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研究

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研究

一、肝硬化致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艺倪[1](2021)在《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经验方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已出现侧支循环开放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肝脏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脾脏大小、腹水深度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临床疗效指标的调节作用以及疗程结束后半年内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对比,以探讨肝宁方对于改善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及肝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中,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已出现侧支循环开放并且辩证属于肝郁瘀血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心得安),治疗组予口服肝宁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心脏血流动力学、脾脏大小、腹水深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临床疗效指标,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追踪半年内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1)基线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积分、病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3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治疗组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凝血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PT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4)肝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B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5)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纤四项HA、LN、PCⅢ、Ⅳ-C及肝脏硬度值LS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HA、LN、Ⅳ-C、LSM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6)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两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DPV、DSV、QP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PV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7)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血流动力学HR、CO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CO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AP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8)脾脏大小及腹水深度:两组治疗后腹水深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脾脏长度、脾脏厚度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9)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10)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半年内治疗组30例患者中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总发生率为10%,肝性脑病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总发生率为33%,肝性脑病总发生率为26%,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肝宁方在治疗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等临床疗效指标,减少腹水、改善脾脏肿大,并且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门静脉及心脏血流动力学,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2.肝宁方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能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开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有效减轻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程度,并且能减轻腹水,减少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肝宁方具有改善侧支循环曲张形态、延缓侧支形成发展的潜质。

叶倩伶[2](2021)在《补阳解毒化瘀方改善慢性肝衰竭肝内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建立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CLF)动物模型,观察补阳解毒化瘀颗粒(Buyang Jiedu Huayu granule,BYGDHY)对慢性肝衰竭肝脏微循环的干预作用,研究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慢性肝衰竭中的表达,并从Gab1-Akt-eNOS信号通路的蛋白基因含量变化探讨补阳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肝衰竭的影响及其关联,揭示其可能的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慢性肝衰竭的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70只,雄性,体重180-250g,适应性喂养一周。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补阳解毒化瘀颗粒干预组(BYGDHY),eNOS信号通路抑制剂+补阳解毒化瘀颗粒(L-NAME+BYGDHY)干预组,其中对照组大鼠10只,其余每组大鼠20只。除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以50%四氯化碳植物油混合溶液(CCL4:橄榄油=1:1配比)2.0ml/kg持续腹腔注射8周,后以1.5ml/kg腹腔注射至第10周。成模后BYJDHY治疗组及L-NAME+BYGDHY干预组均予以补阳解毒化瘀颗粒18.9g/(kg·d)灌胃干预2周,L-NAME+BYGDHY干预组再予以L-NAME 8mg/(kg·d)腹腔注射干预一周。同时,每隔3天腹腔注射CCL4植物油溶液1.5ml/kg维持CLF模型时效性。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代替。造模及干预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监测大鼠体重、腹围变化。用药结束48h后截取血液,剖取肝脏。HE及Masson染色后用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的水平及肝组织NO、ET-1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Gab1、AKT、eNO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Gab1、AKT、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较实验前无明显区别。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中药组大鼠、抑制剂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毛色暗黄,光泽度降低,并且部分毛发脱落。运动活动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较迟钝,喜蜷卧,形体消瘦,腹部胀大,腹水明显,精神出现不同程度的萎靡,进食量减少,消化不良,大便稀溏,尿黄,部分大鼠有血尿、皮肤病、脓肿等症状。其中,中药组在10周后大鼠饮食、活动、精神等方面较模型组有所改善。(2)体重变化:实验开始前的初始体重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实验后,对照组与模型组、中药组及抑制剂组比较,体重升高幅度大(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升高幅度大(P<0.05)。前四周各组大鼠体重增幅差异大致相同,第五周后对照组大鼠每周体重较其余组增加明显,其余三组大鼠体重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对比对照组。10周后随着中药治疗干预后,与同期模型组大鼠相比增长幅度有所提高。(3)腹围变化:实验开始前的各组初始腹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腹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对照组与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比较,腹围较小(P<0.05);模型组与中药组、抑制剂组比较,腹围较大(P<0.05)。(4)肝组织HE及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坏死,无异型,未见核分裂像,无纤维组织增生,未见淤胆,无明显肝血窦炎细胞浸润,汇管区无淋巴细胞浸润,胆管细胞未见明显损伤,病理变化分级为0级。模型组大鼠肝小叶显着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大部分被假小叶替代,假小叶内炎细胞弥漫性浸润,肝血窦及肝内小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水肿,肝细胞排列紊乱,广泛点状坏死,病理变化分级为6级。抑制剂组大鼠肝细胞不同程度浊肿,少量气球样变,可见点状坏死,中央静脉纤维化,肝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假小叶形成,病理变化分级5级。中药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得到一定改善,肝纤维化、肝变性、肝坏死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病理变化分级4级。(5)血清生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ALT、AST、TBIL均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ALB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TBIL低于抑制剂组(P<0.05);中药组ALB高于抑制剂组(P<0.05)。(6)NO/ET-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肝组织NO、ET-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NO、ET-1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NO水平高于抑制剂组(P<0.05)。(7)RT-PCR: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肝组织eNOS、Gab1、Akt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组织eNOS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肝组织Gab1、AKT、eNOS mRNA表达水平高于抑制剂组(P<0.05)。(8)WB: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肝组织eNOS、Gab1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抑制剂组肝组织Akt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肝组织Gab1、Akt、eNOS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肝组织Gab1、Akt、eNOS蛋白含量均高于抑制剂组(P<0.05)。结论:(1)四氯化碳可成功构建慢性肝衰竭模型。(2)补阳解毒化瘀颗粒调节慢性肝衰竭大鼠血管活性物质NO、ET-1浓度,缓解肝脏缺氧状态。其改善慢性肝衰竭大鼠微循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Gab1-Akt-eNOS信号通路,减少肝脏病理性血管生成,维持有效血流量,改善肝脏微循环。

余健彬[3](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246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82例,B级115例,C级49例。同期选取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通过CDFI测量彩色多普勒参数: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门静脉血流量(PVQ)、脾静脉内经(SVD)、脾静脉血流速度(SVV)、脾静脉血流量(SVQ)、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脾动脉搏动指数(SAPI)、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及门脉高压指数(PHI)。运用门静脉压力(PVP)公式:PVP=(0.066′SAPI-0.044)′PVQ,估算门静脉压力。通过SWE测量肝硬度(LSM)。以上所有参数均进行对照组与门脉高压组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且每一个参数均按肝功能分级(A级、B级C级)分为三个亚组,并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性。将PHT组所有参数与门静脉压力作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PHT组患者的PVD、PVQ、SVD、SVQ、HAPI、SARI、SAPI、PVCI、PHI、PVP和LS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而HARI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但PHT组患者的PVV与SVV均较对照组减低,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27)0.001)。2.PHT患者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参数PVD比较:A级(1.41±0.24)mm与B级(1.47±0.3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7,P(29)0.05);A级与C级比较(q=6.18,P(27)0.01),B级与C级比较(q=4.76,P(2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亚组之间参数HAPI比较,A级(1.51±0.34)与B级(1.62±0.57)比较(q=2.36,P(29)0.05),B级(1.62±0.57)与C级(1.73±0.29)比较(q=2.00,P(29)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8,P(27)0.05)。4.3亚组各参数PVV、SVD、SVQ、PVCI、PHI、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1)。3亚组各参数PVQ、SVV、HARI、SARI、SAPI及P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5.参数PVD(P=0.045)、HARI(P=0.002)、HAPI(P=0.010)、SARI(P=0.009)、SAPI(P=0.002)、LSM(P=0.000)与门静脉压力(PVP)相关,而参数PVV、PVQ、SVD、SVV、SVQ、PVCI和PHI与门静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P(29)0.05)。6.将目标变量门静脉压力(PVP)设为因变量,与PVP有相关性的6个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LSM)设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PI和LSM为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彩色多普勒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LSM值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能够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变化,六个参数当中,LSM的相关性最高。2.彩色多普勒参数PVV、SVD、SVQ、HAPI、PVCI、PHI和LSM值可以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较敏感指标,为临床提供判断病情的依据。而参数PVQ、SVV、HARI、SARI及SAPI不能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标准。3.HAPI和LSM是影响门静脉压力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运用判断效果更佳,可以作为量化指标。4.运用PVP计算公式算出的门静脉压力可以半定量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严重程度,用于PHT患者的初步筛查。5.SWE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可成为临床上评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程度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第二部分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肝硬度(LSM)预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s)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68例肝硬化患者。应用SWE测量肝硬度值,用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记录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参数模型中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PC/SD)大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ROCs)比较血小板、PC/SD、LSM值来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程度的准确性。取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大组合值为截断值。运用De Long测试对AUROCS之间进行比较。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肝硬化病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及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ALT与EVs的存在与否及程度无关。AST、总胆红素、脾脏长径及LSM值EVs组高于无EVs组、高危EVs高于非高危EVs组(P均(27)0.05);血小板、血清白蛋白及PC/SDEVs组低于无EVs组(P(27)0.05)、高危EVs明显低于非高危EVs组(P(27)0.001)。2.468例肝硬化患者中,271例没有EVs(57.9%),轻度EVs(F1)139例(29.7%),高危EVs58例(12.4%)。肝硬化患者平均肝硬度值为18.4KPa(6.8-52.5KPa)。肝硬化患者LSM值与EVs发生率呈显着相关,且随着EVs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血小板计数(PC)、PC/SD和LSM预测EVs发生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2(95%的可信区间0.684-0.842)、0.814(95%的可信区间0.658-0.875)和0.895(95%的可信区间0.813-0.918)。LSM预测EVs的诊断效能大于PC和PC/SD的诊断效能,它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PC、PC/SD及LSM预测EVs存在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2′109/L,8.4′109/L/cm和18.5k Pa。4.PC、PC/SD和LSM预测发生高危EV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26(95%的可信区间0.753-0.886)、0.843(95%的可信区间0.766-0.904)和0.872(95%的可信区间0.812-0.947)。PC、PC/SD和LSM预测高危EVs发生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PC、PC/SD及LSM预测存在高危EV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4′109/L,7.3′109/L/cm和20.4KPa。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预测EVs和高危EVs的优势比(OR值)分别为1.642(95%CI:1.365-1.984,P=0.004)和1.38(95%CI:1.142-1.546,P=0.026)。PC/SD预测EVs和高危EVs的OR值分别为0.924(95%CI:0.714-1.276,P=0.042)和0.883(95%CI:0.682-1.034,P=0.284)。结论:1.肝硬化患者LSM值能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运用LSM截断值可以为临床合理检查、判断病情、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LSM和PC/SD可作为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且LSM的预测效果要高于PC/SD,而LSM是预测高风险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3.SWE技术可成为临床上用以无创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新技术、新方法。第三部分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SWE技术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月8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7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按病因分类为:乙肝187例,丙肝88例,酒精肝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同期选择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SWE检查并测量肝硬度(LSM)值,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五种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差异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肝脏LSM为(5.24?1.13)k Pa,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LSM值呈逐渐递增趋势,且LSM值分别为(11.14?5.30)k Pa,(13.70?6.13)k Pa,(14.25?5.94)k Pa,(15.93?5.87)k Pa及(27.33?8.61)k Pa。2.各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各类型肝硬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值=171.33,P(27)0.001)。3.各类型肝硬化组内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27)0.01)。酒精性肝硬化组与其他四组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27)0.001),但乙肝后肝硬化组与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1.不同病因所致的各组肝硬化患者LSM有一定的差异。2.SWE技术对评估和鉴别诊断常见类型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岗[4](2021)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肝脏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过去的四十年里,肝癌(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目前尚无研究对肝癌治疗领域众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章展开全面的量化分析。本部分研究中,我们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近四十年里肝癌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全面地展现肝癌的治疗模式变迁。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肝癌治疗领域文章进行全面检索,纳入全文主题聚焦于肝癌治疗的文章且引用量前100篇文章,同时对纳入文章的引用量,发表年份,发表杂志,作者,研究机构,国家,研究主题,研究类型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00篇肝癌治疗领域的最具影响力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数为738次(范围:349-6799次)。这些肝癌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文章主要聚焦于外科治疗(n=30篇,30%),局部治疗(n=31篇,31%),全身治疗(n=21篇,21%)和预后研究(n=18篇,18%)四个主题。在发表国家方面,美国发文量居于首位(n=35篇,35%),其次为意大利(n=28篇,28%),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n=26篇,26%)和日本(n=24篇,24%)。纳入的文章中,外科治疗为肝癌治疗领域最为热议的话题(n=33篇,33%)。Annals of Surgery作为发表肝癌治疗领域具有影响文章数量最多的杂志,共发表26篇文章,引用总数达13978次。20世纪90年代晚期,肝癌治疗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文章发表数量显着增高,其中,聚焦于肝癌局部治疗主题的文章数量增长最为明显。然而,进入21世纪后,外科治疗、局部治疗以及预后研究三大主题的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数量逐渐下降。与此同时,随着肝癌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逐渐涌现,聚焦于肝癌全身治疗主题的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数量出现上升。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对近四十年肝癌治疗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文章的全面分析,实现了对肝癌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突出贡献的研究可视化分析,从而构画展现了肝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和变革。同时,本研究亦为临床医生及研究者在未来开展肝癌治疗领域研究提供了方向。研究目的近些年,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为肝脏肿瘤外科治疗领域带来了重大的变革。目前,伴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已趋于成熟,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脏肿瘤外科治疗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对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展开评估。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通过构建国内多中心尾状叶切除术队列,对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短期预后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或开腹肝尾状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研究共纳入131例患者,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组(n=19)及开腹肝尾状叶切除术组(n=112)。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统计学处理方法,将两组按照1:2比例进行匹配。通过运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比较两组围术期、术后以及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研究结果PSM处理后,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组和开腹肝尾状叶切除术组分别有18例和36例。匹配后,两组的临床指标基线参数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统计结果显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组术中出血显着低于开腹肝尾状叶切除术组(100 vs.300 ml,P<0.001),此外术后住院时间更短(6.0天vs.8.0天,P=0.003)。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组中,大部分患者的肿瘤切除切缘大于10 mm(P=0.021),此外两组间纳入的肝脏恶性肿瘤均实现了 R0切除。在术后早期预后指标方面,两组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同(11.1%vs.11.1%,P=1.000),且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研究结论对于腹腔镜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在肝脏尾状叶肿瘤的外科治疗选择中,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研究目的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常见于严重的慢性肝病患者。门静脉压力的监测,不仅对门脉高压的预防、监管及治疗至关重要,对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和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及治疗干预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实践迫切需要发展无创、有效的肝脏门静脉压力监测方法。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利用体外门静脉血管仿体系统,探究声诺维(?)微泡造影剂的次谐波散射特性,同时探究基于次谐波幅度变化与液体环境压力相关性理论测压时的最优入射声压,以实现利用声诺维(?)次谐波散射信号的幅度变化对门静脉血管仿体内压力进行无创性测量。研究方法研究中,我们采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Cryogel,PVA-C)水凝胶制作门静脉血管仿体,同时构建可稳定维持10-40 mmHg压力的体外模拟门静脉循环密闭系统。采用声诺维(?)微泡造影剂作为压力传感器,搭建单阵元超声系统作为超声信号发射和接收设备,利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探究不同入射声压下,声诺维(?)微泡造影剂的次谐波散射信号幅度变化与门静脉仿体血管压力变化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体外门静脉血管仿体压力变化范围为10-40mmHg条件下,声诺维(?)微泡造影剂的次谐波散射信号的幅度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初始生长期,饱和期和二次生长期。相同入射超声声压条件下,当仿体血管内压力发生变化时,微泡造影剂次谐波幅度变化值在初始生长期和二次生长期初始生长期较大。初始生长期阶段,微泡造影剂次谐波幅度随入射超声声压升高而上升;然而,二次生长期阶段,随着入射声压上升,微泡造影剂次谐波幅度出现下降。尽管两个生长期阶段内,次谐波幅度-压力之间均具有较高灵敏度,但初始生长期阶段,次谐波幅度变化与压力之间相关性较差,因此二次生长期阶段更适合用于测压。二次生长期阶段,入射声压为520kPa时,次谐波幅度变化与压力之间相关性最高(灵敏度:0.15dB/mmHg;相关性:r2=0.99;误差:均方根差=0.49 mmHg)。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体外门静脉仿体系统证明了声诺维(?)微泡造影剂次谐波散射信号的幅度变化与门静脉仿体血管压力变化具有线性关系,初步证明了利用声诺维(?)微泡造影剂无创测量门静脉压力方法的可行性,为未来动物及临床人体相关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

何蕊玲[5](2021)在《不同非侵入性方法在肝硬化高风险静脉曲张中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非侵入性方法在肝硬化高风险静脉曲张(high-risk varices,HRV)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0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2D-SWE)测量脾脏硬度(spleen stiffness,SS)、肝脏硬度(liver stiffness,LS),同时接受电子胃镜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HRV是指最大曲张静脉直径≥5 mm或最大曲张静脉直径<5 mm且伴红色征,或Child-Pugh C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RV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LS、基于2D-SWE的肝硬度×脾脏长径/血小板评分(liver stiffness-spleen size-to-platelet,LSPS)以及SS预测肝硬化患者HRV的最佳截断值,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1.3例因脾脏体积小SS测量失败。本研究入组的102例肝硬化患者中,代偿期患者57例(55.9%),失代偿期患者45例(44.1%)。电子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85例(83.3%),其中HRV 66例(64.7%)。2.HRV与非HRV组之间的比较:HRV组的平均血小板计数显着低于非HRV组,而脾脏厚度、脾脏长径以及SS显着高于非HRV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HRV组的PT、INR、门静脉内径、MELD评分以及LS高于非HRV组,白蛋白低于非HRV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SS是肝硬化患者HR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4.LS预测HRV的截断值为12.2 KPa,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34,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5.76%、50.00%、73.53%、52.94%、66.67%。5.基于2D-SWE的LSPS评分预测HRV的截断值为2.68,AUC为0.794,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8.79%、69.44%、82.54%、64.10%、75.49%。6.SS预测HRV的截断值为37.6 KPa,AUC为0.922,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0.91%、91.67%、95.24%、84.62%、91.18%。结论:1.SS预测肝硬化患者HRV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高于LS以及基于2D-SWE的LSPS评分。2.基于2D-SWE的LSPS评分预测肝硬化患者HRV的诊断效能高于LS。

袁静[6](2020)在《超声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在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83例,根据其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结果将所有肝硬化患者分为无EV组(G0)、轻度EV组(G1)、中度EV组(G2)、重度EV组(G3);根据有无出血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EVB)和未出血组(NEVB)。对所有患者行灰阶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食管壁厚度、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脾静脉内径(SVD)、脾静脉流速(SVV)、脾动脉搏动指数(SAPI)、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脾长径、脾厚径等指标;计算脾指数(SI)和脾门指数(SPI):SI=脾长径×脾厚径,SPI=SI/PVV;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两配对等级资料比较采用边际同质性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01的指标纳入非条件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系数建立中-重度EV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估各指标及模型对EV严重程度和EVB的诊断价值。结果1.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间年龄、性别、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年龄、性别、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食管壁厚度、SI、PVV、SVD、PVD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间具有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0.619、-0.444、0.405、0.310。SAPI、SARI、SVV与EV程度的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程度EV组间食管壁厚度超声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5.3mm、6.25 mm、7.15 mm分别作为划分无曲张与轻度EV、轻度EV与中度EV、中度EV与重度EV的临界值,与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分度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组与无-轻度组间PVD、SVD、SI、PVV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VV、SI、SAPI是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SI+PVV+SAPI)。ROC曲线分析得到PVV、SI、SAPI、SPI及SI+PVV+SAPI预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17、0.621、0.897、0.906;其中以SPI、SI+PVV+SAPI的诊断价值最高,分别以5.31、-4.85为截断点时,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1.9%、83.1%。5.单因素分析显示EVB组的食管壁厚度、PVD、SVD、SI、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NEVB组(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脾静脉内径增宽、食管壁厚度增加是发生EVB的独立危险因素。SVD、食管壁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809,分别以10.05 mm、6.55 mm为截断点时,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3.4%、77.1%。结论1.食管壁厚度超声测值可用于评价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其划分无曲张与轻度EV、轻度与中度EV、中度与重度EV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3 mm、6.25 mm、7.15 mm;食管壁厚度增加也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6.55 mm预测出血,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70.7%。2.多普勒指标中,联合诊断模型(SI+PVV+SAPI)与脾门指数(SPI)可作为诊断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良好指标,以SI+PVV+SAPI≥-4.85预测中-重度EV,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4%、90.6%;以SPI≥5.31预测中-重度EV,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4%、87.5%。脾静脉内径(SVD)增宽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10.05 mm为预测出血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3.8%、73.2%。

路欣[7](2020)在《磁共振无对比剂血管成像对布加综合征IVC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其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磁共振无对比剂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在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背景: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已经成功的应用于选择性的门静脉成像及下腔静脉成像中。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一组以肝流出道阻塞为特征表现的综合征,包括小的肝静脉阻塞、下腔静脉阻塞,右心房回流阻塞均可发生。目的:应用磁共振无对比剂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Phase-Contrast,PC)研究下腔静脉阻塞的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并与磁共振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的定性指标进行比较,探讨PC定量值在诊断下腔静脉B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5例DSA确诊的下腔静脉阻塞BCS行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及MRV检查,获取PC定量值及MRV定性值;另选取35例体检发现的肝脏局灶性病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亦行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及MRV检查。结果:PC法的定量参数(搏出量,顺向流量,绝对搏出量,平均流量,博出距离,平均速度,峰值速度)诊断IVC阻塞BCS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7,0.7788,0.7747,0.7665,0.9143,0.9159,及 0.8947。平均速度诊断IVC阻塞BCS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8.57%,85.71%及87.14%。对于IVC阻塞BCS的诊断效能,平均速度(PC法的一种定量指标)与MRV比较,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768)。结论:PC法定量值可用于IVC阻塞型BCS的诊断,并可提供IVC阻塞型BCS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第二部分磁共振无对比剂真稳态自由进动血管造影对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无对比剂MRA技术(呼吸触发的三维真稳态自由进动序列,True Steady-state Free-precession,SSFP 联合时空标记翻转脉冲,The Time-spatial Labeling Inversion Pulse,Time-SLIP)诊断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并与金标准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对照研究。材料与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08例未经过治疗的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MRI检查(评分≥2分,静脉临床严重程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和静脉疾病生活质量评分Aberdeen Varicose Vein Questionnaire,AVVQ),包括3D SSFP序列联合Time-SLIP,并随后行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检验使用kappa检验。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无对比剂MRA与DSA的一致性检验亦使用kappa检验。结果:无对比剂MRA图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分别为55.96±2.32,30.72±1.56。4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膜性阻塞、节段性阻塞、膜性带孔型阻塞,节段性狭窄)无对比剂MRA与DSA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97。结论:无对比剂MRA不需要对比剂,即可行下腔静脉成像,且成功率较高,诊断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准确性亦较高。第三部分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I VC与RHV成角关系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研究目的:观察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IVC)膜性阻塞型患者IVC与肝右静脉(RHV)间成角大小、RHV血管走向及形态,并比较RHV与肝硬化患者、正常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为指导制定介入治疗的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搜集连续的248例病例,按照顺序分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IVC膜性阻塞型患者)、C组(HLC患者),A组共94例,B组共68例,C组共86例,分别测量RHV与IVC间夹角值T并按RHV形态分为I、U、N三型,比较组间夹角及T值类型的构成比是否存在差异,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T值比较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相对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夹角形态比较使用X2检验。结果:平均 T值B 组[(56.1±13.7)]明显高于 A组[(49.3±7.8),P=0.010]及 C 组[(51.5±10.0),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750,P<0.001),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N型的发生率大于A组、C组,U型的发生率小于A组、C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C组间N型及U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C膜性阻塞型患者RHV与IVC的夹角与正常人RHV与IVC的夹角相比有形态学差异,并且IVC膜性阻塞型患者RHV与IVC的夹角值大,此差异与是否合并有肝硬化无关。

鲍应军[8](2020)在《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价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明确不同类型支架在TIPS应用中的效果有无差异。本研究以使用不同支架行TIPS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使用核医学方法对TIPS手术前后门静脉的灌注量进行定量测定,计算TIPS手术对门静脉灌注量的影响及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综合评估肝性脑病与支架类型、门静脉灌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门静脉动态显像的方法评价TIP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不同支架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中心171例行TIPS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使用单纯裸支架后单纯覆膜支架、Fluency覆膜支架与裸支架的组合支架或使用Viatorr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通过对影响患者肝性脑病发病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2)对2014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中心行TIPS手术的患者160例。所有患者使用组合支架或Viatorr支架进行分流道的建立,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两组病例在TIPS术后短期疗效级中期疗效方面有无差异。比较TIPS手术前后门静脉灌注量的变化、不同类型支架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不同类型支架手术前后门静脉灌注量的变化、不同类型支架肝性脑病发病率的情况有无差别;3)对拟行TIPS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通过弹丸式注射锝99m动态扫描的方法,计算手术前后门静脉灌注量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支架对TIP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TIPS术后影响肝性脑病发病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支架类型是影响肝性脑病发病的主要因素;2)不同类型支架建立分流道后均有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但不同类型支架其肝性脑病发病率具有明显差异;3)Viatorr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可降低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支架类型的不同是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组合支架与Viatorr支架建立分流道后短期内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显着差异。Viatorr支架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低,可能与不同类型支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有关;5)TIPS术后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门静脉的灌注量较术前明显增加,肝动脉的灌注量较术前无明显差异。肝脏的总灌注量增加。结论: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支架类型的不同是影响肝性脑病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类型支架对TIPS手术疗效的影响不同,主要体现在肝性脑病发病率及分流道通常率方面。TIPS术后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将发生明显变化。

胡利萍[9](2020)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与FCGR2A、SNAP23相关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的临床指标、FCGR2A、SNAP-23相关ELISA验证和代谢组学进行分析,FCGR2A、SNAP-23可能成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中的潜在标志物,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被诊断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各178例患者,首先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单因素法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的相关危险因素,且对其进行Wald检验,并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其次通过ELISA验证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的相关表达,及通过ELISA验证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抗凝治疗后的相关表达,对临床相关指标、FCGR2A和SNAP-23进行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最后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血清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用SIMCA-P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对门静脉血栓组分析,找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对肝硬化合并PVT组(178例)与肝硬化非PVT组(178例)患者完成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民族、病因、吸烟史、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既往有行脾脏切除术史(χ2=11.237,P=0.001)、口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NSBB)史(χ2=14.126,P=0.001)、Child-Pugh分级(χ2=18.28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临床症状相比,腹痛(χ2=4.791,P=0.021)、腹胀(χ2=3.275,P=0.041)、纳差(χ2=3.578,P=0.034)、呕血/黑便(χ2=4.292,P=0.046)、发热(χ2=7.251,P=0.005)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影像学检查相比,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t=3.239,P=0.001)、脾脏长度(t=2.731,P=0.003)、脾脏厚度(t=3.012,P=0.040)腹水量(t=3.15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并发症比较,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χ2=15.261,P=0.000)、上消化道出血(χ2=13.347,P=0.000)、自发性腹膜炎(χ2=16.282,P=0.000)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FDP、ALB、PLT、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切除术、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形成的独立的危险因素(OR=1.029,5.321,0.836,1.985,0.514,10.283,1.875),(P=0.040,0.045,0.010,0.002,0.045,0.005,0.008)。通过ELISA验证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72例)和肝硬化非血栓组(72例)患者的变化,FCGR2A、SNAP-23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83,1.015),(P=0.001,0.000)。对FCGR2A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7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06和0.806。对SNAP-23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6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667和0.958。对FCGR2A、SNAP-23联合D-dimer、FDP、PLT对PVT进行ROC曲线分析,可直观看到曲线下面积更大,提示FCGR2A或SNAP-23联合D-dimer、FDP、PLT对PVT诊断较单个检测提高。两种统计方法比较,FCGR2A约登指数法敏感度(Se)高,但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特异度(Sp)高。SNAP-23则相反。并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出FCGR2A和SNAP-23临界值。通过约登指数法计算,人数均高于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所计算的人数,假阳性(FP)较高,而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真阴性(TN)较高,如果通过约登指数法计算,则可能发生因误诊而导致的无效费用,故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临床价值更高。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治疗前后辅助检查相比,血小板计数、白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CGR2A、SNAP-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PVT组(72例)与肝硬化非PVT组(72例)患者、肝硬化合并PVT组中FCG2A升高明显组和升高不明显组、肝硬化合并PVT组中SNAP-23升高明显组和升高不明显组相比较后分别进行1H-NMR检测后,根据各组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发现各组件均存在显着差异,随机排列模型产生的解释率等发现模型文件存在显着差异,并通过差异找寻各组件存在的差异性代谢物,根据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找到含量明显升高的代谢物。结论: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是13.05%,临床症状增加明显且更严重,并发症发生程度更严重。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血栓的多发生在门静脉主干,FCGR2A、SNAP-23、D-dimer、FDP、ALB、PLT、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切除术、Child-Pugh分级均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FCGR2A、SNAP-23联合D-dimer、FDP、PLT对PVT诊断较单个检测提高,肝硬化患者FCGR2A明显上调、SNAP-23明显下调可能提示门静脉血栓,FCGR2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升高。SNAP-23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特异性升高更明显,提示SNAP-23是一个高度特异性的参数。通过约登指数法和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计算出FCGR2A、SNAP-23临界值,并期望应用于临床。约登指数法计算后人数均高于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假阳性(FP)较高,而黄金分割优选法真阴性(TN)较高,故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更优化,临床实用价值更高。使用代谢组学的检测分析肝硬化合并PVT存在的差异性代谢物,国内外目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中尚缺乏关于FCGR2A或SNAP-23研究,则为FCGR2A或SNAP-23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提供了研究基础。这些均表明FCGR2A、SNAP-23可能成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独立的潜在标志物。

易鑫宇[10](2019)在《养血柔肝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养血柔肝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柔肝法,共观察的时间为12周。通过观察患者的ALT、AST、TBiL、ALB、HA、PⅢNP、LN、Ⅳ-C、DPV、VPV、DSV、QPV、中医症候评分,评估养血柔肝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养血柔肝法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第12周治疗组ALT、AST、TBiL、HA、PⅢNP、LN、Ⅳ-C、DPV、VPV、DSV、QPV、中医症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柔肝法联合西医综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可改善中医证候、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二、肝硬化致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硬化致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1.1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流行病学
        1.2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基本认识
        1.2.1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概念
        1.2.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
        1.3.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
        1.3.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2 中医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医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研究与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指标
        2.3.1 中医证候积分
        2.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2.3.3 血液生化指标
        2.3.4 影像学指标
        2.3.5 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
    2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3 中医疗效对比
    4 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5 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6 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对比
    7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8 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
    9 脾脏大小及腹水深度水平对比
    10 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对比
    11 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发生率对比
    12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反应
第四部分 讨论
    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侧支循环开放的形成机制
        1.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1.1.1 肝内部分
        1.1.2 肝外部分
        1.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并发症
    3 肝宁方的立方依据
    4 肝宁方的相关研究
    5 一般资料分析
    6 观察指标分析
        6.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2 凝血功能指标疗效分析
        6.3 肝功能指标疗效分析
        6.4 肝纤维化指标疗效分析
        6.5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指标分析
        6.6 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6.7 腹水深度水平分析
        6.8 食管胃静脉曲张指标疗效分析
        6.9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发生率疗效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补阳解毒化瘀方改善慢性肝衰竭肝内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慢性肝衰竭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
        1.3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2.慢性肝衰竭现代医学的认识
    3.微循环障碍与慢性肝衰竭的联系
        3.1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
        3.2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研究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造模
        1.2.2 补阳解毒化瘀颗粒质控
        1.2.3 中药给药剂量及方法
        1.2.4 eNOS抑制剂(L-NAME)的制备及给药
        1.2.5 标本采集与保存
        1.3 研究指标检测
        1.3.1 一般情况
        1.3.2 体重监测
        1.3.3 腹围测量
        1.3.4 HE染色及Masson染色方法
        1.3.5 ELISA检测血清ALT、AST、TBIL、ALB的水平,肝组织NO、ET-1的含量
        1.3.6 RT-PCR检测肝组织Gab1、AKT、eNOS mRNA表达
        1.3.7 WB检测肝组织Gab1、AKT、eNOS蛋白表达
        1.4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2.3 各组大鼠腹围变化
        2.4 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比较
        2.5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ALB水平
        2.6 各组大鼠肝组织NO,ET-1 含量
        2.7 各组大鼠肝组织Gab1、AKT、eNOS mRNA表达水平
        2.8 各组大鼠肝组织Gab1、AKT、eNOS蛋白表达
    3.讨论
        3.1 慢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3.2 NO、ET-1 的浓度变化是肝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
        3.3 Gab1-Akt-eNOS信号通路在慢性肝衰竭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3.4 补阳解毒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治疗慢性肝衰竭的机制
        3.5 本实验不足之处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慢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测量
        2.4.3 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方法与步骤
        2.4.4 Child-Pugh分级标准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比较
        3.2 两组受检者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比较
        3.2.1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比较
        3.2.2 两组受检者肝、脾动脉阻抗指数比较
        3.2.3 两组受检者衍生参数比较
        3.3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压力值(PVP)、肝硬度值(LSM)比较
        3.4 门脉高压组(PHT)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各参数比较
        3.5 PHT患者各参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3.5.1 PHT患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及肝、脾动脉阻抗指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3.5.2 PHT患者衍生参数、LSM与 PVP相关性分析
        3.6 PHT患者PVP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
        4.2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对PHT的诊断价值
        4.3 SWE检测LSM对 PHT的诊断价值
        4.4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LSM与 PVP在 PHT中的相关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3.1 肝脏弹性(LSM)检测
        2.3.2 上消化内镜检查
        2.3.3 实验室检查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SWE检查
        2.4.3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2.4.4 实验室检查
        2.4.5 参数模型设置
        2.4.6 MELD值计算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3.2 无EVs 组与EVs 组参数比较
        3.3 非高危 EVs 组与高危 EVs 组参数比较
        3.4 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4.1 预测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4.2 预测高危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5 预测EVs和高危EVs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及常用检查方法
        4.2 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作用
        4.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4 参数模型PC/SD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5 SWE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6 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SWE检查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3.2 正常对照组及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比较
    4 讨论
        4.1 SWE成像技术及原理
        4.2 SWE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4)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肝脏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肝癌四十年治疗模式变迁一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的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超声微泡造影剂无创测量门静脉血管仿体压力的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和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静脉压力评估方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奖励
致谢

(5)不同非侵入性方法在肝硬化高风险静脉曲张中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仪器与方法
        2.2.1 2D-SWE测量LS以及SS
        2.2.2 常规超声检查
        2.2.3 电子胃镜检查
        2.2.4 实验室检查
    2.3 技术路线图
    2.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特征
    3.2 HRV与非HRV组之间的比较
    3.3 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
    3.4 ROC曲线分析
        3.4.1 LS预测HRV的 ROC曲线分析
        3.4.2 基于2D-SWE的 LSPS评分预测HRV的 ROC曲线分析
        3.4.3 SS预测HRV的 ROC曲线分析
        3.4.4 不同非侵入性方法预测HRV的诊断效能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超声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临床诊断方法
    1.3 超声评估食管静脉曲张及其出血风险的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
第2章 综述 超声无创性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2.1 前言
    2.2 食管壁厚度
    2.3 超声多普勒指标
        2.3.1 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
        2.3.2 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
        2.3.3 胃左静脉内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
        2.3.4 肝、脾动脉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
        2.3.5 联合多普勒指标
    2.4 弹性成像
        2.4.1 瞬时弹性成像
        2.4.2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
        2.4.3 剪切波弹性成像
    2.5 超声造影
    2.6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3.3 超声检查
        3.3.1 超声检查仪器
        3.3.2 检查前准备
        3.3.3 超声检查过程及参数收集
    3.4 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收集
    3.5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1.1 不同程度EV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4.1.2 NEVB组与EVB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4.2 各超声指标与肝硬化EV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4.3 灰阶超声食管壁厚度测值对EV程度的诊断价值
        4.3.1 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间食管壁厚度比较
        4.3.2 食管壁厚度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价值
    4.4 多普勒超声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价值
        4.4.1 无-轻度与中-重度EV组间各指标单因素分析
        4.4.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诊断模型建立
        4.4.3 多普勒指标对肝硬化中-重度EV的诊断价值
    4.5 超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价值
        4.5.1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的关系
        4.5.2 NEVB与 EVB组间各超声指标单因素分析
        4.5.3 NEVB组与EVB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5.4 超声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价值
第5章 讨论
    5.1 食管壁厚度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价值
    5.2 多普勒指标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价值
    5.3 超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
第6章 结论
第7章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磁共振无对比剂血管成像对布加综合征IVC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其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磁共振无对比剂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在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图例及说明
第二部分 磁共振无对比剂真稳态自由进动血管造影对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图例及说明
第三部分 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IVC与RHV成角关系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图例及说明
综述 布加综合征的CT、MRI影像诊断解析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观察指标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Viatorr支架与组合支架TIPS术后肝性脑病及临床疗效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门静脉核素显像测定TIPS手术前后门静脉灌注量的变化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与FCGR2A、SNAP23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
        1.4 检查项目及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与FCGR2A、SNAP23 临床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对象
        1.3 检测项目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与FCGR2A、SNAP23 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对象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养血柔肝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
        1.1 中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名认识
        1.2 中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中医治疗
    2 西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
        2.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
        2.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
        2.3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或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治疗措施
        3.2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
        4.1 综合疗效评价
        4.2 中医疗效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及疗效判定
        6.2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结果比较
        6.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6.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6.5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
    7 讨论
        7.1 养血柔肝方的立法依据
        7.2 养血柔肝方的方药分析
        7.3 疗效分析
    8 结论
    9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肝硬化致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D]. 徐艺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补阳解毒化瘀方改善慢性肝衰竭肝内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D]. 叶倩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D]. 余健彬. 南昌大学, 2021(01)
  • [4]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肝脏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徐岗.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不同非侵入性方法在肝硬化高风险静脉曲张中的预测价值[D]. 何蕊玲. 兰州大学, 2021(12)
  • [6]超声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D]. 袁静. 吉林大学, 2020(08)
  • [7]磁共振无对比剂血管成像对布加综合征IVC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其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D]. 路欣.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D]. 鲍应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1)
  • [9]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与FCGR2A、SNAP23相关临床研究[D]. 胡利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养血柔肝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D]. 易鑫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