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贺婷,赵炜,惠延年[1](2021)在《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屈光回退》文中研究指明角膜屈光手术是指通过角膜手术矫正近视、远视以及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方法,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术后屈光回退的现象,即手术后又发生了屈光不正。屈光不正以及手术导致的欠佳的视觉质量经常会给患者带来困扰。截止目前,不同种类以及方式的角膜屈光手术均存在屈光回退的问题。目前认为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的屈光回退主要和角膜上皮增厚以及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相关。屈光回退可以在术前通过患者的手术条件以及手术相关参数等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规避,同时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药物方法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屈光回退可选择非手术方法以及增效手术方法进行处理。
郎敏,张娇,陶露莎,余婷,潘娇,刘明明,叶剑[2](2021)在《SMILE与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5年屈光结果及眼内散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IK,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术后5年屈光结果以及散射相关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行飞秒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的高度近视患者58例,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30例(30只眼)和FS-LASIK组28例(28只眼),仅左眼纳入研究。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5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t visual acuity, UDVA)、最佳矫正远视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CDVA)、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SE),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检查统计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 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 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 SR)、对比度为100%、20%和9%时的视力(VA100%、VA20%、VA9%)。结果术后5年,安全性指数SMILE组1.136±0.099,FS-LASIK组1.128±0.1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性指数SMILE组1.072±0.151,FS-LASIK组1.063±0.14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年UDVA达到1.0及以上的SMILE组占77%,FS-LASIK组占71%;可预测性SMILE组在±0.50D以内的占87%,FS-LASIK组占75%。SMILE组等效球镜度术前为(-7.22±0.91)D、术后5年为(-0.12±0.38)D,FS-LASIK组术前为(-8.01±1.09)D、术后5年为(-0.31±0.44)D,协方差分析两组术后5年SE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年两组MTF、SR、VA20%、VA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OSI、VA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与FS-LASIK两种手术方式矫正高度近视5年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SMILE术后对眼内散射的影响略小于FS-LASIK手术。
杜徉睿,高欢欢,陈会振,杜之渝[3](2021)在《影响LASIK术后不同时期屈光状态改变的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中远期屈光状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LASIK术后患者99人(166眼),术前等效球镜值:-8.5D~-15.5D,平均(-12.12±2.82) D,分别记录术前、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眼轴等指标,分析屈光状态改变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裸眼视力:术后6月~1年时趋于稳定,达0.85±0.22(2)屈光度:术后屈光度由正向负逐渐变化,术前屈光度越高,术后的屈光度变化越大。(3)角膜厚度及曲率:术后这两项指标在2年内增加较快(术后屈光度与角膜厚度增长呈负相关r=-0.193,P=0.044; r=-0.233,P=0.024),3年至5年趋于缓慢。(4)眼轴:术后3年和5年的屈光回退与其眼轴长呈明显相关性(P=0.023,P=0.001; P=0.01,P=0.004)。结论角膜增厚引起的角膜曲率改变是导致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中期屈光回退的主要原因,远期以眼轴增长产生新的近视为主。
向爱群,杜凯旋,吴小影,尹叶薇,傅艳燕,卢颖,傅秋满,胡涂,李元君,文丹[4](2021)在《高度近视SMILE和FS-LASIK术后早期局部调节和中枢视感知觉功能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早期双眼调节功能和视感知觉功能的变化及差异。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行SMILE和FS-LASIK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其中SMILE组35例(70眼),FS-LASIK组25例(50眼)。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功能(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和视感知觉功能(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精细立体视)。用t检验、Wilcoxon检验或λ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Kruskal-WallisH或λ2检验进行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比较。结果: SMILE组正相对调节术后1、3个月较术前提高(P<0.05),单、双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术后1、3个月均较术后1周提高(P<0.05),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高于术前(P=0.028)。垂直眼位、5 m精细立体视术后1、3个月较术前提高(P<0.05)。FS-LASIK组正相对调节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2),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提高(P<0.05),单、双眼调节幅度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提高(P<0.05),单、双眼调节灵活度术后1周低于术前(P<0.05),术后1、3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5),且在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5 m精细立体视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5)。组间比较:FS-LASIK组术前双眼调节幅度(t=-2.067,P=0.043),术后1个月负相对调节(t=-3.181,P=0.03)及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t=-2.126,P=0.036)高于SMILE组,而术后1周正相对调节(t=-2.249,P=0.028)、单眼调节灵活度(t=3.013,P=0.003),术后1个月双眼调节幅度差值(t=3.031,P=0.004)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术后1周、1个月2.5 m精细立体视和5 m精细立体视,术后3个月5 m精细立体视等级总体低于SMILE组(P<0.05)。结论: SMILE与FS-LASIK不仅能改善高度近视双眼局部调节功能,还能改善大脑知觉层面的高级视功能。且SMILE术后早期视感知觉功能恢复快于FS-LASIK。
王红霞,黄立,胡兆垒[5](2021)在《SMILE和FS-LASIK术对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早期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对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早期角膜高阶像差(HOAs)和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8-08/2020-08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02例204眼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SMILE组(51例102眼)和FS-LASIK组(51例10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HOAs和客观视觉质量,分析角膜HOAs与客观视觉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mo时,SMILE组和FS-LASIK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患者占比无差异(95.1%vs 92.2%,P>0.05);两组患者角膜各高阶像差均明显升高(P<0.05),且SMILE组总球差(SA)、三叶草像差(trefoil)和高阶像差(HOAs)低于FS-LASIK组(均P<0.05);两组患者客观散射指数(OSI)明显升高,MTF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R)、对比度视力(VA100%、VA20%、VA9%)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SMILE组OSI低于FS-LASIK组,MTFcutoff和VA9%高于FS-LASIK组(均P<0.05);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各高阶像差与MTFcutoff均呈负相关性,与OSI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SMILE和FS-LASIK术均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且SMILE术后早期角膜HOAs升高幅度更小,对减轻视觉质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纪锐锋[6](2021)在《SMILE与Femto-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emto-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functional optical zone,FOZ)的大小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历对照研究。选取符合入选标准于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38人,其中SMILE组69例(69眼),Femto-LASIK组69例(69眼)由SMILE组1:1匹配得到,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两组病例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均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检查及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切向曲率图和全角膜高阶像差。将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切向曲率差异图导入Image J软件,测量得到功能区光学区的直径和偏心量。两种手术组间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功能性光学区和相关因素的密切程度。结果:SMILE组术前等效球镜为(-6.88±0.79)D,Femto-LASIK组为(-7.03±0.80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SMILE组预设光学区直径为(6.48±0.15)mm,Femto-LASIK组为(6.45±0.18)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SMILE组和Femto-LASIK组术后3个月的等效球镜分别为(-0.04±0.22)D和(-0.01±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SMILE组平均功能性光学区直径为(4.80±0.41)mm,Femto-LASIK组为(4.41±0.33)mm。SMILE组预设光学区与功能性光学区差值为(1.69±0.42)mm,明显低于Femto-LASIK组的(2.04±0.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全角膜总高阶像差(higher-order aberrations,HOAs)、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彗差和三叶草RMS值均较术前增加。Femto-LASIK组HOAs及SA的RMS值增加量分别为(0.71±0.39)μm及(0.32±0.16)μm,明显较SMILE组HOAs增加量(0.54±0.27)μm及SA增加量(0.16±0.14)μm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及P<0.001)。SMILE组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与术前预设光学区呈显着正相关(P<0.001),与HOAs、SA、彗差RMS值增加量呈显着负相关(P<0.001),Femto-LASIK组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与预设光学区呈显着正相关(P=0.001),与HOAs、SA、彗差RMS值增加量呈负相关(P=0.016、P<0.001、P=0.03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术后3月,SMILE组与Femto-LASIK组功能性光学区均较预设光学区缩小,Femto-LASIK组功能性光学区的缩小量显着大于SMILE组,Femto-LASIK组总高阶像差及球差增加量较SMILE组显着。选择SMILE与Femto-LASIK矫正高度近视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功能性光学区和更好夜间视觉质量,可以优先考虑SMILE。
李媛媛[7](2021)在《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后早中期视觉质量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LASEK、FS-LASIK、SMILE三种手术矫正近视散光后的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变化,并评估三种手术在相同近视程度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0年09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单纯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230例(460眼),符合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根据患者自行选择的手术方式分别行LASEK 57例(114眼)、FS-LASIK 85例(170眼)、SMILE 88例(176眼),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轻、中、高度近视组。主观评价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QIRC);客观评价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选择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作为指标。采集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的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基线资料:LASEK、FS-LASIK和SMILE组的性别(x2=1.744)、年龄(F=0.778)、暗室瞳孔直径(F=0.100)均无统计学差异。2.LASEK、FS-LASIK和SMILE手术均能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在裸眼视力恢复方面,SMILE手术恢复更快更稳定。LASEK和FS-LASIK术后6月时UCVA大于术后1月,术后1月UCVA大于术前(P<0.001)。SMILE术后1月UCVA较术前改善(P<0.001),与术后6月无统计学差异。3.LASEK、FS-LASIK和SMILE手术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三种手术方式QIRC评分无差异。LASEK、FS-LASIK、SMILE术后6月QIRC评分较术前增加(P=0.050,P=0.001,P=0.002)。FS-LASIK术后6月QIRC评分较术后1月增加(P=0.001)。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LASEK、FS-LASIK和SMILE三种手术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男性和女性也无统计学意义。4.LASEK、FS-LASIK、SMILE三种手术方式术后1月视觉质量较术前下降。中、高度近视视觉质量下降更显着,术后6月逐渐恢复。LASEK轻度近视组术后1月OSI较术前和术后6月增大(P=0.008);中度近视组术后1月OSI大于术前和术后6月(P<0.001),SR小于术前和术后6月(P=0.021)。FS-LASIK轻度近视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OSI、MTF cut off、SR的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中度近视组术后1月OSI大于术前(P<0.001);高度近视组术后1月OSI大于术前和术后6月(P<0.001),术后1月MTF cut off小于术前和术后6月(P<0.001)。SMILE轻、中度近视组术后1月OSI大于术前(P=0.002,P=0.023);高度近视组术后1月MTF cut off小于术前和术后6月(P=0.001)。5.轻度近视行LASEK、FS-LASIK和SMILE手术,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三种手术方式OSI、MTF cut off、SR均无统计学差异。中度近视行LASEK、FS-LASIK和SMILE手术,术后1月SMILE手术OSI值小于LASEK手术(P=0.017),SR大于LASEK手术(P=0.005)。高度近视行FS-LASIK和SMILE手术,术后1月SMILE手术OSI值小于FS-LASIK,MTF cut off大于FS-LASIK手术(P=0.048)。术前和术后6月两种手术OSI、MTF cut off、SR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LASEK、FS-LASIK和SMILE术后患者的主观视觉质量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但手术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差别。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降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术后6月视觉质量好于术后1月。2.不同屈光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轻度近视行LASEK、FS-LASIK和SMILE手术时在各时间点视觉质量无差异;中度近视术后1月SMILE手术比LASEK手术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高度近视者术后1月SMILE比FS-LASIK手术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术后6月各手术方式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陈松林,郭露,郐莉,孔祥梅,黄朝霞,吕红彬[8](2021)在《高度近视患者SMILE和FS-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及Pentacam角膜地形图对比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分别行小切口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03/09于我院行手术矫治的高度近视患者74例148眼,其中SMILE组43例86眼,FS-LASIK组31例62眼。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7d裸眼视力(UCVA)、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R)、客观散射指数(OSI)、模拟对比度视力(VA 100%、VA 20%、VA 9%)、高阶像差(HOA)、水平彗差(Z31)、垂直彗差(Z3-1)和球差(Z40)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等效球镜、UCVA、MTF cut off、SR、OSI、VA 100%、VA 20%、VA 9%、HOA、Z31、Z3-1和Z40均无差异(P>0.05)。SMILE组术后1d OSI值高于FS-LASIK组(2.3±2.1 vs 1.8±1.1),术后7d无差异(1.2±0.7 vs1.3±0.7)。FS-LASIK组术后1、7d HOA和Z40均高于SMILE组(P<0.001),但术后1、7d两组患者UCVA、Z31、Z3-1、MTF cut off、SR、VA 100%、VA 20%、VA 9%均无差异(P>0.05)。结论:FS-LASIK术后早期更易引入角膜高阶像差和球差,而2mm切口的SMILE术仅在术后1d引入更高的散射,因此,高度近视患者行角膜屈光手术矫正采用SMILE术较FS-LASIK术后早期能够获得更佳的视觉质量。
曾骏萌[9](2021)在《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大小与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偏差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大小与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偏差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根据排除和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2例翼状胬肉患者(共33只眼)进行前瞻性研究。2.测量每个患者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及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宽度,然后计算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具体方法为:(1)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mm):运用角规在裂隙灯下测量患者胬肉的头部顶端至角巩膜缘的距离;(2)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宽度(mm):于患者的角巩膜缘处测量患者翼状胬肉颈部端点与另一端点间的长度;(3)计算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mm2):以上测得的长*宽/2=面积。3.行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检查测量垂直和水平K值(D)、前房深度ACD(mm),以及行IOL-Master500检查测量垂直和水平K值(D)、前房深度ACD(mm)、眼轴 AL(mm)。4.分组上首先按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分为a、b、c三组,分别是: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2 mm为a组共12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为2 mm-5 mm为b组共16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5 mm为c组共5只眼;然后按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宽度划分成①、②、③三组:①组共9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宽度≤4 mm)、②组18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宽度为4 mm-6 mm)、③组6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宽度>6 mm);最后按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大小分为Ⅰ、Ⅱ、Ⅲ、Ⅳ四组:组Ⅰ共5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5 mm2)、组Ⅱ共6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为5mm2-10mm2)、组Ⅲ共14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为10mm2-15mm2)、组Ⅳ共8只眼(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15 mm2)。收集整理各组测得的垂直和水平K值(D)、前房深度ACD(mm)、眼轴AL(mm)。5.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长度组abc之间、宽度组①②③之间、面积组Ⅰ Ⅱ ⅢⅣ之间各项数据(垂直和水平K值、前房深度ACD、眼轴AL)的差异性,分析其与人工晶体测量偏差的相关性。具体如下:数据均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处理,后采用SPSS 20.0软件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以上分得的各组(长度组1 2 3、宽度组①②③、面积组Ⅰ Ⅱ Ⅲ Ⅳ)以IOL-Master500和OrbscanⅡ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及统计分析。各组(组1 2 3、组①②③、组Ⅰ Ⅱ Ⅲ)以IOL-Master500和OrbscanⅡ所测得的数据表示方式为均值表达法(x±s),对于组间数据均值的差异检验运用F检验,即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另外同时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OrbscanⅡ与IOL-Master500测得的所有患者的角膜水平K值、垂直K值及前房深度数据的平均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宽度增加,当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2 mm及宽度≤4 mm时,IOL-Master500测得的水平K1值最大;当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为2mm-5mm及宽度为4 mm-6 mm时,IOL-Master500测得的水平K1值最小。当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5 mm及宽度>6 mm时,IOL-Master500测得的前房深度(ACD)数值最大;当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为2mm-5mm及宽度为4 mm-6 mm时,IOL-Master500测得的前房深度(ACD)数值最小。上述各差异显着,P<0.05。本研究中还发现IOL-Master500测得的前房深度(ACD)数值较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有翼状胬肉的白内障的患者,当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2mm或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宽度≤4mm时,行白内障术前,可行IOL-Master和角膜地形图测量患者角膜曲率(重点关注患者水平角膜曲率K值),以求更准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若翼状胬肉进一步发展(侵入角膜的翼状胬肉长度>2mm或侵入角膜的翼状胬肉宽度>4mm),则可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约1月待角膜上皮修复稳定后再测算人工晶体度数,且在测算人工晶体度数时可以IOL-Master500测算数据为准。
孙宏江[10](2021)在《基于双眼整合VR技术的LASIK手术前后患者双眼视觉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近视发生发展频率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作为一种帮助患者矫正近视、摘掉眼镜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眼科医生更多的是关注患者术后视锐度的提升,却忽略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及客观量化。本研究基于双眼视觉通路与脑视觉相关理论基础,创新性的提出采用虚拟医疗视感知觉非侵入的方法,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神经网络算法,开发针对双眼视功能检查的脑力生物刺激模型以对行FS-LASIK患者术前术后的双眼视功能进行客观量化,并对术后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1d、1m、6m的随访观察以确定患者双眼视功能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为角膜屈光术后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实验方法:(1)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团队与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建构基于动态双眼视平衡的长期可塑修复模型和短期可塑阈值探测的视感知觉人工智能公共平台,并开发脑力影像生物刺激软件。(2)将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近视眼中心行FS-LASIK手术的150名(双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1.25D--3.00D)、中度近视组(-3.25D--5.75D)和高度近视组(≥-6.00D),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对3组患者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校正眼压、验光、角膜地形图、裂隙灯和眼底镜等一系列常规检查。(3)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利用脑力生物影像刺激软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知觉眼位、E视标、双眼信噪比及立体视觉进行检查。并对出现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术后1d、1m、6m的随访观察。实验结果:(1)在知觉眼位检查模块中,3组患者的水平知觉眼位术后较术前相比,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垂直知觉眼位则无明显变化。在E视标检查模块中,低度近视组正常患者占比由术前的18%上升到术后的20%,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由术前的28%下降到18%,24%下降到18%,虽然患者的抑制度有轻微的提升或者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双眼信噪比检查模块中,低度近视组患者术后双眼平衡点级数均显着下降(P<0.01),而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左眼的平衡点级数显着下降(P<0.05),右眼平衡点级数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立体视检查模块中,3组患者中术后立体视缺损人数均较术前显着上升(P<0.05)。(2)对术后双眼视觉质量异常患者进行1d、1m、6m的跟踪随访发现,其视觉质量(水平知觉眼位、立体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而双眼信噪比异常患者在术后1天明显好转,在术后1个月短暂变差后又逐渐好转。实验结论:本研究发现FS-LASIK可影响患者的部分双眼视功能,该影响可能与患者术前近视度数的高低有关,同时受影响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二、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屈光回退(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屈光回退相关的手术方式及其流行病学 |
1.1板层手术(LASIK和SMILE)的屈光回退 |
1.2表层手术(PRK和LASEK及TPRK)的屈光回退 |
1.3其他手术的屈光回退 |
2屈光回退发生的原理和机制 |
2.1板层及表层手术回退机制 |
2.1.1上皮与基质重塑 |
2.1.2生物力学机制 |
2.1.3角膜上皮下混浊 |
2.2 RK回退机制 |
2.3 CK回退机制 |
3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 |
3.1患者因素 |
3.1.1术前屈光度 |
3.1.2性别 |
3.1.3年龄 |
3.1.4慢性干眼 |
3.1.5术前角膜曲率 |
3.2手术相关因素 |
3.2.1 MM-LASIK与FS-LASIK |
3.2.2 RST和瓣厚度 |
3.2.3光区与过渡区大小 |
4屈光回退的预防 |
4.1手术方式的选择 |
4.2药物预防 |
4.2.1降眼压药物的提前应用 |
4.2.2抑制haze形成的药物使用 |
4.3 CXL |
5屈光回退的处理 |
6结论 |
(2)SMILE与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5年屈光结果及眼内散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观察指标 |
1.3.1 常规检查指标 |
1.3.2 客观视觉质量检查 |
1.4 手术方法 |
1.4.1 SMILE手术步骤 |
1.4.2 FS-LASIK手术步骤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前一般情况 |
2.2 安全性与有效性 |
2.3 可预测性及稳定性 |
2.4 术后5年散光分析 |
2.5 术后5年OQAS参数 |
3 讨论 |
(3)影响LASIK术后不同时期屈光状态改变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随访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术后裸眼视力 |
3.2 屈光度 |
3.3 角膜厚度 |
3.4 角膜曲率 |
3.5 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相关性分析 |
3.6 眼轴 |
4 讨论 |
(5)SMILE和FS-LASIK术对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早期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1.2.1 SMILE手术 |
1.2.2 FS-LASIK手术 |
1.2.3术后治疗 |
1.2.4观察指标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 |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和屈光度比较 |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比较 |
2.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客观视觉质量比较 |
2.5术后客观视觉质量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分析 |
3讨论 |
(6)SMILE与Femto-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术前基线资料对比 |
3.2 SMILE组和Femto-LASIK组术后视力及屈光度对比 |
3.3 SMILE组和Femto-LASIK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和偏心量对比 |
3.4 SMILE组和Femto-LASIK组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对比 |
3.5 功能性光学区与可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创新性及局限性 |
第七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符号表(缩略语) |
综述:飞秒角膜屈光手术光学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后早中期视觉质量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和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三种手术方式术前资料比较 |
3.2 主观视觉质量比较 |
3.3 客观视觉质量比较 |
4 讨论 |
4.1 视觉质量的主观评价 |
4.2 视觉质量的客观评价 |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综述 角膜屈光手术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高度近视患者SMILE和FS-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1.1纳入标准 |
1.1.2排除标准 |
1.2方法 |
1.2.1手术方式 |
1.2.2观察指标 |
1.2.2.1视力 |
1.2.2.2 OQAS相关指标测量 |
1.2.2.3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测量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QAS观察指标比较 |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高阶像差比较 |
3讨论 |
(9)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大小与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偏差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角膜曲率及其变化在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双眼整合VR技术的LASIK手术前后患者双眼视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现状 |
1.2.1 角膜屈光手术概况 |
1.2.2 角膜屈光术后双眼视觉与大脑 |
1.2.3 研究思路 |
1.3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
1.4 展望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来源 |
2.1.2 入选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手术方法 |
2.2.2 常规检查项目 |
2.2.3 脑力影像生物刺激检查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角膜屈光手术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 |
3.2 手术前后脑力影像生物刺激检查结果 |
3.2.1 知觉眼位结果对比分析 |
3.2.2 E视标结果对比分析 |
3.2.3 眼部平衡点结果对比分析 |
3.2.4 立体视觉结果对比分析 |
3.3 术后视觉质量异常患者术后1d和1m和6m随访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屈光回退[J]. 贺婷,赵炜,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2021(11)
- [2]SMILE与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5年屈光结果及眼内散射分析[J]. 郎敏,张娇,陶露莎,余婷,潘娇,刘明明,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21(24)
- [3]影响LASIK术后不同时期屈光状态改变的因素分析[J]. 杜徉睿,高欢欢,陈会振,杜之渝. 激光杂志, 2021(08)
- [4]高度近视SMILE和FS-LASIK术后早期局部调节和中枢视感知觉功能变化[J]. 向爱群,杜凯旋,吴小影,尹叶薇,傅艳燕,卢颖,傅秋满,胡涂,李元君,文丹.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1(08)
- [5]SMILE和FS-LASIK术对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早期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J]. 王红霞,黄立,胡兆垒.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7)
- [6]SMILE与Femto-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D]. 纪锐锋. 汕头大学, 2021(02)
- [7]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后早中期视觉质量的对比分析[D]. 李媛媛. 大理大学, 2021(09)
- [8]高度近视患者SMILE和FS-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比较[J]. 陈松林,郭露,郐莉,孔祥梅,黄朝霞,吕红彬.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5)
- [9]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大小与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偏差的相关性分析[D]. 曾骏萌. 汕头大学, 2021(02)
- [10]基于双眼整合VR技术的LASIK手术前后患者双眼视觉研究[D]. 孙宏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