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芙蓉[1](2021)在《略论多媒体在小班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优化》文中提出现代化网络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可以使幼儿的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得到发展,所以幼儿园教师应充分掌握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做好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提升。一个人综合能力提升较快的阶段就是幼儿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主动进行创新。本文主要是以幼儿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以幼儿身心特点为基础进行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并且通过研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李水英[2](2021)在《博物馆数字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博物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教育”已逐渐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比如故宫博物院、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云南省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纷纷设立了自己网站的教育专栏和专职服务于博物馆线下线上教育功能、社会培训、馆校合作的教育职能机构,如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培训中心、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培训、云南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部门等。数字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历史文化记忆成为近些年博物馆界的潮流,并通过互联网媒体将馆藏资源向全世界宣传丰富灿烂历史文化艺术的过程中,起到了社会瞩目的宣传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我国从国家到省市教育部门也通过行政文件、监督等多种手段,促使中小学校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美术美育教育教学中,为此中小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去博物馆进行文化艺术实践,但是鲜有中小学真正将丰富多样的线下博物馆、尤其是丰富便利的线上博物馆馆藏资源和熟悉亲切的本地博物馆线上与线下资源融入到日常美术课堂教学中。研究发现博物馆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应用研究的文献大多是本土博物馆资源与美术课程相结合的探索,有以博物馆资源结合学生特点与校本课程相融合的研究,但是没有触及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如何在美术教学链中应用博物馆数字资源的问题。通过赵芳芳的硕士论文研究结果与调查研究表明,直至最近云南省博物馆与学校签订的“馆校共建”协议。但截至目前,该馆校合作还是局限于学生到博物馆实地的艺术学习层面,未涉及数字资源融合应用。因此本文尝试在馆校合作背景中,以云南省博物馆为例,借鉴前人对新媒体数字资源存在方式的梳理,以文本类、图片类、音频类、视频类、虚拟现实类和动画类将线上馆藏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归类,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博物馆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将博物馆线下尤其是线上便利丰富的数字资源嵌入美术课堂的日常教学中,从“物境”“情境”“意境”三个维度阐析博物馆数字资源在教学链环中嵌入的节点,探索虚拟与实体博物馆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深度结合的途径。为博物馆资源更好地融入美术教育,提高视觉培养的质量和效率积累经验;为宝贵的博物馆数字资源通过日常美术教学途径进行传播,提供借鉴。
何蕾[3](2021)在《藏区M市小学美术教学中嘉绒藏族文化传承的现状研究》文中提出嘉绒藏区有着绚烂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不乏丰富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可以对美术学科资源的开发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着促进作用。就当前嘉绒藏区小学美术课程来看,该地区民族文化与美术课程很少进行有效创新融合,该地区也缺乏与本土文化相关的美术校本课程。因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进一步在美育教育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此研究如何在藏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传承嘉绒藏族文化,分析小学美术教育与嘉绒藏族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及问题,将嘉绒藏族文化科学的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之中,无论对传承嘉绒藏族文化、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拓展教学方法,还是对满足该地区学生在求学阶段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并促进藏区教育事业、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四章来论述M市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嘉绒藏族文化教育现状,在介绍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调查分析M市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嘉绒藏族文化教育现状。通过分析美术教学与嘉绒藏区文化的之间的关系,描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科教学与嘉绒藏族文化融合创新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向M市的学校管理人员、老师和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在M市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嘉绒藏族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阻碍,有针对性的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罗杰齐[4](2021)在《“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1972年“世界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后,环境教育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理念。我国的环境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美育”教学理念。我国的生态美育教育理念,将生态学、美学和教育学进行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进而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首先,文章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生态美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其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对广东省7所初级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发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足;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3.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其思想精神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随后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融入的问题研究,分别是1.初中美术开展生态美育历史不长,经验不足;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生态审美素养有待提高;3.初中美术对生态美育重视程度不够。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局面,融入“生态美育”的思想内涵,从初中美术教学的途径进行论述,分别是1.提升师生的生态美育意识;2.建立开放完整的样本课程;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4.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制。最后,为了将“生态美育”真正贯彻落实到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来,以所调查的初中学校美术教材为例,借用了存在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生态美育”,将“生态美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生态美育”的哲学基础“整体论生态观”,“生态美育”的主要审美范畴“共生性”、“家园意识”和“诗意地栖居”以及“生态美育”的主要思维方式渗透并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开发得到相应的教学课程,分别是《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用装饰色彩来表达》和《地球·绿洲·家园》,按照相应标准和要求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蒋萍[5](2021)在《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核心素养教育是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有效途径。尽管世界各国对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多维度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推进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核心素养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也是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养成应该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在教材中图文的理解、在美术教材中寓含的道德情操、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等。美术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素养并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是必须在后天经过较多努力之后才能养成的,所以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情实际情况,坚持抓早抓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文在对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组织美术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评价的教学实践现状分析之后,发现教师存在着教育发展观偏颇、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低下以及教学评价没有尊重学生个体等问题,经过研究之后,建议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要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从“识读图像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审判判断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的”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时要从多维度给予中肯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小学美术,力求为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实践的指导意义。任何实践的进步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在我国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中,虽然具有丰厚的研究成果和较多的先进理论,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学理念也要进行不断变革。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力争通过广泛学习,学习借鉴成熟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也希望通过东安县某小学的教学案例分析增强研究的实践指导性,为推动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此课题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课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文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思路,明确创新点。尤其是通过对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确保论文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完善。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论述章节。主要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理论进行论述。尤其是针对研究内容就小学美术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以及依据进行论述,进一步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而强化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增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指导性。第三部是论文研究的核心章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现状进行分析。经过数据信息分析以及搜集信息资料整理,认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方面。二是教学内容存在缺陷。三是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四是业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五是教学评价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价时没有尊重学生主体以及评价的多维性没有体现出来等方面。第四部分提出美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是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强识读图像能力的培养、加强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完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景教学法、开放教学法以及本土化教学法。四是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使用教学工具能力方面。五是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尊重学生个性,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结果具有激励性以及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
刘露阳[6](2021)在《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探索》文中提出《聋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6年版)》(全文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有概括性以及导向性的核心内容标准,为聋校美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聋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培养聋生的观察、想象以及创作能力,帮助聋生融入社会,培养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为四大领域,本论文针对聋校初中阶段“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进行研究。通过前期文献梳理发现,普校已有了比较详尽的讨论,但聋校美术这一领域的教学尚缺乏系统探索。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基于《课程标准》及相关研究,对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进行分析,为后续调查奠定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吉林省三所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及实物分析,发现教师在该领域教学中存在多以升学为目标,教学资源开发不全面,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教师要重视、研究《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聋生潜能开发;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发展等建议。
汪亚[7](2021)在《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的策略研究 ——以蜀绣鉴赏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21世纪以来,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家逐渐将核心素养视为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基于教育背景和人才发展双重影响下,我国于2006年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后各学科在遵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标准下提出并制定具有各自独特性的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在这种情势下,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为培养目标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正式形成。高中美术共分为九大模块,其中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在美术课程中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被列为必修课程模块。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美术鉴赏教学所担负的美育功能更加明确,突出对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的养成与提升,并视为美术鉴赏模块教学的目标追求之一。由此来看,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根据《普通高中美术鉴赏(2017年版)》的要求和所在区域的美术教学情况,针对性的将地方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鉴赏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了解与认识。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巴蜀文化为根基,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缔造出非凡的刺绣文化与艺术。因此,在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入蜀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蜀绣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对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在高中民间美术鉴赏中融入蜀绣以实现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目标。采取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教师访谈、教学案例实践等多种方式,探索在高中民间美术鉴赏中融入蜀绣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策略,以期为美术教育者提供一个在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入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蜀绣有效培养学生审美判度素养的新视角。本论文主要从七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论文研究的来源背景、意义、目的和方法,梳理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审美判断素养、高中美术鉴赏、民间美术、蜀绣的相关研究文献和代表性观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本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明确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意义;第三部分是蜀绣的概述,整理蜀绣内容、探明蜀绣融入民间美术鉴赏教学的要点和优势;第四部分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对从事于一线美术教学的教师采用访谈交流的形式,探明在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对于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总结梳理造成现状的根源所在;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章节,依据上章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尝试提出“创设情境,增强审美感受”、“巧妙设疑,激发判断意识”、“比较鉴赏,培养判断思维”、“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展示评价,塑造审美品格”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现存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落实对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本课题研究形成的教学策略运用于以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蜀绣为主题的单元鉴赏教学案例中,以此来证明其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一部分为论文研究总结。
唐巾杰[8](2021)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吹塑纸版画是集设计性、操作性和探索性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吹塑纸版画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表现等多种综合能力的提升。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主动性以及建构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切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吹塑纸版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我是非遗传承人》的整体单元课程,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吹塑纸版画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创新性,用综合、创新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及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模式,明确其含义和特点。其次,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对美术教师和非遗传承人的访谈,了解所在学校吹塑纸版画课程开展情况、学生对吹塑纸版画的掌握程度、兴趣等,发现当前吹塑纸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根据吹塑纸版画教学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观点,明确建构主义融入教学的意义、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再通过设计案例将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了三种模式的教学案例,探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在小学吹塑纸版画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反思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和不足,得出结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性探究,更加有利于拓展吹塑纸版画课程设计思路,使吹塑纸版画教学实施效果更佳。
梁文君[9](2021)在《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初中美术插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加工心理学与插图的结合改变了以往强调学生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的教育观念,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对扬州市ZX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学生并未重视和利用插图在学习中的价值。文件梳理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现有的插图教学大多从教材出发很少涉及课外的插图知识;现有的美术课中插图的使用也是直接针对插图进行创作,很少重视教学过程中基础性知识对学生的作用,重在结果,不重视过程。针对上述所提问题,根据对信息加工理论中认知过程的研究,构建了信息加工理论下的初中插图教学设计框架。选取七年级《人类的朋友》一课进行课外的拓展并进行教学设计,以第三课《插图教学》为例,从课时概要、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和实践。根据实施的情况,得出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插图教学设计开展的成效: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对学生图像感知能力、审美注意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最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堂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的个人能力也要不断提升,包括教学能力、动手和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丰富插图教学的资源。
陶晓芸[10](2021)在《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理解性学习”已经成为了课改背景下课程实施的新定位。而基于Ub D理念的逆向教学设计切合了“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的课改需求,又顺应了当下“通过美术促进理解”的世界话语。因此,如何将逆向教学设计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从根本上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逆向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对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归纳逆向教学设计的特征、框架结构及其与传统顺向教学设计的异同,进一步为逆向教学设计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全面分析当前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为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现实依据。在充分探明逆向教学设计在课改实施中的重要性后,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的框架步骤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开展实践研究。
二、试论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略论多媒体在小班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意义 |
1. 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理念。 |
2. 注意幼儿兴趣的变化。 |
3. 多媒体课堂的完善。 |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1.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出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
2.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幼儿对绘画内容进行理解。 |
3.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幼儿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
4.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提升。 |
四、结语 |
(2)博物馆数字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三、研究问题及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云南省博物馆概况与数字博物馆利用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博物馆概况 |
第二节 数字博物馆艺术模块的应用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博物馆数字资源基于建构主义的馆校合作美术教学应用思路 |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 |
第二节 博物馆数字资源基于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应用思路 |
第五章 云南省博物馆数字资源在美术教学链中的设计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资源模块化分析 |
第二节 美术教学链的校外资源接入点分析 |
第三节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资源在美术教学链中的教学方案设计 |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藏区M市小学美术教学中嘉绒藏族文化传承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美术教学 |
2.1.2 嘉绒藏族文化 |
2.1.3 文化传承 |
2.2 相关理论 |
2.2.1 多元文化教育 |
2.2.2 民族精神教育理论 |
2.2.3 教学论相关理论 |
3 M市小学美术教学中嘉绒藏族文化教育现状 |
3.1 M市小学美术教学发展基本情况 |
3.1.1 M市地域特点及人口分布状况 |
3.1.2 M市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状况 |
3.1.3 M市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状况 |
3.2 调查设计 |
3.2.1 调查对象 |
3.2.2 研究工具 |
3.3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在综合探索维度方面 |
3.3.2 在造型表现维度方面 |
3.3.3 在设计应用维度方面 |
3.3.4 在欣赏评述维度方面 |
3.4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4.1 在综合探索维度方面 |
3.4.2 在造型表现维度方面 |
3.4.3 在设计应用维度方面 |
3.4.4 在欣赏评述维度方面 |
3.5 学生、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
3.5.1 在综合探索维度方面 |
3.5.2 在造型表现维度方面 |
3.5.3 在设计应用维度方面 |
3.5.4 在欣赏评述维度方面 |
3.6 校长、教师访谈调查结果比较 |
4 M市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 |
4.1 美术教学中“校本课程”缺失 |
4.2 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 |
4.3 美术教学中对嘉绒藏族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 |
4.4 学生对在美术课堂中融入民族文化喜好程度不同 |
5 M市嘉绒藏族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
5.1 以教学大纲为主,开发校本课程 |
5.2 提高美术教师教学水平 |
5.3 吸收运用嘉绒藏族美术资源 |
5.4 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和方法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学生问卷 |
附录四:教师问卷 |
附录五 |
附录六:校长访谈内容梳理 |
附录七:教学设计《嘉绒头帕》——结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纹样》一课设计 |
致谢 |
(4)“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生态美育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中国生态美育的产生 |
第二节 生态美育的意义 |
一、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存在观 |
二、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三、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诗意地栖居” |
第三节 生态美育的哲学基础观 |
第四节 生态美育的审美范畴 |
一、“共生性” |
二、“家园意识” |
三、“诗意地栖居” |
第五节 生态美育的思维方式 |
第三章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 |
第一节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
一、从社会发展层面上看 |
二、从学生层面上看 |
三、从教学内容上看 |
四、从教学方式上看 |
第二节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 |
一、促使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 |
二、促进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 |
三、构建正确的、健康的生态审美观 |
四、扩展美术创作的内容和媒材 |
第四章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的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的融入现状研究 |
一、调查对象 |
二、问卷的编制与统计方法 |
三、问卷的实施 |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融入的问题研究 |
一、初中美术开展生态美育历史不长,经验不足 |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生态审美素养有待提高 |
三、当前初中美术对生态美育重视程度不够 |
第三节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融入路径研究 |
一、提升师生的生态美育意识 |
二、建立开放完整的样本课程 |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
四、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制 |
第五章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设计 |
第一节 教学方法 |
一、讲授法 |
二、示范 |
三、小组活动 |
四、练习法 |
五、视听展示 |
六、个体表达 |
七、作品展示 |
第二节 教学实施 |
一、对样本案例进行分析对比 |
二、构建学生生态审美观的教学案例设计 |
三、侧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 |
四、侧重构建家园意识的教学案例设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的融入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B 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的融入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C 初中美术生态美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情况 |
附录D 初中美术生态美育教学中老师的具体情况 |
附录E 侧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 |
附录F 侧重构建家园意识的教学案例设计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现实意义 |
2.理论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相关理论概述 |
(一)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 |
2.小学美术教学 |
3.美术核心素养 |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
(三)小学美术教育和美术核心素养的联系 |
(四)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 |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内容 |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
二、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
(一)调查与实施 |
1.问卷的设计 |
2.问卷的实施 |
3.问卷的统计 |
(二)访谈过程 |
1.访谈提纲设计 |
2.访谈实施情况 |
(三)成因与不足 |
1.教学理念方面 |
2.教学内容方面 |
3.教学方法方面 |
4.教学能力方面 |
5.教学评价方面 |
三、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
1.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
(二)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
1.加强识读图像能力的培养 |
2.加强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 |
3.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 |
4.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
(三)完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
1.创建情景式教学形式 |
2.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
3.注重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 |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
1.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
2.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
3.使用教学工具能力 |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
1.评价要充满情感 |
2.评价要形式多样 |
四、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案例 |
1.案例一: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动漫亮相》教学设计案例 |
2.案例二: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草丛中》教学设计案例 |
3.案例三: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石头说话》教学设计案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6)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 |
二、美术对聋生的重要性 |
三、对美术教学实践的反思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 “造型·表现”领域 |
二、初中聋生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美术“造型·表现”的相关研究 |
二、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三、聋校美术教学的相关研究 |
四、聋校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物分析法 |
第二章 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概述 |
第一节 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理念 |
一、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
二、重视沟通,激发兴趣 |
三、关注文化,联系生活 |
四、评价多元,注重创新 |
第二节 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与内容 |
一、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分析 |
二、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内容分析 |
第三节 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实施 |
一、 《课程标准》对于聋校初中美术教学实施建议 |
二、初中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实施原则 |
第四节 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评价 |
一、初中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评价要点 |
二、初中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评价原则 |
第三章 对吉林省三所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的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第二节 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现状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法 |
四、教学评价 |
第三节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现存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四章 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改进建议 |
一、重视《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标准》研究能力 |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
三、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聋生潜能开发 |
四、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的策略研究 ——以蜀绣鉴赏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与代表性观点 |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与代表性观点 |
一、高中美术鉴赏及审美判断素养的界定 |
(一)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 |
(二)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内容梳理 |
(三)高中美术审美判断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意义 |
二、蜀绣的概述 |
(一)蜀绣的起源与发展 |
(二)蜀绣的艺术特征 |
1.光亮平齐的针法 |
2.疏朗简练的构图 |
3.雅俗相宜的配色 |
4.品类丰富的题材 |
(三)蜀绣承载的价值 |
1.文化传承价值 |
2.手工技艺价值 |
3.艺术审美价值 |
(四)蜀绣融入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的优势 |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
2.丰富学生的视觉形象 |
3.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 |
三、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
(三)调查内容与分析 |
(四)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1.教师对高中民间美术鉴赏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
2.教师对高中民间美术鉴赏的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晰 |
3.教师对高中民间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组织能力不高 |
4.教师对高中民间美术鉴赏的教学方式更新不及时 |
四、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理论依据与教学策略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教学策略 |
1.创设情境,增强审美感受 |
2.巧妙设疑,激活判断意识 |
3.比较鉴赏,培养判断思维 |
4.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 |
5.展示评价,塑造审美品格 |
五、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教学案例 |
(一)《蜀绣》鉴赏教学案例概述 |
(二)《蜀绣》鉴赏课教学案例设计 |
1.第一课时《蜀绣色彩鉴赏》 |
2.第二课时《蜀绣纹样鉴赏》 |
3.第三课时《蜀绣绣绘表现》 |
(三)教学案例实践小结 |
六、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策略研究总结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局限与不足 |
1.研究局限 |
2.研究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二: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教师访谈 |
附录三:《蜀绣》部分教学课件、课堂实拍和随堂记录表 |
附录四:《蜀绣》鉴赏教学创作学习单 |
附录五:《蜀绣绣绘表现》学习单 |
附录六:《蜀绣》鉴赏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测量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对象 |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步骤 |
3.创新点 |
一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吹塑纸版画 |
2.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
2.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 |
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
二 吹塑纸版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生与教师调查分析 |
1.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
2.教师访谈调查与分析 |
(二)非遗传承人访谈分析 |
1.访谈内容 |
2.访谈结果分析 |
(三)吹塑纸版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
1.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关注 |
2.吹塑纸版画创作形式不够丰富 |
3.学材设置有待完善 |
4.课堂评价不够全面 |
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分析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意义 |
1.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
2.培养创新思维 |
3.强化实践能力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设计原则 |
1.突出主动建构的学习方法 |
2.强调情境创设的作用 |
3.主张协作学习 |
4.利用信息资源支持教学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实施策略 |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
3.完善评价体系 |
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实践 |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 |
1.单元总体设计思路 |
2.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
3.教学工具设计 |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过程 |
1.支架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2.随机进入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3.抛锚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成效 |
1.学生内在驱动力的激发 |
2.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
3.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 |
4.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
五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
(一)吹塑纸版画教学的思考 |
1.本研究创新之处 |
2.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二)吹塑纸版画教学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9)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初中美术插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的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初中美术插图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 |
第一节 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二节 信息加工理论框架图 |
第三节 插图教学设计的内涵 |
第四节 信息加工理论与插图教学设计的关系 |
第二章 插图教学设计实施的前期分析 |
第一节 插图创作教学设计的现状 |
第二节 学习者的分析 |
第三章 插图教学设计方案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定 |
第二节 插图教学内容分析 |
第三节 插图教学过程设计 |
第四节 插图教学评价的设计 |
第四章 插图教学的具体实施与反思 |
第一节 插图教学设计的实施 |
第二节 插图教学设计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三、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 |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五、本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
六、本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启示 |
二、深度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
第二节 单元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莫里逊单元教学法及其启示 |
二、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理论及其启示 |
第三节 逆向教学设计的特征 |
一、“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核心理念 |
二、“以终为始”的课程设计框架 |
三、“循环往复”的系统设计过程 |
四、“重点优先”的单元教学内容 |
五、“大概念为航标”的基本问题 |
六、“多元评价”的单元评价体系 |
第四节 逆向教学设计的框架步骤 |
一、确定预期结果 |
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
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
第五节 逆向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与分析 |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不同 |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不同 |
三、课程教学设计的程序不同 |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 |
五、对待教学评价的观点不同 |
第二章 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
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 |
二、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解读 |
第二节 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
二、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教师访谈报告 |
三、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三节 逆向教学设计运用于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
一、美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
二、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的现状为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
第三章 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应用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以上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为例 |
第一节 《感受民间艺术》单元教学设计 |
一、单元教学内容概况 |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 |
三、确定单元的评估证据 |
四、设计单元的学习活动 |
第二节 《感受民间艺术》单元教学实施 |
一、第一单元《影之源》教学实施过程及分析 |
二、第二单元《影之趣》教学实施过程及分析 |
三、第三单元《影之光》教学实施过程及分析 |
第四章 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应用逆向教学设计的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教学实践成果 |
一、开展调查活动,提供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
二、设计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创作与表现的欲望 |
三、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
第二节 教学反思 |
一、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
二、学习内容要情境、问题和任务三位一体 |
三、教学方法要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 |
四、学习方式的革新需要技术工具的支持 |
五、学习评价要多元并镶嵌于教学过程中 |
六、学校教学要与更为广泛的共同体联系 |
第五章 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展望 |
一、本研究的成效及创新之处 |
二、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
三、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二: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情况调查(教师访谈) |
致谢 |
四、试论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略论多媒体在小班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优化[J]. 周芙蓉. 学苑教育, 2021(20)
- [2]博物馆数字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博物馆为例[D]. 李水英. 云南艺术学院, 2021(02)
- [3]藏区M市小学美术教学中嘉绒藏族文化传承的现状研究[D]. 何蕾.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罗杰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D]. 蒋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6]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探索[D]. 刘露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中民间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的策略研究 ——以蜀绣鉴赏教学为例[D]. 汪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唐巾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初中美术插图教学设计研究[D]. 梁文君. 扬州大学, 2021(09)
- [10]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陶晓芸.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