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副词修饰副词(上)

关于副词修饰副词(上)

一、关于副词修饰副词(上)(论文文献综述)

韩文羽[1](2020)在《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两个三角”、情态系统,借鉴语体语法、语法化、主观性与主观化、认知语法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对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作出描写与分析。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的性质与范围(共12个成员),并将其分为“必”类(必、必定、必然、必将、势必)、典型“定”类(定、定然)、“准”类(准、一准、准保、准定)、边缘“定”类(一定)四类。本文的着重研究对象是“必”类。全文共有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是回顾选题缘起,说明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综述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在副词和情态系统中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的性质与类别。一方面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以五条参考标准来界定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的性质和范围:1.状位性:位置固定,不能位于主语前,基本出现在句中,大多为VP副词。2.一般出现在“是”的前面。3.表否定情况时,通常出现在“不”的前面。4.主观性:主观评注不是表现在句法位置的最外层,而是命题意义的最外层。5.前置性:和他类副词(指情态副词以外的他类副词)共现、连用时基本位于最前面。另一方面结合句法分布特征、语体和原型理论为根据上述标准确定的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成员划分类别:1.“必”类:必、必定、必然、势必、必将2.典型“定”类:定、定然3.“准”类:准、一准、准保、准定4.边缘“定”类:一定第三章为必然类情态副词“必”的语法功能。我们从三个平面入手,考察了“必”最常见的句法位置、“必”与他类词的同现关系(如“必”可以后接光杆动词和光杆形容词,并可以用【+持续性】对其后接动词进行归纳)、“必”的古今词义对比、“必”的语义活跃因子、“必”的语义指向(提出间隔后指和紧邻后指的区别),“必”与语体、句类、句态、“体”以及背景信息和焦点信息的语用关系,并通过这些语用关系透视“必”在句法形式上的表现,分析“必”能够出现在广告语体中的原因。第四章为必然类情态副词“必定”的语法功能。这一章同样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语用层面三个角度分析“必定”的语法功能,在描写“必定”与否定词、他类副词、动词、形容词及句末语气词的同现情况时,对比“必定”与“必”的共性与个性,分析“必定”与“一定”具有相似功能的原因,并通过“必定”的词典释义、语义活跃因子、语义指向和所分布的语体、句类、句态、“体”规律,可连接的三种背景信息与焦点信息真值程度的关系,发现并解释“必定”句法现象的产生原因,对比“必定”与“必”语法功能的异同。第五章通过句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研究“必然”的语法功能。“必然”是必然类情态副词的核心成员,因此我们采用与“必然”相关的语义特征对这一类情态副词进行命名。“必然”既能够显现大多数成员具备的典型特征,也会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现代汉语中的“必然”因为具有不同的词性,所以根据它与否定词、他类副词、情态动词的连用情况,可以对其副词词性作出界定。句法形式不仅和普遍语法理论相关,根本上直接受到交际意图的影响,甚至交际意图可以对语言形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必然”的词典释义、语义活跃因子、语义指向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它与“知道”、“认为”、“想到”等认知类谓宾动词及后面解释说明内容的语义关系,说明其对连谓结构、兼语结构的指向辖域,并探讨“必然”与句类、句态、语体、“体”以及“必然”连接因果关系下背景信息与焦点信息的能力,并总结“必然”、“必定”、“必”的语法功能差异。第六章为必然类情态副词“势必”的语法功能。为方便“势必”同其他“必”类作出对比,本章的考察项目和“必定”、“必然”一致。但因“势必”是由跨层结构凝固而成的副词,具有特殊的词汇化过程,所以我们对此作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势必”和“必然”、“必将”是共性较强的三个副词,所以在本章会加强“势必”同“必然”的对比,并在下一章继续对“势必”和“必将”作出对比。由于“势必”可能具有消极的情态倾向,所以它在交际中可以发挥交互主观性的作用,即消极意义不一定作用于当前句,可能作用于听话者也可能作用于交际双方(详见第六章第二节)。在考察“势必”和语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少见于文艺语体的“势必”以最大比例出现在日本翻译文学作品中。第七章为必然类情态副词“必将”的语法功能。本章采用与前面相同的研究思路考察“必将”的语法功能,说明“必将”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必将”、“必然”、“势必”与情态动词搭配时的语义指向和被正负向语境的选择倾向出发,对比“必将”、“必然”、“势必”的语法功能。第八章为结语。这一章我们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朱根凤[2](2020)在《江西赣县客家方言(城郊话)副词研究》文中指出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县内通行客家方言,但周边紧邻赣语、西南官话,语言整体面貌较为复杂。本文选取赣县区城郊话的副词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分析,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赣县区的地理历史概况、音系面貌、论文研究现状及选题缘由、意义等,简要交代了语料来源并进行相关体例说明。第二章为赣县方言副词分类,对已调查到的赣县城郊话副词进行统计并分为:时间、范围、程度、否定、语气和情态副词6大类。第三、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主要是对日常使用频率高且富有赣县城郊话中特色的方言副词进行分类描写,探讨了时间副词“紧[?ie?42]”“连□[lin21 la?32]”“一下子[ie?32 ha55??0]”、程度副词“较[k?55]”“好[h?42]”“蛮[ma?21]”“系蛮[hei55 ma?42]”“净[??ia?55]”“太过[th?55 k?33]”“几[?i42]”、范围副词“一下[ia55]”“净[?hia?55]”“交[k?24]”“捡拢[?in42 le?24]/统共[the?42 khe?55]”、否定副词“唔[??21]”“冇[m?21]”“□[mue24]”、情态副词“特事?[thie?32 s?55]”“扎力[?a?32 lie?32]”“起霎[?i42 sa55]”“冇端冇搭?[m?21 to?24m?21 ta?32]”、语气副词“本身[pe?21 se?24]”“能够[ne?21 kou55]”“紧□[?ie?21in33]”“亏得[khuei24 te?32]”。着重对以上副词进行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提炼,并兼顾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区中有类似用法的副词比较,部分副词还尝试分析其语法化过程。第四章是专题研究,详细探讨了“□[fe?42]”“正[?a?55]”“才[???21]”这三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副词。我们认为: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fe?42]”是由动宾结构“发狠”经历了重新分析逐步语法化而来,且赣县城郊话的“发狠”很可能来源于赣语,但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色用法。兼表时间和范围的副词“正”是客家话常见的副词,但相比于其他客方言区,赣县话“正”用法相对狭窄。副词“才”也兼表时间和范围,表范围的“才”具有存古色彩,并在“才”的基础上,与时间副词“老”结合形成表主观量更大的“老才”。第五部分为结语,简要总结了赣县城郊话副词的特点。我们发现:赣县城郊话副词兼类副词多,一些特色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经常以合音或高调的语音变化区别词性,具有明显的过渡方言特色,与客赣方言及官话方言联系密切。

赵雪伶[3](2020)在《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霍州方言眼部嘴部两大概念域成员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统分析,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与周边方言进行对比。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是最基本的词汇,也是一个重要的意义聚合类型。眼部嘴部概念域分别可以细分为四个和五个概念小域,通过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参以句法和语义理论等对各个小域用词进行描写分析,以揭示小域成员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共性和特性。同时,与周边方言的用词成员进行比较,发现霍州方言的过渡性特征。整体上,对眼部嘴部词的词法和语义演变做出一些思考,并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周边方言的相似度,试图对该片区域语言传播的路径进行构拟,以进一步分析佐证霍州方言与周边方言词语的影响关系。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霍州市的地理概况和历时沿革,霍州方言的内部分区、语音系统和研究概述;(2)从汉语眼部嘴部名词、动词和与之联系紧密的修饰成分三方面整理论述了先前的研究成果;(3)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二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对眼部基本器官名词和眼部其他器官名词等成员的句法语义进行描写分析。并与周边五县市方言对比,揭示出其特点,如“眼坡”、“眼仁”是具有霍州特色的方言词。第三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嘴部基本器官名词“嘴”和嘴部其它器官名词共计9个。与周边方言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其过渡性。第四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眼部一般动作和眼部视觉动作两个概念小域。眼部一般动作小域即是眼部一般动词,共有9个成员,分别为眼皮和眼珠的基本动词;眼部视觉动词有12个成员,分为一般看义、远看义、短暂看义和责备看义四类,分析各个成员的句式、句法功能和概念要素,得出“眼”为原型成员,并与周边二十九县市方言对比,以成员“照”为例显示出霍州方言典型过渡性特征。第五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嘴部一般动词、嘴部饮食动词和嘴部言说动词三个小域。每个小域下又分为不同的小类,其中,言说动词最为丰富,可以分为一般类、闲聊类、夸耀类、反复类、欺骗类、责备类、争吵类、喊叫类、问答类等9小类,共计33个成员。与周边二十九个县市对比,如“絮”、“卡”、“并”等反复类、责备类和争吵类一些成员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第六、七章是对眼部嘴部名词、动词的修饰成分进行研究。由于其内容庞大,且具有特色,故分两章进行深入探讨。第六章为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分别描写与眼部器官名词和视觉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然后在句法中对比分析,以揭示出与眼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的语义特点,尤其是ABB式的附加成分与其相搭配的对象间的语义关系。指出霍州方言与眼部器官名词搭配的核心典型成员为“大”、“圆”、“黑”。第七章为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描写与嘴部器官名词、饮食动词和言说动词相搭配的普遍成员,进一步通过句法语义及对称性分析,加之比较与周边方言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与嘴部器官名词搭配的典型成员为“大”和“薄”。第八章为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将二者的名词、动词和修饰成分分别进行对比小结。第九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探讨眼部嘴部词的词法模式和语义演变类型。运用GIS信息地理系统分析过渡区方言词的相似度为:洪洞方言>霍州方言>古县方言>汾西方言>灵石方言>沁源方言。再用GIS计算步行成本证明了本过渡区从相似度大的南部新兴方言向相似度小的北部古老方言分三条路径不同步传播,且三条路径的传播强度为:洪洞→霍州→汾西>洪洞→霍州→灵石>洪洞→古县→沁源。第十章为结语。归纳分析了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中221个成员用词特点,并比较与周边方言成员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在眼部嘴部词汇上表现为过渡性特征。

夏文东(BOUNYAXAY THONGCHAN)[4](2020)在《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偏误研究》文中认为程度副词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之一。相关文献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很多,但将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分开研究的较少,从国别化习得研究角度进行专项研究的更少。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希望通过问卷调查,考察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的习得情况。本文主要对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重点调查了学生学习绝对程度副词时的习得偏误,对习得偏误类型进行了划分,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对习得偏误成因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偏误的成因主要有四:一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二是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三是学习环境的影响,四是学习策略的影响。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四点学习及教学建议:第一,摒弃翻译习惯,培养汉语思维能力;第二,加强对比学习,全面提升语法水平;第三,增设必要练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第四,改善学习策略,积极应对知识难点。

董静睿[5](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连续”类频率副词习得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频率副词具有语义抽象、句法复杂等特点,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很多留学生使用频率副词时经常出现偏误,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取了频率副词中一组由“连”“一连”“连连”“接连”和“连续”构成的表连续义的频率副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对留学生的偏误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设想和建议。本研究关注留学生对“连续”类频率副词的习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细化了“连续”类频率副词语法特征中各语法点的诸多差异(语义差异、句法分布、词语搭配、句类选择、语体色彩等),并且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以及自行搜集语料的基础上对留学生的109条偏误语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留学生学习“连续”类频率副词时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区分和运用“连续”类频率副词。结果发现,留学生习得“连续”类频率副词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错序、误加、遗漏以及书写错误五种,误代偏误率最高,其次为错序。访谈研究表明教师教学对留学生习得“连续”类频率副词有一定影响,另外母语、目的语、教材编写等都可以成为影响留学生习得“连续”类频率副词的具体因素。本文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学生要巩固理论知识、教学要注重句法讲解和对比教学、教材内容要强化释义等教学设想和建议,并尝试对教材的课后练习进行设计,为“连续”类频率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蔡益瑜[6](2020)在《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泉州方言中的程度范畴及其主要表达形式。参照学术界有关现代汉语程度范畴表达的内涵、性质、表达方式等研究成果,以及其他方言中程度范畴及其表达形式研究的相关内容,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借鉴闽方言着作、词典和相关论文,对泉州方言程度范畴及其表达方式进行分类并归纳。首先,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对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语义内涵、性质特点、系统分类及其表达形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参照,全面构建泉州方言程度范畴形式系统。其次,从词汇、句法、语音三个不同层面对泉州方言中的程度范畴表达方式进行客观描写:词汇手段包括状态形容词和固定语。其中,状态形容词以重叠式形容词为主。固定语包括表示程度加深的四字格、熟语和一部分框式短语。句法手段分为叠用表程度、状语表程度、补语表程度三个部分。重叠包括形容词重叠(如AA式、ABB式、AABB式、ABCC式等)、名词重叠(AA式、AABB式等)和动词重叠(如ABB式、AAB式等);程度状语主要是由程度副词来充当;程度补语可分为三类:组合式、粘合式和“V+遘”结构。语音手段主要包括语调和重音两个部分。最后,总结泉州范畴程度范畴及其表达形式的特点。首先,对泉州方言程度范畴进行跨方言考察,泉州方言程度范畴和其他方言程度范畴一样,不仅具有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普遍特征,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然后,对泉州方言程度范畴进行跨语言考察。跨语言事实调查发现,在程度范畴的量级表达上,人类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多数语言在表达程度量级时都普遍使用程度副词,程度副词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发生副词化而产生,以形容词为主。此外,程度补语是程度范畴量级表现的又一重要手段,有动结式的语言中存在由“动作-结果”虚化为表程度的成分的倾向,以“死”虚化为程度极量的情况最为普遍。

VU THANH HUONG(武清香)[7](2020)在《现代越南语中的汉越程度副词研究》文中指出汉越词是从汉语中借入越南语或是在汉语基础之上衍生出的词,越南语中汉源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一直受到中外研究者的关注。目前,越南语中汉越词的研究成果颇丰,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其来源、语音、语义、结构、词汇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讨论;但是从汉越词的词类角度去考察研究的却较为罕见,仅有的几篇相关文章,也主要针对汉越词的实词方面。专门针对越南语汉越虚词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系统,也尚无专门针对其每一种次类去考察研究的。本人作为越南籍学生,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汉越虚词,尤其是其中的副词,对于越南学生来说,不仅使用频率较高,且很容易出现偏误,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选题缘由。越南语虚词中有三分之一的词语都属于汉源虚词。其中,汉越副词在越南语汉越虚词系统中是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同时也是对越南学生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经过仔细观察,本文共收集到现代越南语中的87个汉越副词。根据词语的组合关系和语义特征,我们将该87个汉越副词分为汉越数量副词、汉越描摹性副词、汉越评注性副词、汉越否定副词、汉越范围副词、汉越突发副词、汉越程度副词、汉越时体副词、汉越频率副词和汉越方式副词等10个小类。其中,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的数量最多,一共23个,占总数量的26.44%。本文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视角,以现代越南语中的汉越程度副词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首次专门对汉越程度副词做出了一个全面的阐释。本研究从共时与历时角度入手,采用总体研究和个案剖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充分的观察,对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的概念、界定标准、词类转移、使用范围及其用法做出了较为充分的阐释,考察现代越南语汉越程度副词的越汉翻译偏误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同时,我们也将汉越程度副词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词进行个案对比分析,找出中越两种语言的共性与个性,这样方可促使越南汉语学习者能够更全面地把握母语和目的语间的用法差异,从而正确地使用相关词语。全文共分为8章,具体研究情况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讨论了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现有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理论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语料来源。第二章是对现代越南语汉越程度副词的概述,主要对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的相关内容做出了一个较为详细的阐述,对越南语汉越程度副词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界定、划分。同时,将共时与历时平面结合,展示了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的词类转移现象。第三章考察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概要性地说明了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本章先从历时平面入手,考察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情况;随后又从共时平面入手,考察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的使用范围情况,并讨论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在每一种语体上的分布情况。第四章针对语法的三个平面理论,通过思维导图展示越南语自身所有的程度副词、越南语的汉越程度副词和汉越程度副词的共性与个性。同时,也展示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内部成分的共性与个性,从而进一步分析了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上的显着特征。第五、六章都是针对个案所进行的剖析,针对现代越南语汉越程度副词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词或词族进行考察分析。我们在此以偏误率高、使用频率高、使用复杂等因素作为选取个案的依据,将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程度副词进行对比分析。第七章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了越南汉语学习者对现代越南语中汉越程度副词与其对应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理解、掌握、翻译能力以及产生偏误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对汉语教学和词典编纂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第八章是结语,总结与归纳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基本观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提出研究的后续思路。

黄诗婷[8](2019)在《中里壮语副词研究》文中提出副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词类,表义丰富,使用灵活,是中里壮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到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寺阳村下寺屯收集语料,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语义、句法结构及语用等方面多角度对中里壮语副词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探讨。除了绪论和结语,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里壮语音系,此章概述了中里壮语语音系统。第二部分是中里壮语副词的分类及中里壮语副词的语法意义与用法,中里壮语副词的类型包括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情态方式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等七类,根据中里壮语副词的特点进行了小类的划分,并逐个对中里壮语副词进行描写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中里壮语副词共现的考察,主要包括副词的断续共现,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的连续共现,时间副词各小类的连续共现、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的连续共现现象。第四部分是中里壮语副词语法化过程,旨在深入发掘中里壮语副词的语法特色,对中里壮语副词语法化现象进行解释,以便能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中里壮语副词的共时和历时面貌。

李勉[9](2018)在《汉英副词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从语言对比的视角出发,对整个汉英副词系统进行了对比描写与分析,深入挖掘了汉英副词各次类在词汇语义、句法分布、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功能等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结合形式句法学的相关理论,诠释了汉英副词跨语言共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汉英副词在句法分布上的差异表现进行了合理解释。汉英副词各次类在语义、分布和功能上具有诸多共性:(1)汉英语气副词在语义上都具有言者主观性;在句法分布上具有典型的前置性特征;在功能上具有评价、示证、情态等表达功能,以及重要的人际与语篇功能。(2)汉英时间副词在语义上都包含时制、体貌、动量、频率等与时间相关的重要语义;在句法分布上都以主语后谓语前的句中位置为主要分布;在功能上都具有标记时位、时量、动量等与时间性相关的重要功能。(3)汉英范围副词都与名词的空间性特征密切相关;在句法分布上表现出前置于体词性成分的共性特征;具有标记句子焦点的功能。(4)汉英程度副词都与形容词的程度特征密切相关;在句法功能上以修饰形容词和具有程度义动词为主要特征;具有程度度量的功能。(5)汉英情状方式副词在语义上都较为实在;在句法分布上具有后置性,与谓语动词的距离最近;具有典型的描写性。同时,汉英副词在语义、分布和功能上也具有一些显着的差异:(1)在语义表达上,汉语副词较英语副词更为抽象虚灵,一些副词的语义相对模糊,需要根据语境来确认;而英语副词较汉语副词呈现出显着的多义性,大多数句修副词在句尾都具有方式意义解读。(2)在分布上,汉语各副词次类都以居于谓语动词之前为常规分布;而英语方式副词以居于谓语动词之后为常规分布。(3)在句法位置上,英语副词比汉语副词更为灵活,语义相同的副词在句中有多个可选位置。在此基础上,本文引进形式句法理论对汉英副词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统一解释。在最简方案的允准机制中,副词被认为是与语义相关的功能投射的唯一标识,小句功能投射的层级结构决定了副词出现的位置。本文的主要发现有:一、同一副词可能包含多重具有细微差别的语义特征。同一副词在不同位置出现,或者语义不同,或者语义相同但语用含义不同。二、副词的具体含义由其句法位置决定,副词的排序问题反映了其与不同范畴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三、汉语和英语有着相似的句法功能层级,汉英副词在表层分布上的差异是动词提升高度、情态动词或时体助动词的层级位置以及主语和其他句法成分移位造成的。四、在英语中,主语和动词的位置相对固定,副词的灵活分布是时体助动词移位的不同着陆点造成的。在汉语中,动词和情态动词的位置相对固定,而主语和其他话题性强的句法成分的移位造成了副词在主语前后分布的灵活性。五、总体而言,汉英副词在分布上都遵循一个有序的功能层级顺序:ForceP>TopP>MoodP1>FocP>FiniteP>MoodP2>ModP1>TP>ModP2>AspP1>AspP2>MannP1>vP>MannP2>VP。本研究揭示了副词的跨语言特征,深化了对副词的性质、内涵与外延等本质问题的理解,也进一步揭示了汉英两种语言的类型学特征。从理论角度而言,本研究为汉英副词的差异与共性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解释,为句法功能范畴的层级性与普遍性提供了语言事实的证据。就实践意义而言,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副词二语习得、副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以及汉英副词互译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

陈昌旭(TEERAPARP PREDEEPOCH)[10](2018)在《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及其泰语对应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副词是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错误率较高的一类词。在泰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泰国学习者在使用汉语重叠式副词时容易混淆而出现偏误,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也成为我们的研究动机。故本文以四组不同类别的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为研究对象,即表示频繁的“常常、时时、往往”、表示缓慢的“缓缓、渐渐、慢慢”、表示仅限的“单单、仅仅”、表示隐秘的“暗暗、悄悄、偷偷”,对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及其泰语对应词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以达到弥补相关对比研究理论成果与现行汉泰辞书对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处理之不足,以及促进提升相关教学和教材中该类词编写质量之目的。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对象、内容、目的、方法、语料来源、理论基础。通过本章对研究现状的探讨,发现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及其泰语对应形式的研究十分薄弱,甚至有待填补空白。为了弥补该领域的不足,本文基于中介语理论、语义场理论、对比分析理论,结合定性分析法、对比法、归纳法,并借助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以及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国家泰语语料库(TNC),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语义与句法功能方面对上述四组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及其泰语对应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同时在对比分析结论的基础上以测试、统计法进行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之实证研究,以达到为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实际指导与参考之目的。第二章以“常常”组及其泰语对应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发现“常常”组与其泰语对应词存在语义特征、使用条件、词语搭配的不同,即泰语的“(?)/se:m(?):/”具有强调语气的语义特征,汉语的“常常、时时、往往”都具备;汉语唯有“往往”能与助词“过”搭配,泰语的对应词都不受限制;“常常”组能位于句首,泰语都不行。另外,我们在本章指出了“常常”在“常常+不/很+谓语”结构中,译成泰语一般只能用“(?)/mak t(?)a/”,不能用“(?)/b(?):jb(?):j/”,以及提出了汉泰辞书中对“常常”的释义标注具有词语漏收的不足。第三章探讨“缓缓”组及其泰语对应词语义和句法功能的异同,发现“缓缓”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差异主要有语义范围的不对等、词语搭配功能的不同,即“慢慢”具有表示不着急之义,“(?)/t(?)ha:t(?)ha:/”不具备。反之,“(?)/t(?)ha:t(?)ha:/”具有表示减速之义,但“慢慢”不具备;“缓缓”不能修饰形容词、不能与能愿动词搭配,“渐渐”不能修饰自主动词、不能与“着”搭配,而“(?)/kh(?):jkh(?):j/”不受限制。第四章是“单单”组及其泰语对应词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单单”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差异主要是在句中与其他副词共作状语位置的不同,即“单单”组可以位于“就”的前或后,而“(?)/phi:aη/”组只能位于“(?)/k(?):/”的后边。此外,我们指出了汉泰辞书中对“仅仅”的释义标注有误。第五章对比及分析了“暗暗”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异同,发现“暗暗”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差异主要有语义范围不对等和词语搭配的不同,即“悄悄”具有表示声音很小或很低之义,而“(?)/ε:p/”和“(?)/ηi:apηi:ap/”都不具备。反之,“(?)/ε:p/”具有表示有相当的量或度之义,而汉语对应词都不具备;“暗暗”组的重叠式副词都不能修饰判断动词和能愿动词,而“(?)/ε:p/”不受限制。通过对四组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与其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体在语义范围、使用条件、句法分布、搭配功能存在明显或细微的差异。这些语义与句法功能的差异在前人的研究中尚未被指出,且反映在现行汉泰辞书的标注中明显存在遗漏或模糊不清等不足之处。据此,厘清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异同,有利于预测母语的正负迁移,尽可能地减少语义与句法功能混淆偏误的出现,对相关内容的教学、汉泰辞书和对泰汉语教材易混淆重叠式副词的精准释义与句法功能之正确介绍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第六章主要是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四组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的习得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泰国汉语学习者对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句法功能的习得比语义项的习得好。也就是说,语义项比句法功能更难习得或更容易混淆。另外,我们还发现基于语言差异的预测之难度等级的高低与各语言项的实际习得难度存在一定的落差,其原因主要在于语言发展难度与语言认知难度等非母语干扰因素的影响,这在语义项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在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的实际教学中运用基于语言差异划分的难度等级时,须参考实证研究的成果,考虑到非母语干扰因素的影响,加以修正。第七章为结语。总结了四组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及其泰语对应词在语义特征、语义范围、使用条件、句法分布、搭配功能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汉泰辞书对汉语重叠式副词的释义或用法标注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实证研究方面,总结了泰国汉语学习者习得易混淆重叠式副词的预测之难度等级的高低与各语言项的实际习得难度情况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的落差,并指出了其习得难点。

二、关于副词修饰副词(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副词修饰副词(上)(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情态副词研究回顾
        1.4.2 必然类情态副词研究回顾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的性质与类别
    2.1 必然类情态副词的性质
        2.1.1 已有研究确定必然类情态副词性质的依据
        2.1.2 本文确定必然类情态副词性质的依据
    2.2 必然类情态副词的类别
        2.2.1 已有研究的分类依据
        2.2.2 本文对必然类情态副词的分类依据
    2.3 小结
第三章 必然类情态副词“必”的语法功能
    3.1 “必”的句法功能
        3.1.1 “必”的句法位置
        3.1.2 “必”与否定词的连用
        3.1.3 “必”与他类副词的连用
        3.1.3.1 “必”与程度副词的连用
        3.1.3.2 “必”与范围副词的连用
        3.1.3.3 “必”与关联副词的连用
        3.1.3.4 “必”与时间副词的连用
        3.1.3.5 “必”与频率副词的连用
        3.1.3.6 “必”与其他情态副词的连用
        3.1.4 “必”与动词的连用
        3.1.4.1 “必”与情态动词的连用
        3.1.4.2 “必”与动作性动词的连用
        3.1.4.3 “必”与认知动词的连用
        3.1.5 “必”与形容词的连用
        3.1.6 “必”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
    3.2 “必”的语义功能
        3.2.1 “必”的词典释义
        3.2.2 “必”的语义活跃因子
        3.2.3 “必”的古今词义对比
        3.2.4 “必”的语义指向
    3.3 “必”的语用功能
        3.3.1 “必”与句类
        3.3.2 “必”与口气
        3.3.3 “必”与句态
        3.3.4 “必”与语体
        3.3.5 “必”与“体”
        3.3.6 “必”与句子的背景信息和焦点信息
    3.4 小结
第四章 必然类情态副词“必定”的语法功能
    4.1 “必定”的句法功能
        4.1.1 “必定”的句法位置
        4.1.2 “必定”与否定词的连用
        4.1.3 “必定”与他类副词的连用
        4.1.3.1 “必定”与程度副词的连用
        4.1.3.2 “必定”与范围副词的连用
        4.1.3.3 “必定”与关联副词的连用
        4.1.3.4 “必定”与时间副词的连用
        4.1.3.5 “必定”与频率副词的连用
        4.1.3.6 “必定”与其他情态副词的连用
        4.1.4 “必定”与动词的连用
        4.1.4.1 “必定”与情态动词的连用
        4.1.4.2 “必定”与动作性动词的连用
        4.1.4.3 “必定”与认知动词的连用
        4.1.5 “必定”与形容词的连用
        4.1.6 “必定”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
    4.2 “必定”的语义功能
        4.2.1 “必定”的词典释义
        4.2.2 “必定”的语义活跃因子
        4.2.3 “必定”的语义指向
    4.3 “必定”的语用功能
        4.3.1 “必定”与句类
        4.3.2 “必定”与口气
        4.3.3 “必定”与句态
        4.3.4 “必定”与语体
        4.3.5 “必定”与“体”
        4.3.6 “必定”与句子的背景信息和焦点信息
    4.4 “必定”与“必”的语法功能对比
    4.5 小结
第五章 必然类情态副词“必然”的语法功能
    5.1 “必然”的句法功能
        5.1.1 “必然”的句法位置
        5.1.2 “必然”与否定词的连用
        5.1.3 “必然”与他类副词的连用
        5.1.3.1 “必然”与程度副词的连用
        5.1.3.2 “必然”与范围副词的连用
        5.1.3.3 “必然”与关联副词的连用
        5.1.3.4 “必然”与时间副词的连用
        5.1.3.5 “必然”与频率副词的连用
        5.1.3.6 “必然”与其他情态副词的连用
        5.1.4 “必然”与动词的连用
        5.1.4.1 “必然”与情态动词的连用
        5.1.4.2 “必然”与动作性动词的连用
        5.1.4.3 “必然”与认知动词的连用
        5.1.5 “必然”与形容词的连用
        5.1.6 “必然”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
    5.2 “必然”的语义功能
        5.2.1 “必然”的词典释义
        5.2.2 “必然”的语义活跃因子
        5.2.3 “必然”的语义指向
        5.2.3.1 与认知类谓宾动词
        5.2.3.2 与特殊格式共现
    5.3 “必然”的语用功能
        5.3.1 “必然”与句类
        5.3.2 “必然”与口气
        5.3.3 “必然”与句态
        5.3.4 “必然”与语体
        5.3.5 “必然”与“体”
        5.3.6 “必然”与句子的背景信息和焦点信息
    5.4 “必然”、“必定”、“必”的语法功能对比
    5.5 小结
第六章 必然类情态副词“势必”的语法功能
    6.1 “势必“的句法功能
        6.1.1 “势必”的句法位置
        6.1.2 “势必”与否定词的连用
        6.1.3 “势必”与他类副词的连用
        6.1.3.1 “势必”与程度副词的连用
        6.1.3.2 “势必”与范围副词的连用
        6.1.3.3 “势必”与关联副词的连用
        6.1.3.4 “势必”与时间副词的连用
        6.1.3.5 “势必”与频率副词的连用
        6.1.3.6 “势必”与其他情态副词的连用
        6.1.4 “势必”与动词的连用
        6.1.4.1 “势必”与情态动词的连用
        6.1.4.2 “势必”与动作性动词的连用
        6.1.4.3 “势必”与认知动词的连用
        6.1.5 “势必”与形容词的连用
        6.1.6 “势必”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
    6.2 “势必”的语义功能
        6.2.1 “势必”的词典释义
        6.2.2 “势必”的语义活跃因子
        6.2.3 “势必”的语义指向
    6.3 “势必”的语用功能
        6.3.1 “势必”与句类
        6.3.2 “势必”与口气
        6.3.3 “势必”与句态
        6.3.4 “势必”与语体
        6.3.5 “势必”与“体”
        6.3.6 “势必”与句子的背景信息和焦点信息
    6.4 “势必”、“必然”、“必定”、“必”的语法功能对比
    6.5 小结
第七章 必然类情态副词“必将”的语法功能
    7.1 “必将”的句法功能
        7.1.1 “必将”的句法位置
        7.1.2 “必将”与否定词的连用
        7.1.3 “必将”与他类副词的连用
        7.1.3.1 “必将”与程度副词的连用
        7.1.3.2 “必将”与范围副词的连用
        7.1.3.3 “必将”与关联副词的连用
        7.1.3.4 “必将”与时间副词的连用
        7.1.3.5 “必将”与频率副词的连用
        7.1.3.6 “必将”与其他情态副词的连用
        7.1.4 “必将”与动词的连用
        7.1.4.1 “必将”与情态动词的连用
        7.1.4.2 “必将”与动作性动词的连用
        7.1.4.3 “必将”与认知动词的连用
        7.1.5 “必将”与形容词的连用
        7.1.6 “必将”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
    7.2 “必将”的语义功能
        7.2.1 “必将”的词典释义
        7.2.2 “必将”的语义活跃因子
        7.2.3 “必将”的语义指向
    7.3 “必将”的语用功能
        7.3.1 “必将”与句类
        7.3.2 “必将”与口气
        7.3.3 “必将”与句态
        7.3.4 “必将”与语体
        7.3.5 “必将”与“体”
        7.3.6 “必将”与句子的背景信息和焦点信息
    7.4 “势必”、“必然”、“必将”的语法功能对比
        7.4.1 “势必”、“必然”、“必将”与情态动词搭配时的语义指向对比
        7.4.2 正负向语境对“势必”、“必然”、“必将”的语用选择对比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内容回顾
    8.2 创新之处
    8.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家虚词词典对必然类情态副词的收录情况表
附录B 第一套问卷《语境的正负向程度判断》
附录C 第二套问卷《必然类情态副词选择》
作者简介及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2)江西赣县客家方言(城郊话)副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赣县人文地理概况
    1.2 赣县客家方言(城郊话)的声韵调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缘由、意义和方法
    1.5 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2.赣县客家方言(城郊话)副词概况
    2.1 副词定义与分类
    2.2 赣县城郊话副词基本概貌
3.赣县客家方言(城郊话)副词分类描写
    3.1 时间副词
    3.2 程度副词
    3.3 范围副词
    3.4 否定副词
    3.5 情态副词
    3.6 语气副词
4.赣县客家方言(城郊话)特色副词专题研究
    4.1 赣县城郊话“□[fe?42]”和“□[fe?42]滴子”
    4.2 兼表时间和范围副词“正”
    4.3 赣县城郊话副词“才”
5.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霍州市概况
        1.1.1 地理概况
        1.1.2 历史沿革
    1.2 霍州方言及其研究现状
        1.2.1 内部分区
        1.2.2 语音系统
        1.2.3 研究概述
    1.3 汉语眼部嘴部词研究现状
        1.3.1 眼部嘴部名词研究现状
        1.3.2 眼部嘴部动词研究现状
        1.3.3 与眼部嘴部词搭配的修饰成分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本论文涉及的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
        1.5.1 语言理论
        1.5.2 研究方法
    1.6 体例说明
第二章 霍州方言眼部名词分析
    2.1 眼部基本器官名词
    2.2 眼部其他器官名词
    2.3 霍州方言眼部名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三章 霍州方言嘴部名词分析
    3.1 嘴部基本器官名词
    3.2 嘴部其他器官名词
    3.3 霍州方言嘴部名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四章 霍州方言眼部动词分析
    4.1 眼部一般动词
        4.1.1 眼皮基本动词
        4.1.2 眼珠基本动词
    4.2 眼部视觉动词
        4.2.1 一般看义动词
        4.2.2 远看义动词
        4.2.3 短暂看义动词
        4.2.4 责备看义动词
    4.3 霍州方言眼部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4.3.1 霍州方言眼部一般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4.3.2 霍州方言眼部视觉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五章 霍州方言嘴部动词分析
    5.1 嘴部一般动词
        5.1.1 双唇基本动词
        5.1.2 双唇受情态方式限制的动词
        5.1.3 喉咙基本动词
    5.2 嘴部饮食动词
        5.2.1 一般类动词
        5.2.2 用牙类动词
        5.2.3 用牙龈类动词
        5.2.4 用舌头类动词
        5.2.5 用喉咙类动词
    5.3 嘴部言说动词
        5.3.1 一般类动词
        5.3.2 闲聊类动词
        5.3.3 夸耀类动词
        5.3.4 反复类动词
        5.3.5 欺骗类动词
        5.3.6 责备类动词
        5.3.7 争吵类动词
        5.3.8 喊叫类动词
        5.3.9 问答类动词
    5.4 霍州方言嘴部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1 嘴部一般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2 嘴部饮食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3 嘴部言说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六章 霍州方言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
    6.1 眼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
    6.2 眼部视觉动词的修饰成分
    6.3 霍州方言眼部词的修饰成分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6.3.1 眼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6.3.2 眼部视觉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第七章 霍州方言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
    7.1 嘴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
    7.2 嘴部饮食动词的修饰成分
    7.3 嘴部言说动词的修饰成分
    7.4 霍州方言嘴部词的修饰成分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7.4.1 嘴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7.4.2 嘴部饮食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7.4.3 嘴部言说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第八章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
    8.1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名词比较
    8.2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动词比较
        8.2.1 眼部嘴部一般动词比较
        8.2.2 眼部嘴部功能动词比较
    8.3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的修饰成分比较
        8.3.1 眼部嘴部器官的修饰成分比较
        8.3.2 眼部嘴部功能的修饰成分比较
第九章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
    9.1 关于词法特点
        9.1.1 复合
        9.1.2 派生
    9.2 关于词义演变的特点
        9.2.1 沿用
        9.2.2 引申
        9.2.3 转化
    9.3 从GIS地理信息系统看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9.3.1 语言相似度考察
        9.3.2 语言传播路径构拟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附录一 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汇简表
    (一)眼部词汇
    (二)嘴部词汇
附录二 霍州方言眼部嘴部相关复合词简表
    (一)眼部相关复合词
    (二)嘴部相关复合词
附录三 周边五县眼部嘴部词汇简表
    (一)周边五县眼部嘴部名词
    (二)周边五县眼部嘴部动词
    (三)周边五县与眼部嘴部词搭配的修饰成分
附录四 发音人简况
    (一)霍州及周边五县市发音人一览表
    (二)周边另外二十四县市发音人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论文
    (二)着作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4)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绝对程度副词的理论研究
        (二)绝对程度副词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汉语绝对程度副词的相关界定及句法语义考察
        (一)汉语绝对程度副词的相关界定
        (二)汉语绝对程度副词的句法语义考察
    二、汉语和老挝语绝对程度副词的简要分析
        (一)汉语绝对程度副词
        (二)老挝语绝对程度副词
        (三)汉语和老挝语绝对程度副词的句法语义差别
    三、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中介语假说
        (二)偏误分析理论
第三章 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情况的调查与统计
    一、调查对象和目的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实施
    三、调查问卷的统计
        (一)学生问卷的统计
        (二)教师问卷的统计
第四章 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偏误类型分析
    一、语义习得方面的偏误
        (一)误加偏误
        (二)混用偏误
    二、句法习得方面的偏误
        (一)遗漏偏误
        (二)错序偏误
        (三)误代偏误
第五章 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偏误成因及解决对策
    一、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偏误成因
        (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影响
        (三)学习环境的影响
        (四)学习策略的影响
    二、针对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偏误解决对策
        (一)摒弃翻译习惯,培养汉语思维能力
        (二)加强对比学习,全面提升语法水平
        (三)增设必要练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四)改善学习策略,积极应对知识难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连续”类频率副词习得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频率副词的界定
        1.3.2 “连续”类频率副词的本体研究
        1.3.3 “连续”类频率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4 研究问题及方法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连续”类频率副词的语法研究
    2.1 “连续”类频率副词的语义分析
        2.1.1 共同点
        2.1.2 不同点
    2.2 “连续”类频率副词的句法分析
        2.2.1 句法分布
        2.2.2 词语搭配
    2.3 “连续”类频率副词的语用分析
        2.3.1 句类选择
        2.3.2 语体色彩
    2.4 小结
第三章 留学生习得“连续”类频率副词的偏误分析
    3.1 偏误统计
    3.2 偏误类型分析
        3.2.1 误代
        3.2.2 错序
        3.2.3 误加
        3.2.4 遗漏
        3.2.5 书写错误
    3.3 小结
第四章 “连续”类频率副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4.1 母语负迁移
        4.1.1 语义交叉
        4.1.2 语法规则误用
    4.2 目的语负迁移
        4.2.1 过度泛化
        4.2.2 近义替换
        4.2.3 规则混淆
    4.3 交际策略
    4.4 教师教学
        4.4.1 教学引导不足
        4.4.2 纠错方式不当
    4.5 教材编写
        4.5.1 释义不够准确
        4.5.2 内容编排不合理
        4.5.3 课后练习缺乏针对性
    4.6 小结
第五章 教学设想和建议
    5.1 学生的“学”
    5.2 教师的“教”
        5.2.1 注重句法讲解
        5.2.2 进行对比教学
    5.3 教材的合理编写
        5.3.1 释义准确
        5.3.2 编排合理
        5.3.3 强化课后练习
    5.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程度范畴研究现状
        一、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研究
        二、汉语方言程度范畴的研究
        三、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的研究
    第三节 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的基本概况
        一、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的内涵与性质
        二、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系统的分类
        三、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的层级表现
    第四节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泉州方言表达程度范畴的词汇手段
    第一节 状态形容词
        一、重叠式形容词
        二、形容词重叠式
    第二节 固定语
        一、固定短语
        二、框式短语
第三章 泉州方言表达程度范畴的句法手段
    第一节 重叠
        一、形容词重叠表程度
        二、名词重叠表程度
        三、动词叠用重叠表程度
    第二节 状语表程度
        一、副词与状语
        二、程度副词作状语的句法分析
        三、几组有特色的程度副词
    第三节 补语表程度
        一、V+遘+C
        二、V+C
        三、V+遘
第四章 泉州方言表达程度范畴的语音手段
    第一节 语调
    第二节 重音
第五章 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的特点
    第一节 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的跨方言共性与个性
        一、泉州方言程度范畴具有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共性特征
        二、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的个性特征
    第二节 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的跨语言共性与个性
        一、程度状语类型学考察
        二、程度补语类型学考察
结论
    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二、本文主要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现代越南语中的汉越程度副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研究综述
        1.3.1 越南语汉源词和汉越词的研究现状
        1.3.2 越南语汉越副词的研究现状
    1.4 理论基础
        1.4.1 语法的三个平面理论
        1.4.2 对比语言学理论
        1.4.3 母语迁移理论
    1.5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6 语料来源
        1.6.1 中文语料库
        1.6.2 外文语料库
第二章 现代越南语汉越程度副词概述
    2.1 汉越词的相关概念阐释
        2.1.1 汉源词
        2.1.2 汉越音
        2.1.3 汉越语素
        2.1.4 汉越词
    2.2 汉越虚词的分类
        2.2.1 虚词内部的分类
        2.2.2 汉越虚词的分类
    2.3 汉越程度副词的分类
        2.3.1 汉越副词的收词
        2.3.2 汉越副词的分类
        2.3.3 汉越程度副词的分类
    2.4 汉越程度副词的词类转移现象
        2.4.1 现代越南语的词类
        2.4.2 越南语的词类转移
        2.4.3 汉越程度副词的词类转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越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
    3.1 汉越程度副词的形成、发展与变化
        3.1.1 汉越程度副词的形成
        3.1.2 汉越程度副词的分期考察
        3.1.3 汉越程度副词的发展与变化
    3.2 汉越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
        3.2.1 行政公文语体
        3.2.2 讲演语体
        3.2.3 科学语体
        3.2.4 新闻语体
        3.2.5 文艺语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越程度副词的用法特征
    4.1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中程度副词的基本特征概述
        4.1.1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中程度副词的量级层面
        4.1.2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中程度副词的语义指向
    4.2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中程度副词的共性与个性
        4.2.1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中程度副词的思维导图
        4.2.2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中程度副词用法的共性与个性
    4.3 汉越程度副词的用法特征
        4.3.1 中量汉越程度副词
        4.3.2 高量汉越程度副词
        4.3.3 极量汉越程度副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程度副词“大”与汉越程度副词“??i”对比
    5.1“大”与汉越程度副词“??i”的词语发展途径
    5.2“大”的用法分析
        5.2.1“大”的句法功能
        5.2.2“大”对其被饰成分的选择机制
    5.3 汉越程度副词“??i”与汉语程度副词“大”对比
        5.3.1“??i”与“大”的句法功能对比
        5.3.2“??i”与“大”的语义、语用功能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语“极”类程度副词与越南语“c?c”类汉越程度副词对比
    6.1“极”类和“c?c”类程度副词的词语发展途径
        6.1.1 汉语中“极”类程度副词的发展途径
        6.1.2“c?c”类汉越程度副词的发展途径
    6.2. 现代汉语“极”类程度副词的用法
        6.2.1“极”的用法
        6.2.2“极X”词族的用法
    6.3“极”类程度副词与“c?c”类汉越程度副词对比
        6.3.1 汉越程度副词“c?c”与汉语程度副词“极”对比
        6.3.2 汉越程度副词“c?c ??”与汉语程度副词“极度”对比
        6.3.3 汉越程度副词“c?c kì/c?c k?”与汉语程度副词“极其”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越程度副词的越汉翻译偏误分析
    7.1 调查统计
        7.1.1.问卷设计
        7.1.2 调查结果
    7.2 偏误分析
        7.2.1 母语迁移的影响
        7.2.2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程度副词的语言知识的缺乏
        7.2.3 教材与工具书的缺乏及干扰
    7.3 基本对策
        7.3.1 发挥母语汉越词的正迁移作用、避免其负迁移作用
        7.3.2 培养母语和目的语程度副词相关的语言知识
        7.3.3 更新教材与修订工具书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内容总结
    8.2 主要结论
    8.3 创新之处
    8.4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汉越程度副词的来源
    附录 2:汉越程度副词的量级
    附录 3:汉越程度副词的语义指向
    附录 4:汉越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
    附录 5:汉越程度副词的搭配成分
    附录 6: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加的学术活动

(8)中里壮语副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汉藏语副词研究现状
        一、汉语副词研究
        二、民族语副词研究
        三、壮语副词研究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第二章 中里壮语音系
    第一节 中里壮语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三章 中里壮语副词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第一节 壮语副词的分类
        一、壮语副词的分类
        二、中里壮语副词的分类
    第二节 范围副词
        一、表总括
        二、表统计
        三、表限定
        四、表同类
    第三节 程度副词
        一、表强度
        二、表比较
        三、表适中
        四、表弱度
    第四节 时间副词
        一、表过去/已然
        二、表突发/短时
        三、表不定时
        四、表初始
        五、表时序
        六、表持续
        七、表将来
        八、表进行
    第五节 频率副词
        一、表常惯
        二、表反复
    第六节 情状方式副词
        一、表意志
        二、表时机
    第七节 语气副词
        一、表肯定/强调语气
        二、表不定/推测语气
    第八节 否定副词
        一、表单纯否定
        二、表对已然的否定
        三、表禁止
第四章 中里壮语副词共现的考察
    第一节 中里壮语副词的断续共现
        一、范围副词
        二、程度副词
        三、时间副词
        四、频率副词
        五、情状方式副词
        六、语气副词
        七、小结
    第二节 中里壮语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续的共现
        一、表强度的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共现
        二、表适中的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共现
        三、表比较的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共现
        四、表弱度的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共现
        五、小结
    第三节 中里壮语时间副词的连续共现
        一、时间副词内部各小类之间的共现
        二、时间副词和其他副词的共现
        三、小结
第五章 中里壮语副词语法化的考察
    第一节 中里壮语“(?)”(刚)的用法及其语法化
        一、“(?)”在中里壮语中的用法
        二、诱发语法化的动因
        三、小结
    第二节 中里壮语“(?)”(怕)的用法及其语法化
        一、“(?)”在中里壮语中的用法
        二、诱发语法化的动因
        三、小结
    第三节 中里壮语“(?)”(多)的用法及其语法化
        一、“(?)”在中里壮语中的用法
        二、诱发语法化的动因
        三、小结
第六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汉英副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选题缘起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选择
    四、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理论创新
第1章 汉英副词研究综述与副词分类
    1.1 汉英副词研究综述
        1.1.1 汉语副词研究综述
        1.1.2 英语副词研究综述
        1.1.3 存在的问题
    1.2 汉英副词的次类划分
        1.2.1 汉语副词的次类划分
        1.2.2 英语副词的次类划分
        1.2.3 汉英副词次类的重合与缺失
第2章 汉英语气副词对比
    2.1 汉语语气副词
        2.1.1 汉语语气副词的语义分类
        2.1.2 汉语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
    2.2 英语语气副词
        2.2.1 英语语气副词的语义分类
        2.2.2 英语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
    2.3 汉英语气副词的共性与差异
        2.3.1 汉英语气副词的语义共性与差异
        2.3.2 汉英语气副词的分布共性与差异
        2.3.3 汉英语气副词的功能共性与差异
第3章 汉英时间副词对比
    3.1 汉语时间副词
        3.1.1 汉语时间副词的语义分类
        3.1.2 汉语时间副词的句法分布
    3.2 英语时间副词
        3.2.1 英语时间副词的语义分类
        3.2.2 英语时间副词的句法分布
    3.3 汉英时间副词的共性与差异
        3.3.1 汉英时间副词的语义共性与差异
        3.3.2 汉英时间副词的分布共性与差异
        3.3.4 汉英时间副词的功能共性与差异
第4章 汉英范围副词对比
    4.1 汉语范围副词
        4.1.1 汉语范围副词的语义分类
        4.1.2 汉语范围副词的句法功能
    4.2 英语范围副词
        4.2.1 英语范围副词的语义分类
        4.2.2 英语范围副词的句法功能
    4.3 汉英范围副词的共性与差异
        4.3.1 汉英范围副词的语义共性与差异
        4.3.2 汉英范围副词句法功能的共性与差异
第5章 汉英程度副词对比
    5.1 汉语程度副词
        5.1.1 汉语程度副词的语义分类
        5.1.2 汉语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
    5.2 英语程度副词
        5.2.1 英语程度副词的语义类别
        5.2.2 英语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
    5.3 汉英程度副词的共性与差异
        5.3.1 汉英程度副词的语义共性与差异
        5.3.2 汉英程度副词句法功能的共性与差异
第6章 汉英情状方式副词对比
    6.1 汉语情状方式副词
        6.1.1 汉语情状方式副词的语义分类
        6.1.2 汉语情状方式副词的句法功能
    6.2 英语情状方式副词
        6.2.1 英语情状方式副词的语义分类
        6.2.2 英语情状方式副词的句法功能
    6.3 汉英情状方式副词的共性与差异
        6.3.1 汉英情状方式副词的语义共性与差异
        6.3.2 汉英情状方式副词句法功能的共性与差异
第7章 汉英副词句法功能的共性与差异
    7.1 汉英副词的句法功能与副词的语类特征
        7.1.1 副词次类的个性与共性
        7.1.2 汉英副词句法功能的差异与分析
        7.1.3 对副词语类特征的思考
    7.2 汉英副词状语的句法分布与语义诠释
        7.2.1 汉英副词状语的分布特征
        7.2.2 最简方案下的副词允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及其泰语对应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汉泰副词对比研究现状
        二、重叠式副词的研究现状
        三、易混淆重叠式副词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目的、方法、语料来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语义场理论
        二、中介语理论
        三、对比分析理论
第二章 “常常”组汉泰对比分析
    第一节 “常常”组的语义对比分析
        一、“常常”组的语义分析
        二、“常常”组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分析
        三、“常常”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对比分析
    第二节 “常常”组的句法对比分析
        一、“常常”组的句法分析
        二、“常常”组泰语对应词的句法分析
        三、“常常”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句法对比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缓缓”组汉泰对比分析
    第一节 “缓缓”组的语义对比分析
        一、“缓缓”组的语义分析
        二、“缓缓”组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分析
        三、“缓缓”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对比分析
    第二节 “缓缓”组的句法对比分析
        一、“缓缓”组的句法分析
        二、“缓缓”组泰语对应词的句法分析
        三、“缓缓”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句法对比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单单”组汉泰对比分析
    第一节 “单单”组的语义对比分析
        一、“单单”组的语义分析
        二、“单单”组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分析
        三、“单单”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对比分析
    第二节 “单单”组的句法对比分析
        一、“单单”组的句法分析
        二、“单单”组泰语对应词的句法分析
        三、“单单”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句法对比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暗暗”组汉泰对比分析
    第一节 “暗暗”组的语义对比分析
        一、“暗暗”组的语义分析
        二、“暗暗”组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分析
        三、“暗暗”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语义对比分析
    第二节 “暗暗”组的句法对比分析
        一、“暗暗”组的句法分析
        二、“暗暗”组泰语对应词的句法分析
        三、“暗暗”组与其泰语对应词的句法对比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泰国学生易混淆重叠式副词习得情况实验研究
    第一节 各组易混淆重叠式副词的难度等级划分
        一、“常常”与“(?)”组的难度等级划分
        二、“缓缓”与“(?)”组的难度等级划分
        三、“单单”与“(?)”组的难度等级划分
        四、“暗暗”与“(?)”组的难度等级划分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实验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实验设计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常常”组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二、“缓缓”组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三、“单单”组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四、“暗暗”组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结论
    二、不足及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四、关于副词修饰副词(上)(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必然类情态副词研究[D]. 韩文羽. 吉林大学, 2020(01)
  • [2]江西赣县客家方言(城郊话)副词研究[D]. 朱根凤. 暨南大学, 2020(04)
  • [3]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D]. 赵雪伶. 山西大学, 2020(12)
  • [4]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 夏文东(BOUNYAXAY THONGCHAN).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连续”类频率副词习得偏误分析[D]. 董静睿. 河北大学, 2020(08)
  • [6]泉州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 蔡益瑜. 华侨大学, 2020(02)
  • [7]现代越南语中的汉越程度副词研究[D]. VU THANH HUONG(武清香).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
  • [8]中里壮语副词研究[D]. 黄诗婷.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9]汉英副词比较研究[D]. 李勉.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10]汉语易混淆重叠式副词及其泰语对应词对比研究[D]. 陈昌旭(TEERAPARP PREDEEPOCH). 厦门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关于副词修饰副词(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