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建立美国最大的分组交换网络

北电建立美国最大的分组交换网络

一、北电建设全美最大分组交换网(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华[1](2018)在《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三五”期间,基于“一带一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新疆地区加快推进特高压、坚强智能送端电网建设,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和SG-ERP深化应用,推广“大云物移智”等新技术,对电力通信的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以上需求,需要对本地区通信骨干网络进行合理优化,提高网络可靠性,支撑各类智能电网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需要对通信骨干网通信资源的部署和配置进行调整,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通信网建设及运营成本。因此,需要研究针对新疆电网现有的通信骨干网优化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薄弱环节研究相应的通信网络优化方案。首先对新疆电力通信骨干网络进行全面实践调研和评估分析,从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三个方面,进行现状的分析整理。通过对公司未来各项通信业务需求的预测,估算业务需求带宽,归纳总结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带宽预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司现有资源和投资方向,针对薄弱环节设计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优化方案,从而完善公司通信骨干网络结构,増强业务承载能力、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本文对方案实施后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优化方案实施后整体效果显着,新疆通信骨干网络资源紧张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为新疆电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大幅提升了网络传输带宽和容量,能够满足新疆电力在未来几年业务增长和多样化接入的需求。

余勇[2](2013)在《电力综合数据网络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某供电局综合数据网络2000年左右建成,在网络改造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投资,采用了许多折中的方法和复杂的设置,接入层网络的部分区域站点接入结构不合理,占用大量的通信网络资源,因此,有必要对综合数据网分析调研,提出优化方案,以指导下一步实施网络的优化调整。本调研分析了国内外调研现状,确定优化思路及主要原则。为了更加明确我们调研的方向,汲取经验,我们进行了国内外网络优化成果的调研,特别是前往某省会城市供电局调研其综合数据网,形成了国内某省会城市市电力综合数据网络VPN接入优化案例分析。我们还对可进行调研的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如ASON传输技术、EPON技术、基于MPLS-TE网络流量工程的TE FRR快速重路由技术、IRF2智能弹性技术等等。仅仅对技术调研还不够,我们从某供电局的实际运行中提取宝贵数据,做了现状调研。有了各种资料和数据,我们便做资料和数据调研分析。为了分辨我们所研究的新技术在电力综合数据网中的可行性,我们分别作了电力综合数据网骨干传输的应用分析、电力综合数据网EPON网络接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分析、电力综合数据网网络流量工程的的应用可行性分析、电力综合数据网IRF2的应用可行性分析。基于我们在某供电局做的现状调研,我们做了某供电局现状调研的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网络结构现状分析、网络业务现状分析、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保证现状分析、网络安全控制现状分析等。根据分析,我们提出了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案。优化方案包括、网络结构优化方案、汇聚层优化方案、接入层优化方案、地区优化方案、二层VLAN优化建议、OSPF协议优化建议、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保证优化方案、网管优化方案。最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对比,通过对比,我们确认调研报告所提建议能够对整个综合数据网起到实实在在的优化作用。

张磊[3](2013)在《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及技术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接入技术的广泛应用,本地传输网需要承载的业务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现有传输网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技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第四代移动通讯、IPTV等新的技术和业务的出现,各运营商急需要对本地传输网进行大规模建设,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本地传输网的体系结构、技术选择。本论文首先介绍和分析了传输网的网络定位、传输网的传统层次体系及其与业务网的区别和联系,接着介绍了目前主要的传输技术,然后介绍和分析了本地电信业务的分类、特点,并对几种主要的接入技术进行了介绍,在对本地电信业务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地电信业务接入的接入拓扑、汇聚型模型,通过对采用xPON技术进行接入的用户接入最佳距离及基站的传输接入技术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接入区、汇聚区、汇聚层级的概念,进而明确了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及其演进路线,并基于本地传输网的各个层次,对本地传输网各层网络的技术选择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武玉红[4](2010)在《山西晋中联通3G核心网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这几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用户扩展来增加业务收入的作用已不再适合当前电信业的发展,用户的需求也逐步向高端转化。3G技术是一种针对与传统电话业务和新型媒体业务相关的网络和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减少资本和运营支出,提高收入。3G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3G网络对于满足通信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对于提高联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巩固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于促进通信技术的进步均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通过对通信市场的环境以及山西晋中联通的2G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3G网络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联通WCDMA发展策略的具体分析,提出了2G/3G协同发展的策略。根据2G/3G协同发展的策略,对GSM和WCDMA的用户数采用趋势外推法等预测方法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用户数以及联通核心网的建设原则,提出了晋中联通的核心网建设方案,最后通过现网主要网元的性能数据以及测试数据对建设方案进行了验证。

周静[5](2010)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1850TSS设备在城域分组传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应对ARPU (每用户平均收入)的持续下跌,运营商开始突破原有的模式,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以融合、创新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在这个大背景的驱动下,完成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在融合的网络上实现对全业务的支持,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传统电路交换技术,传输和交换效率低,节点成本和传输成本均较高,无论从业务量设计、容量、组网方式,还是从交换方式上,都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传送网承载的业务从以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这些业务不但有固网数据,更包括近几年发展起来的3G业务。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量成为主导后,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渐转向分组交换技术,将成为必然。在这种形势下,融合、高效、低成本的分组传送网技术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传统传送网和PTN分组传送网的融合成为新一轮的关注重点。本论文根据业务发展趋势,对新生的PTN分组传送技术进行研究,并利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1850TSS设备,对在城域网中传统传送网和PTN分组传送网的对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刘昕[6](2010)在《成都联通软交换平台试商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网络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向基于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的下一代网络(NGN)的演进已经是大势所趋,软交换网络在业务多样性、组网的灵活性以及成本等方面有显着优势。以软交换技术为主的下一代网络平台已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争相试验或商用的重点领域,因此现在正是启动较大规模的软交换(Softswitch)试商用试验甚至规模部署的良好时机。本论文以成都联通网络建设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软交换的组网方案和建设方案。论文主要工作有:1.介绍了国内其他运营商软交换网络运营情况。因为历史条件不同、网络基础环境不同,不同运营商对于软交换网络的建设各有侧重。2.介绍了成都联通软交换网络建设的背景。介绍成都联通现有PSTN网络的组网情况及瓶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软交换是PSTN网络的发展方向。3.研究了成都联通软交换网络的组网方案。采用在汇接层面引入软交换系统对传统交换设备进行替换。该方案在提供软交换的业务功能的同时,可保证现有PSTN网络连续性和逐步过渡。4.研究了成都联通软交换网络的建设方案。完成软交换设备、中继媒体网关、信令网关、接入网关和应用服务器等的具体设局方案设计以及软交换对支撑网以及运维体系的要求等。5.提出了下一阶段网络建设的目标。

柳云平[7](2009)在《我国下一代网络的市场准入管制》文中研究说明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是世界网络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电信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的管制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行为,影响着中国未来市场的走向。随着电信行业技术、经济方面近二十年来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正处于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施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后发优势,进行跨越式发展战略,电信和信息行业对我国的发展影响越来越深远、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语音业务已经相当普及,语音作为基本需求已经得到较好的满足,而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业务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资源和数据业务的发展,数据、多媒体成为了下一个发展阶段电信重点发展的对象。长远来说,升级到数据消费为主的电信网络成为必然趋势。当初的网络设计思想,基本上是一种网络服务于一种服务模式。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由以IP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来提供多种业务,并且业务的开发与网络层相分离,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开发多种业务。现存的各个网络进行技术改造以后逐渐会融入到统一的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中。下一代网络分为基础层和业务层进行管理。由于随时随地的服务,接入网逐渐引入多种形式,有Wi-Fi mesh, WiMAX,飞蜂窝,VDSL2, HSPA,LTE等多种形式,本地接入网的长期垄断特性将被打破,多种业务的开发将导致市场呈现越来越多的竞争性。随着我国电信2008年重组完成,三家全业务运营商使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强,3G牌照的发放和网络建设正在大规模进行。下一代网络的骨干核心网仍然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为了解决下一代网络中,新的管制难题,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进行了市场参与家数与市场效率的理论研究,将其应用于下一代网络的准入管制指导中,并提出了辅助下一代网络市场准入管制的措施。我们主张我国下一代网络中,核心网和部分基础设施接入网进行一致产权办法进行,解决由于网络外部性导致的市场竞争无效行为;在业务网新兴服务商的接入问题上采用分阶段抽租补偿管制办法,设立创业保险基金,以鼓励市场创新、保护运营商的合理收益。最后,文章就现阶段,我国通信市场面临的决策与体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文中的不足和继续研究的方向建议。

侯华[8](2009)在《山西网通NGN的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目前电信市场的变化,中国网通集团提出了NGN发展的战略,山西网通为应对市场竞争响应集团的战略,建设了NGN网络。本文通过对山西网通现有网络的分析和通信市场的竞争的分析提出了山西网通NGN网络建设的思路和方案。本文对山西网通NGN网络规划和设计做了详细介绍,山西网通NGN网络采用新建的IP专用承载网承载,文中通过对网络现状的分析,对专用IP承载网和IP承载网的QoS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和研究。提出了山西网通NGN网络的设备选型和建设方案,通过对带宽和中继数据的计算规划了IP承载网所需带宽和与PSTN互通时所需中继数,并对NGN接入后不同呼叫的信令路由和话路路由做了详细说明。提出了网络接入层的解决办法和现有PSTN网络到NGN的演进方案,并提出了与主要支撑网络的对接方案。通过对网络VoIP质量的测试和接通率的分析验证了当前所建网络的性能,证明了建设NGN网络在服务质量上和在经济效益上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网络演进方案和业务发展方向。

吴康迪[9](2009)在《欧美国家加速布局LTE》文中研究表明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然而欧美运营商部署LTE的步伐并未因此而减缓。目前世界各国的移动运营商都在思考下一步的演进路径,LTE成为发达国家大部分运营商的共同选择。原

郁哲[10](2007)在《基于ATM网络的多业务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电信运营的企业化运作,传统的垄断经营格局已经被打破,竞争逐渐加剧。如何提高电信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多样性以及单一网络的多业务承载,不仅仅是降低投资,提高公司网络基础能力,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成为电信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以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交换技术为核心的宽带综合业务网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需求。本课题首先介绍了ATM交换机的网内传输原理、技术特点以及网络保护技术手段,并分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信公司数据网的现状及业务发展对网络通信的需求,结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信公司ATM综合业务数字网二期改造工程,研究并设计哈尔滨市通信公司ATM网络的体系结构。提出采用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链路保护技术对节点间的中继光路实施自愈环保护,解决了多种业务在网络中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问题。同时对ATM网络多业务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帧中继和电路仿真业务的特点,采用了VP/VC交换技术来实现帧中继业务和电路仿真业务在ATM网络中的承载。并对各种接入方式进行了研究、比较,为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接入方式提供了参考。最后结合金融企业客户实例进行了详尽分析,采用业界领先的加拿大Nortel Network公司多业务交换机Passport7480/15000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其设计方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商银行储蓄网点改造实例中已经通过了验证,满足了用户组网的要求,实现DDN(Digital Date Network)、FR(Frame Relay)与ATM网络的互连互通。

二、北电建设全美最大分组交换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电建设全美最大分组交换网(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现状
    2.1 概述
    2.2 通信骨干网现状
        2.2.1 传输网现状
        2.2.2 业务网现状
        2.2.3 支撑网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业务需求分析及预测
    3.1 概述
    3.2 需求分析
        3.2.1 数据通信网需求
        3.2.2 电力调度数据网需求
    3.3 带宽预测
        3.3.1 北疆片区DS出局截面B1
        3.3.2 南疆片区DS出局截面B2
        3.3.3 TK备调出局截面B3
        3.3.4 其他业务
    3.4 预测结果
    3.5 预测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主要存在问题
    4.1 概述
    4.2 传输网存在问题
        4.2.1 光缆网架
        4.2.2 光传输网络
    4.3 业务网存在问题
        4.3.1 数据通信网
        4.3.2 调度交换网
        4.3.3 行政交换网
        4.3.4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4.4 支撑网存在问题
        4.4.1 频率同步网
        4.4.2 通信网管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优化方案
    5.1 概述
    5.2 传输网优化方案
        5.2.1 光缆网架
        5.2.2 光传输网络
    5.3 业务网优化方案
        5.3.1 数据通信网
        5.3.2 调度交换网
        5.3.3 行政交换网
        5.3.4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5.4 支撑网优化方案
        5.4.1 频率同步网
        5.4.2 通信网管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电力综合数据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调研背景
    1.2 国内外调研现状
    1.3 优化思路及主要原则
        1.3.1 优化思路
        1.3.2 主要原则
第二章 电力综合数据网技术与现状调研
    2.1 国内外网络优化成果调研
        2.1.1 国外成果调研
        2.1.2 国内某省会城市市电力综合数据网络 VPN接入优化案例分析
    2.2 可进行网络优化的技术调研
        2.2.1 ASON传输技术
        2.2.2 OTN传输技术
        2.2.3 PTN传输技术
        2.2.4 EPON技术
        2.2.5 基于 MPLS-TE网络流量工程的 TEFRR快速重路由技术
        2.2.6 IRF2智能弹性技术
    2.3 某供电局网络的现状调研
第三章 电力综合数据网业务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3.1 对新技术应用到电力综合数据网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3.1.1 某供电局综合数据网骨干传输的应用分析
        3.1.2 电力综合数据网 EPON网络接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3.1.3 电力综合数据网网络流量工程的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3.1.4 电力综合数据网 IRF2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3.2 某供电局现状调研与数据分析
        3.2.1 网络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3.2.1.1 网络设备资源现状
        3.2.1.3 网络设备 CPU、内存等资源使用率
        3.2.1.4 网络骨干设备软件版本现状分析
        3.2.1.5 数据网络通信承载现状
        3.2.2 网络结构现状分析
        3.2.2.1 总体结构现状分析
        3.2.2.2 核心层结构现状分析
        3.2.2.3 汇聚层结构现状分析
        3.2.2.4 接入层结构分析
        3.2.2.5 具体地区分析
        3.2.3 网络协议现状分析
        3.2.3.1 VLAN使用现状分析
        3.2.3.2 生成树使用现状分析
        3.2.3.3 MPLSVPN使用现状分析
        3.2.3.4 OSPF使用现状分析
        3.2.4 网络业务现状分析
        3.2.4.1 用户分析
        3.2.4.2 业务类型分析
        3.2.4.3 业务带宽流量分析
        3.2.4.4 业务 VLAN划分现状
        3.2.5 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保证现状分析
        3.2.5.1 网络安全控制现状分析
        3.2.5.2 QOS网络服务质量保证现状分析
        3.2.6 网管现状分析
第四章 网络优化对策和建议
    4.1 优化目标
    4.2 优化方案
        4.2.1 网络基础设施优化方案
        4.2.2 网络结构优化方案
        4.2.2.1 核心层优化方案
        4.2.2.2 汇聚层优化方案
        4.2.2.3 接入层优化方案
        4.2.2.4 地区优化方案
        4.2.3 网络协议优化方案
        4.2.3.1 二层 VLAN优化建议
        4.2.3.2 OSPF协议优化建议
        4.2.4 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保证优化方案
        4.2.5 网管优化方案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及技术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传输网的网络定位
    2.1 传输网的基本概念
    2.2 传输网和业务网的区别和联系
    2.3 我国传输网的传统传统层次体系
        2.3.1 传输网的层次体系
        2.3.2 传输网和业务网的关系
第三章 目前主要的传输技术
    3.1 SDH技术
    3.2 MSTP技术
    3.3 ASON技术
    3.4 基于T-MPLS/MPLS-TP的PTN技术
    3.5 IP/MPLS技术(IPRAN技术)
    3.6 其它电信级以太网技术
        3.6.1 PBT技术
        3.6.2 VPLS
    3.7 WDM(波分复用)技术
        3.7.1 编码调制技术
        3.7.2 色散补偿技术
        3.7.3 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
        3.7.4 前向纠错技术
    3.8 OTN技术
    3.9 微波技术
    3.10 PDH技术
    3.11 主要运营商采用的主要传输技术
第四章 本地电信业务的分类、特点和接入技术
    4.1 本地电信业务的分类、特点
        4.1.1 本地电信业务的分类
        4.1.2 本地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4.1.3 典型家庭用户的接入带宽
    4.2 本地电信业务的接入技术
        4.2.1 接入技术的分类
        4.2.2 接入技术简介
第五章 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结构
    5.1 本地电信业务的带宽模型
        5.1.1 本地电信业务的汇聚型特点
        5.1.2 用户接入的网络拓扑结构
        5.1.3 本地电信网的树型模型
    5.2 本地传输网的评价标准
    5.3 xPON的最佳覆盖半径
        5.3.1 覆盖区域模型
        5.3.2 单用户成本计算方法
        5.3.3 单用户成本最低的条件和可选覆盖范围
    5.4 移网基站的有线接入技术选择
        5.4.1 移网基站采用MSTP技术接入
        5.4.2 移网基站采用PTN技术接入
        5.4.3 移网基站采用xPON技术接入
        5.4.4 移网基站三种接入技术的比较和选择建议
    5.5 综合接入区
        5.5.1 城市地区的综合接入区
        5.5.2 农村地区的综合接入区
    5.6 汇聚区、汇聚层级和汇聚层传输网络
    5.7 核心交换节点和核心层传输网络
    5.8 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
    5.9 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演进
第六章 各层本地传输网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方向
    6.1 边缘接入层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方向
    6.2 汇聚层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方向
    6.3 核心层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方向
    6.4 传输系统组成及其速率等级的确定
参考文献

(4)山西晋中联通3G核心网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选题背景
    1.2、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市场潜力分析
    1.3、业务及技术发展分析
    1.4、网络现状
    1.5、项目建设必要性
    1.6、工程建设目标
第二章、联通WCDMA发展策略
    2.1、联通WCDMA网络发展环境分析
    2.2、山西联通WCDMA网络市场定位
    2.3、山西联通WCDMA网络发展策略
    2.4、2G/3G协调发展策略
    2.5、联通3G核心网组网策略
第三章、业务预测
    3.1、联通GSM网业务发展分析
    3.2、联通WCDMA网业务发展分析
    3.3、联通晋中GSM用户预测
    3.4、联通WCDMA用户预测
    3.5、3G业务量预测
第四章 核心网建设方案
    4.1、核心网网络现状
    4.2、核心网建设原则
    4.3、WCDMA系统网络结构
    4.4、核心网元建设原则
    4.5、核心网组网原则
    4.6、核心网建设方案
第五章 核心网工程实施情况
    5.1 中继及信令链路建设方案
    5.2 主要网元割接测试结果
    5.3 主要网元割接后网络质量指标统计
第六章 工程成果及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5)上海贝尔阿尔卡特1850TSS设备在城域分组传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TN出现的背景和需求
        1.1.1 创新、融合和转型
        1.1.2 业务应用的IP化
        1.1.3 网络技术的分组化
    1.2 PTN的定义
    1.3 PTN典型技术
        1.3.1 分组的电路型传送技术
        1.3.2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的分组传送
        1.3.3 基于MPLS增强功能的分组传送
        1.3.4 IPover WDM
第二章 1850TSS设备的总体设计
    2.1 设备概述
    2.2 设备性能
        2.2.1 1850TSS-320设备的性能
        2.2.2 1850TSS-40设备的性能
        2.2.3 1850TSS-5设备的性能
    2.3 设备结构
    2.4 设备优势
第三章 PTN在城域传送网中的演进技术方案
    3.1 独立组网方式
        3.1.1 通过GE光口连接
        3.1.2 通过PTN核心调度层连接
        3.1.3 通过交换机设备连接
    3.2 混合组网方式
        3.2.1 双平面组网
        3.2.2 “插花式”组网
        3.2.3 MSTP网络下沉
        3.2.4 MSTP网络上升
    3.3 联合组网方式
第四章 北京移动城域网PTN组网设计方案
    4.1 移动城域网组网
        4.1.1 组网原则
        4.1.2 混合组网设计
    4.2 PTN业务分析
        4.2.1 业务可靠性部署
        4.2.2 OAM部署
        4.2.3 QOS部署
        4.2.4 时钟同步部署
    4.3 容量估算及业务传送
        4.3.1 容量估算
        4.3.2 业务传送
第五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成都联通软交换平台试商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背景
    1.2 软交换的核心技术介绍
第二章 软交换技术在国内运营商中的应用
    2.1 中国网通软交换项目
    2.2 中国移动软交换项目
    2.3 中国电信软交换项目
第三章 成都联通网络现状
    3.1 成都联通网络现状
        3.1.1 交换网
        3.1.2 数据网
    3.2 业务及网络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3.3 引入软交换代替汇接局的必要性
第四章 软交换的应用与实现
    4.1 软交换网络总体介绍
    4.2 软交换在联通的建设原则
    4.3 联通软交换网建设思路
    4.4 网络架构
        4.4.1 软交换对承载网带宽的要求
        4.4.2 建设模式的选择
    4.5 成都联通软交换试商用网方案概述
    4.6 业务接入解决方案
        4.6.1 企业接入方案
        4.6.2 社区用户接入方案
    4.7 地址分配
        4.7.1 网络设备地址分配
        4.7.2 业务层地址分配
    4.8 认证计费管理
        4.8.1 五级的话单缓存方案
        4.8.2 计费话单传送保证机制
        4.8.3 认证
    4.9 QoS 实现
        4.9.1 QoS 概述
        4.9.2 网络QoS 的总体要求
        4.9.3 IP 接入网的QoS
    4.10 网管
    4.11 系统安全
    4.12 网络业务运营策略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我国下一代网络的市场准入管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下一代网络的背景
    1.3 我国下一代网络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论文的结构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论文的结构内容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下一代网络参考文献综述
        2.1.1 下一代网络及原因
        2.1.2 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方式
    2.2 相关理论研究、政策建议研究
        2.2.1 相关理论研究
        2.2.2 政策建议研究
第三章 下一代网络分析
    3.1 下一代网络的定义
    3.2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3.3 下一代网络业务
        3.3.1 NGN提供的业务类型
        3.3.2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模型
        3.3.3 NGN业务技术
    3.4 运营商下一代网络的经济驱动原因分析
        3.4.1 成本的考虑
        3.4.2 业务的考虑
        3.4.3 网络融合、演进的考虑
        3.4.4 运营商自身的考虑
    3.5 下一代网络不同维度的特征
    3.6 小结
第四章 下一代网络准入管制分析
    4.1 电信管制理论
        4.1.1 电信管制的发展背景
        4.1.2 电信管制原因
        4.1.3 竞争条件下电信行业管制原因
        4.1.4 管制的内容
    4.2 中国电信行业管制发展回顾
        4.2.1 中国电信行业管制发展概述
        4.2.2 中国电信行业管制的主要发展阶段
    4.3 中国电信行业管制改革评价
        4.3.1 改革的初始目标基本实现
        4.3.2 电信行业获得巨大发展
    4.4 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4.1 资源浪费现象
        4.4.2 网间互为壁垒现象
        4.4.3 通过管制成本、收益比较提高管制效果
    4.5 中国电信行业现有市场准入管制的主要内容
        4.5.1 电信业务经营准入管制
        4.5.2 电信码号资源管制
    4.6 下一代网络的市场准入管制分析
        4.6.1 把握适度的市场准入管制
        4.6.2 自然垄断理论
        4.6.3 几家寡头垄断最优
    4.7 小结
第五章 下一代网准入对策分析
    5.1 管制理论的新发展
    5.2 下一代网络准入管制措施
        5.2.1 一致产权原则
        5.2.2 分阶段抽租补偿
        5.2.3 保险合作基金鼓励进入的措施
        5.2.4 可竞争原理对自然垄断的应用
    5.3 小结
第六章 下一代网络准入管制相关管制分析
    6.1 现有互联互通、价格管制、普遍服务
        6.1.1 现有互联互通
        6.1.2 现有价格管制
        6.1.3 现有普遍服务管制
    6.2 下一代网络价格管制、互联互通、普遍服务的主要不同点
        6.2.1 价格上限管制
        6.2.2 互联互通管制
        6.2.3 普遍服务
    6.3 下一代网络管制下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利益的均衡
        6.3.1 管制过程的博弈性与政府角色
        6.3.2 管制的成本
        6.3.3 下一代网络管制者、企业、消费者的关系
    6.4 当前决策分析
    6.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及获得资助
后记

(8)山西网通NGN的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 课题背景
        1.1.1 电信行业的市场现状
        1.1.2 通信新技术的发展
        1.1.3 山西网通面临的竞争形势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NGN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软交换技术介绍
        2.1.1 NGN网络概述
        2.1.2 NGN网络的业务特征
    2.2 NGN在国际上应用的成功案例
        2.2.1 Sprint的NGN实践
        2.2.2 Verizon的NGN实践
    2.3 NGN在国内的布署和应用
第三章 山西网通NGN部署现状
    3.1 山西网通现有NGN网络布置情况
    3.2 山西省网通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
        3.2.1 业务定位
        3.2.2 NGN业务发展策略
    3.3 山西网通现有NGN网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四章 山西网通NGN网络拓扑设计
    4.1 全省NGN网络规划方案
        4.1.1 中兴设备网络建设
        4.1.2 华为设备网络建设
        4.1.3 NGN接入层的建设
        4.1.4 设备情况介绍
        4.1.5 网络拓扑图
    4.2 NGN专用IP承载网的解决方案
        4.2.1 山西网通专用IP承载网介绍
        4.2.2 IP承载网骨干网流量模型
        4.2.3 IP承载网骨干网设备命名
        4.2.4 IP承载网网络设备IP和路由规划
    4.3 山西网通NGN网络QoS保障
        4.3.1 NGN网络的QoS要求
        4.3.2 NGN的QoS模型
        4.3.3 山西网通NGN网络QoS解决方案
    4.4 呼叫及业务触发流程
        4.4.1 本地AG用户呼叫本地AG用户
        4.4.2 本地AG用户呼叫本PSTN用户
        4.4.3 本地AG用户呼叫异本地网PSTN用户
        4.4.4 本地AG用户呼叫异本地网AG用户
        4.4.5 本地PSTN用户呼叫本地AG用户
        4.4.6 本地PSTN用户呼叫异本地网AG用户
    4.5 NGN与支撑网络的对接
        4.5.1 NGN与综合网管系统的对接
        4.5.2 NGN与综合客服系统的对接
        4.5.3 NGN与计费帐务系统的对接
        4.5.4 NGN与112系统的对接
第五章 网络带宽的计算和网络指标测试
    5.1 话务量模型
    5.2 接入网关的带宽计算
    5.3 综合媒体网关的带宽计算
    5.4 BHCA需求的计算
    5.5 网络性能测试及分析
第六章 总结及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致谢

(9)欧美国家加速布局LTE(论文提纲范文)

美国:缘起700MHz频带竞拍
欧洲:不甘落后加快部署
LTE技术优越受青睐
我国设备商显身手

(10)基于ATM网络的多业务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 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2.1 基本概念
    2.2 B-ISDN参考模型
        2.2.1 物理层
        2.2.2 ATM层
        2.2.3 AAL层
    2.3 ATM交换技术
        2.3.1 ATM交换的特点
        2.3.2 VP/VC交换
        2.3.3 ATM交换原理
    2.4 ATM通信量管理
        2.4.1 服务质量
        2.4.2 通信量整形和控制
    2.5 拥塞控制
        2.5.1 许可证控制
        2.5.2 资源预订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ATM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分析
    3.1 ATM网络承载的综合业务
    3.2 帧中继业务研究
        3.2.1 帧中继技术
        3.2.2 帧中继技术特点
        3.2.3 帧中继与 ATM的互通
        3.2.4 典型接入方式
    3.3 电路仿真业务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市通信公司ATM网络的多业务研究
    4.1 哈尔滨市通信公司 ATM网络现状分析
        4.1.1 哈尔滨市 ATM网络基本结构分析
        4.1.2 哈尔滨市 ATM网络现有承载业务分析
    4.2 哈尔滨市通信公司ATM网络链路保护问题的解决方案
        4.2.1 ATM网络链路保护技术
        4.2.2 基于 APS链路保护的实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TM网络在金融企业的实现
    5.1 金融企业网络需求分析
    5.2 金融企业组网方式的分析比较
        5.2.1 DDN/FR的组网方式
        5.2.2 基于 SDH/PDH的接入、组网方式
        5.2.3 基于 IP的组网方式
        5.2.4 基于 ATM的组网方式
    5.3 哈尔滨市工商银行采用 ATM的组网方案设计
        5.3.1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5.3.2 工商银行组网方案的描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硕士研究生个人简历

四、北电建设全美最大分组交换网(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优化研究[D]. 张金华.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2]电力综合数据网络优化研究[D]. 余勇.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3]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及技术选择研究[D]. 张磊.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4]山西晋中联通3G核心网的研究与设计[D]. 武玉红.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5]上海贝尔阿尔卡特1850TSS设备在城域分组传送中的应用研究[D]. 周静.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6]成都联通软交换平台试商用研究[D]. 刘昕.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7]我国下一代网络的市场准入管制[D]. 柳云平.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5)
  • [8]山西网通NGN的规划设计[D]. 侯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9]欧美国家加速布局LTE[J]. 吴康迪. 通信世界, 2009(16)
  • [10]基于ATM网络的多业务研究与实现[D]. 郁哲.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北电建立美国最大的分组交换网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