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C552单片机组成的轴类零件测温系统

80C552单片机组成的轴类零件测温系统

一、由80C552单片机构成的轴类零件温度测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秦政辉[1](2020)在《基于线激光与图像的便携非接触式原木端面直径测量装置》文中研究说明原木材积是衡量原木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端面直径测量是原木材积检测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木材厂多数采用人工检尺法测量端面直径信息,存在测量效率低、误差大、耗时长、过程复杂的问题。机器视觉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实时性高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本文针对原木端面直径测量目标,开发一套便携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高效的完成测量工作。设备在检测距离5-30cm范围内,对目标尺寸10-60cm的被测物体检测误差低于10%。本文首先设计一套基于线激光特征的图像采集系统,系统的MCU采用STM32H7控制器,系统包含采集测量目标图像信息与距离信息的功能、图像处理以及数据保存与显示的功能。其次根据需求对系统中的相应传感器和摄像头进行标定,分析被测物体线激光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设计尺寸计算方案。为了减少线激光周围噪声对目标特征的影响,提出对R、G、B通道灰度分量进行加权运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被测物体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线激光特征。在特征尺寸计算方法方面对比及分析周长均值法、骨架长度法及横向像素点计算法三种计算方案的测量结果,运用四种数据拟合算法得到对应的效果最好的数学模型。最后,使用该装置实际测量不同种类目标物体,分析结果和与真实值产生误差的原因,证明该装置可以满足测量需求,在原木端面直径测量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韩迪[2](2016)在《列车车轴多参数非接触检测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目前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和检测技术现状,研究一套基于非接触检测技术的列车车轴多参数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列车车轴多参数的实时在线检测。本文采用双光路CCD激光测微计组合测量技术、光栅位移检测技术、大型精密机械与液压技术和电控技术,可对列车车轴的直径、轴长、圆柱度、径向圆跳动等多参数实现非接触自动化在线测量。通过分析造成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和原理验证实验,证明直径数据满足±0.003mm的精度要求;圆柱度和径跳数据满足±0.015mm的精度要求;轴长数据满足±1mm的精度要求。

曹静宇[3](2014)在《面向专用机床钻铣数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绝大部分汽车都是采用凸轮促动的车轮制动系统,这就使得汽车制动凸轮轴成为了汽车刹车系统中的核心零件之一,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安全性能。传统机械靠模加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本文对当前数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以实现汽车制动凸轮轴类零件高效铣削生产为目标的专用数控系统。专用数控系统是数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其具有高效率,低冗余,操作简单等特点。基于对汽车制动凸轮轴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计算机为上位机,单片机为下位机,伺服电机为进给执行机构,运用C++进行软件编程的数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搭建数控系统的实验平台,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检验。该部分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完成数控系统检验平台的搭建,包括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伺服电机驱动,单片机I/O口资源分配,串口通信电路等。整个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该系统以计算机为上位机实现人机交互界面,通过时间分割法粗插补运算将轮廓分割成以坐标表示的直线段,并将坐标点以及相关命令通过串口通信发送给下位机。下位机接收到命令后,根据不同的标志位执行不同的命令,并将信号发送给伺服控制器或变频器。

程子坤[4](2011)在《船用非接触式多功能数字测量仪的研发》文中认为转速、扭矩、轴功率是船舶旋转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也是船舶动力系统中的必测指标,非接触式数字测量仪可对船舶动力系统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船舶轴系运行状况,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针对目前传统接触式转速表的状况,本文提出利用红外反射技术实现非接触式转速测量的方法,以及通过检测船舶旋转设备扭矩,可以得出轴系轴功率,以实现多功能测量。本文通过对转速、扭矩测量原理的研究,分析了转速、扭矩的测量方法,设计了非接触式多功能数字测量系统,通过对比测试试验,实现了对船舶轴系转速、轴功率的测量。本文主要进行的工作如下:(1)研究了转速、扭矩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根据非接触式测量的要求,通过各种测速传感器性能比较,最后确定红外光电传感器选型;分析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确定了转速测量和扭矩检测方法。(2)在硬件方面设计了非接触式多功能数字测量系统的整体框架,对系统分模块进行了电路设计,设计了红外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液晶显示电路、串口通讯及打印电路等,并给出了相应的电路设计原理图。(3)在软件方面设计了主程序、按键处理程序、液晶显示程序、转速测量程序及轴功率计算程序等。通过程序调用实现了信号采集、液晶显示、转速和轴功率计算等功能。(4)在船舶主机实验室条件下,对非接触式多功能数字测量仪进行了测试试验,通过测量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测量仪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本论文研发的多功能数字测量仪能实现多功能测量。

黄长辉[5](2010)在《金属材料断口三维形貌检测与表征分析》文中认为由于工艺失误或长期曝露在不利的外界因素(力、温度、湿度等)之下,机械构件的结构特性发生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最后导致原有的机械功能失效,而机械构件表面形貌数据对失效机制的判断及分析提供直观有效的信息,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工件表面形貌。而在各种微表面形貌测量方法中,白光相移干涉术不仅能实现三维、微纳级精度的快速非接触测量,而且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因此本文利用白光相移干涉术对金属材料断口三维形貌进行检测和分析。本文介绍了基于PZT微纳扫描定位装置的白光相移干涉测量系统,主要对光源、显微物镜、探测器CCD等器件进行了选定;并采用一种快速FFT分块算法改进PZT精密微纳扫描定位系统三维重建速率慢的缺点,实验表明新算法能较好地提高系统成像效率。其次采用白光扫描干涉术对30CrMnSiA合金疲劳与韧窝断口表面微观复杂形貌进行检测,并利用空间频域算法、快速FFT分块算法逐步完成了断口微观三维形貌高质量的重建。为了对三维形貌处理数据进行表征分析,文章通过2D-Motif表征法、三维分形表征法及3D-Motif表征法对重建出的三维形貌分别给出了2D-Motif评定结果、三维分形维数及3D-Motif评定结果,研究表明较之二维表征法,三维评定结果更能反映合金疲劳与韧窝断口表面微观形貌的三维实质;同时还发现对于疲劳及韧窝两种断口,三维分形法适用于该两种断口微观表面的粗糙度表示,而3D-Motif法则更适合表征韧窝断口,这为进一步结合材料力学性能定量分析微观金属断口产生机理提供帮助。

呙力平[6](2010)在《回转窑轮带和托轮直径测量仪研究》文中提出回转窑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它的运转情况决定着企业产品的产量和成本。为了保证回转窑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工作,轮带和托轮直径的测量是检测工作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其直径的测量,可以看出磨损情况,也为回转窑轴线检测和调整窑体提供必要的数据。本文对回转窑轮带和托轮的直径测量仪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从机械装置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介绍了整个测量仪。本仪器是基于滚轮法设计出的测量装置,主体结构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滚轮:与被测轮带和托轮接触旋转;摆动机构:整个仪器的受力着力点,力的传导结构;转向机构:微调装置能让滚轮的位置随被测物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夹持机构:将测量仪和固定桩固定;光电编码器:安装在滚轮轴上,随滚轮轴旋转而输出一系列脉冲;单片机系统:对编码器的脉冲信号进行处理通过软件程序计算和显示所测直径。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单片机系统实现。由于本测量仪器中光电编码器是关键的元件,也因其本身内部电子元器件对使用环境比较敏感,准确采集编码器的脉冲信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光电编码器测量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影响光电编码器精度的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温度因素:由于使用环境温度较高而可能超出编码器的承受温度,在测量时间较短的情况下采用了高温隔热材料将编码器包裹防止外界温度快速扩散进入内部。振动因素:回转窑是一种重载、大扭矩、多支点、静不定运行系统,振动普遍存在,为了保证编码器输出脉冲的可靠性,本文在研究振动对编码器内部影响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抗干扰振动的计数电路,可以有效屏蔽掉光电编码器的干扰和振动信号。根据误差源分析,在单片机程序处理中,有效将数据采集计数误差消除,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精度。在满足我们要求的测量精度下,本仪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可以推广使用。

魏永强[7](2009)在《采用白光相移干涉术的磨损痕迹微纳检测及三维表征》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显微形貌数据能对失效机制的分析判断提供丰富且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工件失效表面形貌的测量及表征逐渐向低维度空间推进。在各种微表面形貌测量方法中,白光相移干涉法不仅能实现三维、微纳级精度的快速非接触测量,而且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在表面形貌的表征方法中,基于功率谱密度的频域方法可以把时域和空域信息转换到频率域,在频率域内不但能突出单个频率或波长的信息、揭示不同波长成份对表面粗糙度均方根的绝对或相对影响,而且计算简单、不循环计数。基于此,本文采用白光相移干涉术实现对磨损痕迹的微纳检测,并通过功率谱表征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索一种磨损失效分析的新方法。首先,在建立微表面三维形貌检测系统装置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闭环PZT微纳定位扫描系统:该系统的硬件部分以80C196KC做为主控制器,用ZNXsensor双极性电容位移传感器检测微位移器的位移量;采用Fuzzy-PID复合控制,不但继承了常规PID的特点,同时又兼有模糊控制的优势。其次,为了提高三维重建的速率,本文探讨了一种快速FFT的分块算法,并进行了数学推导,而且编写了相应的应用程序,此算法通过把原始矩阵进行分块、对角化等处理,以此提高FFT变换的速度。接着,应用微纳定位扫描系统测定磨粒磨损试样(轻微磨损、磨损较重、磨损严重---报废工件)得到干涉图像,利用快速空间频域算法对此干涉图进行处理,重建出磨损试样的三维原貌图。最后,利用2D FFT变换对重建的三维原貌图进行处理,得到磨损试样的表面功率谱、角谱、半径谱图,以此对磨损试样的各种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闭环微纳定位扫描系统输出电压0~200V连续可调,纹波电压的最大值为1.06mV,控制精度为5nm,系统相对误差0.15%;提出的快速FFT分块算法不但提高了三维重建的速率、而且很好的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通过对磨痕的表面功率谱、角谱、半径谱图的表征,分析了磨损出现的原因,并针对此磨损类型探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宋现春,孙溪,张强[8](2008)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测试系统设计》文中认为介绍了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虚拟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主要由测力传感器、滤波放大电路、编码器、单片机80C552及上位PC机组成,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作为人机界面和数据处理平台,将虚拟仪器技术运用到摩擦力矩测试中来,使得系统的测试功能更加强大,测试、分析过程更加方便、迅速。

王宝超[9](2007)在《便携式关节型三坐标测量仪的研制》文中提出便携式关节型三坐标测量仪采用了全转动副的连杆级联结构的一种测量仪器。相对于传统的直角坐标测量机,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测量柔性好,可实现无障碍测量的优点。但缺点是:测量端误差放大严重,非笛卡儿坐标系下建立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其误差也比较复杂,误差的标定和补偿困难,所以一般处于中低精度水平。关节型三坐标测量仪可广泛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军工、模具等工业领域以及反求工程等领域,特别适用于现场的移动测量。本文进行了测量原理分析、机械结构设计、原型机试制、电测系统开发、误差标定和检测等方面的系列工作,初步掌握了该仪器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为其产品化奠定了基础。在精度控制方面,采取了以下办法减小测量误差:采用碳纤维作为测量臂的材料,以降低自重弯曲和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采用“背对背”成对安装的精密角接触轴承,并施加一定的预紧力,以增加关节旋转轴的刚性;研究了可能的制造误差及其补偿原理;改进了单点标定技术标定了系统的综合测量误差。

吴媛媛[10](2007)在《轴类零件装配力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装配是工厂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装配作业质量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有直接影响;并且对产品的原始成本影响重大,装配自动化已成为制造工业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而装配自动化的实现必须以合格的质量作为基础,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因此,在自动化装配线上引入自动检测设备尤为重要,这样不但可以控制装配质量,而且通过检测设备可以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后续处理得到更多的信息。由此可见,将在线自动检测技术应用到装配线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从实际应用出发,针对装配作业中典型的轴类零件的装配,将自动装配技术与智能测试技术相结合,运用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串口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液压控制技术及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套低成本的通用的适于压入装配的装配力智能检测控制系统。对装配作业中典型的轴类零件的装配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力检测与控制。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装配力检测系统进行设计:首先,对轴孔装配过程进行力学分析,运用科学计算语言FORTRAN编程,计算轴、孔装配过程中的轴向力,并分析各种因素对轴向力的影响,据此确定装配控制策略。其次,提出了装配力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对传感器、放大器、A/D转换器、单片机、D/A转换器、LED显示器、键盘、显示灯、串行总线和输出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在硬件的基础上设计软件,并经过反复的调试与仿真,提高软件的准确率与可靠性,最后阐述了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本设计为装配过程力监控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拓了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由80C552单片机构成的轴类零件温度测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80C552单片机构成的轴类零件温度测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线激光与图像的便携非接触式原木端面直径测量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觉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2 原木端面尺寸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总体方案
        2.2.1 测量方案选择
        2.2.2 系统架构
        2.2.3 技术路线
    2.3 本章小结
3 测量系统设计
    3.1 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3.1.1 图像采集系统硬件选型
        3.1.2 硬件电路设计
        3.1.3 硬件系统PCB电路板设计
    3.2 外壳设计
    3.3 测量系统固件程序设计
        3.3.1 测量系统程序总体设计
        3.3.2 线激光特征图像采集程序
        3.3.3 外设传感器控制程序
        3.3.4 图像处理程序
        3.3.5 系统输出程序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4.1 标定图像采集
    4.2 OV5640摄像头标定及畸变矫正
        4.2.1 摄像头原理
        4.2.2 镜头畸变模型
        4.2.3 摄像头标定
        4.2.4 像素点尺寸标定
        4.2.5 空间距离与像素点的变换
    4.3 线激光特征尺寸研究
        4.3.1 标准块图像采集
        4.3.2 目标有效区域
        4.3.3 原始图像通道分离
        4.3.4 线激光特征图像分割
        4.3.5 特征图像连通域标记
    4.4 线激光特征尺寸计算方案选择
        4.4.1 周长均值法
        4.4.2 骨架长度法
        4.4.3 横向像素点长度计算法
        4.4.4 计算结果
    4.5 标准块实验图像数据拟合
        4.5.1 数据拟合方法
        4.5.2 拟合数学模型评价指标
        4.5.3 最优数学模型选择
    4.6 本章小结
5 测量实验
    5.1 实验方案
    5.2 测量结果及分析
        5.2.1 不锈钢材质实验数据及分析
        5.2.2 木制材料数据及分析
        5.2.3 塑料材质数据及分析
    5.3 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列车车轴多参数非接触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列车车轴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轴类零件检测技术研究
    2.1 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2.2 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第3章 基于双CCD的列车车轴测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测量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3.2 测量系统的组成
    3.3 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3.4 直径测量基本原理
    3.5 圆柱度测量基本原理
    3.6 径向圆跳动测量基本原理
    3.7 轴长测量基本原理
第4章 被测工件进给及装夹系统设计
    4.1 被测工件进给系统
    4.2 被测工件装夹系统
第5章 测量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方案设计
    5.1 各运动控制分系统设计
    5.2 各参数数据采集分系统设计
第6章 误差及实验结果分析
    6.1 直径、圆柱度测量误差分析
    6.2 轴长测量误差分析
    6.3 实验与结果分析
第7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3)面向专用机床钻铣数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2.1 课题研究背景
        1.2.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进度安排及预期目标
        1.3.1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3.2 课题进度安排及预期目标
第2章 数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硬件系统总体方案选取
        2.1.1 步进技术与伺服技术的选取
        2.1.2 控制系统的选取
    2.2 总体方案的确定
    2.3 系统关键技术
        2.3.1 串口通信技术
        2.3.2 伺服驱动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主要硬件的功能及选型
        3.1.1 单片机的选择
        3.1.2 外部扩展存储芯片的选择
        3.1.3 测试平台的伺服控制器及电机介绍
        3.1.4 串口通信芯片的选择
    3.2 伺服电机驱动模块设计
        3.2.1 交流伺服电机特点
        3.2.2 交流伺服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3.2.3 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及参数设计
    3.3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 I/O 口设计
        3.3.1 单片机时钟电路设计
        3.3.2 单片机电源电路及复位电路
        3.3.3 单片机与上位机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3.3.4 单片机 I/O 口分配
    3.4 硬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片机程序设计
    4.1 单片机程序开发环境介绍及其应用
    4.2 单片机程序设计
        4.2.1 单片机程序流程
        4.2.2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4.2.3 串口通信中断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位机程序设计
    5.1 MFC 软件介绍
    5.2 上位机软件功能及流程
    5.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3.1 Windows 标准控件的使用
        5.3.2 人机交互界面实现
    5.4 粗插补程序设计
        5.4.1 圆弧插补运算
        5.4.2 渐开线插补运算
    5.5 插补算法精度分析
        5.5.1 汽车凸轮轴加工要求
        5.5.2 插补精度分析
    5.6 上位机通信程序设计
        5.6.1 MSComm 控件介绍
        5.6.2 串口通信的创建
        5.6.3 串口通信实现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4)船用非接触式多功能数字测量仪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转速、扭矩测量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转速测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扭矩测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船舶轴系转速、扭矩测量原理
    2.1 转速测量概述
    2.2 转速测量原理
        2.2.1 光电式转速传感器
        2.2.2 磁电式转速传感器
        2.2.3 红外转速传感器
    2.3 扭矩测量原理
        2.3.1 应变式扭矩传感器
        2.3.2 相位差式扭矩传感器
    2.4 轴功率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舶轴系转速、扭矩测量方法
    3.1 转速测量方法
        3.1.1 测频法(M 法)
        3.1.2 测周法(T 法)
        3.1.3 测频测周法(M/T 法)
    3.2 扭矩测量方法
        3.2.1 传递法
        3.2.2 平衡力法
        3.2.3 能量转换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测量仪系统介绍及硬件设计
    4.1 测量仪总体介绍
    4.2 红外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4.3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4.3.1 放大电路设计
        4.3.2 整形电路设计
        4.3.3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4
    4.4 单片机电路设计
    4.5 液晶显示模块
    4.6 数据通讯模块
    4.7 数据打印模块
    4.8 PCB 板的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量仪软件系统设计
    5.1 软件开发工具 Keil C51
    5.2 主程序设计
    5.3 按键处理程序设计
    5.4 显示程序设计
    5.5 转速测量子程序设计
    5.6 轴功率计算子程序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测量仪的检验试验
    6.1 测量仪测速对比试验
    6.2 测量仪轴功率测试试验
    6.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金属材料断口三维形貌检测与表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表面微观形貌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微表面三维形貌检测的意义
    1.3 微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1.3.1 机械探针式测量方法
        1.3.2 光学探针式测量方法
        1.3.3 扫描探针显微镜
        1.3.4 扫描电子显微镜
        1.3.5 其它光学轮廓检测方法
    1.4 微观表面形貌测量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的目的及内容
第2章 白光相移干涉显微测量系统设计
    2.1 白光相移干涉显微测量系统总体结构
    2.2 光源的选定
    2.3 显微物镜的选定
    2.4 探测器CCD的选定
    2.5 干涉光路的平衡设计
    2.6 干涉系统的光能计算
        2.6.1 光学系统中光能的损失
        2.6.2 干涉系统中光能阈值
    2.7 PZT微纳定位扫描系统的设计
        2.7.1 单片机系统设计
        2.7.2 驱动电源设计
        2.7.3 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2.7.4 串口通信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快速FFT的分块算法实现
    3.1 引言
    3.2 算法原理
        3.2.1 一维FFT变换的分块矩阵法
        3.2.2 二维快速FFT变换的分块矩阵法
        3.2.3 三维快速FFT的分块变换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表面微观形貌表征方法研究
    4.1 表面形貌二维表征方法—2D-Motif表征法
        4.1.1 2D-Motif的定义
        4.1.2 2D-Motif表征法的评定参数体系
        4.1.3 2D-Motif表征法的评定合并规则
        4.1.4 2D-Motif表征法与中线制表征法分析比较
    4.2 表面形貌三维表征方法
        4.2.1 3D-Motif表征法
        4.2.2 三维分形表征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30CrMnSiA合金断口表面三维测量及表征分析
    5.1 整个干涉测量系统
    5.2 基于白光干涉术的测量算法
    5.3 白光相移干涉系统的三维测量步骤
    5.4 金属断口表面微观三维测量、重建及表征分析
        5.4.1 金属断口的产生及微观分类
        5.4.2 30CrMnSiA合金断口表面微观三维重建
        5.4.3 30CrMnSiA合金断口表征分析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的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回转窑轮带和托轮直径测量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和本课题有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实现目标、拟定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实现目标
        1.3.3 关键问题
第2章 测量原理及方法介绍
    2.1 测量原理
    2.2 测量方法和工作原理介绍
第3章 回转窑轮带和托轮直径测量系统介绍
    3.1 系统简介
    3.2 机械装置介绍
        3.2.1 机械装置总体结构
        3.2.2 滚轮和滚轮轴的结构
        3.2.3 摆动机构
        3.2.4 转向机构
        3.2.5 夹持机构
    3.3 控制部分介绍
        3.3.1 控制部分简介
        3.3.2 单片机选择
        3.3.2 电源模块设计
        3.3.3 抗干扰振动计数电路设计
        3.3.4 液晶显示模块的选用
        3.3.5 霍尔接近开关选择
        3.3.6 外围电路设计
        3.3.7 软件程序设计
第4章 影响光电编码器精度的因素分析
    4.1 光电编码器介绍和选择
        4.1.1 光电编码器介绍
        4.1.2 光电编码器选择
    4.2 光电编码器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4.3 影响光电编码器精度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4.3.1 温度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4.3.2 干扰、振动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4.3.3 转速对光电编码器的影响
    4.4 编码器联轴器选择
    4.5 光电编码器的安装
第5章 测量误差分析
    5.1 系统误差分析
    5.2 误差源分析
    5.3 误差分析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7)采用白光相移干涉术的磨损痕迹微纳检测及三维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表面形貌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微表面三维形貌检测的意义
    1.3 微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
        1.3.1 机械探针式测量方法
        1.3.2 光学探针式测量方法
        1.3.3 扫描探针显微镜
        1.3.4 扫描电子显微镜
        1.3.5 其它光学轮廓检测方法
    1.4 微观表面形貌测量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的目的
第2章 Linnik 白光干涉系统的设计
    2.1 白光干涉系统总体结构
        2.1.1 三维可调固定架及载物台的设计
        2.1.2 隔光圆台的设计
        2.1.3 放大倍率以及数值孔径
        2.1.4 干涉光路的平衡设计
        2.1.5 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和成像系统的景深
    2.2 照明系统设计
        2.2.1 低功率调光电路设计
        2.2.2 照明光路的原则和方法
        2.2.3 照明光路结构
        2.2.4 照明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2.3 干涉系统的光能计算
        2.3.1 光学系统的光能损失
        2.3.2 干涉系统的光能阈值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80C196KC 控制的闭环微纳定位扫描系统设计
    3.1 闭环PZT微纳定位扫描系统的总体设计结构
    3.2 闭环PZT微纳定位扫描系统的硬件设计
        3.2.1 单片机系统
        3.2.2 后向通道D/A
        3.2.3 驱动电源
        3.2.4 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3.2.5 串口通信
    3.3 闭环PZT微纳定位扫描系统的软件设计
        3.3.1 PID控制策略
        3.3.2 模糊控制策略
    3.4 实验研究
        3.4.1 驱动电源系统测试
        3.4.2 闭环微纳扫描系统的仿真与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快速FFT 的分块算法实现
    4.1 引言
    4.2 算法原理
        4.2.1 一维FFT变换的分块矩阵法
        4.2.2 二维快速FFT变换的分块矩阵法
        4.2.3 三维快速FFT的分块变换算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件表面磨损痕迹的三维重建及表征
    5.1 三维重建算法研究
        5.1.1 白光干涉测量算法
        5.1.2 重心法
        5.1.3 移相算法
        5.1.4 包络曲线拟合法
        5.1.5 空间频域算法
        5.1.6 算法的比较
    5.2 闭环微纳定位扫描系统的测量步骤及三维重建过程
    5.3 工件表面磨损痕迹的三维重建
        5.3.1 原始图像数据分析
        5.3.2 磨损痕迹的三维重建
    5.4 工件表面磨损痕迹的表征
        5.4.1 磨损的概念
        5.4.2 磨损的表示方法
        5.4.3 磨损规律
        5.4.4 磨损机理
        5.4.5 磨损痕迹的表征
    5.5 系统装置实物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的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摩擦力矩虚拟测量仪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测试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硬件
    2.2 系统软件
3 系统的测试
4 结束语

(9)便携式关节型三坐标测量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三坐标测量机的现状
        1.2.1 笛卡尔三坐标测量机的研究现状
        1.2.2 便携式关节型三坐标测量仪的研究现状
        1.2.3 便携式三坐标测量仪与笛卡尔三坐标测量机的比较
    1.3 本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本课题来源
        1.3.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内容
        1.4.1 论文所要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1.4.3 关键技术
        1.4.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测量原理和位姿计算
    2.1 坐标测量原理
    2.2 位姿计算
        2.2.1 测头位姿的描述
        2.2.2 齐次变换矩阵
        2.2.3 便携式三关节三坐标测量仪的理论位姿方程
    2.3 理论测量精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构参数对误差影响程度分析
    3.1 θi的影响
    3.2 αi的影响
    3.3 ai的影响
    3.4 si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结构设计
    4.1 技术特点
    4.2 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4.2.1 设计思路
        4.2.2 设计原则
    4.3 机械结构的详细设计
        4.3.1 自由度个数的选择
        4.3.2 机械结构的详细设计
        4.3.3 设计部件的刚度校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控系统设计和测量程序设计
    5.1 电测系统的关键因素
        5.1.1 角度测量元件的选用
        5.2.2 测头的选用
        5.2.3 控制系统的设计
    5.2 测量程序的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构参数的误差标定
    6.1 机械结构误差的标定
        6.1.1 零位误差的标定
        6.1.2 综合误差标定方法
    6.3 外部环境对误差的影响考虑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综合测量实验
    7.1 固定测量的标定实验
        7.1.1 标准球半径的重复精度标定实验
        7.1.2 标准球球心的单点重复精度标定实验
    7.2 移动测量的标定实验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10)轴类零件装配力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技术背景分析
        1.1.1 装配自动化的发展及研究概况
        1.1.2 智能检测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轴孔装配的力学分析及仿真
    2.1 轴孔装配模型
        2.1.1 轴孔装配模式
        2.1.2 轴孔装配模型的建立
    2.2 轴、孔插装过程的力学分析
        2.2.1 通过倒角阶段
        2.2.2 一点接触阶段
        2.2.3 两点接触阶段
    2.3 装配力仿真
        2.3.1 装配可行域
        2.3.2 程序流程图及解释
        2.3.3 程序编译运行及结果输出
    2.4 装配力仿真结果及分析
        2.4.1 间隙对插入力Fz的影响
        2.4.2 侧向偏移误差 U_0对插入力Fz的影响
        2.4.3 侧向刚度Kx对插入力Fz的影响
        2.4.4 初始偏转角θ_0对插入力Fz的影响
        2.4.5 角偏转刚度K_θ对插入力Fz的影响
    2.5 仿真结论对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的指导意义
        2.5.1 仿真结论
        2.5.2 仿真结论对自动化装配的指导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力检测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3.1 整体方案设计
        3.1.1 设计目标
        3.1.2 装配机构简介
    3.2 装配力检测系统功能概述
    3.3 单片机测控制系统组成
    3.4 装配力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3.4.1 单片机的选择
    3.5 人机交互接口技术
        3.5.1 控制面板的设计
        3.5.2 键盘接口技术
        3.5.3 LED显示器接口设计
    3.6 单片机前向通道的设计
        3.6.1 信号的获取
        3.6.2 信号处理
        3.6.3 A/D转换器的选择
    3.7 单片机后向通道的设计
        3.7.1 开关量输出通道
        3.7.2 模拟量输出通道
        3.7.3 串口通讯设计
    3.8 稳压电源的设计
    3.9 其它电路的设计
        3.9.1 时钟电路
        3.9.2 复位电路
    3.10 系统性能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片机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概述
    4.2 单片机系统内部资源使用说明
    4.3 程序工作思想
        4.3.1 主程序设计
        4.3.2 中断程序设计
    4.4 键盘处理模块
        4.4.1 键盘控制方式
        4.4.2 键盘功能分析
        4.4.3 键盘处理程序
    4.5 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4.5.1 数据采集
        4.5.2 数据处理
        4.5.3 数字滤波
        4.5.4 标度变换及 BCD码转换
        4.5.5 显示灯及报警器
        4.5.6 测量处理程序
    4.6 数据显示模块
    4.7 数据通讯模块
    4.8 程序的测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
    5.1 可靠性与抗干扰设计概述
        5.1.1 干扰对控制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
        5.1.2 可靠性系统设计的主要途径
    5.2 硬件抗干扰措施
        5.2.1 滤波技术
        5.2.2 去耦电路
        5.2.3 屏蔽技术与双绞线传输
        5.2.4 隔离技术
        5.2.5 接地技术
        5.2.6 印刷电路板布线
    5.3 软件抗干扰措施
        5.3.1 软件消除键抖动
        5.3.2 数字滤波
        5.3.3 误差补偿
        5.3.4 指令冗余与软件陷阱
        5.3.5 采用程序监视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电路原理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由80C552单片机构成的轴类零件温度测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线激光与图像的便携非接触式原木端面直径测量装置[D]. 秦政辉.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列车车轴多参数非接触检测系统研究[D]. 韩迪. 长春理工大学, 2016(03)
  • [3]面向专用机床钻铣数控系统设计[D]. 曹静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4(04)
  • [4]船用非接触式多功能数字测量仪的研发[D]. 程子坤. 集美大学, 2011(01)
  • [5]金属材料断口三维形貌检测与表征分析[D]. 黄长辉. 南昌航空大学, 2010(06)
  • [6]回转窑轮带和托轮直径测量仪研究[D]. 呙力平.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7]采用白光相移干涉术的磨损痕迹微纳检测及三维表征[D]. 魏永强. 南昌航空大学, 2009(03)
  • [8]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测试系统设计[J]. 宋现春,孙溪,张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8(03)
  • [9]便携式关节型三坐标测量仪的研制[D]. 王宝超.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07(02)
  • [10]轴类零件装配力检测系统的研究[D]. 吴媛媛. 大连交通大学, 2007(05)

标签:;  ;  ;  ;  

80C552单片机组成的轴类零件测温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