗时间设计 |
3.5 混凝土养生工艺 |
3.6 冲洗强度控制 |
3.7 机械化施工研究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路隧道抗滑低噪声试验研究 |
4.1 构造深度衰减试验 |
4.2 耐磨损性能试验 |
4.2.1 抗冲刷磨蚀混凝土配比设计 |
4.2.2 抗冲刷试验 |
4.2.3 耐冲击磨损试验 |
4.3 摩擦系数衰减试验 |
4.3.1 试验方案及原材料 |
4.3.2 刻槽路面抗滑功能的衰减 |
4.3.3 拉毛路面抗滑功能的衰减 |
4.3.4 拉槽路面抗滑功能的衰减 |
4.4 建立抗滑力模型 |
4.5 抗滑性能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 |
4.5.1 刻槽参数对抗滑性能影响的分析 |
4.5.2 接触条件对抗滑性能影响的分析 |
4.6 实际工程的调查研究 |
4.6.1 试验路段概况 |
4.6.2 随车声强法噪声测试 |
4.6.3 混凝土路面噪声A计权声压级统计分析 |
4.6.4 A计权声压级密度分析 |
4.6.5 频谱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兴安盟农牧区复合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现在分析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项目依托的情况 |
2.1 沿线自然概况 |
2.1.1 地形、地貌、地质 |
2.1.2 沿线气候概况 |
2.1.3 地震 |
2.2 裂缝现状调查 |
2.3 裂缝开裂原因分析 |
2.3.1 气候的影响 |
2.3.2 施工的影响 |
2.3.3 其他因素的影响 |
2.4 原路面设计 |
2.4.1 路面设计 |
2.4.2 材料选择 |
2.4.3 各层集料级配要求 |
2.5 小结 |
3 室内试验 |
3.1 试验用原材料技术性能 |
3.1.1 沥青 |
3.1.2 集料 |
3.2 配合比设计 |
3.2.1 集料配合比设计 |
3.2.2 油石比设计 |
3.3 粘层油试验 |
3.3.1 材料的选择 |
3.3.2 试验设备 |
3.3.3 配合比设计 |
3.3.4 改性沥青的制备 |
3.4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 |
3.4.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
3.4.2 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 |
3.4.3 沥青混合料直剪试验 |
3.4.4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
3.5 小结 |
4 施工工艺 |
4.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 |
4.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糙化方式选择 |
4.1.2 铣刨后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处理 |
4.1.3 防止半刚性基层出现反射裂缝 |
4.1.4 粘层油制备及洒布 |
4.2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运输 |
4.2.1 设备及材料的选择 |
4.2.2 沥青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 |
4.3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
4.3.1 施工准备 |
4.3.2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 |
4.4 现场验证 |
4.5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重点过程评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J]. 朱迎春. 智能城市, 2021(21)
-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研究[J]. 冯仰元.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27)
- [3]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D]. 袁平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D]. 王德玺. 新疆大学, 2020(07)
- [5]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点难点[J]. 王海南. 大众标准化, 2019(16)
- [6]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 刘小聪. 建材与装饰, 2019(31)
- [7]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重点实践探究[J]. 穆云龙. 中国标准化, 2019(18)
- [8]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管理研究[D]. 刘解放. 长安大学, 2019(08)
- [9]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与噪声特性分析[D]. 应项羽.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10]兴安盟农牧区复合路面施工工艺研究[D]. 夏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