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国海军订造第二代潜艇(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良[1](2021)在《百年行船党引领 勇立潮头风帆劲》文中研究说明浙江嘉兴南湖上,泊着一叶红船,她被习近平称为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中断。8月初,与会代表们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泛舟于“轻烟漠漠雨疏疏”的南湖之上,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
林孝庭[2](2021)在《蒋介石去世前后的美台关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美、台等地解密档案为基础,辅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所藏《蒋介石日记》以及其他已出版的中英文回忆录与新公开之史料汇编等材料,对1974—1975年蒋介石去世前后,美国与台湾当局之间诸多"外交"折冲秘辛,进行新的检视。文中分析台湾当局撤换派驻美国办事机构负责人风波、台湾军方采购盗窃鱼雷案、蒋介石丧礼、中南半岛形势与福特总统访问中国等诸多个案,尝试还原并重新建构1970年代美台关系的复杂面貌,以期能为冷战时期美台关系史之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季节[3](2018)在《世纪江南造船梦(下)》文中认为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中国船舶工业的元气一时还难以恢复。世界造船市场空前低迷,国内造船工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内民船订货本来就少,再加上军品订货骤减,许多船厂处于半停顿状态。此时,世界船舶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后的日本,以发展造船业作为重振国家经济的突破口,实行"计划造船制度",把造船业推上了发展的高速路。到1956年,日本造船吨位已达到174.6万吨,超过英国,雄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宝座。自60年代起,
史腾飞,李仲铀[4](2018)在《2017年南海周边国家武器装备发展面面观》文中认为南海是我国近海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北靠我国大陆,东临菲律宾,西濒越南,南连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和资源价值。2017年,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迅猛,国防开支在近10年来增长了13倍,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的增长尤为明显。这些国家通过购买、技术转让、
苏莹莹[5](2017)在《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解读与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显现的南海争端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等"五国六方";如果从海域划界的角度看,则涉及到"六国七方",即包括对南沙群岛西南侧的部分海域声称拥有管辖权的印度尼西亚。随着南海油气资源蕴藏量的逐步探明,南海争端日益演变成为一个复杂多变的问题。南海争端的核心是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和南海海域的划界,而争端各方利益冲突的重点则是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作为一个区域组织,东盟介入南海事务大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来,由于美国高调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区域外国家亦纷纷涉入南海事务,使南海问题逐渐趋于国际化,已不再是一个地区问题。南海的能源开发和航道安全亦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热点。在如此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越南、菲律宾频频制造事端。较之于越、菲两国,马来西亚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前后四届政府,始终秉持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核心,以维护区域和平为重心的南海政策,在南海争端中保持了比较冷静务实的立场与态度。马来西亚对南海提出声索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其主要依据是"大陆架说"和"专属经济区说"。该国的南海政策经历了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岛礁占领与建设以及主权宣示与强化等几个阶段,从而逐步巩固与扩大其在南海海域的经济和军事存在。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出于经济利益及区域安全的考量,实行务实的南海政策,尽量避免军事冲突,以政治外交手段扞卫其南海既得利益。从总体形势而言,该国虽非法占领了南沙群岛东南部的5个岛礁,并且是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最大获利者",但中马关系整体发展良好,近年来,在经贸、文化等领域更是走在了中国—东盟国家关系的前列。2014年以来,随着中国加强南海维权力度及开展大规模岛礁建设后,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忧虑加深,戒备明显增强。最近一年来,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马南海争端发展态势仍处于积极可控的状态。尽管南海争端并非马中关系的核心议题,但南海问题始终是双边关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密切关系到两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马来西亚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判断,成为考验着两国传统友谊以及执政者智慧的重要议题。近两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倡导以"双轨思路"来解决南海争端,然而因利益相关各方的博弈,无法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长期以来,在东盟各声索国中,马来西亚在我国运筹南海问题的布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维系南海战略平衡的重要力量。以克制低调的方式应对争端,成为中马两国的共识,也是双方合作解决争端的重要基础。此外,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一直是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核心立场,因此中马两国在南海问题完全有强化共识,深化合作的可能性。中马南海争端的解决也藉此具有可行性和可预见性。因此,可以考虑以马来西亚为突破口,力促"双边解决机制"的建立,为南海争端的解决提供示范。而就中马南海争端的应对策略而言,可以从联合进行油气资源开发、共同保护海洋环境、合作开发渔业资源和开展港口建设、提升学术合作、加强防务合作以及双边安全合作等途径来达成。
秦琦[6](2014)在《全球深海救援力量聚焦》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海上安全的重要性在一些重大海上事故出现之后越发凸显,包括马航事件、韩国客船失事、日本集装箱船折断等,凸显了全球深海搜救的必要性和高要求。如2009年6月1日法航447航班在大西洋上空失事,事发后法国立即派出"Vent se"号护卫舰、"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和"Pourquoi Pas"号调查船赶到事发地点进行搜救。其中"Pourquoi Pas"号配备有2艘潜水深度达到6000米的微型潜艇,后来又采用配备有侧扫声纳的深海自动化水下装置(AUV)、铺管船"le de
左雷[7](2014)在《国际舰船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舰船工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沿海国家维护海防安全和保障海洋权益提供了军事后盾。舰船工业能力落后或相对不足的国家通过舰船进口实现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舰船工业发展水平;舰船工业能力强大的国家可以利用舰船出口获取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收益,双方需求的契合驱动舰船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舰船市场的形成。然而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舰船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因素的地位不断上升;尽管各种出口促进措施已然纷纷出台,但是出口国在政治、军事上的偏好倾向却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根据国际舰船市场的特点,研究影响舰船出口的关键因素及其对舰船出口的效应,为出口国提高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维持和促进国内舰船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的宗旨就在于探讨国际市场上各个因素对舰船出口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舰船进出口国的对策,探讨促进我国舰船出口的措施。在分析要素禀赋理论、技术差距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际军品供求影响因素以及军品贸易的动因与作用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舰船出口贸易的构成维度,包括出口对象、出口结构、出口方式和出口规模;分析舰船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提取了四个关键因素,即能力禀赋、政治偏好、经济偏好和军事偏好。据此,构建舰船出口贸易模型,提出影响因素对舰船出口的理论假设,并建立了测量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形式收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和SmartPLS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验证假设并修正模型。PLS-SEM模型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政治、军事偏好对出口对象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经济偏好和军事偏好对出口结构分别具有显着的正向、负向影响,经济偏好和政治偏好对出口方式分别具有显着的正向、负向影响,能力禀赋、经济偏好、军事偏好和出口结构对出口规模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最后结合国际舰船市场的发展趋势从提升能力禀赋、调整偏好组合、改善出口结构、转变出口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出口国的对策;简要说明了进口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提升自身舰船工业能力;并为促进我国舰船出口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国防工业决策者参考。
毛瑞亮[8](2013)在《技术引进模式与技术落后国家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舰船工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舰船工业能力是技术引进的基础,技术引进是技术落后国家发展舰船工业能力的一个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技术的本质进行解析,结合技术差距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以及技术落后国家舰船工业能力的发展特点,就技术引进模式与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认为舰船工业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不明显;技术引进是技术落后国家提升舰船工业能力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技术引进模式与舰船工业能力之间有一种有效率的匹配;利用这种匹配关系,根据舰船工业能力所处的层级,选择合适的技术引进模式,可以对舰船工业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技术引进模式与舰船工业能力匹配关系的动态演化形成了舰船工业能力的发展路径;舰船工业能力的演化路径整体呈现平台式的阶梯性或跃迁性上升;演化过程有路径依赖性,极易形成技术依赖;综合国力因素是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习因素影响人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效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技术引进与印度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阐述印度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概况和现状,分析印度舰船工业能力发展和技术引进历程以及技术引进模式在推动印度具体舰船研制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引进模式,在印度舰船工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技术引进在推动印度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印度舰船工业能力的发展,是提升印度舰船工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综合国力为其舰船工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学习促进了印度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在促进舰船工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是摆脱技术引进陷阱的一个重要手段;印度走出了一条比较务实、可行的渐进式的舰船工业发展道路。之后文章就技术引进与东南亚五国舰船工业能力发展进行案例研究。介绍了东南亚五国舰船工业能力与技术引进的总体情况,分别以新加坡和其余四国舰船工业能力的发展为例,说明了舰船工业能力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支撑和保障;以新加坡“可畏”级护卫舰研制能力的发展和马来西亚依据许可证建造“吉打”级轻护舰的过程为例,说明了学习因素对舰船工业能力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就东南亚五国舰船工业的发展道路进行分析,通过横向对比,认为综合国力和对引进技术学习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各国舰船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技术引进效果的不同,印度已经成功探索出来的舰船工业技术发展道路目前来看是比较务实的。最后笔者结合文章之前的分析以及对我国舰船工业技术引进历程的回顾,认为我国虽然作为一个军事大国,但舰船工业仍然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技术引进仍有必要,应该以中高端的技术引进模式有针对性的引进高端技术,避免受制于人;之后笔者从技术引进的角度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舰船工业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国防工业决策者参考。
花爱勇[9](2012)在《国际军船市场格局及贸易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世界军船市场的格局及贸易状况,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世界主要军船进口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军船贸易方式;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影响军船贸易开展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及海洋权益等因素。在描述全球各军船进口地区政治、军事形势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亚、非洲的一些典型军船进口国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国家近年来的军船进口状况及其海军未来发展趋势作一定程度的分析,进而从影响军船贸易的军事、经济、海洋权益等因素着手,分析该国同中国发生军船贸易的可能性。文章认为价格因素是军船贸易能否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文章进一步涉及到对目标进口国进口潜力的研究,即归结到对该国购买力大小的预测。在获取相关数据并处理时,文章采用灰色理论预测模型,试图建立一种研究对象国现在同未来的军费开支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利用该关系预测军费支出的发展规律,建立一个从过去到未来的GM(1,1)模型,通过数学统计软件Matlab的计算,对目标对象国未来进口状态作出预测。通过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潜在客户进口军船的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便能在贸易过程中采取主动。研究国际军船市场格局及贸易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于全面把握国外军船贸易发展状况和贸易方式,为我国军船出口提供背景分析;其次,为我国促进军船出口提出决策支持;第三,为我国促进军船和技术贸易的发展提出建议。
铁流[10](2008)在《蓝色的畅想——中国海军驱逐舰部队成长纪实》文中提出序章:大海,一卷沉重的历史遥远的地中海,古代三大文明的融合点。经济的大发展,加剧了战争和掠夺,为了保护海上的往来贸易,远征
二、韩国海军订造第二代潜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国海军订造第二代潜艇(论文提纲范文)
(1)百年行船党引领 勇立潮头风帆劲(论文提纲范文)
1921~1949年 星星之火 点燃希望 成为党的早期播火地 |
1949~1977年 艰苦创业 以军为主 奠定现代船舶工业基础 |
1978~1999年 改革开放 逐浪国际 开创船舶工业现代化新局面 |
2000~2018年 抓住机遇 跨越发展 迈向世界造船大国 |
2019年至今 对标一流 加速赶超 打造世界造船强国 |
(2)蒋介石去世前后的美台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 言 |
二、台北撤换派驻美国办事机构负责人风波 |
三、台湾当局“非法”采购鱼雷案 |
四、台北的“丧礼外交” |
五、中南半岛局势演进与台北对策 |
六、华盛顿、北京、台北的三角关系 |
七、结 语 |
(3)世纪江南造船梦(下)(论文提纲范文)
在开放中走向世界 |
推船下海、打进国际市场 |
在国际竞争中进行弯道超车 |
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
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
改革“造修合—”的混合管理模式 |
进入快速发展期 |
一步迈进高精尖船舶市场 |
勇争造船先锋 |
中国海军舰艇的摇篮 |
百年江南大J摇篮 |
向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进军 |
建设21世纪世界船坞 |
坚持“军为核心,军民融合”的发展理念 |
见证中国高端制造 |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途 |
(5)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解读与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价值 |
一、南海问题及其实质 |
二、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 |
三、论文选题的研究价值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二、马来西亚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三、西方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及理论视角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框架和基本内容 |
第一章 马来西亚与南海 |
第一节 早期历史中的马来西亚 |
第二节 马来西亚的南海利益 |
一、南海油气资源是马来西亚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
二、南海是马来西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航道 |
第三节 马来西亚对南海岛礁的占据 |
一、马来西亚对南海岛礁的主权声索及武装占据 |
二、以声索及占据为基础,对南海油气资源进行大肆开采 |
三、以"有效控制"强化主权声索 |
第四节 马来西亚的南海声索及其评析 |
一、马来西亚在海权方面的相关立法及举措 |
二、对马来西亚南海声索的评析 |
第二章 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解读 |
第一节 对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解读 |
一、政府之立场:坚持主权声索,秉持务实政策 |
二、军方之应对:加强已有占领,做好应对准备 |
三、学界之观点:发出强硬声音,隐含对抗情绪 |
第二节 马来西亚涉南海议题的两面策略 |
一、马来西亚涉南海议题的两面策略 |
二、马来西亚涉南海议题采取两面策略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政策之走向:对传统务实主义政策进行新调整 |
一、对华忧虑明显加强,但经济考量重于主权争端 |
二、保持对中国的戒备性反应,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降低 |
三、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反对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有所动摇 |
第三章 当代中马关系中的南海议题 |
第一节 当代中马关系 |
一、马来西亚历任总理治下的马中关系 |
二、走在中国—东盟国家关系前列的中马关系 |
第二节 中马在南海争议问题上的立场比较 |
一、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的历史依据 |
二、中马在南海争议问题上的立场比较 |
第三节 南海议题在中马关系中的地位及影响 |
第四章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马来西亚选边策略分析 |
第一节 马来西亚与其他声索国的立场、策略异同 |
一、各声索国的南海利益诉求 |
二、各声索国应对南海问题的手段之同 |
三、各声索国应对南海问题的手段之异 |
第二节 马来西亚在东盟涉南海问题上的作用和影响 |
一、南海问题"东盟化"的缘起与发展 |
二、马来西亚在东盟涉南海问题中的作用与影响 |
第三节 马来西亚对于区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
一、域外大国对南海事务的介入 |
二、马来西亚对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
第四节 马来西亚的选边策略分析 |
一、力推"大国平衡"战略 |
二、马中关系VS马美关系 |
三、在东盟框架下保持马中关系稳定发展 |
第五章 中马南海争端应对策略研究 |
第一节 促进两国在油气开采领域的合作 |
一、东南亚声索国与国际能源大公司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状况 |
二、区域国家间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相关案例 |
三、中马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可行性 |
第二节 共同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渔业资源,合作开展港口建设 |
一、合作保护海洋环境 |
二、合作开发渔业资源 |
三、合作开展港口建设 |
第三节 提升学术合作,在学术领域积累共识 |
第四节 加强防务合作,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
一、积极加强防务合作,力争设立高层"热线" |
二、大力推动共同巡航与联合军演 |
三、在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中加强中马双边合作 |
结论 |
第一节 强化周边外交,全面升级中国—东盟关系 |
第二节 正视马来西亚就南海问题的两面性,大力发展中马关系 |
第三节 以新海丝合作倡议为契机,以马来西亚为突破口,下好南海这盘棋 |
第四节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图:当前南沙主要岛礁各方实际控制或占领情况 |
附件2 图:马来西亚海域测量基线 |
附件3 图:马来西亚海洋声索(西马) |
附件4 图:马来西亚海洋声索(东马) |
附件5 《马来西亚大陆架法》(1966年—英文) |
附件6 《马来西亚大陆架法》(1972年修订—中文) |
附件7 《1969年第七号紧急法令》及其附录(英文) |
附件8 《1969年第七号紧急法令》(中文) |
附件9 《关于马来西亚大陆架新地图的声明》(1979年—马文、英文) |
附件10 《1980年最高元首声明》(英文) |
附件11 《1980年最高元首声明》(中文) |
附件12 《马来西亚专属经济区法》(中文) |
(6)全球深海救援力量聚焦(论文提纲范文)
深潜救援过程 |
全球潜艇救援舰主要力量 |
日本AS-405和ASR-403专用潜艇救援舰 |
新加坡专用潜艇救援舰“Swift Rescue”号 |
美国临时救援舰 (VOO) |
全球主要深潜救援装置技术发展 |
美国SRDRS |
日本DSRV |
北约NSRS |
(7)国际舰船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插图清单 |
Bill of Figures |
插表清单 |
Bill of Tables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际舰船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现状 |
1.2.2 舰船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主要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国际舰船市场的发展分析 |
2.1 国际舰船市场的发展概况 |
2.1.1 市场的分布与规模 |
2.1.2 国际舰船市场结构 |
2.2 舰船的出口国和进口地区 |
2.2.1 舰船出口国家 |
2.2.2 舰船进口地区 |
2.3 各种类型舰船的贸易情况 |
2.3.1 主战舰艇 |
2.3.2 巡逻舰艇 |
2.3.3 两栖舰艇 |
2.3.4 水雷战舰艇 |
2.3.5 军辅船 |
2.3.6 舰载武备 |
2.4 国际舰船市场的贸易方式 |
2.4.1 交易方式 |
2.4.2 营销方式 |
2.4.3 支付方式 |
2.5 国际舰船市场的特点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舰船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
3.1 理论基础 |
3.1.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分析 |
3.1.2 国际军品供求影响因素 |
3.1.3 军品贸易的动因与作用 |
3.1.4 PLS-SEM 的原理和算法 |
3.1.5 理论总结及模型适用性 |
3.2 舰船出口贸易的构成维度 |
3.3 影响舰船出口贸易的因素 |
3.3.1 能力禀赋 |
3.3.2 政治偏好 |
3.3.3 经济偏好 |
3.3.4 军事偏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舰船出口贸易的 PLS-SEM 模型构建 |
4.1 研究假设 |
4.2 建立指标体系 |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4.2.2 外源潜变量的指标 |
4.2.3 内生潜变量的指标 |
4.3 调查问卷设计 |
4.4 样本数据选取 |
4.5 数据分析工具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际舰船出口贸易模型的实证分析 |
5.1 描述统计 |
5.2 信度分析及效度检验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效度检验 |
5.3 验证过程 |
5.3.1 模型拟合检验 |
5.3.2 初步结果分析 |
5.4 模型修正与假设检验 |
5.4.1 模型修正 |
5.4.2 假设检验 |
5.5 结果讨论 |
5.5.1 路径系数分析 |
5.5.2 因子载荷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市场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 |
6.1 国际舰船市场的发展趋势 |
6.1.1 经济因素地位上升 |
6.1.2 贸易方式逐步演进 |
6.1.3 逐步向中高端发展 |
6.1.4 市场竞争长期持续 |
6.2 舰船进出口国的对策分析 |
6.2.1 舰船出口国的对策 |
6.2.2 舰船进口国的对策 |
6.2.3 促进我国舰船出口的若干思考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技术引进模式与技术落后国家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舰船工业能力的研究 |
1.2.2 关于技术引进与舰船工业能力发展方面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舰船工业技术引进相关问题概述 |
2.1 技术引进相关内涵 |
2.1.1 技术定义 |
2.1.2 技术引进定义 |
2.2 技术引进相关理论 |
2.3 技术引进模式的分类 |
2.4 技术引进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
2.5 舰船工业技术引进模式的分类及层级划分 |
2.6 舰船工业能力相关内涵 |
2.6.1 舰船工业 |
2.6.2 舰船工业能力的定义 |
2.6.3 舰船工业能力的层级划分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技术引进模式与舰船工业能力发展关系问题分析 |
3.1 技术引进与舰船工业能力发展关系的探析 |
3.1.1 舰船工业能力是技术引进的基础 |
3.1.2 技术引进是技术落后国家提高舰船工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
3.2 舰船工业能力与技术引进模式匹配关系分析 |
3.3 舰船工业能力与技术引进模式匹配关系形态演化路径分析 |
3.4 舰船工业能力演化路径分析 |
3.5 综合国力与学习因素对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
3.5.1 综合国力因素 |
3.5.2 学习因素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技术引进与印度舰船工业能力发展案例分析 |
4.1 印度舰船工业能力现状 |
4.1.1 印度舰船工业能力概况 |
4.1.2 印度舰船工业体系、构成和规模 |
4.2 印度舰船工业能力发展与技术引进历程 |
4.2.1 旧舰引进阶段 |
4.2.2 引进与仿制并行阶段 |
4.2.3 自行建造为主阶段 |
4.3 技术引进模式与印度舰船工业能力发展 |
4.3.1 整舰引进与护卫舰研制能力发展 |
4.3.2 许可证生产与驱逐舰研制能力发展 |
4.3.3 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与航母研制能力发展 |
4.4 对印度舰船工业发展道路的分析 |
4.4.1 技术引进是印度发展舰船工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
4.4.2 自主研发是摆脱技术引进陷阱的一个重要手段 |
4.4.3 引进、仿制、自研是一条务实可行的舰船工业发展道路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技术引进与东南亚五国舰船工业能力发展案例分析 |
5.1 东南亚五国舰船工业能力与技术引进总体情况 |
5.2 综合国力因素对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影响案例分析 |
5.2.1 综合国力对新加坡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
5.2.2 综合国力对东南亚四国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
5.3 学习因素对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的影响案例分析 |
5.3.1 学习因素与新加坡“可畏”级护卫舰研制能力的发展 |
5.3.2 学习因素与马来西亚“吉打”级轻型护卫舰研制能力的发展 |
5.4 东南亚五国舰船工业发展道路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舰船工业技术引进问题探讨 |
6.1 舰船工业技术引进历程 |
6.2 进一步提升我国舰船工业能力的探讨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研究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国际军船市场格局及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分析 |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2 数据来源 |
1.3.3 创新点 |
1.4 数据处理方法——灰色理论预测模型 |
第2章 国际军船市场格局及贸易现状 |
2.1 国际军船贸易总体发展状况 |
2.2 国际军船出口市场现状 |
2.3 国际军船进口市场现状 |
2.3.1 国际主要军船进口地区安全形势分析 |
2.3.2 亚洲地区军船进口市场现状 |
2.4 军船主要舰种分类及贸易状况 |
2.4.1 大型水面舰艇 |
2.4.2 中型水面舰船 |
2.4.3 潜艇 |
2.4.4 小型水面舰艇 |
2.4.5 军辅船 |
2.5 小结 |
第3章 国际军船市场的贸易方式及特点 |
3.1 国际军船市场的贸易方式 |
3.1.1 新船或舰载武备进出口 |
3.1.2 二手或退役军船的购买 |
3.1.3 贸易双方合作建造军船 |
3.1.4 贸易支付方式多样化 |
3.2 国际军船市场的若干特点 |
3.2.1 军船贸易呈现单向流动 |
3.2.2 商品单价高增加客户采购风险 |
3.2.3 建造时间长增加交付风险 |
3.2.4 贸易敏感度高 |
3.2.5 模块化技术的引进 |
3.2.6 世界军船市场供给方积极开展重组、整合 |
第4章 国际军船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规律探索 |
4.1 国际军船贸易的经济分析 |
4.1.1 军船进口贸易的经济因素分析 |
4.1.2 军船出口贸易的经济因素分析 |
4.2 国际军船贸易的政治、军事分析 |
4.2.1 各国军事能力分类 |
4.2.2 军船进口贸易的政治、军事因素分析 |
4.2.3 军船出口贸易的政治、军事因素分析 |
4.3 国际军船贸易的意识形态(外交)分析 |
4.4 对军船贸易要素的考量 |
4.4.1 军事考量(国家主权安全程度) |
4.4.2 国内政治环境考量(国内安全稳定程度) |
4.4.3 经济考量(支付能力) |
4.4.4 外交考量(同外国友好程度) |
4.4.5 海洋权益考量(对海洋依赖度) |
4.4.6 小结 |
第5章 国际军船贸易案例研究 |
5.1 亚太地区军船贸易案例——巴基斯坦 |
5.1.1 现役军船发展状况 |
5.1.2 中巴两国发生军船贸易的可能性分析 |
5.2 亚太地区军船贸易案例——缅甸 |
5.2.1 缅甸现役主战军船发展状况 |
5.2.2 中缅两国发生军船贸易的可能性分析 |
5.3 非洲地区军船贸易案例——安哥拉 |
5.3.1 安哥拉现役军船状况 |
5.3.2 中安两国发生军船贸易的可能性分析 |
5.4 非洲地区军船贸易案例——阿尔及利亚 |
5.4.1 阿尔及利亚军船发展状况 |
5.4.2 中阿两国发生军船贸易的可能性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对促进我国军船出口的思考 |
6.1 我国军船出口状况 |
6.2 提高我国军船出口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
6.2.1 政府大力扶持与重视 |
6.2.2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
6.2.3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
6.2.4 扩大技术出口 |
6.2.5 采取灵活的收款方式 |
6.2.6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
6.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韩国海军订造第二代潜艇(论文参考文献)
- [1]百年行船党引领 勇立潮头风帆劲[N]. 刘志良. 中国船舶报, 2021
- [2]蒋介石去世前后的美台关系[J]. 林孝庭. 台湾研究集刊, 2021(01)
- [3]世纪江南造船梦(下)[J]. 季节. 经济导刊, 2018(07)
- [4]2017年南海周边国家武器装备发展面面观[J]. 史腾飞,李仲铀. 兵器知识, 2018(03)
- [5]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解读与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 苏莹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7)
- [6]全球深海救援力量聚焦[J]. 秦琦. 中国船检, 2014(07)
- [7]国际舰船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D]. 左雷. 江苏科技大学, 2014(03)
- [8]技术引进模式与技术落后国家舰船工业能力发展研究[D]. 毛瑞亮. 江苏科技大学, 2013(08)
- [9]国际军船市场格局及贸易研究[D]. 花爱勇. 江苏科技大学, 2012(03)
- [10]蓝色的畅想——中国海军驱逐舰部队成长纪实[J]. 铁流. 报告文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