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谭令[1](2020)在《三草降压汤对SHR肾脏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目前,全世界近三分之一成年人患有的高血压[1],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亿之多[2]。因此,高血压已成为消耗社会医疗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的经济负担日趋严重。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患者尤其不能忽视的风险,其中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发生率已高达18%[3],仅次于糖尿病肾病和肾小球肾炎。在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面,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创立的三草降压汤(Sancao Decoction,SCD)临床疗效显着,SCD由芍药甘草汤加龙胆草、益母草、夏枯草组成,具有清肝泻火、养阴柔肝、活血通经和利水散结等功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发现SCD可通过抗炎作用显着降低血压,因此,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能否通过抗炎作用进一步改善高血压造成的肾脏损害。目的:1.观察SCD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肾功能、尿液生化指标及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的改善作用。2.通过检测肾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 B(NF-κ 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等蛋白的表达,探索SCD对TLR4/NF-κ B/NLRP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从而明确SCD改善高血压肾损害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只2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卡托普利组(CPT组)(30mg/kg)、三草降压汤组(SCD组)(10.6g/kg),8只同周龄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分别于给药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压,并于给药12周后,留取各组大鼠24小时尿液,生化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UCRE)和尿蛋白(UP)等指标,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取血清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尿酸(UA)等肾功能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评估肾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 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IL-1 β蛋白的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 B和NLRP3的蛋白表达情况。最后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各组大鼠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给药前,SHR 组、CPT 组及 SCD 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上述三类血压值均显着高于WKY组(P<0.01);给药4周后、8周后及12周后,与WKY组相比,SHR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CPT组和SCD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与WKY组相比,SHR组、CPT组及SCD组的心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HR组、CPT组和SCD组三组之间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大鼠尿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治疗后,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显着升高(P<0.01),尿肌酐显着降低(P<0.01),尿量明显减少(P<0.01),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和尿蛋白定量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大鼠相比,SCD组和CPT组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均显着降低(P<0.01),且两组的尿肌酐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SCD组的尿量显着增多(P<0.01),而CPT组的尿量未见明显增多(P>0.05),SCD组和CPT组的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均显着降低(P<0.01),但此两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改变(P>0.05)。3.各组大鼠肾重、体质量和肾脏指数的变化治疗后,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双侧肾脏总重量无明显改变(P>0.05),但SHR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SHR组的肾脏指数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SCD组和CPT组大鼠的体质量无明显改变(P>0.05),CPT组大鼠的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但SCD组大鼠的肾脏指数无明显降低(P>0.05)。4.各组大鼠肾功能的变化治疗后,与WKY组相比,SHR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血尿酸(UA)均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SCD组和CPT组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酸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部分肾小球重度萎缩,肾内动脉周围重度炎性浸润,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明显,肾小管扩张。与模型组相比,SCD组和CPT组大鼠肾小球萎缩程度减轻,肾小管无扩张。(2)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肾组织内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SCD组和CPT组胶原纤维的表达明显减少。6.SCD对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IHC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与WKY组相比,SHR组的TLR4、MyD88、NF-κB、NLRP3和IL-1 β蛋白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CPT组和SCD组的TLR4、MyD88、NF-κ B、NLRP3和IL-1 β蛋白的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WKY组相比,SHR组的MCP-1和IL-1 β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CPT组和SCD组的MCP-1和IL-1 β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1.三草降压汤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肾损害,其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血压,改善尿液生化异常,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等方面实现;2.三草降压汤可通过调控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肾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高血压肾损害。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2](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说明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陆志杰[3](1996)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选择26例原发性高血压(EH)伴Ⅱ型糖尿病(NIDDM),其中糖尿病肾病(DN)12例,加用卡托普利37.5~112.5mg/日口服治疗,共4周.结果:收缩压(SBP)/舒张庄(DBP)由21.9±2.3/13.5±0.5kp_a降为19.3±1.5/12.2±0.8Kp_a(P<0.01),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由10.7±4.5/13.7±3.9mmol/L减为6.5±1.6/10.2±2.7mmol/L(P<0.01);24小时尿蛋白由1.9±0.3g减为0.6±0.3g(P<0.01).表明该药在降压的同时确有改善糖代谢、降低尿蛋白排泄的作用。
刘昉[4](2020)在《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以中国中药学会发布的《课题研究指导原则》为指导,运用GRADE研究方法,参照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提高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提高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1.召开课题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完成临床问题构建并确立相关结局指标。2.文献研究:文献检索的资料库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搜集未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进行补充,尽可能减少文献的缺失。3.证据质量评价与证据评级:本次研究纳入文献为RCT研究及Meat分析/系统评价文章,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RCT研究采用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able)进行质量评价;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采用AMSTAR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为证据评级提供依据。对于研究类型相同、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证据综合分析,通过Meta分析森林图获得同一种中成药多项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与总结,通过倒漏斗图检查Meta分析的某一结局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GRADE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4.专家共识:在全国范围内向相关领域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征求药品的推荐意见,并确定推荐药品的适用证型、使用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形成指南的最终推荐意见。研究结果1.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章量表评分均偏低,不足纳入标准;RCT研究文献共纳入163篇,包括百令胶囊23篇、黄葵胶囊22篇、雷公藤多苷片22篇、复方丹参滴丸17篇、金水宝胶囊12篇、肾炎康复片9篇、尿毒清颗粒8篇、通心络胶囊8篇、渴络欣胶囊5篇、六味地黄丸5篇、肾衰宁(片/胶囊/颗粒)4篇、参芪降糖颗粒3篇、糖脉康(片/颗粒)3篇、芪参益气滴丸2篇、肾炎舒(胶囊/颗粒)2篇、苁蓉益肾颗粒1篇、大黄蟅虫丸1篇、地黄叶总苷胶囊1篇、复方肾炎片1篇、复方血栓通胶囊1篇、金芪降糖胶囊1篇、精乌胶囊1篇、木丹颗粒1篇、脑心通胶囊1篇、蒲参胶囊1篇、芪药消渴胶囊1篇、芪蛭降糖胶囊1篇、香砂六君丸1篇、肾炎片1篇、通脉降糖胶囊1篇、血府逐瘀片1篇、血脂康胶囊1篇、正清风痛宁缓释片1篇。归纳出33种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中成药。2.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中成药能够降低临床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部分中成药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且临床应用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整体安全性良好。3.证据质量的GRADE评级显示:大多数文献研究证据质量评级为低质量和极低质量,个别为中质量研究。4.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归纳出的中成药目录进行评议、推荐评价,确定了33种中成药的推荐意见,并确定了适用证型、使用禁忌症,形成了最终的指南意见。研究结论此次指南研究我们主要参照《课题研究指导原则》,运用了GRADE系统方法结合专家共识,最终对百令胶囊、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复方丹参滴丸、金水宝胶囊、肾炎康复片、尿毒清颗粒、通心络胶囊、渴络欣胶囊、六味地黄丸、肾衰宁(片/胶囊/颗粒)、糖脉康颗粒、肾炎舒(胶囊/颗粒)、苁蓉益肾颗粒、复方肾炎片、肾炎片予以弱推荐。
刘大胜[5](2020)在《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概念、大数据时代,创新意识与原创思维得到高度重视,海量医疗数据的产生对医学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中医药学以天人相应、形神一体的思维模式与真实世界研究注重临床实际情况的理念不谋而合。将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中医药的诊治规律及精准化方药的探索中,使中医原创思维与形象思维、具象思维、逻辑思维相结合,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思路。顽固性高血压病(Resistanthypertension,RH)作为临床中常见、高发、难治性疾病,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引发心、脑、肾等多脏器的并发症,尤其容易引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目前中西医均未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使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认为RH多为虚实夹杂,主要体现在疾病日久,脏腑受损,阴阳气血失调,同时风、火、痰、瘀等相互兼夹,临床辨证困难。如何在真实世界下研究RH的诊治规律及其合并MACE的相关因素,克服辨证论治存在的客观证据欠缺与治疗方药缺乏精细的不足,逐步理清“病-症-证-药”之间的关系,实现由“症-药”的精准化用药思路以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效果,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1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探索中医药诊治RH过程中“病-症-证-药”的精准化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的形成方法,初步明确精准化方法的关键技术和适用范围,为中医辨证论治中由“症-药”的精准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2研究内容2.1研究真实世界下RH“病-证-药”的诊疗规律,比较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和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的中西医诊断和用药规律的差异,探索RH的核心病机及处方思路;2.2通过GBM和XGBoost算法筛选RH患者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针对关键相关因素挖掘其与用药及中医证素的关联,结合相关因素对MACE发生的影响率,挖掘“症-证”“症-药”的规律,探索由“症-药”的精准用药方法的形成过程。3研究方案3.1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3.1.1病例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HIS系统中2015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的门诊和住院的RH患者。主要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诊断信息(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中医证类)、西药信息、中药信息。3.1.2设计类型本研究属于真实世界研究下的横断面研究。3.1.3目标人群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患者常伴发的不良事件对其分类,主要分为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和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3.1.4研究方法(1)RH总人群诊治规律挖掘:对RH总人群进行基本信息描述,然后对西医诊断名、西药及其分类、中医证素、中药等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分析,挖掘中西医核心诊断及用药,结合中医理论,对挖掘结果进行诊疗规律分析;(2)两类人群诊治规律比较:对RH人群和RH+MACE人群分别采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西医诊断、西药用药及分类、中医证素、中药、中医证素与中药之间的规律,分析两类人群核心诊断及用药规律的差异,总结两类人群的病理特点和用药思路,为下一步精准用药研究提供基础。3.1.5统计方法本研究使用R3.6.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一般统计方法、基线分析、关联分析等。3.2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3.2.1病例来源此研究内容需用完整电子病历信息,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治疗的RH患者中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与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主要信息包括HIS系统中的诊断、用药信息及EMR系统中的电子病历信息。3.2.2设计类型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中回顾性研究的设计,选取患者首次明确诊断为RH的病历记录进行研究。3.2.3目标人群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患者常伴发的不良事件分为RH人群和RH+MACE人群。3.2.4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以提升树算法中的GBM、XGBoost两种算法筛选相关因素,并用关联规则分析主要相关因素与中西药、中医证素的关联,初步明确针对主要相关因素使用的中药,以期达到由“症-药”的精准用药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1)构建RH人群与RH+MACE人群相关因素变量的筛选方法。①建立RH个体发生MACE概率的目标函数:引入对数似然比,构建RH个体发生MACE概率的对数函数g(X),X表示影响RH个体发生MACE的因素。②构建MACE目标函数的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采用自适应算法,自动将RH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疾病等多个维度的相关因素作为协变量不断引入MACE的目标函数g(X),构建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直至模型中含有交互阶数K个相关因素。(2)确定RH个体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估算MACE目标函数g(X)的初始值,通过Boosting算法,对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进行线性相加,通过不断调整模型残差,确定RH个体发生MACE相关因素。(3)建立RH+MACE主要相关因素由“症-药”的形成方法。针对RH+MACE的主要相关因素,如头晕、胸闷等,利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与其关联的核心证素与药对,分析其治疗相关因素的理论基础,得到针对相关因素的由“症-药”的精准用药。(4)建立RH与RH+MACE个体的分类模型。估算MACE目标函数g(X)的初始值,通过Boosting算法的不断迭代,将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进行线性组合,估算RH个体分类到RH+MACE人群的概率。(5)结合关键“症-药”的结果识别相关因素对RH分类模型的影响。假设方药对相关因素有效,去掉对应的相关因素,再次对RH个体进行概率估算,根据概率变化识别这一相关因素对RH引发MACE结局的重要性,指导临床用药的精准性。3.2.5统计方法本研究以R3.6.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使用提升树算法中的GBM、XGBoost算法筛选相关变量,其他统计方法包括基线分析、一般统计分析等。4研究结果4.1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4.1.1研究人群根据RH的筛选流程,共筛选2015年1月2日-2019年11月5日的RH门诊及住院患者总人群4753例,其中RH人群807例,RH+MACE人群3319例。4.1.2年龄与性别RH总人群中,60岁以下RH患者男性多于女性,60岁及以上患者女性发病率逐渐上升,出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P<0.001)。两类人群中,RH人群半数以上集中在60岁以下(53.4%),RH+MACE人群大多数集中在60岁及以上(74.8%)(P<0.001)。两类人群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4.1.3西医诊断名及相关疾病分析RH总人群中,共出现西医诊断名3306个。根据提升度>1,关联分析发现血脂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的关联性较强(385例,置信度96.98%),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心脏病、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联性较强(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RH人群关联疾病以高脂血症、糖尿病、关节痛等为主(关联节点多);RH+MACE人群关联疾病以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关联节点多)。4.1.4中医诊断名及中医证类分析RH总人群中,中医诊断名以胸痹、失眠、心衰病、胸痹心痛病等为主,中医证类以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主。4.1.5中医证素名及证素相关分析RH总人群中,中医病位以肝、脾、肾为主,“肺-心-经络”提升度较高(13.6154)。“气虚、血瘀、痰”为核心证素,“气虚-血瘀(支持度27.33%,置信度67.69%)”“痰-血瘀(支持度22.95%,置信度72.78%)”的支持度与置信度较高,说明“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是RH两个主要证类。两类人群中,RH+MACE人群病位在“心-肺-经络”之间关联度较RH高(提升度10.1916)。RH人群病素核心关联为气虚、血瘀、气滞、阴虚、阳亢;RH+MACE人群气虚、血瘀、痰、精亏、热等关联较高。4.1.6西药分类及药物相关分析RH总人群中,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使用频率最高(总人群占比>60%),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三类药与其他降压药关联度最高(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RH+MACE人群使用呋塞米、螺内酯比RH人群高(关联节点多),酒石酸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也比RH人群高(关联节点多)。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为两类人群共同的常用药,RH+MACE人群调血脂药与其他药的关联高于RH人群(关联节点多)。4.1.7中药名及组方分析RH总人群中,以茯苓、竹茹、陈皮、半夏、甘草等利湿化痰药,黄芪、党参等补气药,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活血药的频次及关联度高(支持度>5%,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茯苓、陈皮、半夏、白术等健脾祛痰药为两类人群共同核心处方。RH人群以天麻钩藤饮的思路明显,RH+MACE人群中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加丹参、川芎的思路明显(支持度>10%,关联节点多)。4.1.8中医证素与中药的相关分析两类人群中,RH人群以气虚、血瘀、阳亢为主,处方中阳亢与天麻钩藤饮,气虚与黄芪、白术、茯苓,血瘀与当归、川芎、赤芍等关联度高(支持度>3%,关联节点多)。RH+MACE人群中,痰证与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血瘀与丹参、川芎、当归,气虚与党参、白术的关联度高(支持度>5%,关联节点多)。4.2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4.2.1研究人群共纳入2015年4月27日-2019年10月25日电子病历信息完整的住院RH患者总人群2367例。其中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152例,RH+MACE人群1286例,共1438例患者。4.2.2一般信息(1)年龄特征:RH人群年龄均数及中位数均小于RH+MACE人群(P<0.001)。(2)性别、民族、婚姻、职业特征:两类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在RH+MACE人群高于RH人群。民族、婚姻无统计学差异(P>0.05)。(3)发病节气:雷达图显示,RH人群以霜降、寒露、处暑等节气较多,RH+MACE人群以寒露、处暑、立冬等节气较多。(4)一般体格检查:RH+MACE人群呼吸快于RH人群,RH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RH+MACE人群。身高、体重、BMI值、体温、心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4.2.3两种提升树算法相关因素筛选结果(1)GBM算法:前15位相关因素为舒张压、既往高血压、既往脑梗死、收缩压、胸闷、年龄60岁及以上、年龄60岁以下、个人吸烟时间、心率、两目乏神、大便秘结、体温、憋喘、颈动脉硬化、性别。分类模型正确率89.25%,精度92.05%,灵敏度96.43%,ROC曲线的AUC值为0.851。(2)XGBoost算法:前15位相关因素为舒张压、年龄60岁以下、心率、收缩压、胸闷、性别、年龄60岁及以上、下肢水肿、老舌、大便秘结、既往高血压、高血压3级、既往脑梗死、两目乏神、憋喘。分类模型正确率93.4%,精度94.2%,灵敏度98.9%,ROC曲线的AUC值为0.897。(3)两种算法综合结果:舒张压、收缩压、年龄60岁及以上、年龄60岁以下、性别、既往高血压、既往脑梗死、心率、胸闷、两目乏神、大便秘结、憋喘等12个相关因素共同出现,结合临床特点,以胸闷、两目乏神、憋喘为主要症状进行“症-证”“症-药”的用药挖掘。4.2.4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症-药”规律挖掘与分析(1)西药结果:“胸闷”与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等关联较高(关联节点多)。“两目乏神”与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关联较高(关联节点多),“憋喘”关联不明显。(2)中药结果:“胸闷”与半夏、陈皮、茯苓等利湿化痰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补气健脾药,川芎、当归、赤芍等活血药关联较高(支持度>13%,关联节点多);“两目乏神”与黄芪、党参、甘草等补气健脾药,茯苓、陈皮等利湿化痰药,赤芍、当归、川芎等活血药关联较高(支持度>13%,关联节点多);“憋喘”关联不明显。组方配伍中发现半夏泻心汤、温胆汤、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芎芍胶囊等方剂配伍思想。(3)症状与证素结果:“胸闷、弦、腻、两目乏神、下肢水肿”与“血瘀”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60%),“胸闷、下肢水肿、睡眠欠佳”与“气虚”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55%),“胸闷、腻、弦”与“痰”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55%);“两目乏神、面色少华、精神欠佳”与气虚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47%),“两目乏神、精神欠佳、腻”与痰关联度高(支持度>14%,置信度>50%),“两目乏神、精神欠佳”与血瘀关联度高(支持度=13.22%,置信度=57.05%)。(4)“症-药”的精准用药:若“胸闷”合并“苔腻、脉滑”,可使用“半夏、陈皮、茯苓”;若“胸闷”合并“两目乏神、下肢水肿”,可使用“黄芪、丹参、白术、甘草”;若“胸闷”合并“脉弦、睡眠欠佳”,可使用“川芎、当归、赤芍”。若“两目乏神”合并“苔腻、脉滑”,可使用“茯苓、陈皮”;若“两目乏神”合并“脉弦、胸闷”,可使用“赤芍、当归、川芎”;若“两目乏神”合并“面色少华、精神欠佳”,可使用黄芪、党参、甘草。4.2.5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对RH+MACE的概率估算及重要性识别用20个相关因素的重要性绘制瀑布图发现最初对RH个体分类为RH+MACE人群的可能性为98.57%,在改善“胸闷”“两目乏神”两个主要相关因素后,可能性下降至94.78%。5结论5.1 RH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理性质以“风、火、痰、瘀、虚”为主。RH无不良事件时多为阴虚阳亢,风阳变动,兼有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后,痰瘀互结,蕴毒化火,阻遏气机,煎液伤津,“风、火、痰、瘀、虚”互为因果,病性更加复杂多变。5.2 RH治疗当虚实兼顾。RH无不良事件时应平肝、补气、祛痰,以天麻钩藤饮、当归补血汤、温胆汤等为主,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后,应补气活血、痰瘀同治,以当归补血汤、黄连温胆汤、冠心Ⅱ方、芎芍胶囊等为主。5.3本研究首先通过描述性与推断性统计及关联规则的方法,探索了“病-证”、“证-药”的规律,然后通过GBM、XGBoost等提升树算法筛选相关因素,寻求“症-证”、“症-药”的内在关联,最终得出关键“症-药”的精准用药挖掘方法切实可行。6创新点6.1本研究较早基于真实世界临床证据,挖掘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的RH的中西医用药规律,初步解决了从“病-证”、“证-药”及“症-证”、“症-药”的用药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6.2本研究以RH为范例,较早将真实世界研究思路与提升树算法等技术相结合,探索中医辨证论治中由“症-药”的精准用药形成的关键技术,为下一步精准方药方案的挖掘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郭晓燕[6](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代着名学者章太炎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着。”中医医案是医家诊疗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能够反映其临床经验和学术特色,是具有参考和借鉴性的诊疗资料,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其的总结记述。研习医案可以获得关于疾病诊断、治疗、转归、预后等资料,尤其是对各种方剂、药物的应用范围、加减变化、配伍、剂量等方面研究能发挥较大作用,帮助我们培养知常达变的本领。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其发病率高、影响广泛、病因病机未明、服药周期长,对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患者依从性较差。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多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并在临床诊疗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诊疗医案。面对数量巨大的医案信息,如何更便利、快捷、有效的汲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是一个每位医家都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大量近现代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医案,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高血压病“症-证-方药”数据知识库,并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大数据知识发现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次统计、层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现代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将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和用药规律等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从中总结经验、汲取精华,充分了解高血压病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特点,以获取启迪思维的方法,为中医理论指导下诊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1979年1月-2018年12月共40年间有关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头痛、眩晕相关文献中的个案;其二为检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收集有关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头痛、眩晕相关书籍共13本中的个案。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收集到的医案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将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利用系统进行标准化,同时人工核查,最终生成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总库标准库。运用频次统计、层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医案的就诊者基本情况、症状体征、中医诊断证型、中药及药物用量、常见证素、常用中药等方面知识进行挖掘,并对常见证素及核心药物进行深入分析,以发现蕴藏在大量原发性高血压医案中隐性知识。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043篇医案,分析结果如下:男就诊者、女就诊者分别为591条(57%)、442条(43%),比例为1.33:1。在所有年龄段中,50-59岁的就诊者最多(占全部就诊者的33.24%),其次是60-69岁和40-49岁,三个年龄段的就诊者占所有就诊者的79.5%。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头痛,常见伴随症状有:阳亢-眼花、失眠、心烦、耳鸣、口干、多梦、眠差、口苦、头胀、易怒、心悸;阴虚-失眠、耳鸣、眼花、口干、心烦、心悸、多梦;瘀-胸部胀闷、乏力、心悸、小便正常、睡眠不实、麻木不仁、眼花、心烦;痰-头痛、胸部胀闷、恶心、眼花、纳呆、心烦、乏力、肥胖、麻木不仁;火-心烦、口干、失眠、眼花、口苦、头胀、胸部胀闷、易怒、梦多;风-眼花、失眠、心烦、肢体麻木、头胀;气虚-乏力、胸部胀闷、纳呆、心悸、眼花、气短、神疲;肝郁-心烦、口苦、失眠、梦多、胸部胀闷、心悸、性急、大便干燥、睡眠不实、口干、头胀、易怒、纳呆。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舌质、舌苔、脉象如下:最常见的舌质依次为舌红、舌暗、舌淡、舌胖大等,而在痰、瘀、气虚中舌暗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舌苔依次是苔白、苔黄、苔薄、苔腻,而在阳亢、阴虚、火、风、肝郁中则以苔黄出现频率最高,痰中以苔腻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脉象依次为脉弦、脉细、脉数、脉滑,而在瘀证中以脉细出现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所用药物的基本属性如下:以性平偏寒为主,瘀、痰、气虚相对其他证而言温性药物使用比例稍多;甘味药物使用最为广泛,其次为和苦味、辛味药,而火、肝郁则以苦味药的使用最广泛;总数据库及各证型均以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最为广泛,次要归经稍有不同,总库为肾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阳亢、阴虚为肾经、心经,痰、气虚、肝郁为脾经、肺经,瘀为脾经、心经,火为肺经、心经,风为心经、肺经。药物功效以强筋骨、平抑肝阳、平肝潜阳、补肝肾、清热凉血最多。各证所使用的的药物功效差别则较大,具体如下:阳亢-平肝潜阳、强筋骨、补肝肾、平抑肝阳、清热凉血;阴虚-强筋骨、平肝潜阳、补肝肾、清热凉血、平抑肝阳;瘀-润肠通便、活血祛瘀、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痰-燥湿化痰、利水渗湿;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风-平肝潜阳、平抑肝阳;气虚-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肝郁-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热燥湿、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的核心药物是牛膝、钩藤、白芍、茯苓、天麻、地黄、甘草,各证素使用药物差别较大,具体如下:阳亢-钩藤、牛膝、白芍、天麻、地黄、石决明、菊花、牡蛎、夏枯草;阴虚-地黄、牛膝、白芍、钩藤、牡蛎、天麻、石决明、菊花;瘀-丹参、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红花、天麻、钩藤、地龙、茯苓;痰-半夏、茯苓、天麻、钩藤、陈皮、白术、甘草、丹参;火-黄芩、夏枯草、钩藤、栀子、甘草、地黄、白芍、牛膝;风-钩藤、天麻、牛膝、白芍、地黄、石决明、菊花;气虚-黄芪、当归、甘草、川芎、茯苓、白芍、白术、党参、牛膝;肝郁-柴胡、栀子、白芍、甘草、黄芩、菊花、夏枯草、钩藤。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的药对有:钩藤-天麻、牡蛎-龙骨、茯苓-白术等,各证型常用的药对有阳亢:钩藤-天麻、牡蛎-龙骨、白芍-地黄;阴虚:白芍-地黄、钩藤-天麻、牡蛎-龙骨;瘀:川芎-当归;痰:半夏-白术;火:栀子-黄芩;风:钩藤-天麻;气虚:黄芪-当归;肝郁:柴胡-白芍。高频药物的常用剂量如下:常用剂量为6g的药物有:甘草;常用剂量为10g的药物有:陈皮、柴胡、天麻、黄芩、菊花、当归、川芎、地龙、牡丹皮、栀子、半夏;常用剂量为15g的药物有:牛膝、钩藤、白芍、茯苓、地黄、丹参、夏枯草、泽泻、桑寄生、杜仲、赤芍、酸枣仁;常用剂量为30g的药物有:石决明、牡蛎、龙骨、葛根、黄芪。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核心药物所对应的症状及药物配伍有所不同,除了头晕、头痛、眼花、心烦、失眠、这几个常见症状,牛膝常偏于心悸、梦多、耳鸣、口干、乏力;钩藤常偏于口干、头胀、睡眠不实、麻木、口苦;白芍常偏于心悸、梦多、耳鸣、口干、乏力;茯苓常偏于胸部胀闷、乏力、心悸、纳呆、睡眠不实、心烦、恶心;天麻常偏于睡眠不实、失眠、乏力、口干、麻木、胸部胀闷;地黄常偏于耳鸣、口干、腰酸、心悸、乏力;甘草常偏于胸部胀闷、乏力、心悸、失眠、纳呆、口干。结论:总的来说,通过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将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诊疗规律归纳为:辨证上,识标本虚实,辨阴阳盛衰,抓核心症状;治疗上,以肝为主、调和五脏;平气血、调阴阳;化痰、消瘀、疏肝、清火,据证应用;用药上,甘苦性寒药物为主,酌配辛温;成方运用有限,跟据证素选用核心药物为主;灵活使用药对;药量偏大,用时审慎。
于泓[7](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对降压中成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对降压中成药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降压中成药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进一步对平肝潜阳的降压中成药进行系统评价,为中成药临床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以SPSS Clementine12.0中的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中成药配伍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Meta分析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并以“高血压”和“中成药药名”为关键词在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NGC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交叉检索,对检索到的降压中成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将能够定量合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以森林图、漏斗图对结局指标及发表偏倚进行呈现。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降压中成药共计73个,共涉及组成中药23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624次,其中使用频数≥次的中药有21味,共出现222次,占总频数的35.58%。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15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11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4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芩,关联规则有13条,而这些药对与药组主要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的不同组合。2.Meta分析结果如下:2.1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松龄血脉康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9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3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天麻钩藤颗粒: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6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项,其中2项研究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的降压有效率与单纯降压西药治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牛黄降压片(丸、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3项RCTs。单独使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的4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牛黄降压片(丸、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RCT研究共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宫降压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24hSBP、24h DBP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在降低24hSBP、24h 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清肝降压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6)强力定眩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心可舒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8)清脑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有4项研究报道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表明清脑降压片(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9)安脑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脉君安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其中1项研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分层研究;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脉君安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1)珍菊降压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25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珍菊降压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0项,5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项研究均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2)心脉通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3)山绿茶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4)复方罗布麻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5)心血宁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6)天舒胶囊(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天舒胶囊(片)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天舒胶囊(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N=160例),均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2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5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西药联合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0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3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降压中成药的组方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治则依次为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补肾平肝、通脉活络,其中平肝潜阳为主要治则;用药以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2.依据现有文献发现降压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降压疗效,而其中降压西药联合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但因研究的整体评分偏低、异质性较高,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
徐莉[8](2019)在《运城地区300例2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2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挖掘2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组合特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运城凤英中医冠心病医院门诊及病房的300例2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心脑血管系统专科的临床实际,筛选朱文锋教授“证候辨证素量表”中的637项症状、体征,制成本次研究调查表—“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症状量表”。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资料、高血压用药等原始材料。查对朱文锋教授制作的“证候辨证素量表”,登记每一症状对相关证素的诊断贡献值,计算出各证素的合计值,当诊断贡献值之和达到或超过20时做出该证素诊断。统计出每个病人的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300例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年龄存在线性关系。2.病位证素在所有调查病例中的所占比以肝最高、其次为肾,病位证素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肝(73.3%)>肾(36.0%)>心(15.7%)>脾(9.7%)>肺(1.0%)。3.300例高血压患者中以单病位和双病位证素为主,单病位、双病位、三病位证素的比例分别为67.3%、29.7%、3.0%。4.300例高血压患者病性证素主要集中在阴虚(79.3%)、阳亢(48.7%)、气虚(47.7%)、血虚(62.7%)、痰(45.3%)等证素,单一病性证素者少见,多病性证素以阴血亏虚、阴虚阳亢、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患者多见。5.300例高血压患者相兼病性中阴血亏虚证与年龄、心、肝、肾呈正相关;气血两虚证与年龄、心、脾、肾、女性呈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与年龄、心、肾呈正相关,与脾、血糖异常呈负相关;血虚精亏证与BMI呈负相关;痰瘀互结证和痰热互结证未见明显影响因素;痰湿中阻证与脾、血糖异常呈正相关;气滞血瘀证与心呈正相关;阴虚阳亢证与肝、女性呈正相关,与心、脾呈负相关;阴虚夹痰证与BMI、肝、血脂异常呈正相关,与女性呈负相关;气虚夹痰证与年龄、心、脾呈正相关;气虚血瘀证与心、肺呈正相关。结论:1.2级高血压患者年龄越大,可能越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和虚证、痰证;2.2级高血压患者病位证素中以肝最多、其次为肾,病性证素主要集中在阴虚、阳亢、气虚、血虚、痰等证素,病位证素以单病位证素和双病位证素占多数;3.2级高血压患者的相兼病性证素以阴虚阳亢、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血亏虚等多见;且女性可能更易表现为气血两虚、阴虚阳亢证,男性可能更易表现为阴虚夹痰证;4.2级高血压相兼病性证素与五脏病位证素有一定相关性,并与BMI、血脂、血糖等理化指标亦有一定相关性。
翟昌明[9](2019)在《三草降压汤对肝火亢盛证SHR心脏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亦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有年轻化倾向。对高血压病的起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的研究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而中药具有一人一方、精准化治疗、改善患者整体症状等优势,是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三草降压汤(Sancao Decoction,SCD)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火亢盛证高血压病的经验方,由夏枯草、龙胆草、益母草、芍药、甘草组成。因其方中含有三草,且降压效应确实,故取名三草降压汤,经数十年临床验证,降压效果确切,并且可有效防治高血压并发症。目前虽已有大量文献从中西医角度对其降压机制进行阐释,但均疏于浅表,未对其降压作用的分子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肝火证候、高血压、炎症反应三者间存在密切关系,故本研究拟从SCD对炎症反应的调控角度,探究SCD发挥降压作用的具体生物学机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挖掘SCD潜在核心靶点,预测其降压作用通路。通过观察SCD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中医证候学、左心室肥大以及心肌组织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以探索SCD的药效、靶器官保护作用和其发挥降压作用的具体机制,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分别查询SCD成分化合物及对应靶标,以NCBI Gene数据库检索高血压靶标,将二者靶基因融合,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路。从中PPI网络中提取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SCD降压的具体作用机制。2.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中筛选为肝火亢盛证者,分为5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30mg/kg)、SCD高剂量组(21.2g/kg)、SCD中剂量组(10.6g/kg)、SCD低剂量组(5.3g/kg),以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WKY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8周。治疗期间观察血压、旷场实验、旋转耐受时间、易激惹程度、宏观表征等变化。治疗结束后,计算心脏重量指数与左心室重量指数;使用HE染色法观察左心室病理损伤;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中NF-κB p65、NF-κB p-p65、NLRP3、Caspase-1、ASC、IL-1β蛋白的表达;采用QPCR法检测心肌NF-κB、NLRP3、Caspase-1、IL-1β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NF-κB、NLRP3、IL-1β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检索TCMSP及进一步筛选,得到了SCD的123个靶蛋白,进而通过构建出的PPI网络图识别出了SCD的116个核心靶点蛋白,最终通过KEGG通路分析,分析出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为SCD潜在调控通路,并对其进行后续研究。2.SCD对血压及肝火亢盛证证候的影响:治疗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1)高、中剂量SCD和卡托普利都可显着降低SHR动脉收缩、舒张压。;(2)各治疗组间心率及体重均无统计学差;(3)中剂量组的旷场实验穿格次数明显减少,而其他组无差异,各治疗组见旷场实验直立次数间无差异;(4)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均可显着增加SHR旋转耐受时间;(5)各治疗组间易激惹程度评分无显着性差异;(6)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均可显着增加大鼠宏观表征得分。3.SCD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1)心脏重量指数结果显示:各治疗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卡托普利组与中剂量组都出现了显着性降低;(2)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左心室组织可见明显心肌横径增大,肌纤维排列紊乱,部分断裂,心肌间小血管动脉壁增厚,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并可见炎细胞浸润灶,而卡托普利组、SCD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病理损伤明显减轻;(3)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肌间质中蓝色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而卡托普利组、SCD高中低剂量组的胶原纤维数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4)胶原容积分数测定显示:卡托普利组与中剂量组的积分都出现了显着性降低。4.SCD对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1)血清TNF-α、IL-1β结果显示:与WKY组相比,模型组出现二者含量的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TNF-α含量出现显着下降,高、中剂量组IL-1β含量显着下降;(2)WB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相较WKY组,NF-κB p65、NF-κB p-p65、NLRP3、Caspase-1、ASC、IL-1β蛋白的表达出现显着性升高,而各治疗组均会使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QPCR、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出了大致相同的趋势。结论1.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得到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在SCD治疗高血压是起着重要作用。2.SCD在降低SHR血压的同时,能够改善肝火亢盛证症状。3.SCD能够改善SHR左心室肥厚的程度,保护靶器官。4.SCD能够下调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降压、靶器官保护作用的分子学机制。
尚喜娜[10](2017)在《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目前临床上应用多采用RAAS阻断剂来降压、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糖尿病肾病多归属于我国传统医学"消渴病·下消"、"水肿"等范畴,我国传统医学对该病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本病逐渐成为主流,其中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本病的研究大量出现。但综合这些研究的试验结果发现,不同的试验其结果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是否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必要对到目前为止的关于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行一次系统评价,并分析其原因。临床上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 meta分析,但既往的meta距今已有3年时间,在这三年时间中很多关于本研究的临床试验出版发表,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更新。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Ⅲ和Ⅳ期(早期和显性期)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究Ⅲ和Ⅳ期(早期和显性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后相关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收集所有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科学分析后的综合性结论。具体步骤包括:(1)2名评价员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7个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3)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提取数据;(4)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在适合的情况下进行meta分析;(5)解释结果,得出结论。结果:最终共有27个研究纳入该系统评价,其中RCT24个,quasi-RCT3个。共纳入Ⅲ和Ⅳ糖尿病肾病患者1916例,其中对照组975例,对照组941例。27个研究中只有1个研究纳入了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且其资料统计方法计数资料;其余研究纳入的均为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采用了计量资料,其中有2个研究还采用了计数资料。研究中的干预措施包括黄芪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在观察结局指标中,终点指标包括生存质量相关指标,进入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安全性指标;替代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浓度)或尿白蛋白/肌酐或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有效率。对于上述观察指标,部分指标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部分指标因异质性较大只进行了定性描述,具体结果如下:1主要指标:1.1生存质量相关指标:27个研究的观察指标中均没有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1.2进入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27个研究中均没有对该指标进行观察。1.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14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11个研究报告了试验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的发生;3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包括:干咳、一过性血肌酐升高、血钾升高、头晕、头痛。2次要指标:2.1尿白蛋白排泄率(浓度)/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结果提示在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浓度)/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方面,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2.2 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提示在降低24h尿蛋白定量方面,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2.3血肌酐:结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该指标做出比较。2.4血尿素氮:结果提示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与基础治疗+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相比,在降低血尿素氮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后者的疗效优于前者。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ACEI组血尿素氮做出比较。2.5空腹血糖:结果提示在改善空腹血糖方面,ARB组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照组的疗效优于试验组。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故该系统评价未能对ACEI组中的该指标做出比较。2.6餐后2h血糖:结果提示在改善餐后2h血糖方面,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2.7血压: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该指标做出比较。2.8总胆固醇: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该指标做出比较。2.9甘油三脂: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该指标做出比较。2.10有效率:结果提示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结论:本系统评价的结果显示,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本系统评价未能对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相比,前者可能在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或24h尿白蛋白定量、降低24h尿蛋白定量、降低餐后2h血糖、提高有效率方面优于后者;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与基础治疗+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相比,在降低空腹血糖、降低血尿素氮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后者的疗效优于前者。本系统评价未能在其他指标方面做出比较,包括患者生存质量、进入终末期肾病发生率、血压、血肌酐、ACEI组血尿素氮、ACEI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三草降压汤对SHR肾脏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单味中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
3 中药药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 |
4 复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
5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
6 中药提取物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
8 中医辨证治疗 |
9 其它中医疗法 |
10 结语 |
综述二 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1 遗传因素 |
2 环境因素 |
3 代谢因素 |
4 血流动力学异常 |
5 激素和旁分泌因子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部分 |
实验一 三草降压汤对SHR血压及肾损害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三草降压汤对SHR肾脏TLR4/NF-κB/NLRP3通路的调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动物模型的选择依据 |
2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依据 |
3 TLR4/NF-κ B/NLRP3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炎症指标的选择 |
4 肾损伤标志物的选择依据 |
5 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
6 三草降压汤的配伍规律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语 |
1 小结 |
2 结论 |
3 创新点 |
4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
1.2.1. 1 总体用药: |
1.2.1. 2 单一用药: |
1.2.1. 3 联合用药: |
1.2.1. 4 复方制剂: |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
2.2 药物分类 |
2.2.1 利尿剂 |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2.2.3钙通道阻滞剂 |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
2.2.7. 1 硝酸酯类[34] |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
3.1 利尿剂 |
3.1.1 概述 |
3.1.2 分类 |
3.1.3 用药原则 |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2 钙通道阻滞剂 |
3.2.1 概述 |
3.2.2 CCB的分类 |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
3.2.3 用药原则 |
3.2.3. 1 适应证: |
3.2.3. 2 禁忌证: |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3.3.1 概述 |
3.3.2 分类 |
3.3.3 用药原则 |
3.3.3. 1 适应证: |
3.3.3. 2 禁忌证 |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3.4.1 概述 |
3.4.2 分类 |
3.4.3 用药原则 |
3.4.3. 1 适应证: |
3.4.3. 2 禁忌证: |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5 β受体阻滞剂 |
3.5.1 概述 |
3.5.2 分类 |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
3.5.3 用药原则 |
3.5.3. 1 适应证: |
3.5.3. 2 禁忌证: |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 α受体阻滞剂 |
3.6.1 概述 |
3.6.2 分类 |
3.6.3 用药原则 |
3.6.3. 1 适应证: |
3.6.3. 2 禁忌证 |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 固定复方制剂 |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
3.7.1. 1 概述: |
3.7.1. 2 分类: |
3.7.1. 3 用药原则 |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
3.7.2. 1 分类: |
3.7.2. 2 应用证据: |
3.7.2. 3 应用原则: |
3.7.2. 4 方案推荐 |
3.8 中枢性降压药 |
3.8.1 概述 |
3.8.2 分类 |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
3.8.3 用药原则 |
3.8.3. 1 适应证 |
3.8.3. 2 不良反应 |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
3.8.4 方案推荐 |
4 国产创新药物 |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4.1.1 药理学 |
4.1.2 创新点 |
4.1.3 药物作用 |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4.1.5 规格和用法 |
4.2 尼群洛尔片 |
4.2.1 药理作用 |
4.2.2 降压特点 |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2.4 药物规格 |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
4.3 阿利沙坦酯 |
4.3.1 临床药理学 |
4.3.2 创新点 |
4.3.3 临床效果 |
4.3.4 安全性 |
4.3.5 禁忌证 |
4.3.6 药物相互作用 |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4.4.1药理学 |
4.4.2适应证 |
4.4.3 原创点 |
4.4.4 开发背景 |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4.4.6 循证证据 |
4.4.7 药物规格 |
4.5 左旋氨氯地平 |
4.5.1 药学部分 |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
4.5.4 临床推荐 |
4.5.5 |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5.1.1 概述 |
5.1.2 降压药物选择 |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1.2. 2 药物推荐: |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5.2.1 概述 |
5.2.2 降压药物选择 |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5.3.1 概述 |
5.3.2 降压药物选择 |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3.2. 2 目标管理: |
5.3.2. 3 药物推荐: |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
5.4.1 概述 |
5.4.2 降压药物选择 |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
5.5.1 概述 |
5.5.2 降压药物选择 |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5.2. 2 指南推荐 |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
5.6.1 概述 |
5.6.2 降压药物选择 |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6.2. 2 指南推荐: |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5.7.1 概述 |
5.7.2 降压药物选择 |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
5.7.2. 2 指南推荐: |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
5.7.3. 5 监测血钾: |
5.8 高血压急症 |
5.8.1 概述 |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
5.8.3 |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
6.1.1 概述 |
6.1.2 降压药物选择 |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
6.1.2. 2 指南推荐: |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1.3. 1 降压目标: |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
6.2.2 诊断和评估 |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
6.2.2. 2 诊断和评估: |
6.2.3 综合干预 |
6.2.3. 1 非药物治疗: |
6.2.3. 2 药物治疗 |
6.2.3. 3 其他治疗: |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
6.3.1 概述 |
6.3.2 降压药物选择 |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
6.3.2. 5 联合用药: |
6.3.3 注意事项 |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
6.4.1 概述 |
6.4.2 降压药物选择 |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5 老年高血压 |
6.5.1 概述 |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
6.5.5 药物选择 |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
6.6.1 概述 |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
6.6.3. 2 术前准备: |
6.6.3. 3 预后: |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
6.6.4. 2 药物治疗: |
6.7 难治性高血压 |
6.7.1 概述 |
6.7.2 降压药物选择 |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
6.8.1 概述 |
6.8.2 降压药物选择 |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
6.9.1 定义与病因 |
6.9.2 诊断 |
6.9.3 药物治疗 |
6.9.4 其他治疗 |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
6.1 0. 1 概述 |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
8 小结 |
(4)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指南制定过程 |
1.1 临床问题构建 |
1.2 循证研究方法 |
2.指南研究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结果 |
2.2.1 百令胶囊 |
2.2.2 黄葵胶囊 |
2.2.3 雷公藤多苷片 |
2.2.4 复方丹参滴丸 |
2.2.5 金水宝胶囊 |
2.2.6 肾炎康复片 |
2.2.7 尿毒清颗粒 |
2.2.8 通心络胶囊 |
2.2.9 渴络欣胶囊 |
2.2.10 六味地黄丸 |
2.2.11 肾衰宁(片、胶囊、颗粒) |
2.2.12 参芪降糖颗粒 |
2.2.13 糖脉康(片、颗粒) |
2.2.14 芪参益气滴丸 |
2.2.15 肾炎舒(胶囊、颗粒) |
2.2.16 苁蓉益肾颗粒 |
2.2.17 大黄蟅虫丸 |
2.2.18 地黄叶总苷胶囊 |
2.2.19 复方肾炎片 |
2.2.20 复方血栓通胶囊 |
2.2.21 金芪降糖胶囊 |
2.2.22 精乌胶囊 |
2.2.23 木丹颗粒 |
2.2.24 脑心通胶囊 |
2.2.25 蒲参胶囊 |
2.2.26 芪药消渴胶囊 |
2.2.27 芪蛭降糖胶囊 |
2.2.28 香砂六君丸 |
2.2.29 肾炎片 |
2.2.30 通脉降糖胶囊 |
2.2.31 血府逐瘀片 |
2.2.32 血脂康胶囊 |
2.2.33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
2.3 证据质量评级 |
2.4 指南推荐意见形成 |
2.4.1 指南应用范围 |
2.4.2 专家名单 |
2.4.3 推荐意见汇总 |
讨论 |
1.循证证据在指南制订中的重要性 |
2.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CKD的有效性 |
3.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CKD的安全性 |
4.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
4.1 药品适用证型 |
4.2 纳入研究的质量 |
4.3 疾病的随访 |
4.4 试验相关的干预措施 |
4.5 发表偏倚 |
4.6 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内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及指南研究进展 |
1.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 |
2.糖尿病相关肾病指南(共识) |
2.1 中医指南(共识)研究 |
2.2 西医指南(共识)研究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
1 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渊源 |
2 真实世界研究的常见类型 |
3 真实世界研究的特点与优势 |
4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5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
6 真实世界研究的问题及展望 |
综述二 顽固性高血压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定义及其致病风险 |
2 西医学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 |
2.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西医治疗方案 |
3 中医学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
3.1 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
3.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 |
3.3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辨证研究 |
3.4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
4 顽固性高血压病研究的述评及展望 |
第二部分 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内容一 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研究设计方案 |
2 研究结果 |
2.1 顽固性高血压病总人群研究结果 |
2.2 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群与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类人群比较分析 |
3 讨论 |
3.1 年龄、性别是影响顽固性高血压病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 |
3.2 顽固性高血压病属高血压3级时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
3.3 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的西药以保护靶器官、降低恶化风险为主 |
3.4 顽固性高血压病核心病位以“肝、脾、肾”,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
3.5 顽固性高血压病治疗应虚实兼顾 |
研究内容二 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研究设计方案 |
2 研究结果 |
2.1 研究人群 |
2.2 一般信息 |
2.3 两类人群临床信息比较 |
2.4 两种提升树算法相关因素筛选结果 |
2.5 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症-药”规律挖掘与分析 |
2.6 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对RH+MACE的概率估算及重要性识别 |
3 讨论 |
3.1 真实世界研究与大数据处理方法为中医药精准方药的挖掘提供了依据 |
3.2 GBM和XGBoost等提升树算法为非线性复杂关系的挖掘提供了方法学思路 |
3.3 筛选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对疾病预后有参考价值 |
3.4 针对相关因素的精准用药方法切实可行 |
3.5 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与精准用药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步预测和治疗提供思路 |
结论 |
创新点 |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
一、原发性高血压概念 |
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 |
第二节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
一、古今认识 |
二、病因病机 |
三、辨证分型与治疗 |
第三节 中医药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概况 |
一、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概述 |
二、数据挖掘在中医诊疗高血压方面研究进展 |
第四节 文献研究小结 |
第二章 建立数据库 |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依据 |
第二节 文献来源及筛选 |
一、文献来源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第三节 数据录入及规范化 |
一、数据录入 |
二、数据规范化 |
第四节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知识发现 |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总数据库知识发现 |
一、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
二、常见症状统计分析 |
三、常见舌质频次统计 |
四、常见舌苔频次统计 |
五、常见脉象频次统计 |
六、中医诊断统计 |
七、证型统计 |
八、治法统计 |
九、方剂统计 |
十、药物基本属性统计 |
十一、常用药物使用频次统计 |
十二、常用药物聚类分析 |
十三、常用药物使用剂量统计 |
十四、中药-中药关联分析 |
十五、中药-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常见证素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一、阳亢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二、阴虚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三、瘀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四、痰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五、火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六、风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七、气虚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八、肝郁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常见中药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一、牛膝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二、钩藤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三、白芍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四、茯苓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五、天麻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六、地黄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七、甘草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
第四章 结果讨论 |
第一节 就诊者基本情况分析 |
第二节 症状体征分析 |
一、症状分析 |
二、舌质、舌苔、脉象分析 |
第三节 中医诊断辨证及治法方剂分析 |
第四节 用药分析 |
一、药物基本属性分析 |
二、常用药物分析 |
三、药物配伍分析 |
四、药物聚类分析 |
五、常用药物用量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认识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中成药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8)运城地区300例2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候证素诊断标准 |
1.2.3 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血压测量 |
1.5.1 诊室血压的测量 |
1.5.2 病房血压的测量 |
1.6 研究方法 |
1.6.1 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制作 |
1.6.2 调查信息收集 |
1.6.3 患者证素诊断确立的具体操作方法 |
1.6.4 统计分析 |
2.结果 |
2.1 300例患者性别构成情况 |
2.2 300例患者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
2.3 300例患者的BMI情况 |
2.4 300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
2.5 300例患者的血脂、血糖、动脉硬化情况 |
2.6 300例患者各病位证素分布特点 |
2.7 300例患者相兼病位数占比情况 |
2.8 300例患者各病性证素的分布情况 |
2.9 300例患者相兼病性证素的占比特点 |
2.9.1 虚性证素相兼情况 |
2.9.2 实性证素相兼情况 |
2.9.3 虚实夹杂证的情况 |
2.10 300例患者血脂、血糖异常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 |
2.11 300例患者相兼病性与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 |
3.讨论 |
3.1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3.1.1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
3.1.2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病论治的认识 |
3.2 证素辨证体系及在临床各科的运用和研究 |
3.2.1 证素辨证体系的提出及地位 |
3.2.2 证素辨证体系在临床各科的运用和研究 |
3.3 2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的分析情况 |
3.3.1 300例患者各病位证素分布特点 |
3.3.2 300例患者病位证素相兼特征 |
3.3.3 300例患者各病性证素分布规律 |
3.3.4 300例患者相兼病性证素的占比特点 |
3.4 病性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情况 |
3.4.1 2级高血压患者与血脂血糖异常的相关性 |
3.4.2 相兼病性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4.不足之处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高血压诊治新共识及中医适宜技术在眩晕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研究生期间文章 |
附录3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中医症状量表 |
附录4 诊断贡献度简化计量值查询表 |
(9)三草降压汤对肝火亢盛证SHR心脏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一 综述部分 |
综述一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概述 |
1 单味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 |
2 复方汤药对高血压的治疗 |
3 中成药对高血压的治疗 |
4 结语 |
综述二 三草降压汤降压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药相对西药降压药物具有其独特优势,三草降压汤正是其中的代表方 |
2 从中医角度探讨SCD的降压功效 |
3 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SCD的降压作用 |
4 结语 |
二 理论探讨 试述肝火证、高血压、炎症反应三者之关系 |
1 肝火证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基础 |
2 炎症反应为肝火亢盛的现代病理学基础之一 |
3 现代研究证明,高血压本身与炎症密切相关,属慢性低级别炎症性疾病 |
4 结语 |
三 网络药理学研究 三草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分子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前言 |
2 实验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与展望 |
四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SCD对 SHR血压及肝火亢盛证证候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SCD对 SHR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SCD对 SHR心脏组织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1 小结 |
2 结论 |
3 创新点 |
4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概况 |
2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
3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
4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 |
2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
3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 |
4 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和(或) ARB治疗糖尿病肾病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论文正文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 |
2 文献的筛选与纳入 |
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4 资料的提取与收集 |
5 数据分析与综合 |
6 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
结果 |
1 纳入研究总体描述 |
2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 发表偏倚 |
讨论 |
1 结果的概括 |
2 结果的解释 |
3 异质性调查和亚组分析 |
4 与既往的系统评价进行比较 |
5 证据强度及研究的局限性 |
6 结果的适用性 |
7 该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
结语 |
结论 |
结论的意义 |
1 对实践的意义 |
2 对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检索策略汇总表 |
附录2 纳入研究特征表1 |
附录3 纳入研究特征表2 |
附录4 干预措施特征表 |
附录5 结局指标特征表 |
附录6 有效率汇总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草降压汤对SHR肾脏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D]. 谭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3]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 陆志杰. 中国厂矿医学, 1996(04)
- [4]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刘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D]. 刘大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D]. 郭晓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D]. 于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8]运城地区300例2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徐莉.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三草降压汤对肝火亢盛证SHR心脏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D]. 翟昌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D]. 尚喜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