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改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许义[1](2021)在《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新时代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四有好老师”的务实行动。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影响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因素。集体备课作为备课的创新形式,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集体备课是把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分为不同的教研室,然后根据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来制定教学设计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集体备课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应用。一方面,初中英语集体备课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互助合作的教研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现实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当前初中英语教师集体备课、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以及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现状,笔者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把Q中学的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了32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代表性地选取了5位教师进行访谈,并对初一初二英语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进行非参与式观察。然后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全面地讨论,通过本研究,将力求回答和解决以下三大问题。(1)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如何?(2)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如何?(3)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如何?笔者从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等三大方面总结出了Q中学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Q中学集体备课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信念与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意识与认识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本文的研究力求为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见解,引起学校管理者和一线英语教师的重视,以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一线落实落地,发挥集体备课在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林立南[2](2021)在《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我国基础教育已取得了诸多成就。其中,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更是受到了整个国家、社会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明了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应该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等顽瘴痼疾,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环境或模拟现实的情境中,评定学生在表现任务中的行为表现或完成的结果作品,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和实际问题。伴随新课程理念和评价改革的持续推进,表现性评价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推广和运用。然而,通过调查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现状,发现评价实践仍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既有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在基础教育评价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对表现性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提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采用以课堂观察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为辅的研究方法对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考察。然后,从设计和实施两个层面提出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流程和应用原则,建构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质量标准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最后,总结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教师应树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表现性评价理念,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自己的表现性评价技能,推进以表现性评价促进课堂转型和教—学—评一体化的改善建议和有效策略。
张先姣[3](2021)在《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强调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然而,在乡镇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重知识讲授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衷。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是集知识培养与人格培养的和谐统一,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当前国内外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研究的范围问题。已有研究多数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对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建设缺乏相应的关注。(2)关注的角度问题。已有的研究侧重于解决具体问题,即直接给出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方案,并没有给出完整的一套集课程要素,课程思政实施原则及实施策略等一体化的初中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在选择对象和整体规划上进行了新的探索;首先是对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解读和界定。其次,通过对汉中市某乡镇一所初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师生两个角度探析他们对英语课程思政的认识与价值观判断,了解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并依据数据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数据所突出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同时,针对问题,笔者从创新思维、依托教材、运用技术、结合实践、完善评价标准等多个维度总结归纳出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发展的策略。通过分析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及乡镇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呈现出一节完整的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思路。本研究为今后推进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乡镇教师树立课程育人观念、革新专业课程理念及育人理念,从而更好地发挥英语学科人文性的育人功能。
刘杰[4](2021)在《初中英语分层走班制下的教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加剧,家庭教育模式千差万别,初中生的个体差异在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下愈加明显。如果学校仍然以统一的要求对待差异化的初中生群体,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抑制其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加重其负担,这一点在英语学科尤其明显。初中英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各地区各学校都积极尝试教学形式改革。分层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正是以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为目的,进而实行因材施教,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平等的英语学习机会。而任何的教育改革都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分层走班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很多方面都与以往教学模式不同,也出现了诸多管理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研究者以教学管理的角度深入研究,找出典型的共性问题,剖析原因,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分层走班制教学在初中生英语教育及个人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中学自2012年建校以来,勇于开展各种教学改革,积极学习外校成功经验。自2019年开始实施英语分层走班制,在实施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困惑,有优势也有弊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分层走班后,由于学生的动态流动,班级归属感意识淡化;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增大,其与各科教师间缺少有效良性互动;对学生的分层标准过于单一;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制单一,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并日益凸显出来。本研究立足R中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实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一系列方法,发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对于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的现状及理论依据、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阐述分析了山东省单县R中学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背景和方法,分别从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三方面进行阐释,并通过对比肯定分层走班制的优势;第三章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四章分别从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主体、教学管理过程和教学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求发挥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最大作用,促进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更好的发展。最后总结本研究不足之处并对分层走班制教学进行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学校施行分层走班制教学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模式,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也期望所有教育工作者能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并能依据学生真实学情和实际需求,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让我们一起为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而努力!
廖襄绮[5](2021)在《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对优质英语教育的诉求和区域英语教育均衡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但从实际情况看,择校热等仍是较为突出的教育问题,区域、校际之间的英语教学资源配置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校际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等议题是迫切需要关注的研究议题。本论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通过目的性抽样对区域内六所初中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与走访,拟从英语师资资源共享和英语物质资源共享两方面来反映当前万州区初中学校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不断优化和促进区域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寻求对策和建议。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发现当前万州区初中学校拥有一支较为优秀,具备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英语师资队伍,学校之间会通过同课异构、教学互访等各种英语教学研修活动实现英语师资资源间接共享,但较少通过学校联管或远程课程共享这类共享模式实现师资资源直接共享。在教学物质资源共享方面,各个学校会在第三方教学资源网站上统一购买英语教学资源,但基本没有自行建立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此外,学校之间也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享英语试卷、课件等教学材料,不过共享的频率较低、类型单一且范围有限。整体而言,万州区初中学校在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显着成绩,校际间极大地实现了英语师资资源和英语教学物质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同时,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初显效用,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英语教育发展等方面大有益处。但在实际共享过程中,由于教学研修活动效果欠佳、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完善、英语教学材料共享类型简单以及参与主体共享意识浅薄等问题影响,各学校之间并未真正实现开放与共享。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本研究认为学校和英语教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完善和解决:(1)转变传统私有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2)加强校际线下合作,增加共享交流次数;(3)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校际共享平台;(4)丰富资源共享类型,协调知识产权问题;(5)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强化教师共享行为;(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共享。
楚慧杰[6](2021)在《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英语听、说、读技能相比,英语写作过程具有更复杂的心理、语言学和文化等机制,因而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难题。伴随着21世纪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科育人理念的深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解决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试价值倾向、过度依赖某种方法或模式和缺乏语言实践活动等问题,建构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以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英语写作教学转型的研究课题。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对英语学科写作教学改革的需求,本研究在基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深化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及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之上,采用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基础阐释和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对拓宽我国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视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写作教学观和形成个人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理论、以及丰富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概念,认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就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对社会、生活和学习所需的书面交流的技能,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自由表达意义和进行交流的能力。英语写作教学对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促进语言知识内化和思维发展、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写作的心理过程、语言哲学依据、文化基础和教学法基础四个部分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重点探索:揭示了英语写作的心理过程机制;语言的结构(语形)、语言的意义(语义)和语言的使用(语用)等语言逻辑关系;英语写作超越“工具性”通达“人文性”的文化内蕴,进一步明晰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本质内涵;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后方法论”视角的必要性,为构建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进一步厘清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建构的现实基础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英语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方法等维度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分别发放了 343份教师问卷和700份学生问卷,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经分析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本研究在阐述理论基础和揭示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教学理念、方法论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探索:一是对“知识为本”和“素养为本”两种不同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英语写作教学应坚持“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及其教学;二是在阐释“后方法”是对“方法”的一种超越与重建,后方法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是一种不局限于理论原则、注重情境、重视教师进行理论建构和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的基础上,倡导英语写作教学应打破以往英语写作教学中“迷信”某种固定原则、方法或模式的传统,建立一种强调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方法论视角,以复杂性的思维审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解决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遭遇的困境;三是提出了实现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关键途径:提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出应通过写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学习活动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获得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英语写作是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表达。对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探讨,既需要从多学科的理论角度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也需要基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不断的探索。本研究对此进行尝试,以期望能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之路。
邢丽珊[7](2020)在《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指出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开端,也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与高中和大学阶段带有明显职业定向性质的生涯指导教育相比,职业启蒙教育具有非定向性,更侧重于职业生涯教育初期的职业认知、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终身职业发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职业启蒙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普职融通,而且能够为众多中小学生的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明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否能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渗透以及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论述初中英语教材包含丰富的职业启蒙教育素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内容要求以及归纳出渗透式教学的内容这三方面明确了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其次通过梳理大量文献,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要素点进行分析,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最后,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钻研止于教材表面,缺乏职业素材的挖掘;不够关注学生诉求,忽略职业兴趣的分析;阅读讲授照本宣科,职业素材提取不足;写作与口语交际索然无味,职业感受路径缺失;课后拓展方式的缺乏。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改进建议有:就课前设计而言,一是要挖掘教材,设计职业渗透教学环节。二是要以生为本,全面了解学生职业潜质;就课程渗透而言,一是强化英语语言的理解运用,实施自我认知教育。二是英语课堂联系学生实际,渗透职业认知教育。三是写作与口语交际注重教学渗透;就课后拓展而言,一是拓宽阅读,延伸职业启蒙素材。二是开展多样活动,促进职业意识内化。
殷思涵[8](2020)在《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正在碰撞中表现出融合之势。英语作为各国沟通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受关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承上启下,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课程标准是引领教学的方向标,不仅有利于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对教师教育教学大有益处。中日是亚洲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日本作为与我国接壌的近邻,从古至今中日两国就有着十分紧密的文化往来。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更是接连获得诺贝尔奖,这与英语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和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3月编订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为研究对象,对中日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两国课程标准的异同,以期能够发现日本课程标准的特色,为中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的英语教学。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编写理念、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实施建议等四个方面着手,对中日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日两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存在共同点,优缺点并存。优点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方面,两国设置的目标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提出“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两国课程标准都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基础性作用;情感方面,两国课程标准都强调对情感态度的培养;文化意识及价值观方面,两国旨在通过学习英语课程,加深对外国文化背景的理解,培养国际意识;实施建议方面,两国都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缺点表现为:两国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不够全面,没有区分出明显地域的差异性;两国课程标准在语言能力的设置方面不够平衡;两国课程标准在对语法教学的叙述上还存在机械训练的影子。也存在许多不同点,如:课程目标的理念不同;对语言技能的要求不同;语言知识的目标及精细度不同;对情感态度的培养方式不同;文化意识的表述不同;提出实施建议的角度不同。在上述比较分析基础之上,探究两国课程标准的优势与不足,对中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和教学有诸多启示。对于课程标准编写者来说,课程编制应加强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科间的衔接性;在注重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应加深我国传统文化的塑造;给学校、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注重课程的情境性,突出实践性。同时,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需要,循序渐进进行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多种形式,灵活多变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评价,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这两国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并不是要比较出孰优孰劣,而是试图通过比较,找出两国课程标准的优缺点,学习日本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优点来弥补我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相应薄弱的地方,为我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可参照的依据。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薛冰[10](2020)在《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的培养重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师又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我们需重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需引起重视。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反思仍旧存在反思意识薄弱,态度不积极;内容局限于课堂教学,视野过于狭窄;过程流水化,缺乏科学指导;方法老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从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全面审视和分析教师的教学反思,总结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旨在为更多的基层教师提供教学反思实践的借鉴。通过运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较高的教学反思能力,清晰讲述自身教学反思过程,且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初中英语教师侯老师,从侯老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发现,教学反思意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性的发展,应注意培养问题意识、责任心、开放积极的心态等;在侯老师反思内容方面,突出了相关教学的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的突破、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班级管理等;反思过程中,主要涉及发现、描述、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理论形成等步骤;在反思方法上,主要涉及自我反思和合作反思两个方面,自我反思主要有自我对话、反思日记、理论学习、角色榜样;教师合作反思主要有教研组的集体反思、观摩听课、兴趣小组;与学生合作的反思主要有班主任工作调查表、课堂观察、学生的作业和考试。在整理和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根据侯老师教学反思不同方面的情况呈现,分析了侯老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个人因素,主要有个人性格、反思能力、知识素质等,二是学生因素,主要有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情感变化三个方面,三是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建设、环境、制度等,四是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期望、教育改革、教师培训。基于侯教师的教学反思并加以理性的分析和深入思考提出从三个方面提高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第一,从教师个人出发,转变反思观念,积极参与反思;提升理论素养,反思科学化;丰富反思内容,学习反思方法,实现个人教学反思水平提升。第二,对教师所在学校的建议,发挥教研组的反思功能,建设学习反思型学校,发挥领导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交流、激励、培养机制等。第三,从社会层面出发,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等。
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改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改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备课 |
2.1.2 集体备课 |
2.1.3 教师专业发展 |
2.1.4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
2.2 集体备课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3 已有研究述评 |
2.3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2.3.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研究 |
2.3.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 |
2.3.3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研究 |
2.4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2.4.1 国外相关研究 |
2.4.2 国内相关研究 |
2.4.3 已有研究述评 |
2.5 集体备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2.5.1 国外相关研究 |
2.5.2 国内相关研究 |
2.5.3 已有研究述评 |
2.6 研究基础 |
2.6.1 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
2.6.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调查法 |
3.3.2 访谈法 |
3.3.3 非参与式观察法 |
3.4 研究过程 |
3.4.1 文献资料收集 |
3.4.2 研究工具编制 |
3.4.3 研究数据采集 |
3.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实施情况 |
4.1.1 集体备课的管理制度 |
4.1.2 集体备课的实施流程 |
4.1.3 集体备课的具体活动案例 |
4.2 问卷调查结果讨论 |
4.2.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 |
4.2.2 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
4.2.3 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4.3 访谈结果讨论 |
4.3.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 |
4.3.2 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
4.3.3 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研究的主要启示 |
5.2.1 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 |
5.2.2 激发工作动机,强化学习共同体意识 |
5.2.3 倡导教学反思,做“研究型教师” |
5.2.4 加强专业引领,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 |
5.2.5 把握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与研究方法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
附录2 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访谈提纲 |
附录3 初二英语备课组独立备课阶段教学设计 |
附录4 初二英语备课组集体研讨后教学设计 |
附录5 初一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
附录6 初二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
致谢 |
(2)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基础教育评价方式变革的趋势 |
2.超越传统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
3.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
(二)研究回顾 |
1.表现性评价的兴起与发展 |
2.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
3.基于表现性评价学习方式的改进 |
4.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 |
5.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
6.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三)研究问题及意义 |
1.研究问题 |
2.研究意义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课堂观察法 |
2.问卷调查法 |
三、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质量标准建构 |
(一)评价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1.与学习目标相一致的评价目标 |
2.清晰且明确的评价目标 |
(二)表现任务与评价目标相匹配 |
1.表现任务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
2.表现任务的设计流程 |
(三)基于评价目标的评分规则 |
1.评分规则的主要结构 |
2.基于课标的评分规则开发 |
3.评价标准的明确和理解 |
(四)落实评分规则的组织和实施 |
1.根据规则标准的评价信息收集 |
2.记录和描述学生表现的详实性 |
(五)评价信息利用的有效性 |
1.评价过程的关注和评价结果的分析 |
2.评价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反思性 |
四、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
1.英语课堂形态以教师为主导 |
2.英语学业评价侧重传统纸笔测验 |
3.英语学习方式以听课、练习为主 |
4.英语作业形式强调知识记忆 |
(二)初中英语教师表现性评价素养 |
1.教师对表现性评价较为认同,愿意开展表现性评价 |
2.表现性评价知识基本了解,但理解程度有待加深 |
3.表现性评价技能有所欠缺,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
(三)初中英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
1.评价目标的确定更侧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
2.评价任务的设计缺乏真实情境的创设 |
3.评分规则的制定过于依赖教师的经验 |
4.表现性评价结果的处理流于形式 |
5.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效果不太显着 |
(四)教师评价素养对表现性评价应用的影响 |
1.评价素养较高,表现性评价应用良好 |
2.评价素养一般,表现性评价应用效果不明显 |
3.评价素养较低,表现性评价应用存在很多问题 |
五、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
(一)表现性评价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教师评价素养各维度水平不均衡 |
2.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流程不规范 |
(二)表现性评价应用不理想的原因 |
1.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态 |
2.教师表现性评价观念滞后 |
3.教师表现性评价技能欠缺 |
六、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改善策略及建议 |
(一)立足学生发展,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
1.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 |
2.树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表现性评价理念 |
(二)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表现性评价能力 |
1.选择多元的表现目标,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
2.设计真实的表现任务,提供适时、清晰的指导 |
3.开发表现性评价评分规则,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
4.有效利用表现性评价信息,分析和反思评价结果 |
(三)以表现性评价促进课堂转型 |
1.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
2.更新教学设计理念 |
3.增强表现性评价的适用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应用观察表 |
附录B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应用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C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应用调查学生问卷 |
致谢 |
(3)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课程 |
二、思政课程 |
三、课程思政 |
第二节 课程思政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课程思政国外研究现状 |
二、课程思政国内研究现状 |
三、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
四、已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渗透理论 |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三、访谈数据收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讨论 |
第一节 问卷结果呈现的问题 |
一、初中学生的三观发展不平衡 |
二、乡镇英语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理念 |
第二节 问卷结果的原因分析 |
一、功利性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
二、乡镇英语教师对前沿教育理念涉猎较少 |
第三节 访谈结果呈现的问题 |
一、乡镇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弱 |
二、学校对课程思政教育不够重视 |
三、乡镇初中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
第四节 访谈结果的原因分析 |
一、传统教育模式观念影响甚深 |
二、学校层面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
三、乡镇教育环境条件受限 |
第四章 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创新思维,指导教育实践 |
一、研读校本课程大纲 |
二、教师自身创新教法 |
三、加强自我修炼 |
第二节 依托已有教材,融合育人理念 |
一、关注人的维度 |
二、立足时间维度 |
三、创新空间维度 |
第三节 运用科学技术,实现智慧教学 |
一、拓展现代教育技术 |
二、线上线下翻转课堂 |
三、个性化推送资源库 |
第四节 结合教学实践,思政融入生活 |
一、示范课引导 |
二、实践课巩固 |
三、任务型操练 |
第五节 完善实施标准,检验测评成果 |
一、遵循实施标准 |
二、优化评价机制 |
三、综合测评成果 |
第六节 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案例 |
一、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
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原则 |
三、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贡献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初中英语分层走班制下的教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源于教育政策及教育环境需求 |
2.源于实践改革需求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分层走班制的相关研究 |
2.分层走班制下的教学管理研究 |
3.文献述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分层走班制 |
2.行政班和教学班 |
3.教学管理 |
(五)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 |
1.研究的重点 |
2.研究的难点 |
3.创新之处 |
(七)理论依据 |
1.SOLO分层评价理论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一、R中学英语分层走班制的实施背景及方法 |
(一)R中学英语分层走班制的实施背景 |
(二)R中学英语分层走班制的教学准备 |
1.分层走班前的班级编排 |
2.分层教学班级的安排 |
3.课程表及任课教师的分配 |
4.学生去向及座次表的分配 |
(三)R中学英语分层走班制的教学方法 |
1.分层备课 |
2.分层授课 |
3.分层作业 |
二、R中学实施英语分层走班制的现状调查及问题 |
(一)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的设计 |
2.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 |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1.教师访谈的设计 |
2.教师访谈的调查结果 |
(三)R中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优势和取得的成效 |
1.分层走班制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
2.分层走班制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
3.分层走班制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成绩 |
(四)分层走班制下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 |
1.学生心理问题增多 |
2.教师管理任务加重 |
3.教学组织评价困难 |
三、R中学分层走班制下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学管理理念层面 |
1.教育理念更新较慢 |
2.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
(二)教学管理主体层面 |
1.班主任管理难度增大 |
2.教师教材整合能力欠缺 |
3.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佳 |
4.学生集体归属感降低 |
(三)教学管理过程层面 |
1.分层参数标准不够全面 |
2.英语课后辅导难以跟进 |
3.教师间信息沟通不足 |
4.评价激励体制不够灵活 |
四、完善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的策略 |
(一)教学管理理念层面 |
1.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
2.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
(二)教学管理主体层面 |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管理意识 |
2.充分分析学情,提高整合教材能力 |
3.锻炼学生自主管理,发挥班干部作用 |
4.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增强集体归属感 |
(三)教学管理过程层面 |
1.细化分层参数,完善调整机制 |
2.丰富课外辅导,加强合作学习 |
3.设立教学班班主任,促进信息共享 |
4.优化评价体制,完善考核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 |
附录三 管理层访谈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措施 |
二、共享教学资源是均衡校际师资配置的辅助手段 |
三、教学资源共享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赋有重要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述评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界定 |
一、教学资源 |
二、资源共享 |
三、英语教学资源共享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四、调查实施 |
第二节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
一、教师基本情况统计 |
二、英语教师师资资源共享现状 |
三、英语教学物质资源共享现状 |
四、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效果 |
五、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
第三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与问题 |
第一节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所取得的成效 |
一、英语教学研修活动类型多样,搭建了校际英语师资共享桥梁 |
二、英语教学材料的共享途径灵活,解决了共享时间和空间难题 |
三、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初显效用,促进了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
四、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市场初步形成,推动实现区域教育共同体 |
第二节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英语师资资源共享模式偏少、教学研修活动效果欠佳 |
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完善,校际缺乏资源共享平台 |
三、英语教学材料共享类型单一、共享范围有限 |
四、学校、英语教师的共享动力不足、共享意识淡薄 |
第四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化建议 |
第一节 转变传统私有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
第二节 加强校际线下合作,增加共享交流次数 |
第三节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校际共享平台 |
第四节 丰富资源共享类型,协调知识产权问题 |
第五节 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强化教师共享行为 |
第六节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共享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一、源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 |
二、基于深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 |
三、出于对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与价值 |
第一节 英语写作的概念 |
一、写作的概念 |
二、第一语言写作、第二语言写作与外语写作的区别 |
三、英语写作的概念 |
第二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 |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
二、英语写作教学与阅读及口语教学的关系 |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价值 |
一、夯实学生写作基础,为其终身发展做准备 |
二、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
三、发展学生思维 |
四、全面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
五、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 |
第二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写作的心理机制 |
一、写作的心理转换理论 |
二、写作过程的“阶段模式” |
三、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式” |
四、知识陈述和知识转换模式 |
第二节 写作的语言哲学依据 |
一、语言逻辑概述 |
二、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及其“语言能力” |
第三节 写作的文化基础 |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二、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
第四节 写作的教学法基础 |
一、几种主要的写作教学法 |
二、“后方法”语言教学 |
第三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第二节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
一、调查过程 |
二、结果分析 |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 |
二、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 |
三、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
第四节 归因分析 |
一、“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
二、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 |
三、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
第四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理念 |
第一节 素养为本的价值取向 |
一、“知识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
二、“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
第二节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目标 |
一、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 |
二、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知识与英语写作教学 |
第五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后方法视角 |
第一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
一、后方法教学与折中主义教学 |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
第二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征 |
一、情境性 |
二、开放性 |
三、创造性 |
第三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 |
一、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 |
第六章 实现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途径 |
第一节 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写作兴趣 |
一、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
第二节 通过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
一、活动及英语学习活动 |
二、英语写作学习活动 |
三、注重“学习活动”设计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 |
第三节 培养中学英语写作中的跨文化理解 |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
二、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英语写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7)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职业启蒙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缺失 |
1.1.2 职业启蒙教育是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期阶段 |
1.1.3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职业启蒙的渗透是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 |
1.1.4 英语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职业启蒙教育资源 |
1.1.5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职业启蒙教育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启蒙 |
1.4.2 职业 |
1.4.3 职业启蒙教育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2.1 职业启蒙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 |
2.2 初中英语教学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支撑 |
2.2.1 初中英语教材的整体把握 |
2.2.2 培养职业意识类素材的呈现 |
2.2.3 培养职业理想类素材呈现 |
2.2.4 培育向善的职业伦理素材呈现 |
2.3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标准支撑 |
2.3.1 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契合 |
2.3.2 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契合 |
2.4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方法支撑 |
2.4.1 渗透式教学的模式 |
2.4.2 渗透式教学的条件 |
第3章 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要素点分析 |
3.1 在教学目标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 |
3.1.1 结合英语课程标准,设计职业意识的教学目标 |
3.1.2 尊重个体差异,设置职业理想的教学目标 |
3.1.3 注重职业精神,制定职业伦理的教学目标 |
3.2 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 |
3.2.1 基于教材文本,深入挖掘职业素材 |
3.2.2 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把握职业要素 |
3.2.3 延伸启蒙素材,拓宽职业视野 |
3.3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 |
3.3.1 在英语课堂中创设职业体验情境激发学生职业兴趣 |
3.3.2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职业活动导向法培养学生基础职业能力 |
3.4 在教学评价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 |
3.4.1 课内充分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渗透职业启蒙 |
3.4.2 课后设置开放作业,渗入多元评价 |
第4章 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现状调查 |
4.1.1 调查对象 |
4.1.2 研究方法 |
4.2 现状分析 |
4.2.1 初中英语教师课前准备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2 初中英语教师课内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3 初中英语教师课后教学评价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4 优秀教学案例展示 |
4.2.5 教师及管理人员对职业启蒙教育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5章 初中英语教学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路径选择 |
5.1 课前设计:解读教材文本,充分了解学生 |
5.1.1 挖掘教材,设计职业渗透教学环节 |
5.1.2 以生为本,全面了解学生职业潜质 |
5.2 课堂渗透:职业启蒙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 |
5.2.1 阅读教学渗透 |
5.2.2 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渗透 |
5.3 课外拓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效果强化 |
5.3.1 拓宽阅读,延伸职业启蒙素材 |
5.3.2 开展活动,促进职业意识内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课堂观察维度表 |
附录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教师及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8)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研究背景 |
一、英语教育的地位逐步提升 |
二、英语课程标准的价值日益突显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
(一)研究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文本分析法 |
三、创新之处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一)大陆不同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二)大陆与台湾、香港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 |
(三)中国与不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1.中美两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2.中日两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3.中国与其他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研究 |
(二)英语课程的研究 |
三、小结 |
第一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
第一节 中国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设置背景 |
一、中国现阶段初中英语教育存在问题 |
二、中国原有英语课程标准本身存在问题 |
三、中国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
四、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二节 日本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设置背景 |
一、日本英语教育存在问题 |
(一)英语很少作为教学语言进行使用 |
(二)日本“本土化”发音体系,阻碍正确的英语发音 |
(三)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
二、日本原有英语指导要领存在问题 |
三、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四、日本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要求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理念比较 |
第一节 中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理念 |
一、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 |
二、注重语言本质,突出英语的人文性功能 |
三、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
四、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
第二节 日本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理念 |
一、关注问题,寻求解决措施 |
二、关注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
三、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语言学习的弱者 |
四、整体设计目标,注重课程对英语规律的把握 |
第三节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理念比较分析 |
一、共同点 |
(一)两国课程标准的理念都强调语言教学自身的特点,彰显语言魅力 |
(二)两国课程标准的理念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
(三)两国课程标准的理念都体现语言作为文化的功能 |
二、不同点 |
(一)英语课程的开放性范畴不同 |
(二)体现不同的教育观念 |
(三)关注学生群体的类型不同 |
三、小结 |
第三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 |
第一节 中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
一、以提升综合能力为主的总目标 |
二、层次分明的分级目标 |
第二节 日本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
一、突出培养交际能力的总目标 |
二、以技能为导向的分目标 |
第三节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比较分析 |
一、共同点 |
(一)具有共同的语言教学观,体现一定的价值性 |
(二)课程宗旨相同 |
(三)设置结构相同 |
(四)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展开 |
(五)突出实用性 |
二、不同点 |
(一)总目标的发展趋势不同 |
(二)分目标在结构上划分标准不同 |
(三)分目标要求学生达到的技能有所不同 |
(四)分目标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不尽相同 |
三、小结 |
第四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内容体系比较 |
第一节 中国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
一、框架体系 |
二、基本内容 |
1.语言技能 |
2.语言知识 |
3.情感态度 |
4.学习策略 |
5.文化意识 |
第二节 日本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
一、框架体系 |
二、基本内容 |
(一)语言技能 |
(二)语言知识 |
第三节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比较分析 |
一、共同点 |
(一)总框架结构基本相同 |
(二)关注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联系,体现科学性原则 |
(三)均重视语言要素和语言功能的配合 |
(四)均彰显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观 |
(五)均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减负”的理念 |
二、不同点 |
(一)框架结构的精细度不同 |
(二)独创性元素各有千秋 |
(三)是否关注与小学内容的衔接 |
(四)课程内容设计思路有差异 |
(五)课程内容侧重点不同 |
(六)课程内容可操作性、灵活性有差异 |
三、小结 |
第五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比较 |
第一节 中国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
一、教学建议 |
(一)词汇教学 |
(二)语法教学 |
(三)语篇教学 |
二、评价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第二节 日本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
一、课程实施建议 |
二、教学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第三节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比较分析 |
一、共同点 |
(一)实施建议的内容大体相同 |
(二)教学建议都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
(三)实施建议都体现语言活动的重要性 |
(四)英语教学均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
(五)均重视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有效资源的利用 |
二、不同点 |
(一)教学建议的侧重点不同 |
(二)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不同 |
(三)教师职业自主性不同 |
(四)评价反馈体系的要求不同 |
三、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结论 |
一、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共同点 |
(一)共同的优点 |
(二)共同的缺点 |
二、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不同点 |
第二节 启示 |
一、对课程标准编写者的启示 |
(一)课程编制应加强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增强学科间的衔接性 |
(二)课程编制在注重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应加深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 |
(三)课程编制者应注重英语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展现时代性的词汇 |
(四)课程编制应给学校、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更新教育理念 |
(五)课程编制应注重课程的情境性,突出实践性 |
二、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
(一)教学内容上,运用情境,开放教学 |
(二)教学方式上,开拓创新,展现语言特色 |
(三)教学评价上,增加弹性,富有感染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英语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 |
2.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
3.当前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存在不足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 |
2.国外相关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与反思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的选取 |
2.研究方法的选择 |
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一、教学反思相关理论阐述 |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
1.教学反思的概念 |
2.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
1.目标的反思 |
2.内容的反思 |
3.方法的反思 |
4.班级管理 |
(三)教学反思的过程 |
1.问题发现 |
2.问题分析 |
3.对策提出 |
4.理论形成 |
(四)教学反思的方式 |
1.教学反思的类型 |
2.教学反思的方法 |
二、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呈现与分析 |
(一)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呈现 |
1.侯老师教学反思的意识 |
2.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
3.侯老师教学反思的过程 |
4.侯老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
(二)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分析 |
1.反思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
2.教学反思过程 |
3.反思方法的特点 |
三、侯老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
(一)个人因素 |
1.个人性格 |
2.反思能力 |
3.知识素质 |
(二)学生因素 |
1.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
2.初中生的认知能力 |
(三)学校因素 |
1.团队建设 |
2.平台建设 |
3.人际关系建设 |
4.学校文化建设 |
5.学校制度建设 |
(四)社会因素 |
1.社会期望 |
2.教育改革 |
3.教师培训 |
(五)侯老师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总结 |
四、促进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建议 |
(一)对教师个人的建议 |
1.转变教育教学反思观念 |
2.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
3.丰富日常教学反思内容 |
4.掌握科学的教学反思方法 |
(二)对学校的建议 |
1.注重教研组反思功能的发挥 |
2.建设学习——反思型学校 |
(三)对社会层面的建议 |
1.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 |
2.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侯老师的访谈提纲(一) |
附录B 侯老师的访谈提纲(二) |
致谢 |
四、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改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D]. 许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林立南.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策略研究[D]. 张先姣.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4]初中英语分层走班制下的教学管理研究[D]. 刘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D]. 廖襄绮.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6]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 楚慧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邢丽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8]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 殷思涵. 喀什大学, 2020(07)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 薛冰. 河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