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糖产量有望达到950万吨

中国食糖产量有望达到950万吨

一、我国产糖量预计达950万吨(论文文献综述)

丘丹维[1](2017)在《基于LCA和DEA方法的湛江甘蔗产业效能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食糖生产和消费大国,甘蔗糖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甘蔗是广东省唯一的农业部优势农产品,湛江市蔗糖总产量占广东省80%以上,甘蔗糖业是湛江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蔗糖产业的发展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研究法,借助图书馆资源、期刊网站等对国内外甘蔗糖业生产、贸易等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调研获取相关糖业数据,通过定量研究、定性分析以及案例剖析来了解全球、我国以及湛江甘蔗糖业发展现状,运用产业生命周期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湛江市甘蔗糖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湛江市甘蔗糖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世界甘蔗糖业发展现状。近十年来,世界甘蔗生产平均面积大约1479多万公顷,食糖产量1.201.76亿吨,平均每年消耗食糖约1.24亿吨,世界食糖贸易量相当于总产量的1/4(约为4000万吨),食糖价格起伏较大。世界甘蔗糖业的发展趋势是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定增长,而消费增长比较稳定,世界食糖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现象。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二大食糖消费国。近十年来,国内蔗糖总消费量和蔗糖价格均出现更大的增长,优势区域甘蔗种植生产水平显着提高。但与糖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甘蔗糖业存在价格缺乏竞争力、生产规模偏小、土壤条件相对较差、生产成本高、单产偏低、技术水平低和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等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生产布局向优势区域方向发展,品种选育向优质健康方向发展,栽培技术向高产高糖方向发展,糖料产品向多元方向发展,产业经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湛江市作为我国四大甘蔗糖业基地之一,是中国第二大原糖加工基地,国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双高”甘蔗)生产基地之一。湛江市甘蔗糖业历史悠久,从产业生命周期进行分析,糖业初创阶段远在战国时期已有植蔗制糖记载,明清时期进入初创期鼎盛期,民国期间复兴糖业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建国后湛江蔗糖产业经历了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的艰苦历程。利用龚柏兹曲线模型分析得出湛江糖业现处于衰退阶段初期,指出湛江市糖业存在规模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低、价格政策有待完善、制糖成本高等问题。推进湛江市甘蔗糖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提出科学发展规划、建设优势产业带、实施重点带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建议。改进现有的落后制糖工艺,大力引进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加快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甘蔗单产量以及糖分含量。进一步综合利用副产品,提高制糖厂经济效益。制定合理有效的榨季砍、运、榨各个环节生产计划。将生产过程污染物变废为宝。加强对制糖厂和蔗农的督查,督促履行好对糖分的随时监控。湛江市甘蔗糖业企业创新绩效分析。通过文献法、实地调研等方法获取湛江甘蔗糖业企业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xDEA软件分析制糖企业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并提出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建议。

孙西楠[2](2015)在《广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种糖料作物,甘蔗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也是我国发展糖业最重要的原料。国内最大的制糖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当地产业的支柱项目,甘蔗糖业可以带动当地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因此,对广西甘蔗糖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解析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对经济效益的提升极为重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在国际、中国、广西的发展状况和现有水平。在理论层面,主要是设计环境和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外部性等概念,广西是本文研究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所选择的实例个案,在对广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取得成效及面临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范例等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的层面,分析如何发展广西的甘蔗糖业,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切实建议。本研究的基础是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并以实证研究作为重点,做到了同时兼顾两者。本文主要有六部分内容:首先,是对研究背景的有关介绍。这也就是说,介绍在广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广西的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战略地位,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理论综述,指出本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其次,论述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和发展。之后,阐述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对其重要作用进行详细论述。在理论方面,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环境、生态经济学进行对比分析。再次,进行个案研究,选择广西作为研究对象,简要概括当地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情况,主要涉及甘蔗的种植和加工制造。第四,说明广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业已取得的显着成绩,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各种制约因素。第五,列举国内外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总结宝贵经验,以供参考和借鉴。最后,提出有效的措施建议,加快制定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大蔗糖产业节本增效的研发、进一步延伸甘蔗制糖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实现农业、工业互惠互利,将“两步法”制糖的工业技术全面推广。本研究认为,单单就糖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而言,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成效较为显着的发展道路。不过,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因为存在明显的缺失,所以广西糖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西应该努力把握发展的绝佳机会,扬长避短,根据本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道路,确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当地政府应该尊选循环经济的指导方针,制定多种高宏观调控措施,协调工业、农业,促进双重进步,努力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制糖工业生产链系统和较为完善的糖业循环经济体系。广西要紧跟时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潮流,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着力发展当地的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最终完成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

侯雅婷[3](2014)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基差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期货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短短的二十年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加入WTO后,农业逐渐将接受到来自全球的冲击和挑战。如何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获得农产品定价的话语权,以及规避价格剧烈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则能够提供一个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平台。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策略规避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呢?本文将围绕基差这个突破口来展开思考,试图找到影响基差的因素。本文选取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期货作为研究对象。有三点原因:首先白糖在我国农产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在农产品中仅次于粮食、油料及棉花。其次,糖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是年度间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使得蔗农、糖厂和以食糖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最后,套期保值理念在各类糖企中已经逐渐深入国内大部分糖商会在每日期货市场开盘后根据白糖期货价格来进行现货报价。套期保值已经成为糖企经营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白糖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之后对于基差以及基差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基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包括持有成本、供求关系、巴西食糖价格、ICE食糖期货价格、季节性、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宏观经济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对于基差的影响。在分析了基差的影响因素之后,进行了基差的建模分析。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白糖持有成本和基差有负向相关性,白糖库存量、ICE食糖期货价格与基差有负向相关性,而巴西食糖价格、换手率(成交量/持仓量)与白糖期货基差有正向相关性。通过季节调整的虚拟变量方法对白糖期货基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白糖期货基差在冬季具有基差缩小的季节性。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基差做出预测。目前,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学术界对于基差研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作者希望学术界对于基差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期货市场参与者提供有力的依据,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收益。

刘飞翔[4](2010)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与激励 ——基于福建省燃料乙醇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能源消费增长强劲态势与传统化石资源有限性间的矛盾,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模式有着深远影响,能源安全、替代能源等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核心战略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命题。如何提高能源消耗总量及利用效率,选择一条清洁环保的能源道路迫在眉睫,通过加快发展生物质能这一绿色能源产业,对解决能源短缺,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家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90年以来,福建省能源生产投资建设逐步加强,但能源供给仍跟不上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供需缺口加大,对外省调入及进口能源依赖性强,能源安全供应压力显现。而福建省拥有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和特色,具有地理气候独特、光热资源充足、生态环境优美、技术人才雄厚、生物质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优势,燃料乙醇发展空间更是巨大。政府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明确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具体的促进策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条例,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对公共技术研发的投入,引导市场需求和推动发展,考虑对传统化石燃料课征碳税达成国家减量目标,同时通过适应性补贴等奖励诱因与绿色权证交易等制度安排,扩大生物质能源供应网络,实现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构建有竞争性的产业链,对生物质能源发展进行整合性推进,提供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尽管生物质能源这一新兴产业引起社会重大关注与热点探讨,但在学术研究领域,对如何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思路,以福建这一典型区域和甘蔗、薯类等燃料乙醇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思路为:以能源安全问题与生态文明崛起为切入点,引发对新能源生存机理与生物质能源政策的思索。通过对国内外生物质能、激励性规制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对可再生能源规制与激励研究动态及成果的综合评述,结合福建能源消费状况、供需缺口分析及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与潜力为研究背景,强调走绿色能源道路是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在生物质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激励性规制的重要性。并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对福建生物质能发展的审视,通过生物质能源推广影响粮食安全的机理分析,支持政府非粮原料产业规制方向的政策思路。接着在福建生物燃料的主要作物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建议福建以利用甘蔗、甘薯、木薯发展燃料乙醇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生物质绿色能源产业。最后通过对生物质能产业政府规制与激励的主要工具选择、国外生物质能政策推进路线及典型案例分析,构建出福建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发展模型与指标体系,对福建生物质能政策整体绩效做出评价,就如何加强相关能源政策的拟定与推动提出对策建议。按照研究思路,得到以下结论:一、福建能源供需缺口。福建省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随着福建省经济快速增长,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递增6.83%,目前全省能源自给率只能达到40%,并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能源供需矛盾显现。通过调入量时间序列的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福建能源缺口每年以506.32万吨标准煤的速度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钢铁、机械、化工、水泥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不足成为常态,能源供求矛盾更出突出。改变传统能源路径依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二、玉米价格与乙醇价格的因果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玉米价格与乙醇价格的因果关系,说明乙醇价格和玉米价格两者的关系既无长期因果联系也无短期因果联系。即乙醇价格的上升并不必然导致玉米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也不一定会带来玉米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反而由于对有限土地资源的竞争加剧了用于食物链的粮食供需矛盾,从而带来粮食危机。福建生物质燃料的原料来源非常广泛,只要合理开发,发展生物能源不但不会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粮食安全。三、福建生物燃料的主要作物及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对福建生物燃料产业资源条件,福建利用甘蔗、木薯发展燃料乙醇的经济技术,燃料乙醇的项目效益,不同原料的能源效率及国内外竞争力比较,福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障碍因素以及福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建议福建以能源甘蔗等糖类原料和甘薯、木薯等非口粮的淀粉类原料为主,以利用甘蔗、甘薯、木薯发展燃料乙醇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生物质绿色能源产业,保证原料的需求,建立燃料乙醇的产业体系和设备制造基础,推进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工业化进程。制订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激励政策,明确甘蔗、薯类乙醇在非粮燃料乙醇中的主体地位。四、福建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发展模型建构与评价。针对生物质能源政策的特点,建立一个由四个层次指标构建的福建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一级指标(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性发展)、4个二级指标(生物质能决策系统科学性、生物质能供给系统稳定性、生物质能消费系统持续性、生物质能科技研发与教育)、8个三级指标、22个四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尽可能准确地反映生物质能源政策内部构成、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努力揭示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性发展的主要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评价显示福建生物质能政策整体绩效尚处于永续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的道路还很长,政府在生物质能产业有效规制与激励方面,加强能源市场机制建设与发展绿色能源消费等政策,应是未来最优先推动的永续能源策略之一。此外,推动生物质能教育宣传与科技研发、加大政府公共研发、强化公众参与、发展人力资本素质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五、对策与建议。结合福建省省情和资源特点,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建立福建省生物质能产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采取激励性政策,培育生物质能源市场,推行市场诱因工具,鼓励绿色能源消费投资;加强能源市场机制建设,拓展交易网络空间;组建生物燃料龙头企业,探索适合行业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生物质能源科技研发与教育等保障措施。基于上述研究,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在理论上,重视政府能源政策创新在生物质能这一新能源产业成长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并依据国外生物质能产业兴起中政府对产业适当的管制和经济诱因推动的成熟经验,运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规制与产业政策理论,从政府激励性规制的角度对福建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做整合性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在:所进行实证分析的数据均来自权威的年鉴数据和项目调研数据,通过时间序列的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福建能源缺口;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玉米价格与乙醇价格的因果关系;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福建生物燃料的主要作物及技术经济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对主要生物质能发达国家的技术路线图分析、总结与获得启示;构建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选用综合评分法评价福建生物质能政策整体绩效。在研究成果上,从市场机制中生物质产业组织方式、市场准入制度、价格激励性管制、社会性管制四个领域展开政府规制与激励的主要工具选择研究,提出生物质产业激励的方向、手段和领域,并结合福建省省情和资源特点,为政府生物质能产业政策拟订提供参考。

于淑娟,张本山,李奇伟[5](2010)在《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介绍(上)》文中指出本文介绍由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中国糖业协会共同完成的"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的部分内容,重点介绍其结果,以使甘蔗糖业人员更多了解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的内容及其目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广东以至全国甘蔗糖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钟雨[6](2008)在《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糖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制糖企业的食糖营销直接关系到农民、制糖企业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利益。目前,我国食糖市场正处于由类似完全竞争市场形态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形态的阶段,市场上的食糖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价格竞争仍然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同时多数制糖企业对于食糖产品营销的认识仍停留在“生产观念”阶段,以产定销,对食糖营销少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日渐增强,受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基金投机影响,食糖市场波动加剧,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整个食糖市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对制糖企业的食糖产品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目前国内单产规模最大的制糖企业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和SWOT分析方法等现代营销管理和战略管理理论工具,对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自身优、劣势因素进行列举分析,结合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提出了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食糖产品营销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具体方案和务实的营销策略实施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现代营销管理理论结合制糖企业经营实践,探索科学的食糖营销方式,为企业的食糖营销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新的发展思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本文对于广西以至国内众多制糖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傅丽君[7](2005)在《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的影响与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推广绿色枇杷生产技术的需要和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枇杷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测定了枇杷园常用化学农药在枇杷叶片和果园土壤的残留动态,对常用农药对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做了分析。运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及指标评价等多种生态控制措施组建了枇杷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旨在为生态果园的建立、减少农药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和绿色枇杷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枇杷主要害虫和天敌研究 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共包括16个目(昆虫纲14个目和蛛形纲2个目),在整个昆虫群落中,已明确为害虫的有7个目56种,常见害虫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有35种。福建地区叶片主要害虫为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和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et Grey);果实主要害虫为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燕灰蝶(Rapala varuna Horsfield)和长卷蛾(含柑桔长卷蛾 Homona coffearia Nietner和保长卷蛾Homona nakaoi Yasyda)。6~9月是苹掌舟蛾防治的关键时期;7月和8月是枇杷瘤蛾防治的关键时期;梨小食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是4~5月。确定了枇杷瘤蛾的各虫态的发育情况,为寄生蜂的饲养接种和田间释放确定最佳时间。梨小食心虫在田间表现出寄主生态选择性,偏嗜乌躬白、解放钟,对白梨和早钟六号较少为害。 2 化学农药对枇杷害虫和天敌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广谱性化学农药对枇杷瘤蛾和梨小食心虫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控制枇杷主要害虫的为害。但喷施化学农药后,草蛉、瓢虫和蜘蛛的量迅速下降,即化学杀虫剂对果园生态系统中第三级营养阶层——天敌的影响极大,这将会大大削弱了自然生物因子对害虫的抑制作用。 3 化学农药在枇杷园土壤和枇杷叶片上的残留 甲基托布津在叶片中的残留期属于中等,施药1天后降解率达47.57%,7天后降解了65.99%,28天后达85.96%。施用甲基托布津28天后在枇杷叶片

谢金峰[8](2003)在《我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文中认为1 研究的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柑橘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我国柑橘面积达到130万hm2,居世界第一,柑橘产量达1079万t,仅次于巴西、美国居世界第三。柑橘产业已成为我国南方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中国加入WTO,我国柑橘业登上了国际竞争的舞台,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我国的柑橘业还是一个弱势产业。为了把我国柑橘业做强,还有许多问题急待研究解决。经过比较分析,笔者认识到柑橘产业结构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决心从产业结构问题入手,探索振兴柑橘产业之路。如果将柑橘产业结构问题放在国际竞争平台上,用产业经济学和相关经济学的理论,结合柑橘科学的特点和柑橘产业的现实,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调整或优化我国柑橘产业结构的战略,供有关决策者或企业领导层参考,对我国柑橘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将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笔者的想法得到农业部有关领导的支持,立专项资助研究,更增强了笔者完成研究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2 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和主要内容 2.1 理论依据 根据市场经济、产业经济、资源经济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柑橘科学的特点、我国柑橘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选择相结合。 2.2 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我国加入WTO的条件下,我国柑橘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必须置于世界柑橘产业的大格局下进行比较研究。以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改革为动力。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思考中国柑橘产业结构调整。 2.3 研究的方法 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柑橘产业现状和发展态势的资料、实地考察主产地、批发市场、科研院所,并向各级主管领导、经济专家、柑橘的科技和营销专家咨询、请教的基础上,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发展观和因果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发挥笔者多年从事技术科学研究与实践,又从事行业行政管理的优势,用软科学和“硬”技术相结合进行研究。2.4主要研究内容 柑橘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世界柑橘产业现状分析;我国柑橘产业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我国柑橘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分析;我国柑橘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设想研究;提升我国柑橘产业整体素质保障措施研究等。3主要研究成果3,1世界柑橘业的现状分析 .种植面积:2000年世界柑橘栽培总面积达到746万hmZ,栽培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依次为中国、巴西、尼日利亚、墨西哥、美国和西班牙。中国柑橘栽培面积的增幅最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柑橘栽培面积有所减少。 .产量:2000年度,世界柑橘总产量已达到1.0367亿t,为第三大国际贸易农产品。产量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和巴西。按产量排名前五名依次为巴西、美国、中国、墨西哥和西班牙。 世界柑橘平均单产最高的为美国和以色列,中国的单产约为美国的l/5,世界平均水平的60%。 .品种结构:世界柑橘品种结构特点是甜橙占主导地位,宽皮柑橘列第2位,柠檬和来檬类列第3位。美国、巴西以甜橙为主,甜橙所占比例均超过90%;以鲜食柑橘出口为主的西班牙,其甜橙所占比例也超过其他柑橘种类;中国则是以宽皮柑橘为主。 主产国十分注意柑橘品种的熟期搭配。美国和巴西两个生产大国的晚熟柑橘比例都保持在50%左右。专家预言21世纪柑橘消费将以柑橘汁和杂种柑橘鲜果为主。 .国际贸易:世界柑橘鲜果贸易量占世界柑橘总产量的10%左右,柑橘出口率高的国家柑橘生产具有外向型特征。中国柑橘出口量仅20万t,处于很低的水平。柑橘主产国的柑橘出口活跃。 欧共体国家属于柑橘净进口地区。美国属于净出口国。香港的水果市场容量很大,宽皮相‘橘主要由中国大陆占领。 .柑橘的加工业:2000年世界柑橘总产量的40%用于加工。美国柑橘总产量70%用于加工,巴西柑橘加工用果比例则高达80%,我国的柑橘加工率仅为7%左右。、世界柑橘加工业的主体是橙汁生产,美国和欧洲的柑橘汁市场日趋饱和,但在亚洲却出现了上升势头。我国年人均柑橘汁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30。作为鲜果消费的“加工”,即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比例,发达国家或外销大国高达90%以上。3.2我国柑橘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对柑橘产业结构的理解:根据产业经济学关于第三次产业分类法,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实施过程的理论和实践,农业就不仅是第一产业,而且包括了二、三产业。按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来衡量,参照发达国家柑橘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我国柑橘业的产业结构,也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第一产业主要指的种植业,包括良种苗木繁育和以区域化、专业化果品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优质果品生产;第二产业是果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指服务业,包括流通、营销、金融、信息等。用这样的观点来研究我国的柑橘产业和产业结构,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柑橘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更系统地提出结构调整的战略。 .我国柑橘产业结构现状评述:

二、我国产糖量预计达950万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产糖量预计达950万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CA和DEA方法的湛江甘蔗产业效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具体内容
        1.3.3 研究的方法
        1.3.3.1 产业生命周期法
        1.3.3.2 数据包络分析法
2 甘蔗糖业发展现状
    2.1 世界甘蔗糖业发展现状
        2.1.1 世界甘蔗收获面积及分布
        2.1.2 世界食糖产量及分布
        2.1.3 世界食糖消费
        2.1.4 世界食糖贸易
        2.1.5 世界甘蔗产业近期发展趋势
    2.2 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现状
        2.2.1 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及分布
        2.2.2 我国食糖产量及分布
        2.2.3 我国食糖消费
        2.2.4 我国食糖贸易
        2.2.5 我国食糖价格、成本组成和利润情况
        2.2.6 我国糖业存在问题
        2.2.7 我国糖产业发展趋势
3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法分析湛江糖业发展
    3.1 湛江糖业初创阶段
        3.1.1 明清时期:雷州市糖产业第一次飞速发展
        3.1.2 民国时期:湛江糖产业进一步发展
        3.1.3 建国前期:初创期糖业发展顶峰
    3.2 湛江糖业成长阶段
        3.2.1 湛江糖业飞跃发展期
        3.2.2 湛江市糖业改革调整期
    3.3 湛江糖业成熟阶段
    3.4 湛江糖业衰退阶段
        3.4.1 基于龚柏兹曲线模型的分析
        3.4.2 衰退阶段初期现状
    3.5 生命周期法分析湛江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榨糖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低
        3.5.2 甘蔗糖分相对较低
        3.5.3 榨季砍、运、榨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仍有不足
        3.5.4 价格政策有待完善
        3.5.5 生产过程污染物的处理问题
    3.6 湛江市甘蔗糖业发展战略的建议和措施
        3.6.1 湛江蔗糖业发展的建议
        3.6.2 实施湛江市甘蔗糖业发展战略的措施
    3.7 小结
4 基于DEA对湛江市糖产业企业创新绩效评价与分析
    4.1 湛江市糖业企业集群概况
        4.1.1 湛江市糖产业企业集群介绍
        4.1.2 湛江糖产业企业的选取
    4.2 湛江制糖厂数据来源及构建
    4.3 企业创新绩效实证分析
        4.3.1 集群的企业总体效率分析
        4.3.2 综合效率分析
        4.3.3 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分析
    4.4 基于DEA分析对湛江糖产业结论和建议
    4.5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基于LCA分析对湛江糖业提出发展建议
        5.1.2 基于DEA分析湛江制糖企业创新绩效
    5.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湛江市甘蔗糖业企业创新绩效调查表

(2)广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符合国家糖业规划要求
        (二)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减耗增效目标的需要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
        (二)关于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
    五、论文的创新
第二章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作用
    二、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经济学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
        (四)经济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广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广西甘蔗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广西甘蔗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甘蔗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
    二、广西甘蔗制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一)广西甘蔗制糖工业发展现状
        (二)广西甘蔗制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第四章 广西甘蔗糖业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一、广西甘蔗糖业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成效
        (一)废物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糖业加工的良性循环
        (三)产品转化增值
        (四)加工环节节能降耗
    二、广西发展糖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二)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较低
        (三)对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够重视
        (四)循环经济发展缺乏总体规划
第五章 国内外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成功范例
    一、云南耿马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二、巴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促进广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制定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二)加大蔗糖产业节本增效的研发
        (三)进一步延伸甘蔗制糖产业链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与工业双赢
        (五)大力推行“两步法”制糖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3)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基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 国内外基差理论研究
        1.3.1 基差理论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相关研究
第2章 白糖现货期货市场概述
    2.1 白糖概述
        2.1.1 白糖简述
        2.1.2 白糖的用途
        2.1.3 白糖质量标准
    2.2 白糖现货市场概述
        2.2.1. 国外的食糖生产历史情祝及现状
        2.2.2 国际主要糖料和食糖的生产区域的分布
        2.2.3 我国白糖的生产
        2.2.4 全球食糖消费情况
        2.2.5 国内食糖消费情况
        2.2.6 全球食糖贸易
        2.2.7 国内食糖贸易
    2.3 白糖期货概述
        2.3.1 国外食糖期货
        2.3.2 中国白糖期货市场发展简述
第3章 基差和影响基差波动的因素
    3.1 基差概述
    3.2 基差的作用
    3.3 基差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3.3.1 持有成本对基差的影响
        3.3.2 供求关系对基差的影响
        3.3.3 巴西食糖现货价格对基差的影响
        3.3.4 ICE期货价格对基差的影响
        3.3.5 季节性因素对基差的影响
        3.3.6 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对基差的影响
        3.3.7 影响基差的其他因素
第4章 影响白糖期货基差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说明
    4.2 数据处理
    4.3 白糖期货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 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4.3.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4.3.3 季节调整的虚拟变量方法
        4.3.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与激励 ——基于福建省燃料乙醇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能源安全问题与生态文明崛起
        1.1.2 新能源生存机理与生物质能源政策思索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的主要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框架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1.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生物质能研究
        2.1.1 内涵及外延研究
        2.1.2 生物质能源环境效益研究
        2.1.3 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路线研究
        2.1.4 生物质能产业潜力与发展前景研究
        2.1.5 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2.1.6 生物质能源经济效益评估方法研究
    2.2 激励性规制研究
        2.2.1 规制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2.2.2 激励性规制理论与实践
    2.3 国内外对可再生能源规制与激励研究动态
        2.3.1 国外研究动态
        2.3.2 国内研究动态
    2.4 简要评述
3 研究背景
    3.1 福建省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3.1.1 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1.2 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及消费构成
        3.1.3 福建省产业能源消费状况
    3.2 福建省能源供需关系分析
        3.2.1 能源弹性系数与能源需求
        3.2.2 能源供需缺口分析
    3.3 福建省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与潜力
        3.3.1 福建省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
        3.3.2 福建省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潜力
    3.4 小结与讨论
4 分析框架与理论基础
    4.1 一个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4.1.1 公共投资与社会福利的互动
        4.1.2 理论模型
        4.1.3 模型分析
    4.2 理论假设
        4.2.1 生物质能基础技术研究的公共产品假设
        4.2.2 生物质能产品的正外部性假设
        4.2.3 生物质能源市场信息不对称假设
    4.3 研究的理论基础
        4.3.1 新古典资源配置理论
        4.3.2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政策理论
        4.3.3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4.3.4 激励性规制理论
        4.3.5 新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规制理论
5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福建生物质能规制方向
    5.1 问题的提出
        5.1.1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平衡思索
        5.1.2 粮食安全概念的界定
    5.2 国内外粮食状况
        5.2.1 全球粮食状况
        5.2.2 国内粮食状况
    5.3 生物质能源推广影响粮食安全的机理分析
        5.3.1 蛛网理论与粮食安全
        5.3.2 油价对粮价效应的计量模型解释与说明
    5.4 小结
6 福建生物燃料的主要作物及技术经济分析
    6.1 国内燃料乙醇原料的总体状况
        6.1.1 淀粉质原料
        6.1.2 糖质原料
        6.1.3 纤维素类原料
        6.1.4 潜在资源
    6.2 福建生物燃料产业资源条件分析
    6.3 福建利用甘蔗、木薯发展燃料乙醇的经济技术分析
        6.3.1 南方地区燃料乙醇生产的最佳原料——甘蔗
        6.3.2 福建生产燃料乙醇潜在优势作物——薯类
    6.4 不同原料的能源效率及国内外竞争力比较
        6.4.1 不同原料能量效率比较
        6.4.2 与传统石化燃料的优势比较
        6.4.3 国内主要原料成本优势比较
        6.4.4 国际主要原料成本优势比较
        6.4.5 不同原料生产工艺技术特性比较
    6.5 福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6.5.1 生物质资源短缺与竞争性配置
        6.5.2 生物质能短期平均成本较高
        6.5.3 生物质能市场交易机制不健全
        6.5.4 生物质能产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6.5.5 生物质能产业政策环境不成熟
        6.5.6 生物质能科技研发与教育相对迟滞
    6.6 福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6.6.1 发展原则
        6.6.2 路径选择
    6.7 小结
7 福建生物质能产业政府规制与激励研究
    7.1 生物质能产业政府规制与激励的经济学思考
    7.2 国内外生物质能产业政府规制与激励的实证研究
        7.2.1 各国生物质能产业政府规制与激励的主要工具选择
        7.2.2 各国生物质能政策发展情形
    7.3 福建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发展模型建构与评价
        7.3.1 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发展目标
        7.3.2 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性评价模型选择
        7.3.3 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7.3.4 福建生物质能源政策永续性综合评价
    7.4 小结
8 福建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政府规制与激励政策建议
    8.1 构建福建省生物质能产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
        8.1.1 政府对新兴产业战略管理角色的认知
        8.1.2 明确福建生物质能产业未来规制方向与战略重点
        8.1.3 制定完整的生物质能研究方案和产业战略规划
        8.1.4 形成生物质能产业宏观调控机制
        8.1.5 建立生物质能产业预警体系
    8.2 采取激励性政策,发展生物质能源市场
        8.2.1 推行市场诱因工具,鼓励绿色能源消费投资
        8.2.2 加强能源市场机制建设,拓展交易网络空间
    8.3 组建生物燃料龙头企业,探索适合行业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
        8.3.1 培育生物燃料龙头企业
        8.3.2 探索适合生物质能产业特点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
    8.4 创新生物质能源科技研发与教育
        8.4.1 创建省级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8.4.2 绿色能源知识传播与培训
9 总结与讨论
    9.1 全文总结
    9.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介绍(上)(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产业现状与地位分析
        1.1 国际主要产糖国糖业发展状况
        1.1.1 巴西糖业概况
        1.1.2 印度糖业概况
        1.1.3 欧洲糖业概况
        1.1.4 美国糖业概况
    1.2 我国及广东省制糖产业发展状况
        1.2.1 制糖企业地理分布
        1.2.2 食糖产量概况
        1.2.3 食糖消费概况
        1.2.4 产业效益分析
        1.2.5 产业资源状况
    1.3 我国制糖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
    1.4 我国产业技术与国际产业技术的差异
    1.5 我国制糖行业节能减排与国际企业的差距
        1.5.1 能耗
        1.5.1.1 原料
        1.5.1.2 提汁工段
        1.5.1.3 热力方案
        1.5.1.4 煮炼工段
        1.5.1.5 分蜜及干燥工段
        1.5.2 排污

(6)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营销策略理论综述
        1.2.2 食糖营销国内研究概况
        1.2.3 食糖营销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2.1 国际食糖市场环境
        2.1.1 目前国际食糖市场概况
        2.1.2 2007/08制糖期国际糖市分析
        2.1.3 国际食糖市场对国内食糖市场的影响
    2.2 我国食糖市场状况
        2.2.1 2007/08制糖期国内食糖市场走势分析
        2.2.2 我国食糖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2.3 食糖消费及购买行为分析
        2.2.4 政府调控在食糖市场中的作用
    2.3 现有竞争状况分析
        2.3.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3.2 潜在进入者分析
        2.3.3 替代品分析
        2.3.4 买方侃价能力分析
        2.3.5 供方侃价能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内部条件分析
    3.1 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3.2 资源状况分析
    3.3 营销能力分析
    3.4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四章 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市场定位分析
    4.1 主要机会与威胁
        4.1.1 主要机会
        4.1.2 主要威胁
    4.2 主要优势与劣势
        4.2.1 主要优势
        4.2.2 主要劣势
    4.3 SWOT矩阵工具分析
    4.4 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策略定位
        4.4.1 市场定位
        4.4.2 总体策略
第五章 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策略选择
    5.1 产品策略
        5.1.1 产品线扩展策略
        5.1.2 包装与标志策略
        5.1.3 服务策略
    5.2 价格策略
    5.3 渠道策略
        5.3.1 食糖营销渠道选择与管理
        5.3.2 食糖批发市场和食糖期货
    5.4 促销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策略的执行
    6.1 食糖营销组织结构
    6.2 食糖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6.3 食糖营销业务管理
    6.4 食糖营销文化建设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内容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7)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的影响与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中文)
摘要(英文)
第一章 前言
    1 枇杷害虫的研究概况
    2 化学农药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残留
        2.1.1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1.2 化学农药对水质的污染
        2.1.3 化学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2.2 化学农药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2.2.1 化学农药对病虫害的影响
        2.2.2 化学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2.2.3 化学农药对土壤生物和酶的影响
    3 害虫种群生态控制研究
        3.1 害虫防治发展简史
        3.2 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
        3.3 害虫种群生态控制
    4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4.1 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枇杷主要害虫和天敌研究
    1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1.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1.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和设置
    2 枇杷害虫和天敌种类调查
        2.1 研究方法
        2.1.1 调查地点设置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枇杷常见害虫种类及为害
        2.2.2 枇杷害虫天敌种类及其控制对象
        2.3 小结与讨论
    3 枇杷主要害虫田间发生规律
        3.1 调查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枇杷瘤蛾发生规律
        3.2.2 苹掌舟蛾发生规律
        3.2.3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3.2.4 燕灰蝶发生规律
        3.2.5 长卷蛾发生规律
        3.3 小结与讨论
    4 枇杷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其特性
        4.1 研究方法
        4.1.1 调查方法
        4.1.2 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枇杷园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
        4.2.2 物种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
        4.3 小结与讨论
    5 枇杷主要害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枇杷瘤蛾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5.1.1.1 幼虫饲养观察
        5.1.1.2 温度梯度设置
        5.1.1.3 数据处理
        5.1.2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5.1.2.1 试验地设置
        5.1.2.2 生物学习性与田间为害调查
        5.1.2.3 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枇杷瘤蛾生物学与生态学
        5.2.1.1 枇杷瘤蛾生物学
        5.2.1.2 温度对枇杷瘤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5.2.2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与生态学
        5.2.2.1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
        5.2.2.2 梨小食心虫对不同枇杷品种的生态选择
        5.2.2.3 不同枇杷品种叶片和果实性质的测定
        5.3 小结与讨论
    6 化学农药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化学农药对枇杷瘤蛾幼虫室内药效测定
        6.2.2 化学农药对枇杷瘤蛾幼虫的田间控制作用试验
        6.2.3 化学农药对梨小食心虫幼虫田间控制作用
        6.3 小结与讨论
    7 枇杷园常用化学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化学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类群的影响
        7.1.1.1 调查果园
        7.1.1.2 调查方法
        7.1.2 化学农药对蜘蛛类群的影响
        7.1.2.1 调查果园
        7.1.2.2 调查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化学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类群的影响
        7.2.2 化学农药对蜘蛛类群的影响
        7.3 小结与讨论
    8 讨论
第三章 化学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1 枇杷园土壤质地和枇杷树营养状况测定
        1.1 材料与方法
        1.1.1 采样
        1.1.2 测定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枇杷园土壤养分状况测定
        1.2.2 枇杷叶片和果实养分状况测定
        1.3 小结与讨论
    2 枇杷园附近水体水质状况测定
        2.1 采样和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3 化学农药在枇杷叶片和枇杷园土壤中的残留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2.1 取样
        3.1.2.2 农药残留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甲基托布津在枇杷叶片和枇杷园土壤中的残留
        3.2.2 杀灭菊酯在枇杷叶片和枇杷园土壤中的残留
        3.3 小结与讨论
    4 化学农药对枇杷园土壤酶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采样
        4.1.2 测定
        4.1.2.1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2.2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1.1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2.1.2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2.1.3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2.1.4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4.2.2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2.1 不同培养时间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2.2.2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3.2.3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4.2.4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5 不同防治措施对枇杷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1 采样与测定
        5.1.1 采样
        5.1.2 田间施药
        5.1.3 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6 化学农药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土壤
        6.1.2 试剂
        6.1.3 试验方法
        6.1.3.1 方法原理
        6.1.3.2 试验步骤
        6.1.3.3 结果计算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7 东圳库区周边果园农药、化肥使用现状及其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田间实验设计和采样
        7.1.2 测定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果园农药、化肥使用现状调查
        7.2.2 常太枇杷园沟渠及东圳水库入口处山泉水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分析
        7.3 小结与讨论
    8 讨论
第四章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组建及其效益评价
    1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组建的组建原理与目标
        1.1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组建的原理和依据
        1.2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的数学模型
        1.3 枇杷主要害虫经济阈值的计算
        1.3.1 试验方法
        1.3.1.1 田间试验
        1.3.1.2 数理统计
        1.3.2 结果与分析
    2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2.1 改变果园生境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地面植被
        2.1.1.2 系统调查法
        2.1.1.3 农田与果园间天敌运动调查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地面植被对果园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2.1.2.2 地面植被对天敌增殖和害虫调控作用
        2.1.2.3 农田生境中天敌向果园迁移的规律
        2.2 套袋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3 性诱对枇杷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的控制作用
        2.3.1 材料与方法
        2.3.1.1 诱捕器的制作
        2.3.1.2 诱捕器的设置方式
        2.3.1.3 观察与记载
        2.3.2 结果与分析
        2.4 植物性杀虫剂对枇杷主要害虫(枇杷瘤蛾幼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2.5 生物农药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2.5.1 生物农药对枇杷瘤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2.5.2 生物农药(Bt)对梨小食心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2.5.2.1 材料与方法
        2.5.2.2 结果与分析
        2.6 病原微生物(自僵菌)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2.7 天敌对枇杷主要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2.8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2.8.1 枇杷害虫生态控制体系
        2.8.2 枇杷瘤蛾生态控制系统
        2.8.3 梨小食心虫生态控制系统
        2.9 枇杷生产过程的害虫生态控制系统
    3 综合效益评价
        3.1 经济效益评价
        3.2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3 总效益评价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枇杷主要害虫和天敌研究
    2 化学农药防治枇杷害虫存在问题的分析
    3 枇杷主要害虫的生态控制系统组建及其效益评价
    4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我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发展规划
    1.2 以柑橘为主的果树产业发展研究
    1.3 强化我国柑橘产业体质的思考和对策
    1.4 中外柑橘产业的比较研究
    1.5 我国柑橘果品质量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1.6 改善柑橘果品质量管理
    1.7 关于发展中国柑橘加工业的思考
    1.8 我国柑橘的营销问题
第二章 引言
    2.1 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2.2.1 理论依据
        2.2.2 基本思路
        2.2.3 研究方法
    2.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 世界柑橘产业现状分析研究
    3.1 世界柑橘的起源和栽培历史
    3.2 世界柑橘产业现状总量分析
        3.2.1 世界柑橘种植面积
        3.2.2 世界柑橘总产量
        3.2.3 世界柑橘进出口总量
        3.2.4 世界柑橘加工总量
    3.3 世界柑橘产业现状结构分析
        3.3.1 世界柑橘种植面积分布结构
        3.3.2 世界柑橘品种结构
        3.3.3 世界柑橘产量分布结构
        3.3.4 世界柑橘贸易结构
        3.3.5 世界柑橘加工品结构
    3.4 世界柑橘产业化发展分析
        3.4.1 产业化的核心是现代化营销体系
        3.4.2 产业化的主攻目标是市场
        3.4.3 产业化的龙头是公司
        3.4.4 产业化的关键是产加销的均衡发展
        3.4.5 产业化的支撑是科技
    3.5 世界柑橘产业的特点
    3.6 世界柑橘产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我国柑橘产业现状分析
    4.1 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的历史和回顾
        4.1.1 我国柑橘栽培历史
        4.1.2 我国柑橘生产发展变化
    4.2 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的特点
        4.2.1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4.2.2 面积产量成倍增长
        4.2.3 区域布局逐步形成
        4.2.4 品种结构有所改善
        4.2.5 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4.2.6 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强
        4.2.7 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
第五章 我国柑橘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5.1 对柑橘产业结构的理解
    5.2 对我国柑橘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5.2.1 对我国柑橘产业第一产业现状评述
        5.2.2 对我国柑橘产业第二产业现状评述
        5.2.3 对我国柑橘产业第三产业现状评述
第六章 加入WTO我国柑橘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分析
    6.1 加入WTO促进人们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6.1.1 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6.1.2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
        6.1.3 加入WTO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6.2 WTO《农产品协议》的主要内容
    6.3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6.4 加入WTO后对我国柑橘产业的影响
        6.4.1 对我国柑橘产业的正面影响
        6.4.2 对我国柑橘产业的负面影响
    6.5 我国柑橘竞争力分析
        6.5.1 市场竞争力分析
        6.5.2 价格竞争力分析
        6.5.3 品质竞争力分析
        6.5.4 其它竞争力分析
        6.5.5 综合竞争力分析
    6.6 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分析
        6.6.1 生态资源优势
        6.6.2 品种资源优势
        6.6.3 劳动力资源优势
        6.6.4 市场优势
        6.6.5 科技优势
第七章 我国柑橘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设想
    7.1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提出的背景
    7.2 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指导思想
    7.3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7.4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7.4.1 竞争力的目标
        7.4.2 产业目标之一
        7.4.3 产业目标之二
        7.4.4 产品开发目标
        7.4.5 产品组织目标
    7.5 柑橘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
        7.5.1 优化柑橘业的种植业
        7.5.2 壮大柑橘加工业
        7.5.3 大力繁荣柑橘的服务业
第八章 提升我国柑橘产业整体素质的保障措施
    8.1 坚持适地适种原则,实现柑橘生产区域化
        8.1.1 无毒化繁育
        8.1.2 多元化发展
        8.1.3 良种化推广
        8.1.4 规模化栽培
        8.1.5 储备化发掘
        8.1.6 标准化生产
        8.1.7 规范化运作
    8.2 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柑橘基地无害化
        8.2.1 基地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8.2.2 基地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8.2.3 按无公害要求建设基地
        8.2.4 按无公害要求管理果园
        8.2.5 实行柑橘园建设许可证制度
        8.2.6 建立和完善柑橘安全质量体系
    8.3 坚持管理创新,实现柑橘生产技术服务社会化
        8.3.1 科技服务多元化
        8.3.2 科技创新专业化
        8.3.3 科技示范网络化
        8.3.4 科技培训层次化
        8.3.5 队伍建设法制化
    8.4 强化营销手段,实行柑橘流转规范化
        8.4.1 规范化采收
        8.4.2 程序化处理
        8.4.3 品牌化营销
        8.4.4 标准化认证
    8.5 培植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实施柑橘经营产业化
        8.5.1 推行产业化经营是柑橘发展的必然选择
        8.5.2 大力发展柑橘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
        8.5.3 探索柑橘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8.5.4 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实施柑橘品牌战略
    8.6 参与国际竞争,推进柑橘流通现代化
        8.6.1 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集团
        8.6.2 优化出口结构,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8.6.3 提高柑橘流通领域的科技含量
        8.6.4 加速建设交易市场和信息体系
        8.6.5 加快建立商业信用体系,开展商业诚信服务
    8.7 加大培养力度,实现柑橘人才专业化
        8.7.1 建立柑橘创新人才机制
        8.7.2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竞争能力
        8.7.3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果农素质
    8.8 实施电子网络管理,推进柑橘产业信息化
        8.8.1 加速构建覆盖全国的“果业网”体系
        8.8.2 扩大果业站点在互联网上的影响
        8.8.3 推进柑橘产业管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8.9 制定产业政策,发展环境宽松化
        8.9.1 科学定位政府,加强宏观指导
        8.9.2 加强监管,搞好产业服务
        8.9.3 建立柑橘创新体系,完善创新价值链
        8.9.4 追踪世界柑橘产业发展的动向
        8.9.5 改革税制政策,降低果农负担
        8.9.6 制定相关法规,依法保驾护航
        8.9.7 加快土地流转,鼓励业主开发
        8.9.8 用好退耕还林(草、果)的政策
        8.9.9 建立符合WTO规则的柑橘保障和支撑体系
第九章 结论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课题一览表
致谢

四、我国产糖量预计达950万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CA和DEA方法的湛江甘蔗产业效能分析研究[D]. 丘丹维.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2]广西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 孙西楠. 中南民族大学, 2015(03)
  • [3]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基差的影响因素研究[D]. 侯雅婷.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4]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与激励 ——基于福建省燃料乙醇的实证研究[D]. 刘飞翔. 福建农林大学, 2010(12)
  • [5]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介绍(上)[J]. 于淑娟,张本山,李奇伟. 甘蔗糖业, 2010(01)
  • [6]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糖营销策略研究[D]. 钟雨. 广西大学, 2008(01)
  • [7]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的影响与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研究[D]. 傅丽君. 福建农林大学, 2005(07)
  • [8]我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 谢金峰. 西南农业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中国食糖产量有望达到950万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