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兰察布市青贮玉米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乔江[1](2020)在《家庭牧场草地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研制与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草地面积大、类型丰富,是重要的家畜生产和生态安全区域。在长期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下,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处于长期落后状况,草地生态退化得不到有效缓解。家庭牧场是我国北方草地利用的主要经济体。由于历史传承、利益驱动、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得超载放牧、草地退化在家庭牧场尺度上成为常态。为了缓解牧场生产经营效率低下,促进农牧民脱贫增收,摆脱恶劣环境的限制,急需通过高效、精准的生产经营模式来替代传统模式,实现草畜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模拟模型的使用是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本文应用畜牧学原理、生态学原理,借鉴澳大利亚ACIAR系列模型StageTWO的建模方法,通过建立模拟放牧草畜代谢能平衡子模型、经济分析子模型和家畜放牧草畜平衡子模型,自主设计和开发了最优经营方式的规划求解算法。同时,本文于2011~2014年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通过半结构式问卷调查和牧场控制性对比试验监测数据,依据家庭牧场经营模式和草地生态状况调查结果,将牧户分为实验户和对照户,基于实验户成功经营经验,将家畜生产理论与实际生产经营结合,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自主开发的家庭牧场优化生产管理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牧场优化生产管理模型的求解过程引入家畜采食限制因素和采食喜好问题,使用VC++编程,完全底层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庭牧场优化生产模型。该模型运行于Windows系统,共有15296行代码,运行模块仅3.5 MBytes,软件无需安装,操作简单。(2)模型通过对草地、家畜、经济、环境和生产管理参数的输入设置,自主进行决策运行,确定最高经济收入时的生产经营方案。该最佳方案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现,包括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净收益最高时的载畜率、人工草地建植组合,家畜逐月补饲种类和数量,并基于上述优化经营方式分析家庭牧场的经济收支情况,设计出最优经营方案的家畜生产日历和家畜放牧行为。(3)通过在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区的家庭牧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高,适合于不同草地类型家庭牧场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具体优化决策结果包括:①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自治旗草甸草原、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和四子王旗荒漠草原最适合的载畜率分别是1.2羊单位/公顷/年、1.0羊单位/公顷/年和0.7羊单位/公顷/年。②冷季补饲是家庭牧场主要支出,不同草原类型地区补饲占总支出比例在55%~63%之间,人工草地经营可以显着减少补饲支出,建议鄂温克族自治旗草(?)草原区家庭牧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高产人工草地。③生产优化管理可以显着提高单位家畜净收益,鄂温克族自治旗草甸草原、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和四子王旗荒漠草原模拟值比对照户可分别提高26.6%、39.6%和 98.3%。④牧场优化管理对不同草原区喜食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的高度、密度、生物量均有所提高,不喜食多年生牧草也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喜食多年生牧草密度和生物量在草甸草原会出现显着下降。⑤根据生产优化模型决策分析,不同草原区推迟产羔时间可以减少补饲支出,提高生产效益。
王霞[2](2020)在《不同饲用燕麦和玉米品种在乌兰察布不同地区品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饲用燕麦和玉米,作为牲畜重要的优质牧草,在牧草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丰镇市和察哈尔右翼前旗,以5个品种的饲用燕麦(加燕、甜燕1号、甜燕2号、海威、牧乐思)和7个品种的饲用玉米(北农青贮208、石玉9号、9601、京科301、丰田9号、金岭377、文玉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乳熟期的植物功能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饲用燕麦品种的株高、鲜草产量、茎叶比、分蘖数、主穗长、DM含量、Ash、CP、ADF和不同饲用玉米的株高、鲜草产量、茎叶比、叶片数、叶宽、DM含量、Ash、CP间存在极显着差异。2.种植地区对饲用燕麦的株高、鲜草产量、茎叶比、分蘖数、DM含量、Ash、CP、NDF、ADF和对饲用玉米的株高、鲜草产量、茎叶比、叶片数、叶宽、DM含量、Ash、CP、NDF、ADF影响极显着。3.兴和县表现最好的饲用燕麦和玉米品种分别是:甜燕1号和文玉3号;丰镇市的为:牧乐思和文玉3号;察哈尔右旗前旗饲用燕麦表现最好为牧乐思(鲜草产量达39530.00kg·hm-2,CP含量为12.88%),饲用玉米表现最好的是:丰田9号和文玉3号(鲜草产量为82920kg·hm-2)。4.察哈尔右翼前旗是饲用燕麦和玉米的适宜种植区。
冀大富[3](2020)在《蒙冀地区青贮饲料早熟种植带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文中研究指明青贮饲料是牛、羊粗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株青贮玉米更是青贮饲料的重中之重。蒙冀各个地区包括乌兰察布市、塞北管理区、锡林郭勒盟、河北承德围场县、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北隆化县等。蒙冀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农牧交错带,为保护生态牲畜进行圈养,为保证大批牲畜能吃上营养丰富的饲料,了解清楚蒙冀地区各地全株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及青贮内容很有必要。
魏邦泰[4](2019)在《基于根层调控的青贮玉米水肥一体化管理》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内蒙古中部地区青贮玉米种植存在严重的水肥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且水肥资源浪费降低种植户收入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针对传统青贮玉米养分资源管理的突出问题,通过连续2年的大田试验数据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同施肥方式及氮肥施用量等处理,系统研究了以氮肥为主的不同施肥模式及施用量下植株地上部养分特征、土壤氮素供应及时空分布、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等问题。基于试验结果进行不同施肥模式的优化示范,对比分析经济效益及环境问题等,形成内蒙古中部地区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养分资源管理模式,取得以下结果:(1)氮肥大量基施的传统模式下,造成前期土壤氮素的大量积累,随着灌溉的进行其含量会迅速降低,致使后期无法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造成后期植株脱氮机体衰老,从而影响青贮玉米产量;氮肥优化施用会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的利用率;根据青贮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可知,每生产1000 kg鲜青贮玉米,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吸收量为2.3-2.5kg、1.5-1.7kg和1.9-2.1 kg。(2)相比传统模式,基于根层土壤测试的氮素调控模式和无基肥多频次追肥的模式分别增产12500 kg/hm2和23500 kg/hm2,增幅为25.3%和47.4%;传统模式平均净收益约0.54万元/公顷,在肥料成本和其他成本相当的情况下,两种优化模式分别净增收103%和119%。青贮玉米的肥料优化施用极大限度的实现了减肥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3)传统青贮玉米养分资源管理模式存在巨大弊端,氮磷钾配施结构不合理及以氮肥为主的肥料基施造成了养分的大量流失,加剧环境污染,氮肥回收利用率仅为20.7%,而两种优化模式分别为51.8%和62.1%;根据对青贮玉米田氮素平衡的研究发现,传统模式下氮素的表观损失量高达111.5 kg/hm2;优化模式下氮素的表观损失则较小,两种优化模式分别为25.5 kg/hm2和12 kg/hm2。施肥结构优化后减少了肥料用量的同时还增加了作物产量,从而降低了环境风险。
张丽洁[5](2017)在《乌兰察布市玉米发展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目前玉米销售价格持续低迷,文章从乌兰察布市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入手,通过调研,提出粗浅建议,以期对当地玉米产业提供一些思路。
李慧成[6](2017)在《乌兰察布市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文中指出1乌兰察布市玉米生产发展现状乌兰察布市玉米年种植面积约18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55万亩,是仅次于马铃薯的第二大作物。前山地区由于积温优势,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占玉米总播面积的60%以上,后山地区较少。乌兰察布市玉米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以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经营面积较小,全市较大的种养结合的现代化企业主要有海高牧场、瑞田公司、雪原乳业和中谷公司等,种植面积约12万亩,占玉米总播面积的6.7%。
侯智惠[7](2017)在《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文中指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提升内蒙古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提高我国农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传承草原文化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定性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因子分析、多指标综合分析、聚类分析、GIS分析等多种定量分析与定位分析方法,开展了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现状与农业资源禀赋分析、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分析、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分区及区域保护策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内蒙古农业资源的匹配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且东西两极分化明显,东端的呼伦贝尔市农业水土资源综合匹配系数为4.965,而西端的阿拉善盟仅为0.006。2、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变动高度一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主要归因于生产规模的优化调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和乌海市的农业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均为1,相对最优。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农业资源综合配置效率分别为0.9273、0.9203和0.9774,相对一般。乌兰察布市和阿拉善盟农业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分别为0.8497和0.8743,相对较差。3、伴随着内蒙古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性的提高,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1.114,逐渐增加到2012年的1.128,内蒙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逐渐提高。4、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区域差异明显。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为0.742,可持续性最优;通辽市和赤峰市分别为0.4592和0.4274,可持续性较优;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分别为0.3505、0.3498、0.3470和0.3202,可持续性中等;包头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市分别为0.2928、0.2778、0.2586和0.1482,可持续性较差;乌海市仅为0.085,可持续性最差。5、呼伦贝尔市合理控制农业资源的开发建设规模,借助国家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稳保区域农业生态平衡。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以减少化学品投入,增施有机肥,走农牧结合型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来保障农畜产品的持续供给能力。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主,发展资源高效节约的城郊型现代生态农业。乌海市和阿拉善盟以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生态重建为主。
刘慧,赵一夫,周向阳,张宁宁[8](2017)在《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进展调查与推进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北方农牧交错区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对河北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8个县(市)、26个行政村、603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种植收益的下降,农民普遍有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玉米结构调整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建议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打造杂粮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完善配套措施,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
王靖宇[9](2014)在《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重要地位,对于确保农畜产品充足供应,才能避免世界粮食紧缺的不利影响意义重大。同时,也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长期稳定和保障我国全球环境下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头等大事。随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大好形势。但是,绿色农畜产品由于基础薄弱,认识不足等原因,始终落后于其他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食品安全的重大障碍。乌兰察布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气候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巨大优势具有天然优势。乌兰察布市发展绿色农畜产品不仅是顺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潮流,而且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当地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从相关研究论述入手,以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综合分析。结合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的实际,对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进而通过实地的调查和研究,揭示当前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剖析导致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内在因素,最后,本文通过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文献着作提出促进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建议。
刘亚红,王晓光,邱晓,刘永志[10](2013)在《乌兰察布市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通过调查乌兰察布市近几年牧草种植、加工利用以及饲草产业发展状况等内容,提出了乌兰察布市发展草产业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政策引导失衡,牧草产业基础薄弱牧草品种单一,缺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人工草地经济效益、机械化程度偏低,难以对产业形成支撑作用,草业科技成果转化少、科研与生产脱节等几个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乌兰察布市青贮玉米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兰察布市青贮玉米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家庭牧场草地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研制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草原管理研究进展 |
1.2.2 家庭牧场生产优化管理研究进展 |
1.2.3 家庭牧场模型模拟研究进展 |
1.3 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
1.3.1 科学问题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草甸草原研究区概况 |
2.1.1 草甸草原研究区地理位置 |
2.1.2 草甸草原研究区气候特征 |
2.1.3 草甸草原研究区植被特征 |
2.1.4 草甸草原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2.2 典型草原研究区概况 |
2.2.1 典型草原研究区地理位置 |
2.2.2 典型草原研究区气候特征 |
2.2.3 典型草原研究区植被特征 |
2.2.4 典型草原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2.3 荒漠草原研究区概况 |
2.3.1 荒漠草原研究区地理位置 |
2.3.2 荒漠草原研究区气候特征 |
2.3.3 荒漠草原研究区植被特征 |
2.3.4 荒漠草原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3 实验设计及测定方法 |
3.1 实验设计 |
3.2 试验内容及步骤 |
3.3 实验方法 |
3.3.1 牧户调研及模型参数的确定 |
3.3.2 牧户对比试验 |
3.3.3 基础数据收集 |
3.4 模型原理与方法 |
3.4.1 模型基本原理 |
3.4.2 家畜生产优化管理建模方法 |
3.4.3 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建立流程图 |
3.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4 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参数的表达 |
4.1 家庭牧场参数 |
4.1.1 天然草地参数 |
4.1.2 人工草地参数 |
4.1.3 气候特征参数 |
4.1.4 其他参数 |
4.2 市场经营参数 |
4.2.1 经营性收入参数 |
4.2.2 经营性支出参数 |
4.3 家庭牧场家畜生产参数 |
4.3.1 不同载畜率放牧家畜基础数据 |
4.3.2 放牧家畜生产节律 |
5 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建立 |
5.1 不同载畜率模拟放牧草畜代谢能平衡子模型 |
5.1.1 不同载畜率模拟放牧家畜代谢需求 |
5.1.2 不同载畜率水平模拟放牧家畜代谢供给 |
5.1.3 不同载畜率模拟放牧家畜代谢能平衡子模型 |
5.2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经济分析子模型 |
5.2.1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收入 |
5.2.2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支出 |
5.2.3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经济分析子模型 |
5.3 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草畜平衡子模型 |
5.3.1 不同草场不同种类牧草逐月干物质产量 |
5.3.2 不同载畜率畜群采食干物质逐月需求量 |
5.3.3 不同载畜率放牧家畜天然草地逐月采食量 |
5.3.4 不同载畜率放牧家畜粗饲料逐月补饲量 |
5.3.5 不同载畜率不同草地逐月干物质逐月现存量 |
5.3.6 不同载畜率不同草地不同种类牧草逐月干物质可利用量 |
5.3.7 草地生态平衡子模型建立 |
5.4 家庭牧场优化生产管理模型的建立 |
5.4.1 目标函数 |
5.4.2 决策变量 |
5.4.3 约束条件 |
5.4.4 初始条件 |
5.5 家庭牧场生产最优经营方式求解 |
5.5.1 最优解算法流程图 |
5.5.2 家庭牧场生产最优经营方式模型求解步骤 |
5.6 模型的改进 |
5.6.1 原有模型的缺陷 |
5.6.2 现有模型的改进 |
6 家畜优化生产管理模型开发及模拟结果 |
6.1 开发平台 |
6.1.1 开发平台 |
6.1.2 运行环境 |
6.2 模型使用概述 |
6.3 模型运行结果 |
6.3.1 不同载畜率水平模拟放牧实验结果列表 |
6.3.2 不同载畜率水平模拟放牧实验结果图示 |
6.3.3 不同载畜率水平模拟放牧实验结果报表 |
7 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结果验证 |
7.1 不同类型草原家畜生产优化管理验证 |
7.1.1 不同类型草原家畜载畜率优化管理验证 |
7.1.2 不同类型草原家畜生产日历优化管理验证 |
7.1.3 不同类型草原家畜补饲优化管理验证 |
7.2 不同类型草原放牧草地优化管理验证 |
7.2.1 草甸草原放牧草地优化管理验证 |
7.2.2 典型草原放牧草地优化管理验证 |
7.2.3 荒漠草原放牧草地优化管理验证 |
7.3 不同类型草原家庭牧场经济收入验证 |
7.3.1 草甸草原家庭牧场经济收入验证 |
7.3.2 典型草原家庭牧场经济收入验证 |
7.3.3 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经济收入验证 |
8 讨论 |
8.1 模型设计 |
8.2 模型算法 |
8.3 模型功能 |
8.4 模型创新点 |
8.5 模型评价与验证 |
8.5.1 模型评价与验证的原则和方法 |
8.5.2 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
8.6 模型的不足及后续优化 |
9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2)不同饲用燕麦和玉米品种在乌兰察布不同地区品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饲用燕麦和玉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概述 |
1.2.2 主要植物功能性状和营养品质 |
1.3 评价方法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来源 |
2.3 试验设计 |
2.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4.1 植物功能性状的测定 |
2.4.2 植物营养品质的测定 |
2.4.3 综合评价法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品种饲用燕麦的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 |
3.1.1 兴和县饲用燕麦的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 |
3.1.2 丰镇市饲用燕麦的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 |
3.1.3 察哈尔右翼前旗饲用燕麦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 |
3.2 不同品种饲用玉米的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 |
3.2.1 兴和县饲用玉米的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 |
3.2.2 丰镇市饲用玉米的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 |
3.2.3 察哈尔右翼前旗饲用玉米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 |
3.3 饲用燕麦和饲用玉米的植物功能性状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
3.3.1 兴和县饲用燕麦综合评价 |
3.3.2 丰镇市饲用燕麦综合评价 |
3.3.3 察哈尔右翼前旗饲用燕麦综合评价 |
3.3.4 兴和县饲用玉米综合评价 |
3.3.5 丰镇市饲用玉米综合评价 |
3.3.6 察哈尔右翼前旗饲用玉米综合评价 |
3.4 不同地区饲用燕麦的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方差分析 |
3.4.1 不同地区饲用燕麦植物功能性状的方差分析 |
3.4.2 不同地区饲用燕麦营养品质的方差分析 |
3.5 不同地区饲用玉米的植物功能性状及营养品质方差分析 |
3.5.1 不同地区饲用玉米植物功能性状的方差分析 |
3.5.2 不同地区饲用玉米营养品质的方差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同地区的饲用燕麦性状变化 |
4.1.1 不同地区的饲用燕麦的植物功能性状变化 |
4.1.2 不同地区的饲用燕麦的营养品质性状变化 |
4.2 不同地区的饲用玉米性状变化 |
4.2.1 不同地区的饲用玉米的植物功能性状变化 |
4.2.2 不同地区的饲用玉米的营养品质性状变化 |
4.3 综合评价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蒙冀地区青贮饲料早熟种植带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乌兰察布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
二、塞北管理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
三、锡林郭勒盟畜牧业发展现状 |
四、河北承德围场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
五、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
六、河北隆化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
六、蒙冀地区畜牧业综合发展现状 |
(4)基于根层调控的青贮玉米水肥一体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背景及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试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试验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1.1 基本概况 |
2.1.2 试验地土壤概况 |
2.1.3 试验材料 |
2.1.4 试验设计 |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2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3 样品分析方法 |
2.3.1 土壤样品分析 |
2.3.2 植物样品分析 |
2.4 数据分析与整理 |
3. 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 |
3.1 干物质积累动态 |
3.2 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 |
3.3 青贮玉米植株氮素营养特征 |
3.4 施氮量与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关系 |
3.5 土壤硝态氮变化特征 |
4. 养分优化投入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
4.1 模式优化方法 |
4.1.1 基于土壤测试的氮素营养调控 |
4.1.2 基于光谱卫星的全追肥模式 |
4.1.3 各模式肥料投入量及方式 |
4.2 优化模式的成效对比 |
4.2.1 产量对比 |
4.2.2 成本与收益对比 |
4.2.3 氮肥利用率 |
4.2.4 氮素供应与环境风险 |
4.2.5 不同模式氮素平衡 |
4.3 模式的缺陷及优化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青贮玉米高产与综合管理 |
5.1.2 青贮玉米氮磷钾吸收量 |
5.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乌兰察布市玉米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玉米生产情况 |
1.1 玉米生产面积、总产及单产情况 |
1.1.1 种植面积。 |
1.1.2 产量情况。 |
1.2 玉米种植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
1.3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
1.4 新型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情况 |
1.5 玉米加工企业情况 |
2 存在问题 |
2.1 适宜品种少, 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需求 |
2.2 种植密度偏低, 限制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
2.3 栽培管理水平粗放, 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
2.4 玉米栽培的机械化程度低 |
2.5 加工转化能力弱 |
3 建议 |
3.1 理清思路, 分析形势, 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
3.2 立足当地, 合理布局 |
3.3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 |
(6)乌兰察布市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乌兰察布市玉米生产发展现状 |
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及降解膜应用情况 |
3 存在问题 |
3.1 水资源缺乏, 节水设施利用不科学, 地下水过度开发 |
3.2 肥料、农药过度利用, 对农业环境造成威胁 |
3.3 地膜用量大, 回收困难, 污染严重 |
3.4 |
3.5 |
4 主要对策 |
4.1 立足资源环境禀赋, 按种植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
4.2 大力推广玉米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模式 |
4.3 农业清洁生产 |
4.4 加大对农药销售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 |
(7)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数据来源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数据来源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2.2.1 对可持续农业的定性讨论 |
2.2.2 对可持续农业的定量评价 |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
第三章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现状与农业资源禀赋分析 |
3.1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现状分析 |
3.1.1 农业生产现状分析 |
3.1.2 畜牧业生产现状分析 |
3.2 农业自然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 |
3.2.1 土地资源 |
3.2.2 水资源 |
3.2.3 气候资源 |
3.2.4 生物资源 |
3.3 内蒙古农业资源匹配分析 |
3.3.1 内蒙古水土资源区域现状分析 |
3.3.2 内蒙古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测算 |
3.3.3 内蒙古农业资源匹配程度区划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4.1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时空差异分析 |
4.1.1 耕地资源投入分析 |
4.1.2 水资源投入 |
4.1.3 劳动力资源投入 |
4.1.4 农业化学品投入 |
4.1.5 农业机械投入 |
4.2 农业产出水平时空差异分析 |
4.2.1 农业产值演变及区域差异 |
4.2.2 粮食产量演变及区域差异 |
4.3 评价指标及数据说明 |
4.4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
4.4.1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演变分析 |
4.4.2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蒙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时空比较分析 |
5.1 内蒙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演变 |
5.1.1 评价指标选择 |
5.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5.1.3 内蒙古生态可持续性因子分析 |
5.1.4 内蒙古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因子分析 |
5.1.5 内蒙古发展社会可持续性指数分析 |
5.1.6 内蒙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分析 |
5.2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
5.2.1 评价指标选择 |
5.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5.2.3 评价结果 |
5.2.4 农业资源禀赋区域差异分析 |
5.2.5 农业生态约束区域差异分析 |
5.2.6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
5.2.7 社会支撑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
5.2.8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内蒙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及区域保护策略分析 |
6.1 内蒙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划方案 |
6.2 区域农业功能定位、目标与农业资源保护策略 |
6.2.1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级区域 |
6.2.2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二级区域 |
6.2.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三级区域 |
6.2.4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四级区域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进展调查与推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方农牧交错区区域特点和玉米结构调整方向 |
二、调查样本及基本特征 |
(一)调查样本 |
(二)样本基本特征 |
三、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进展情况 |
(一)玉米结构调整方向明确 |
(二)玉米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
(三)玉米结构调整措施多元化 |
四、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
(二)玉米结构调整有待继续引导 |
(三)企业带动销售能力有待提高 |
(四)配套支持措施有待继续完善 |
五、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
(一)加大政策宣传引导玉米结构调整 |
(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玉米结构调整 |
(三)打造杂粮品牌带动玉米结构调整 |
(四)完善配套措施支持玉米结构调整 |
(9)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2 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现状与竞争力分析 |
2.1 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概述 |
2.2 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现状 |
2.2.1 以马铃薯产业主导,推动农业全面发展 |
2.2.2 不断推进养殖业发展,产业规模效益初现 |
2.2.3 养殖业全面发展,深加工不断完善 |
2.2.4 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打造农牧业绿色品牌 |
2.3 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竞争力分析 |
2.3.1 优势分析 |
2.3.2 优劣分析 |
2.3.3 机会分析 |
2.3.4 威胁分析 |
3 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3.1 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1.1 地区发展不平衡 |
3.1.2 规模优势不明显 |
3.1.3 经营管理不完善 |
3.1.4 品牌建设力度不足 |
3.2 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2.1 市场体系构建不足,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 |
3.2.2 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专业化能力不足 |
3.2.3 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积极性有待提升 |
3.2.4 农牧业技能人才短缺,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
3.2.5 市场供求信息不畅,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 |
3.2.6 冷链物流体系薄弱,电子化服务建设滞后 |
4 促进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
4.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流通监管 |
4.2 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
4.3 拓展筹集资金渠道,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
4.4 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益 |
4.5 推进产业化经营,健全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
4.6 完善产业链体系建设,促进农畜产品产销衔接 |
5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乌兰察布市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牧草产业现状 |
1.1 主要人工种植牧草种类及面积 |
1.2 牧草产量 |
1.3 加工利用 |
1.4 牧草种植效益 |
2 存在的问题 |
2.1 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失衡, 牧草产业基础薄弱 |
2.2 牧草品种单一, 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
2.3 缺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
2.4 人工草地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程度偏低, 难以对产业形成支撑作用 |
2.5 草业科技成果转化少, 科研与生产脱节 |
3 对牧草产业发展的建议 |
3.1 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 |
3.2 围绕龙头企业扩大草业基地建设 |
3.3 探索草种和牧草生产模式的新途径 |
3.4 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3.5 健全完善草产品和种子管理及检验的相关机制 |
3.6 急需提高草种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 |
四、乌兰察布市青贮玉米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牧场草地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研制与验证[D]. 乔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2]不同饲用燕麦和玉米品种在乌兰察布不同地区品比研究[D]. 王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蒙冀地区青贮饲料早熟种植带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J]. 冀大富. 农业工程技术, 2020(05)
- [4]基于根层调控的青贮玉米水肥一体化管理[D]. 魏邦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5]乌兰察布市玉米发展现状分析[J]. 张丽洁. 现代农业, 2017(10)
- [6]乌兰察布市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 李慧成. 现代农业, 2017(07)
- [7]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D]. 侯智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2)
- [8]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进展调查与推进建议[J]. 刘慧,赵一夫,周向阳,张宁宁. 经济纵横, 2017(01)
- [9]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研究[D]. 王靖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2)
- [10]乌兰察布市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刘亚红,王晓光,邱晓,刘永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