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变平衡二回路500kV并联电抗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平果变平衡二回路500kV并联电抗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一、平果变电站天平二回500kV并联电抗器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领[1](2021)在《脉冲气流灭弧装置在500kV串补上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00kV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可以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提高电网的稳定性,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MOV压力释放、爆炸以及保护间隙误触发问题,造成串补设备的停运。目前采取的提高MOV工艺、加强保护间隙维护等措施还有较大的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串补MOV爆炸、间隙误触发这些行业性难题。为创新性探索串补MOV爆炸、间隙误触发的解决方案,提高串补运行的可靠性,本文首先研究了串联补偿装置、MOV、保护间隙的原理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措施,其次对保护间隙空气击穿形成电弧的机理进行研究,再次对高速高压脉冲气流熄灭电弧的原理进行研究,并根据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然后对脉冲气流灭弧装置进行工频大电流、500kV超高压灭弧试验,最后对220kV线路上试用的脉冲灭弧装置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串补保护间隙击穿形成的电弧与常规电弧特性一致,但短路电流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接近喷射口的电弧受喷射气流影响最大,远离离喷射口的电弧受到的影响小,但最终都低于3000K,所需时间仅为2.24ms,灭弧速度非常快。工频大电流、500kV超高压试验试验表明,在大电流、超高压条件下情况下,脉冲灭弧装置能够正确动作,很好的扩散电弧热量,中和电弧带电粒子,在短时间内熄灭电弧。在实际的220kV线路上试用表明,脉冲灭弧装置能够在继电保护动作前熄灭雷电击穿空气间隙产生的续流工频短路电弧,未发生线路跳闸。采用带脉冲气流灭弧功能的间隙,即脉冲气流灭弧装置能够熄灭串补保护间隙误触发、自触发时的电弧,防止串补旁路,而且相对于线路上并联绝缘子串的使用方式,不需要进行绝缘配合,使用更加方便。

高宇轩[2](2020)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的谐振研究》文中提出特高压线路输电距离长,通常利用并联电抗器来补偿对地电容,抑制工频过电压,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和地之间安装小电抗,与三相高抗形成相间感抗,补偿线路相间电容,当发生短路故障且重合闸开断后,此种并联补偿接线方式能够抑制故障相接地电流(潜供电弧)从健全相电压传输,抑制潜供电弧,提高自动重合闸的成功合闸概率。当并联电抗器补偿的多回线路发生短路故障,线路中某些回路被断路器开断,在重合闸成功动作之前的非全相运行期间,并联电抗器的电感将与传输线路的相间电容以及对地电容间形成串联回路,如果参数匹配,将会产生串联谐振现象。谐振过电压的幅值会急剧上升,其持续时间比操作过电压长,甚至可能稳定存在,需对并联电抗器补偿的多回线路谐振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本文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ATP搭建一套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耦合模型,并联电抗器的补偿度范围为60%-90%。改变线路故障状态变换得到各故障状态非全相运行期间的等效阻抗模型,并推导出线路各非全相运行状态下的谐振频率计算表达式,通过频率扫描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并联电抗器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谐振的关系,作出并联电抗器的补偿度和中性点小电抗的谐振关系曲线,结合中性点小电抗的取值要求,改变输电线路的回数,对不同回数的线路谐振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的谐振规律研究有参考价值。其次,交流输电线路长距离传输受到系统稳定性条件的约束,随着输电距离的增加,线路的输送能力将不断下降,串联补偿技术可以提高线路传输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考虑综合配置并联电抗器和串联补偿电容的输电系统,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耦合模型中加入串联补偿电容,仿真分析串联补偿电容接在线路不同位置的谐振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串联补偿电容接在线路末端时,线路的谐振范围最大,对该情况进行具体计算分析,探讨了优化多回线路谐振特性的串、并联补偿配置方案。最后,研究了可控并联电抗器对输电线路谐振的影响。简述了可控高抗的分类与结构原理,通过仿真分析了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中对线路谐振特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超/特高压多回输电线路的谐振特性及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戚宣威[3](2016)在《交直流电网复杂暂态过程及继电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智能电网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电网正在发展成为前所未有的交直流混联复杂电网,其规模迅速扩张、结构日益复杂、技术不断改进、运行灵活多变。电网发生的单一故障若不能及时阻断,将会在交直流系统间引起连锁演变的复杂事故过程。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其可靠迅速的动作对于遏制事故扩大发展、维护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电网复杂性的增加,系统中大量存在的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等非线性铁磁元件将产生和应交互作用,并引发复杂的电磁暂态过程;为了满足远距离、大容量的送电需求,直流输电、串联补偿等新型输电技术在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造成了复杂的故障模式及演变特征。这些问题使得现有继电保护难以满足复杂大电网的安全防护要求,导致保护误动、拒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交直流系统的稳定运行。论文以适应智能电网安全防护需求为目标,围绕交直流电网复杂暂态过程及继电保护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变压器空投将使得邻近运行变压器发生和应涌流,并给相邻正常运行元件的差动保护造成误动隐患。和应涌流以其形式的多样性、产生的隐蔽性和机理的复杂性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现有对和应涌流的机理分析往往假设运行变处于空载状态,难以反映发变组、变电站以及直流换流站中运行变压器带载运行的真实情况。关于和应涌流及其对差动保护影响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化。论文从理论分析、数字仿真和动模试验等层面研究了运行变非空载情况下的多侧涌流和应交互作用。解析分析了运行变带无源负载、有源负载以及与发电机相连等情况下复杂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与基本模式,并通过数字仿真进行了验证。开展了和应涌流动模试验,总结提炼了和应涌流的影响因素与电气特征。提出了基于站域信息共享和基于运行变压器饱和磁通计算的两种不同原理的和应涌流识别方法,以提高差动保护在复杂和应涌流期间的可靠性。由于和应涌流、励磁涌流等因素的影响,电网一次电流暂态过程更加复杂多样,增加了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饱和特性的分析评估难度。论文构建了一种电流互感器复杂暂态饱和特性数字仿真分析平台,该平台可根据实际分析需要,灵活组态模拟和应涌流、转换性故障及重合闸等不同形式的电力系统复杂暂态过程,并通过选配所开发的TPY级、PR级和P级等不同类型电流互感器的精确数字仿真模型,能够实现电流互感器复杂暂态特性及差动保护动作性能的分析评估,从而为电流互感器的设计选型、运行维护与事故分析提供指导。此外,基于磁动势等值原理、采用多类型工业实用的电流互感器构建了电流互感器物理模型,通过动模试验深化研究了电流互感器的暂态饱和特性,并根据试验结果构建了仿真平台中的互感器精确数字仿真模型。现场发生多起变压器空投导致相邻正常运行元件差动保护误动的事故,这类误动问题涉及变压器的和应涌流、励磁涌流,同时还与互感器饱和相交织,至今仍未掌握和认识这类变压器、电流互感器多非线性铁磁元件和应交互作用的机理,揭示引起保护误动作的根本原因。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字仿真以及现场录波数据,围绕变压器空投导致相邻正常运行的发电机、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事件开展研究,分析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应涌流以及互感器饱和等因素对差动保护的影响,揭示了穿越性励磁涌流导致的互感器饱和是引起差动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表明,目前现场普遍使用的互感器饱和识别方法难以判断由复杂涌流所引发的互感器饱和,为此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电流非周期分量的互感器饱和识别判据,以防止差动保护在相邻变压器空投期间误动。串联补偿技术作为广泛应用的新型输电技术,在提高线路输电能力、改善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也使得电网的结构参数与故障特性变得更加复杂,现有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普遍采用缩小保护范围的方式以躲过正向串补电容出口故障时的超越误动,由此给串补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风险。论文提出了一种串补线路边界保护新原理。该方法将串补电容作为异构边界,基于R-L微分方程、应用最小二乘算法求解故障距离,利用等传变原理解决了CVT暂态过程以及线路分布电容对测距精度的影响,能够根据测距结果的波动程度或者最小二乘算法拟合误差的大小,有效判断故障点与串补电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克服距离保护的超越误动问题,实现串补线路的单端量全线快速保护。直流输电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力系统的故障特性和演化过程更加复杂,同时带来了交直流系统保护协调配合的新课题。论文结合某省级交直流电网实际情况,围绕交流系统发生的短路故障、励磁涌流等暂态过程期间直流保护的动作特性开展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引入YD型换流变三角形绕组零序环流作为制动量,以提高换流器桥差保护在交流系统发生扰动期间的可靠性;揭示了交流系统发生励磁涌流期间,直流侧谐波的产生与传导机理,并提出通过判断整流站交流母线电压与直流侧谐波电流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识别由励磁涌流所产生的直流谐波,从而防止直流谐波保护在励磁涌流期间误动。论文最后对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林生红[4](2016)在《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系统将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长距离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充电功率大,轻载时线路电压偏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安装并联电抗器。电抗器故障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超高压和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通常采用分相结构,不易发生相间短路。这种电抗器的主要故障是匝间短路,由于匝间短路电流是穿越性的,差动保护无法对匝间短路故障实施有效的保护,所以研究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零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负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和零序绝对值比较式匝间保护算法的特性,仿真时采用500kV分布参数输电线路模型。仿真分析了这些匝间保护在匝间短路、电抗器线圈内部单相接地短路、电抗器外部单相接地短路、线路非全相运行再自动重合闸情况下的性能。仿真发现如果闭锁电流较小,这些匝间保护在非全相运行再自动重合闸期间可能误动;如果闭锁电流较大,则匝间保护死区较大。此外提出了负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和零序绝对值比较式匝间保护算法改进意见。匝间短路和内部单相接地短路测量的负序阻抗与其他运行状态下测量的负序阻抗差别较大,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负序阻抗匝间保护算法。用Simulink仿真了这种匝间保护的性能,这种匝间保护整定方便。为了解决非全相运行再自动重合闸情况下的误动问题,增加了滑动平均环节,使负序阻抗匝间保护即可以采用较小的闭锁电流,具有较高的动作灵敏性,又不会误动。用DSP实现了负序阻抗匝间保护,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上进行了硬件在环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负序阻抗匝间保护的有效性。探索了用简化多元多项式(Reduced Multivariate Polynomial, RMP)实现匝间保护。简化多元多项式可以看成是一种新型的神经网络,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幅值作为两个输入,一个输出决定匝间保护是否动作。研究了用样本训练神经网络权值的算法,这种算法的优点是一次就能确定权值,而不需要反复迭代。仿真显示RMP能较好地实现匝间保护的功能,保障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安全运行。本文使用的仿真方法比常用的简化分析方法更准确更全面,能发现用简化分析方法难于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的两种匝间保护方案对于改善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性能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刘刚,蔡汉生,陈喜鹏,贾磊,胡上茂[5](2014)在《南方电网500kV串补MOV压力释放事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以来,南方电网的500 kV串补站发生过多起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etal oxide varistor,MOV)压力释放动作。在对这些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三起典型事件进行了事故原因分析。仿真计算表明,MOV吸收能量远小于其允许通流能力,吸收能量不是事故的原因。故障分析及MOV的解体研究表明,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MOV阀片在工频暂时过电压下发生沿面闪络,从而导致MOV压力释放动作。

袁苗[6](2013)在《500kV固定串联补偿系统的保护策略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以串联补偿系统保护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为研究对象,以西门子SIMATIC TDC为载体及研究平台,制定了串联补偿系统的保护策略,具体包括电容器组过电压、电容器组不平衡、MOV温度过载、MOV高电流等保护方案的制定。论文首先对串联补偿系统应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在长距离交流输电系统中串联补偿系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线路的传输功率,同时串联补偿系统还可以改善电网的潮流,提高输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振荡稳定性。而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如何保证串联补偿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这就对其保护策略的制定提出了具体要求。然后对串联补偿平台做了具体介绍,对串联补偿平台的核心部件电容器组的结构做了详细分析和比较,对常用的无熔丝和内熔丝结构的电容器组故障后得过电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单间隙保护、双间隙保护、MOV保护、MOV—并联可控硅保护、MOV—并联间隙组合保护五种保护方案,详细的阐述了这五种方案各自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此外作为电容器组放电回路的阻尼装置及当电网出现故障时将串联补偿平台从中断开的旁路断路器对串联补偿平台的安全运行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其次是串联补偿平台保护策略的制定,MOV作为电容器组保护的主体对其温度和电流的监控和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对电容器组的不平衡电流和过载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基本的保护策略制定以后,以西门子SIMATIC TDC为平台进行了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及调试完成后下载到硬件平台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了保护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SIMATIC TDC为平台为基础的串联补偿平台保护系统,与其它保护系统相比,具有可靠性高智能化程度高的优势,而且在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和相关硬件的升级和扩展上也十分方便。模块化的软件设计,使整个系统的设计更合理与紧凑,便于调试,可靠性高。

李海琛[7](2012)在《FACTS和HVDC间的交互影响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HVDC系统和FACTS装置因其优良的调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网中。由于其实际应用时间较短,加之其控制器结构较为复杂,使得对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中FACTS之间及FACTS与HVDC间的交互作用的研究相对欠缺。目前,在实际电网中已发现FACTS装置间存在负交互影响的现象。另外,FACTS装置与其它控制设备也可能存在负交互影响,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控制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研究FACTS与HVDC之间的交互影响,保证FACTS和HVDC的协调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包含FACTS装置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为对象,采用时域仿真、RGA分析及小干扰分析方法,分析了FACTS与HVDC间的负交互影响。首先详细介绍了RGA方法和小干扰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合理选择电力系统元件模型,并搭建含HVDC和SVC的全系统模型。再以IEEE4机11节点系统为测试系统,对FACTS间的交互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ACTS装置间确实存在交互影响,而且其强弱程度与电气距离相关。然后,对南方电网的详细模型进行等值,只考虑500kV和部分220kV的节点,形成等值的南方电网500kV主网架。采用小干扰原理对南方电网中所有的FACTS间及FACTS与HVDC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并运用RGA原理研究了多回HVDC与多个SVC之间的交互影响,发现除了楚雄站SVC与云-广HVDC的交互影响较大外,其它HVDC与SVC装置的交互影响都很小。时域仿真结果同样证明了RGA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采用灵敏度方法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根据RGA分析与时域仿真结果提出了南方电网在发生连锁故障时的预防和紧急控制策略。

张章[8](2007)在《新型无功补偿装置在河北南部电网配置方案的研究》文中认为电压稳定问题是近代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研究大大丰富了电力系统稳定的内涵。电压稳定性的核心问题是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在改善电压稳定问题方面起着较好的作用。本文综合使用中国版BPA程序和NETOMAC程序对河北南部电网存在的电压稳定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动态电压稳定问题进行了时域仿真分析,对比分析了配置并联电容器组、SVC和STATCOM装置在改善河北南部电网电压稳定问题方面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配置方案。

汪权[9](2008)在《500kV输电线路串补装置集成与工程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输配电线路的延伸长度和送电功率也相应的不断增加。在超高压、长距离交流输电线路中,往往由于静态或动态稳定条件的限制,使线路的输送能力受到影响。采用串联补偿装置可以使发电机组间电气距离缩短,同步力矩增加,改善系统稳定性,减少功率输送引起的电压降和功角差,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水平,扩大线路输送容量,提高网络实际输送能力。本文以阳城——三堡500kV串补工程为背景,对500kV超高压串补装置的系统集成技术及工程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500kV串补装置的系统参数、电容器配置方案、过电压保护方案、设备集成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测量及控制保护系统的集成方案,完成了500kV串补装置的工程设计。

唐萃[10](2007)在《可控串补及特高压线路故障与保护的仿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全面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新型输电技术与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方式正在我国逐步得到应用。本文主要对新型输电技术——可控串联补偿(TCSC)和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方式——特高压交流输电的故障暂态过程和保护进行研究和论述。可控串联补偿(TCSC)作为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电力系统中逐步应用,它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善电力系统的性能。目前有关可控串补系统继电保护的仿真研究中,主要问题是串补设备的非线性元件、本体保护等元件脱离工程实际,线路保护内部环节常被忽略,不能满足工程实际应用要求。本文在改进TCSC设备仿真模型的同时,以东北伊冯串补工程为原型,按工程实际建立了电网模型(含同杆并架与三回平行线路),模拟了实际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形式(包括跨线故障),从而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可控串补电网故障暂态仿真平台,更深入地分析了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获得了保护可用性等问题的工程结论,提出了该系统串补线路继电保护的运行建议。为满足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和大电网建设的需求,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特高压(UHV)输电技术。正在兴建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最具挑战性的电网工程,其安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上述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为原型对线路故障暂态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主要研究了送端等值电源运行方式(参数)、电力设备(高压并联电抗器,低压电抗器,低压电容器)的状态以及故障时刻等因素对故障暂态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特高压线路安全运行的建议。此外,本文还针对特高压动模试验中输电线路模型采用π型还是用T型链形网络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输电线路模型,对π型和T型链形线路的输电线模型的特性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动模试验线路模型形式的建议,为建立特高压线路的物理模型奠定了基础。论文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工作。

二、平果变电站天平二回500kV并联电抗器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果变电站天平二回500kV并联电抗器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脉冲气流灭弧装置在500kV串补上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串补技术国内外应用情况
        1.2.1 串补在国外的应用
        1.2.2 国内串补应用情况
        1.2.3 串补在南网超高压公司的使用和运行情况
        1.2.4 近年来串补运行的突出问题
        1.2.5 脉冲气流灭弧装置的提出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串补原理和MOV、保护间隙典型故障
    2.1 串补装置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
        2.1.1 串联补偿的原理及作用
        2.1.2 500kV平果串补站
        2.1.3 平果串补设备参数
    2.2 串补MOV工作原理、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
        2.2.1 串补MOV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2.2.2 串补MOV常见故障及原因
        2.2.3 MOV压力释放现有防范措施
    2.3 串补放电间隙工作原理、故障原因和对策
        2.3.1 放电间隙工作原理、结构和参数
        2.3.2 串补放电间隙常见故障及原因
        2.3.3 放电间隙误触发的现有防范措施
    2.4 串补MOV压力释放、放电间隙故障改进思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500kV交流电弧形成机理及相关特性分析
    3.1 电弧的形成机理
    3.2 电弧物理特性
        3.2.1 电弧温度
        3.2.2 电弧的等离子流
        3.2.3 电弧的电压电流关系
    3.3 空气间隙击穿放电物理过程
    3.4 电弧游离和去游离
        3.4.1 电弧游离
        3.4.2 电弧去游离及能量置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脉冲气流灭弧原理、气流耦合电弧数学模型及仿真
    4.1 脉冲气流及其灭弧原理
        4.1.1 工作的内在机理
        4.1.2 脉冲气流的产生
    4.2 脉冲气流耦合电弧数学模型建立
    4.3 脉冲气流耦合电弧过程仿真分析
        4.3.1 仿真简介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灭弧试验与应用
    5.1 工频电流灭弧试验
        5.1.1 灭弧试验原理
        5.1.2 灭弧试验结果
    5.2 500kV电压等级下的脉冲气流灭弧装置试验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流程
        5.2.3 试验结果分析
    5.3 现场应用
        5.3.1 220kV电压等级线路上的使用情况
    5.4 与串补保护间隙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2)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的谐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输电线路谐振以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研究现状
        1.2.2 串联补偿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的谐振特性分析
    2.1 非全相运行谐振特性分析
        2.1.1 接地故障的谐振特性分析
        2.1.2 相间短路故障的谐振特性分析
    2.2 故障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2.2.1 仿真软件的简介
        2.2.2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耦合模型
        2.2.3 输电线路非全相运行谐振仿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谐振频率的计算与谐振的抑制措施
    3.1 谐振频率计算与验证
        3.1.1 谐振频率计算
        3.1.2 频率扫描验证
    3.2 并联电抗器的谐振曲线分析
    3.3 谐振的抑制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串联补偿器对输电线路谐振的影响
    4.1 串联补偿装置的基本结构
        4.1.1 串联电容器
        4.1.2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1.3 阻尼回路
        4.1.4 火花间隙
        4.1.5 旁路断路器
    4.2 串联补偿线路发生谐振的机理分析
        4.2.1 串联电容器在输电线路在安装位置的选择
        4.2.2 串联电容器的谐振条件
        4.2.3 串补线路的谐振特性
    4.3 串联补偿技术引起的谐振问题治理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控并联电抗器对输电线路谐振的影响
    5.1 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5.1.1 磁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
        5.1.2 晶闸管控制变压器(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
        5.1.3 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
    5.2 可控并联电抗器对输电线路谐振的影响
        5.2.1 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仿真模型
        5.2.2 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谐振特性
    5.3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交直流电网复杂暂态过程及继电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变压器涌流、互感器饱和等复杂电磁暂态过程研究现状
    1.3 串补线路继电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1.4 送端交直流互联电网继电保护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复杂和应涌流及其识别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复杂和应涌流解析分析
    2.3 复杂和应涌流数字仿真研究
    2.4 和应涌流动模试验研究
    2.5 和应涌流识别方法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电流互感器复杂暂态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电流互感器暂态性能仿真分析平台构建方法研究
    3.3 互感器暂态饱和特性动模试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多非线性铁磁元件和应交互作用对差动保护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
    4.1 引言
    4.2 误动案例分析
    4.3 现有互感器饱和识别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4.4 基于二次电流非周期分量的互感器饱和识别判据
    4.5 本章小结
5 串补输电线路边界保护研究
    5.1 引言
    5.2 现有串补线路距离保护动作特性分析
    5.3 基于等传变原理的串补线路边界保护
    5.4 本章小结
6 直流保护在交流系统扰动期间动作特性分析及其改进方法
    6.1 引言
    6.2 送端交直流互联电网数字暂态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
    6.3 换流器桥差保护的防误动策略研究
    6.4 直流50Hz谐波保护在励磁涌流期间的防误动策略研究
    6.5 换流变空投导致大差保护误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附录2 博士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附录3 复杂和应涌流解析结果

(4)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抗器保护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平台
        1.1.1 高压输电的发展和继电保护研究
        1.1.2 神经网络的发展及应用
        1.1.3 半实物实时仿真的发展及应用
        1.1.4 电抗器匝间保护的研究意义
    1.2 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研究意义
        1.2.1 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保护配置
        1.2.2 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第2章 功率方向匝间保护研究
    2.1 功率方向匝间保护原理
        2.1.1 零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原理
        2.1.2 负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原理
    2.2 高压并联电抗器仿真模型
    2.3 功率方向匝间保护仿真
        2.3.1 零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仿真
        2.3.2 负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绝对值比较式匝间保护研究
    3.1 绝对值比较式匝间保护原理
        3.1.1 零序绝对值比较式匝间保护原理
        3.1.2 负序阻抗的匝间保护原理
    3.2 绝对值比较式匝间保护仿真
        3.2.1 零序绝对值比较式匝间保护仿真
        3.2.2 负序阻抗匝间保护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负序阻抗匝间保护硬件在环实验
    4.1 RT-LAB实时仿真平台简介
    4.2 基于DSP的匝间保护研制
        4.2.1 硬件系统介绍
        4.2.2 软件系统设计
    4.3 匝间保护硬件在环实验
        4.3.1 RT-LAB实验步骤
        4.3.2 实验简介
        4.3.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RMP的匝间保护研究
    5.1 RMP神经网络原理
    5.2 基于RMP的匝间保护的训练
        5.2.1 样本选择及权重训练
        5.2.2 训练精度
    5.3 基于RMP的匝间保护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南方电网500kV串补MOV压力释放事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串补MOV概述
2 串补MOV压力释放事件统计
3 典型串补MOV压力释放事件调查分析
    3.1 马百线、罗百I线串补MOV压力释放
    3.2 砚崇甲线串补MOV压力释放
    3.3 马百线串补L3相MOV压力释放
4 马百线串补压力释放仿真分析
5 结语

(6)500kV固定串联补偿系统的保护策略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FACTS 的概念
    1.3 FACTS 技术给电网带来的好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内容以及结构组织
第2章 电力系统串联补偿概述
    2.1 电力系统串联补偿的概念
    2.2 串联补偿系统对电网的影响
    2.3 电力系统串联补偿系统的种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500kV 固定串联补偿装置简介
    3.1 串联补偿装置的基本知识
    3.2 电容器组的应用
    3.3 电容器过电压保护方式分析
    3.4 阻尼装置的介绍
    3.5 旁路断路器的选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500kV 固定串联补偿装置保护策略的制定
    4.1 保护系统概述
    4.2 电容器的保护策略
    4.3 MOV 的保护策略
    4.4 线路故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平台的搭建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SIMATIC TDC 机架
    5.2 接口
    5.3 主时钟系统和故障录波器
    5.4 通信
    5.5 间隙触发电子装置(GTE5)
    5.6 电源
    5.7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FACTS和HVDC间的交互影响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研究工具和测试系统
第二章 元件模型和研究方法
    2.1 元件模型
        2.1.1 发电机
        2.1.2 励磁系统
        2.1.3 静止无功补偿器
        2.1.4 静止同步补偿器
        2.1.5 可控串联补偿器
        2.1.6 直流输电系统
    2.2 小干扰分析法
    2.3 相对增益矩阵分析法
        2.3.1 基本原理
        2.3.2 多机系统线性化模型的建立
        2.3.3 传递函数矩阵的形成
        2.3.4 交互影响分析步骤
    2.4 小结
第三章 小系统交互影响分析
    3.1 两台SVC之间交互影响
        3.1.1 分析方案
        3.1.2 仿真结果
        3.1.3 RGA分析
    3.2 SVC与TCSC之间交互影响
        3.2.1 分析方案
        3.2.2 RGA分析
    3.3 SVC与STATCOM之间交互影响
        3.3.1 分析方案
        3.3.2 仿真结果
        3.3.3 RGA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南方电网交互影响分析
    4.1 南方电网简介
    4.2 小干扰分析
        4.2.1 联络线模式
        4.2.2 本地模式
    4.3 相对增益矩阵分析
        4.3.1 FACTS间的相互影响
        4.3.2 FACTS与HVDC间的相互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南方电网连锁故障分析及应对策略
    5.1 连锁故障分析
        5.1.1 三相短路和串补旁路连锁故障
        5.1.2 较严重的连锁故障
    5.2 预防和紧急应对策略
        5.2.1 预防控制策略
        5.2.2 紧急控制策略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南方电网小干扰分析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新型无功补偿装置在河北南部电网配置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无功补偿装置研发及应用的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
    2.1 电力系统稳定概述
        2.1.1 角度稳定性
        2.1.2 电压稳定性
        2.1.3 频率稳定性
    2.2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
        2.2.1 电压稳定分析的数学理论基础
        2.2.2 电压稳定性的静态分析
        2.2.3 电压稳定性的动态分析
    2.3 无功补偿装置提高电压稳定性的原理
        2.3.1 并联补偿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原理
        2.3.2 串联补偿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原理
    2.4 小结
第三章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手段和路径
    3.1 河北南网无功配置现状
        3.1.1 河北南部电网概况
        3.1.2 河北南部电网无功配置现状
    3.2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手段和路径
    3.3 河北南网电压稳定问题现状
        3.3.1 河北南部电网无功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河北南部电网电压稳定问题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仿真系统子模型的建立
    4.1 网架模型的建立
    4.2 发电机励磁系统
    4.3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4.4 调速器模型的建立
    4.5 负荷模型的建立
    4.6 STATCOM 仿真模型的建立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电压稳定的无功配置仿真
    5.1 仿真分析软件功能及应用介绍
    5.2 基于电压稳定的无功补偿装置配置仿真
        5.2.1 负荷突增模式1
        5.2.2 负荷突增模式2
        5.2.3 结果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9)500kV输电线路串补装置集成与工程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串联补偿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网中的作用
    1.2 串补技术发展及应用概况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三堡串补装置系统参数研究
    2.1 阳城输电系统情况分析
    2.2 串联补偿装置补偿容量的选择原则
    2.3 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2.4 阳城电厂~东明线路串补度优化研究
    2.5 电气计算
        2.5.1 潮流计算
        2.5.2 工频过电压计算
        2.5.3 潜供电流计算
        2.5.4 短路电流计算
        2.5.5 调相调压计算
    2.6 串补装置主要系统参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容器组选型及保护配置研究
    3.1 电容器熔丝型式研究
    3.2 无熔丝设计方案及故障后过电压研究
    3.3 内熔丝的设计方案及故障后过电压研究
    3.4 电容器选型分析
    3.5 电容器内部故障的分析及保护配置方案研究
    3.6 电容器过负荷能力及过负荷保护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串补装置过电压保护方式研究
    4.1 串补装置运行工况分析
    4.2 串补过电压保护方式分析
    4.3 串补过电压保护控制策略
        4.3.1 故障的分类与定义
        4.3.2 故障持续时间
        4.3.3 故障过程中过电压保护设备的运行工况及动作情况
    4.4 MOV的参数研究
        4.4.1 MOV参数计算的条件
        4.4.2 MOV参数计算内容
        4.4.3 MOV计算模型的研究
        4.4.4 故障过程中MOV能耗及串补过电压计算
    4.5 阻尼装置配置研究
        4.5.1 阻尼装置的作用
        4.5.2 阻尼装置的设计要求
        4.5.3 阻尼装置的方案研究及选型
    4.6 旁路断路器选型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串补装置电气设备布局研究
    5.1 串补装置主要一次设备布局及平台设计概述
    5.2 平台本体结构设计方案研究
        5.2.1 平台建模与仿真原则
        5.2.2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计算
        5.2.3 计算结果
    5.3 串补装置主要一次设备的绝缘配合计算
    5.4 串补装置主要一次设备布局及平台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量控制及保护系统配置研究
    6.1 测量及数据采集系统
        6.1.1 电流互感器
        6.1.2 平台测量系统
        6.1.3 平台电源子系统
        6.1.4 光纤绝缘子及光缆
    6.2 保护系统及功能配置
        6.2.1 电容器过负荷保护
        6.2.2 电容器不平衡保护
        6.2.3 MOV过电流保护
        6.2.4 MOV高能量保护
        6.2.5 MOV温度保护
        6.2.6 MOV不平衡保护
        6.2.7 GAP自触发保护
        6.2.8 GAP拒触发保护
        6.2.9 GAP延时触发保护
        6.2.10 绝缘平台闪络故障保护
        6.2.11 三相位置不一致保护
        6.2.12 旁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6.2.13 线路电流监视保护
        6.2.14 次同步谐振(SSR)保护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10)可控串补及特高压线路故障与保护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串补线路保护研究及暂态仿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3 特高压交流输电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可控串补(TCSC)电网故障暂态仿真技术研究与实现
    2.1 可控串补电网暂态仿真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2.2 基于PSCAD/EMTDC 可控串补电网暂态仿真技术研究
        2.2.1 可控串补电网故障暂态仿真要求
        2.2.2 串补系统电网络仿真模型的建立
        2.2.3 串补系统主电路仿真模型的建立
        2.2.4 串补本体控制模型的建立
        2.2.5 串补本体保护模型与线路保护模型的建立
        2.2.6 人机界面与数据显示
    2.3 本章小结
3 伊冯串补线路继电保护行为的仿真及研究
    3.1 伊冯串补线路保护配置与功能
    3.2 伊冯串补线路故障暂态仿真与保护行为分析
        3.2.1 伊冯串补系统MOV 大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
        3.2.2 对伊冯同杆并架线路的跨线故障的动作情况及其分析
        3.2.3 对可控串补强补方式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3.2.4 在冯屯-大庆段加设成三回线路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3.2.5 伊冯串补线路故障对邻近线路保护动作的影响仿真及结论
    3.3 工程运行建议
    3.4 本章小结
4 特高压线路的仿真技术研究与实现
    4.1 特高压线路仿真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4.2 基于PSCAD/EMTDC 特高压电网仿真技术研究
        4.2.1 特高压电网的特点及仿真要求
        4.2.2 特高压线路设备的特殊性
        4.2.3 特高压电网仿真模型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5 特高压线路系统参数、结构对电磁暂态的影响的仿真及结论
    5.1 特高压试验示范线路仿真模型
    5.2 特高压示范线路系统参数、结构对电磁暂态的影响的仿真
        5.2.1 特高压线路系统等值参数对电磁暂态的影响
        5.2.2 特高压线路结构对电磁暂态的影响
    5.3 特高压线路故障时刻对电磁暂态的影响
    5.4 工程运行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动模试验输电线路设计仿真分析
    6.1 动模试验输电线路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6.2 π 型和 T 型链形线路的输电线仿真模型的建立
    6.3 π 型和 T 型链形线路的仿真比较分析
        6.3.1 内部短路时三种模型仿真对比
        6.3.2 外部短路时三种模型的仿真对比
    6.4 动模试验输电线路设计的建议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
    7.1 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工作

四、平果变电站天平二回500kV并联电抗器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脉冲气流灭弧装置在500kV串补上的机制研究[D]. 黄金领. 广西大学, 2021(12)
  • [2]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的谐振研究[D]. 高宇轩. 湖南大学, 2020(07)
  • [3]交直流电网复杂暂态过程及继电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 戚宣威.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4]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研究[D]. 林生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2)
  • [5]南方电网500kV串补MOV压力释放事件分析[J]. 刘刚,蔡汉生,陈喜鹏,贾磊,胡上茂. 南方电网技术, 2014(04)
  • [6]500kV固定串联补偿系统的保护策略研究与应用[D]. 袁苗. 湖北工业大学, 2013(S1)
  • [7]FACTS和HVDC间的交互影响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 李海琛.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8]新型无功补偿装置在河北南部电网配置方案的研究[D]. 张章.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11)
  • [9]500kV输电线路串补装置集成与工程方案研究[D]. 汪权. 合肥工业大学, 2008(11)
  • [10]可控串补及特高压线路故障与保护的仿真研究[D]. 唐萃.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平果变平衡二回路500kV并联电抗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