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洗剂治疗小儿皮肤病240例

中药洗剂治疗小儿皮肤病240例

一、中药洗剂治疗婴幼儿皮肤病240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翔[1](2021)在《基于临床类文献探究中医治疗湿疹的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湿疹(eczema,ECZ)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属于中医“湿疮”、“血粟疮”等范畴。该病在儿童、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更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近年来,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发病与皮肤屏障受损、免疫机制失调及炎症损伤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其与外感六淫邪气及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治疗多从散外邪调脏腑或扶正祛邪兼顾入手进行辨证论治。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都是中医进行现代化研究的有效手段及方法,数据挖掘擅长将关键信息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来,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对核心药对、新药物组合及疾病治疗核心处方的寻找上。网络药理学研究则擅长从目前已有的药物成分靶点数据库、疾病靶点数据库及基因数据库中寻找出药物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靶点及通路。临床试验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及严谨性,故本研究基于临床试验类文献进行了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试图寻找到严谨性及科学性更高的湿疹核心处方,并寻找其治疗湿疹的关键成分、靶点及通路。目的及意义(1)针对具有更高的可重复性、科学性、严谨性的临床试验类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数据挖掘主要平台是古今医案云平台(2.3.5),最终目的是挖掘出基于临床类文献的中医治疗湿疹的核心处方。(2)对数据挖掘中展示的核心处方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进行核心处方治疗湿疹一病的主要中药成分、靶点及通路的寻找及探讨。方法1.数据挖掘:在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搜索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11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方剂内服治疗湿疹的临床试验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重及整理工作,最终共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236篇,而后对其进行包括病名、药物名称、证候名称及方剂名称在内的数据规范化。将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2.3.5)进行相关信息挖掘。主要内容包括:资料频次分析、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核心处方挖掘,最后对其进行中医理论上的解释与阐述。2.网络药理学:对上一步骤挖掘出的核心处方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主要步骤为:(1)在TCMSP及化学专业数据库中寻找OB>30%、DL>0.18的核心处方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2)利用Gene Cards、Drugbank、TTD、OMIM四个疾病数据库进行疾病靶点检索,构建核心处方与疾病共同靶点交集图。(3)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绘制“湿疹相关的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寻找核心处方治疗湿疹的关键中药成分。(4)利用STRING平台进行PPI网络构建,后导入Cytoscape进行拓扑分析,寻找核心处方治疗湿疹的关键靶点。(5)使用Bioconducter软件包,令其在R语言中进行运行分析,得到GO及KEGG分析结果。结果数据挖掘结果:1.资料频次分析结果显示:除自拟方外,除湿饮、清热除湿汤及龙胆泻肝汤是出现频次较高的方剂;湿热证、脾虚湿困证及风湿化热证是出现频率程度高的证候类型;生地黄、白鲜皮、黄芩是该研究中的重要中药,中药主要以寒性、苦味、归肝经药物为主,中药功效主要表现为清热燥湿、清热凉血及安胎。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整体用药组合以生地黄为中心。3.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湿疹的常用四组配伍中药为:(1)生地黄、苍术、茯苓、白术、薏苡仁、黄柏(2)地肤子、赤芍、柴胡、防风、当归、蝉蜕、荆芥(3)黄芩、牡丹皮、土茯苓、金银花、茵陈(4)白鲜皮、苦参、栀子、滑石、泽泻、龙胆草、车前子。4.复杂网络分析及核心处方挖掘:经数据挖掘获得治疗湿疹的核心处方,主要组成为:生地黄、黄芩、苦参、牡丹皮、白鲜皮。网络药理学结果:1.通过TCMSP及化学专业数据库的查找,最终获得核心处方活性成分78个,对应靶点214个。2.在Gene Cards、Drugbank、TTD、OMIM四个疾病数据库中共获得湿疹相关疾病靶点1549个,交集映射后共得到核心处方与疾病交集靶点87个。3.导入Cytoscape,对核心处方中药-成分-靶标网络及湿疹相关的成分-靶点网络图进行构建。依据Degree筛选核心处方治疗湿疹的关键成分,得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核心处方治疗湿疹的关键中药成分。4.构建PPI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分析并获得核心处方治疗湿疹的关键靶点:IL6、AKT1、IL1B等。5.进行GO及KEGG功能富集分析,其中GO-BP分析显示核心处方治疗湿疹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与妊娠有关的乳腺分支、对UV-A的响应及胸腺未成熟T细胞增殖调控等;GO-CC分析表明潜在作用靶点主要位于树突状细胞质、膜小凹及细胞基膜等位置上;GO-MF结果说明分子功能方面主要与RNA聚合酶2转录辅激活子结合、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等有关。KEGG分析得到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在内的413条结果。结论1.基于临床试验类文献挖掘得到的治疗湿疹的核心处方组成是:生地黄、黄芩、苦参、牡丹皮、白鲜皮。2.核心处方可以通过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湿疹疾病作用起到治疗作用。主要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反应、维护皮肤屏障及抗过敏有关。

张荣榕[2](2021)在《经典名方黄连膏的药效物质及治疗湿疹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以经典名方黄连膏为研究对象,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优化提取工艺及成型性工艺,对黄连膏的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将其开发成成分明确,质量可控,疗效稳定,安全有效的中药外用制剂。方法:1提取工艺的优化在黄连膏传统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实验优选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2成型性工艺的优化运用现代中药制药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黄连膏的稳定性实验、姜黄素为指标的均匀性实验及24h盐酸小檗碱累计透过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的成型性工艺参数。3黄连膏药效物质的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根据mz Cloud,mz Vault,Chem Spider数据库,进行数据筛查,依据各成分的分子质量、特征离子、质谱裂解规律、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阐明经典名方黄连膏中的药效物质。4黄连膏指纹图谱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流动相、检测波长及提取溶剂进行筛选,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黄连膏的指纹图谱方法,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如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复杂的化学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整合,考察21批黄连膏的质量差异。5黄连膏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建立小鼠湿疹模型,通过检测小鼠皮肤愈合情况、耳肿胀程度、小鼠抓挠行为及小鼠皮肤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考察黄连膏对于湿疹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小鼠血清中Ig E、INF-γ、TNF-α、IL-6、IL-4和IL-2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p38/p38,p-ERK1/2/ERK1/2,P-JNK/JNK,NF-K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探究黄连膏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结果:1提取工艺的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煎炸时间(A)59.52min,煎炸温度(B)141.98℃,浸泡时间(C)23.79h。为方便实际操作,将验证条件修正为煎炸时间60min,煎炸温度140℃,浸泡时间24h。按此工艺条件进行油煎提取,平行做3组验证试验,结果:3组实验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6.19%>95.34%,结果表明,黄连膏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2成型性工艺的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到最佳成型性工艺:药油:蜂蜡比例为7:1,乳化温度为70℃,乳化时间为10min。对筛选后的工艺进行验证,按照优化所得的成型性工艺条件重复制备3批制剂。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所制得的黄连膏的综合评分实测值与理论值相近,且大于理论值,所制得的软膏色泽均匀,质地细腻,黏稠性适宜,且易涂布于皮肤,润滑皮肤,以上结果表明优选所得的成型性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3黄连膏中药效物质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黄连膏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通过获得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碎片离子,对黄连膏进行定性分析,通过与文献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共鉴定了43个化合物,包括苯丙酸类化学成分阿魏酸;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黄连碱、黄柏碱、巴马汀等;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姜黄酮,以及芝麻素、芝麻酚、芝麻林素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芥酸酰胺等酰胺类化学成分。4基于黄连膏药效物质的黄连膏指纹图谱的建立采用HPLC建立黄连膏的指纹图谱,对21批不同批次黄连膏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识别模式分析,共标定17个共有峰,通过标准品对照指认出:3号峰为盐酸黄柏碱,4号峰为芝麻酚,5号峰为阿魏酸,7号峰为盐酸黄连碱,8号峰为盐酸小檗碱,9号峰为盐酸巴马汀,15号峰为姜黄素,16号峰为芝麻素。通过考察21批不同批次黄连膏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出不同批次黄连膏存在微小差异,可将21批黄连膏分为3类,第一类为S1~S7;第二类为S8~S14;第三类为S15~S21,与实际样品来源一致;筛选共得到3种差异性质量标志物,分别为4号峰(芝麻酚)、5号峰(阿魏酸)和16号峰(芝麻素),因此在制定黄连膏的质量标准时,可以对这3个标志化合物进行重点关注,更加科学全面地黄连膏的质量。5黄连膏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本文选择了能体现黄连膏原适应症(湿疹)的动物模型及相关检测指标,开展黄连膏治疗湿疹的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连续使用黄连膏,小鼠背部的痂皮逐渐脱落,给药第18天黄连膏高剂量组小鼠痂皮已完全脱落。黄连膏各剂量组对小鼠的耳肿胀程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对于小鼠耳肿胀的抑制效果呈极显着(p<0.01),中剂量组能够显着抑制小鼠的耳肿胀情况(p<0.05);HE染色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膏能够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皮肤水肿。以上结果表明,黄连膏保留了其传统的功能及主治,具有良好的治疗湿疹的疗效。小鼠抓挠行为检测及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显示出丰富的P物质的有效染色,模型组小鼠抓挠行为严重;黄连膏高、中剂量组仅有少量表达,着色较浅,且黄连膏高、中剂量组小鼠抓挠次数明显减少;低剂量组对皮肤组织中P物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明显。ELISA实验结果:发现黄连膏可以通过抑制血清中Ig E、INF-γ、TNF-α、IL-6、IL-4和IL-2细胞因子的表达,达到抗炎疗效。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黄连膏高、中剂量组对p-p38及p-JNK的表达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p<0.05);黄连膏中、低剂量组对p-ERK的表达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p<0.05);黄连膏各剂量组对NF-k B p65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推测黄连膏的作用机制为“黄连膏能够通过抑制P物质的产生,进而抑制小鼠的抓挠行为,减轻瘙痒症状;黄连膏能够通过抑制血清中炎症因子的产生,进而抑制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在此基础上,黄连膏可以通过抑制MAPK/NF-k B通路的活化来影响湿疹的炎症进展过程”。结论:本研究秉承黄连膏“油炸乳化法”的传统制备工艺,采用现代中药制药技术明确黄连膏的提取工艺及成型性工艺参数。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全面地对黄连膏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黄连膏的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为黄连膏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采用ELISA实验、免疫组化实验、Western blot实验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黄连膏的作用机制,为揭示经典名方黄连膏的科学内涵提供数据支持。

靳彬[3](2020)在《地奈德乳膏联合羌月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评价应用地奈德乳膏联合羌月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0~3岁婴幼儿亚急性、慢性湿疹患儿11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地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奈德乳膏+羌月乳膏联合治疗,疗程7 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药物毒副作用等。结果①症状积分: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症状总积分分别为(7.8±1.4)分和(7.6±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6,P=0.410);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降至(2.9±0.5)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症状总积分(4.1±0.8)分(t=9.687,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也高于对照组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37);③用药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1例、烧灼感1例,不良反应率为3.4%;观察组出现皮肤瘙痒3例、红肿1例,不良反应率为6.9%,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675)。结论应用地奈德乳膏联合羌月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马志翔[4](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曾兴琳[5](2020)在《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贴脐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撑,并明确贴脐法治疗本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运用随机数字分配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清心培土方贴脐,对照组予以清心培土方口服,两组均予以润肤剂及“蛇黄软膏”外用,疗程共为4周。通过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影响睡眠程度及SCORAD评分和治疗4周后的疗效指数等指标进而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进行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各症状积分及SCORAD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的各症状积分、SCORAD评分、总有效率及疗效指数进行组间比较,两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的各症状积分、SCORAD评分进行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中药贴脐与中药口服在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各症状积分和SCORAD评分上疗效相当,且在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方面,中药贴脐较中药口服耗时更短。表明中药贴脐治疗特应性皮炎具有确切疗效,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朱聪聪[6](2019)在《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湿疹是一种具有强烈瘙痒和炎症性病变等临床特征的皮肤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其他炎症性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以及哮喘的风险。目前西药外用治疗常用激素类软膏,口服常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西药虽有良好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对湿疹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五白利湿颗粒作为院内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渗出性湿疹30余年,疗效确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显着的新药转化前景。因此本课题针对五白利湿颗粒进行提取工艺优化、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效学研究等临床前研究,以期将其开发成疗效确切、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稳定性好的中药新药。第一章首先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批次五白利湿颗粒原药材饮片进行鉴定筛选,均符合药典规定。其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浸膏得率及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溶媒用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因素,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提取次数进行考察,结合生产成本,最终确立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12倍水提取2次,每次30min。第二章对五白利湿颗粒进行质量标准提升,应用于其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首先采用HPLC法,使用YMC-Triart C18色谱柱,0.1%磷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并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100min 327nm;100-120min 210nm;柱温为30℃;进样量10ul;流速1m L/min。在该条件下,共显示15峰。通过与原材料比对,对15峰进行归属,指认2个色谱峰。分别是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不同批次成品间相似度均大于0.97,保留时间RSD值小于1.6%。五白利湿颗粒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简便、有效、重复性好,可用于其制剂制备工艺过程中的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另外本章还建立了以菊花、白术为基础的薄层鉴别。五白利湿颗粒的装量差异每10袋应不多于两袋超过5%,并不得有一袋大于10%。通过1号筛不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应大于85.0%,其堆密度应在0.39-0.47之间,休止角应小于46,溶解度良好,含水量不超过8%。在五白利湿颗粒加速稳定性考察过程中,性状稳定,装量差异、粒度、水分、微生物检测及含量测定均符合药典要求,为有效期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章建立DNCB诱发豚鼠耳部湿疹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五白利湿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共6组。给药组连续用药12天,取双耳同位置等面积耳组织,用五位天平记录左右耳重量,计算肿胀度。其次将耳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建立磷酸组胺致豚鼠足瘙痒阈模型,分五组为空白对照组、阳性组、高中低五白利湿浸膏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10天测致痒阈。结果表明,五白利湿提取液中高剂量组能明显缓解皮肤硬肿、结痂等炎症症状,降低肿胀度,改善真皮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P<0.05)。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可以显着提高豚鼠致痒阈(P<0.05),具有抗瘙痒能力。通过分析五白利湿浸膏的抗炎抗瘙痒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对五白利湿颗粒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提升,并对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建立能够体现产品内在质量的符合现代中药发展要求的质量标准,从而为渗出性湿疹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种中药新药,并为医院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提供方法借鉴。

孙宇宁[7](2019)在《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小儿湿疹的病因病机、指导合理用药,为中医中药有效治疗小儿湿疹提供理依论据。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集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60名湿疹患儿,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湿热蕴阻证的湿疹患儿,根据随机分组对照法,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黄柏液,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疗程均为14天。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以证候指征积分为观察指标,观察靶皮损程度(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浸润等)、全身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统计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获得结论。结果: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30例,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痊愈率46.67%,显效率36.67%,有效率13.33%,无效率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患者30例,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痊愈率23.33%,显效率40%,有效率26.67%,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两组间总有效率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临床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间治疗后临床积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用复方黄柏液外敷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临床疗效显着,复方黄柏液在减少丘疹、改善湿疹患儿的皮损面积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充分证实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外敷治疗小儿湿疹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陆怀虎[8](2019)在《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提供治疗新方法。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又符合中医证候诊断并符合纳入标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苦柏洗剂组、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每组50例。抗病毒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每次用量为5.07.5mg/kg,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苦柏洗剂组在抗病毒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苦柏洗剂外洗患儿手、足、口及肛周等疱疹、皮疹,1次/d,5天为1个疗程。联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苦柏洗剂(泡洗方法与苦柏洗剂组相同)联合外感Ⅱ号合剂口服,用量为10ml/次,日三次,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总积分进行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2)治疗后的总积分两两进行对比:苦柏洗剂组与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抗病毒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3)联合治疗组的患儿在口腔疱疹改善时间、退热所需要的时间、皮肤疱疹消退所需要的时间、输液及总病程所需时间最短,苦柏洗剂组次之,抗病毒组所需时间最长。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4)苦柏洗剂组总有效率与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抗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高珊[9](2019)在《苋黄洗剂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客观、系统的对苋黄洗剂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符合标准的婴幼儿急性湿疹患者332名,随机分为苋黄洗剂组(111名)、中药制剂组(111名)、西药制剂组(110名),记录其一般情况,分别给予苋黄洗剂、中药制剂(七味解毒活血膏)、西药制剂(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外用,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5天,观察患儿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并评分,记录起效时间,治疗结束后统计治疗痊愈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个月,记录复发情况。并根据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特点,从不同发病症状、不同发病部位出发,对苋黄洗剂和中药制剂对照、西药制剂对照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情况:婴幼儿急性湿疹患儿经过治疗苋黄洗剂组痊愈率为56.8%,总有效率为88.3%;苋黄洗剂在治疗渗出、糜烂型和红斑、丘疹型婴幼儿急性湿疹患儿痊愈率分别为51.9%和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分别为85.2%和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苋黄洗剂组与中药制剂组和西药制剂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49;χ2=8.474,P=0.014),苋黄洗剂组的痊愈率高于中药制剂组和西药制剂组(χ2=4.163,P=0.032;χ2=4.350,P=0.037),苋黄洗剂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制剂组(χ2=8.537,P=0.003);在治疗渗出、糜烂型婴幼儿急性湿疹患儿苋黄洗剂组痊愈率高于中药制剂组(χ2=5.765,P=0.016),在治疗红斑、丘疹型婴幼儿急性湿疹患儿苋黄洗剂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制剂组(χ2=5.319,P=0.021)。2临床评分情况:苋黄洗剂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5天的主要症状评分分别为(10.76±3.11)分、(4.74±1.69)分、(2.48±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24,P<0.05),其中治疗3天、5天的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的评分(t=23.154,P<0.05;t=49.846,P<0.05),治疗5天的主要症状评分低于治疗3天的评分(t=15.561,P=0.028);苋黄洗剂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5天的次要症状评分分别为(4.72±2.28)分、(1.81±1.45)分、(0.91±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6,P<0.05),其中治疗3天、5天的次要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的评分(t=14.049,P<0.05;t=30.073,P<0.05),治疗5天的次要症状评分低于治疗3天的评分(t=6.010,P=0.018)。苋黄洗剂组与中药制剂组和西药制剂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天的主要症状评分、次要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5天的苋黄洗剂组主要症状评分低于西药制剂组(t=3.825,P=0.041),三组药物次要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药物临床起效时间:苋黄洗剂组起效时间为(2.00±0.89)天,苋黄洗剂在治疗渗出、糜烂型和红斑、丘疹型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临床起效时间分别为(2.76±0.61)天和(1.37±0.5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61,P<0.05);苋黄洗剂组临床起效时间短于中药制剂组(2.71±0.95天)和西药制剂组(2.54±0.75天)(t=6.439,P=0.009;t=4.615,P=0.046);对于红斑、丘疹型湿疹患儿,苋黄洗剂组临床起效时间短于中药制剂组、西药制剂组(t=11.004,P=0.003;t=8.628,P=0.008);对于渗出、糜烂型湿疹患儿,苋黄洗剂组临床起效时间短于中药制剂组(t=10.333,P=0.005)。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苋黄洗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9%,与中药制剂组4.5%和西药制剂组1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6,P=0.004),其中苋黄洗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制剂(χ2=9.996,P=0.002)。5药物治疗后复发情况:苋黄洗剂组复发率3.2%,与中药制剂组6.4%和西制剂组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4,P=0.029),其中苋黄洗剂组复发率低于西药制剂组(χ2=6.245,P=0.012)。结论1苋黄洗剂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痊愈率为56.8%,总有效率为88.3%,对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均有所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0.9%,复发率3.2%;起效时间(2.00±0.89)天。2苋黄洗剂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制剂对照,对主要症状的改善优于西药制剂对照,起效时间早于西药制剂对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西药制剂对照。3苋黄洗剂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痊愈率高于中药制剂对照,治疗红斑、丘疹型和渗出、糜烂型湿疹的临床起效时间均早于中药制剂对照。图2幅;表17个;参120篇。

何文昭[10](2019)在《兰州地区不同证型湿疮病及其严重程度与血清IgE、外周血EOS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检测不同证型湿疮病患者外周血EOS水平、血清IgE水平、病情严重程度,探究不同证型湿疮病及其严重程度与患者外周血EOS水平、血清IgE水平相关性。为兰州地区对不同辨证分型湿疮病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生活指导,以预防该病发生,以及为外周血IgE、EOS在不同证型湿疮病检测中的评估作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及安宁分院、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内的5家医院皮肤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门诊以及住院部收治的经过免疫印法(IgE、sIgE)检测、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湿疮病患者420例(不同证型湿疮病外周血IgE、EOS的相关性研究240例)、(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外周血IgE、EOS相关性研究180例),而后将根据中医分型标准将2组患者分为湿热浸淫证组、脾虚湿蕴证组、血虚风燥证组,并由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中医科主治及以上医师复核后确定;本课题统计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不同证型湿疮病患者与血清IgE、EOS的相关性研究1.240例湿疮病患者血清tIgE为阳性者182例(75.83%)。其中,湿热浸淫证组、脾虚湿蕴证组、血虚风燥证组血清tIgE阳性率分别为:72.50%、85.25%、68.75%。并对三组数据之间进行x2检验(x2=7.412,p<0.05),其中湿热浸淫证组与脾虚湿蕴证组血清tIgE具体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9,p<0.05),湿热浸淫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血清tIgE具体结果差距无统计学意义(x2=0.271,p>0.05),脾虚湿蕴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血清tIgE具体结果差距有统计学意义(x2=7.025,p<0.05)。2.240例湿疮病患者具体检测结果中显示:吸入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食入过敏原阳性率。其中吸入过敏原阳性者182例(阳性率75.83%),食入过敏原阳性者158例(阳性率65.83%);对两组数据采用x2检验(x2=5.808,p<0.05)说明湿疮病患者食入过敏原阳性率与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兰州地区不同证型湿疮病患者血清sIgE有所升高,证型不同,升高程度不同。湿热浸淫证组、脾虚湿蕴证组、血虚风燥证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90.00%、67.50%、70.00%;对三组数据采用x2检验(x2=13.278,p<0.01),不同证型湿疮病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湿热浸淫证组与脾虚湿蕴证组吸入过敏原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01,p<0.01);湿热浸淫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吸入过敏原差异明显,并有统计学意义(x2=15.504,p<0.01);脾虚湿蕴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吸入过敏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0,p>0.05)。湿热浸淫证组、脾虚湿蕴证组、血虚风燥证组食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60.00%、58.89%、63.75%,对三组数据采用x2检验(x2=0.259,p>0.05)三个证型食入过敏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兰州地区湿疮病患者中医各证型中,湿热浸淫证组吸入过敏原中户尘螨、矮豚草蒿葎草藜、点青/分枝/烟曲/黑曲/交链霉阳性率较高;食入过敏原中苋、腰果、芒果阳性率较高;脾虚湿蕴证组吸入过敏原中户尘螨、矮豚草蒿葎草藜和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阳性率较高,食入过敏原中苋、芒果、牛奶阳性率较高;血虚风燥证组吸入过敏原中户尘螨、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狗毛皮屑阳性率较高;食入过敏原中芒果、苋、腰果阳性率较高。5.240例湿疮病患者外周血EOS升高的患者38例(15.83%)。其中,湿热浸淫证组、脾虚湿蕴证组、血虚风燥证组外周血EOS升高率分别为:26.25%、12.50%、8.75%。并对三组数据之间进行x2检验(x2=10.193,p<0.05),其中湿热浸淫证组与脾虚湿蕴证组外周血EOS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1,p<0.05),湿热浸淫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外周血EOS检测结果差距有统计学意义(x2=8.485,p<0.05)。脾虚湿蕴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外周血EOS检测结果差距无统计学意义(x2=0.592,p>0.05)。第二部分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血清tIgE、EOS的相关性研究:1.180例湿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tIgE相关性分析。180例湿疮病患者tIgE升高的共139例(77.22%),其中湿热浸淫证组、脾虚湿蕴证组、血虚风燥证组各60例患者,其tIgE升高患者例数及比例分别为44例(73.33%)、52例(86.67%)、43例(71.67%)。湿热浸淫证组湿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tIgE无相关性(r=0.017,p>0.05);脾虚湿蕴证组湿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tIgE无相关性(r=﹣0.063,p>0.05);血虚风燥证组湿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tIgE无相关性(r=﹣0.063,p>0.05)。2.180例湿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EOS相关性分析。180例湿疮病患者EOS升高的共27例(15.00%),其中湿热浸淫证组、脾虚湿蕴证组、血虚风燥证组各60例患者,其EOS升高患者例数及比例分别为11例(18.33%)、8例(13.33%)、8例(13.33%)。湿热浸淫证组湿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EOS呈正相关(r=0.570,p<0.05);脾虚湿蕴证组湿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EOS呈正相关(r=0.316,p<0.05);血虚风燥证组湿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EOS呈正相关(r=0.338,p<0.05)。结论:第一部分不同证型湿疮病与血清IgE、EOS的相关性研究1.兰州地区湿疮病患者中脾虚湿蕴证组血清总IgE阳性率明显高于湿热浸淫证组和血虚风燥证组。提示脾虚湿蕴是兰州地区湿疮病患者主要的潜在病机。2.食入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均与兰州地区湿疮病发病有关,其中吸入过敏原高于食入过敏原。提示在高敏状态基础上,环境与饮食因素均与湿疮病的发生有关,且环境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参与可能多于饮食因素。3.兰州地区湿疮病的发病与外周血EOS水平变化有关,尤其是湿热浸淫证组,提示EOS可能参与湿热浸淫证湿疮病的发生。4.湿疮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此对湿疮病患者行过敏原筛查,查外周血EOS,并根据吸入过敏原检测结果适时行脱敏治疗,选择适合自身的生活环境,制定切合自身素质的餐食计划,尽量减少或避免进食可疑致敏物,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复发,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二部分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血清tIgE、EOS的相关性研究1.兰州地区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tIgE的阳性率无相关性。2.兰州地区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EOS的阳性率呈正相关。

二、中药洗剂治疗婴幼儿皮肤病24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洗剂治疗婴幼儿皮肤病24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临床类文献探究中医治疗湿疹的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 对湿疹病名的认识
        2 湿疹的病因病机
        3 湿疹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 西医对湿疹的认识
        2 湿疹的分类
        3 湿疹的发病机制
        4 湿疹的诊断
        5 湿疹的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1 前言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4 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结果
    5 数据挖掘部分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3 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
    5 网络药理学部分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本研究所用平台及数据库的不足之处
    3 展望与未来
第五部分: 致谢
个人简介

(2)经典名方黄连膏的药效物质及治疗湿疹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黄连膏提取工艺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黄连膏成型性工艺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黄连膏药效物质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黄连膏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黄连膏治疗湿疹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地奈德乳膏联合羌月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状况分析
    2.2 两组患儿疗效分析
    2.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3 讨论

(4)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治则治法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方法
        三、研究的筛选
        四、数据提取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一、检索结果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二、总有效率
        三、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 讨论
    一、银屑病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临床分型的诊断标准
        2.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6 中止标准
        2.7 医学伦理原则
    3.试验设计
        3.1 计算样本量
        3.2 随机分组
    4.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案
        4.1.1 治疗组
        4.1.1.1 敷贴制作
        4.1.1.2 中药贴脐
        4.1.2 对照组
        4.1.3 基础治疗
        4.2 技术路线图
        4.3 观察方法
        4.3.1 一般项目记录
        4.3.2 疗效观察指标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安全性评价指标
        4.5.1 一般体格检查指标
        4.5.2 不良反应记录
        4.5.3 不良反应的分级
        4.5.4 安全性评价
        4.5.5 不良反应的处理
        4.6 观察方法与疗程
        4.7 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入组情况及脱落情况
        5.2 一般资料及基线分析
        5.2.1 一般资料
        5.2.2 基线比较
        5.3 临床疗效
        5.3.1 各组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比较
        5.3.2 各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5.3.2.1 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5.3.2.2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5.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5.3.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SCORAD评分比较
        5.3.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各症状积分比较
        5.3.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4 周后)疗效指数(%)比较
        5.3.3.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疗效等级资料比较
        5.4 不良反应记录
        5.5 典型病例
第二部分 讨论
    1.特应性皮炎中医论述
        1.1 疾病名称溯源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古代医家的认识
        1.2.2 当代医家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方法
        1.3.1 内治法
        1.3.2 外治法
        1.3.2.1 药物治疗
        1.3.2.2 非药物治疗
    2.脐疗的认识
        2.1 脐疗法的历史沿革
        2.2 药物贴脐疗法的理论论述
        2.3 药物贴脐疗法的临床应用
    3.本课题的选方用药依据
        3.1 辩证依据
        3.2 方药分析
        3.3 清心培土方中药的相关研究
        3.4 清心培土方现代研究进展
        3.5 贴脐药物中加用冰片依据
        3.6 蛇黄软膏选用依据
        3.7 蛇黄软膏药物分析
    4.药物贴脐疗法作用于AD的机理
        4.1 “经络理论”说
        4.2 “解剖结构”说
        4.3 “经络筋膜”说
        4.4 “生物全息”说
    5.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5.1 研究数据分析
        5.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6.本课题的创新性
    7.本课题的立项依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特应性皮炎的西医研究
    1.流行病学
    2.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2.1 遗传因素
        2.2 环境因素
        2.3 屏障功能障碍
        2.4 心理因素
    3.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3.1 一般治疗
        3.2 局部用药
        3.3 系统用药
        3.4 紫外线疗法
    参考文献
附录

(6)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五白利湿颗粒药材饮片鉴别及提取工艺优化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五白利湿颗粒药材饮片鉴别
        2.1.1 芦根薄层鉴别
        2.1.2 白花蛇舌草薄层鉴别
        2.1.3 茯苓薄层鉴别
        2.1.4 白术薄层鉴别
        2.1.5 白茅根薄层鉴别
        2.1.6 菊花薄层鉴别
        2.1.7 山楂炭薄层鉴别
        2.2 五白利湿颗粒提取工艺优化
        2.2.1 正交试验设计
        2.2.2 提取次数考察
        2.2.3 验证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原药材饮片
        3.2 薄层鉴别结果
        3.2.1 芦根薄层鉴别结果
        3.2.2 白花蛇舌草薄层鉴别结果
        3.2.3 茯苓薄层鉴别结果
        3.2.4 白术薄层鉴别结果
        3.2.5 白茅根薄层鉴别结果
        3.2.6 菊花薄层鉴别结果
        3.2.7 山楂炭薄层鉴别结果
        3.3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3.3.1 正交实验结果
        3.3.2 提取次数考察结果
        3.3.3 验证试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提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耗材
        1.2 药物
        1.3 对照品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五白利湿颗粒HPLC指纹图谱构建
        2.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2.1.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1.3 成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4 测定方法
        2.2 方法学研究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2.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2.3 方法学考察
        2.4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2.4.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4.2 方法学考察
        2.5 成品与原料药材饮片及半成品的相关性研究
        2.5.1 成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2 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3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6 不同成品HLP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2.7 薄层色谱鉴别
        2.7.1 绿原酸薄层鉴别
        2.7.2 白术(苍术酮)薄层鉴别
        2.8 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种规定测定方法
        2.8.1 颗粒剂装量差异测定
        2.8.2 颗粒剂粒度测定
        2.8.3 颗粒剂堆密度测定(松密度)
        2.8.4 颗粒剂休止角测定
        2.8.5 颗粒剂溶解性测定
        2.8.6 颗粒剂水分测定
        2.8.7 微生物限度测定
        2.8.8 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2.9 颗粒剂加速稳定性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研究结果
        3.1.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1.2 柱温的选择
        3.1.3 色谱柱选择
        3.2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1 精密度试验
        3.2.2 稳定性试验
        3.2.3 重现性试验
        3.2.4 中间精密度试验
        3.3 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3.3.1 绿原酸、木犀草苷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3.3.2 精密度试验结果
        3.3.3 重复性试验结果
        3.3.4 稳定性试验结果
        3.3.5 回收率试验结果
        3.4 成品与原料药材饮片及半成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3.4.1 成品与白茅根相关性考察结果
        3.4.2 成品与芦根相关性考察结果
        3.4.3 成品与白术相关性考察结果
        3.4.4 成品与茯苓相关性考察结果
        3.4.5 成品与菊花相关性考察结果
        3.4.6 成品与白花蛇舌草相关性考察结果
        3.4.7 成品与山楂炭相关性考察结果
        3.4.8 成品与半成品的相关性研究
        3.5 不同成品HLP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
        3.6 薄层鉴别结果
        3.6.1 菊花薄层鉴别
        3.6.2 白术薄层鉴别结果
        3.7 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种规定测定结果
        3.7.1 装量差异测定结果
        3.7.2 颗粒剂粒度测定结果
        3.7.3 颗粒剂堆密度测定结果(松密度)
        3.7.4 颗粒剂休止角测定结果
        3.7.5 颗粒剂溶解性测定结果
        3.7.6 颗粒剂水分测定结果
        3.7.7 颗粒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测定结果
        3.7.8 颗粒剂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测定结果
        3.8 颗粒剂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五白利湿复方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材料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DNCB诱发豚鼠耳部湿疹模型建立
        2.1.1 豚鼠皮损反应观察
        2.1.2 耳肿胀度检测
        2.1.3 组织病理学检查
        2.1.4 炎症病变评定
        2.2 磷酸组胺致豚鼠足瘙痒阈模型建立
        2.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五白利湿浸膏对DNCB致豚鼠耳部湿疹模型皮损影响
        3.2 五白利湿浸膏对DNCB致豚鼠耳部湿疹模型肿胀度的影响
        3.3 五白利湿浸膏对DNCB致豚鼠耳部湿疹模型组织病理学影响
        3.4 五白利湿浸膏对磷酸组胺致豚鼠足瘙痒阈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Th2型相关炎症因子在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Ⅱ
附录Ⅲ 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7)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法
    2 西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2.1 概述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对小儿湿疹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临床试验研究与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
        2.4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病例入组与试验完成情况
        3.2 一般情况可行性分析
        3.3 两组患儿治疗前症候总积分比较情况
        3.4 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表现积分比较
    4 疗效分析
        4.1 患儿症候总积分的比较情况
        4.2 患儿症状表现积分比较情况
        4.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5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立法思想
    2 复方黄柏液药物组成及分析
    3 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的理论基础
    4 临床疗效分析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研究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分析
    3.3 治疗结果分析
    3.4 治疗结果总结
4 安全性观察
5 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5.2 祖国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5.3 结语
    5.4 外感Ⅱ号合剂及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理论依据
    5.5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6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苋黄洗剂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来源
        1.1.2 研究对象选择及诊断标准
        1.1.3 临床资料收集
        1.1.4 治疗观察
        1.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1.2 研究结果
        1.2.1 湿疹患儿的一般情况和临床情况
        1.2.2 三组药物治疗患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1.2.3 三组药物治疗患儿湿疹的临床评分比较
        1.2.4 三种药物治疗患儿湿疹的临床起效时间分析
        1.2.5 三组药物治疗患儿湿疹的不良反应比较
        1.2.6 三组药物治疗患儿湿疹复发率比较
    1.3 讨论
        1.3.1 婴幼儿急性湿疹及评价指标
        1.3.2 苋黄洗剂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1.3.3 苋黄洗剂与西药制剂的临床疗效比较
        1.3.4 苋黄洗剂与中药制剂的临床疗效比较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婴幼儿急性湿疹的概况及治疗进展
    2.1 婴幼儿湿疹概况
    2.2 现代医学对婴幼儿湿疹的认识
        2.2.1 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
        2.2.2 西医西药治疗
    2.3 祖国医学对婴幼儿湿疹的认识
        2.3.1 中药治疗
        2.3.2 其他疗法
    2.4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患儿信息登记表
附录B 随访记录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兰州地区不同证型湿疮病及其严重程度与血清IgE、外周血EOS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证型湿疮病与血清IgE、EOS的相关性研究
    1.研究目的
    2.病例收集
    3.病例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辨证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4.检测方法
        4.1 检测仪器及试剂
        4.2 标本采集
        4.3 具体操作步骤
        4.4 结果判读标准
    5.临床分组
    6.统计分析
    7.研究结果
        7.1 病例收集情况
        7.2 一般情况的比较
        7.3 不同证型湿疮病患者血清tIgE检测结果
        7.4 不同证型湿疮病患者血清sIgE检测结果
        7.5 不同证型湿疮病患者EOS检测结果
第二部分 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血清tIgE、EOS的相关性研究
    1.研究目的
    2.病例收集
    3.病例标准同第一部分
    4.检测方法
    5.临床分组
    6.统计分析
    7.研究结果
        7.1 病例收集情况
        7.2 一般情况的比较
        7.3 不同证型湿疮病患者严重程度(EASI)与tIgE检测情况
        7.4 不同证型湿疮病患者严重程度(EASI)与EOS检测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不同证型湿疮病与血清tIgE、sIgE、EOS的相关性
        1.1 不同证型湿疮病与tlgE的关系
        1.2 不同证型湿疮病与slgE的关系
        1.3 不同证型湿疮病与具体sIgE的关系
        1.4 不同证型湿疮病与EOS的关系
    2.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tIgE、EOS的关系
        2.1 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tIgE的关系
        2.2 不同证型湿疮病严重程度与EOS的关系
结论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西医防治湿疹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就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2 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记录表
附录3 EASI评分表
附录4 仪器及试剂图片展示
附录5 病例资料图片展示

四、中药洗剂治疗婴幼儿皮肤病24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临床类文献探究中医治疗湿疹的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刘静翔.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经典名方黄连膏的药效物质及治疗湿疹作用机制的研究[D]. 张荣榕.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地奈德乳膏联合羌月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分析[J]. 靳彬. 世界复合医学, 2020(10)
  • [4]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 曾兴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效学研究[D]. 朱聪聪.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的临床观察[D]. 孙宇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D]. 陆怀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苋黄洗剂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D]. 高珊.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兰州地区不同证型湿疮病及其严重程度与血清IgE、外周血EOS的相关性研究[D]. 何文昭.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中药洗剂治疗小儿皮肤病24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