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架-连梁桥施工技术

刚架-连梁桥施工技术

一、刚构-连续梁桥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霍永飞[1](2021)在《基于RBFNN的刚构-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几年,我国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高速铁路网。铁路的建设离不开桥梁的联系,尤其是在地形复杂、山高坡陡的西部地区,特殊的地形决定了桥梁多为高墩大跨度桥梁结构,其中刚构—连续梁桥最为常见,由于地形的限制,这类桥梁的墩高、跨度和各墩高差往往较大。随着墩高和跨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地震带分布广泛的严重威胁,使得这类高墩大跨桥梁的结构与运营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急需开展铁路高墩大跨桥梁的易损性研究。本文以西北地区某刚构—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CSI Bridge,基于响应面法和RBFN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易损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括了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的理论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易损性理论的计算公式与均匀设计响应面法的分析流程,从而为评价构件或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打下了基础。(2)以西北地区某铁路桥梁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CSIBridge建立了全桥有限元模型,并用Ritz向量法进行模态分析,给出了全桥的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桥的具体结构构造,定义了材料本构模型,确定了该桥梁的破坏准则以及桥梁结构各构件的损伤指标。(3)根据桥址状况以及地震动的特征等因素,在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PEER)地震数据库中选取了130条地震动记录。其中50条地震动用于有限元计算,基于均匀设计方法获得50个“结构-地震动”试验样本对,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记录结构响应峰值。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桥梁结构各构件在地震动作用下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得到了桥梁结构各构件以及系统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行分析。(4)以有限元软件计算的结构响应为样本,其中40条地震动的结构响应作为训练样本,剩余的作为测试样本,选取合适的地震动参数,以MATLAB程序为平台构建并训练RBFNN,同样基于均匀设计响应面法,利用训练成熟的RBFNN对剩余80条地震动下的桥梁结构响应进行预测并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最后绘制相关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行评价。(5)对RBFNN预测和有限元计算所得的桥梁结构各构件损伤超越概率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两者的易损性规律基本一致,桥梁结构各构件的损伤概率差别不大。就1#墩支座而言,在三种不同强度(设计、罕遇、极罕遇)地震动作用下,RBFNN预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在轻微、中等、严重、和完全损伤状态下的最大概率误差分别为2.99%,2.43%,1.93%,1.41%。对于桥墩构件而言,以最易损的4#墩墩顶为例,在三种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两种方法在轻微、中等、严重、和完全损伤状态下的最大概率误差分别为6.6%,3.96%,5.51%,1.64%。因此,RBFNN有很好的泛化能力,能够较好的映射地震动与结构响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用于桥梁抗震易损性分析。(6)基于一阶界限估计法获得桥梁结构系统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四种破坏状态下,桥梁系统的损伤超越概率均高于单一构件的损伤超越概率,因此仅通过桥梁结构各构件的易损性对桥梁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风险过高。根据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区间变化可知,在四种损伤状态下,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的增大,桥梁系统超越概率的上界与下界的差值均先增大后减小。在轻微损伤和中等损伤两种状态下,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区间间距较小;在严重损伤和完全损伤两种状态下,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区间间距较大。故在轻微损伤和中等损伤两种状态下对该刚构-连续梁桥采用一阶界限估计法进行系统地震易损性的评估较为合理。(7)将各构件易损性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四种破坏状态下,随着PGA的增大,支座发生损伤的超越概率先是高于桥墩构件最后低于桥墩构件,系统损伤的下界先是由支座控制后由桥墩构件控制。4#墩的损伤超越概率均高于其余各墩,其中,墩顶的损伤超越概率高于墩底。桥墩的损伤次序始终是4#墩墩顶、4#墩墩底、3#墩墩顶、3#墩墩底、5#墩墩底、5#墩墩顶。支座属于易损性构件,主墩4#墩为桥墩最易损构件,其次是3#墩,在地震作用下以上构件发生损伤的概率较大,应予以重视。

张凯丽[2](2020)在《某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合龙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跨江、跨河桥梁的建设数量迅速增长。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具有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的双重特点,即:通过支座使超静定内力减小;在跨中使用刚构墩,既能方便悬臂施工又能满足结构稳定,同时因悬臂施工法工艺成熟,减少支座的使用从而降低造价、使得整体桥型简洁美观而被广泛使用。目前对多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梁桥的研究相对较少,合龙是桥梁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成桥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因此一个合理的合龙方案对桥梁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某大桥:(77+8×120+77)m的多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为工程背景,重点研究合龙关键技术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工程背景,提出7种合龙顺序,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对每种合龙顺序在完成合龙、成桥(二期荷载铺加)、成桥十年这三个阶段的主梁轴力、剪力、弯矩、应力、竖向挠度进行分析并对7种合龙顺序在成桥阶段的受力、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出合龙顺序对桥梁结构影响的规律。同时需要考虑实际施工时的难易程度、工期、成本等因素选出适用于案例背景的最佳合龙顺序方案。2、针对某大桥设计合龙温度与实际合龙温度的差别,分别以10℃、15℃、4℃、20℃、24℃为初始温度,对这四个初始温度进行整体升、降温模拟,并对比分析出整体温度变化对桥梁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得出温度荷载对桥梁线性及受力的影响规律。3、某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梁桥的第4~7跨为刚构体系,因此需要在合龙前进行顶推调节桥梁线性和受力。针对某大桥合龙方案提出顶推量及顶推力的方法,并对理论顶推力进行温度效应优化,对顶推前后桥梁主梁轴力、剪力、弯矩、墩顶水平变形及刚构墩墩顶、墩底弯矩进行对比,得出合龙顶推的意义。通过上述探究为同类型桥梁建设提供参考。

王克兵[3](2020)在《多跨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采用波形钢板腹板取代传统混凝土腹板,钢材优异的抗拉性能有效解决传统混凝土腹板开裂的问题,且自重比钢筋混凝土轻,使该类桥梁具有很大的跨越支撑能力。随着跨径增大,其在桥梁技术和应用上的经济效益优势越加明显。近年来,多跨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发展的十分迅速,其受力明确、轻型美观,具有良好的设计和推广应用的前景。本文以浙江省文成至泰顺(浙闽界)公路第WTZX-2标段试验检测项目珊溪大桥(55+100×4+55)m为背景,从不同角度对该刚构-连续组合箱梁桥变形进行分析,力求为目前多跨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箱梁桥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主要包括:(1)简要介绍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技术发展历程、力学的特点、国内外力学研究现状及波形钢腹板桥的施工方法。(2)运用有限元软件,采用两节点梁单元来模拟,其中钢腹板主要承担剪力,利用内衬混凝土中钢腹板与混凝土的分担率,将钢腹板等效为混凝土处理钢腹板和顶底板的连接,建立桥梁空间模型,从内力和线形方面考虑,对珊溪大桥合龙顺序、墩梁连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并找到薄弱位置在监控量测过程中重点控制。(3)在施工之前,运用数值模拟对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的三角托架、浇筑工况、行走状态挂篮和落地支架结构进行验算分析,三角托架、挂篮和落地支架不仅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也要在应力集中部位加焊加劲板,通过构造措施控制其应力水平,为现场施工和监控量测提供依据指导。(4)针对波形钢腹板桥连续悬臂箱梁施工的具体特点,用midas/civil方法进行了监控和量测的有限元仿真数据分析,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下一节段的受力、立模标高等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各节段进行了模拟实测值与上一节段实测值的对比,根据计算和分析的结果对下一节段施工应力进行了预测,为现场的钢腹板桥施工应力和现场的线形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实现波形悬臂箱梁钢腹板刚构-连续悬臂组合箱梁钢腹板桥的顺利施工合龙。(5)本文结合其他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波形钢腹板刚构-组合箱梁桥的监控量测的技术问题,提出一些适用方法,为波形钢腹板桥的监控量测提供借鉴。

王宇斌[4](2020)在《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温度效应研究与预测》文中提出桥梁结构处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但混凝土的热传导性差,在日照辐射、气温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将会产生温度应力,将导致桥梁结构产生裂缝甚至破坏。理论和试验研究都表明,温度效应是影响桥梁稳定与安全运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有必要对混凝土桥梁的温度效应问题进行深刻研究,以便更好的控制与预测温度效应对桥梁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山东某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在其桥梁结构内部安装了大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基于该桥梁结构长期监测的数据,对该桥结构性能的运营环境特性、影响和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以某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选择对桥梁结构影响最大的日照温度进行分析,研究桥梁不同方向(纵向、横向及竖向)和不同截面温度及温度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傅里叶热传导法、近似数值求解法和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法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研究现状,本文决定采用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法来求解桥箱梁截面温度场。(2)研究桥梁温度效应对应变的影响。考虑应变滞后温度的效应,采用一元线性函数拟合预测温度与应变的关系。首先选择温度数据作为输入矢量,以应变作为输出矢量,运用确定系数判断拟合优度。其次对比分析去除温度效应后应变和实测应变对桥梁的影响,最后通过应变残差来判断桥梁是否处在安全期内。(3)根据桥梁工程概况,运用ANSYS建立该桥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模态分析,获得了前6阶模态频率、振型等参数。研究桥梁温度效应对模态频率的影响时,采用克里金法拟合预测温度与模态频率的关系规律。首先选择温度数据作为输入矢量,将竖向前6阶模态频率作为输出矢量,计算出此模型的误差,判断是否符合使用要求。(4)采用BP神经网络法研究桥梁温度效应对模态频率的影响。首先选择温度数据作为输入矢量,同一时间段的竖向前6阶模态频率作为输出矢量,计算出此模型的不同类型的误差值,与克里金法模型对比,找出拟合预测效果更好的方法。

张立凡[5](2020)在《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低墩大跨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是一种空间线性及受力特性都较为复杂的非规则桥跨结构,因其线性优美、跨越能力强、行车平顺及适应地形和地势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山区桥梁和高速公路桥梁中。但此类桥梁存在严重的弯扭耦合效应,其桥墩受力状态复杂,往往处于一种多重受力形式复合作用状态。由于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该类桥梁在强震作用下往往会产生极为严重的震害,因此其地震响应及减隔震研究在各国桥梁工程领域备受关注。故对此类桥梁进行地震响应参数分析及其减隔震措施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某四跨高低墩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作为工程依托,基于CSiBridge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地震响应参数分析及减隔震措施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简要介绍了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发展概况及其受力特点,收集并整理了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并归纳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及地震响应分析的理论基础。(2)基于CSiBridge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以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曲率半径及墩高为结构关键参数,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对相应桥梁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分别比较了各关键参数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桥梁结构的周期、振型质量参与系数等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3)分别以地震波的种类、地震波的激励方向、曲率半径、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及桥墩线刚度比为结构关键参数,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参数分析,比较了各关键参数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桥梁结构的墩底内力、墩顶位移、支座位移及墩台顶部梁体位移等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4)简要介绍了减隔震技术的减、隔震机理及常见减隔震装置的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引入粘滞阻尼器,分别以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为关键参数,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桥梁结构进行了减震分析,验证了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比较了各关键参数对桥梁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粘滞阻尼器力学参数的减震效果最优值。(5)基于附加粘滞阻尼器的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减震分析结果,设置不同的基础隔震装置安装方案,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桥梁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分析,初步确定了基础隔震装置的最优布置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仅安装粘滞阻尼器减震方案与同时安装粘滞阻尼器和基础隔震装置组合减震方案在减震效果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组合减震方案的两种减隔震装置之间可实现较好的优势互补,使得组合减震方案的综合减震效果明显优于其单独使用时的减震方案。

李泽宇[6](2020)在《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阶段静力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与“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在我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开始逐步的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本文以某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其施工阶段的静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2017与ABAQUS对该桥施工阶段进行了整体及局部仿真建模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同时介绍了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以及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特点,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概括。(2)开展该桥悬臂施工阶段的力学性能分析。具体分析方法为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2017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并将模型中的模拟值与施工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验证后的分析模型,对该桥悬臂施工过程中两个受力较为复杂的施工阶段进行计算分析,考察其内力及应力状态,并与规范允许值进行对比。本部分内容对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悬臂施工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所得结果可为相同跨数、类似跨径以及同类桥型的桥梁提供参考。(3)开展该桥不同合龙施工方案的比选分析。首先介绍了桥梁合龙施工的相关流程,然后对该桥合龙施工中的不同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分析方法为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2017建立的全桥模型,模拟五种常见合龙方案的详细施工过程,研究并对比五种合龙方案对于该类桥型施工受力及成桥后的影响。本部分内容通过对五种方案的对比分析,可为可相同跨数、类似跨径以及同类桥型的桥梁合龙方案选择提供指导。(4)开展外包结构形式箱梁以及传统结构形式箱梁的局部受力对比分析。具体分析方法为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采用外包结构形式的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箱梁结构进行精确建模,将该模型与Midas/Civil 2017模型进行对比,验证ABAQUS模型准确性。同时使用ABAQUS建立普通结构形式(波形钢腹板嵌入混凝土主梁底板)的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箱梁结构有限元模型。将两种结构形式的箱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结构形式特点。

钟川[7](2019)在《寒区刚构—连续梁桥温度效应及合龙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寒冷地区气候多变,日较差显着,导致该地区的箱梁具有独特的温度分布,而我国规范中采用单一的温度梯度模式显然不合理。温度效应是混凝土箱梁桥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度裂缝严重危害桥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开展寒区刚构-连续梁桥温度场及温度效应的研究,确定更符合寒区实际情况的混凝土箱梁温度梯度曲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刚构-连续梁桥合龙段数量多,连续长度大,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周期漫长,结构体系及受力多变,因此对刚构-连续梁桥合龙方案展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针对寒区刚构连续梁桥温度效应及合龙技术的研究,本文以位于寒区的晋蒙黄河大桥为工程背景,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基于前人对温度场的研究,计算和确定温度场数值分析的重要参数,如太阳辐射强度、热交换系数、环境温度、热工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FEA对主梁进行瞬态温度场模拟,并对比计算结果和实测值,验证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温度场在工程上的可行性。(2)详细分析升温和降温时箱梁各个板件的温度分布状况,并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适合依托工程桥址的升温和降温温度梯度曲线。同时分析纬度、经度、太阳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对箱梁温度场的影响规律。(3)建立全桥MIDAS/Civil模型,利用拟合的温度梯度曲线计算箱梁在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状态的温度效应,并同我国公路规范(JTG D60-2015)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不同合龙温度下整体升降温对全桥应力和挠度的影响。(4)分析刚构-连续梁桥在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调整合龙段合龙顺序和连续墩临时固结的拆除时机,比较各方案下全桥线形及力学行为,提出晋蒙黄河大桥最优的合龙方案。

王发正[8](2019)在《跨越严寒季节的刚构—连续梁桥主梁悬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悬臂浇筑法是当今桥梁施工最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斜拉桥和混凝土拱桥中。位于寒区的大跨度刚构—连续梁桥,不可避免地跨越严寒季节,严寒环境对桥梁施工和成桥阶段的主梁位移和应力必然会产生影响。为此,本文结合某大跨径刚构—连续梁桥,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开展跨越严寒季节的刚构-连续梁桥主梁悬浇技术的研究。(1)针对桥位处的环境特点,根据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及其应力场的基本理论,采用MIDAS/FEA开展两个箱梁节段的水化热模拟分析,研究箱梁内部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严寒环境下,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混凝土入模温度对水化热温度场的影响。开展寒潮作用下施工阶段的单T结构应力变化研究。利用MIDAS/CIVIL分析施工阶段在寒区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提出相应施工建议。(2)结合黄河晋蒙特大桥项目,利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桥模拟跨越严寒环境的过程分析,分析跨越严寒季节对桥梁施工阶段的单T结构和成桥后的受力影响,并研究不同合龙温度及桥梁停工对桥梁结构的线形和应力影响,优化模型,对桥梁建设提供参考意见。(3)在总结国内寒区大跨度桥梁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文中研究成果,提出严寒季节环境下刚构—连续梁桥的施工建议,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混凝土运输、浇筑和养护,温度监测,寒季保温注意点,桥梁施工周期分析和非设计合龙温度合龙技术。

陈建宇[9](2018)在《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因其独特的性能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桥梁设计与建设中。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施工本身涉及到结构多次体系转换,影响桥梁内力与线形的因素众多,在不对称跨径的布置形式下还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悬臂浇筑施工。对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是施工监控分析工作的一个难点。论文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特点,阐述了施工监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跨径布置为80m+125m+125m+75m的柳南改扩建工程中的洛维大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主梁预拱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荷载、混凝土参数、预应力损失计算参数等因素对桥梁线形和内力的影响,并对混凝土参数与预应力损失计算参数对桥梁影响的敏感性进行了讨论。得出了这些影响因素对桥梁线形与内力的影响规律。针对于洛维大桥的合龙问题,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合龙顺序与临时固结拆除顺序对桥梁成桥状态的影响,并结合当地地质水文条件、施工工期、施工成本等因素,得出了先合龙中跨再合龙边跨方案与中跨合龙后先拆除临时固结方案的优越性。由于洛维大桥跨径布置不对称,在拆除临时固结后存在着不对称悬臂浇筑施工,为了平衡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调整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文章运用结构力学理论推导了在超静定结构桥梁不平衡施工过程中桥梁连续支座处主梁的顺桥向转动角度的平衡公式,提出了转动刚度平衡法,并依托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优越性,为以后类似桥梁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传俊[10](2018)在《铁路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是连续刚构桥和连续梁桥的结合体,通常是在一联连续梁的中部或数孔采用桥墩与主梁固结,部分桥墩设置支座的桥梁结构。刚构-连续梁桥作为一种介于连续刚构和连续梁桥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受力较连续梁桥或连续刚构桥略显复杂,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研究比较连续刚构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和连续梁桥的整体受力、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以阿蓬江大铁路桥为工程背景,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根据依托工程的施工过程,建立了其施工全过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重点分析了体系转换对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主梁线形及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转换对设支座桥墩两侧的主梁挠度影响较大,对全桥主梁应力影响较小。2、比较分析铁路连续刚构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和连续梁桥在恒载、活载、温度荷载以及荷载组合作用下产生的内力。结果表明:在恒载作用下,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主梁弯矩比连续刚构桥和组合桥小;在活载、温度荷载及荷载组合作用下,其内力介于连续刚构桥和连续梁桥之间。3、比较分析连续刚构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和连续梁桥的各阶振型和频率,结果表明:设置纵桥向自由的球型支座会减小结构纵桥向约束,使得结构纵桥向刚度减小,导致连续梁桥各阶频率最小,连续刚构桥各阶频率最大。4、使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比较分析连续刚构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和连续梁桥三种桥型的纵桥向和横桥向地震响应,探讨了三种桥型地震响应的差异,分析了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5、针对三种桥型中地震响应较大、抗震能力较弱的连续梁桥,利用现有的减隔震技术,提出相应的减隔震设计方案:(1)仅在固定墩设双曲面减隔震支座;(2)在自由墩和桥台设减隔震支座;(3)在自由墩和桥台设粘滞阻尼器;(4)在固定墩设减隔震支座,在自由墩和桥台设阻尼器。对比分析不同减隔震设计方案的减震效果,得到结论:同时使用两种减隔震装置能更好地发挥减隔震作用,大幅度减小桥墩内力,还能限制结构位移。

二、刚构-连续梁桥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刚构-连续梁桥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BFNN的刚构-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分析硏究现状
        1.2.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预测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
2 易损性分析的理论方法
    2.1 易损性的三种常用方法介绍
    2.2 响应面法的原理
    2.3 地震易损性理论计算公式
    2.4 基于均匀设计响应面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流程
3 刚构-连续梁桥的有限元建模
    3.1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
        3.1.1 工程概况
        3.1.2 有限元模型
        3.1.3 材料本构关系
    3.2 刚构-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
    3.3 结构破坏准侧
    3.4 损伤状态的划分与损伤指标的确定
        3.4.1 桥墩损伤指标的确定
        3.4.2 支座损伤指标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均匀设计响应面法的刚构-连续梁桥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4.1 地震动的选取
        4.1.1 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择
        4.1.2 选择地震动
    4.2 基于均匀设计响应面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4.2.1 响应面方法
        4.2.2 均匀设计
        4.2.3 设计参数的确定
        4.2.4 均匀设计表的构造
    4.3 刚构-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4.3.1 结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4.3.2 支座地震易损性分析
        4.3.3 桥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4.4 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4.4.1 系统地震易损性概述
        4.4.2 系统易损性曲线绘制
    4.5 各构件易损性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RBFNN的刚构-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5.1 ANN介绍
    5.2 RBFNN的基本原理
        5.2.1 RBFNN的基本原理
        5.2.2 RBFNN的实现过程
    5.3 神经网络的训练及预测
    5.4 基于RBFNN的刚构-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5.4.1 支座地震易损性分析
        5.4.2 桥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5.4.3 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5.4.4 各构件地震易损性比较
        5.4.5 RBFNN与有限元易损性曲线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震动记录
附录2 RBFNN的matlab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某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合龙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体系发展概述
    1.3 合龙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合龙影响因素
    2.1 合龙工艺
    2.2 合龙的主要影响因素
        2.2.1 合龙顺序
        2.2.2 合龙温度
        2.2.3 合龙配重
        2.2.4 劲性骨架
        2.2.5 合龙顶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龙顺序对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结构效应的影响
    3.1 工程概况
        3.1.1 主桥结构设计
        3.1.2 设计标准及参数
    3.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桥梁单元划分及材料参数
        3.2.2 预应力钢束模拟
        3.2.3 边界条件
    3.3 合龙顺序的选择及计算分析
        3.3.1 合龙方案Ⅰ
        3.3.2 合龙方案Ⅱ
        3.3.3 合龙方案Ⅲ
        3.3.4 合龙方案Ⅳ
        3.3.5 合龙方案Ⅴ
        3.3.6 合龙方案Ⅵ
        3.3.7 合龙方案Ⅶ
    3.4 成桥阶段不同合龙方案对比分析
        3.4.1 成桥阶段主梁内力对比分析
        3.4.2 成桥阶段主梁竖向挠度对比分析
        3.4.3 成桥阶段主梁应力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龙温度及顶推对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结构效应的影响
    4.1 合龙温度研究
        4.1.1 温度场计算方法
        4.1.1.1 热传导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
        4.1.1.2 数值分析法
        4.1.1.3 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4.1.2 合龙温度影响对比分析
    4.2 合龙顶推力及优化研究
        4.2.1 理论顶推量确定
        4.2.2 实际顶推量确定
        4.2.3 成桥后顶推前后结构效应对比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3)多跨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基本概念及特点
        1.1.1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基本概念
        1.1.2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特点
    1.2 波形钢腹板桥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2.1 波形钢腹板桥发展历史
        1.2.2 国外波形钢腹板桥力学性能的研究
        1.2.3 国内波形钢腹板桥力学性能的研究
    1.3 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施工方法
        1.3.1 连续梁施工方法
        1.3.2 典型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施工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多跨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变形设计方案比选
    2.1 工程背景
        2.1.1 主桥构造
        2.1.2 主要技术指标
        2.1.3 设计荷载
        2.1.4 材料指标
    2.2 有限元模型
        2.2.1 结构离散化
        2.2.2 边界条件
    2.3 墩梁连接方式比选
        2.3.1 墩梁连接方案
        2.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4 合龙顺序比选
        2.4.1 合龙方案
        2.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跨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变形施工
    3.1 0#、1#块施工技术
        3.1.1 施工方案
        3.1.2 现浇托架设计
        3.1.3 荷载计算
        3.1.4 安全验算
    3.2 悬臂施工技术
        3.2.1 悬臂施工方案
        3.2.2 菱形挂蓝设计
        3.2.3 菱形挂蓝结构计算
        3.2.4 浇筑工况受力分析
        3.2.5 行走状态挂篮受力分析
    3.3 边跨现浇段施工技术
        3.3.1 工程概况
        3.3.2 支架构造
        3.3.3 荷载计算
        3.3.4 建立有限元
        3.3.5 结构验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跨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变形监控
    4.1 监控量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4.1.1 监控量测的目的
        4.1.2 监控量测的内容
        4.1.3 监控量测的控制方法
    4.2 监控量测计算软件
        4.2.1 监控计算软件
        4.2.2 影响参数选取
    4.3 监控量测内容
        4.3.1 主梁应力监测
        4.3.2 主梁线形监测
    4.4 监测数据分析
        4.4.1 主梁应力监测结果
        4.4.2 主梁线形监测结果
    4.5 监控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措施
        4.5.1 波形钢腹板桥监控量测中技术问题
        4.5.2 具体的解决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4)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温度效应研究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温度场研究
    2.1 概述
    2.2 桥梁概况
    2.3 温度作用类型和求解方法
        2.3.1 温度作用类型
        2.3.2 傅立叶(Fourier)的热传导微分方程求解法
        2.3.3 近似数值分析求解法
        2.3.4 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求解法
    2.4 国内和国外的规范对温度作用的解释
        2.4.1 英国桥梁规范
        2.4.2 新西兰桥梁规范
        2.4.3 美国AASHTO公路桥梁规范
        2.4.4 中国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2.4.5 中国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2.5 桥梁温度场研究
        2.5.1 温度场定义
        2.5.2 温度传感器选用及布置
        2.5.3 日温度分析
        2.5.4 月温度分析
        2.5.5 温度梯度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温度对应变影响分析
    3.1 概述
    3.2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3.2.1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布置
        3.2.2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补偿
    3.3 应变时程分析
    3.4 应变与温度相关性分析
        3.4.1 应变与温度关系
        3.4.2 温度-应变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3.4.3 温度-应变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与预测
        3.4.4 温度-应变线性回归模型的应变残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克里金法的温度与模态频率关系分析与预测
    4.1 概述
    4.2 桥梁模态分析
        4.2.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4.2.2 桥梁的有限元模型
        4.2.3 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模态分析
    4.3 模态频率时程与温度分析
    4.4 克里金法
        4.4.1 克里金法理论
        4.4.2 温度-模态频率克里金模型建立
        4.4.3 温度-模态频率克里金模型拟合与预测
        4.4.4 温度-模态频率克里金模型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法的温度与模态频率关系分析与预测
    5.1 概述
        5.1.1 BP神经网络法计算
        5.1.2 温度-模态频率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5.1.3 温度-模态频率神经网络模型拟合与预测
        5.1.4 温度-模态频率神经网络模型误差分析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发展概况
    1.2 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特点
    1.3 主要的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1.3.1 静力分析法
        1.3.2 动力反应谱分析法
        1.3.3 动态时程分析法
        1.3.4 增量动力分析法
    1.4 曲线梁桥地震响应分析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有限元建模及其动力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1 上部结构的模拟
        2.3.2 支座的模拟
        2.3.3 桥墩及基础的模拟
        2.3.4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模拟
        2.3.5 最终模型的建立
    2.4 结构关键参数对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2.4.1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2.4.2 曲率半径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2.4.3 墩高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参数分析
    3.1 引言
    3.2 非线性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取和输入
        3.2.1 地震波的选取
        3.2.2 地震波的输入
    3.3 地震波的种类与激励方向对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3.3.1 地震波的种类影响
        3.3.2 地震波激励方向的影响
    3.4 曲率半径对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3.5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3.6 桥墩线刚度比对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粘滞阻尼器减震分析
    4.1 引言
    4.2 减隔震技术概述
        4.2.1 减隔震技术的工作机理
        4.2.2 减隔震技术的优势
        4.2.3 我国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概况
    4.3 常用减隔震装置及其力学模型
        4.3.1 粘滞阻尼器
        4.3.2 铅芯橡胶支座
        4.3.3 高阻尼橡胶支座
    4.4 粘滞阻尼器减震分析
        4.4.1 阻尼系数的影响
        4.4.2 阻尼指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组合减震分析
    5.1 引言
    5.2 基础隔震装置的安装与模拟
    5.3 基础隔震装置的减震分析
    5.4 粘滞阻尼器与基础隔震装置组合减震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阶段静力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应用现状
        1.1.1 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发展及应用
        1.1.2 桥型的发展及应用
    1.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及桥型结构特点
        1.2.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结构特点
        1.2.2 波形钢腹板箱梁结构形式
        1.2.3 波形钢腹板箱梁与混凝土箱梁对比
        1.2.4 不同桥型优劣对比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悬臂施工静力特性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背景
        2.1.2 主梁构造
        2.1.3 材料属性
        2.1.4 技术指标
    2.2 施工工艺及流程
        2.2.1 主梁施工
        2.2.2 RW工法施工流程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1 主要构件模拟
        2.3.2 边界条件模拟
        2.3.3 混凝土的时间依存特性模拟
        2.3.4 桥梁荷载参数
    2.4 监测值与模拟值对比
        2.4.1 挠度监测值与模拟值对比
        2.4.2 应力监测值与模拟值对比
    2.5 上部结构施工阶段计算分析
        2.5.1 4#块施工阶段计算分析
        2.5.2 最大悬臂状态计算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组合梁桥合龙顺序研究
    3.1 概述
    3.2 合龙结构
        3.2.1 合龙段结构形式
        3.2.2 合龙段预应力体系
    3.3 合龙施工工序
        3.3.1 埋设劲性骨架
        3.3.2 合龙段平衡配重
        3.3.3 挂篮前移注意事项
        3.3.4 合龙施工准备
    3.4 合龙顺序
        3.4.1 合龙方案提出
        3.4.2 合龙方案
        3.4.3 有限元模型建立
    3.5 合龙方案结果分析
        3.5.1 不同合龙方案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3.5.2 不同合龙方案梁截面应力曲线对比分析
        3.5.3 不同合龙方案墩底应力对比分析
        3.5.4 不同合龙方案工期对比分析
        3.5.5 合龙方案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组合梁桥局部受力分析
    4.1 概述
    4.2 外包箱梁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
        4.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2 有限元模型验证
    4.3 普通箱梁有限元模型
    4.4 局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寒区刚构—连续梁桥温度效应及合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温度效应研究现状
        1.3.2 合龙方案研究现状
    1.4 依托工程简介
第二章 寒区刚构-连续梁桥箱梁温度场分析
    2.1 温度场导热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2.2 箱梁热传递方式
    2.3 计算参数的确定
        2.3.1 太阳辐射强度
        2.3.2 热交换系数
        2.3.3 环境温度
        2.3.4 热工参数
    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1 边界条件
        2.4.2 MIDAS/FEA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5 温度计算结果分析
        2.5.1 正温差分析
        2.5.2 负温差分析
    2.6 箱梁截面温度梯度分析
        2.6.1 国内外温度梯度简介
        2.6.2 箱梁截面温度梯度曲线拟合
        2.6.3 温度梯度曲线的选择
    2.7 箱梁温度场参数敏感性影响分析
        2.7.1 太阳辐射强度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2.7.2 环境温度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寒区刚构-连续梁桥主梁温度效应分析
    3.1 箱梁的温度效应理论
    3.2 寒区刚构-连续梁桥温度效应有限元模型
    3.3 寒区刚构-连续梁桥悬臂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效应分析
        3.3.1 温度效应对主梁挠度影响分析
        3.3.2 温度效应对主梁应力影响分析
    3.4 寒区刚构-连续梁桥成桥状态的温度梯度效应分析
        3.4.1 温度效应对主梁挠度影响分析
        3.4.2 温度效应对主梁应力影响分析
    3.5 年温差对寒区刚构-连续梁桥的影响
        3.5.1 合龙温度的确定
        3.5.2 不同合龙温度对主梁线形的影响分析
        3.5.3 不同合龙温度对主梁应力的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刚构-连续梁桥合龙方案研究
    4.1 常见刚构-连续梁桥的合龙方案
    4.2 刚构-连续梁桥各跨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4.3 原设计合龙方案分析
        4.3.1 施工阶段划分
        4.3.2 主梁应力计算结果
        4.3.3 主梁线形计算结果
        4.3.4 桥墩内力计算结果
    4.4 连续梁临时固结拆除时机与合龙顺序分析
        4.4.1 拟选合龙方案
        4.4.2 主梁应力计算结果
        4.4.3 主梁线形计算结果
        4.4.4 桥墩内力计算结果
    4.5 合龙方案比选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8)跨越严寒季节的刚构—连续梁桥主梁悬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悬臂浇筑法施工发展概况
        1.1.1 国外发展现状
        1.1.2 国内发展现状
    1.2 寒季悬臂浇筑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3 温度效应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依托工程概况
第二章 寒季刚构—连续梁桥箱梁温度效应研究
    2.1 热传导原理
        2.1.1 热传导微分方程
        2.1.2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2.2 混凝土水化热理论
        2.2.1 水泥水化热计算方法
        2.2.2 混凝土绝热温升
    2.3 有限元法计算温度场及温度效应
        2.3.1 温度场计算方法
        2.3.2 有限元温度应力计算原理
    2.4 严寒环境下单箱梁水化热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2.4.1 混凝土品种
        2.4.2 水泥用量
        2.4.3 混凝土入模温度
    2.5 严寒地区单T结构施工阶段温度梯度影响
    2.6 寒潮作用下箱梁温度应力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越寒季刚构—连续梁桥主梁施工分析
    3.1 全桥仿真模型建立
        3.1.1 计算参数
        3.1.2 单元及施工阶段划分
        3.1.3 全桥模型建立
        3.1.4 严寒季节气候
    3.2 跨越寒季施工对单T结构影响分析
    3.3 桥梁结构体系转变后受力影响分析
    3.4 非设计合龙温度合龙影响分析
    3.5 寒季停工对桥梁的受力影响
        3.5.1 施工停顿位置在4#块端部
        3.5.2 施工停顿位置在9#块端部
        3.5.3 施工停顿位置在14#块端部
        3.5.4 施工停顿位置在19#块端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越寒季的主梁施工技术
    4.1 施工前准备阶段
    4.2 混凝土工程
        4.2.1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4.2.2 混凝土浇筑
        4.2.3 混凝土养护
        4.2.4 温控监测
    4.3 寒季保温注意点
    4.4 非设计合龙温度合龙技术
    4.5 桥梁施工周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今后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9)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施工方式及特点
    1.3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国内外施工监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特点与施工监控难点分析
    2.1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结构特点
        2.1.1 与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的区别
        2.1.2 不对称跨径布置下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结构特点
    2.2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线形与应力控制的影响因素
        2.2.1 线形与应力控制的原因
        2.2.2 线形与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2.2.3 线形与应力控制方法
    2.3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合理施工工序的确定
        2.3.1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几种常见的施工顺序
        2.3.2 不同合龙顺序对桥梁的影响
        2.3.3 不同临时固结拆除顺序对桥梁的影响
    2.4 背景桥梁工程概况与施工方案
        2.4.1 工程概况
        2.4.2 施工方案
        2.4.3 计算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监控目标线形与应力影响分析
    3.1 预拱度的计算
        3.1.1 预拱度的影响因素
        3.1.2 成桥预拱度的计算方法
        3.1.3 施工预拱度的计算方法
    3.2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主梁线形的影响
        3.2.1 收缩徐变基本概念
        3.2.2 收缩徐变的估算方法
        3.2.3 收缩徐变影响分析
    3.3 桥梁施工控制参数敏感性分析
        3.3.1 混凝土容重对主梁线形与应力的敏感性分析
        3.3.2 混凝土弹性模量对主梁线形与应力的敏感性分析
        3.3.3 预应力损失对主梁线形与应力的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3.3.4 敏感性识别
    3.4 温度荷载对成桥影响分析
        3.4.1 温度荷载的分类与特点
        3.4.2 成桥状态温度荷载对位移的影响
        3.4.3 成桥状态温度荷载对应力的影响
    3.5 洛维大桥施工监控结果分析
        3.5.1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3.5.2 测点布置
        3.5.3 桥梁线形控制结果
        3.5.4 桥梁应力控制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合龙问题研究
    4.1 合龙段概述
        4.1.1 合龙段一般构造
        4.1.2 合龙段施工工艺
        4.1.3 合龙配重的影响
    4.2 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配重方案的优化研究分析
        4.2.1 不对称跨径布置下的不平衡施工问题概述
        4.2.2 不对称施工方式的结构力学推导及案例应用
        4.2.3 洛维大桥不对称施工配重计算
        4.2.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3 不同临时固结拆除顺序影响分析
        4.3.1 不同的临时固结拆除顺序
        4.3.2 不同的临时固结拆除顺序对主梁线形的影响
        4.3.3 不同的临时固结拆除顺序对主梁应力的影响
        4.3.4 分析结论
    4.4 不同合龙顺序影响分析
        4.4.1 不同的合龙顺序施工方案
        4.4.2 不同合龙方法对主梁线形的影响
        4.4.3 不同合龙方法对主梁应力的影响
        4.4.4 方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主要参与的项目

(10)铁路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铁路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特点
    1.3 桥梁震害
        1.3.1 桥梁上部结构震害
        1.3.2 连接构件失效
        1.3.3 桥梁下部结构震害
        1.3.4 桥梁基础震害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整体受力分析和动力特性分析
    2.1 工程背景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1 工程背景简介
        2.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 体系转换对线形及应力的影响
    2.3 连续刚构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连续梁桥整体受力分析
        2.3.1 三种桥型有限元模型
        2.3.2 三种桥型整体受力分析
    2.4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连续刚构桥、连续梁桥动力特性
        2.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2 动力特性分析
        2.4.3 桥梁质量累计参与系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种桥型地震响应反应谱分析
    3.1 反应谱法
        3.1.1 概述
        3.1.2 基本理论
    3.2 反应谱分析参数
        3.2.1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3.2.2 荷载工况组合
    3.3 连续刚构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连续梁桥的反应谱分析
        3.3.1 顺桥向地震激励反应谱结果分析
        3.3.2 横桥向地震激励反应谱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种桥型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4.1 时程分析法
        4.1.1 概述
        4.1.2 基本原理
    4.2 地震波的选取
        4.2.1 地震加速度时程的特性
        4.2.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4.3 连续刚构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连续梁桥时程分析
        4.3.1 顺桥向时程结果分析
        4.3.2 横桥向时程结果分析
    4.4 连续梁桥减隔震方案设计
        4.4.1 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
        4.4.2 减隔震设计方案的比选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刚构-连续梁桥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BFNN的刚构-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研究[D]. 霍永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某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合龙关键技术研究[D]. 张凯丽.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3]多跨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 王克兵.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4]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温度效应研究与预测[D]. 王宇斌. 济南大学, 2020
  • [5]曲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优化研究[D]. 张立凡. 长安大学, 2020(06)
  • [6]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阶段静力特性分析[D]. 李泽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寒区刚构—连续梁桥温度效应及合龙技术研究[D]. 钟川.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跨越严寒季节的刚构—连续梁桥主梁悬浇技术研究[D]. 王发正.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不对称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D]. 陈建宇.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10]铁路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地震响应分析[D]. 方传俊.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刚架-连梁桥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