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干植苗在南酸枣人工造林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林阳,王世忠,于欣[1](2019)在《截干高度对乌苏里鼠李枝条萌发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10年生乌苏里鼠李(地径约2.5 cm)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截干高度(10、30、50 cm)对其枝条萌发效果的影响,旨在为乌苏里鼠李幼树的移栽及扦插繁殖穗条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 cm截干处理萌枝多为根蘖萌条,30 cm、50 cm处理萌枝多由树干隐芽生成,沿不同方向轮生;萌枝多发于保留干的上部(邻近截面)及下部,南、东、北3个方向萌枝较多;10 cm处理萌枝平均长、平均基径及平均叶面积均最大,平均地径增量最小;30 cm、50 cm处理平均单株萌枝数相近,虽然50 cm处理萌枝平均叶面积大于30 cm处理,但其萌枝平均长、平均基径及样株平均地径增量均小于后者。
甘文峰,余林,叶金山,周诚[2](2014)在《珍贵用材树种毛红椿研究进展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毛红椿资源、物种保护、生物生态学特性、良种选育、繁殖技术和人工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杨自立[3](2011)在《栓皮栎播种苗水氮需求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L.)这一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由于近几十年的滥砍滥伐,我国栓皮栎树种资源严重萎缩,已经影响到了该树种的正常发展。所以,加强栓皮栎苗木培育过程中的水肥管理,培育高质量苗木上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在摸清当年生栓皮栎苗木生长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的灌溉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以及水肥耦合效应对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后选择出培育优质1年生栓皮栎苗木的合理灌溉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建立了栓皮栎播种苗精准灌溉施肥制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栓皮栎播种苗当年高径生长有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期苗木养分的主要来源为种子中贮存的矿质元素,该阶段需适时灌溉,无须施肥;第二次高峰期种子储备营养已经消耗殆尽,此时,应及时施肥和灌溉,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栓皮栎播种苗前期生长倾向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此时应适时多补充氮肥,促进苗木茎、叶生长;后期生长生物量向根系分配比例增加,应多施P、K肥,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和茎部木质化。栓皮栎1-0苗体N素含量最高(140.6 mg·株-1),K含量次之(31.6 mg·株-1),P含量最低(8.8 mg·株-1),所以,在育苗过程中,3种肥料用量大小依次应为N>K>P。苗木耗水高峰期在7月和8月,栓皮栎苗木节水灌溉措施制定关键时段在7、8月。通过栓皮栎1-0苗木叶片DRIS营养诊断法,筛选出N/P=17.0±1.31、N/K=5.8±0.65和P/K=0.34±0.29三个指标,作为判断栓皮栎1-0苗木健康状况的依据。(2)指数施肥、直线施肥和平均施肥3种施肥方式中,指数施肥条件下栓皮栎.播种苗生长发育状况最好,养分利用效率最高,所以,在今后栓皮栎1-0苗木培育中,建议采取指数施肥方式对苗木进行矿质营养加载。(3)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需水规律上,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根系生长受限,不能吸收充足的水分,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受到负面影响;而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土壤含水率,会刺激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吸水能力。苗木叶片光合性能方面,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当土壤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苗木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造成;而干旱胁迫(土壤水势为-0.2285MPa--0.1834MPa)下,非气孔因素成为苗木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4)苗木需肥规律方面,随供氮水平提高,苗木形态指标、各器官生物量及单株总生物量不同程度升高,但当供氮过量时,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不升反降。在各处理苗木叶片光合性能方面,氮素供给充足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供氮量,氮素对栓皮栎苗木光合作用的促进并不通过增加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来实现,而是通过延长整个速生期内叶片光合作用时间或提高单株光合有效叶面积的途径加以完成。但当供氮量过高时(329.2mg·株-1·年-1),苗木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以及光饱和点不升反降,而光补偿点偏高。苗体营养元素含量上,随供氮水平提高,速生期,各处理苗体器官氮浓度下降的幅度变小,说明氮素对提高苗体氮浓度水平有显着作用。同时,在苗木各器官间,叶片在速生期生理活动最为活跃,氮素浓度最高;茎次之;根最低。另外,随供氮水平提高,各处理苗体P、K浓度差异不显着,说明供氮水平提高对生物量和P、K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是等效的。但同时, N/P和N/K值逐渐升高,供氮过量时,苗木叶片N/P值已处于栓皮栎苗木叶片DRIS诊断图内圆半径之外,苗体N、P比例失调。(5)水氮耦合效应对栓皮栎苗木生长发育影响方面:当土壤水势在-0.1262--0.0560MPa之间变动时,水氮交互作用对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生长影响不显着(P>0.05),各处理苗木生长状况上的差异主要由水、氮2个主效应引起。而当土壤水势在-0.2285--0.0560MPa之间变动时,由于在低水分处理条件下,干旱胁迫已经成为栓皮栎苗木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代谢过程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该水分梯度下苗木的生长状况显着地低于W1和W2处理,同时,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着,此时,水氮交互作用的影响才达到显着水平(P<0.05)。综上所述,当土壤水势在-0.1262--0.0560MPa之间变动时,水氮交互作用不显着,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生长状况上的差异主要由水、氮2个主效应引起,所以,在制定栓皮栎1-0优质苗木培育合理灌溉施肥制度时,可以将最佳水分梯度下的灌溉水平和最佳供氮水平直接搭配,得出培育1-0优质栓皮栎苗木的最佳灌溉量为21.47L株1-年-1,最佳供氮量为216.4mg株-1年-1,最佳施肥方式为指数施肥。
张季,田华林,朱雁,王玉奇,谭绍东[4](2010)在《贵州省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的苗木质量指标分析与苗木分级》文中研究说明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在对贵州省3个产地的南酸枣1年生实生样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和≥5cm长的侧根数4项苗木质量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K-均值聚类法对其苗木进行初步分级,结合贵州省苗木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经营管理条件和南酸枣栽培要求对其初步分级结果进行了调整,进而提出了贵州省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的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曾祥谓[5](2010)在《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数千年来,我国森林一直被过度地开发利用。据专家估计,经过几千年的过度消耗,我国最具生物多样性也最具木材生产价值的原始森林,大约只剩下史前的2%,全国20.36%的森林覆盖率中,大面积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珍贵用材林树种和大径级木材几乎消耗殆尽。我国的木材生产已经从以天然林为主转到以人工林为主,木材的自给率只有60%,国内的木材消费量有40%依赖进口。为解决木材供需基本平衡,我国木材主要依赖进口。有专家指出,如果某种材料的进口量占消费量的3050%,这种材料就处国家安全警戒线下。我国人工林发展迅速,面积达6168.84万hm2,其中用材林2522.86万hm2。但我国人工林结构单一,质量差,生产力低。人工林木材只能满足我国纤维用材,即造纸和人造板工业原料材的需求。如何解决商品材,即珍贵用材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原林业部部长雍文涛主持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一项研究,经过1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提出在森林分类经营中将森林分成商品林、公益林和多功能森林三类。多功能森林就是传统上所经营的天然次生林,在面积上占据多数。长期以来,我国忽视了多功能森林的经营。解决我国木材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是,在多功能森林的经营中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加强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增加我国珍贵用材后备资源,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珍贵用材的需求。根据珍贵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经营过程等特点,借鉴国际森林经营先进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林业发展实践,选择森林分类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次生林经营、森林演替、林窗干扰和生态采伐理论来支撑我国珍贵树种的发展实践。森林分类经营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把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公益林和两用林(多功能林)。多功能森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其经营目标是同时追求森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近自然森林经营以永久性林分覆盖、多功能经营和多品质产品生产为目标,强调以“接近大自然”的方法改造、利用森林,用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体化思想经营发展林业。次生林(或退化林地)到次生顶级群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尊重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缩短这个进程,从而取得生态和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珍贵用材树种资源的培育。现在很多林业发达国家把保护和发展阔叶树资源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地力衰退和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实行许多优惠政策鼓励阔叶树的人工造林。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具有良好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也具备一定的科研条件和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林业重大生态工程,有效保护了珍贵树种资源。我国海南、广东、广西、黑龙江、福建、浙江、青海、内蒙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珍贵树种经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南方的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吉林汪清林业局、西北的甘肃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分别总结出了我国南亚热带珍贵阔叶林人工经营模式、东北珍贵树种用材林定向经营模式、东北低质林改造和大径材培育模式和西北次生林多目标经营模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我国珍贵树种培育与经营工作严重滞后,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认识不到位,缺乏培育珍贵树种的积极性;投资不足,缺乏稳定有效的资金扶持渠道;技术储备不够,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发展机制不活,缺乏强劲的发展动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珍贵树种培育过程中,重点抓好加强保护和积极培育珍贵树种种质资源,长远培育目标与短期开发利用相结合,根据珍贵树种的特性确定合理的经营模式,保持清醒认识、避免盲目发展,因地制宜、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式这5项工作。正确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珍贵树种和采取适宜的珍贵树种培育方式,对发展珍贵树种至关重要。选择珍贵树种,应坚持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适地适树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2007年,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我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名录的颁布对我国的珍贵树种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各地可以参照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区划,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重点发展的珍贵树种。我国珍贵树种资源可以采取集约经营、定向改培、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结合、抚育和管护等培育方式论文根据我国珍贵树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形势,提出了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将珍贵树种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加大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的科技支撑、与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相结合、用次生林和退化土地大力发展珍贵树种等发展对策,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珍贵树种由于其经营周期长期性而一直被忽视。人工林的发展只能满足我国纤维用材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占我国木材需求多数的珍贵用材的需求。从根本上满足我国木材需求,必须大力发展珍贵树种。(2)多功能森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多功能森林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不是对立的,是森林分类经营理论的具体表述,是一致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提法更符合我国的林业实际,其经营思想将有力促进我国珍贵树种的发展。(3)我国集体林和次生林面积巨大,是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主要场所。应加强次生林的经营与改造,在次生林经营与改造过程中大力推进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与经营。(4)森林分类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次生林经营、森林演替、林窗干扰、生态采伐6种理论对珍贵树种的培育与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5)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适宜各地发展的乡土珍贵树种1000多种,现存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低质低效林,发展珍贵树种空间巨大。(6)树种选择是珍贵树种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尽量选择当地乡土珍贵树种,选择树种应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适地适树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7)通过对南亚热带、东北、西北珍贵树种经营模式的实践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的针阔同龄混交林、针阔异龄混交林等几种珍贵树种经营模式。(8)针对性地提出了将珍贵树种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等7项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对策。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珍贵树种发展,发挥多功能森林的作用,加强次生林的改造,切实加快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培育步伐,加大投入力度,找准发展重点,优化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活化发展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我们就可以改变我国珍贵树种资源总量不足、珍贵用材严重依靠国外进口的不利局面,逐步实现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珍贵用材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构筑雄厚的我国现代林业战略资源基础。
吕仕洪,李先琨,何成新,陆树华,叶铎,向悟生[6](2009)在《广西6种木本油料植物的资源概况及其在岩溶山区的开发前景》文中指出茶条木、狗骨木、蒜头果、石栗、东京桐和蝴蝶果等6个树种是高含油量和多用途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树种。野外调查表明,茶条木、狗骨木、石栗和蝴蝶果等分布或栽培范围较广,生境类型比较复杂,现存资源量丰富或较多;蒜头果和东京桐的分布范围较窄,现存资源量较少。在育苗造林试验中,6个树种种子的场圃发芽率较高,病虫害少,苗木生长比较迅速,绝大部分可在1~2年内出圃造林;茶条木、狗骨木、石栗、东京桐和蝴蝶果等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成活率较高,蒜头果的直播造林成活率较低,其中茶条木和狗骨木的适应性良好,生长速度较快,东京桐和蒜头果能适应局部小环境但生长较慢,而石栗和蝴蝶果的适应性较差且生长缓慢。通过对比分析各树种野外调查与试验结果,认为茶条木和狗骨木是岩溶山区发展潜力良好和值得重点开发利用的木本油料植物,蝴蝶果和石栗次之,蒜头果和东京桐则较差。
李国华[7](2009)在《河北滨海盐碱地和北京土石山区基盘法造林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克服困难立地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种子发芽率低、树苗造林成活率低以及初期生长量较差的现象,在河北滨海盐碱地和北京土石山区造林试验中,采用局部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技术——保育基盘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河北滨海盐碱地,通过修筑台田、挖排水沟、铺隔离层、基盘育苗、营养客土基盘移植树苗等综合措施,探讨河北滨海盐碱地基盘法造林技术。结果表明:种基盘具有一定阻隔盐碱的作用。2007年种基盘出苗率降序排列依次为Ⅲ、Ⅳ、Ⅱ、Ⅰ,即客土、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为5∶1∶2∶2的种基盘出苗率最高,且蛭石和珍珠岩组合占优势的基盘配方出苗率高于草炭占优势的基盘配方。2008年试验中种基盘的出苗率主要因树种而异,就基盘配方而言,海藻肥对种基盘出苗率影响不显着,粘合剂对其影响显着。经过生长季节6,7,8,9月份连续观测,直到10月7日对基盘苗进行全面统计,存活率和生长状况良好的基盘苗为国槐,白蜡、臭椿和刺槐,其余4种存活率较低。说明河北滨海盐碱地适应性基盘树种主要为国槐,白蜡、臭椿和刺槐。营养客土基盘具有较强的阻隔盐碱的作用,能够为绿化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局部生长环境,营养客土基盘的内部养分环境受台田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一般台田土壤盐分在中度盐化或以下水平时,营养客土基盘内植物易取得高生长量,当台田土壤盐分为盐化或以上水平时,营养客土基盘内植物的生长量会有所下降,且与台田土壤盐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对台田水盐动态情况的观测,初步得出台田土壤的水盐变化规律。台田水盐状况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4月和5月降水较少,蒸发强烈,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少,土壤水分变化波动性强,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土壤含盐量变化波动也较强,有升有降;6月,7月和8中旬降水充沛,土壤含水量达到年季上限水平,土壤含盐量明显的降低,脱盐显着;从8月中旬以后到9月和10月降水明显减少,土壤含盐量又逐渐增大。不同类式的台田水盐状态差异性显着,2007年的台田土壤平均含盐量从低到高依次为南北两条“十”字式、全铺式、对照式、南北两条加塑料布式、南北两条式,2008年的台田土壤平均含盐量从低到高依次为南北两条“十”字式、南北两条加塑料布式、全铺式、对照式、南北两条式。炉渣隔离层的排盐阻盐效果优于建筑垃圾。除此之外,在北京地区的低海拔石质山区对基盘育种造林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9个树种在不同配方种基盘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试验,调查在同等生长条件下不同树种在播种后的出苗情况、生长情况,并对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预判和改善,然后对各树种在不同配方下生长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确定不同配方对树种的影响,从而找到最适合本地区进行基盘绿化技术的树种和方式。结果表明:9个树种在任意配方基盘下的成活率降势趋势是侧柏>元宝枫>刺槐>白皮松>火炬>白蜡>盐肤木>油松>桧柏。尤其是1—15号配方基盘下侧柏、元宝枫、刺槐、白皮松和火炬的成活率与白蜡、盐肤木、油松、桧柏的成活率差异显着(P<0.05),得出结论是侧柏、元宝枫、刺槐、白皮松、火炬是北京土石山区利用基盘技术造林较适宜树种,白蜡、盐肤木、油松、桧柏等不适宜采用基盘技术播种育苗造林。试验测试的9个树种,除桧柏外其他8个树种——侧柏、元宝枫、刺槐等其基盘苗成活率与化肥量方差分析差异显着,一般情况是基盘苗成活率与所添加的化肥量成负相关。试验设计的5种化肥量水平,侧柏基盘苗随着化肥量的增加成活率下降;元宝枫、刺槐、白皮松、火炬、白蜡基盘苗成活率在化肥量0、0.75、1.50 g·L-1处理下差异显着,当化肥量≥2.25 g·L-1,成活率差异不显着,表明基盘育苗阶段基盘中添加的化肥量在不超过1.5 g·L-1,才能保证幼苗阶段的成活率。通过分析,粘合剂对基盘苗成活率没有影响,化肥量≥2.25 g·L-1基盘苗成活率极低,化肥量≤1.50 g·L-1的基盘配方为较优基盘。通过对化肥量为1.50 g·L-1水平下不同基质配比的3、8、13、16—21号基盘树种成活率分析,16、19、20号配方成活率较高,3、8、13号配方次之,17、18、21号配方最低。在基盘种植后的3种处理方式,塑料薄膜覆盖、枯枝落叶覆盖和塑料瓶罩下的基盘苗成活率有明显差异,塑料薄膜覆盖优于其他两种管护措施。
毕会涛[8](2008)在《枣苗对移栽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蒸腾剂减缓胁迫的生理基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枣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近年来,枣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全国栽培面积已超过100万hm2。随着栽培范围和面积的迅速扩大,大量苗木需要从圃地经起苗、分级、打捆、越冬、贮藏和长途运输至造林地,经过这些中间环节,枣苗容易遭受各种因素的胁迫,从而严重的影响栽植后的成活与前期生长。因此,通过移栽胁迫对枣生理响应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移栽对苗木的生理影响,发现经移栽苗木成活与恢复生长的机理,丰富森林培育理论,为提高造林成效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一年生灰枣嫁接苗为材料,通过不同程度的胁迫处理,模拟生产上的移栽胁迫过程,通过对移栽前后苗木水分、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光合作用、叶绿素a荧光参数、蒸腾作用、前期生长状况等的变化规律,探讨枣苗对移栽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抗蒸腾剂减缓苗木移栽胁迫的生理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移栽胁迫对苗木水分状况有显着影响。移栽加速了苗木失水,胁迫强度越大,苗木失水率越高,根系的失水率高于茎干的失水率。胁迫12h、24h、36h和48h,茎干失水率分别为5.68%、7.46%、8.61%和9.99%,根系失水率分别为16.83%、27.02%、33.80%和38.86%,各胁迫处理之间差异显着。苗木失水率和移栽成活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移栽时茎干失水率和根系失水率与120d后成活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7和0.8979。根据建立的回归方程,要保证移栽后120d成活率超过40%,移栽时枣苗茎干和根系的失水率阈值分别为8.98%和33.15%,失水率高于此值则难以保证移植苗木的成活,从起苗到栽植之间的间隔期以不超过36h为宜,最好控制在24h之内。(2)苗木移栽后,各部位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同。苗木茎干的含水量变化呈现下降~上升~稳定的趋势。移栽后0-5d,各处理的茎干含水量由26.7~36.0%下降至23.9%~30.1%,至移栽后60d,上升至41.9%~42.5%,此后逐步稳定在42%~47%之间;根系的含水量变化呈现上升~稳定的趋势。移栽后0-20d,各处理的根系含水量由27.2%-39.0%上升至42.5%~44.6%,之后稳定在44%~54%之间。(3)苗木受到移栽胁迫后,茎干内SOD活性变化呈现上升~下降~稳定的趋势。移栽后0-5d,SOD活性分别由152.3~177.2U/g上升到158.9-190.3U/g,至移栽后45d,下降到132.3-136.3UU/g,和留圃苗水平基本一致,此后稳定在129-133U/g之间。(4)苗木移栽成活期间,茎干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呈现下降~上升~稳定的趋势。移栽后0-5d,茎干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由21.39-26.61mg/g下降到13.90-22.33mg/g,至移栽后45d上升至24.16~26.11mg/g,与留圃苗水平基本一致,此后稳定在25-28mg/g之间。(5)苗木移栽定植后,茎干内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现上升~下降~稳定的趋势。移栽后0-5d,茎干可溶性糖含量分别由17.66-21.15mg/g上升至18.39-21.87mg/g,至移栽后45d下降至14.51~15.58mg/g,与留圃苗水平基本一致,此后稳定在14-15mg/g之间。(6)移栽后,苗木茎干内的MDA含量变化呈现升高-降低~稳定的趋势。移栽0-10d,茎干内的MDA含量由21.1-25.5mg/g上升到25.0-35.4mg/g,至移栽后60d下降至20.0-20.8mg/g,与留圃苗水平基本一致,此后稳定在20-21mg/g之间。(7)移栽胁迫对枣苗的光合和蒸腾作用有显着影响,各处理水平间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有明显差异。移栽后,留圃和胁迫12h的苗木,以上参数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第一峰在上午11时,第二峰在下午15时,有“午休”现象;胁迫24h及以上的处理,其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第二峰消失。苗木受到胁迫后,蒸腾作用降低,气孔导度下降,进而影响到叶片内气体传递,光合作用减弱。胁迫48h的苗木,其蒸腾速率峰值比留圃苗下降了30.8%,气孔导度下降了47.5%,净光合速率下降了40.0%。(8)枣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分别在6月和9月出现两次峰值,第二峰值低于第一峰值。整个生长季节,各胁迫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低于留圃,移栽时受到胁迫强度越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越低。6月份,胁迫48小时的苗木,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比留圃苗降低了43.2%和52.7%。(9)移栽胁迫对枣苗叶片的荧光参数有显着影响。移栽后,枣苗叶片的初始荧光量(Fo)、最大荧光量(Fm)和可变荧光量(Fv),均高于留圃苗,可变荧光量和最大荧光量的比值(Fv/Fm)、可变荧光量和初始荧光量的比值(Fv/Fo)均低于留圃苗。移栽时受胁迫时间越长,差异越明显。胁迫48小时的苗木,其Fo、Fm和Fv分别比留圃苗高出29.2%、17.2%和14.8%,Fv/Fm和Fv/Fo则降低了2.1%和11.5%。移栽胁迫抑制了苗木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荧光参数的相应变化。(10)移栽胁迫减缓了枣苗木的生长,移栽时受胁迫强度越大,苗木生长量越小。移栽胁迫对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移栽后的3个月之内,不同胁迫时间苗木苗高和地径的差异显着,3个月之后月生长量不同胁迫时间之间差别不大。胁迫48小时的苗木,其4-6月份苗高增加量分别比留圃苗降低了61.67%、58.46%与64.19%,地径增加量则分别降低了48.28%、47.67%和37.50%。(11)喷施抗蒸腾剂对苗木受移栽胁迫期间的水分散失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茎干和根系的失水率均低于没有喷施的苗木,随着喷施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增强。胁迫12h、喷施100m1·L-1抗蒸腾剂的苗木根系失水率比不喷施降低了8.33%,茎干失水率降低了4.01%。一定程度上,喷施抗蒸腾剂可以抵消移栽胁迫对苗木水分散失的影响。(12)喷施抗蒸腾剂对苗木移栽后的水分状况影响显着。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在移栽后的15d内,茎干和根系的含水量均高于没有喷施的苗木,随着抗蒸腾剂喷施浓度加大,苗木体内含水量增加。移栽后0、5、15和20d,喷施100m1·L-1抗蒸腾剂的苗木根系含水量分别比不喷施增加了4.48%、5.61%、7.45%和6.72%,茎干含水量分别增加了4.93%、3.96%、6.14%和4.59%。(13)喷施抗蒸腾剂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有显着影响。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移栽120d后成活率均高于没有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但抗蒸腾剂浓度与苗木成活率并不呈正相关关系,以喷施浓度为50ml·L-1抗蒸腾剂的苗木成活率最高,为94.3%;喷施浓度为100ml·L-1抗蒸腾剂的成活率反而降低,为86.5%。(14)喷施抗蒸腾剂对枣苗SOD活性有影响。移栽后0~1Od,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体内SOD活性的变动幅度比不喷施的苗木减小;10d以后,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SOD活性比不喷施增强。抗蒸腾剂提高了苗木的抗逆性,以50m1·L-1的浓度效果最好。其变动幅度为32.6 U/g(135.7-168.3 U/g),比不喷施变幅131.9U/g(85.6-217.5 U/g)减少了75.28%。(15)喷施抗蒸腾剂提高了移栽后苗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蒸腾剂抑制了移栽后0-10d苗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的趋势;10d以后,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仍高于没有喷施的苗木,提高了苗木的抗逆性,以50m1·L-1的浓度效果最好,全程平均含量为21.12mg/g,比不喷施增加16.58%。(16)喷施抗蒸腾剂提高了移栽后枣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在移栽后各时期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不喷施抗蒸腾剂的苗木。抗蒸腾剂增强了苗木的渗透调节能力,以100ml·L-1的浓度效果最好,全程平均含量为18.28mg/g,比不喷施增加13.76%。(17)喷施抗蒸腾剂对于枣苗移栽后MDA含量的影响因喷施浓度而不同。喷施25和50ml·L-1时,苗木移栽后各时期MDA含量低于不喷施,喷施浓度为100m1·L-1时,苗水MDA含量高于不喷施。合适的抗蒸腾剂喷施浓度对调节苗木膜质透性有利,以50ml·L-1的浓度效果最好,全程平均含量为25.39μmol/g,比不喷施减少11.12%。(18)喷施抗蒸腾剂对苗木移栽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不显着。不同浓度的抗蒸腾剂都没有改变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喷施25和100ml·L-1抗蒸腾剂浓度的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低于不喷施的,50m1·L-1浓度的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于不喷施的,各处理水平之间差异达不到显着水平。(19)喷施抗蒸腾剂对枣苗生长的影响因浓度而有差异。25和50m1·L-1提高了枣苗移栽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100m1·L-1浓度的处理则降低了生长量。以50ml·L-1的浓度对生长量的促进最为显着,移栽180d后苗高和地径分别比不喷施增加了16.44%和17.14%。(20)抗蒸腾剂通过降低苗木水分散失,改善渗透条件,提高苗木抗逆性等途径,有效降低移栽胁迫的不利影响,提高了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促进了苗木的生长。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50ml·L-1的浓度对苗木移栽的效果最好,综合隶属值为0.272,是不喷施苗木(0.035)的7.77倍。苗木在移栽过程中,经起苗、运输、分级、包装、贮藏或假植、再运输等过程,最终被栽植,期间受到断根、失水、擦伤、振动、高温或低温、光周期紊乱、光照不足、缺氧、失水、渍水、病虫、有毒物质、根际环境改变等异常因素的影响,苗木经过上述一个或多个因子胁迫后被栽植,出现死亡或生长不正常,一方面是因为栽植前的胁迫影响在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造林地的某种条件不适合苗木的生长发育,苗木又受到新的胁迫,此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不可控、时间长的过程,处于一种综合的胁迫状态,不能用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因素来代表,因此,本文提出了移栽胁迫的概念。依据期间苗木体内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将苗木成活或恢复生长的过程划分为耐受期、恢复期和稳定期3个时期。对枣而言耐受期为5-l0d、恢复期11-60d和60d后进入的稳定期。
郑焰锋[9](2008)在《北京市生态公益林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北京地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生态公益林主要林种的主要经营类型,研究各林种的主导功能目标,并应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和多目标优化决策等理论和技术,完成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制定和匹配工作。根据区域立地条件和功能区划的不同,选取了北京市所辖的大兴区、海淀区和延庆县,分别代表不同区域展开研究。通过对二类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大兴区平原防护林占有绝对比重,海淀区风景林和环境保护林占有绝对比重,而延庆县防护林以水土保持林最具代表,基本代表了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所有的重点林种类型(除水源涵养林)。对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涉及的所有树种进行研究,根据树木形态、寿命周期、适生习性和用途等不同,通过专家打分法、聚类分析法初步将其划分为16种,并通过征求专家、学者和调查生产单位意见进行修改,最终确定14个树种(组),为根据林种功能差异选择配置树种奠定了基础。在明确生态公益林林种经营目的前提下,在林种层次进一步论述了各主要林种的主要经营目标、理想林分结构和最佳的树种配置方式。最终为3个区县选取的最具代表的6个林种的22个经营类型,匹配了经营目标,进而通过优化组合为每个经营类型匹配了经营措施。
王向阳,张国东[10](2007)在《冀西山区交通干线两侧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现状》文中指出交通干线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山区交通干线两侧荒山的绿化美化情况,关系到本地对外形象与经济发展。该文以河北省西部山区井陉县为工程建设示范区,研究了在山区交通干线两侧,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再造秀美山川的方法与途径。
二、截干植苗在南酸枣人工造林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截干植苗在南酸枣人工造林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截干高度对乌苏里鼠李枝条萌发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截干高度处理平均单株萌枝数随时间变化情况 |
3.2 不同截干高度处理萌枝部位对比情况 |
3.3 不同截干高度处理萌枝平均长、平均基径对比情况 |
3.4 不同截干高度处理样株平均地径增量及平均叶面积对比情况 |
4 结论与讨论 |
(2)珍贵用材树种毛红椿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分布及物种保护 |
1.1 资源分布 |
1.2 物种保护 |
2 生物学及种群生态学特性 |
2.1 生物学特性 |
2.2 生态适应性 |
2.3 光合作用特性 |
2.4 更新能力 |
2.5 群落结构特点 |
3 良种选育 |
4 繁殖技术和育苗 |
5 人工林培育 |
6 展望 |
(3)栓皮栎播种苗水氮需求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 栓皮栎资源培育研究现状 |
1.1.1 栓皮栎树种的遗传改良 |
1.1.2 栓皮栎优质苗木培育 |
1.1.3 栓皮栎造林技术 |
1.1.4 栓皮栎林幼林抚育 |
1.2 栓皮栎水分生理和节水灌溉育苗研究进展 |
1.2.1 栎类苗木对干旱的适应性策略 |
1.2.2 不同种源栎苗抗旱性差异 |
1.2.3 土壤水分状况对栎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4 栓皮栎树干的茎流特征 |
1.3 栓皮栎养分需求和合理施肥研究进展 |
1.3.1 栓皮栎苗木体内养分动态研究 |
1.3.2 施肥对栎类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
1.4 苗木水肥耦合研究进展 |
1.4.1 水肥耦合的机理 |
1.4.2 水肥耦合的生理效应 |
2.苗木水肥需求特性及施肥灌溉技术的理论基础 |
2.1 植物营养研究理论 |
2.1.1 氮素营养及施肥 |
2.1.2 磷素营养及施肥 |
2.1.3 钾素营养及施肥 |
2.2 植物水分需求理论基础 |
2.2.1 水在植物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2.2.2 植物蒸腾耗水理论基础 |
2.2.3 植物节水培育的理论基础 |
2.3 植物水肥耦合理论基础 |
3.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
3.1 种源地概况 |
3.2 试验地概况 |
3.3 研究内容 |
3.4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4.1 试验材料 |
3.4.2 试验方法 |
3.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6 技术路线 |
4.栓皮栎播种苗生长、体内养分含量及苗木耗水量年动态 |
4.1 栓皮栎播种苗年生长节律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1 栓皮栎播种苗高径年生长节律 |
4.1.2 栓皮栎播种苗高径生长过程的数学模型 |
4.2 栓皮栎播种苗生物量变化年动态 |
4.3 栓皮栎播种苗体内N、P、K含量年动态 |
4.4 栓皮栎播种苗叶片营养诊断 |
4.4.1 高产组和低产组的划分 |
4.4.2 栓皮栎1-0苗木叶片营养DRIS诊断建立 |
4.4.3 栓皮栎1-0苗木叶片营养DRIS诊断图绘制 |
4.4.4 栓皮栎1-0苗木叶片营养DRIS诊断图应用 |
4.5 栓皮栎播种苗蒸腾耗水年变化规律 |
4.5.1 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耗水量年变化规律 |
4.5.2 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耗水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 |
4.6 栓皮栎播种苗生长对种子养分库依赖性研究结果分析 |
4.6.1 砂培和土培处理下苗木形态指标比较 |
4.6.2 砂培和土培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比较 |
4.6.3 砂培和土培处理下苗体N、P、K素含量比较 |
4.7 小结 |
5.不同施肥方式对栓皮栎播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分析 |
5.1 不同施肥方式对栓皮栎苗木高径生长的影响 |
5.2 不同施肥方式对栓皮栎苗木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5.3 不同施肥方式对栓皮栎苗木体内氮含量的影响 |
5.4 小结 |
6.土壤水分状况对栓皮栎播种苗生长发育影响结果分析 |
6.1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高径生长的影响 |
6.2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 |
6.2.1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苗木器官生物量的积累过程 |
6.2.2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苗木整株生物量的积累方程 |
6.3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叶生长的影响 |
6.4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根形态指标的影响 |
6.5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
6.5.1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6.5.2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叶片气孔导度(Gs)影响 |
6.5.3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叶片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 |
6.5.4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叶片蒸腾速率(T_r)的影响 |
6.5.5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
6.5.6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6.6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耗水量的影响 |
6.7 不同水分处理下苗木的灌溉量 |
6.8 小结 |
7.不同供氮水平对栓皮栎播种苗生长发育影响结果分析 |
7.1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地上部分形态指标的影响 |
7.2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
7.3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 |
7.3.1 不同供氮水平下苗木器官生物量的积累过程 |
7.3.2 不同供氮水平下苗木器官生物量的积累方程 |
7.4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体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7.4.1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各器官氮浓度和氮含量的影响 |
7.4.2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各器官磷、钾浓度和磷、钾含量的影响 |
7.5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
7.5.1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7.5.2 不同供氮水平对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7.6 小结 |
8.水氮耦合效应对栓皮栎播种苗生长发育影响结果分析 |
8.1 水氮耦合效应对苗木高径生长的影响 |
8.2 水氮耦合效应对苗木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
8.3 水氮耦合效应对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 |
8.3.1 不同水氮水平下的苗木器官生物量 |
8.3.2 不同水氮水平下的苗木单株生物量积累模型 |
8.4 水氮耦合效应对苗木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8.4.1 不同水氮水平下的苗体N、P、K浓度及含量 |
8.4.2 不同水氮水平下的苗体N含量拟合方程 |
8.4.3 不同水氮水平下的苗体P含量拟合方程 |
8.4.4 不同水氮水平下的苗体K含量拟合方程 |
8.5 水氮耦合效应对苗木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
8.5.1 不同水氮处理对苗木叶片生长的影响 |
8.5.2 不同水氮处理对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8.6 小结 |
9.结论、讨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贵州省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的苗木质量指标分析与苗木分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的4个苗木质量指标 统计学特征 |
2.2 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的4个苗木质量指标的 相关性与因子分析 |
2.3 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苗木质量指标与其累积 分布频率的回归关系分析 |
2.4 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的苗木质量指标聚类 分析及其苗木分级 |
3 结论与讨论 |
(5)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
1.2 我国木材生产现状与需求分析 |
1.2.1 我围木材可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
1.2.2 中国木材净进口最多 |
1.2.3 我国木材需求分析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多功能森林经营 |
2.1 我国现代森林经营思想 |
2.2 国外森林经营理论发展 |
2.2.1 国外森林经营思想演变 |
2.2.2 世界林业发展简要回顾 |
2.2.3 世界森林经理发展动态 |
2.3 多功能森林经营 |
2.3.1 我国正在实行的森林“分类经营”是有偏差的 |
2.3.2 什么是多功能森林 |
2.3.3 多功能森林的位置和由来 |
2.3.4 多功能森林的经营 |
2.3.5 多功能森林的利弊分析 |
2.3.6 值得商榷的一些认识 |
2.4 多功能森林经营中发展珍贵树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2.4.1 大规模和长期依靠进口木材,等于长期刺激全球最敏感的环境神经 |
2.4.2 大规模和长期依靠进口木材,等于把本国发展置于不确定中 |
2.4.3 大规模和长期依靠进口木材,是一条滋养他国、瘠化本土的思路 |
2.4.4 发展珍贵用材树种应成为我国的一个林业新战略 |
第三章 珍贵树种培育理论 |
3.1 森林分类经营理论 |
3.1.1 森林分类经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3.1.2 森林的分类 |
3.1.3 森林分类经营的定义、指导原则及意义 |
3.1.4 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
3.2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 |
3.2.1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形成过程 |
3.2.2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 |
3.2.3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
3.2.4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林学要点 |
3.3 次生林经营理论 |
3.3.1 次生林的概念 |
3.3.2 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途径 |
3.3.3 次生林经营技术 |
3.3.4 我国次生林经营现状 |
3.4 森林演替理论 |
3.4.1 森林演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 |
3.4.2 林分发生和更新阶段 |
3.4.3 林分生长和自然稀疏阶段 |
3.4.4 林分转型和下层林更新阶段 |
3.4.5 稳定森林群落阶段 |
3.5 林窗干扰理论 |
3.5.1 干扰定义和森林干扰类型 |
3.5.2 林窗定义和基本特征 |
3.5.3 林窗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
3.6 生态采伐理论 |
3.6.1 生态采伐理论的形成过程 |
3.6.2 生态采伐的概念 |
3.6.3 生态采伐的原则 |
3.6.4 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 |
第四章 国内外珍贵树种发展简述 |
4.1 珍贵树种的定义、特性和种类 |
4.1.1 珍贵树种的定义 |
4.1.2 珍贵树种的特性 |
4.1.3 珍贵树种的种类 |
4.2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 |
4.2.1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存在问题 |
4.2.2 我国发展珍贵树种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
4.2.3 我国南方地区珍贵树种研究及培育 |
4.3 国外珍贵树种发展简述 |
4.3.1 世界森林资源及存在的问题 |
4.3.2 全球珍贵树种发展概况 |
4.3.3 以珍贵树种资源为基础的国际木材产业实践 |
4.3.4 国外珍贵树种培育及启示 |
第五章 我国珍贵树种选择与区划 |
5.1 珍贵树种选择标准与原则 |
5.1.1 珍贵树种选择标准 |
5.1.2 珍贵树种选择原则 |
5.2 我国主要珍贵树种区划 |
5.2.1 东北区 |
5.2.2 华北区 |
5.2.3 华东、华中区 |
5.2.4 华南区 |
5.2.5 台湾区 |
5.2.6 滇南区 |
5.2.7 云贵高原区 |
5.2.8 甘南川西滇北高山峡谷区 |
5.2.9 西藏高原区 |
5.2.10 西北区 |
5.3 我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 |
第六章 我国珍贵树种经营模式研究 |
6.1 我国珍贵树种资源 |
6.1.1 概况 |
6.1.2 专题一:部分楠木属树种在浙江的自然分布现状及其多样性研究 |
6.1.3 专题二:重庆市奉节县珍贵用材林自然分布现状 |
6.2 我国珍贵树种经营实践及存在问题 |
6.2.1 地方珍贵树种经营实践 |
6.2.2 我国珍贵树种经营存在的问题 |
6.3 典型珍贵树种经营案例 |
6.3.1 南亚热带优良珍贵阔叶人工林的经营模式 |
6.3.2 东北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经营模式 |
6.3.3 西北珍贵树种培育与经营模式 |
第七章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对策研究 |
7.1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
7.2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指导原则 |
7.2.1 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7.2.2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
7.2.3 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
7.2.4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
7.2.5 项目带动、依靠科技的原则 |
7.3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理论的实践思考 |
7.3.1 关于多功能森林经营 |
7.3.2 关于森林分类经营 |
7.3.3 关于近自然森林经营 |
7.3.4 关于次生林经营 |
7.3.5 关于森林演替 |
7.3.6 关于林窗干扰 |
7.3.7 关于生态采伐 |
7.4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条件分析 |
7.4.1 自然条件 |
7.4.2 历史条件 |
7.4.3 科研条件 |
7.4.4 实践经验 |
7.5 我国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方式 |
7.5.1 集约经营 |
7.5.2 定向改培 |
7.5.3 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结合 |
7.5.4 抚育和管护 |
7.6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对策和建议 |
7.6.1 将珍贵树种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
7.6.2 多措并举,积极开辟珍贵树种培育资金渠道 |
7.6.3 加大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的科技支撑 |
7.6.4 与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相结合 |
7.6.5 用次生林和退化土地大力发展珍贵树种 |
7.6.6 大力提倡用乡土树种发展珍贵树种资源 |
7.6.7 在集体林地中大力发展珍贵树种 |
7.6.8 解放思想,更新传统观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建议 |
8.4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6)广西6种木本油料植物的资源概况及其在岩溶山区的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范围与生境特点 |
1.1 茶条木 (Delavaya toxocarpa) |
1.2 狗骨木 (光皮树, Cornus wilsoniana) |
1.3 蒜头果 (Malania oleifera) |
1.4 石栗 (Aleurites moluccana) |
1.5 东京桐 (Deutzianthus tonkiensis) |
1.6 蝴蝶果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
2 育苗造林试验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种源及种子处理 |
2.2.2 育苗与造林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育苗 |
2.3.2 造林 |
3 各树种在岩溶山区的开发前景 |
(7)河北滨海盐碱地和北京土石山区基盘法造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国内外盐碱地治理研究现状和北方土石山区造林发展现状 |
1.1 国内外盐碱地治理现状 |
1.1.1 盐渍土的分布 |
1.1.2 国内外盐渍土的研究现状 |
1.1.3 滨海盐碱地的类型、分布和特征 |
1.2 北方土石山区造林的研究现状 |
1.2.1 封山育林技术 |
1.2.2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技术 |
1.2.3 经济林旱作栽培技术 |
1.3 国内外基盘造林绿化技术研究概况 |
1.3.1 基盘绿化技术研究现状 |
1.3.2 科学发展的需要 |
1.3.3 生产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
2.研究地区概况 |
2.1 河北滨海盐碱地试验基地概况 |
2.2 北京土石山区试验基地概况 |
3.研究技术途径 |
3.1 研究内容 |
3.2 重点解决的问题 |
3.3 研究方法 |
3.3.1 河北滨海盐碱地试验区的研究方法 |
3.3.2 北京土石山区试验区的研究方法 |
3.3.3 技术路线与步骤 |
3.4 试验区的建立 |
3.4.1 河北滨海盐碱地实验区 |
3.4.2 北京土石山区实验区 |
3.5 基盘制作与播种 |
3.5.1 种基盘的制作 |
3.5.2 选种和播种 |
4.河北滨海盐碱地基盘法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
4.1 河北滨海盐碱地试验台田水盐动态分布的研究 |
4.2 河北滨海盐碱地优化种基盘配方的研究 |
4.3 河北滨海盐碱地树种适应性的研究 |
4.4 海藻肥和粘合剂对种基盘出苗率和生长情况分析 |
4.5 营养客土大基盘和营养客土小基盘研究 |
4.5.1 营养客土大基盘移植树苗生长状况 |
4.5.2 营养客土小基盘移植桑树苗生长状况 |
5.北京土石山区基盘法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
5.1 北京土石山区基盘树种适应性的研究 |
5.2 不同树种成活率影响因素分析 |
5.2.1 粘合剂浓度对成活率的影响分析 |
5.2.2 化肥量对成活率的影响分析 |
5.2.3 小结与讨论 |
5.3 北京土石山区优化基盘配方的研究 |
5.4 不同管护措施的优劣比较 |
6.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试验主要过程照片图解 |
7.1 滨海盐碱地照片 |
7.2 华北土石山区照片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8)枣苗对移栽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蒸腾剂减缓胁迫的生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移栽胁迫概念的提出 |
1.2 研究进展 |
1.2.1 失水及其对苗木的影响 |
1.2.2 机械伤害 |
1.2.3 异常温度 |
1.2.4 根系损伤 |
1.2.5 各种胁迫的相互作用 |
1.3 成活与恢复生长期间的生理变化(成活机理) |
1.3.1 苗木的生根特点 |
1.3.2 移栽胁迫持续时间 |
1.3.3 萌芽及生长进程 |
1.3.4 移栽胁迫生理变化 |
1.4 移栽胁迫研究展望 |
1.5 抗蒸腾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
1.5.1 抗蒸腾剂在林业上的应用基础研究 |
1.5.2 抗蒸腾剂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
1.5.3 抗蒸腾剂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前景展望 |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
2.1 研究意义 |
2.2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移栽胁迫对枣苗水分状况及成活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3.2.1 根茎失水率 |
3.2.2 根茎含水量 |
3.2.3 苗木成活率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胁迫时间对失水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
3.4.2 成活过程中茎干与根系含水量的变化 |
3.4.3 成活率与根系和茎干含水量的关系 |
3.5 小结 |
第四章 移栽胁迫对枣苗抗性及成活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设计 |
4.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4.2.1 SOD活性 |
4.2.2 可溶性蛋白含量 |
4.2.3 可溶性糖含量 |
4.2.4 MDA含量 |
4.2.5 成活率调查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4.4.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4.4.3 可溶性糖含量 |
4.4.4 MDA含量 |
4.5 小结 |
第五章 移栽胁迫对光合与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1.2 试验材料 |
5.1.3 试验设计 |
5.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5.2.1 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测定 |
5.2.2 叶绿素a荧光参数测定 |
5.3 数据处理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移栽胁迫对枣树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 |
5.4.2 移栽胁迫对枣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移栽胁迫对枣苗前期生长状况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地概况 |
6.1.2 试验材料 |
6.1.3 试验设计 |
6.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6.3 数据处理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移栽胁迫对苗高的影响 |
6.4.2 移栽胁迫对地径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七章 抗蒸腾剂对枣苗水分及成活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地概况 |
7.1.2 试验材料 |
7.1.3 试验设计 |
7.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7.2.1 根茎失水率 |
7.2.2 根茎含水量 |
7.2.3 苗木成活率 |
7.3 数据处理 |
7.4 结果与分析 |
7.4.1 抗蒸腾剂对枣苗根系失水率的影响 |
7.4.2 抗蒸腾剂对枣苗茎干失水率的影响 |
7.4.3 抗蒸腾剂对枣苗根茎含水量的影响 |
7.4.4 不同浓度抗蒸腾剂与枣苗移栽成活率的关系 |
7.5 小结 |
第八章 抗蒸腾剂对枣苗成活过程中抗性指标的影响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地概况 |
8.1.2 试验材料 |
8.1.3 试验设计 |
8.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8.3 数据处理 |
8.4 结果与分析 |
8.4.1 抗蒸腾剂对SOD活性的影响 |
8.4.2 抗蒸腾剂对枣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8.4.3 抗蒸腾剂对枣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8.4.4 抗蒸腾剂对枣苗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8.5 小结 |
第九章 抗蒸腾剂对枣苗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试验地概况 |
9.1.2 试验材料 |
9.1.3 试验设计 |
9.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9.3 数据处理 |
9.4 结果与分析 |
9.4.1 抗蒸腾剂对枣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
9.4.2 抗蒸腾剂对枣苗蒸腾速率的影响 |
9.4.3 抗蒸腾剂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
9.5 小结 |
第十章 抗蒸腾剂对枣苗前期生长状况的影响 |
10.1 材料与方法 |
10.1.1 试验地概况 |
10.1.2 试验材料 |
10.1.3 试验设计 |
10.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0.3 数据处理 |
10.4 结果与分析 |
10.5 小结 |
第十一章 抗蒸腾剂对移栽胁迫影响综合效果分析 |
11.1 研究方法 |
11.2 结果分析 |
11.3 小结 |
第十二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在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相关论文情况 |
(9)北京市生态公益林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对象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概述 |
2.1.1 国外情况 |
2.1.2 国内情况 |
2.2 生态公益林具体林种的经营措施概述 |
2.2.1 国外情况 |
2.2.2 国内情况 |
2.3 生态公益林经营指导思想 |
2.4 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设计原则 |
2.4.1 生态可持续性 |
2.4.2 系统整体性 |
2.4.3 师法自然 |
2.4.4 经济性及可操作性 |
3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 北京市的自然状况 |
3.1.1 地理概况 |
3.1.2 森林资源概况 |
3.2 研究区域的自然状况 |
3.2.1 大兴区自然概况 |
3.2.2 海淀区自然概况 |
3.2.3 延庆县自然概况 |
4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的匹配 |
4.1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 |
4.2 具体林种的经营目标 |
4.2.1 防护林经营目标 |
4.2.2 特种用途林经营目标 |
4.3 根据林种目标的树种配置 |
4.3.1 北京市主要树种的分类 |
4.3.2 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原则要求 |
4.3.3 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的原则要求 |
4.4 小结 |
5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设计 |
5.1 三区县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的选取 |
5.1.1 大兴区经营类型的选取 |
5.1.2 海淀区经营类型的选取 |
5.1.3 延庆县经营类型的选取 |
5.2 大兴区平原防护林体系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 |
5.2.1 平原人工杨树农田防护林 |
5.2.2 平原人工杨树防风固沙林 |
5.2.3 平原人工杨树护路林 |
5.3 海淀区风景林和环境保护林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 |
5.3.1 风景林经营类型主要经营措施 |
5.3.2 环境保护林经营类型主要经营措施 |
5.4 延庆县水土保持林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 |
5.4.1 经营技术集成 |
5.4.2 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匹配 |
6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主要造林树种 |
附表二本论文中出现的植物中文和拉丁文学名对照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截干植苗在南酸枣人工造林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截干高度对乌苏里鼠李枝条萌发效果的影响[J]. 林阳,王世忠,于欣. 防护林科技, 2019(09)
- [2]珍贵用材树种毛红椿研究进展综述[J]. 甘文峰,余林,叶金山,周诚. 江西林业科技, 2014(05)
- [3]栓皮栎播种苗水氮需求规律研究[D]. 杨自立.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9)
- [4]贵州省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的苗木质量指标分析与苗木分级[J]. 张季,田华林,朱雁,王玉奇,谭绍东. 西部林业科学, 2010(03)
- [5]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问题研究[D]. 曾祥谓.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2)
- [6]广西6种木本油料植物的资源概况及其在岩溶山区的开发前景[J]. 吕仕洪,李先琨,何成新,陆树华,叶铎,向悟生. 广西农业科学, 2009(04)
- [7]河北滨海盐碱地和北京土石山区基盘法造林技术研究[D]. 李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0)
- [8]枣苗对移栽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蒸腾剂减缓胁迫的生理基础[D]. 毕会涛.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5)
- [9]北京市生态公益林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研究[D]. 郑焰锋.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1)
- [10]冀西山区交通干线两侧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现状[J]. 王向阳,张国东. 河北林业科技,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