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醇生产系统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芳[1](2020)在《煤制甲醇工艺及三废处理措施》文中提出煤制甲醇工艺的改进可以为资源应用价值的完整开发提供有利支持,实现三废处理措施的改进,有助于煤制甲醇工艺的优化调整。文章首先对污染物处理相关工作的原则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煤制甲醇工艺的特征制定了三废处理工作的改进策略,对确保煤制甲醇工艺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观辉[2](2020)在《合成氨生产中的废气利用与节能效益》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行业也随之进步。但是现阶段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时常会伴随有大量的资源浪费,为了有效地缓解这一现状,需要积极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在工业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其废气的收集再利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加工环节,也是耗能最大的生产环节。基于此,对合成氨生产中的废气利用与节能效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惠樱花[3](2019)在《甲醇合成系统存在问题及工业化改进措施》文中提出甲醇是结构最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其作为大宗化工基础有机原料,90%用于下游化学工业,其余应用于能源工业。甲醇作为碳一化学的最主要产品,经过长足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受工艺技术发展和产业准入条件限制,新建煤制甲醇规模在百万吨以上,百万吨级甲醇合成反应技术基本来源于国外,并且各家技术在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反应流程、装置消耗、装置投资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但均有工业化业绩,所以在现有工艺装置上如何保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对鲁奇年产100万吨甲醇合成塔及配套克莱恩南京1#催化剂为核心的甲醇合成系统进行了分析。对于合成系统负荷变化、催化剂温度、系统压力、副产物石蜡情况、冷却后温度、氢碳比等关键参数对生产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工业生产数据的分析,得出合成系统各操作参数的适宜范围以及最佳运行方案。通过对鲁奇年产100万吨甲醇合成塔的生产过程考察,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合成塔、进出口换热器、冷却器、甲醇分离器等设备生产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化工过程理论指导和结合行业新技术新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同时对本套装置未来的优化方向做一定的展望。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对甲醇合成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陈醉[4](2018)在《煤化工园区含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我国化工用煤达2.3亿吨,高居世界第一,煤化工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煤化工行业也是典型的高污染行业,其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3.6万吨和3.1万吨,分别约占全国排放量的7.6%和13.9%。近年来,国内经济运行新常态以及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对煤化工行业污染物减排、供给侧改革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确立煤化工园区生产系统的地理边界为分析系统边界,以2016年全年为静态物质流分析的时间边界,按照不同生产部门划分节点,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测试以及核算,建立关键流的流量指标、转化效率指标,形成了煤化工园区生产过程静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将方法应用到案例煤化工生产园区,进行含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焦化生产系统中,氮元素输入主要来自于煤中的氮,输出则以焦炭、硫铵为主,分别为61%和29%,少量的氮进入煤气、焦油和废水中,其中进入煤气中的氮元素约60%以回炉煤气的形式进入焦炉炭化室中,并通过燃烧的方式进入烟道气。联醇生产系统来自煤中的氮输入量为1.35万吨,输出则以进入荒煤气(以N2的形式)、灰渣和煤气水中,分别为0.48万吨、0.31万吨和0.57万吨。还有少量的氮进入废水、夹带在外供氢气中。进入煤气中的氮元素约30%以回炉煤气的形式进入气化炉燃烧室中,并通过燃烧的方式进入烟道气。煤电系统来自煤中的氮输入量为2.1万吨。输出则以废渣、废气为主,分别为0.4万吨和1.7万吨。还有少量的氮进入烟尘和废水中。
郭龙飞[5](2016)在《18·30合成氨装置联产6万t甲醇技改及节能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山西金象煤化工公司18·30工程情况,分析了采用联醇装置生产合成氨的优势,对中压联醇和低压联醇工艺方案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合成压力为5.0 MPa低压联醇工艺流程。实施改造后,合成氨各工序匹配更合理,操作弹性更大,产品调节更加灵活,且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纪云功[6](2015)在《生产系统能量优化工程技术及运行总结》文中认为1项目由来安徽三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星化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一家综合性的化工企业,产品有尿素、甲醇、复合肥等,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近几年,三星化工公司虽经过多次技术改造,但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升级,生产系统中仍有部分工艺设备存在能耗偏高、产能偏小的问题,凸显了现有装置与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分析研究,利用行业"十二五"期间推广的先进技术以及国家财政的支持,对氨合成系统
韩刚,曹水,杨波[7](2012)在《低压甲醇改产合成氨工艺设计思路与改造方案》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根据市场情况将低压单醇系统改造为醇氨联产工艺的设计方案及改造内容,并介绍了投资和经济效益情况。
王成夏,李东法[8](2009)在《合成氨联产甲醇生产运行总结》文中提出简述了合成氨联产甲醇的工艺流程和双塔工艺的特点;从催化剂的升温还原及运行使用、联醇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技改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合成氨联产甲醇的生产运行情况。
刘志臣[9](2008)在《双低压醇氨联产工艺方案的对比与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该公司"18·30"工程工艺技术方案的对比与选择,包括甲醇、合成氨、氮氢压缩机工艺方案的选择。并介绍目前正在实施的"双低压醇氨联产"项目的工艺方案、设计指标,对项目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刘志臣[10](2007)在《以煤为原料的甲醇装置设计方案与运行情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介绍了甲醇系统和合成氨系统联合的设计方案及运行情况。
二、联醇生产系统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醇生产系统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煤制甲醇工艺及三废处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三废污染物处理的主要原则 |
2 煤制甲醇的主要生产工艺 |
2.1 煤制甲醇的联醇生产工艺 |
2.2 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 |
3 煤制甲醇的三废处理措施 |
3.1 粉尘气体的处理措施 |
3.2 锅炉燃煤烟气的处置措施 |
3.3 锅炉废渣的处置措施 |
4 结语 |
(2)合成氨生产中的废气利用与节能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合成气体中的 CO 利用,提升甲醇生产效率 |
1.1 单一化的合成氨工艺生产过程 |
1.2 联醇工艺分析 |
2 合成氨生产废气中的氢提取 |
3 加强合成氨尾气的其他气体利用效率 |
4 结束语 |
(3)甲醇合成系统存在问题及工业化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甲醇产业介绍 |
1.1.1 甲醇性质及用途 |
1.1.2 国内甲醇产业发展现状 |
1.2 甲醇合成工艺技术发展 |
1.2.1 甲醇合成工艺发展 |
1.2.2 大型化甲醇合成工艺论述 |
1.2.3 大型合成甲醇技术的对比 |
第二章 系统及装置 |
2.1 大型工业装置简介 |
2.1.1 原料气制取 |
2.1.2 原料气变换 |
2.1.3 变换气净化 |
2.1.4 甲醇合成 |
2.2 合成工序关键设备介绍 |
2.2.1 合成压缩机组 |
2.2.2 甲醇合成反应器 |
2.2.3 甲醇分离器 |
2.2.4 氢回收装置 |
2.2.5 蒸汽过热炉 |
2.2.6 合成冷却系统 |
第三章 实际运行情况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
3.1 生产负荷变化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
3.2 气体成分变化与合成反应的关系 |
3.3 催化剂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
3.4 甲醇冷凝器后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
3.5 反应器入口温度及氢碳比与副产物石蜡的关系 |
3.6 副产石蜡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
3.7 在线除蜡试验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
3.8 小结 |
第四章 关键设备改进与优化 |
4.1 关于合成反应器的运行优化 |
4.2 关于合成反应器进出口换热器的工艺优化 |
4.3 汽包的工艺优化构想 |
4.4 甲醇合成冷却系统的优化 |
4.5 甲醇分离系统的优化 |
4.6 关于压缩机的运行优化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煤化工园区含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煤化工行业概况 |
1.2.1 煤化工行业分类 |
1.2.2 煤化工发展现状 |
1.2.3 煤化工园区简介 |
1.2.4 煤化工与可持续发展 |
1.3 污染治理现状 |
1.3.1 煤化工污染现状 |
1.3.2 污染治理技术应用现状 |
1.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物质流分析方法 |
2.1.1 概念 |
2.1.2 物质流分析方法进展 |
2.1.3 物质流分析方法分类 |
2.1.4 物质流分析步骤 |
2.1.5 物质流分析研究特点 |
2.2 煤化工园区静态物质流分析方法 |
2.2.1 系统边界 |
2.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
2.2.3 结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煤化工园区静态物质流分析 |
3.1 案例概况 |
3.2 数据获取 |
3.2.1 数据获取方式 |
3.2.2 数据测试 |
3.2.3 取样及数据结果 |
3.2.4 数据核算 |
3.3 焦化生产系统静态元素流分析 |
3.3.1 焦化生产系统静态碳元素流分析 |
3.3.2 焦化生产系统静态氮元素流分析 |
3.4 联醇生产系统静态元素流分析 |
3.4.1 联醇生产系统静态碳元素流分析 |
3.4.2 联醇生产系统静态氮元素流分析 |
3.5 煤电生产系统静态元素流分析 |
3.5.1 煤电生产系统静态碳元素流分析 |
3.5.2 煤电生产系统静态氮元素流分析 |
3.6 园区生产系统代谢分析 |
3.7 焦炉煤气再利用情景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结论和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5)18·30合成氨装置联产6万t甲醇技改及节能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原有合成氨装置工艺流程 |
3 采用联醇装置的优势 |
3.1 既生产甲醇,又净化合成气 |
3.2 投资省、见效快 |
3.3 市场适应性强 |
3.4 便于企业生产管理 |
3.5 产品成本低 |
4 联醇工艺技术方案的确定 |
4.1 中压联醇 |
4.2 低压联醇 |
5 新建6 万t/a低压联醇的工艺流程 |
5.1 甲醇合成塔的选择 |
5.2 工艺流程 |
5.3 汽水流程 |
6 节能效果 |
(6)生产系统能量优化工程技术及运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项目由来 |
2主要改造内容 |
3各子项改造方案及运行效果 |
3. 1氨合成系统 |
3. 2低压联醇 |
3. 3蒸发式冷凝器 |
3. 4溴化锂制冷 |
4结语 |
四、联醇生产系统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煤制甲醇工艺及三废处理措施[J]. 刘芳芳. 化工管理, 2020(32)
- [2]合成氨生产中的废气利用与节能效益[J]. 李观辉. 化工设计通讯, 2020(10)
- [3]甲醇合成系统存在问题及工业化改进措施[D]. 惠樱花. 西北大学, 2019(04)
- [4]煤化工园区含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 陈醉.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5]18·30合成氨装置联产6万t甲醇技改及节能效果[J]. 郭龙飞. 煤化工, 2016(02)
- [6]生产系统能量优化工程技术及运行总结[J]. 纪云功. 小氮肥, 2015(11)
- [7]低压甲醇改产合成氨工艺设计思路与改造方案[J]. 韩刚,曹水,杨波. 氮肥技术, 2012(04)
- [8]合成氨联产甲醇生产运行总结[J]. 王成夏,李东法. 化肥设计, 2009(04)
- [9]双低压醇氨联产工艺方案的对比与选择[J]. 刘志臣. 氮肥技术, 2008(06)
- [10]以煤为原料的甲醇装置设计方案与运行情况[J]. 刘志臣. 氮肥技术,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