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DA专家小组首次批准抗肺炎球菌的新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王楠[1](2021)在《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构建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确定选择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优先顺序,为推动将更多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一)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国家免疫规划增加疫苗的原则和考虑因素等指南文件,初步梳理出包含36个指标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指标框架。组织免疫规划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优化形成含一、二、三级指标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备选指标框架,涵盖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特征、疫苗的特征、保障条件、国际经验和社会影响等5个一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公共卫生、计划免疫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临床医学、传染病学等专业资深专家以及WHO等国际组织专家,通过问卷调查,开展两轮改良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中,39位专家根据其对备选指标的重要性、熟悉程度及其判断依据评分,使用界值法结合专家再次讨论确定最后的指标;第二轮咨询,共38位专家,利用专家评分法和乘积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从而建立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评价指标体系。(二)5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优先顺序的研究方法依据下述3条标准:(1)适合儿童接种;(2)国内至少三家企业生产、当前疫苗供应量能满足常规接种需求;(3)WHO推荐接种的疫苗或属于中国重点防控的疫苗可预防疾病,从目前国内使用的4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中,筛选出5种候选疫苗(水痘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组织多学科专家,应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并结合专家自身的专业判断,采用10分制对候选疫苗评分,确定拟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论证的优先顺序。结果参与第一轮咨询的39位专家对所有一、二、三级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86、0.356、0.275,协调性检验均为P<0.05,说明专家的评分意见具有一致性;参与第二轮咨询的38位专家对所有一、二、三级指标(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综合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05、0.340、0.236,协调性检验均为P<0.05,说明专家的评分意见具有一致性。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39/39)和97.44%(38/39);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6,均大于0.70。两轮专家咨询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由5个减少为3个、二级指标由11个增加至13个,三级指标由36个减少至26个。3个一级指标(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候选疫苗、接种实施)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20、0.371、0.209;13个二级指标(流行病学特征、经济负担、防控重要性、非疫苗干预措施、疫苗特性、成本效益、疫苗供应、国际使用经验、国内使用经验、经费投入、可接受性、伦理、实施能力)的组合权重系数介于0.038-0.126;26个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介于0.018-0.081;38位专家对所有一、二、三级指标权重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608、0.530、0.827,协调性检验均为P<0.05,说明专家对各级指标权重的评分意见具有一致性。构建指标体系后,经30位多学科专家对5种疫苗(水痘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根据上述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进行评分,建议5种候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先后顺序(得分)依次为:水痘疫苗(6.91)、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6.83)、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6.74)、流感灭活疫苗(6.56)、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6.17)。专家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01、0.221、0.388、0.303、0.253,专家评分的一致性检验均为P<0.05,说明专家对各候选疫苗的评分具有一致性,且一致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b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灭活疫苗、水痘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结论应用改良德尔菲法确定了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评价指标体系。参与咨询的专家积极性高,专家的咨询意见趋于一致,咨询结果可信。建立的指标体系全面、系统,专家使用该指标体系确定了 5种候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论证的顺序,反映了国家疾病防控的需求趋势,与WHO推荐意见的原则吻合,也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徐毅飞[2](2021)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对接种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的现状;分析在不同一般人口学资料上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的差异;明确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的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对接种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对儿童家长制定预防接种相关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针对来访延边地区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和中心卫生院的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儿童家长,运用德尔菲法设计开发和汉化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及接种行为等内容。问卷资料录入到电脑进行整理、编码后,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检验水准设a=0.05。结果:(1)预防接种知识量表共3各维度19条目,总信度Cronbach’sα为0.809,预防接种行为量表共2维度14条目,总信度Cronbach’sα为0.802,疫苗犹豫量表共2维度10条目,总信度Cronbach’sα为0.740。(2)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2.95±7.01岁,其中31岁为居多,占10.0%。其中,女性为512人,占74.0%;汉族为457人,占66.0%;有职业者575人,占83.1%;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为478人,占69.1%;居住地为城市者为600人,占86.7%;家庭月收入5000元-10000元者312人,占45.1%;母亲502人,占72.5%;子女年龄小于1岁的家长307人,占44.4%;独生子女家庭571人,占82.5%(3)研究对象的预防接种知识平均得分为13.78±3.28分,预防接种知识各维度中,预防接种证与疫苗分类知识平均得分为4.04±1.25分,对儿童疫苗的认识平均得分为5.53±1.43分,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平均得分为4.20±1.54分,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中,不同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与孩子的关系和子女年龄在预防接种知识上存在显着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30~35岁、女性、大专及以上、城市、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孩子的母亲和子女年龄在3岁及以上研究对象的预防接种知识得分较高。(4)研究对象的疫苗犹豫平均得分为40.69±4.72分,条目均分为4.07±0.47分,最大值50,最小值23,。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中,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在疫苗犹豫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30岁及以下、女性、汉族、大专及以上,家庭月收入10000元及以上和母亲的疫苗犹豫得分较高。(5)研究对象的接种行为平均得分为59.79±9.22分,预防接种过程行为平均得分为35.75±4.45分,预防接种行为主动性平均得分为24.03±4.47分;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与孩子的关系和子女年龄在预防接种知识上存在显着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30~35岁、女性、大专及以上、城市、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孩子的母亲和子女年龄在3岁及以上研究对象的预防接种知识得分较高。(6)疫苗犹豫量表得分越高代表疫苗犹豫越低,因此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及其各维度、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r=0.305~0.544,p<0.001)。(7)一般人口学特征中,家长的年龄、民族、居住地、与孩子的关系、子女年龄、家庭结构可以有效解释接种行为,其说明力为28.7%。再进入预防接种知识后更好的预测了接种行为,其说明力增加11.8%。在原有的变量基础上再进入疫苗犹豫后,预测接种行为的说明力再次增加6.1%,所有变量预测接种行为的说明力达46.9%。三个模型的回归方程均有效(p<0.001)。结论:(1)本研究制作的预防接种知识量表、疫苗犹豫量表、预防接种行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可用于调查延边地区儿童家长。(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存在显着差异。(3)不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儿童家长在疫苗犹豫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4)不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和家庭结构的儿童家长在预防接种行为上存在显着差异。(5)预防接种知识越高、疫苗犹豫越低的儿童家长接种行为越好。(6)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性别、学历、居住地、子女年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儿童家长的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
王天晓[3](2020)在《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民众物质水平大幅提升,可用于健康的消费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疾病防治,疫苗产业领域空前繁荣。疫苗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健康”理论的提出更让疫苗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和政策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疫苗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尤其是国家多次提出“健康中国”构想后,公民身体健康指数越来越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公民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置于突出位置,因此加大疫苗产业扶植力度,鼓励疫苗产业经济发展,制定并出台行之有效的疫苗产业科技政策,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之于疫苗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疫苗技术研发政策为疫苗产业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并出台的技术研发政策,能够使疫苗产业更契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与全球化接轨;其二,疫苗技术产业政策有利于疫苗产业技术革新。疫苗技术研发政策从实质角度规划并指出了疫苗技术技术更新升级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疫苗产业良性发展;其三,疫苗技术政策研究是新形势下疫苗产业能够突破瓶颈走向新生的必经之路。之于我国现阶段的国家经济体制,疫苗行业发展受制于国家统一监管,于国外完全自主经营的模式不同,国内疫苗产业发展继续国家政策的方向指引和支撑。因此,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发展在疫苗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论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量收集当前疫苗产业的政策性法律法规,以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为主题,以《疫苗法》等法律法规为实际切入点,以疫苗产业市场分析为手段,系统地阐释了研发技术政策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了疫苗产业技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疫苗产业政策诞生、发展及转变的全过程,阐明了疫苗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并且结合新形势下疫苗产业技术政策新方向,根据现状提出了不同层面的对策建议,并最终阐释得出结论。
邓文韬[4](2020)在《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文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数次影响全球的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使全球卫生问题受到愈益广泛的重视。在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应对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体也进入到全球卫生领域。盖茨基金会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过程中,盖茨基金会投入了规模庞大的资金,并倡导了创新性的治理方式,对全球卫生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盖茨基金会的年报等资料为依据,考察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情况,探讨其在全球卫生治理机制、治理领域和治理路径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分析其对全球卫生治理乃至国际关系的影响,以期加深对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作用及作用方式的理解。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美国私人基金会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功能演变为主线,分引领全球卫生治理进程、退居幕后和重返中心三个阶段考察了美国私人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机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本部分从全球免疫联盟、紧急医疗救援和公益倡议项目三个方面,探讨了盖茨基金会以公私合作的方式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情况,及其在加强私营部门与政府机构全球卫生治理中协作关系的独特地位。第三部分考察了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领域,论述了盖茨基金会在传染病防治、创新技术研发以及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的具体行动。第四部分主要探讨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影响,指出盖茨基金会的行动有助于提升全球卫生治理水平、推动全球卫生治理模式创新,同时也存在忽视民众呼声和现实需求的“民主赤字”的问题。
王雅懿[5](2018)在《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文中指出预防接种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又是预防接种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第一类疫苗的替代和补充,对促进儿童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疫苗相关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几年国内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事件等第二类疫苗领域的负面事件频发,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发展面临严重危机。鉴于第二类疫苗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不断完善和优化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是促进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虽然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对改善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都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这一问题广受关注的时间不长,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全流程依然亟待完善。论文主要以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为例,通过对目前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供需现状及社会反应性评价分析,结合公共产品理论、责任政府理论、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来阐释第二类疫苗的公共卫生服务性质,发现并分析了目前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面临居民认知程度差、信任危机、风险应对不当和效用未有效发挥的问题,随之从科学认识第二类疫苗属性、明确政府责任、完善风险应对、加大投入方面提出了完善的思路和对策。
宁桂军[6](2017)在《白银市儿童肺炎疾病负担与免疫规划经济学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肺炎是全球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也是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威胁。WHO估计2000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由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b,Hib)引起的死亡分别为3.0万和1.9万人,死亡数分别位居全球的第6位和第5位。由于肺炎不是法定报告疾病,也没有专门的监测系统,国内少见儿童肺炎疾病负担的研究,阻碍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PCV)、流感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截至2015年,129个和191个WHO成员国分别将PPCV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17年国务院要求,逐步推动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接种服务。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需要综合评估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财政预算、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由于缺乏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专病监测,细菌学检测手段薄弱、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很难获得中国p和Hib疾病负担的数据。中国大陆尚无公开发表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文献。现有的PPCV卫生经济学评价中,肺炎和脑膜炎的发病、死亡、后遗症等参数多来自数学模型或周边国家和地区,缺少本地数据;缺少免疫规划工作、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处置等成本,难以反映真实的疾病负担和干预效果。本研究通过儿童肺炎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研究Sp和Hib所引起儿童相关疾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经济负担,开展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经济可行性,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目的通过以医院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前瞻性监测和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回顾性调查,了解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分布和经济负担。建立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构建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了解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成本效益,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依据。材料与方法1.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研究主要通过发病密度、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疾病三间分布、耐药性等指标描述评价。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回顾性调查,制定病例定义,明确调查对象,计算样本量,采用多阶段抽样,询问儿童家长,查阅就诊和住院医疗记录,问卷调查5岁下儿童在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出现肺炎的发病、就诊、住院信息、医疗费用、陪护和探视费用等。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前瞻性监测,制定病例定义,选择调查医院,前瞻性监测3年,采集标本和检测。监测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直接医疗费用等。采用流行病学资料(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流行病学应用软件包(Epi info 7.2)的复杂抽样平均数程序,计算各年龄组肺炎发病密度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米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AS9.4)计算人均次各项费用的均数和95%CI,并比较不同年龄、地区等费用差异。2.卫生经济学评价通过建立肺炎球菌疫苗、Hib疫苗等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和框架,构建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本研究设定的目标受众为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研究问题为以现有的第二类疫苗价格,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是否具有经济性?以现有的疾病基线数据,如果将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成本在什么区间具有经济性?评价类型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目标人群采用出生队列研究,假设规模为10万儿童,PPCV13和Hib疫苗从2(或3)月龄起接种4剂并观察至5岁,PPSV23从2岁(25月龄)接种1剂并观察至5岁。利用决策分析软件(TreeAge Pro 2017)构建出肺炎球菌和Hib疫苗决策树-Markov模型。从现场调查中,获得肺炎和脑膜炎的发病、死亡、病原谱、经济负担等数据;直接引用或者系统评价文献资料,获得中耳炎、会厌炎、神经系统后遗症、听力损伤等疾病状态的发病、死亡、病原谱和经济负担。引用WHO立场文件,获得疫苗的血清型覆盖率、免疫原性等参数。将上述参数的基线值和分布区间分别纳入TreeAge软件,计算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成本、效益、效用、增量成本、增量效益、增量效用和增量成本效益比值(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ICER)。采用概率敏感度分析,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估计单位增量效果支付意愿的阈值。利用现有的基线数据,估算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具有经济性的价格区间。在Pub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WHO、台湾地区网站上检索相关文献和数据,用微软公司电子表格(Microsoft Excel2013)进行数据整理。采用R语言的荟萃分析(Meta)软件包计算平均数和95%CI。I检验判断文献间有无异质性,如I2≥50%,存在异质性,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如I2<50%,选取固定效应模型。结果1.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2015~2016年,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密度为0.074/人年。0岁儿童发病密度数较低(0.044/人年),1岁儿童最高(0.088/人年),发病密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城镇儿童为0.084/人年,乡村儿童为0.069/人年,发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例肺炎总经济负担平均为6215.9元,其中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4462.8元和1753.1元。0岁总经济负担最高(7314.7元),3岁最低(5279.3元)。总经济负担构成主要是住院费用2876.7元(45.06%,直接医疗费用)、陪护劳动力损失1691.0元(26.49%)、住院额外食宿407.1元(6.38%)、陪护者额外食宿400.0元(6.27%)、住院自购药品276.6元(4.33%)等。2016年,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数为97 303人,推算肺炎病例数为7197例,总经济负担为4543万元,人均支出454.6元。2012年4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共监测到5岁以下儿童肺炎病例3031人次。5岁以下儿童肺炎Sp检出率为10.57%;1岁最高(14.23%),2岁最低(7.97%)。5岁以下儿童肺炎Hi检出率为1.85%;3岁最高(2.35%),4岁最低(1.54%)。城镇和乡村儿童肺炎的Sp检出率分别为8.89%和10.96%,城镇和乡村儿童肺炎的Hi检出率分别为1.80%和1.47%,城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每月均能从肺炎病例中检出Sp;除9月外,其他月份均能从肺炎病例中检出Hi;各月Sp和Hi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影像学诊断和出院诊断中,>90%检出Sp和Hi肺炎诊断均为支气管肺炎,Sp、Hi与其他肺炎诊断名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甲氧苄氨嘧啶、头孢呋辛、呋喃妥啶、苯唑西林、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他啶等。Hi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苯唑西林和庆大霉素。2.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假设10万儿童出生队列中,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免疫程序,2(或3)月龄起接种4剂PPCV13或4剂Hib,或在2岁(25月龄)时接种1剂PPSV23;均观察至5岁;1剂PPCV13、PPSV23和Hib疫苗价格分别为698元、1180元和68元;疫苗接种率均为90%。调查发现2015年白银市接种1剂疫苗的监测、冷链、宣传、健康教育等增量成本为3.96元,按人均GDP标准化至全国水平为7.82元,原卫生部要接种1剂疫苗补助标准不低于5元,本研究设定接种1剂疫苗的增量免疫服务成本为12.82元。成本效益:接种PPCV13成本(含疫苗价格、增量免疫服务、AEFI处置等)为2.56亿元;5年内减少Sp病总费用为3225.42万元,其中肺炎为2828.25万元、脑膜炎为103.04万元、中耳炎为199.97万元。接种PPSV23成本(含疫苗价格、增量免疫服务、AEFI处置等)为1736.21万元;3年内减少Sp病总费用为2112.14万元,其中肺炎为1896.79万元、脑膜炎为51.60万元、中耳炎为131.04万元。接种Hib疫苗成本(含疫苗价格、增量免疫服务、AEFI处置等)为2909.90万元;5年内减少Hib病总费用为2342.84万元,其中肺炎为1877.36万元、脑膜炎为324.33万元、神经系统后遗症为82.16万元。Sp和Hib引起肺炎和脑膜炎费用约占全部疾病状态总费用的90%。接种PPCV13、PPSV23和Hib疫苗的净效益分别为-2.24亿元、375.93万元和-567.06万元。成本效果:接种PPCV13减少S初引起的肺炎2709例、脑膜炎27例、中耳炎17 972例、住院菌血症65例、门诊菌血症97例,避免死亡29人、神经系统后遗症11人和听力损伤5人。接种PPSV23减少Sp引起的肺炎1714例、脑膜炎12例、中耳炎11 122例、住院菌血症34例、门诊菌血症54例,避免死亡10人、神经系统后遗症3人和听力损伤1人。接种Hib疫苗减少Hib引起的肺炎1781例、脑膜炎53例、会厌炎15例,避免死亡25人、神经系统后遗症24人和听力损伤9人。成本效用:接种PPCV13增加12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s),获得1个QALY的成本为186.05万元,远超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37倍,增加的成本不值得。接种PPSV23增加70个QALYs,获得1个QALY的成本为-5.37万元,低于全国人均GDP,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接种Hib疫苗增加40个QALYs,获得1个QALY的成本为14.33万元,低于全国3倍人均GDP,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敏感性分析:在PPCV13决策树-Markov模型中,对ICER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肺炎发病率、急性中耳炎QALYs、PPCV13价格、急性中耳炎发病率、肺炎中Sp检出率等。在PPSV23决策树-Markov模型中,影响ICER结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急性中耳炎QALYs、PPSV23价格、肺炎中Sp检出率、肺炎总费用、PPSV23免疫效果等。在Hib决策树-Markov模型中,影响ICER结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肺炎发病率、肺炎中Hi检出率、Hib疫苗价格、Hib脑膜炎发病率、脑膜炎总费用等。总的来说,疾病发病率、病死率、病原检出率、疫苗血清型覆盖率、疫苗免疫效果等越高,ICER越低,接种疫苗越具有成本效益;疫苗价格、状态效用值等越低,ICER越低,接种疫苗越具有成本效益。以现有的疾病负担和疫苗价格基线参数,PPCV1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获得1个QALY的成本均高于3倍全国人均GDP,增加的成本不值得;PPSV2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获得1个QALY的成本低于全国人均GDP,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获得1个QALY的成本低于全国3倍人均GDP,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以现有的疾病负担和疫苗价格区间,采用概率敏感度分析,PPCV13、PPSV23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均有成本效益(低于3倍全国人均GDP)的概率分别为0%、99.99%和52.16%。疫苗价格分析:以现有的基线数据计算,如将疫苗纳入全国免疫规划,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时,1剂PPCV13和Hib疫苗的价格应分别低于90元和55元;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时,1剂PPCV13的价格应低于120元。结论采用多阶段抽样和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回顾性调查,能获得儿童肺炎的发病密度和间接经济负担,计算整个地区儿童肺炎疾病负担和可信区间,为相关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提供了稳健的参数。提出适用于中国的新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和框架,并通过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新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遵循通用的准则,提高评价质量、结果解读和外推性。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密度为0.074/人年,低于西太区国家平均水平,与美洲区国家相近,可能与中国卫生健康水平普遍改善有关。0岁发病密度最低,1岁最高,提示用于预防儿童肺炎的PPCV、Hib疫苗应尽量在1岁前完成基础免疫,尽早为儿童提供有效的保护。白银市Sp和Hib肺炎在城镇和乡村发病密度无差异,无显着的季节性变化。Sp和Hib肺炎较少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提示今后开展Sp和Hib肺炎专项监测,支气管肺炎应纳入监测诊断名称。Sp和Hi耐药性比较严重,使得特异性抗菌药物治疗变得复杂,更凸显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白银市儿童每人次肺炎直接医疗费用为2876.7元,介于全国地市级和县级医院儿童支气管肺炎平均住院费用之间。直接非医疗费用与间接经济负担的合计值高于直接医疗费用,提示如果疾病负担调查和卫生经济学评价仅采用直接医疗费用,将低估疾病负担和疫苗的成本效益。接种1剂疫苗的增量免疫规划工作成本为12.82元,提示免疫规划工作成本是疫苗经济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线参数仅能判断接种疫苗是否具有经济性,参数概率分布可以提供接种疫苗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对卫生决策提供更稳健的决策依据。Sp和Hib引起肺炎和脑膜炎费用约占全部疾病状态总费用的90%,表明肺炎和脑膜炎是Sp和Hib最重要的疾病负担,也是卫生经济学评价中最核心的疾病。本研究调查了肺炎的发病密度和经济负担,引用了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的细菌性脑膜炎监测和专项调查的数据,有效控制了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核心疾病状态和成本参数,结果更为科学和准确。以现有的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平均价格,PPCV1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不具有成本效益;PPSV23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均具有成本效益。在敏感性分析中,疫苗价格是唯一可干预的因素,降低PPCV13、PPSV23和Hib疫苗价格有助于将其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也具有可行性。
贺文迪[7](2017)在《香港HPV疫苗的新闻报道研究 ——以《苹果日报》和《文汇报》为例》文中认为HPV疫苗是预防人类乳头瘤病毒(以下简称HPV)的疫苗,是获得国际癌病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医学界认可的基层预防注射疫苗,被称为“世界上唯一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2006年,HPV疫苗在香港上市,2017年将在内地上市。本文从健康传播视角出发,以《苹果日报》和《文汇报》从2006年至2016年间有关HPV疫苗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新闻议题设置、诉求框架和文本内容三个维度来探究香港媒体HPV疫苗新闻报道的传播特征及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香港媒体HPV疫苗新闻报道的数量呈现波动增长;报道以资讯类新闻为主;议题设置会受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影响;媒体报道的情理诉求较弱,公益性信息传播多过商业广告;存在消息来源权威性不足和健康信息不准确等问题。本研究认为,在HPV疫苗即将在内地上市的背景下,香港媒体对HPV疫苗的报道对内地HPV疫苗健康传播具有借鉴意义。大众传媒应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合理调配议题设置,发挥舆论优势;并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政府相关部门、媒体宣传与社会公益组织实行联动,在与公众互动中增强HPV疫苗的传播推广效果,注重健康信息传播准确与平衡。
闫江泓[8](2017)在《CpG ODN佐剂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增效作用》文中提出目的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狂犬病的死亡率几乎100%,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是接种疫苗。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urified Vero Cell Rabies Vaccine,PVRV)是目前的主流应用疫苗和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uman diploid cell rabies vaccine,HDCV)是目前公认的安全性高的疫苗。但HDCV没有取得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突破导致其价格昂贵。更长免疫持久性的PVRV是以后的研究方向加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对HDCV的费用负担沉重,另外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供应不足,及暴露后疫苗接种方案大多需要注射四或五针;兽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犬只后免疫效果不佳,27%的免疫犬只中和抗体滴度不足对机体起到免疫防御效果。鉴于此,寻找一种能够增强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佐剂能使PVRV具有更长免疫持久性佐剂和缩短HDCV免疫方案和减少每针剂的抗原量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人用疫苗和兽用疫苗均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方法Cp G寡聚脱氧核苷酸(Cp 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 G ODN)是人工合成含非甲基化胞嘧啶和鸟嘌呤二核酸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序列,有关实验证实该序列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免疫佐剂。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剂量的Cp G ODN的注射小鼠引起的体液免疫活性并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RVNA)效价。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探讨此佐剂联合狂犬病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类型。通过观察不同剂量Cp G ODN组小鼠脾脏形态变化、HE染色后的病理改变来对佐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以上实验研究确定在小鼠体内最佳Cp G ODN剂量后。最佳剂量Cp G ODN联合市售狂犬病疫苗抗原量和免疫程序的优化实验:分为RV组、RV+Cp G ODN组、1/2RV+Cp G ODN组、1/4RV+Cp G ODN组、1/8RV+Cp G ODN组,Essen程序免疫Balb/C小鼠,于首次免疫后第35天取血,离心分离血清进行RFFIT检测RVNA效价。Cp G ODN联合市售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实验:以两针、三针、四针、五针的免疫程序,分为含佐剂两针组(0、3天)、三针组(0、3、7天)、四针组(0、3、7、14天)、五针组(0、3、7、14、28天)和无佐剂五针组(0、3、7、14、28天),抗原为狂犬病疫苗,佐剂量为最佳剂量,在免疫Balb/C小鼠后,取首次免疫后第35天的鼠血清,进行RFFIT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检测。Cp G ODN联合市售狂犬病疫苗暴露后保护效果研究,狂犬病毒标准攻击毒珠CVS-11对Balb/c小鼠攻毒后,用Cp G ODN联合不同狂犬病疫苗量(RV、1/2RV、1/4RV、1/8RV)进行ESSEN免疫程序注射,对Balb/c小鼠的暴露后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小鼠体内实验,Cp G ODN与狂犬病疫苗组抗体阳转率高于疫苗对照组,抗体阳转时间早于疫苗对照组。首次免疫后第35天低剂量和中剂量抗原剂量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提高5-6倍和3-4倍。首次免疫后第6天,低剂量Cp G ODN组激活的脾细胞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均高于R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首次免疫后第14天,Cp G ODN能增加免疫小鼠脾细胞中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中、低剂量Cp G ODN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的数高于R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免疫后14天和35天,细胞因子IFN-γm RNA的相对表达量5μg Cp G ODN组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RV组(P<0.05)。Cp G ODN佐剂能够显着增强狂犬病疫苗的Th1型免疫应答,能够促进小鼠脾细胞的IFN-γ分泌,而Th2型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IL-4分泌没有明显变化。首次免疫后第14天,高剂量佐剂免疫组的小鼠脾脏肿大,HE染色后镜下观察其白髓中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易染体巨噬细胞数目增多,副皮质区易染体巨噬细胞数目增多,而低剂量和中剂量组的小鼠的脾脏无肿大,白髓及其动脉周围淋巴鞘正常且脾小体体积较小。疫苗对照组(RV)的白髓、红髓界限清晰,组织结构正常。1/4 RV+Cp G ODN组的RVNA效价略高于无佐剂的狂犬病疫苗组,1/2RV+Cp G ODN组小鼠血清的RVNA效价最高。在佐剂Cp G ODN联合狂犬病疫苗4针免疫程序下,小鼠产生RVNA效价最高。RV+Cp G狂犬病疫苗组存活率为50%,高于无佐剂疫苗对照组的存活率(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 G ODN在小鼠模型上对狂犬病疫苗有显着的免疫增效作用,并且Cp G ODN能增强狂犬病疫苗对暴露后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是一种潜在的狂犬病疫苗佐剂。
郭威[9](2016)在《私募股权融资在科技初创企业的应用》文中提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为创新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每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必然要经历从初创到成熟的过程。科技初创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由于投资大、风险高、还不成熟等特点,面临融资困难。上市门槛高、债务压力大、贷款成本高,融资方式急需创新。近几年,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迅速,具备限制少,操作灵活,融资快等特点。私募股权投资者注重企业成长性,发展潜力,在企业成长时投入,在成熟获利后退出。私募股权投资者追求超额利润,可以接受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私募股权融资成为科技初创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选择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企业价值估值、调查谈判、退出机制各个方面都十分关键。每一个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融资过程的成败。生物制药A公司,作为科技初创企业生物制药行业中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为了公司发展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决定融资。考虑自身还不具备上市条件,资金压力较大,选择私募股权方式进行本次融资。根据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情况,资金需求的实际情况,对私募股权投资者、公司价值估值、退出方式进行分析。为实现融资,达成投资者与公司的共赢,本文还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尽量降低风险。
郭燕霞[10](2013)在《医疗实践中的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研究 ——以山西省太原市儿童疫苗接种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分化和高度专业化,某个领域的专家在该领域之外也可能只是外行公众,公众在特定情境之中也会获得一定专门知识。专门知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代学术界的重要论题之一。在医疗实践中,我国自2007年实行扩大免疫规划以来,疫苗事件增多,儿童疫苗接种争论不断显现;同时,儿童疫苗的总体高接种率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公众接种需求和选择原因,理解家长缘何和如何为孩子接种具体种类的疫苗成为研究焦点。而专门知识的增加、公众角色的专业化使其选择儿童疫苗接种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第二类疫苗,甚至扩展到第一类疫苗中来,典型呈现出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之间关系这一主题。本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儿童疫苗接种为个案,运用深度访谈研究方法,透过知识社会学的透镜,探讨医疗实践中的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的多样关系,检视专门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如何对公众选择儿童疫苗接种发挥作用。进而揭示多种因素共同建构公众选择,折射医学与公众、科学技术与当代中国社会之间关系的多样态特征。按照专门知识的获得途径不同,本研究将专门知识划分为三个层次:专业技能知识、互动性专门知识和常识性专门知识;依据公众选择接种儿童疫苗的种类和结果不同,将公众选择儿童疫苗接种分为三种类型:接种全部疫苗、接种部分疫苗和拒绝接种疫苗。在公众选择接种儿童疫苗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专门知识的结构不同,掌握不同层次专门知识的公众选择接种不同种类的儿童疫苗;另一方面,由于其他些因素与专门知识的共同影响,掌握不同层次专门知识的公众呈现出选择接种相同种类的儿童疫苗。具体而言,掌握儿童疫苗接种的专业技能知识的群体包括接种医生和专家。来自国家免疫规划制度、接种实践以及角色认知的专业技能知识,促使接种医生不仅为孩子接种全部疫苗,而且试图说服公众接种全部疫苗。专业技能知识与接种医生选择儿童疫苗接种之间呈现出正向关联。专家以专家知识为依据,完全从医学原理来考究接种每一种疫苗的必要性,并尊重和遵守国家免疫规划制度,从而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所有种类、第二类疫苗中的部分疫苗。当受到特殊个人体验的直接影响、实证主义思想居上以及认知到国家免疫规划制度的非惩罚性,他们不仅拒绝接种第二类疫苗和某些第一类疫苗,甚至全部疫苗。互动性专门知识以公众既有的默会知识为载体,通过经验获得,这种经验是阅读文献和语言交流而非某领域实践的产物。在儿童疫苗接种中,公众通过个体经验、互联网、专业书籍、接种证以及与医务专业技术人员的互动等获得互动性专门知识。由于互动性专门知识的结构不同,以及受到个人体验的影响,公众选择接种全部疫苗与接种部分疫苗。当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出于国家免疫规划制度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不完全信任的考虑,这部分公众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所有种类、拒绝接种第二类疫苗的所有种类。对接种疫苗的利弊、国家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的风险等形成的总体认知或者经验式判断,成为背景知识与其自身的默会知识彼此竞争、相互融合,生成与本地文化和实践相联系的常识性专门知识。这种常识性专门知识与其他因素,共同建构公众选择儿童疫苗接种。当体验到国家免疫规划制度的福利性、受到接种医生的权威建构、个人体验的强化以及从众心理的导引时,这部分公众为孩子接种全部疫苗。当信任并受到国家免疫规划制度的制约,同时由于对接种医生的不信任而放弃与接种医生的互动时,他们凭借已有知识和自身经验选择接种部分疫苗。当受到社会网络的主导影响或者经济因素的制约时,他们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所有种类、拒绝接种第二类疫苗的所有种类。本研究发现,第一,具有互动性专门知识的公众非常乐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更多的专门知识,并试图以这些专门知识为依据做出专家式的儿童疫苗接种选择。究其原因,他们不是为了成为专家、超过内行,而是试图在特定文化构架之下,对自己的生活和相关现象有所认识。第二,具有常识性专门知识并选择接种全部疫苗的公众,将自身定位于被动的接受者,满足于服从接种医生的权威意象,充分享受着福利性的儿童疫苗接种政策,认为没有必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儿童疫苗接种的信息。具有常识性专门知识并选择接种部分疫苗/拒绝接种疫苗的公众,凭借已有知识和自身经验判断接种疫苗的必要性,要求成为参与者、使用者;但他们仍然将自己视为外行,并不喜欢增加的医学知识,认为知识的增加使其处于不知该如何选择的困境之中。因而,在儿童疫苗接种中,已有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难以适应公众专业化的需求,应当根据公众专门知识的不同层次重新建构医学知识的传播模式。而且,管理和决策部门应当针对不同群体传递其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重新定位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重新审视个体权利和群体利益,从而促进儿童疫苗接种政策的合理制订与实施。
二、FDA专家小组首次批准抗肺炎球菌的新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DA专家小组首次批准抗肺炎球菌的新疫苗(论文提纲范文)
(1)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中英文对照表 |
背景 |
研究目的 |
技术路线 |
内容与方法 |
1. 相关定义 |
2. 构建论证指标体系 |
2.1 文献分析法 |
2.2 专家访谈法 |
2.3 改良德尔菲法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实证研究 |
3.1 候选疫苗筛选标准 |
3.2 候选疫苗背景情况 |
3.3 候选疫苗评分原则及标准 |
3.4 候选疫苗的排序 |
3.5 数据处理 |
4.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参加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2. 专家积极系数及权威程度 |
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
4. 第一轮专家咨询 |
4.1 一级指标 |
4.2 二级指标 |
4.3 三级指标 |
4.4 界值法筛选指标 |
4.5 第一轮专家的建议 |
5. 第二轮专家咨询 |
5.1 一级指标 |
5.2 二级指标 |
5.3 三级指标 |
5.4 指标界值 |
5.5 界值法筛选指标 |
5.6 第二轮专家的建议 |
5.7 两轮专家咨询后指标体系调整 |
6. 候选疫苗排序 |
6.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6.2 候选疫苗评分结果 |
6.3 专家的协调系数 |
讨论 |
1. 主要发现 |
2. 本研究的公共卫生意义 |
3. 创新性与局限性 |
4.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第一轮专家咨询材料 |
附件2 第二轮专家咨询材料 |
附件3 候选疫苗评分表 |
附件4 非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对接种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理论依据及研究框架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收集资料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考虑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工具的开发及预调查结果 |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3 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水平及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 |
3.4 儿童家长的疫苗犹豫水平及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 |
3.5 儿童家长的接种行为现状及在人口特征学上的差异 |
3.6 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和接种行为相关性 |
3.7 研究对象接种行为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
4.2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现状分析 |
4.3 儿童家长疫苗犹豫现状分析 |
4.4 儿童家长接种行为现状分析 |
4.5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B:英文版疫苗犹豫量表与使用授权 |
附录C:调查问卷 |
附录D:文献综述 预防接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E:研究工具的开发结果 |
附录F: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
致谢 |
(3)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
(一)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现状的相关文献 |
(二)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现状的文献 |
(三)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文献 |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五、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特色 |
(二)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我国的疫苗产业和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
一、疫苗产业相关基本概念 |
(一)疫苗和疫苗产业 |
(二)疫苗产业的特点 |
二、我国疫苗产业发展概况 |
(一)我国疫苗产业发展的成就 |
(二)我国疫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国内外疫苗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
(一)国际疫苗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
(二)我国疫苗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现状及特点 |
一、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历史回顾 |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成立研究所负责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
(二)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实施计划免疫,鼓励新疫苗研发 |
(三)当前时期:对标国外疫苗技术研发先进经验,加强顶层立法设计 |
二、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现状 |
(一)多价、联合疫苗研发 |
(二)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疫苗研发 |
(三)应急性疫苗研发 |
三、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的特点 |
(一)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 |
(二)大力扶持基础疫苗研发,鼓励新型疫苗的研发 |
(三)一部分政策具有应急性 |
(四)严格审批监管以确保疫苗安全稳定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提升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政策建议 |
一、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 |
(一)国产疫苗研发能力相对落后 |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种单一 |
(三)疫苗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企业研发难度大 |
二、解决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问题的政策建议 |
(一)引导观念创新,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
(二)实现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
(三)推动制度创新,保证疫苗产业发展 |
(四)加强管理创新,保障疫苗质量安全 |
三、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疫苗产业 |
(一)国内外疫苗应用情况对比 |
(二)与国际接轨的路径选择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来源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美国私人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历程 |
(一)积极引领全球卫生治理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 |
(二)退居全球卫生治理幕后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 |
(三)重返全球卫生治理中心时期(21世纪以来) |
二、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机制 |
(一)全球免疫联盟中的公私合作 |
(二)紧急救援情况下的公私合作 |
(三)公益倡议活动中的公私合作 |
三、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重点领域 |
(一)基于诊疗免疫的传染病防治 |
(二)基于创新思维的技术研发导向 |
(三)基于信息平台的诊治系统改善 |
四、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影响及困境 |
(一)推进全球卫生治理水平提升 |
(二)推动全球卫生治理模式转型 |
(三)加剧全球卫生治理“民主赤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数据分析法 |
(五)归纳总结法 |
四、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径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概念与相关理论 |
一、基本概念 |
(一)疫苗 |
(二)第二类疫苗 |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 |
(四)第二类疫苗的供给方式和特点 |
二、相关理论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责任政府理论 |
(三)治理理论 |
(四)制度变迁理论 |
第二章 我国第二类疫苗接种制度变迁及成效分析 |
一、我国免疫规划制度变迁及成就 |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制度变迁及成就 |
(一)第二类疫苗制度变迁 |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成效 |
第三章 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 |
一、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基本情况 |
(一)第二类疫苗供应情况 |
(二)第二类疫苗使用情况 |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 |
二、苏州市姑苏区优化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措施与成效 |
(一)实行政府招标评审,保证招标采购公开公平公正 |
(二)加强监管,提升疫苗的质量保障 |
(三)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多环节追溯 |
(四)扩大覆盖面,提升第二类疫苗正的外部效应 |
三、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社会反应性评价 |
(一)第二类疫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评价 |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意愿 |
第四章 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主要存在问题 |
(一)居民对第二类疫苗认知程度差 |
(二)第二类疫苗存在信任危机 |
(三)第二类疫苗风险应对不当 |
(四)第二类疫苗效用未有效发挥 |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第二类疫苗推广及科普主体缺位 |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流程和监管存在缺陷 |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风险应对机制不够完善 |
(四)预防接种投入依然不足 |
第五章 改善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对策研究 |
一、科学认识第二类疫苗的属性,扩大对第二类疫苗的宣传科普 |
(一)完善对第二类疫苗相关知识宣传的政策保障 |
(二)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 |
(三)借力社会组织提升科普效果 |
二、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对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治理 |
(一)完善监管制度,加大全程监管力度 |
(二)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信息化水平 |
(三)加大社会参与,改善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治理 |
三、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妥善处置异常反应事件 |
(一)完善第二类疫苗异常反应补偿机制 |
(二)强化第二类疫苗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
(三)加强第二类疫苗事件的危机应对机制 |
四、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扩大免疫规划 |
(一)充分认识扩大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二)完善人财物等配套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白银市儿童肺炎疾病负担与免疫规划经济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研究目标 |
(一) 总体研究目标 |
(二) 具体研究目标 三、研究框架 |
(一) 疾病负担研究 |
(二) 卫生经济学评价 四、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 |
(一) 调查目的 |
(二) 材料与方法 |
1. 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 |
2. 以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调查 |
3. 基础数据调查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分析 |
(三) 结果 |
1. 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 |
2. 以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调查 |
3. 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的经济负担 |
(四) 讨论 |
1. 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 |
2. 以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调查 |
3. 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的经济负担 五、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一)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况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目的 |
(二)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模型构建 |
3. 成本变量 |
4. 健康产出变量 |
5. 效用参数 |
6. 疫苗参数 |
7. 统计分析 |
(三) 结果 |
1. 成本效益分析 |
2. 成本效果分析 |
3. 成本效用分析 |
4. 敏感性分析 |
5. 概率敏感度分析 |
6. 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成本探讨 |
(四) 讨论 |
1. 方法学 |
2. 参数确定 |
3. 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结果 |
4. 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成本可行性 |
5. 外推性 六、创新性 七、局限性 八、结论 九、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
综述 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的研究现况 综述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的研宄现况 |
综述 新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和框架 |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
2015-2016 年甘肃省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负担回顾性调查 |
The Et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mong Children under Years of Age in China's mainland, 2001-2015:A Systematic Review |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vaccine for infants inChina's mainland 简介 致谢 附录 |
附表1. 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情况调查表(回顾性调查) |
附表2. 2015年白银市各乡镇免疫规划掌握人口情况 |
附表3. 免疫规划工作成本调查表 |
附件1.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
附件2. 编号原则 |
附表4.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登记一览表(住院) |
附表5.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登记一览表(门诊) |
附表6.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前瞻性监测) |
附表7.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 |
附表8.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标本送检单 |
附表9. 白银市2014年各行业年平均工资 |
附表10. 2015年各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
(7)香港HPV疫苗的新闻报道研究 ——以《苹果日报》和《文汇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设计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理论与路径 |
2.3 类目构建与信度检验 |
2.4 样本选取 |
2.5 研究问题 |
3 香港媒体新闻报道中HPV疫苗传播状况 |
3.1 HPV疫苗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 |
3.2 HPV疫苗新闻议题分析 |
3.3 HPV疫苗的新闻诉求框架分析 |
3.4 HPV疫苗新闻文本内容分析 |
4 香港媒体HPV疫苗新闻的报道特征 |
4.1“不良反应”事故反向推动关注度的提高 |
4.2 以科普类议题报道为主 |
4.3 消息来源过多倚重政府发布 |
4.4 处于“资讯”新闻阶段 |
4.5 商业属性较弱,多为公益健康信息宣传 |
4.6 健康信息覆盖及时全面 |
5 香港HPV疫苗健康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
5.1 传播者:专业人士发声缺位 |
5.2 传播内容:信息的准确性有待加强 |
5.3 传播议题:缺少自主式扩散传播 |
5.4 传播过程:缺乏受众参与互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CpG ODN佐剂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增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CpG ODN佐剂对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增效作用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细胞和病毒株 |
1.1.2 疫苗和佐剂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仪器设备及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MTT法对CpG ODN活性质控检测 |
1.2.2 Balb/c小鼠免疫接种方案 |
1.2.3 RFFIT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 |
1.2.4 ELISPOT检测免疫小鼠脾脏分泌IL-4 和IFN-γ 的淋巴细胞水平 |
1.2.5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脾组织中细胞因子IL-4 和IFN-γ 的表达 |
1.2.6 CpG ODN佐剂安全性初步评价 |
1.2.7 统计学方法 |
1.3 结果 |
1.3.1 MTT法检测CpG ODN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 |
1.3.2 CpG ODN佐剂对狂犬病疫苗体液免疫效果的影响 |
1.3.3 CpG ODN联合铝佐剂对狂犬病疫苗体液免疫效果的影响 |
1.3.4 ELISPOT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4 的水平 |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IL-4 mRNA的相对表达量 |
1.3.6 脾脏器的绝对质量 |
1.3.7 脾脏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 |
1.4 讨论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CpG ODN对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细胞和病毒株 |
2.1.2 主要试剂、仪器设备 |
2.1.3 Blab/c小鼠免疫接种方案 |
2.1.4 RFFIT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 |
2.1.5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减少每剂量的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实验结果 |
2.2.2 缩短对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方案的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CpG ODN联合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暴露后保护效果试验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疫苗与试剂 |
3.1.2 狂犬病固定毒CVS-11 毒株 |
3.1.3 仪器用具 |
3.1.4 试验动物及分组与攻毒方案 |
3.1.5 症状体征观察 |
3.1.6 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小鼠脑组织狂犬病病毒 |
3.1.7 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症状体征观察结果 |
3.2.2 对发病死亡小鼠脑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结果 |
3.2.3 攻毒后对小鼠免疫保护效果的结果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综述 CpG ODN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
4.1 CpG ODN的简介 |
4.2 CpG ODN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
4.3 CpG ODN的免疫调节的免疫机理 |
4.4 CpG ODN疫苗佐剂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
4.4.1 针对感染性病原体的疫苗 |
4.4.2 针对过敏原的疫苗 |
4.4.3 针对癌症的疫苗 |
4.5 CpG ODN疫苗佐剂使用的安全性 |
4.6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私募股权融资在科技初创企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2 生物制药A公司融资分析 |
2.1 公司的基本情况 |
2.2 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 |
2.3 融资需求 |
2.4 融资方式分析 |
2.4.1 内部融资 |
2.4.2 债务融资 |
2.4.3 银行贷款 |
2.4.4 上市融资 |
2.4.5 私募股权融资 |
3 生物制药A公司私募股权融资分析财务情况 |
3.1 选择投资者 |
3.2 公司价值估值 |
3.2.1 财务分析 |
3.2.2 可比公司法 |
3.3 私募股权退出 |
3.3.1 上市退出 |
3.3.2 股权转让 |
3.3.3 破产清算 |
4 生物制药A公司私募股权融资保障措施 |
4.1 风险因素分析 |
4.1.1 市场风险 |
4.1.2 产品质量风险 |
4.1.3 技术风险 |
4.1.4 管理风险 |
4.1.5 财务风险 |
4.1.6 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
4.2 风险防范措施 |
4.2.1 建设质量管理部门 |
4.2.2 建立薪酬激励制度 |
4.2.3 股权激励措施 |
4.2.4 做好公关工作 |
5 研究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10)医疗实践中的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研究 ——以山西省太原市儿童疫苗接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一) |
1.1.2 选题背景(二)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专门知识问题已有研究进路 |
1.2.2 专门知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进路 |
1.2.3 儿童疫苗接种已有研究进路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2 研究难点、创新点 |
1.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 |
1.5.2 深度访谈 |
第二章 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核心概念和论题 |
第一节 专门知识 |
2.1.1 专门知识的内涵 |
2.1.2 专门知识的层次 |
第二节 公众选择 |
2.2.1 公众 |
2.2.2 公众选择的界定 |
第三节 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之间的关系模式 |
2.3.1 已有研究模型和研究视角 |
2.3.2 分析框架:多种因素建构公众选择 |
第三章 专业技能知识与公众选择儿童疫苗接种 |
第一节 专业技能知识与接种全部疫苗 |
3.1.1 知识获得途径强化接种儿童疫苗的必要性 |
3.1.2 接种实践见证接种儿童疫苗的重要性 |
3.1.3 角色功能诠释接种全部疫苗 |
第二节 专业技能知识与接种部分疫苗 |
3.2.1 考究接种儿童疫苗的医学原理 |
3.2.2 选择儿童疫苗种类与接种时间 |
3.2.3 尊重和遵守国家免疫规划制度 |
第三节 专业技能知识与拒绝接种疫苗 |
3.3.1 实证主义医学思想与预防思想的较量 |
3.3.2 个体视角中接种儿童疫苗的不确定性 |
3.3.3 国家免疫规划制度的强制性而非惩罚性 |
第四章 互动性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儿童疫苗接种 |
第一节 互动性专门知识与接种全部疫苗 |
4.1.1 信奉接种疫苗的预防作用 |
4.1.2 认同接种每种疫苗的必要性 |
4.1.3 从制度强制到心理强制的体验 |
第二节 互动性专门知识与接种部分疫苗 |
4.2.1 认知接种儿童疫苗的有限预防功能 |
4.2.2 判定接种每种疫苗的必要性 |
4.2.3 考量国家强制规定接种疫苗的政策 |
第三节 互动性专门知识与拒绝接种疫苗 |
4.3.1 分析接种儿童疫苗的风险—收益 |
4.3.2 考量制度和科研成果的信任机制 |
4.3.3 质疑接种医生的沟通意识 |
第五章 常识性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儿童疫苗接种 |
第一节 常识性专门知识与接种全部疫苗 |
5.1.1 总体认知疫苗的预防疾病功能 |
5.1.2 模糊认知儿童疫苗种类的区分 |
5.1.3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节 常识性专门知识与接种部分疫苗 |
5.2.1 总体认知接受接种第一类疫苗 |
5.2.2 考究接种第二类疫苗和强化疫苗的必要性 |
5.2.3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节 常识性专门知识与拒绝接种疫苗 |
5.3.1 间接认知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
5.3.2 遵守国家免疫规划制度 |
5.3.3 经济收入因素的制约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以专门知识为基础建构医学知识传播 |
6.1.1 专业技能知识:重新定位社会角色 |
6.1.2 互动性专门知识:增进医学原理式的知识 |
6.1.3 常识性专门知识:改变传播方式与调整知识内容 |
第二节 重新定位医疗实践的主题 |
6.2.1 重新定位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 |
6.2.2 重新审视群体利益与个体权利 |
第三节 一个医学假设与公众的常识性认知相契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FDA专家小组首次批准抗肺炎球菌的新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 [1]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王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对接种行为的影响[D]. 徐毅飞. 延边大学, 2021(02)
- [3]我国疫苗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研究[D]. 王天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盖茨基金会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D]. 邓文韬.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D]. 王雅懿. 苏州大学, 2018(01)
- [6]白银市儿童肺炎疾病负担与免疫规划经济学评价研究[D]. 宁桂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10)
- [7]香港HPV疫苗的新闻报道研究 ——以《苹果日报》和《文汇报》为例[D]. 贺文迪. 暨南大学, 2017(02)
- [8]CpG ODN佐剂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增效作用[D]. 闫江泓.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4)
- [9]私募股权融资在科技初创企业的应用[D]. 郭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2)
- [10]医疗实践中的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研究 ——以山西省太原市儿童疫苗接种为例[D]. 郭燕霞. 南开大学, 2013(06)
标签:肺炎论文; 预防接种论文; 国家免疫规划论文; 第二类疫苗论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