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普通高校女子健美操课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净励[1](2021)在《美育视角下女大学生啦啦操教学实验研究 ——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文中提出
张欢欢[2](2020)在《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健美操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高效习得健美操成套动作,根据学情现状、环境设施等相关条件,对教法与学法等诸多因素筛选、设计、运用而形成的具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技能与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高效能健美操教学方案。在高校健美操成套动作教学中,教学策略方案的筛选应用,对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过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的文献,多集中于阐述动作习得影响因素及相关教学建议上,缺乏有效实验验证;在健美操教学策略设计方面,国内外学者仅限于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角度进行研究,对以提高健美操技能为主要目的教学策略设计的研究存在失缺。而在现实高校健美操专项教学中,基于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计划学时的限制及传统教学策略的禁锢,又因健美操成套动作变化多、技术结构复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欠佳,且课后教学延时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研究与探讨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对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操作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以复旦大学大一健美操选修三个女生班为实验对象;对实验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纵向对比,对实验后两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横向对比,三组之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寻求数据间区别及存在的关系,将其作为本实验分析描述依据。实验教学内容为复旦大学沿用13年的自编健美操套路,音乐选用Kisskiss,速度20-24拍/10秒,音乐时长1分37秒。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论:结论:1.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再认陈述性动作材料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女生复述程序性成套动作有显明增进效果。2.动作认知阶段优化传统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速度,表现为实验班学生新授动作复述能力显着提升,具体而言策略中同时进行教法优化和学习监督的班级学生新授动作习得效率有非常显着性提高。3.动作形成阶段优化传统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增进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质量,表现为实验班学生在规定套路技能测试总成绩、动作正确性和动作美观度方面都有明显提升。4.动作保持阶段优化传统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维持效果,且在教学策略中同时进行教法优化和学习监督维持效果更为显着。5.不同教学策略中都包含有助动作习得的方法,以动作比喻、动作检查和动作重复对动作习得促进效果更佳。教学策略中仅进行教法优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兴趣,教学策略中同时进行教法优化和学习监督能够高效帮助学生习得成套动作。
李韵娜[3](2020)在《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2002年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颁布实施和2016年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都有一个共同点: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内容、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课程内容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各高校的体育课程进程中不断地被优化改革,颇有成果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部分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单调重复,致使体育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同时在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制定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规定过严,以致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过小,彰显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不足,也在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体现不够等,千篇一律,总之,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健美操运动自传入我国就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推崇和喜爱,其所具有的育体、育心、育人功能得到充分肯定,目前已成为全国绝大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的内容之一,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子系统,加强对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对深化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作为研究方法,深入调查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开展现状,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开设情况、相关研究专家与授课单位教师意见及进行课程学习学生的感受认识等情况的调查,重点探讨了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形式与内容设置、学时分配和考核要求等与现时代发展中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教育与体育发展趋势是否相适应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应以社会、学科、学生为价值导向,在系统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分层教学理论和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据确立的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的发展、特点与结构要素,遵循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整体性与衔接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构建;(2)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课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各性质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选项课、俱乐部课,其中基础课主要开设在低年级。虽然目前大多高校必修的健美操课较为普及,但是高年级选修的健美操课名存实亡;(3)目前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分离、课程内容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全方面良性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考核内容过多关注于技术考核,缺乏理论内容的考核,且考核标准过低,没有起到激励学生掌握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作用,造成学生短期提高而无法终身受益的现象;(4)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为三个层次四个方面,即分为初、中、高级三个层次水平和理论、技术、技能、素质四个方面,以健美操基础理论、现行的技术套路动作、健美操基础能力素养、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体,将这些内容根据难度细分后纳入各个层次中并安排对应的学时数。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建议:把与瑜伽、体育舞蹈、排舞等体艺类具有共性的健美操内容精选纳入公共体育基础课程内容之中,减少重复学习,吸收各地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内容以丰富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和健美操运动能力的提高,扩展考核内容,将与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相关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健美操理论知识等列入考核内容,促进课内外体育活动一体化以及健美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更好融合;拓展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全面的体育信息资源查询,帮助学生更便捷地利用体育信息资源。
邢德红[4](2020)在《递加循环法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响应学生全面化发展的培养要求,健美操逐渐开始走入校园,在学生阶段开设健美操专项课和选修课,还将其融入到课间操,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具有活力,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推崇和热爱。小学体育课中开展健美操运动项目后,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在节奏感的音乐带领下,进行操化动作的学习,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健美操结合了强烈的音乐旋律,将体操和舞蹈融于一体的身体运动,对练习者个体有着强健身体和美育的作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健美操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可以学习到基础知识,但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难以提升,不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观。而递加循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学习一个步伐或手臂组合后,都会再次与前面所学的步伐或手臂组合叠加起来进行练习的一种循环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小学生为主角,为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效支持与帮助。教学过程是,学习新动作A+学习新动作B→叠加循环练习A+B→新动作B→巩固练习A+B+C以此类推。近年来很多学者关注递加循环法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本文的实验探究将递加循环法应用于小学体育健美操课的可行性,以期为小学体育健美操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持。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育秀小学五年级随机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12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束后,根据统计整理分析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将递加循环式法应用于小学体育健美操课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显示无明显差异,在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实验组的学生所测数据显示差异较为明显,可以从实验过程看出健美操对小学生身体的素质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2实验组学生的测试项目在实验前后成绩变化明显,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并积极与老师交流动作组合的连接,不仅能够较为自信的自我展示,还会与学生积极讨论。在小学健美操课程中运用递加循环法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3递加循环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终生体育意识,通过实验将递加循环法运用在小学体育健美操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验,递加循环教学法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增加学习动作组合的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4递加循环教学法,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心理,增强社交能力。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递加循环法秉承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环叠加的练习,以帮助小学生增强自信心,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身体素质。递加循环法在小学健美操教学过程的应用,从实验结论可以看出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较为明显。建议:由于递加循环法是体育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但根据新时代课程要求标准,教学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实验中,对于过程变量的控制、教学环境的布置、以及教学器材的选择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器材的完善从侧面推动了教学试验更好地进行。)本论文在试验前后,进行了多项数据综合的统计,也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常亚婷[5](2019)在《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美操因其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项目特色给人以勃勃生机,因其特有的项目功能深受大学生的热爱。健美操项目在国内开展可谓是如火如荼,但运动项目的发展是存在相应的地域差距。虽然黑龙江省绝大多数的普通高校都已开设健美操课,但其优化发展程度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仍处在落后的位置。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认知程度、学习态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的优化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推动健美操课在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的优化发展,课题基于此背景,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统计方法,调查黑龙江省15所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开设情况,数据结果显示:所调查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侧重于选修健美操运动项目,占比53%;缺乏凸显力量的健美操教学内容,故男生选修意愿较低至6.7%;黑龙江省综合类大学与师范类大学健美操课开展较理工类、农林及林业类大学开展热度高。参加健美操相关比赛的频次较少;72.7%的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大学之前未接触过健美操,对健美操的认知来源以教师与学生为主,学生学习动机以“健美操形体”为主;16.25%的操体类社团开设数量使其仅次于球类社团开设,但宣传深度不足;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年轻健美操教师匮乏,师资性别比例不均衡;教师学历与职称以硕士和副教授为主,缺乏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材以普通高校统编教材为主;健美操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内容新颖度偏低;教学时数不足,课时设置不完善;教法传统,与互联网元素结合不足;健美操考核标准相对绝对化,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课题基于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以下优化策略:增强各级领导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工作开展的支持和重视;强化建设高质量健美操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专项业务水平;拓宽学生认知渠道,提升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流行度;构建创新健美操课教材及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选修兴趣;结合互联网技术,优化健美操教法体系;转变考评理念以促进考评方式多样化、综合化。
寇芳芳[6](2019)在《多尔4R理论对健美操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以甘肃政法学院健美操公共选修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形势下,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越来越的教学模式涌现在各科的教学中。当然,健美操的教学也不例外。传统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要与时俱进,引进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倡导教师的“主导”到“引导”的过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将多尔4R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健美操教学。多尔4R理论是美国当代教育家多尔发表的《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的教育理论,以后现代为基础,借助多种理论为前提,对现代主义的课程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提出了4R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对各国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与新时代教育理念相吻合,被诸多教育界研究者所运用,成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从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将多尔4R理论引入到健美操教学中,丰富健美操教学和体现多尔4R理论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健美操教学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依据。为此,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多尔4R理论运用于健美操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以甘肃政法学院2017级选修健美操课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共计36学时。在健美操课中将4R理论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多尔4R理论运用于健美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过程、成绩考核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可见,多尔4R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课中的实践是有价值的。2.多尔4R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0米,效果显着。3.多尔4R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协调性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更具优越性。4.多尔4R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问题的多元化认识、身体的运动能力、自身的认识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深入理解认识能力),且优于传统教学。5.多尔4R理论对健美操教学课具有积极地作用,能够提高健美操的教学效果。如: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团队意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效果明显。6.实验班学生的综合成绩优于传统班学生的综合成绩。7.传统健美操课的学习是正向影响,也是有价值的。8.通过实验班健美操课的学习,学生体质状况得到改善。如: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米效果显着。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基于多尔4R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课中的实施,教师要注意该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原则,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循序渐进。2.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多尔4R理论,灵活运用4R理论,总结实践经验,学会融会贯通,拓宽多尔4R理论的应用范畴。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交叉学科的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完善考评体系。在成绩考核方面,教师除了注重对学生的专项技术进行训练外,还应设置一些具有评估标准的考试内容,对学生基础能力考核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考察,综合发展。5.扩大多尔4R理论在其他学科领域的运用,为培养出深厚基本功、全面发展的专项师资团队带来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石佳琪[7](2018)在《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美操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来达到有氧运动的目的的一种增进学员身心健康、塑造形态的体育运动。健美操以其优美与力量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结合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健美操选修课已在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广泛开设,健美操教学已经成为部分学校的教育特色。但是,从学生对健美操的选修认知、学习态度,以及健美操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全国各地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开展西安地区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健美操选修课教学的对策措施,为大学生健美操教学发展提供建议,为全国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选取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0所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其健美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提出健美操教学对策措施。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所以体育项目中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人数少,以女生为主,大多数同学每周参与运动的1次,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健美操运动的人数有62.3%。2、西安地区普通高校85%的学生愿意在课上或课下进行健美操运动,超过70%的同学对健美操产生了兴趣,这也是学生选择健美操的主要目的之一。3、西安地区普通高校专业的健美操教师少,女教师占到76.5%,年龄主要分布在25-36岁之间,教学时间在4年以下的居多有20人,场地器械设施不完整,严重影响健美操选修课的落实。4、西安地区每周只有两次健美操课程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健美操课程的效果难以保障。健美操学生社团开设的数量较少,且存在无固定活动场所的现象。5、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健美操发展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有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对健美操的认识情况,客观因素有师资力量,场地器械不够齐全和教学计划实施安排不够以及社团活动不明显等。
何燃燃[8](2018)在《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健美操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高校女大学生的喜爱与青睐,由于健美操这项运动符合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健美操运动也成为了各高校女大学生的首选项目之一。本文以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武汉地区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结果如下:1.健美操运动作为运动量较低和运动强度较小的有氧代谢项目,深受女大学生的喜爱。同时女大学生也倾向于将健美操运动作为终身体育锻炼项目。2.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价值和功能的认知较为全面,但对健美操运动的知识了解不足。学生对健美操运动认知的主要来源于学校课堂,健美操教师对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影响最大。3.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动机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受年级、民族、地区、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性显着。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主要动机为是外貌动机,其次是健康动机。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内部动机水平较低,参与健美操锻炼的行为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4.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每次参与健美操运动的锻炼时长大多在30分钟以上;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时间段,多为14-19点钟之间;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多样化;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室内教室或室内场馆;高校大部分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锻炼的次数不足。5.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制约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知识了解不够;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乐趣动机不足;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少,学生身心压力大;客观因素包括: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校园健美操活动开展匮乏,文化氛围淡薄;健美操教学内容及形式单一;校园健美操运动受重视度不够,宣传力度不足;缺乏科学、有效、即时的指导。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加大对健美操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好校园场地器材;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健美操比赛,形成良好的校园运动氛围;提高健美操专任教师的职业素养,创新健美操教学内容及形式;提高对校园健美操运动的重视度,加大宣传与普及的力度;培养学生健身指导员,在提供专业技术保障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张帆[9](2017)在《江西省普通高校开设踏板操选项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踏板操是一项在借助踏板完成身体动作的新兴运动项目,作为一种结合体操和舞蹈的运动形式,近年来深受青年人喜爱。本文结合江西省高校对踏板操选项课开设的现状分析,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开设踏板操课程的可行性建议,力求为江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以及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为引导踏板操在江西高校的开展提一些有益的参考,实现踏板操运动在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普及,进而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新型体育项目,使踏板操课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在分析论证江西省高校开设踏板操开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难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进踏板操课程普及提供有意的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立足于当前江西省高校踏板操课程开设现状,认真分析开展踏板操选项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随机抽取15所高校为调查样本,从中了解学生需求、师资状况、场地设施、以及开设踏板操选选项课程的必备条件等,论证江西省高校开设踏板操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得出结论如下:1.目前江西省高校开设踏板操的院校开始踏板操课程的还不多见,在抽样调查的15所高校中所占比率较少。2.江西省高校学生对于踏板操运动的认知很明确,了解踏板操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健身与健心价值,对其作用的排序分别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将锻炼、娱乐融为一体,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等。对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江西省高校学生对与踏板操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切希望踏板操进入高校体育课程。3.江西省高校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于开设踏板操课程持肯定态度,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从教能力,还有一部分教师有积极参与的意向,希望能通过培训解决知识结构更新问题,进而有能力承担踏板操课程教学。4.通过调查发现江西省高校高校领导对于开设踏板操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且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具体表现在缺少新型项目的器材设施和场地建设,因此给开设踏板操课程带来一定的客观困难。5.影响江西省高校开设踏板操课程的主要因素主要在于场地器材方面,只要各高校予以重视,购置必要的踏板器材和播放音设备,就能够解决开始课程问题,就能够在增设新兴课程方面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李玲静[10](2017)在《俱乐部常用教学法在独立院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大学体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很多高校将健美操运动编写入教学大纲,经过多年的总结与发展,该项目已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因其具有青春、时尚与活力等特点,也被广大青少年群体所喜爱。但是,随着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差异与个体需求,21世纪以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为教育理念,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在此契机下,本课题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出发点,结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融入俱乐部教学方法为理念,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入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充分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以期最终实现学生体能的锻炼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以及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学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分别对受试群体主观运动强度、自信心、身高、体重、肺活量、800/10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闭眼单脚直立、心率等身体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与建议如下:1、长期坚持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法的练习可以帮助女生降低体内脂肪含量,使体重可以维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拥有健美的形体,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心肺功能;尤其是增强关节活动能力,增强下肢力量,对身体的灵敏、耐力、力量素质及协调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任务。2、俱乐部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俱乐部教学法中,寓教于乐,体现“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更加达到了“健心”的目的。3、在实验后期对两组学生进行健美操考核,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动作的熟练性、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表现力、动作与音乐方面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俱乐部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操化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反之学生自信心的提升同样有助于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提高。4、经过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主观运动强度测定中,实验组学生运动后主观运动感受均比对照组学生高,俱乐部教学法通过不间断教学提升学生心肺功能的同时自然提升了学生自身对于中高等运动强度的承受能力,进而可以学生较为轻松的完成健美操的学习。对于俱乐部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建议如下:1、俱乐部教学法不仅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自信心及心理健康的提升,建议将该方法运用到独立院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的教学过程中。2、运用俱乐部教学法并不是否认传统教学法,需要在运用该教学法的同时与传统教学法中的纠错、示范讲解等环节相结合。3、运用俱乐部教学法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与音乐节奏,运动量与动作难度的增大应循序渐进。4、采用俱乐部教学法需要任课教师长时间带领学习,配合教学手势与口令,体能消耗较大,对教师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建议更多的中青年教师选用此教学法。5、在每次课40分钟连续不间断的健美操教学后,可配上少量专门的力量练习,另外还可增加柔韧韧带拉伸性练习,让学生在放松的过程中达到了健身塑形的目的。
二、对普通高校女子健美操课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普通高校女子健美操课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策略 |
2.1.2 健美操教学策略 |
2.1.3 健美操 |
2.1.4 健美操成套动作 |
2.1.5 动作习得效果 |
2.1.6 动作习得的理论基础 |
2.2 教学策略相关研究 |
2.2.1 教学策略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2.2 教学策略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3 动作习得相关研究 |
2.4 健美操成套动作相关研究 |
2.4.1 健美操成套动作研究现状 |
2.4.2 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阶段研究现状 |
2.4.3 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学生困难体验研究现状 |
2.5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动作认知阶段不同教学策略对动作习得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1.1 不同教学策略对新授动作再认能力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1.2 不同教学策略对新授动作复述数量能力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1.3 不同教学策略对新授动作复述规格能力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2 动作形成阶段不同教学策略动作习得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2.1 不同教学策略学生健美操规定套路完成达标合格率对比分析 |
4.2.2 不同教学策略学生健美操规定套路技能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2.3 不同教学策略学生健美操规定套路完成质量对比分析 |
4.3 动作保持阶段不同教学策略动作习得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3.1 不同教学策略健美操规定套路延时测试达标合格率对比分析 |
4.3.2 不同教学策略健美操规定套路延时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4 健美操成套动作教学策略应用学生反馈分析 |
4.4.1 不同教学策略对动作习得帮助效果学生反馈分析 |
4.4.2 不同教学策略对兴趣提升帮助效果学生反馈分析 |
4.4.3 不同教学策略健美操选修课满意度学生反馈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二:专家效度检验表 |
附件三:调查问卷 |
附件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
附件五:健美操评分标准 |
附件六:健美操随堂考试标准 |
附件七:教学实验现场照片 |
(3)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普通高校 |
2.1.2 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 |
2.1.3 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内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研究 |
2.2.2 国外高校健美操课程内容研究 |
2.2.3 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创新点及重难点 |
3.3.1 创新点 |
3.3.2 重难点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之应然 |
4.1.1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社会、学科、学生 |
4.1.2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4.1.3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实然——现状分析 |
4.2.1 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现状 |
4.2.2 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现状调查 |
4.3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 |
4.3.1 初步构建 |
4.3.2 正式构建 |
4.3.3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的具体构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教师问卷(第一轮) |
附录2 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学生问卷 |
附录3 专家、教师访谈提纲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4)递加循环法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1.1 选题依据 |
1.1.1 小学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发展需求 |
1.1.2 小学体育健美操课传统模式的限制 |
1.1.3 递加循环法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
1.1.4 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展的背景介绍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健美操的概念 |
2.2 递加循环法的概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2.3.1.1 递加循环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2.3.1.2 健美操在小学体育中开展中的开展情况研究 |
2.3.1.3 健美操课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2.3.2.1 健美操运动的相关研究 |
2.3.2.2 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访谈法 |
4 教学实验 |
4.1 教学实验设计 |
4.1.1 实验目的和假设 |
4.1.2 实验变量 |
4.1.3 自变量控制 |
4.1.4 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
4.2 教学实验实施 |
4.2.1 教学实验安排 |
4.2.2 教学前准备 |
4.2.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素质对比 |
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3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对比 |
5.3.1 被试者速度素质的对比分析 |
5.3.2 被试者柔韧素质的对比分析 |
5.3.3 被试者力量素质的对比分析 |
5.4 教学实验后的反馈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5)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1 课题研究背景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2.1 文献资料法 |
1.4.2.2 问卷调查法 |
1.4.2.3 专家访谈法 |
1.4.2.4 数理统计法 |
第2章 结果与分析 |
2.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开设情况分析 |
2.1.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男女生期望选修项目情况调查 |
2.1.2 黑龙江省不同类别高校健美操课开展热度对比情况调查 |
2.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选修健美操课的学生现状分析 |
2.2.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
2.2.2 学生认知调查分析 |
2.2.3 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态度调查分析 |
2.2.4 学生选课动机调查分析 |
2.2.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开展情况调查 |
2.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
2.3.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年龄现状分析 |
2.3.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男女健美操教师比例现状分析 |
2.3.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现状分析 |
2.3.4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科研能力结构现状分析 |
2.4 黑龙江省普高校健美操课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
2.4.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材选用现状调查 |
2.4.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现状调查 |
2.4.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时数调查 |
2.4.4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方法调查 |
2.4.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设施现状调查 |
2.4.6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设立考核标准现状调查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龙江省高校健美操课教学优化影响因素分析 |
3.1 人为因素 |
3.1.1 师资因素 |
3.1.2 学生因素 |
3.1.3 学校领导因素 |
3.2 教材及教学内容因素 |
3.3 体育经费因素 |
3.4 场地器材设施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优化策略 |
4.1 增强各级领导对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支持和重视 |
4.2 强化建设高质量健美操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专项业务水平 |
4.3 拓宽学生认知渠道,提升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流行度 |
4.3.1 通过校园新闻媒体或者其他体育课程增加普及范围 |
4.3.2 增加校内健美操相关文艺活动或校内外联赛 |
4.4 构建多元健美操课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选修兴趣 |
4.5 结合互联网技术,优化健美操教法体系。 |
4.5.1 创新健美操课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4.5.2 实现教法综合化以适应健美操课优化发展 |
4.5.3 增添互联网技术元素促进健美操教法的现代化 |
4.6 转变考评理念以促进考评方式多样化与综合化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专家访问提纲 |
致谢 |
(6)多尔4R理论对健美操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以甘肃政法学院健美操公共选修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健美操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地位 |
1.1.2 多尔4R理论能够丰富体育教学 |
1.1.3 多尔4R理论与健美操教学结合的价值体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1 健美操的概念 |
2.1.2 教学效果的概念 |
2.1.3 多尔4R理论依据及内容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关于健美操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
2.2.2 关于健美操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
2.2.3 关于健美操教学组织的相关研究 |
2.2.4 关于健美操教学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 |
2.2.5 关于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相关研究 |
2.2.6 关于多尔4R理论的相关研究 |
2.3 国外研究综述 |
2.3.1 关于健美操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2 关于多尔4R理论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情况比较 |
4.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分析 |
4.2.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横向对比分析 |
4.2.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机能指标横向对比分析 |
4.2.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横向对比分析 |
4.3 多尔4R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评价 |
4.3.1 对丰富性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评价 |
4.3.2 对关联性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评价 |
4.3.3 对回归性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评价 |
4.3.4 对严密性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评价 |
4.4 多尔4R理论运用于健美操教学中效果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分析 |
4.4.2 自我感觉对比分析 |
4.4.3 教学满意度对比分析 |
4.4.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综合成绩比较 |
4.5 实验前后各班教学效果纵向对比分析 |
4.5.1 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教学效果纵向对比分析 |
4.5.2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纵向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7)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概念界定 |
2.1.2 理论基础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地研究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开展情况调查 |
4.1.1 学生选修情况调查 |
4.1.2 学校开展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 |
4.2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学生选择健美操选修课的主观因素 |
4.2.2 西安地区高校健美操开展存在的客观因素分析 |
4.3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开展健美操选修课的优化策略 |
4.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4.3.2 采用多渠道公开竞聘,引进专业教师 |
4.3.3 增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学设施质量 |
4.3.4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
4.3.5 构建特色健美操选修课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选修率 |
4.3.6 注重健美操目标教育,提升学生积极参与心态 |
4.3.7 丰富健美操社团活动,扩大健美操的影响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8)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
1.1.2 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
1.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健美操运动概念的界定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
2.2.2 高校健美操运动研究现状 |
2.2.3 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相关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3 技术路线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武汉地区高校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女大学生基本情况 |
4.1.1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的民族情况 |
4.1.2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源地情况 |
4.1.3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的家庭子女情况 |
4.1.4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情况 |
4.1.5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情感状态情况 |
4.2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情况 |
4.2.1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 |
4.2.2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认为适合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 |
4.3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现状与分析 |
4.3.1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认知情况 |
4.3.2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动机情况 |
4.3.3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场所 |
4.3.4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频率和时间 |
4.3.5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形式 |
4.3.6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内容 |
5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制约因素分析 |
5.1 影响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因素 |
5.1.1 教师认为影响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因素 |
5.1.2 学生认为影响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因素 |
5.2 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制约因素 |
5.2.1 主观因素 |
5.2.2 客观因素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江西省普通高校开设踏板操选项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关于踏板操的国外研究 |
1.2 关于踏板操的国内研究 |
1.2.1 关于踏板操运动形式及编排研究 |
1.2.2 关于踏板操在学校开展现状研究 |
1.2.3 关于踏步操课程研究 |
1.2.4 关于踏板操锻炼效果的研究 |
1.2.5 关于踏板操竞赛活动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江西高校踏板操选项课的现状与分析 |
3.2 江西省高校开设踏板操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
3.2.1 学生对踏板操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 |
3.2.2 学生对有氧踏板操身体健康锻炼意义的认知 |
3.2.3 学生对有氧踏板操心理健康锻炼意义的认知 |
3.2.4 江西省高校体育教师对于踏板操运动的态度 |
3.3 江西省高校开设踏板操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学生对踏板操运动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
3.3.2 体育教师对踏板操运动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
3.3.3 江西省高校相关领导对踏板操运动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俱乐部常用教学法在独立院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俱乐部教学法 |
2.1.2 独立院校 |
2.1.3 学校健美操常规教学法 |
2.2 国外研究动态 |
2.2.1“健美操”一词的来源 |
2.2.2 国外高校健美操研究 |
2.2.3 国外健美操影响研究 |
2.3 国内研究动态 |
2.3.1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研究现状 |
2.3.2 健美操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
2.3.3 大众健美操相关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4.1.1 身体形态 |
4.1.2 身体机能 |
4.1.3 身体素质 |
4.1.4 学生对健美操学习基础调查结果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及BMI值变化的比较分析 |
4.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 |
4.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 |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操化动作考核成绩的比较分析 |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评分标准各项目得分比较 |
4.3.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技术考核总成绩比较 |
第五章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调查结果分析 |
5.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反馈分析 |
5.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喜欢程度的对比分析 |
5.1.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课堂兴趣水平的对比分析 |
5.1.4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注意力和情绪状况的对比分析 |
5.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自信心测定结果比较分析 |
5.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主观运动强度测定结果比较分析 |
5.4 俱乐部教学法在运用中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
5.4.1 俱乐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所体现的师生关系的比较分析 |
5.4.2 俱乐部教学法的运用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影响及改进办法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对普通高校女子健美操课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美育视角下女大学生啦啦操教学实验研究 ——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D]. 李净励.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D]. 张欢欢.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3]普通高校本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 李韵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递加循环法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邢德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优化研究[D]. 常亚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多尔4R理论对健美操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以甘肃政法学院健美操公共选修课为例[D]. 寇芳芳.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7]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D]. 石佳琪. 西安体育学院, 2018(12)
- [8]武汉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 何燃燃.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9]江西省普通高校开设踏板操选项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 张帆.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4)
- [10]俱乐部常用教学法在独立院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中的运用研究[D]. 李玲静. 太原理工大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