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膳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与各学科疾病关联密切。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和防治是所有内科医生的必备知识。今特刊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最新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糖尿病临床的重要进展,指导临床一线实践。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受杂志刊载篇幅限制,将分两部分在2021年第8期和第9期刊登。
石瑞[3](2021)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省11个地市级医院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与总结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自制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11地市级中1087名心血管科护士通过问卷星调查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2)半结构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深入访谈18名冠心病患者并了解其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3)证据总结:系统检索冠心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筛选并对指南证据整合分析。(4)证据评价:依据“2014年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上述证据进行综合、提炼,拟定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5)专家会议法:组织临床、护理及康复相关专家举行专家会议,对护理方案初稿结合国内临床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1120份,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0%。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维度得分为(24.17±5.37)分,态度维度得分为(53.85±7.97)分,行为维度得分(51.23±10.0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科室、近12个月是否学习相关指南/共识、心血管工作年限、所在医院及科室是否开展心脏康复、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心脏康复专科培训是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总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需求主要为5个方面:冠心病相关知识缺乏,个性化、操作性康复指导需求,出院后延续康复指导需求、家庭与社会关怀需求、医院与社区联合服务需求。(3)证据综合和证据评价: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共纳入17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证据总结,初步总结13个方面,150条证据,包括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膳食推荐、情绪/心理/睡眠管理、血压、血脂、血糖管理、戒烟、限制饮酒,体重和腰围管理、职业康复、健康教育及性生活。(4)专家会议结果:结合问卷调查、患者访谈和最佳证据结果,并结合专家会议的讨论意见,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版《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论:(1)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而护理态度较积极,护理临床实践管理与指南建议存在较大差距,加强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培训是必要的。(2)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脏康复需求,健康教育及心脏康复干预策略的不同导致患者临床结局不同,提示医务人员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策略应评估个体需求,实施个性化管理方案。(3)基于现况调查、患者访谈、证据综合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符合临床实际和满足患者需求,该方案涉及内容共13个方面,为后续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员心脏康复管理的培训提供方案,推动心脏康复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
李晶晶[4](2021)在《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吉林省筛查的35-75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吉林省心血管高危对象干预效果,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探索影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的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干预建议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14-2016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7268人。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应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吸烟率下降5.2%、饮酒率下降7.1%、规律体育锻炼率增加38.7%、高盐饮食下降4.6%,超重率下降44.8%;心血管疾病高危对象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心血管高危对象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5.74 mm Hg、5.96 mm Hg、心率下降3.35(次/分)、总胆固醇(TC)下降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0.34 mmol/L、甘油三酯(TG)下降0.5 mmol/L;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戒烟率为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离异/分居、家庭年收入、糖尿病家族史是戒烟率的影响因素;3.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戒酒率为7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户口类型、职业、家庭年收入的戒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戒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朝鲜族、非农业户口、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是戒酒率的影响因素;4.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育锻炼转变率为3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体育锻炼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体育锻炼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文化程度其他、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脑梗塞家族史、有脑出血家族史是体育锻炼转变率的影响因素;5.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高盐饮食转变率为5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高盐饮食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高盐饮食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民族、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是高盐饮食转变率的影响因素;6.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重控制率为2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体重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糖尿病和恶心肿瘤疾病家族史等体重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农村、退休人员、家务及失业、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冠心病家族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是体重控制率的影响因素;7.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率为4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户口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等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农村、朝鲜族、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大专及以上、工人及技术、行政人员、商业服务、退休人员、家务及失业、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脑梗塞家族史、脑出血家族史等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8.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脂控制率为5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血脂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高胆固醇血症疾病家族史等血脂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家庭年收入、有脑出血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是血脂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论:1.吉林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戒烟、戒酒、规律体育锻炼、体重控制、限盐饮食、血压和血脂控制的效果比较显着;2.行为因素:不同特征的因素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行为方式改变的作用强度不同,其中性别、城乡、家庭年收入和高血压疾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3.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特征的因素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作用强度不同,性别、年龄、城乡、职业、家庭年收入、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何依畅[5](2021)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健康管理临床路径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持续探索优化适合实际、适合中国人群的慢性病筛查干预的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建立慢病筛查干预的长效机制。方法:1.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健康体检并完成生活方式问卷评估的共4372例健康体检者,通过健康体检及生活方式问卷问诊发现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受检者患慢性病的风险,给予个性化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定期随访不断进行血压、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动态化监测、生活方式调整与干预,达到对体检者所存在的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持续干预与改善,来研究个性化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慢病方面所起的作用。2.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完成健康体检并完成生活方式问卷问诊调查的共7504名受检者的生活方式问卷问诊数据,应用于为受检者设计的通过生活方式问卷问诊平台自主填写问卷的简化版生活方式问卷问诊表,用于对比原版标准化生活方式问卷及简化版生活方式问卷在收集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上的差异。3.选取自2019年1月份至2019年5月,参与网上生活方式问卷填写的某烟草公司员工共433例,用于评估受检者通过健康管理平台自主填写生活方式问卷情况。结果:1.对参与专业化一对一生活方式问卷问诊的受检者制订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定期随访,经过12个月的干预,发现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一般健康危险因素由干预前35594个危险因素下降为31396个危险因素。平均每人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一般健康危险因素由8.14降为7.18。同时,受检者在不打针,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情况下,BMI、腰臀比、血压、血糖、尿酸、血脂等指标明显好转,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通过将原版标准化生活方式问卷问诊信息应用于通过健康管理平台自主填写的简化版生活方式问卷,分析所筛出的健康危险因素,简化版生活方式问卷在膳食行为、膳食结构、运动情况、吸烟与饮酒情况、睡眠及精神状态、居住环境模块与标准版问卷在查找危险因素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未进行健康宣教前,共计参与线上生活方式问卷填写员工共计16人,参与率为3.7%。2019年4月开始对参与问卷调查的员工进行健康宣教后参共计完成问卷填写的人数上升为203人,参与率上升为46.9%。经过健康宣教后共计增加完成问卷187人次,占总填写人数的92.1%。结论:个性化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慢性病危险因素方面作用显着,这说明个性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群健康心血管行为及因素。传统的在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的一对一生活方式干预无法适用于我国慢病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的国情,通过改良问卷及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专业健康管理平台,使受检者由被动配合型转变为主动参与型,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干预,调动个体和全体及全社会的积极性,构建集健康体检、风险评估、治疗干预、跟踪随访、健康宣教、健康档案、效果评价于一体的全程信息化、个性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全社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新模式有望全国推广。
朱方瑜[6](2021)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膳食行为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描述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类型的聚集情况,以及膳食行为的分布;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蛋类摄入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CP)的关系;评估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新鲜蔬菜与CP关系间的潜在中介效应,为改善膳食行为、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对2015-2016年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数据和资料,描述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类型的聚集情况,以及膳食行为的分布。对于连续性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比较;定性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2.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蛋类摄入情况,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获取研究对象的CIMT和CP检出情况。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蛋类摄入频率与CIMT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蛋类摄入频率与单发CP之间的关系。3.将研究对象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情况按摄入频率分为几乎不摄入、偶尔摄入及每日摄入,采用协方差分析检验蔬菜和水果摄入频率与CIMT值之间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蛋类摄入水平与CP检出,以及检出数量之间关系,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探讨LDL-C在新鲜蔬菜和CP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1.江苏省2015年至2016年心血管病高危对象检出率为25.9%。在本研究纳入的13008名高危对象中,高危类型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血压高型(73.3%)、血脂异常型(23.0%)、WHO患病风险≥20%型(21.3%)和CVD史型(12.4%)。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1种、2种、3种、4种的构成比分别为73.4%、23.4%、3.0%和0.2%。高危类型的聚集情况在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教育程度和家庭年均收入间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3%的高危对象每天摄入大米,33.3%每天摄入面食,68.4%每天摄入新鲜蔬菜。2.蛋类摄入<1次/周组(2293人)、1-3次/周组(4890人)、4-6次/周组(2239人)、7次/周(1970人)的CP发生率分别为40.8%,33.3%,37.7%,39.6%。调整年龄、家庭年均收入、教育程度,吸烟、饮酒、BMI、高血压、糖尿病、HDL-C、LDL-C、TG、TC,禽肉、畜肉、水果、蔬菜摄入情况后,与每周摄入低于1次相比,每周1-3次摄入蛋类时发生CP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为0.66(0.58-0.75)。以斑块单发作为结局变量,每周1-3次摄入蛋类的OR为0.74(0.64-0.85)。未发现蛋类摄入频率与CIMT值间有线性关系(P>0.05)。3.调整年龄,性别、家庭年均收入、教育程度、吸烟、饮酒、BMI、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后,与很少食用蔬菜者相比,偶尔摄入和每日摄入蔬菜的研究对象检出CP的OR分别为0.67(0.58-0.78)和0.70(0.62-0.79)。以斑块单发作为结局变量,偶尔摄入和每日摄入蔬菜者的OR分别为0.77(95%CI:0.64-0.92)和0.80(95%CI:0.68-0.94)。LDL-C在新鲜蔬菜摄入与CP检出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未发现水果摄入与CP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频率与CIMT值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2015年至2016年间,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对象检出率为25.9%。男性、年龄较大者、农村地区居民、教育程度较低者、家庭年均收入较低者更易于发生高危类型聚集。该人群膳食行为以面粉谷类和蔬菜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膳食习惯属于东方膳食行为。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低频率蛋类摄入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降低存在关联,而较高频率的蛋类摄入与发生斑块的风险无关联。3.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摄入新鲜蔬菜和偶尔摄入新鲜水果均可降低检出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每日摄入水果对单发颈动脉斑块的保护作用并不显着。摄入新鲜蔬菜可通过影响LDL-C水平对CP的发生产生影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8](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阿尔祖古丽·米尔阿卜杜拉[9](2021)在《新疆岳普湖县CVD高危人群筛查及综合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岳普湖县CVD高危人群筛查情况、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其效果相关数据,了解岳普湖县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点,评估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效果,探索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方法:2016年在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对年龄在35-75岁的13848名常住居民进行CVD高危人群筛查,通过初步询问心血管健康状况,测量血压、身高、体重以及快速血糖和血脂检测,评估心血管病风险,确定CVD高危对象。对筛查出的CVD高危人群进行长达3年的个体化综合干预及随访,干预内容为生活方式建议、CVD一级、二级预防建议。3年后对随访人群进行效果评价,包括吸烟情况、体重、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饮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岳普湖县共完成了13848人的初步筛查工作,从中筛选出3717名CVD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占总参与者的26.8%。在总人群中高危检出率在男性、50-75岁年龄段、吸烟、超重、肥胖、不参加体育锻炼、生活不规律及睡眠不充足、非已婚状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的人群中较其他组明显高。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与非高危人群相比,在性别、年龄、吸烟,超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体育锻炼、生活规律及睡眠充足、婚姻状况上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饮酒、合理膳食和低脂饮食、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上没有差异。高危人群BMI、体重、腰围、SBP、DBP、TC、LDL-C、TG、血糖均高于非高危人群;HDL-C比非高危人群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3年后:吸烟人数没有变化(P=0.896);体重、BMI、腰围、SBP、DBP、血糖都有下降,TC、LDL-C、TG、HDL-C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3年的综合干预,发现个体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越少,干预效果越好。随着危险因素的叠加、综合干预效果会越来越差。高危人群中有利于和不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膳食日均摄入次数由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所增加,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岳普湖县CVD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6.8%%,较全疆高危率(22.09%)明显高。吸烟、肥胖、超重、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不锻炼、生活不规律及睡眠不充足是岳普湖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主要可干预危险因素。通过实施随访管理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该地区高危人群的体重、BMI、腰围、SBP、DBP、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个体上危险因素越少,干预效果越好,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叠加,干预效果越来越差;本研究人群干预后TC、LDL-C、TG、HDL-C较干预前有所升高,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TC、LDL-C、TG、HDL-C升高幅度越来越大。随访期间高危人群膳食习惯上有明显变化。
张威强[10](2020)在《心血管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构建及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与量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权威报告显示,全国心血管患病人数超过2.9亿,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因此,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社会发展与众多医学实践表明:以预防保养、实时监控和个性化为主的智能健康管理,不仅是一种通行的健康解决方案,也是应对心血管疾病这一类慢性疾病的有效策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知识共享提供了机会,也为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支撑。随着互联网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基于网络的健康管理知识也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由于这些海量且免费的健康知识来源众多、数量庞大、准确性参差不齐,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使得人们很难找到真正适合个体所需的高质量的健康管理知识。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健康管理系统及应用,但这些系统平台发布的健康管理知识大多是定性化和通用化的,定量化和个体针对性不足,也缺乏清晰的实施操作步骤和流程,导致用户实际上无法有效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心血管病领域的知识库模型来规范和表示领域内的健康管理方案知识。然后,基于设计的领域本体知识库模型,本文结合个体健康特征、环境特征和个体其它相关特征,进一步研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智能生成算法。最后,根据智能生成的定性的运动方案和饮食方案,研究个性化运动和饮食方案的定量化模型。本文还邀请了领域专家对基于患者案例生成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证明了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和方案量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本文总结归纳了心血管疾病领域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关键概念,提出并构建了一整套基于领域本体的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模型,弥补了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不足,有助于实现对多源异构的健康管理知识的过滤、抽取、逻辑化和结构化。此外,考虑到心血管病的各种致病危险因素,以往仅局限于疾病与用药的领域本体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需求。因此,本文构建了健康管理方案本体和健康管理方案实施本体,同时补充了领域内的其他关键本体,如食材、菜谱、运动等基础本体,还包含了大量与个体健康特征相关的本体和属性。本文构建的领域本体库是一套基于心血管病领域,完全以大众个性化健康管理为目标的知识库模型,同时它也是一项基础性研究,未来可以在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本文将模糊Petri网络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采用矩阵运算的并行推理方法进行健康管理方案的智能生成,解决了大规模知识推理的效率问题。提出的方案推荐算法充分考虑了个体健康特征、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能挖掘用户忽视或遗漏的某些健康特征信息或其他特征信息,同时能识别和处理知识推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或冲突规则,保证了方案推荐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于饮食方案,推荐算法在考虑了个体收入水平、饮食偏好、饮食禁忌等信息的基础上,对饮食集做了进一步筛选与排序。而且,本文还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所推荐的九种饮食类别对饮食做了分类推荐,不仅强调了饮食的个性化,而且兼顾了饮食种类的多样性和平衡性。第三,没有明确运动时间的定性运动方案既不足以支撑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也不能保证运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在定性的运动方案基础上,遵循每日能量总消耗与每日膳食能量总摄入的差值最接近每日推荐能量净消耗的原则,构建出了个性化运动方案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该模型即得到定量化的运动时间。该运动时间也是后续饮食方案定量化的重要输入参数,从而保证了运动量化与饮食量化的紧密联系。第四,没有明确的膳食摄入量的定性饮食方案无疑将降低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个体的依从性,也不能确保每日膳食能量摄入的科学性。本文在定性的饮食方案的基础上,基于运动方案量化的结果,遵循饮食能量摄入与按目标BMI计算的每日能量总消耗相平衡原则,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九种饮食类别的推荐摄入量作为模型约束条件,构建出了个性化饮食方案的目标规划模型。运动量化和饮食量化相互依存,模型更科学、合理。本研究基于本体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优化理论,结合运动医学、营养学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并构建了一整套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领域知识库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知识推理方法和算法,可以智能生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健康管理方案。同时,针对运动和饮食这二种最普遍的健康干预方案,实现了定性到定量化模型的转换,大大提升了健康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合理膳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理膳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 |
1.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1.2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
1.2.1 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1型糖尿病(T1DM)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男性高于女性(2015至2017年全国调查结果为12.1%和10.3%)[7] |
1.2.2 各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 |
1.2.3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中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4-6] |
1.2.4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较高 |
1.2.5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着增加 |
1.3 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
1.3.1 城市化 |
1.3.2 老龄化 |
1.3.3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 |
1.3.4 中国人T2DM的遗传易感性 |
2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2.1 糖尿病的诊断 |
2.2 糖尿病的分型 |
2.2.1 胰岛β细胞功能单基因缺陷 |
2.2.2 胰岛素作用单基因缺陷 |
2.2.3 胰源性糖尿病 |
2.2.4 内分泌疾病 |
2.2.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
2.2.6 感染 |
2.2.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
2.2.8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
2.3 各种类型糖尿病的特点 |
2.3.1 T1DM和T2DM的主要鉴别点 |
2.3.2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特殊类型糖尿病 |
2.3.3 妊娠期糖尿病 |
3 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3.1 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目标 |
3.2 一级预防的策略 |
3.3 二级预防的策略 |
3.3.1 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筛查 |
3.3.1. 1 糖尿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 |
3.3.1. 2 糖尿病筛查的方法 |
3.3.2 血糖控制 |
3.3.3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及阿司匹林的使用 |
3.4 三级预防的策略 |
3.4.1 继续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 |
3.4.2 并发症 |
4 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 |
4.1 筛查 |
4.2 评估 |
4.2.1 初诊患者的评估 |
4.2.1. 1 问诊 |
4.2.1. 2 体格检查 |
4.2.1. 3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
4.2.2 复诊患者的评估 |
5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
5.1 基本原则 |
5.2 教育和管理的目标 |
5.3 教育和管理的形式 |
5.4 教育管理的流程和框架 |
5.5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的实施 |
5.5.1 DSMES首要强调多学科团队 |
5.5.2 DSMES的关键时间点[78] |
5.5.3 DSMES的有效评估 |
5.6糖尿病教育的基本内容 |
5.7 糖尿病相关心理压力与应对 |
5.8 新技术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
6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
6.1 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
6.2 2型糖尿病高血糖控制的策略和治疗路径 |
7 2型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
7.1 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 |
7.2 膳食营养因素 |
7.2.1 能量 |
7.2.2 脂肪 |
7.2.3 碳水化合物 |
7.2.4 蛋白质 |
7.2.5 饮酒 |
7.2.6 盐(1)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 g以内,合并高血压 |
7.2.7 微量营养素 |
7.2.8 膳食模式 |
7.3 营养教育与管理 |
8 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
9 戒烟 |
9.1 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获益 |
9.2 戒烟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
1 0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
1 0.1 口服降糖药物 |
1 0.1.1 二甲双胍 |
1 0.1.2 磺脲类药物 |
1 0.1.3 格列奈类药物 |
1 0.1.4 TZD |
10.1.5α-糖苷酶抑制剂 |
1 0.1.6 DPP-4i |
1 0.1.7 SGLT2i |
1 0.2 胰岛素 |
1 0.2.1 概述 |
1 0.2.2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
1 0.2.2. 1 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时机 |
1 0.2.2. 2 起始胰岛素治疗时胰岛素制剂的选择 |
1 0.2.2. 3 胰岛素的多次皮下注射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227-232] |
1 0.2.2. 3. 1 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
1 0.2.2. 3. 2 CSII参见“12糖尿病相关技术”。 |
1 0.2.2. 4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33-237] |
1 0.2.2. 5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
1 0.2.3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11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
11.1体重管理策略 |
11.1.1生活方式干预 |
11.1.2药物治疗 |
11.1.2.1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 |
11.1.2.2减重药 |
11.1.3手术治疗 |
11.2 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手术 |
11.2.1代谢手术的多学科协作 |
11.2.2代谢手术的适应证 |
11.2.3代谢手术的禁忌证 |
11.2.4代谢手术的术式 |
11.2.4.1胃袖状切除术 |
11.2.4.2胃旁路术 |
11.2.4.3胆胰旁路术 |
11.2.5代谢手术的疗效判定 |
11.2.6代谢手术的风险 |
11.2.7代谢手术的管理 |
11.2.7.1术前筛选及评估 |
11.2.7.2术后管理 |
12糖尿病相关技术 |
12.1血糖监测 |
12.1.1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
12.1.2 HbA1c |
12.1.3 GA |
12.1.4 CGM |
12.1.5其他 |
12.2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 |
12.3胰岛素泵 |
12.3.1胰岛素泵治疗的定义 |
12.3.2胰岛素泵简介 |
12.3.3胰岛素泵的应用人群 |
12.3.3.1 T1DM |
12.3.3.2妊娠患者 |
12.3.3.3 T2DM |
12.3.3.4 T2DM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
12.3.3.5围手术期 |
12.3.4胰岛素泵的设定 |
1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13.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
13.1.1临床表现 |
13.1.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13.1.3诊断 |
13.1.4治疗 |
13.1.4.1补液 |
13.1.4.2胰岛素 |
13.1.4.3纠正电解质紊乱 |
13.1.4.4纠正酸中毒 |
13.1.4.5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
13.1.5治疗监测 |
13.1.6 DKA的预防 |
13.2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
13.2.1临床表现 |
13.2.2诊断 |
13.2.3治疗 |
13.2.3.1补液 |
13.2.3.2胰岛素治疗 |
13.2.3.3补钾 |
13.2.3.4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
13.2.3.5其他治疗 |
14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 |
14.1概述 |
14.2筛查 |
14.3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 |
14.3.1降压治疗 |
14.3.2调脂治疗 |
14.3.3抗血小板治疗 |
14.3.3.1在低危和中危患者中的应用 |
14.3.3.2阿司匹林应用的合适剂量 |
14.3.3.3 P2Y12受体拮抗剂应用指征 |
附录本指南证据等级说明 |
(3)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现状 |
3 相关理论基础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6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 样本量计算 |
2 研究工具 |
2.1 问卷维度、条目设定 |
2.2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
2.3 问卷质量评定 |
2.4 问卷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过程 |
3.2 统计学方法 |
3.3 质量控制 |
4 结果 |
4.1 基本资料 |
4.2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 |
4.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单因素分析 |
4.4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
4.5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4.6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阻碍因素 |
5 讨论 |
5.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有待提高 |
5.2 影响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管理的因素 |
5.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 |
5.4 提高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建议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对象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访谈主题 |
2.2 访谈过程 |
2.3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2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需求的分析 |
4 讨论 |
4.1 关注冠心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是二级预防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
4.2 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
4.3 提升心血管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建立循证实践方案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证据综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3 证据评价标准 |
2.4 证据评价过程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4 讨论 |
4.1 纳入证据的指南/共识发表现状和质量评价分析 |
4.2 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相关证据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 |
4.3 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本土化指南与患者指南制定的启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证据传播 |
1 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 |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 《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专家论证 |
2.1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3 结论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调查问卷 |
附录2 冠心患者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Pubmed文献库检索策略 |
附录4 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策略 |
附录5 AGREEⅡ评价条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 |
1.2 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 |
1.2.1 吸烟 |
1.2.2 饮酒 |
1.2.3 体育锻炼 |
1.2.4 超重肥胖 |
1.2.5 膳食情况 |
1.2.6 血压异常 |
1.2.7 血脂异常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来源 |
2.1.2 初筛纳入标准 |
2.1.3 高危纳入标准 |
2.1.4 研究对象的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3 诊断标准及相关指标定义 |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1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3.1.2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疾病史情况 |
3.1.3 心血管高危对象疾病家族史情况 |
3.2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及变化 |
3.2.1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吸烟情况分布 |
3.2.2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饮酒情况分布 |
3.2.3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体育活动分布 |
3.2.4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饮食情况分布 |
3.2.5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体重情况分布 |
3.2.6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实验室检查情况分布 |
3.2.7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
3.3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
3.4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单因素分析 |
3.4.1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戒烟情况 |
3.4.2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戒酒情况 |
3.4.3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体育锻炼转变情况 |
3.4.4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高盐饮食转变情况 |
3.4.5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体重控制情况 |
3.4.6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血压控制情况 |
3.4.7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血脂控制情况 |
3.5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
3.5.1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戒烟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
3.5.2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戒酒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
3.5.3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体育锻炼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
3.5.4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高盐饮食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
3.5.5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体重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
3.5.6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血压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
3.5.7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血脂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
4.2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戒烟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2 戒酒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3 体育锻炼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4 高盐饮食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5 体重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6 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7 血脂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健康管理临床路径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生活方式在改善慢病的作用 |
3.2 简化版生活方式问卷对危险因素的识别 |
3.3 生活方式问卷问诊表自主填写情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1 生活方式干预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
2 结果互联网及健康管理平台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
3 生活方式干预及健康管理平台的缺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6)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膳食行为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膳食行为的现状研究 |
1.1 前言 |
1.2 对象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统计学方法 |
1.3 结果 |
1.3.1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1.3.2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健康指标情况 |
1.3.3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慢性病现患和管理状况 |
1.3.4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危检出类型和聚集情况 |
1.3.5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膳食行为分布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蛋类摄入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血管危险因素情况 |
2.3.2 不同特征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
2.3.3 不同蛋类摄入频率人群CIMT值与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 |
2.3.4 不同蛋类摄入水平与有无颈动脉斑块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
2.3.5 不同蛋类摄入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单发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蔬菜水果摄入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对象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基本情况 |
3.3.2 不同特征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
3.3.3 不同新鲜蔬菜及水果摄入频率人群平均CIMT值情况 |
3.3.4 不同新鲜蔬菜及水果摄入水平与有无颈动脉斑块的多因素分析 |
3.3.5 不同新鲜蔬菜及水果摄入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单发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
3.3.6 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蔬菜摄入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中介效应 |
3.4 讨论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心血管病与膳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
1.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 |
2.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 |
3.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 |
4.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
5.总结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新疆岳普湖县CVD高危人群筛查及综合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来源 |
1.1 对人群进行初步筛查 |
1.2 对初筛人群进行高危判别及其标准 |
1.3 筛选高危人群及综合干预人群 |
2.调查方法和内容 |
3.综合干预方法和内容 |
3.1 对干预项目进行赋分 |
4.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
5.质量控制 |
6.统计分析与处理 |
7.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早期管理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心血管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构建及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与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健康管理知识库 |
2.2 知识推理 |
2.3 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定量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领域本体库构建 |
3.1 本体建模方法 |
3.1.1 本体内涵 |
3.1.2 建模方法 |
3.2 领域本体知识库模型构建 |
3.2.1 明确本体应用目标 |
3.2.2 确定核心知识源 |
3.2.3 归纳顶层概念 |
3.2.4 本体详细设计 |
3.2.5 本体建立与检验 |
3.2.6 知识库模型评估 |
3.3 健康管理方案的本体实例 |
3.4 健康管理方案实例相似度 |
3.4.1 属性分类 |
3.4.2 相似度计算 |
3.4.3 相似度计算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心血管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系统 |
4.1 设计方法 |
4.2 核心需求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架构设计 |
4.3.2 基本功能设计 |
4.3.3 业务流程设计 |
4.3.4 数据库设计 |
4.4 知识库系统实现 |
4.5 领域本体知识库模型验证与更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智能生成 |
5.1 健康管理方案Petri网络 |
5.2 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 |
5.2.1 Step1:构建推理网络 |
5.2.2 Step2:设置初始状态向量 |
5.2.3 Step3:知识推理 |
5.2.4 Step4:饮食方案筛选与排序 |
5.2.5 Step5:健康管理方案输出 |
5.3 应用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个性化运动和饮食方案定量化 |
6.1 方案量化概述 |
6.2 运动方案量化模型 |
6.3 饮食方案量化模型 |
6.4 方案迭代 |
6.5 应用实例 |
6.5.1 运动方案定量化实例 |
6.5.2 饮食方案定量化实例 |
6.6 方案评价 |
6.7 菜谱智能推荐 |
6.7.1 菜谱推荐概述 |
6.7.2 智能推荐模型 |
6.7.3 应用实例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常见活动代谢当量表 |
附录二.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
附录三. 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系统数据表结构 |
附录四. 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系统典型界面 |
附录五. 心血管疾病患者案例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
附录六. 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评价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合理膳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08)
- [3]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D]. 石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晶晶. 吉林大学, 2021(01)
- [5]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健康管理临床路径的探索[D]. 何依畅.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6]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膳食行为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研究[D]. 朱方瑜. 扬州大学, 2021(08)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9]新疆岳普湖县CVD高危人群筛查及综合干预效果评价[D]. 阿尔祖古丽·米尔阿卜杜拉.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10]心血管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构建及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与量化研究[D]. 张威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