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学校智能建筑的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龙,方潜生,汪明月,谢陈磊,周玉蓉[1](2021)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涉及土建类学科、信息类学科、电气类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阻碍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培育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特色不明、培养环节脱节等4个重点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提出集成学科优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法,构建基于"新工科"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1535"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汇集了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多种创新,展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应用成果,为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提供参考。
王晨旭[2](2020)在《基于小波和贝叶斯网络的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使日常生活变得高效而便捷,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日益庞大,不可避免会出现故障,所以对智能建筑的安全保障是必要的。一旦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出了故障,势必会增加电网调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严重则会使整个建筑遭到损害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巨大,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因此智能建筑中供配电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尤为重要,对故障诊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智能建筑中易出现的故障问题,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中出现的故障比传统建筑的故障类型要多,后果也要更加严重。智能建筑比传统建筑有更多的传感器以及智能器件,由于其系统本身的线路复杂性,除了传统建筑中三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这四种最基本的故障之外,也会出现多重故障等严重现象。对于这些多样化的态势,更多未知或者更复杂的故障藏于其中,需要更精准的诊断方法来进行判断。本文结合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的特点,对其电网络拓扑结构和故障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及故障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故障类型,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贝叶斯网络的智能建筑供配电网络故障诊断方法。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与同类型的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相比是较有优势的,最后会以实例进行仿真研究。此方法对于简单故障以及复杂多重故障情况都能够正确判别故障元件,且在保护及断路器存在拒动、误动、漏报、误报以及时标错误等情况下均能有效判别故障元件,同时能够推理得到元件故障的时间点约束区间,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利用MATLAB编程进行矩阵运算推理,诊断时间均不超过1s,且与故障复杂程度无关,可见所提模型能够满足在线故障诊断应用的实时性要求。为使最后的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将本文所提的方法与其它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横向比较,与神经网络法、粗糙集法、模型预测法、贝叶斯网络法四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仿真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可见,此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胡作琛[3](2019)在《幕墙智能建造平台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世纪日本首先建成首个智能建筑以来,世界各地对智能建筑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层出不穷,中国的智能建筑本世纪初开始快速发展,加上BIM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了智能建造普及的热潮。本文主要围绕幕墙智能建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开发的施工管理平台,将整个项目的构配件从BIM模型中直接导入到平台里面,实现构件从工厂生产到运输堆放、再到安装就位的全过程状态的实时控制。同时,根据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以及配置等情况,生成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周期表,从而指导下一步的施工工作。充分运用BIM技术,借助构件管理平台生成的进度计划周期表,实现幕墙建筑施工前期的4D施工模拟分析。通过施工模拟分析,找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或者各个专业之间的矛盾,如结构专业与水暖专业之间的碰撞,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配置等,实现幕墙施工过程的零返工、一次完成的目的。幕墙智能建造平台的研究对幕墙行业精细化的发展极为有利,可以对建筑幕墙的建造起到全阶段控制的作用,但平台的开发仍存在部分问题,包括各部分连结性差、实验项目较少等,在后续研究当中,对该平台进行完善。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论文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介绍基本概念及理论,主要包括了建筑幕墙相关概念、幕墙BIM技术应用、幕墙管理软件等。第三章介绍了幕墙智能建造平台的开发,首先是对智能建造平台总流程及开发方式进行研究,其次是进行施工模拟和施工控制的研究,包括了BIM模型导入、施工分析、施工计划、施工模拟、施工控制分析。第四章对幕墙智能建造平台的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幕墙智能操作平台的操作步骤和BIM的建模要求两个部分。第五章是幕墙智能建造平台在项目的应用情况研究,以青岛新机场旅客过夜用房工程为例对该平台进行实际演示,并进行了进度及质量的控制。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主要包括该平台存在问题、使用前景、软件改进等内容。本文主要选用在幕墙结构的施工管理中,基于BIM的辅助管理方式,开发二次数据接口,构建基于BIM的施工项目管理平台,对幕墙施工过程提供协同工作平台及集成式管理。软件开发语言需要用到C语言、Java、Java Script,并运用Unity,Eclipse软件进行开发。利用BIM手段对幕墙安装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利用4D模拟与管理,可在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阶段排除较多建筑安全风险,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BIM信息模型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制订精确的人、机、材计划,大幅减少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
康莹[4](2018)在《绿色生态智能化建筑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不断冲突,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这让我们重新自我审视人类居住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的关系。本文研究的生态智能化绿色建筑是在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理念背景下提出的,促使人们开始反思是否可以以不违背理想的生活为基础,从根源上解决建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本文在分析绿色生态建筑研究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绿色建筑智能系统的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1)首先是在绿色生态建筑中的体系中加入智能化系统的理论,并在绿色建筑中的进行应用研究。对生态智能建筑应用的主要能源进行分析,总结并抉择出影响生态智能化的建筑因素。(2)介绍了智能化系统在绿色生态建筑中的应用,从绿色生态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强调了绿色生态化建筑和智能控制相结合的必要性。同时对绿色建筑智能化维护系统和生态智能化采暖系统都做出了相应的介绍。通过不同采暖方式在生态楼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从绿色环保、经济性、实用性和智能性方面来解析地源热泵、电热膜采暖和普通采暖三种供暖方式的特点。为本文接下来在实际生态楼项目中的应用与实现给出了指导意见。(3)以生态节能实验楼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生态实验楼项目的工程概况,并进一步进行可行性设计、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将遮阳智能化监控系统与中水处理系统、太阳能控制系统、太阳能-地热泵供热智能系统和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在实验楼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应用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设计,为绿色节能智能实验楼真正实现节能目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4)针对于实际项目,使用地源热泵太阳能供暖系统和低温辐射电热膜(低碳)装置以及温度传感器通过直接数字控制系统来实现智能化控制室内温度,将智能化控制集成系统应用到绿色生态建筑来实现该楼的智能化管理。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系统(风能)产生电力,基本实现生态楼内“零能耗”的使用效果。(5)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必须从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变成为现代的高效绿色节能,这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绿色建筑进行运营管理的部分纳入到集成控制系统中,增强能耗分项计量与能耗分析、管理等功能,以“绿色”作为目的、以“智能”当作手段,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避免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
石建新[5](2017)在《高校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分析》文中指出建筑的电气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是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几个阶段,因此,智能建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涉及到的范围非常的广泛,综合能力也比较强大,智能建筑与弱电技术的结合,有效的改善了智能建筑中的许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也将弱电技术应用到学校的相关建筑中,并且有着良好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智能弱电技术的一些相关概念,以及前景及应用。
于军琪,闫秀英,冯增喜[6](2016)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文中提出分析近20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阐述"树"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完整的课程与"3-3-2-2-1"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内涵建设、质量监控、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总结在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为促进本专业持续发展与保持特色优势以及发挥示范作用打下基础。
范同顺,苏玮[7](2014)在《智能建筑行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关系之探讨》文中研究指明1概述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20余年的历程,经历了起步、推进和规范发展等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及总体状况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智能建筑的主要产品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逐年增加,但是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二,基本上完成了专业构架、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工程实施体系的基础建设,但是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三,智能建筑行业纳入政府职能管理,实行市场准
贾朋[8](2014)在《智能建筑相关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信息化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如何有效的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系统运用到建筑行业的发展之中,成为了当今建筑行业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从智能建筑能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概括出智能建筑的概念特点以及当前智能化建筑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吕华益[9](2012)在《MT智能建筑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战略的取舍和战略的执行决定了一个公司能否成功。企业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只具备战略意识而不会实践运用是万万不能的。同时,随着智能建筑业的大发展,智能建筑行业空前繁荣,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但是,智能建筑公司在享受行业景气气氛的同时,也面临竞争对手众多,竞争环境激烈的态势。本文从实践出发,针对MT智能建筑公司的现状,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MT智能建筑公司目前所处的背景出发,阐明了论题的重要意义,对MT智能建筑公司进行了内外部环境分析。其中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和竞争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包括公司简介及公司资源和相关能力分析。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深入了解公司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环境的一般特征,并从企业自身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及经营特点等几方面,通过战略要素分析,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论对影响智能建筑公司竞争的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了MT公司的竞争能力,进而结合企业的竞争能力、自身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威胁,对公司的竞争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制定公司的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最后论证了保证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创新策略的实施、提升服务意识、培育人才的开发与投资、提高质量管理及控制等,并提出相关的实施保障方案。
汪小龙,方潜生[10](2012)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文中提出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历史沿革和招生现状,凝练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体系,从空间地缘分布、时间发展趋势和行业就业特色的角度,剖析了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决方案,展望了专业发展前景。
二、高等学校智能建筑的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学校智能建筑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历程与需求分析 |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历程 |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需求分析 |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一)集成学科优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法 |
(二)集成学科优势的教育资源平台 |
(三)集成学科优势的“1535”人才培养体系 |
(四)基于“新工科”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
三、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
(一)方法创新 |
(二)模式创新 |
(三)机制创新 |
四、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应用成果 |
(一)利用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推广专业办学特色和经验 |
(二)向省内外高校辐射推广教学项目研究成果 |
(三)积极开展科教融合并利用研究成果反哺教学 |
(四)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
五、结语 |
(2)基于小波和贝叶斯网络的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故障诊断发展及现状 |
1.2.1 基本故障诊断 |
1.2.2 基本故障诊断元件 |
1.2.3 故障诊断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 |
2 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分析 |
2.1 引言 |
2.2 智能建筑供配电结构构成 |
2.3 供配电系统电网络拓扑的结构特点 |
2.4 智能建筑供配电网络分析 |
2.5 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分析 |
2.5.1 智能建筑故障诊断现状 |
2.5.2 智能建筑中存在的传统故障 |
2.5.3 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智能建筑故障诊断 |
3.1 引言 |
3.2 贝叶斯网络概述 |
3.3 贝叶斯网络故障诊断程序 |
3.3.1 贝叶斯网络故障诊断模型 |
3.3.2 贝叶斯网络参数建模 |
3.3.3 贝叶斯网络推断 |
3.3.4 故障识别与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小波和贝叶斯网络的智能建筑故障诊断 |
4.1 引言 |
4.2 智能建筑供配电的拓扑描述 |
4.3 小波变换原理 |
4.3.1 小波变换的近似理论 |
4.3.2 小波变换中的Mallat算法 |
4.4 故障诊断过程 |
4.4.1 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特征提取 |
4.4.2 基于小波和贝叶斯网络的供配电故障诊断步骤 |
4.5 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幕墙智能建造平台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1.2.1 智能建造领域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1.2.2 建筑幕墙领域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BIM软件在幕墙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
1.3.2 幕墙构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 |
1.3.3 幕墙结构的施工模拟分析研究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技术 |
2.1 基本概念 |
2.1.1 建筑幕墙基本概念 |
2.1.2 建筑信息模型基本概念 |
2.1.3 智能建造基本概念 |
2.2 相关理论技术 |
2.2.1 幕墙工程项目管理技术 |
2.2.2 项目管理软件开发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幕墙智能建造平台开发 |
3.1 平台开发总流程图及说明 |
3.2 施工模拟分析说明 |
3.2.1 BIM模型导入 |
3.2.2 施工分析 |
3.2.3 施工计划 |
3.2.4 施工模拟 |
3.3 界面设计与说明 |
3.3.1 界面设计原则 |
3.3.2 界面设计权限 |
3.3.3 界面主要内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建造平台模式研究 |
4.1 智能平台功能 |
4.2 软件开发过程研究 |
4.3 BIM建模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建造平台项目应用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1.1 工程基本情况 |
5.1.2 幕墙概况 |
5.2 施工模拟分析 |
5.3 施工控制分析 |
5.3.1 施工控制过程 |
5.3.2 施工质量进度成本控制 |
5.4 应用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使用前景 |
6.2 存在的问题 |
6.3 幕墙智能建造平台技术改进 |
6.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1 空间划分及流向代码 |
附录2 时间计划分析代码 |
(4)绿色生态智能化建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绿色生态建筑研究的现状 |
1.2.1 国际研究现状 |
1.2.2 我国发展现状 |
1.3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绿色生态建筑的智能化技术理论依据 |
2.1 绿色生态建筑的智能化概念的提出 |
2.1.1 绿色建筑的概述 |
2.1.2 绿色生态建筑的智能化 |
2.2 绿色生态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主要能源 |
2.2.1 太阳能在绿色智能建筑中应用 |
2.2.2 地热能在绿色智能建筑中应用 |
2.2.3 雨水利用在绿色智能建筑中应用 |
2.2.4 风能发电系统在绿色智能建筑中应用 |
2.3 绿色生态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控制方法 |
2.4 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构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化系统在绿色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
3.1 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 |
3.1.1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 |
3.1.2 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系统集成 |
3.2 绿色建筑智能化维护系统 |
3.2.1 智能化遮阳系统概述与构造 |
3.2.2 智能化遮阳系统的分类 |
3.3 生态智能化采暖系统 |
3.3.1 常见采暖方式的比较 |
3.3.2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系统供暖的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绿色节能生态实验楼项目的应用研究 |
4.1 生态节能实验楼的简介 |
4.1.1 工程概况 |
4.1.2 技术节能目标及特点 |
4.2 生态智能化系统在实验楼中的应用 |
4.2.1 遮阳智能化监控系统与中水处理系统 |
4.2.2 太阳能控制系统 |
4.2.3 太阳能-地源热泵供热复合系统 |
4.2.4 低温辐射供暖系统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DDC的绿色建筑智能化的实现 |
5.1 DDC控制系统中控制点的布置 |
5.1.1 DDC控制系统 |
5.1.2 DDC控制点的设置 |
5.2 生态实验楼智能控制系统策略 |
5.2.1 绿色建筑楼宇自控系统 |
5.2.2 智能监测系统 |
5.2.3 其他智能控制系统 |
5.3 绿色生态智能化建筑的实现 |
5.3.1 生态实验楼外智能围护设计实现 |
5.3.2 太阳能-地源热泵供热复合系统的设计实现 |
5.3.3 基于PLC控制的中水处理系统 |
5.3.4 基于DDC的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培养过程研究 |
1.“树”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2. 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
二、实践与成效 |
1. 教育教学改革驱动 |
2. 工程实践环节突出 |
3. 特色与成效 |
三、问题与展望 |
1.“质量工程+教改项目+教材项目”:夯实基础、内涵建设 |
2.“专指委+学会+行业协会+国际合作”:提高质量、增强能力、巩固地位 |
3.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优化 |
4. 深化基地建设 |
(8)智能建筑相关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智能建筑特点概述 |
1.1 智能建筑具有建筑功能自动化运作的特点。 |
1.2 智能建筑可以实现建筑物的绿色节能运作。 |
1.3 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先进。 |
1.4 智能建筑可以满足建筑使用者多方面的要求。 |
2 智能建筑智能系统的组成分析 |
2.1 楼宇智能化系统 |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 |
2.3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 |
2.4 安全自动化系统 |
3 智能建筑智能系统的实施过程 |
3.1 土建工程的协调 |
3.2 机电设计与安装。 |
3.3 智能化系统的配套处理 |
3.4 智能建筑系统设备的安装 |
4 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
5 结束语 |
(9)MT智能建筑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2 MT智能建筑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2.1.1 政治法律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3 竞争环境分析 |
2.3.1 行业企业数量 |
2.3.2 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
2.3.3 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
3 MT智能建筑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 MT智能建筑公司简介 |
3.2 MT智能建筑公司企业资源分析 |
3.2.1 主要产品资源 |
3.2.2 管理资源分析 |
3.2.3 人力资源情况 |
3.2.4 企业市场定位分析 |
3.2.5 企业文化分析 |
3.3 MT智能建筑公司企业能力分析 |
3.3.1 企业技术能力分析 |
3.3.2 企业营销能力分析 |
4 MT智能建筑公司战略的确定 |
4.1 MT智能建筑公司SWOT因素分析 |
4.1.1 机会与威胁分析 |
4.1.2 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3 SWOT矩阵分析 |
4.2 MT智能建筑公司战略的确定 |
4.2.1 战略目标 |
4.2.2 竞争战略方案的选择-------差别化战略 |
5 MT智能建筑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
5.1 加强技术创新策略的实施 |
5.2 加强品牌管理 |
5.3 人才的开发与投资 |
5.4 加强客户服务 |
5.5 取得相关资质 |
5.6 加强质量管理及控制 |
5.7 实施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智能建筑公司客户调查问卷 |
致谢 |
(10)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体系 |
(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
(二)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 |
三、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 |
(一) 经济与招生的地域不平衡 |
(二) 专业培养的特殊性制约发展速度 |
四、结语 |
四、高等学校智能建筑的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杨亚龙,方潜生,汪明月,谢陈磊,周玉蓉. 高等建筑教育, 2021(04)
- [2]基于小波和贝叶斯网络的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 王晨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3]幕墙智能建造平台研究与应用[D]. 胡作琛.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4]绿色生态智能化建筑的应用研究[D]. 康莹.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1)
- [5]高校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分析[J]. 石建新. 中国设备工程, 2017(02)
- [6]“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J]. 于军琪,闫秀英,冯增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7]智能建筑行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关系之探讨[J]. 范同顺,苏玮. 智能建筑, 2014(09)
- [8]智能建筑相关问题探析[J]. 贾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1)
- [9]MT智能建筑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吕华益. 大连理工大学, 2012(S1)
- [10]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 汪小龙,方潜生. 高等建筑教育, 2012(03)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论文; 建筑电气论文; 贝叶斯论文; 幕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