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远程教务管理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郭子沣[1](2020)在《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在线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线作业系统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调研统计结果表明,现行的大多数理论力学课程在线作业系统中的题型均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涉及到理论力学计算题的作业系统寥寥可数。为了能够有效节约教师在作业批改与成绩统计上消耗的时间,同时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对理论力学中动力学部分的掌握能力,本文在参考了当前主流网上作业系统设计模式的基础上,利用Python强大的编辑库,建立了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在线平台。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编写了理论力学动力学图形库、题目库,将理论力学动力学问题中涉及的单元信息、节点信息、约束信息、荷载信息、加速度信息分别存储在指定的向量中,以随机组合的方式将各向量中的元素重组成新的矩阵。矩阵中每一行向量代表一类题型,按照矩阵中题型的分类,编写了通用的绘图程序,用于绘制与题目相对应的载荷、结构与约束示意图。通过引入随机命令,实现对图形、题目可控范围内的随机性,达到出题的随机性。(2)编写了理论力学动力学求解器,能够对常见的动力学问题进行求解。将题目中的单元信息、节点信息、约束信息、荷载信息、加速度信息进行程序输入,通过计算程序得出答案信息矩阵,可根据题目的需要,从答案信息矩阵中调取相应的答案。(3)建立了在线作业平台,将题目上传到网络平台前端界面。基于Django框架设计的教务管理系统,用于以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管理,同时还可用于负责管理力学题库与分配学校的指标;设计得教师管理系统,用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安排,完成作业的布置;设计的学生作业系统,用于学生在网络平台的前端页面进行作答。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在线平台的建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馨磊[2](2020)在《基于ASP.NET的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教务管理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部分,教务系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大;对工作效率和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使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设计一个智能化的教务管理系统,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和办公效率成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设计开发了智能教务管理系统。在系统开发前,首先确定了本系统的开发技术,然后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系统架构设计,并完成了数据库的设计工作。接下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并对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组件化设计思想进行系统代码的编写和调试。在系统测试环节中,针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开展了测试。在系统设计中,针对自动排课功能,改良了传统的排课遗传算法,提升了自动排课的性能和效率;针对目前动态化考试的需求以及主观题阅卷难的现状,研究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采用先进的双向遍历空间计算技术、分布式视图技术、文本动态生成技术等,在保证阅卷准确性的前提下,实现了系统对试卷主观题的自动阅卷评分,满足了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智能化需求。图41幅;表20个;参43篇。
张琳[3](2020)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职教学体系也逐渐受到关注。伴随当前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不再仅限于当前领域,逐渐从C/S模式往互联网的教学时代转变。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实施和发展多年。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不仅体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能力、教育质量、学校的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设备方面,还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等休戚相关。伴随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推广,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中职学校的信息化重点更倾向于教育工具、平台手段方法和智能化分析的结合,为了顺应这一潮流,应对中职教育对于信息化的要求,加强教育领域变化的内容建设和考核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采用软件工程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设计开发中职教学管理系统。论文首先分析项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中职教学管理的现状等内容。接着,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需求、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系统开展整体结构、功能模块的设计,详细设计系统的用户认证过程和上载、教学、教师资格管理、实验培训基地、实习技术的考核以及技能考证的管理;以分析与设计系统的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为基础,主要的分析报告以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而且还展示了系统中的具体实现的模块及其相关的界面图。最后,整个以系统的开发过程以及主要的构思为核心,提出了对下一阶段系统开发工作的展望和要求。本系统当前运用于某中职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模式中,系统整体稳定,使用效果良好。中职教学管理系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内容化基本实现,中职教学管理的服务层次和质量得到保障,中职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侯婕[4](2020)在《基于互动场景的“线下”智能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互联网教育行业流行的直播课、录播课和在线双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但是这几种教育方式由于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较少,依然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和个性化不足的问题。为了增加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作者实习的公司设计开发了基于互动场景的“线下”智能教育平台,该平台建立完善的教育方案,在录播课的基础上以卡点方式动态加入互动视频切片,让屏幕中的老师在授课的同时和学生进行实时的、高效的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在个性化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育行业中人效不高和个性化不足的问题。项目开发过程中,作者首先参与系统的需求分析,基于需求分析结果将系统划分为课件内容生产、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三大模块,作者独立完成了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模块。然后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最后进行编码和测试。本系统后台采用Spring Cloud生态框架、前端采用Vue.js框架进行开发,以H5页面展示,前后端通过Web Socket协议通信,利用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实现课中高并发下的负载均衡,同时通过Redis缓存机制实现高速数据读写,缓解数据库的压力。该系统的设计难点在于教学服务模块的开发,该模块包括课前准备、课中互动、课后反馈三个子模块,其中课前准备包括课件查询下载、设备检测、学生头像标注及答题器绑定等功能。课中互动包括老师问答、秩序维护、音量反馈、学生PK等互动模块的开发,课中模块通过SSD目标检测算法检测学生状态,将目标学生状态分类为正向、负向、举手三种状态,基于学生课中状态检测结果开发互动部件,设计课中互动场景,为主讲老师提供智能互动策略。课后反馈模块包括学生课程评价、老师课后表扬、课中报告、家长留言点赞、课后测验等功能,让学生、老师、家长增进彼此的了解,提供更适合学生的课程,营造良性循环的教学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目前项目已上线且稳定运行,不断进行服务升级。该项目的践行有助于解决在线教育中个性化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
罗振南[5](2020)在《三晋理工学院线上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内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在公办教育基础上,民办教育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民办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不断升级,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也随之发展。随着民办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校的管理需求,许多民办学校开始使用信息化的线上教学管理系统。许多学校使用了通用型的管理系统,部分学校针对自身需求,开发了适合本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系统,本文将结合三晋理工学院的实际需求,依据学院自身定位,设计与开发出了一套适合学院发展需求的三晋理工学院线上教学管理系统。对整个三晋理工学院线上教学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结合学院实际日常工作需求,结合国内外关于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对整个三晋理工学院线上教学管理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明确。然后结合系统所用主要技术,如JSP技术、MVC架构以及Oracle数据库技术等,结合系统日常工作需求,完成了系统业务需求以及系统需求分析,并通过用例图以及用例说明对系统具体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系统设计原则,完成了系统总体架构、网络拓扑、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的详细设计,在对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过程中,利用MVC架构完成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根据总体架构完成了系统管理、远程教学管理、在线学习管理、在线考试与学习档案管理以及文章管理五大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主要通过采用工作流程图、工作时序图以及类图等。随后,本文还利用Oracle数据库技术进一步阐释了设计该系统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最后,结合系统设计与实现情况,分别从系统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两大方面完成了系统测试。整个三晋理工学院线上教学管理系统的具体的设计与实现,能够较好的解决学院学生异地管理、人员权限管理、学员课程学习、线上考试以及学习档案管理等相关需求,为其他民办院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能够提供较好的参考作用。
苏传宇[6](2020)在《基于KVM与IDV架构的桌面云服务端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各类机构的电脑终端设备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这也大幅提升了桌面环境的维护难度与管理成本。以高校常见的实验室机房为例,在传统的本地桌面管理模式下,管理员需要定期为每一台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更新网络、存储等相关配置,设置系统还原策略,并针对每一门课程的实际需求安装各类专业软件。为了解决上述困境,桌面云将用户的桌面环境与其显示终端设备解耦,一方面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定制的个人桌面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所有用户桌面环境交由桌面云系统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信息管理成本。目前,主流的桌面云系统架构包括两种:传统的VDI架构和由Intel公司率先提出的IDV架构。VDI的特点是“集中存储,集中管理,集中运算”,对网络带宽以及服务端的磁盘I/O速度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同于VDI架构,IDV架构的桌面云系统特点是“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分布运算”,虚拟机运行在本地,显着降低了服务端的负载压力,提升了云桌面的实际操作体验。本文利用QEMU-KVM虚拟化技术,开发构建基于IDV架构的桌面云系统IDVDesktop,提出了桌面云服务端IDV-Server的分层架构模型。针对桌面云领域常见的高校云实验室场景,本文设计了桌面云服务端的整体业务逻辑,并实现了用户与教学数据管理、云桌面配置信息的维护、云桌面的批量生成、云桌面运行状态监控等核心功能。基于桌面云的实际需求和KVM虚拟机的运行特点,本文还设计并实现了桌面云服务端的镜像存储方案与虚拟网络方案。镜像存储方案通过libvirt在服务端构建统一的镜像存储池,使用Ceph RBD块设备作为云桌面的模板镜像,保证了虚拟机镜像的高性能与高可用性。虚拟网络方案采用内外网隔离的双网卡配置,使用Linux网桥与NAT模式实现云桌面对外部网络的访问功能,并整合Open v Switch与VXLAN隧道技术搭建跨物理节点的VXLAN网络,实现云桌面对内部虚拟网络的访问功能。
陈石波[7](2020)在《基于Spring和RFID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实验课程教学和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内容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各地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设了大量的实验教学课程。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首先需要在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选课,然后到学校实验室中完成所选课程的学习,最后通过提交纸质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实验总结以供老师对其课程成绩进行评估。然而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采用的单数据库设计模式存在数据访问性能瓶颈,导致系统访问速度缓慢,甚至会在选课的时候出现系统奔溃的情况,导致学生不能正常选课。并且每次完成实验课程都要提交纸质的实验报告,造成大量纸张资源的浪费,既不环保也不高效。部分学生还存在作风懒散、自律性差的情况,需要课程考勤来敦促他们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任务。因此,设计实现一款访问性能优异、功能齐全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已经势在必行。为了解决上述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论证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实现了一款基于Spring框架和RFID射频技术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系统的硬件部分采用RFID标签和读写器作为考勤打卡设备,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电路实现了实验课程考勤打卡的功能。系统的上位机软件采用Java技术栈实现,开发框架选用Spring框架作为主干,Mybatis作为持久层框架。研究应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实现了Redis分布式缓存,采用My SQL关系型数据库和Redis分布式缓存分别存储系统常规数据和高频访问数据的方式来提升系统数据库的访问性能。Tomcat服务器作为系统打包部署的容器。采用MVC的设计模式以及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结合5G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将主导人们学习生活的趋势,构建了一款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访问,集实验预约、已预约实验查看、实验课程考勤、实验报告提交、实验报告查看、登记课程成绩、实验课程成绩查看、上传实验资料、实验资料下载、新增实验课程、考勤记录查看、已预约实验取消、浏览课程通知和实验课程通知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赫峰[8](2020)在《基于jBPM的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教学效率要求不断提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了基于jBPM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模糊聚类算法的改进、系统的实现与应用,具体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jBPM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阐述了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分析了jBPM工作流引擎体系结构和基于SSH框架的软件体系结构,教务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相关功能,以及协同jBPM和SSH框架的教务管理系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方法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我们选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CBR系统进行建模,在CBR系统中,通过归一化处理,模糊聚类计算,相似度度量的方法匹配出与目标案例相似度最大的原案例,从而实现为教学决策带来便利的结果。2、模糊聚类算法的研究与改进:通常模糊聚类算法迭代的停止条件,是通过限定广义最小二乘目标函数增量的阈值来实现,而目标函数是由聚类中心和隶属度构成。我们摒弃了目标函数的迭代方法、在进行深入了理论研究后,根据偏导数的原理,而采用了聚类中心迭代的方法,简约了计算过程,优化了空间复杂度。在教学过程的五维数据中得到了验证。3、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研究:以jBPM4.4为基础的java平台上完成了基于jBPM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了基于FCM模糊均值聚类的智能化算法。以某学校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17级同学的操作系统课程为例,阐述了学生成绩审批的工作流程以及智能化方法的执行过程。实现了模糊聚类算法在教学过程实例中的应用。
吴泉金[9](2020)在《基于Dubbo和数据挖掘的高校信息门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本文以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背景,对基于数据挖掘和分布服务架构下应用系统整合、数据整合与应用系统开发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实现了基于Dubbo的分布式架构和Apriori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开发了基于分布式服务理念的高校信息门户,实现了校内门户统一认证平台,实现了单点认证及跨系统权限认证,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价值。通过对目前主流服务架构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分布式服务架构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制定实施计划与步骤。对单体应用按照业务、人员、数据等维度进行更细粒度的拆分,每个服务功能唯一,单独作为一个系统,独立部署,维护自己的数据,服务间通过接口通信,分工协作,共同支撑起整个应用系统。高校信息化发展,教学管理各类系统中存储了大量的数据,记录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发现规律和隐含的模式,形成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发现的算法与服务。帮助学校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合理规划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个性化。我们以Weka数据分析工具为平台,以教学管理各类系统收集的数据为基础,对学生数据进行梳理及分析,实现学生选课的个性化优选推荐。采用Docker容器技术进行系统部署,利用现有服务器硬件和存储资源,尽可能减少资金投入,使其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分别部署了Nginx集群、Zookeeper集群、微服务集群、Redis集群、My SQL主从数据库。经过测试,系统满足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的设计目标,并投入正式应用,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陆小飞[10](2020)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集团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种移动应用正在催生新的行业及产业的诞生,同时传统的PC业务也在不断地转向终端应用。随着微信应用的不断普及,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构建移动应用项目,成为当前软件开发领域的一大热点。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大部分高校都在推进数字校园甚至智慧校园的建设,这其中包括教务系统的开发。但是,对于中小学而言,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还比较滞后。教育部门针对中小学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江苏省海安市的中小学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的建设,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也都基本覆盖了无线网络,这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集团目前在教务管理方面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确定了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类似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针对中小学的轻量信息响应模式做有效探究,确定将具有范式意义和高性价比移动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其次,基于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集团的实际,对相关的用户的角色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规章制度、教务通知以及信息查看等。不仅如此,系统还要确保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所以,从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可靠性等角度分析了系统的非功能性方面的需求。然后,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将整个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将系统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采用流程图、模块图等方式来对具体功能展开设计。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将产生很多的业务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最终要保存到数据库中进行存储,论文采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对业务数据的统一规范管理。最后,采用PHP技术对具体的功能进行编程实现,并从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角度来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通过测试可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系统集软件技术、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于一体,既能够有效提升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有力推动了教师、学生学习及家长的在线学习及交流的互动,提升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创新了教务管理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应用模式。在应用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务系统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终端的优势,同时屏蔽了手机终端不同厂商硬件的差异,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易维护、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等特性,从成本上来讲,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
二、基于Web的远程教务管理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的远程教务管理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在线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问题难点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的问题与难点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系统的图形与出题模块的设计及程序实现 |
2.1 开发工具的介绍 |
2.2 理论力学动力学图形模块的设计与程序实现 |
2.2.1 图形模块的设计目标 |
2.2.2 图形模块的程序实现 |
2.3 理论力学动力学出题模块的设计与程序实现 |
2.3.1 出题模块的设计目标 |
2.3.2 出题模块的程序实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系统求解器的预备理论基础及其程序实现 |
3.1 动力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分析及其程序实现 |
3.1.1 动力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分析 |
3.1.2 动力学基本问题求解器的程序实现 |
3.1.3 程序的参数输入及例题展示 |
3.2 连杆平面运动的理论分析及其程序实现 |
3.2.1 连杆平面运动求解器的理论分析 |
3.2.2 连杆平面运动求解器的例题展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在线平台的设计与展示 |
4.1 理论力学动力学在线作业平台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1 平台系统的四部分划分 |
4.1.2 平台系统的各部分子系统介绍 |
4.2 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平台的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
4.2.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2.3 数据表的结构设计 |
4.3 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平台的实现与展示 |
4.3.1 后台管理系统 |
4.3.2 教务管理系统 |
4.3.3 教师管理系统 |
4.3.4 学生作业训练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总结 |
5.2 未来工作的进一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基于ASP.NET的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ASP.NET技术 |
2.2 B/S架构 |
2.3 SQL数据库 |
2.4 IIS服务 |
2.5 其他相关技术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可行性分析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3.2.2 系统用户功能分析 |
3.2.3 排课问题分析 |
3.2.4 主观题阅卷问题分析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教师子系统 |
4.2.2 学生子系统 |
4.2.3 管理员子系统 |
4.2.4 时序图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E-R分析 |
4.3.2 数据表设计 |
4.4 自动排课功能设计 |
4.4.1 算法分析 |
4.4.2 基本原理 |
4.4.3 问题分析 |
4.4.4 模型构建 |
4.4.5 算法设计 |
4.4.6 算法实现 |
4.5 主观题阅卷功能设计 |
4.5.1 技术分析 |
4.5.2 问题分析 |
4.5.3 双向关键词匹配设计 |
4.5.4 中文分词设计 |
4.5.5 向量空间计算模型设计 |
4.5.6 主观题阅卷实现 |
4.6 系统安全设计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接口实现 |
5.2 系统权限控制实现 |
5.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3.1 登录模块实现 |
5.3.2 教师管理模块实现 |
5.3.3 学生管理模块实现 |
5.3.4 课程管理模块实现 |
5.3.5 考务管理模块实现 |
5.3.6 信息发布模块实现 |
5.3.7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概述 |
6.2 测试方法 |
6.3 系统功能性能测试 |
6.4 系统算法测试 |
6.5 测试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3)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探索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探索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ASP.NET技术 |
2.1.1 .NET平台 |
2.1.2 ASP.NET技术 |
2.2 CSS网页设计 |
2.3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结构设计 |
3.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3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3.3.1 用户认证与登录模块设计 |
3.3.2 课程教学管理模块设计 |
3.3.3 教师资格管理模块设计 |
3.3.4 实验实训管理模块设计 |
3.3.5 顶岗实习管理模块设计 |
3.3.6 技术证书管理模块设计 |
3.3.7 职业考核与评价管理模块设计 |
3.3.8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E-R模型设计 |
3.4.2 数据内容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实现 |
4.1 用户认证与登录模块实现 |
4.2 课程教学管理模块实现 |
4.3 教师资格管理模块实现 |
4.4 实验实训管理模块实现 |
4.5 顶岗实习管理模块实现 |
4.6 技术证书管理模块实现 |
4.7 职业考核与评价模块实现 |
4.8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 |
5.1 平台测试 |
5.1.1 测试的目的 |
5.1.2 测试的方法 |
5.2 测试用例设计 |
5.2.1 用户认证与登录模块测试 |
5.2.2 课程教学管理模块测试 |
5.2.3 教师资格管理模块测试 |
5.2.4 实验实训管理模块测试 |
5.2.5 顶岗实习管理模块测试 |
5.2.6 技术证书管理模块测试 |
5.2.7 职业考核与评价模块测试 |
5.2.8 系统管理模块测试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5.3.1 测试覆盖 |
5.3.2 需求覆盖功能测试 |
5.3.3 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基于互动场景的“线下”智能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发展现状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篇章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项目关键技术 |
2.1 Spring Cloud框架 |
2.2 Vue.js框架 |
2.3 Nginx |
2.4 Redis |
2.5 Web Socket |
2.6 目标检测SSD算法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概述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2.1 教务管理模块 |
3.2.2 课前准备模块 |
3.2.3 课中互动模块 |
3.2.4 课后反馈模块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3.1 稳定性 |
3.3.2 可扩展性 |
3.3.3 易用性 |
3.3.4 安全性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1.1 物理架构设计 |
4.1.2 分层架构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实体关系设计 |
4.2.2 数据库表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教务管理模块 |
5.1.1 用户管理模块 |
5.1.2 课件管理模块 |
5.1.3 班级管理模块 |
5.2 课前准备模块 |
5.2.1 课前准备核心流程设计 |
5.2.2 课前准备类设计 |
5.2.3 课前准备逻辑实现 |
5.3 目标检测SSD算法 |
5.3.1 数据采集 |
5.3.2 SSD学生目标检测算法训练 |
5.3.3 目标检测结果分析 |
5.4 课中互动模块 |
5.4.1 课中互动核心流程设计 |
5.4.2 课中互动类设计 |
5.4.3 课中互动逻辑实现 |
5.5 课后反馈模块 |
5.5.1 课后反馈核心流程设计 |
5.5.2 课后反馈类设计 |
5.5.3 课后反馈逻辑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性测试 |
6.3 非功能性测试 |
6.4 系统界面展示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三晋理工学院线上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
2 主要技术介绍 |
2.1 JSP技术 |
2.2 MVC架构 |
2.3 Oracle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管理 |
3.2.2 远程教学管理 |
3.2.3 在线学习管理 |
3.2.4 在线考试与学习档案管理 |
3.2.5 文章管理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系统性能需求 |
3.3.2 系统安全性需求 |
3.3.3 系统可靠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1 系统管理 |
4.4.2 远程教学管理 |
4.4.3 在线学习管理 |
4.4.4 在线考试与学习档案管理 |
4.4.5 文章管理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总体E-R图设计 |
4.5.2 数据信息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实现环境 |
5.2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5.3 远程教学管理模块实现 |
5.4 在线学习管理模块实现 |
5.5 在线考试与学习档案管理模块实现 |
5.6 文章管理模块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方法 |
6.1.1 功能性测试 |
6.1.2 性能与效率测试 |
6.2 系统功能性测试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4 本章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KVM与IDV架构的桌面云服务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进展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虚拟化及桌面云相关技术介绍 |
2.1 虚拟化技术概述 |
2.1.1 虚拟化的定义 |
2.1.2 Hypervisor的分类 |
2.2 KVM虚拟化实现原理 |
2.2.1 KVM简介 |
2.2.2 QEMU-KVM交互机制 |
2.3 虚拟化管理工具libvirt |
2.4 桌面云主流架构 |
2.4.1 VDI架构 |
2.4.2 IDV架构 |
2.4.3 VOI架构 |
2.4.4 主流架构特性对比 |
2.5 其他相关技术 |
2.5.1 桌面传输协议SPICE |
2.5.2 命令行工具virt-install |
2.5.3 分布式存储系统Ceph |
2.5.4 虚拟交换机Open v Switch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DV架构桌面云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业务场景分析 |
3.1.2 系统角色与用户组设计 |
3.1.3 功能性需求 |
3.1.4 非功能性需求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整体架构设计 |
3.2.2 物理架构设计 |
3.2.3 逻辑架构设计 |
3.3 功能模块设计 |
3.3.1 云实验室业务逻辑功能 |
3.3.2 桌面云平台管理功能 |
3.4 数据模型设计 |
3.4.1 数据库表设计 |
3.4.2 数据模型E-R图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桌面云服务端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服务端程序具体实现 |
4.1.1 代码组织结构 |
4.1.2 重要的包和结构体 |
4.2 服务端API接口设计与实现 |
4.2.1 接口的路由设计 |
4.2.2 服务端程序的启动流程 |
4.2.3 HTTP请求的处理流程 |
4.3 用户与教学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4.3.1 用户的创建与删除 |
4.3.2 创建班级并关联学生 |
4.3.3 创建课程并关联班级 |
4.4 云桌面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4.4.1 桌面池与用户组的关联 |
4.4.2 云桌面的批量创建 |
4.4.3 云桌面的交付运行 |
4.4.4 虚拟机的生命周期管理 |
4.5 镜像存储方案设计与实现 |
4.5.1 镜像存储方案的整体架构 |
4.5.2 存储池的状态管理 |
4.5.3 存储池的类型及定义 |
4.5.4 镜像的格式、类型及用途 |
4.5.5 镜像的创建与更新 |
4.5.6 使用Ceph RBD作为虚拟机镜像 |
4.6 虚拟网络方案设计与实现 |
4.6.1 云桌面的网络拓扑结构 |
4.6.2 使用Linux网桥+NAT模式实现外部网络访问 |
4.6.3 使用OVS+VXLAN Tunnel实现跨物理机的VXLAN网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构建、运行与测试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1.1 服务端程序的开发环境 |
5.1.2 云端服务器硬件配置与软件环境 |
5.1.3 本地主机硬件配置与软件环境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用户与教学管理功能 |
5.2.2 云桌面的批量创建与运行功能 |
5.2.3 存储池与镜像管理功能 |
5.2.4 虚拟网络管理功能 |
5.2.5 云桌面管理与监控功能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虚拟机性能测试 |
5.3.2 云桌面并发启动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基于Spring和RFID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RFID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Spring框架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RFID |
2.1.1 RFID的工作原理 |
2.1.2 RFID的分类 |
2.1.3 RFID的优势 |
2.2 SPRING框架 |
2.2.1 Spring的组成和原理 |
2.2.2 Spring MVC |
2.2.3 Spring的优势 |
2.3 MYBATIS持久层框架 |
2.4 MYSQL数据库 |
2.5 REDIS缓存 |
2.6 MAVEN项目管理工具 |
2.7 TOMCAT容器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子节点硬件构成 |
3.2 MCU主控模块 |
3.3 RFID模块 |
3.4 LCD模块 |
3.5 电源模块 |
3.6 数据存储模块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硬件驱动程序 |
4.2 上位机软件程序 |
4.2.1 My SQL数据库表设计 |
4.2.2 Maven构建项目工程 |
4.2.3 后端API实现 |
4.2.4 前端交互界面实现 |
4.3 分布式缓存与一致性哈希算法 |
4.3.1 分布式缓存 |
4.3.2 一致性哈希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5.1 系统的硬件测试 |
5.2 系统的软件测试 |
5.2.1 后端API测试 |
5.2.2 前后端联调测试 |
5.2.3 分布式缓存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jBPM的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和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工作流相关理论 |
2.2 教务管理系统概述 |
2.3 教务管理系统智能化方法 |
2.4 模糊聚类算法介绍 |
2.5 jBPM平台及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教务管理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
3.1 基于SSH框架教务管理系统框件体系结构核心组件 |
3.2 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3 jBPM软件体系结构 |
3.4 协同SSH与 jBPM框架的教务管理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糊聚类算法设计与分析 |
4.1 模糊聚类算法的建模 |
4.2 改进模糊聚类算法 |
4.3 智能化模糊聚类的应用 |
4.4 实验设计与分析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教务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实现 |
5.1 jBPM平台配置 |
5.2 核心代码实现 |
5.3 jBPM工作流实例应用 |
5.4 智能化方法的实例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工作与成果 |
(9)基于Dubbo和数据挖掘的高校信息门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论文结构及内容 |
1.3.1 论文研究难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数据挖掘理论及系统开发技术 |
2.1 数据挖掘理论 |
2.1.1 数据挖掘概述 |
2.1.2 数据挖掘的过程 |
2.1.3 数据挖掘技术的方法 |
2.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数据挖掘 |
2.2.1 经典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
2.2.2 Apriori算法 |
2.2.3 FP-Growth算法 |
2.3 服务架构技术 |
2.3.1 Dubbo服务框架 |
2.3.2 Spring Boot服务框架 |
2.3.3 Spring Cloud服务框架 |
2.4 高校服务架构选型 |
2.5 其他相关技术简介 |
2.5.1 Zookeeper |
2.5.2 MySQL |
2.5.3 Redis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信息系统的设计 |
3.1 高校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3.1.1 高校信息系统设计目标 |
3.1.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1.3 功能需求分析 |
3.1.4 非功能性需求 |
3.1.5 单体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 |
3.1.6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数据挖掘模块设计 |
3.2.1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
3.2.2 数据挖掘算法的设计 |
3.3 高校信息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3.3.1 系统整体架构 |
3.3.2 数据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信息系统的实现 |
4.1 高校信息系统环境实现 |
4.1.1 系统开发环境 |
4.1.2 容器集群平台的搭建 |
4.1.3 Zookeeper集群搭建 |
4.1.4 Dubbo的搭建 |
4.1.5 数据库搭建 |
4.2 高校信息系统微服务实现 |
4.2.1 微服务开发基本步骤 |
4.2.2 认证微服务 |
4.2.3 数据微服务 |
4.2.4 日志微服务 |
4.2.5 基于微服务的高校门户应用 |
4.3 高校信息系统数据挖掘实现 |
4.3.1 数据获取 |
4.3.2 数据处理 |
4.3.3 利用Weka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门户系统测试 |
5.1 高并发测试 |
5.2 高可用测试 |
5.3 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集团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 文章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基础 |
2.1 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 |
2.1.1 功能介绍 |
2.1.2 工作原理 |
2.1.3 信息处理机制 |
2.2 PHP技术 |
2.3 MySQL数据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系统调研 |
3.2 获取需求 |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架构设计 |
4.2.1 系统架构 |
4.2.2 网络架构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微信服务平台的设计 |
4.3.2 后台数据支撑服务的设计 |
4.3.3 系统数据表结构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概念模型设计 |
4.4.2 逻辑模型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
5.1.1 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入 |
5.1.2 Web服务器应用环境搭建 |
5.1.3 关于核心组件的说明 |
5.2 系统核心功能实现 |
5.2.1 注册登录的实现 |
5.2.2 教学资源管理功能的实现 |
5.2.3 家长及学生学习功能的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功能测试 |
5.3.2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Web的远程教务管理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理论力学动力学作业在线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 郭子沣. 南昌大学, 2020(01)
- [2]基于ASP.NET的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王馨磊.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张琳. 郑州大学, 2020(02)
- [4]基于互动场景的“线下”智能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侯婕.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三晋理工学院线上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罗振南.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KVM与IDV架构的桌面云服务端设计与实现[D]. 苏传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基于Spring和RFID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石波. 湖南大学, 2020(12)
- [8]基于jBPM的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赫峰.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9]基于Dubbo和数据挖掘的高校信息门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吴泉金.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10]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集团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陆小飞. 江苏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