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呼音节教学点滴(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梅[1](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邱夏琦[2](2019)在《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教科书汉语拼音声母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趣”一词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指学习兴趣,一是指学习趣味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于情绪状态,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原因,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学习的趣味性,即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教材本身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有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两者具有辩证统一性。本研究着眼于“学趣”,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探讨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的一般框架和教学思路。将“学趣”融入于现实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之中,开拓拼音教学的新方向,优化目前的拼音教学设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西方教育思想中的兴趣学说,都为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厘清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与框架,将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分为前期分析和设计过程两大部分。在前期分析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实际的拼音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发现当下汉语拼音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拼音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普遍缺乏拼音学习的兴趣,拼音教学效率低下,课后回生现象严重。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两方面深入分析了解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结合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和现有拼音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得出在教学设计中要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立足三维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堂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基于此,着眼于“学趣”,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小学汉语拼音进行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通过对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的实施进行效果分析,可以发现,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拼音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最后,通过对整个教学设计研究和教学实录的反思,可以知道,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丰富积极情感体验;要创设更丰富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多种经验;注重分层教学,关照每一位学生;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
彭志刚[3](2019)在《大同市城区示范小学汉语拼音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拼音是有效的识字、阅读和写作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方言环境下,依然有许多问题存在于小学拼音教学之中。本篇论文以大同市城区三所示范小学为调查对象,从汉语拼音教学入手,找到前期的不足,针对小学拼音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对应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拼音教学。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综述汉语拼音教学的前期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概述了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指出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通过后不久,汉语拼音内容就被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在有关领导、一线老师、专家学者的共同研究下,小学拼音教学在教材、教法、过程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汉语拼音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特别是方言区拼音教学的资料少,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第二部分指出大同方言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进的理论依据。以语文新课标、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为依据,选出方言区小学拼音教学的合适方法。第三部分剖析大同方言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在越来越多的方面,汉语拼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随着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越来越高,人们对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虽然汉语拼音教学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师的专业水平问题、学生的自控能力问题、受方言影响声母、韵母、声调教学中的问题等等,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以及深入的理论。第四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探讨方言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及提出改进对策。如何改变教师范读、演示,学生模仿记读的传统拼音教学方法,把学生从乏味枯燥的抽象字母中解脱出来,怎样积极地发现乐趣无穷的知识,探索生动有趣的方法,作者认为一方面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设合理的声母,韵母,声调的教学方法。第五部分结语,总结论文研究成果,并指出其研究的价值。这是在方言环境下改善拼音教学的一些探索,理论还需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是本文研究的最大意义。
杨晓桐[4](2018)在《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Y小学为例》文中认为汉语拼音教学开启了语文学习的序幕,是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学习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学生学说普通话和进行识字,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对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以多元智能理论、顺向迁移理论为基础,探讨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改进汉语拼音教学的对策。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后天环境对儿童智能发展的影响,启示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家长甚至社会环境对儿童拼音学习的影响。顺向迁移理论表明只有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情境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学习迁移,并且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就越高。这启示教师在拼音教学时可以将相似的一类音节放在一起,让学生一起学习产生迁移。研究时对教师的教案进行了分析,发现教师表述教学目标欠妥当和教师设计目标时自我参与度不强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拼音课标,正确表述教学目标以及提高参与度,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观察一年级拼音教学的课堂,发现教学内容组织上缺乏整体性,这就需要注重内容整合,缩短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组织上采取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在教学环节中拼读音节训练相对少一些,发音部位指导欠缺,表明拼音的工具性作用未能充分显现,这就需要教师完善教学环节,安排字母教学、发音教学、拼音书写、强化发音技能、总结反思、练习讲话和识字6个环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存在教学方法形式化和教具种类单一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听读训练学习单韵母,联系旧知知学习复韵母,感悟规律学习声母和两拼音节,迁移规律学习三拼音节。并利用拼音大转盘、拼读音乐盒和拼音识字宝典来丰富教具。从教学效果反馈中看出学生音节读音准确性欠缺的问题,可以采取注重生活积累,在家里创造拼音学习环境,在教室营造拼音学习氛围的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胡宗维[5](2016)在《我的拼音教学之路》文中认为汉语拼音作为学习汉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快速掌握并合理运用,成为每一个小学生最头痛的一关。为了更好地将汉语拼音以合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点滴积累,逐步寻找出比较适合于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拼音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陈倩倩[6](2016)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的百年流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学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凭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而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是小学生认读字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自1920年汉语拼音以注音字母的形式出现在小学国语教科书中,就一直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所以,回望百年来汉语拼音演变的历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先是梳理了百年来汉语拼音方案演变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考察百年里不同时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功能的认识,以及不同时期代表性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的呈现方式的演变,最后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和展望,旨在总结经验,更准确地认识汉语拼音的价值,恰当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本论文的主体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汉语拼音方案的百年发展。本部分主要写了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背景和制定过程,从整体上把握汉语拼音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分析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功能流变。按照历史分期,选取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归纳出汉语拼音的功能然后举例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小学语文教科书,详细分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汉语拼音呈现方式。第三部分: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演变。自注音字母进入课堂,相应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就产生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它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从呆板到有趣性的变化,本部分主要阐述百年里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发展。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总结。通过总结前三章节,分析汉语拼音方案、课程功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流变,期望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信息等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孙悦,王向凤,陈琢[7](2016)在《汉语拼音教学的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立足已有研究,梳理了拼音教学研究的概念界定、改革的历史阶段,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功能、时间安排和方法策略转变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拼音教学理论体系需进一步探索。
石巧红[8](2015)在《小学汉语拼音的有效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阅读以及写作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最先教学的内容,因其字母符号的形状抽象而很难被六七岁的孩子接受。而拼音学习的效果会对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拼音教学的研究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研究来说有重大意义。语文教学改革历经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汉语拼音教学改革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仍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的现状。拼音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差、社会反映大、研究突破难的现状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教育者和学习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学校教师的素质差,英语学习带来的干扰,教学内容设计陈旧,教学反馈不及时以及社会使用欠规范造成的。为了解决目前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实困境,笔者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遵循整合三维目标、体现学生主体、提升学生层次、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等“有效教学”原则,充分借鉴国内众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拼音教学经验和大批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升教师的语言素质;深入理解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优化教学过程。科学优化教学过程方面,又提出可以从七个方面入手:运用直观手段,突破发音难点;引入课堂游戏,激发语言思维;运用现代媒体,掌握拼读技巧;紧密联系实际,教学回归生活;消除方言障碍,追求发音纯正;渗入人文教育,加深拼音记忆;结合古诗古韵,巩固发音规律。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表明,采用以上策略与方法,可以突破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瓶颈”,实现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由低效向高效的转化。
王容[9](2014)在《浅谈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好地将汉语拼音以合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点滴积累,逐步寻找出比较适合于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拼音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何晓丽[10](2013)在《我的拼音教学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拼音作为学习汉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快速掌握并合理运用,成为每一个小学生最头痛的一关。为了更好地将汉语拼音以合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生活得以运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点滴积累,逐步寻找出比较适合于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拼音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直呼音节教学点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呼音节教学点滴(论文提纲范文)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游戏 |
1.4.2 游戏教学法 |
1.4.3 彝族小学 |
1.4.4 汉语拼音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6 理论基础 |
1.6.1 沉浸理论 |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
1.6.3 语境理论 |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
2.2.1 访谈法 |
2.2.2 实物研究法 |
2.2.3 观察法 |
2.2.4 测验法 |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研究场域分析 |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
3.2.1 行动研究思路 |
3.2.2 行动研究过程 |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 问题和分析 |
4.1.1 问题提出 |
4.1.2 问题分析 |
4.2 计划与实施 |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
4.3 观察和反思 |
4.3.1 观察 |
4.3.2 反思 |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1 问题和分析 |
5.2 计划与实施 |
5.2.1 计划 |
5.2.2 实施 |
5.3 观察和反思 |
5.3.1 观察 |
5.3.2 反思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
6.1.1 笔试成绩分析 |
6.1.2 口试成绩分析 |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4 教学建议 |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
6.5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教科书汉语拼音声母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小学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定位研究 |
(二)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 |
(三)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分析研究 |
(四)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研究 |
(五) 对现有相关研究的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学趣 |
(二)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
(三) 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
二、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一)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教学设计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
(二) 兴趣教育学说——教学设计要指向学生的兴趣 |
三、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
(一) 前期分析 |
(二) 设计过程 |
第二章 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一、学习者分析 |
(一) 学习者汉语拼音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二) 汉语拼音学习现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
二、学习内容分析 |
(一) 课程标准分析 |
(二) 统编版教材“汉语拼音”内容分析 |
三、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 教师教学现状访谈 |
(二)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的分析 |
第三章 指向“学趣”的汉语拼音教学设计——以声母为例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一) 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
(二) 确定汉语拼音教学目标的内容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一) 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 |
(二) 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 |
三、教学过程设计 |
(一)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
(二) 情境、活动相结合,增趣、促学授新知 |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一) 教学评价的设计理念 |
(二) 教学评价的具体设计 |
第四章 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
一、教学设计的实施 |
(一) 实施对象的选取 |
(二) 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 |
二、教学设计实施的效果分析 |
(一) 课堂观察 |
(二) 课后访谈 |
三、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反思 |
(一) 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丰富积极情感体验 |
(二) 创设更丰富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多种经验 |
(三) 注重分层教学,关照每一位学生 |
(四)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大同市城区示范小学汉语拼音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前期汉语拼音教学研究成就 |
1.2.2 前期研究不足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法 |
1.3.2 理论运用法 |
1.3.3 实践法 |
第2章 大同方言区小学汉语拼音改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 |
2.3 中介语理论 |
第3章 大同市城区示范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1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3.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自控能力不强 |
3.3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受大同方言环境的影响,声母、韵母以及声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3.1 声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3.2 韵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3.3 声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大同市城区示范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进对策 |
4.1 教师方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特别是对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学习 |
4.1.1 声母的差异 |
4.1.2 韵母的差异 |
4.1.3 整体认读音节 |
4.2 学生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自主性 |
4.2.1 延伸“大生活”体验学习 |
4.2.2 多种感官丰富学习 |
4.2.3 坚持“游戏中”学习 |
4.2.4 编创口诀,形象学习 |
4.2.5 多媒体技术辅助学习 |
4.3 教学方面:克服大同方言环境的影响,对声母、韵母以及声调教学的改进 |
4.3.1 对声母教学的改进 |
4.3.2 对韵母教学的改进 |
4.3.3 对声调教学的改进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Y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前期汉语拼音教学研究成果 |
(二) 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教学 |
(二) 汉语拼音教学 |
二、汉语拼音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二) 学习顺向迁移理论 |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 |
(一) 帮助学生进行识字 |
(二) 帮助学生学说普通话 |
(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四、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
(一) 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 教学内容的要求 |
第二章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以Y小学为例 |
一、汉语拼音教学目标的调查 |
二、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组织的调查 |
三、汉语拼音教学环节的调查 |
四、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查 |
五、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调查 |
第三章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表述教学目标欠妥当 |
(二) 教师设计目标时参与度不强 |
(三) 组织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 |
(四) 拼读音节和发音部位训练欠缺 |
(五) 教学方法形式化 |
(六) 教具种类单一 |
(七) 音节读音准确性欠缺 |
二、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教师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 |
(二) 学生受入学前启蒙教育的影响 |
(三) 学生受当地方言的影响 |
(四) 教师未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
第四章 改进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对策 |
一、制定合理的汉语拼音教学目标 |
(一) 钻研拼音课标,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二) 提高参与度,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
二、恰当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
(一) 注重内容整合,缩短教学时间 |
(二) 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 |
三、完善教学环节 |
四、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
(一) 听读结合,学习单韵母 |
(二) 联系旧知,学习复韵母 |
(三) 遵循规律,学习声母和两拼音节 |
(四) 利用迁移,学习三拼音节 |
五、设计多样化的教具 |
(一) 拼音大转盘 |
(二) 拼读音乐盒 |
(三) 拼音识字宝典 |
六、多种渠道巩固教学效果 |
(一) 注重平时积累 |
(二) 在家里创造拼音学习的环境 |
(三) 在教室中营造拼音学习的环境 |
(四) 以优带差提高教学效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我的拼音教学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
(一)借助故事儿歌创设情境 |
(二)变“讲、教”为“探、悟” |
(三)课堂消化 |
三、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
(一)课后,我们开展形象多样的拼音竞赛活动,巩固拼音教学。 |
(二)教完拼音字母,教完拼读方法,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拼音教学任务。 |
(6)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的百年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对百年汉语拼音代表性教科书的研究 |
(二)对汉语拼音字母的研究 |
(三)对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 |
(二)汉语拼音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文本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一章 汉语拼音方案的百年流变 |
一、注音字母产生背景与制定过程 |
(一)注音字母产生背景 |
(二)注音字母制定过程 |
二、国语罗马字产生背景与制定过程 |
(一)国语罗马字产生背景 |
(二)国语罗马字制定过程 |
三、拉丁化新文字产生背景与制定过程 |
(一)拉丁化新文字产生背景 |
(二)拉丁化新文字制定过程 |
四、汉语拼音字母产生背景与制定过程 |
(一)汉语拼音产生背景 |
(二)汉语拼音制定过程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功能的流变 |
一、民国前期注音字母在小学国语课程中的功能 |
(一)民国前期教学大纲对注音字母的课程要求 |
(二)民国前期国语教科书中注音字母的呈现方式举隅 |
二、国民政府时期注音字母在小学国语课程中的功能 |
(一)国民政府时期课程标准对注音字母的课程要求 |
(二)国民政府时期国语教科书中注音字母的呈现方式举隅 |
三、新中国成立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功能 |
(一)文革前期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要求 |
(二)文革前期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的呈现方式举隅 |
(三)文革时期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要求 |
(四)文革时期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的呈现方式举隅 |
(五)改革开放后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要求 |
(六)改革开放后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的呈现方式举隅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语拼音教学法的演变 |
一、民国前期小学国语注音字母教学指导 |
二、国民政府时期小学国语注音字母教学法 |
三、新中国成立后汉语拼音教学法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语拼音百年发展的总结与展望 |
一、汉语拼音百年演变的特点 |
(一)汉语拼音方案在调整中趋于稳定 |
(二)汉语拼音教学功能定位趋于合理 |
(三)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更适于小学生学习 |
二、汉语拼音未来发展展望 |
(一)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发展 |
(二)汉语拼音在信息领域中的发展 |
(三)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发展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7)汉语拼音教学的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概念界定 |
(一) 拼音 |
(二) 汉语拼音教学 |
二、汉语拼音教学改革的历史阶段 |
(一) 第一阶段 (1958—1962年) |
(二) 第二阶段 (1963—1966年) |
(三) 第三阶段 (1967—1977年) |
(四) 第四阶段 (1978—1982年) |
(五) 第五阶段 (1982年至今) |
三、已有研究成果 |
(一) 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定位的变化 |
1. 发挥拼音的工具性, 辅助识字、阅读与学习普通话 |
2. 强调拼音辅助汉字书写的重要作用, 以音节代替汉字 |
3. 降低要求, 回归辅助识字 |
(二) 汉语拼音教学时间安排的讨论 |
(三)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策略的转变 |
1. 直接学习法 |
2. 趣味活动法 |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
(一) 拼音教学的目标不可盲目拔高 |
(二) 拼音教学需辅以丰富的活动设计 |
(三) 拼音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待进一步探索 |
(8)小学汉语拼音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由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的缘由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拼音教学研究综述 |
1.2.2 有效教学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条件 |
2.1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1.2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
2.2 研究遵循的“有效教学”的原则 |
2.2.1 整合三维目标 |
2.2.2 体现学生主体 |
2.2.3 提升学生层次 |
2.2.4 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
第三章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低效现状及原因分析 |
3.1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 |
3.1.1 教师教得累 |
3.1.2 学生学得苦 |
3.1.3 教学效果差 |
3.1.4 社会反映大 |
3.1.5 研究突破难 |
3.2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低效现状的原因分析 |
3.2.1 教师素质差 |
3.2.2 英语干扰大 |
3.2.3 教学内容设计陈旧 |
3.2.4 教学反馈不及时 |
3.2.5 社会使用程度差 |
第四章 提高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
4.1 提升教师语言素质 |
4.1.1 关注师资“源头”,把握高校学生语言质量 |
4.1.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
4.1.3 建立各项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
4.1.4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训力度 |
4.2 深入理解教学目标 |
4.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
4.3.1 改编拼音字母的学习顺序 |
4.3.2 重整韵母教学内容 |
4.3.3 分层次进行声母教学 |
4.4 科学优化教学过程 |
4.4.1 运用直观手段,突破发音难点 |
4.4.2 引入课堂游戏,激发语言思维 |
4.4.3 运用现代媒体,掌握拼读技巧 |
4.4.4 紧密联系实际,教学回归生活 |
4.4.5 消除方言障碍,追求发音纯正 |
4.4.6 渗入人文教育,加深拼音记忆 |
4.4.7 结合古诗古韵,巩固发音规律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浅谈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身边的事物入手, 激发学生兴趣 |
二、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 |
1. 故事儿歌创设情境。 |
2. 变“讲, 教”为“探、悟”。 |
3. 课堂消化。 |
4. 运用练习法, 把问题暴露在课堂上, 共同解决。 |
5. 在生活中加强拼读练习。 |
(10)我的拼音教学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身边的事物入手, 激发学生兴趣 |
二、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 |
1. 故事儿歌创设情境。 |
2. 变“讲, 教”为“探、悟”。 |
3. 课堂消化。 |
4. 运用练习法。 |
5. 在生活中加强拼读练习。 |
三、严格要求, 坚持不懈 |
四、直呼音节教学点滴(论文参考文献)
-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指向“学趣”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教科书汉语拼音声母教学为例[D]. 邱夏琦. 扬州大学, 2019(02)
- [3]大同市城区示范小学汉语拼音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 彭志刚.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4]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Y小学为例[D]. 杨晓桐. 扬州大学, 2018(12)
- [5]我的拼音教学之路[J]. 胡宗维. 考试周刊, 2016(54)
- [6]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的百年流变研究[D]. 陈倩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7]汉语拼音教学的文献综述[J]. 孙悦,王向凤,陈琢.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6(06)
- [8]小学汉语拼音的有效教学研究[D]. 石巧红. 湖南科技大学, 2015(03)
- [9]浅谈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J]. 王容.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4(10)
- [10]我的拼音教学之路[J]. 何晓丽.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