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vor 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1](202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通过手术以及围手术期的放疗和化疗等形式相结合依旧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差。由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解剖结构和位置特殊,生物学方面的行为与食管癌及胃癌均不一样,治疗过程依旧存在诸多争议。所以,研究讨论存在的争议及尚待探索的问题对于AEG的临床诊治大有裨益,特别是符合Siewert分型的相关手术路径、近端切缘最小长度、新辅助放化疗和其它治疗方式等。本研究通过对其相关热点争议问题的探索分析,采用“基于临床诊治过程-争议热点和待探索问题-临床病例研究-系统评价-数据库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AEG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本研究计划书,通过收集我院近年来Siewert II型AEG患者的资料,比较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两种手术路径的安全性以及肿瘤预后。再基于临床研究与实践,对AEG外科治疗策略争议热点问题进行系统评价和大型数据库研究分析,通过对数据库的系统检索,检索的时间截止为2020年9月,采用Rev Man等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目前AEG相关的手术路径、近端切缘最小长度、新辅助放化疗等文献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以及综合评估,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对其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SEER数据库的检索,筛选符合本研究的患者病例,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对Siewert II型AEG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过程中面对的问题研究和当前AEG外科治疗相关的临床争议热点进行检索、分析和总结归纳,本研究共分为5个章节,包括1个临床病例原始研究: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经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第一部分);3个系统评价:“胸腹手术入路与经裂孔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除边缘最小长度的系统评价”(第三部分)、“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第四部分);1个数据库病例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的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相关结果分析”(第五部分)。第一部分共纳入249例患者,研究发现TAE与THG相比,局部晚期的AEG II型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加适合TAE治疗。第二部分共纳入8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在相类似的肿瘤、手术结果和术后短期死亡率方面,经侧扩展入路的术后发病率明显较低,而少数的AEG II型患者的亚组数据表明,在围手术期结果相似的情况下,胸腹切除术后生存率更高。第三部分共纳入13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只有很少的证据表明PM长度对生存的影响,现有的治疗PM的数据,特别是PM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是非常有限的。第四部分共纳入22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具有相似的生存率,尽管与单纯术前化疗相比,术前放化疗显示更高的p CR率和更好的局部控制,但它与改善预后或降低远处转移风险无关。第五部分共纳入SEER数据库1497例患者,结果表明辅助放疗在治疗Siewert II型AEG中的益处,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辅助放化疗的死亡风险比新辅助放化疗更低,疾病特异性死亡风险也更低。【结论】(1)TAE与THG相比,局部晚期的AEG II型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加适合TAE治疗;(2)在TAE和TEG两种手术路径相类似的手术结果下,TAE术后的复发率明显较高;(3)考虑到现有的数据和收缩现象,要获得足够的PM,PM>2cm可能是必要的;(4)联合方法具有较高的p CR率和较低的局部复发风险,但中位OS没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5)对于Siewert II型AEG患者,与新辅助放疗相比,辅助放疗与生存获益相关。
王雷[2](2020)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尝试预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为患者在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方案提供参考,并为指导术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原发性胸段食管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食管肿瘤切除术(开放性Ivor-Lewis、Mc Keown手术或MIE食管癌切除术),均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且肿瘤位置均位于胸段食管。对食管癌各段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可能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93例患者中,有36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38.7%),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的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着差别(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发现吸烟、肿瘤位置、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和脉管侵犯在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通过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0.014)、肿瘤长度(P=0.009)和是否发生脉管侵犯(P<0.01)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系数及常量构建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P=ez/(1+ez),Z=-1.952-1.519×分化程度+2.979×脉管侵犯+1.614×肿瘤长度(cm)。结论:胸上段、中段、下段食管鳞癌在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没有差别。食管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度、和是否发生脉管侵犯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研究所构建的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拟合度较好,可以考虑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参考,以便进一步指导患者预后的评估和相关治疗的选择。
赵方超[3](2020)在《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模型构建及预测能力的初步验证》文中认为目的食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淋巴结转移及阳性淋巴结数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胸段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有研究者认为,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也有学者认为,盲目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会破坏阴性淋巴结的功能,且易引起声嘶、饮水呛咳等并发症。为了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规律,更准确判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性质,我们基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检查参数构建一套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为建模集,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分析可能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权重,构建风险模型。同时,连续性收集2017年2月2018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47例患者为验证集,外部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SUV值、CT下淋巴结转移征象是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2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全部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SUV值、CT下淋巴结转移征象是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3结合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P预测=-0.754-1.347X1-1.361X2+1.282X3+3.380X4+1.912X5(X1:肿瘤位置、X2:分化程度、X3:浸润深度、X4:淋巴结SUV值、X5:CT下淋巴结转移征象)。4根据预测模型建立ROC曲线: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710,截断值为0.662,敏感性为70.9%,特异性为99.1%,曲线下面积为0.918。5将验证集患者带入预测模型,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发现,ROC曲线下面积为0.7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52,P=0.93。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进行有效评估。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评估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图3幅;表2个;参135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2019)在《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认为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死亡人数为20.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为20.35/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5.03/10万,农村为30.73/10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17/
石岩[5](2019)在《食管鳞癌术前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食管鳞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国是食管鳞癌的高发国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手术治疗仍是目前食管癌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完善的术前评估对于手术病人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准确的术前淋巴结状态评估仍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和超声内镜(EUS)是食管癌术前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但对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还存在争议。本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目前影像学方法评估淋巴结状态的有效性,提出基于术前临床评估的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预测模型,并进一步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方法:本研究连续性回顾了 2009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并通过电话、门诊等方法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及筛选。通过对比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胸部增强CT及超声内镜在术前淋巴结评估中的有效性,讨论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病理因素。基于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以提高术前淋巴结评估的有效性;进一步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出基于术前临床分期的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应用列线图(Nomogram)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及预后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讨论术前增强CT扫描所反映的淋巴结状态对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利用X-tile软件确定与患者生存相关性最显着的淋巴结清扫数目阈值,提出基于术前CT评估的淋巴结清扫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增强C T扫描评估,其中2 41例同时接受了超声内镜检查。167例患者(41.8%)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胸部增强CT在术前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1.5%,特异度为57.5%,阳性预测值为46.5%,阴性预测值62.3%,总体准确率为55.0%。而超声内镜在术前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4.0%,特异度为60.2%,阳性预测值为44.0%,阴性预测值60.3%,总体准确率为53.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并无显着差异。胸部增强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诊断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36.9%,阳性预测值为46.4%,阴性预测值为69.3%,总体诊断准确率为53.5%,与单一增强CT或超声内镜评估相比,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显着提高,而诊断特异度则显着降低,但整体诊断准确率没有得到显着改善。单因素分析提示铁蛋白水平(P=0.065)、肿瘤大小(P=0.001)、肿瘤临床T分期(P<0.001)、淋巴结影像学表现(P=0.022)、肿瘤病理T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86)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有肿瘤T分期是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将术前铁蛋白水平、影像学临床T分期及N分期作为淋巴结转移预测因子,构建了基于术前临床评估的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该模型的AUC值为0.695,有助于提高术前评估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术前影像学评估所示的淋巴结转移状态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显着相关,影像学可见淋巴结转移征象提示患者预后不良(P=0.001),而超声内镜临床T分期也与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显着相关(P=0.008)。在肿瘤标记物中术前铁蛋白、AFP及CA19-9水平也能够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预期。基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构建了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可在术前有效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生存预后。对于术后病理证实不存在淋巴结转移的pN0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增强CT所示淋巴结转移状态(P=0.027)仍能够显着影响患者预后,并且与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P=0.010)相关。对于术前增强CT评估淋巴结转移阳性的pN0期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达到15个及以上,可显着改善患者预后(P=0.036),而T3-T4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则需要达到17个,才能够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P=0.037);而术前增强CT扫描未见淋巴结转移征象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达到12个及以上就能使患者生存获益(P=0.019),而pT1-2N0期患者则只需清扫7个及以上淋巴结可改善患者预后(P=0.032)。结论: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胸部增强CT和超声内镜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还尚不能令人满意,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状态仍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本研究提示联合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的综合术前评估可以提高对转移性食管鳞癌的鉴别能力,并有效反映患者术后的总体生存预后,有助于外科医生在术前更加全面细致的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术前增强CT扫描对于术中的淋巴结清扫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术前CT扫描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中的淋巴结清扫需要更加系统和细致,从而保证病理分期的准确,并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
朱晓雷[6](2019)在《AFR与AGR、淋巴结检出数和Vav1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文中研究指明一、术前AFR和AGR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目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不仅提示患者营养状况较差,而且提示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纤维蛋白原不仅是凝血级联反应中重要组成成分,而且还是炎症反应中重要的急性时相蛋白。本部分研究旨在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 ratio,AFR)和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 to globulin ratio,AGR)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61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资料,通过门诊、电话和信件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评估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值并对患者进行分组,χ2检验分析AFR和AGR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612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本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0%、53.8%、41.5%。AFR评估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值为15.295,AFR与肿瘤最大径(P<0.001)、肿瘤浸润深度(P<0.001)及TNM分期(P=0.001)密切相关;AGR评估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值为1.786,AGR与患者性别(P=0.004)、年龄(P<0.001)及肿瘤最大径(P=0.006)、肿瘤浸润深度(P<0.001)及TNM分期(P=0.003)密切相关。术前AF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和3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013,P<0.001)。术前AG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0%和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534,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NLR、PL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AFR、AGR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R(HR:0.700,95%CI:0.5030.973,P=0.034)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AFR高水平组患者的生存均显着高于AFR低水平组患者(P=0.001和0.049)。结论:术前AFR和AGR与食管鳞癌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AFR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有用指标。二、术中淋巴结检出数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目的:外科手术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可切除食管鳞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及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部分研究旨在探讨术中淋巴结检出数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61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和信件等方式进行随访。采用ROC曲线确定淋巴结检出数评估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10919枚淋巴结,平均淋巴结检出数为18(278)枚/例。淋巴结检出数评估患者生存的最佳截点值为16枚。淋巴结检出数<16枚组与≥16枚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和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62,P=0.003)。进一步将淋巴结检出数≥16枚患者根据其淋巴结检出数中位值23枚分为淋巴结检出数为1623枚和>23枚患者,淋巴结检出数<16枚、1623枚和>23枚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41.0%和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0,P=0.005)。其中淋巴结检出数<16枚与1623枚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8,P=0.043);淋巴结检出数1623枚与>23枚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5,P=0.182)。淋巴结检出数>23枚与≤23枚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4,P=0.01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吸烟史、BMI,肿瘤最大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NLR、PL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AFR、AGR及淋巴结检出数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检出数(HR:0.715,95%CI:0.6250.818,P<0.001)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淋巴结检出数为1623枚与>23枚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9,P=0.009)。淋巴结检出数≤23枚与>23枚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8,P=0.004)。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淋巴结检出数1623枚与>23枚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669);淋巴结检出数≤23枚与>23枚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7,P=0.205)。结论:淋巴结检出数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推荐至少清扫1623枚淋巴结。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应检出大于23枚淋巴结;对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超过23枚的广泛淋巴结清扫不能显着改善患者预后。三、术后病理学Vav1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目的:Vav1具有造血系统特异性GDP/GTP鸟苷酸交换因子活性,当其在正常功能的造血系统外异位表达时,可被多种生长因子刺激并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有关Vav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部分研究旨在探讨Vav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5对食管鳞癌患者新鲜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Vav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中Vav1的表达情况,Vav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行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生存率比较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av1 mRNA和蛋白在新鲜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av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61.6%%vs.36.7%,P=0.014)。Vav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x2=5.940,P=0.015)、肿瘤浸润深度(x2=5.135,P=0.023)、淋巴结转移(x2=7.119,P=0.008)及TNM分期(x2=15.660,P<0.001)密切相关;Vav1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Vav1低表达患者(18.4%vs.32.6%,P=0.014),多因素分析显示,Vav1表达(HR 1.660,95%CI 1.0582.607,P=0.028)是影响本组112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v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显着性高表达,并与肿瘤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Vav1有可能成为反映食管鳞癌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王琪[7](2019)在《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微创 Ivor Lewis 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Ivor Lewis esophagectomy,MIILE)的使用日益增多。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项复杂的手术,本部分将全面分析其学习曲线,包括评估完成手术需要的一般能力和获得肿瘤学效益需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属于学习曲线的不同阶段。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09例MIILE入组,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合适指标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分析学习曲线。分析组间差异,验证学习曲线模型。结果:筛选出两个指标:胸腔内吻合时间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在第26例和第88例患者出现转折点,被选为评估不同能力水平的指标。因此,109例患者被分为三组(前面26例为“早期组”,中间62例为“中期组”,最后21例为“近期组”)。比较组间围术期数据,结果阳性,表明MIILE的学习曲线为三阶段模型。结论:MIILE的学习曲线评估应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非熟练操作阶段(具备完成手术的能力,不熟练)、手术熟练阶段和获得潜在肿瘤学效益阶段。胸腔内吻合时间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是评估MIILE学习曲线不同能力水平的合适指标。大约在完成26例手术后,能达到完成手术的一般水平;在88例患者之后,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实施MIILE,获得肿瘤学的效益,改善患者的预后。目的:本部分回顾性比较了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Ivor Lewis esophagectomy,MIILE)与左进胸食管癌切除术(Sweet)的围术期结果,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长期生存,旨在探讨MIIL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期间食管癌患者的数据。614例接受MIILE和243例接受Sweet的患者入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成功配对216对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生存情况。结果:与Sweet手术相比,MIILE的手术时间更长,失血量更少,切除的淋巴结更多。接受MIILE的患者疼痛更轻,肺炎发生率更低,术后并发症更少。此外,MIILE的患者术后提前经口进食,更早出院,更快恢复生活质量。在肿瘤TNM分期(tumor-node-metastasis,TNM)Ⅰ期的患者中,MIILE组具有生存优势。在Ⅱ期和ⅢI期患者中,两组在2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方面无显着差异。两组在肿瘤复发转移无明显差异。经多因素回归分析,TNM病理分期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IILE在ESCC患者中安全、可行。相比Sweet术式,MIILE能提供围术期优势,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在早期患者中良好的长期肿瘤学结果。
何欣宇[8](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32例患者,此32例患者均于术前一周内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取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作为是否转移标准,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32例患者中有6例颈部彩超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表现阳性,另外26例颈部彩超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表现阴性。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7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在超声提示淋巴结转移阳性表现的6例患者中有83.3%术后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提示淋巴结转移性表现为阴性的患者中有7.6%术后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93.7%。[结论]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高准确率、高敏感性、低误诊率等优势,对选择是否颈部淋巴结清扫有积极意义,可作为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评估中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2.术前颈部淋巴结彩超阳性、肿瘤位置位于胸上段及术前T分期为T3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推荐行三野淋巴结清扫。
盖春月[9](2019)在《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性手术对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讨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Thoracoscopic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TLE)与开放性食管癌切除术(Open:McKeown Ivor-Lewis)对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为食管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中析2016年1盖至2019年1盖期间在河河河外河学河河河二东二区胸外外行TLE、McKeown学Ivor-Lewis的24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LE组和Open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清扫率的区别,并中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1.249例患者中,TLE组204例,Open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LE组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腹腔的淋巴结转移率中别为38.7%(79/204)、17.6%(36/204)、11.8%(24/204)、20.6%(42/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P<0.001)。Open组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腹腔的淋巴结转移率中别为55.6%(25/45)、33.3%(13/45)、17.8%(8/45)、42.2%(1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02)。其中TLE组与Open组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38)。3.249例患者中,胸上段、胸中段和胸下段食管癌患者中别为37例、128例、84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腹腔的淋巴结转移率中别为45.9%(17/37)、5.4%(2/37)、2.7%(1/37)、2.7%(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01);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腹腔的淋巴结转移率中别为41.4%(53/128)、21.1%(27/128)、10.9%(14/128)、23.4%(3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P<0.001);胸下段食管癌患者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腹腔的淋巴结转移率中别为40.5%(34/84)、26.2%(22/84)、20.2%(17/84)、35.7%(3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P=0.02)。其中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P=0.85)。4.TLE组和Open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枚数中别为23.86±8.92枚和22.18±8.3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247)。TLE组和Open组的上纵隔平均清扫淋巴结枚数中别为8.63±4.51枚和6.96±4.9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27)。TLE组和Open组对2L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枚数中别为3.37±3.03枚和2.09±2.08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07);上纵隔其余各组淋巴结平均清扫淋巴结枚数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TLE组和Open组的2L组淋巴结清扫率中别为89.7%(183/204)和7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P=0.001);4L组淋巴结清扫率中别为41.2%(84/204)和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2);上纵隔其余各组淋巴结清扫率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TLE组和Open组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度中别为8.8%(155/1761)和23.0%(7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9,P<0.001)。结论:1.胸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下纵隔及腹腔区域,且不随肿瘤授置的下移而降低。2.对于胸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效果,TLE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尤其对2L组、4L组淋巴结的清扫上TLE具有明显优势。
徐四维[10](2019)在《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及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中淋巴结清扫标准一直是争议的焦点,UICC指南中将N分期以阳性淋巴结的个数作为分期标准,同时要求清扫淋巴结个数应该≥15枚。但是食管淋巴回流网络丰富,即便早期食管癌也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单纯按个数定义N分期确实存在一定局限性。阳性淋巴结集中于某一区域或者散布于不同区域,对患者的预后意义是不同的。因此有日本学者提出按食管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分站,根据食管癌发生部位按站清扫淋巴结。但是这两种清扫方式各有利弊,具体术中应该如何清扫食管癌淋巴结始终未能制定统一标准,本研究通过对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的意义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标准进行一个初步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术前辅助治疗(放疗、化疗)且术前诊断排除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且肿瘤位于食管胸中下段。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大于等于7枚。采集并随访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数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残端受侵情况、脉管瘤栓情况、生存时间、肿瘤进展时间、死亡患者的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等临床资料共收集患者资料1588例,其中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患者为198例,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应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将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淋巴结阳性数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吸烟史、饮酒史、残端受侵情况、脉管瘤栓、有无术后辅助治疗共13个协变量纳入,卡钳值取0.05。将198例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与1390例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进行1:3近邻居匹配方法进行匹配。185例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与476例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匹配成功,共计6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的预后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淋巴结阳性数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吸烟史、饮酒史、残端受侵状况、脉管瘤栓情况、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等,并研究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截止至随访日期,全组661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5年OS为57.0%,44.3%。中位值为49个月(范围1-117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不是胸中下段食管鳞癌OS的影响因素。而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清扫淋巴结总个数、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OS、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显示:T3期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与OS相关(P=0.014<0.05)。全组661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5年DFS分别为53.4%、39.2%。中位值为42个月(范围为1-117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不是胸中下段食管鳞癌DFS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T3期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与DFS相关(P=0.024<0.05)。全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患者共476例,隆突下淋巴结阳性患者4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0.3%。共计清扫隆突下淋巴结1592枚,阳性70枚,淋巴结转移度为4.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吸烟史,饮酒史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1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清扫淋巴结个数,有无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OS、DFS的独立因素。2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在T3期可提高患者的OS、DFS,同时肿瘤侵犯深度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术前临床分期侵及纤维膜或超过纤维膜的肿瘤务必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
二、Ivor 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vor 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经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胸腹手术入路与经裂孔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除边缘最小长度的系统评价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五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的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相关结果分析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结论 |
研究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2)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变量、缩略词等本论文专用术语注释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综述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情况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模型构建及预测能力的初步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临床数据选择 |
1.1.5 临床数据收集 |
1.1.6 各因素分类方法 |
1.1.7 参数的赋值标准 |
1.1.8 手术步骤 |
1.1.9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入组病例的临床资料 |
1.2.2 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
1.2.3 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
1.2.4 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 |
1.2.5 回归方程的ROC曲线 |
1.2.6 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 |
1.3 讨论 |
1.3.1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
1.3.2 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1.3.2.1 肿瘤位置 |
1.3.2.2 肿瘤直径 |
1.3.2.3 分化程度 |
1.3.2.4 浸润深度 |
1.3.2.5 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
1.3.2.6 淋巴结SUV值 |
1.3.2.7 CT 下淋巴结转移征象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重要性及清扫技巧新进展 |
2.1 喉返神经及神经旁淋巴结解剖特点 |
2.2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价值 |
2.3 相关三野手术指征的探讨 |
2.4 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治现状 |
2.5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技巧 |
2.6 术后如何早期发现喉返神经损伤及补救措施 |
2.7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食管癌诊疗流程 |
三、食管癌诊断规范 |
(一)临床诊断 |
1. 食管癌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
2.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
(二)辅助检查 |
1. 血液生化检查 |
2. 肿瘤标志物检查 |
3. 影像学检查 |
4. 内镜检查 |
5. 其他检查 |
(三)诊断 |
1. 临床诊断 |
2. 病理诊断 |
(四)鉴别诊断 |
1. 食管其他恶性肿瘤 |
2. 食管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
3. 食管良性病变 |
(五)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和分期 |
1. 食管癌的分段 |
2. 食管癌的大体分型(附录A) |
3. 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及分型 |
(1)病理术语和定义 |
(2)病理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 |
4. 标本类型及固定规范 |
(1)标本类型 |
(2)标本固定 |
5.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
(1)查对 |
(2)活检标本 |
(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 |
(4)根治切除术标本规范 |
6.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
四、食管癌的治疗规范 |
(一)治疗原则 |
(二)手术治疗 |
1. 手术治疗原则 |
(1)完善术前所有相关检查,并做好术前患者状况和病变期别评估(cTNM)。 |
(2)术前风险评估 |
(3)由胸外科外科医师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制订及实施手术方案: |
(4)手术入路选择 |
(5)手术方式选择: |
(6)淋巴结清扫 |
(7)替代器官: |
(8)替代器官途径: |
2. 手术适应证 |
3. 手术禁忌证 |
4. 围手术期的药物管理 |
5. 手术治疗后随访 |
(三)放射治疗 |
1. 食管癌放疗适应证 |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能耐受手术的T3~4N+ M0 |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4)姑息性放疗 |
2. 放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
3. 放疗方案制订规范 |
(1)放射治疗技术 |
(2)CT模拟定位 |
(3)靶区定义 |
A.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或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①GTV和GTVnd |
②CTV |
③PTV |
④PGTV(采用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
B. 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①GTV和GTVnd |
②CTV |
③PTV |
④PGTV(有肿瘤或淋巴结残存需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
4. 处方剂量 |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5. 正常组织限量 |
(1)双肺: |
(2)心脏: |
(3)脊髓PRV: |
(4)胃: |
(5)小肠: |
(6)双肾: |
(7)肝: |
6. 同步化疗方案 |
(1)紫杉醇+铂类 |
(2)顺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3)紫杉醇+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4)奥沙利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7. 放疗相关并发症防治 |
(1)营养不良 |
①营养评估与评定 |
②肠内营养支持 |
(2)食管穿孔 |
①临床表现 |
②处理 |
(3)放射性食管炎 |
(4)气道反应 |
(5)食管梗阻 |
8. 放疗后随访 |
(1)术前放疗后随访 |
(2)术后放疗后随访 |
(3)根治性放疗后随访 |
(四)药物治疗 |
1. 食管癌化疗的适应证 |
(1)新辅助化疗 |
(2)术后辅助化疗 |
(3)姑息性化疗 |
2. 化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
(1)评估肿瘤情况 |
(2)评估患者身体条件 |
(3)评估合并疾病情况 |
3. 常用化疗方案 |
(1)顺铂+5-FU |
(2)紫杉醇+顺铂 |
(3)紫杉醇+顺铂 |
(4)表柔比星+顺铂+5-FU(ECF) |
(5)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EOX) |
(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FLO) |
(7)多西他赛+顺铂+5-FU(改良的DCF方案) |
(8)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
(9)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
4. 化疗后疗效评估 |
5.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 |
(1)骨髓抑制 |
(2)胃肠道反应 |
(3)肝、肾功能损害 |
(4)神经系统毒性 |
(5)过敏反应 |
6. 化疗后随访 |
7. 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
(1)分子靶向治疗 |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8. 对症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 |
(1)营养支持 |
(2)姑息治疗 |
(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和内镜治疗原则 |
1. 食管癌高危人群定义 |
2. 筛查方法 |
(1)检查前准备 |
(2)内镜检查技术 |
(3)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分型及病变层次 |
(4)活组织病理检查 |
3.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术前评估 |
(1)病灶范围、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
(2)病理分型标准及临床处理原则 |
4.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 |
(1)治疗原则 |
A. 食管鳞癌适应证 |
(a)绝对适应证: |
(b)相对适应证: |
B. 食管腺癌适应证 |
C. 禁忌证: |
1. 绝对禁忌证: |
2. 相对禁忌证: |
(2)内镜下切除术 |
A. EMR |
B. 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 |
C. ESD |
(3)适应证和禁忌证 |
(4)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
(5)内镜下非切除治疗 |
5. 高危人群和内镜治疗后随访 |
(六)食管癌分期综合治疗模式 |
1. Ⅰ期(T1N0M0): |
2. ⅠB期、Ⅱ期和部分ⅢA期(T1b~3N0M0、T1~2N1M0)。 |
3. Ⅲ期(T3N1M0、T4N0~1M0): |
4. Ⅳ期(任何T,任何 N,M1,N3 或T4b): |
(七)中医中药治疗 |
五、治疗指引图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1.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81): |
2.RECIST疗效评价标准(2000): |
2.1靶病灶的评价 |
2.2非靶病灶的评价 |
3.最佳总疗效的评价 |
附录G |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急性食管炎分级标准 |
1.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分级标准: |
2.急性食管炎诊断RTOG标准 |
附录H |
附录I |
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
(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
1.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
(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
(三)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
附录J |
缩略语(适用本规范) |
(5)食管鳞癌术前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病理检查与病理分期 |
2.5 术后随访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
3.2 术前影像学评估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 |
3.3 基于术前临床评估的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
3.4 基于术前临床评估的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 |
3.5 术前增强CT淋巴结评估对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
4 讨论 |
4.1 术前影像学评估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 |
4.2 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
4.3 食管鳞癌预后影响因素 |
4.4 术前CT评估对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
4.5 本研究创新点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AFR与AGR、淋巴结检出数和Vav1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术前AFR和 AGR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外周血收集及炎症指标计算 |
1.1.3 资料收集及随访 |
1.1.4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患者基线临床病理特征 |
1.2.2 患者随访和生存情况 |
1.2.3 各炎症相关指标评估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值 |
1.2.4 术前AFR和 AGR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
1.2.5 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生存分析 |
1.2.6 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 |
1.2.7 分层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术中淋巴结检出数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手术方法 |
2.1.3 随访 |
2.1.4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
2.2.2 患者随访和生存情况 |
2.2.3 淋巴结检出数评估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值 |
2.2.4 淋巴结检出数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
2.2.5 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生存分析 |
2.2.6 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 |
2.2.7 分层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术后病理学Vav1 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耗材 |
3.1.4 实验试剂 |
3.1.5 主要实验配液 |
3.1.6 实验方法 |
3.1.7 随访 |
3.1.8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
3.2.2 qRT-PCR检测Vav1mR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 |
3.2.3 Westernblot检测Vav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 |
3.2.4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
3.3 讨论 |
3.3.1 Vav1 与肿瘤 |
3.3.2 Vav1 与食管癌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争议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 |
1.1 引言 |
1.2 方法 |
1.2.1 病例选择 |
1.2.2 食管肿瘤诊疗流程 |
1.2.3 术前准备 |
1.2.4 手术过程 |
1.2.5 术后管理 |
1.2.6 数据收集 |
1.2.7 学习曲线指标选择与分组方法 |
1.2.8 数据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患者一般情况 |
1.3.2 患者术中情况 |
1.3.3 患者术后情况 |
1.3.4 学习曲线评估指标分析 |
1.3.5 三个时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
1.3.6 三个时期患者的术中情况分析 |
1.3.7 三个时期患者的术后情况分析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部分: 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长期疗效分析:与左进胸食管癌切除术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研究 |
2.1 引言 |
2.2 方法 |
2.2.1 术前评估 |
2.2.2 术前准备 |
2.2.3 手术过程 |
2.2.4 术后管理 |
2.2.5 术后辅助治疗 |
2.2.6 生活质量评估 |
2.2.7 术后随访 |
2.2.8 数据 |
2.2.9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PSM前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 |
2.3.2 PSM后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
2.3.3 PSM后的患者的术中数据 |
2.3.4 PSM后的患者的术后情况 |
2.3.5 PSM后的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情况 |
2.3.6 PSM后的患者的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
2.3.7 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
2.3.8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预后的影响 |
2.3.9 单因素预后分析 |
2.3.10 多因素预后分析 |
2.3.11 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性手术对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淋巴结的清扫现状与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及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的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Ivor 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D]. 张旭. 兰州大学, 2021(01)
- [2]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 王雷. 东南大学, 2020(01)
- [3]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模型构建及预测能力的初步验证[D]. 赵方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04)
- [5]食管鳞癌术前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D]. 石岩. 浙江大学, 2019(03)
- [6]AFR与AGR、淋巴结检出数和Vav1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D]. 朱晓雷.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微创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王琪. 浙江大学, 2019
- [8]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D]. 何欣宇.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9]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性手术对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对比研究[D]. 盖春月.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10]胸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及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意义[D]. 徐四维.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