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用水表集中安装新型给水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武[1](2021)在《高层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分析给排水工程对高层建筑居民生活的重要影响,阐述了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特点和当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高层住宅给水工程设计和排水系统设计进行了讨论。
孙杨[2](2021)在《基于水力模型的抚宁区供水管网的建立及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城镇化进程越发深入,中小型城镇数量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对城市供水设施等基础建设的需求也在随之提升。致使城市供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管网配水能力。近年来,国内城镇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任务显着增多,难度和复杂度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网设计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工程优化设计需求。因此,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优化管网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城镇管网工程优化领域极为迫切的技术需求。本文首先对抚宁区的客观条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确定城区规模,为接下来需水量预测和水源选择打下基础。根据相关规范,使用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得出该地区的需水量为1.0×105m3/d。经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计算,对抚宁区供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与研究,确定城区的供水管网输配水管线所选用管道的管材、管径、压力和走向的合理性,从而确保该区的供水稳定,水质安全,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是将抚宁区供水管网改造优化设计当做具体的工程案例,采用EPANETH软件构建供水管网水力模型。针对现状管网状况模拟,管网事故校核,同时采用EPANETH软件快速明确管网消防校核点,高效的实现对整个抚宁区的管网消防校核以及供水评价。在消防工况模拟的前提下,分析了火灾出现对其下游节点供水情况的影响状况。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两个不同的主环网改造方案。之后分别采取模拟分析,构建一个多目标决策评价体系对方案模拟情况实施评估,站在技术性、经济性等角度对方案采取一个整体性的分析,把定性评价变为可以用数据衡量支管的定量计算,从而确定出最优的方案。
时梅亭,张思学,伊俊铭[3](2020)在《居民建筑给排水要点》文中研究指明在居民建筑中,给排水工程十分重要,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未来居民生活的影响很大。就目前来看,居民对建筑给排水的要求逐渐提高,居民建筑给排水工程日趋向高参数、大系统的方向飞速发展。为解决居民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加大施工管理力度。
王骁[4](2019)在《苏州某区自来水供水管网漏损评估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供水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伴随着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差的问题,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借助国际水协的水平衡理论,研究供水系统漏损的评估方法,解决了我国供水管网漏损难以评估的问题,从而为供水管网漏损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供水行业评估管理区域内的漏损程度提供了借鉴方法。本论文通过分析现行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克服现有的不足点,结合IWA推荐的无收益水量和真实漏损绩效指标,将系统漏损状况评定划分为经济有效性评估和运行能力评估指标两类,每类按照递进关系分为三个等级,其中1级指标有产销差率、漏失率和管理漏失率,2级指标有单位连接点漏损量、单位干管漏损量、单位连接点物理漏失量和单位干管物理漏失量,3级指标有无收入水量成本率和基础设施漏失指数,据此建立了供水系统漏损评估的两类-三层次-九指标综合评定体系,用于更好的评估供水管网漏损问题。管网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构成了水量平衡系统中的漏损水量。其中计量损失计算的不准确性是我国漏损难以准确评估的另一难题,主要体现为不同类型的水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误差值,因此计量水表误差值的确定是研究的难点。本文研究中考虑对误差值计算存在影响的两个因素-用水模式和水表误差曲线,通过选取6种不同类型用户进行流量连续监测,按不同流量下的用水比例确定用水模式,对6中不同类型用户的水表进行误差曲线的重建,最后通过考虑始动流量的加权误差计算方法和特征流量下的误差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水表误差,发现在未考虑始动流量的情况下计算水表误差基本均符合要求,但经验表明往往在始动流量下误差较大,考虑始动流量情况下的计算结果为类型Ⅰ、Ⅱ、Ⅲ、Ⅳ、Ⅴ和Ⅵ的加权误差分别为-0.25%、-4.10%、4.59%、-2.03%、-5.74%和-0.34%,得出考虑始动流量的加权误差计算方法更加准确,为国内供水行业的水表误差无法计算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对漏损评估方法和水表误差值计算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后,本论文将其应用于苏州某区的供水系统实例中,在收集和计算水平衡中的各组分水量后,建立20132017年的水量平衡表,初步分析用水量及漏损水量的占比,这样使得漏损水量的组成更加清晰可见。最后,对研究区的系统漏损状况通过系统漏损指标和漏损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从系统漏损指标分析结果看漏损主要集中在管网产生的物理漏失,汾湖、桃源和平望3个区域漏损程度严重,松陵和盛泽两地相对较好;在漏损率评估方面,研究区实测漏损率变化范围在23%30%之间,实测漏失率的变化范围在20%30%之间,评估研究区近5年的漏损程度暂未符合国家标准。最后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几点具体的漏损控制措施。
丁昆仑,孙文海,贾燕南[5](2013)在《农村供水工程防冻保护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资料收集、对典型地区和实际工程的现场调研,对寒冷地区农村供水工程防冻问题的应对措施、各地的实际做法与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文中大量的防冻措施都来自于农村供水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这些应对措施对其他类似地区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王凤莲[6](2013)在《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优化的若干建议》文中指出建筑室内给水排水系统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建筑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工程造价等。因此对建筑室内给水排水系统进行优化研究,既可以增强给水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还可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林浩华[7](2012)在《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出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主要构成包括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大系统共同协调了高层建筑水资源的供应使用。分析了生活给水系统施工现状,探讨了消防给水系统施工管理和辅助给水系统问题,阐述了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邱寿华[8](2011)在《城市旧住宅区贸易结算水表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指明城市旧住宅区供水存在入户抄表﹑总表收费﹑水质二次污染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旧住宅区的供水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包括分户水表计量出户与供水方式的改造。以福州市大规模开展旧住宅区户表改造为背景,进行改造工程项目评价并依据户表改造的原则,结合福州市户表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旋翼式水表口径﹑安装位置﹑水表自转与远传水表等方面阐述分户水表计量出户的具体做法,以及同步改造二次供水设施中管道﹑屋顶水箱及二次加压设施的具体措施,为旧住宅区供水系统的合理改造奠定工程技术基础。旧住宅区贸易结算水表改造的系统工程中,供水方式的改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该部分的改造不仅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一次性投资,供水设施的管理与运行也与此存在关联,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各种供水方式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作出较深入的分析。基于此,在简要介绍各种供水方式的基础上,着重从节能方面对此展开分析探讨,提出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建议,并引入区域增压概念。城市旧住宅区贸易结算水表的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系统工程学的层次分析法客观评价水表计量出户改造方式与二次供水改造方式,建立各自的判断准则结合评价数量标度计算出综合权重最大的最优改造方式。结果显示,采用远传水表模式与水池-水泵-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模式是较优的改造方式。通过实测福州市旧住宅区供水改造前后的水质,对比结果显示改造后水质有较好的改善,将余氯浓度指标下饮用水停留时间引入到工程设计中将更好的保证水质安全。针对福州市户表改造中大量使用叠压设备直接增压供水的情况,在实测小区叠压设备运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水泵适用性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叠压设备的合理选型。将管道瞬变流理论应用于叠压设备对市政管网压力的影响中,并通过工程实例模拟管道运行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叠压设备的改进途径。最后,从工程经济学的角度建立户表改造的优化模型,在整个供水系统能耗与投资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结合实例建立投资费用函数与模型,并求解出年折算费用最优条件下的水表出户方式与二次增压方式。
张梦[9](2010)在《基于超声波的家用水流量计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家庭用水的计量多采用机械旋翼式水表,这种水表存在漏损率高、磨损快而且精度低等缺点。为了适应节约用水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的适合家用的水流量计。要求设计的水流量计精度高于机械式水表,同时具有操作简单,低成本等特点。本文采用时差法测量水流量,选用中心频率为1MHz的收发两用的压电陶瓷超声波换能器作为流量测量传感器,并且对超声换能器的声道布置方式进行了设计。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超声信号,设计了超声换能器驱动模块以及采用过零检测和软件屏蔽窗口为核心的信号处理模块。使用高精度时间转换芯片设计计时模块电路,确保超声波信号渡越时间的准确计时。软件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实现数据的处理和显示以及参数的设定和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实验表明,本次设计的超声波流量计基本误差达到±1%,仪表精度等级高于机械式水表,符合设计的要求。
李俊清[10](2010)在《高级住宅给排水设置》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居民对高质的需求,在世纪之交,要求住宅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更多的适应性、灵活性,要求赋予住宅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
二、家用水表集中安装新型给水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用水表集中安装新型给水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高层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给排水工程对高层建筑居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
2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特点 |
3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1 管道铺设不合理 |
3.2 给排水工程技术不到位 |
3.3 工程成本价格的限制 |
4 高层住宅给水工程设计 |
4.1 给水设计 |
4.2 高层住宅的管井布置 |
4.3 给水系统支管的合理铺设 |
5 高层建筑中的排水工程设计 |
5.1 排水设计 |
5.2 排水管道的选取与铺设 |
5.3 日常污水排放设计 |
结语 |
(2)基于水力模型的抚宁区供水管网的建立及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及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供水管网建模软件及水力计算方法 |
2.1 供水管网建模软件选择 |
2.1.1 建模软件基本功能介绍 |
2.1.2 建模软件比较选择 |
2.1.3 抚宁区供水管网建模软件选择 |
2.2 水力计算方法 |
2.2.1 连续性方程 |
2.2.2 能量守恒方程 |
2.2.3 水头损失方程 |
2.2.4 梯度算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项目区域自然条件 |
3.1 城市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行政区划 |
3.1.3 人口规模 |
3.1.4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3.2 项目区自然条件 |
3.2.1 地形地貌 |
3.2.2 河流水系 |
3.2.3 水文 |
3.2.4 地质 |
3.3 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3.1 抚宁区现状 |
3.3.2 水厂现状 |
3.3.3 管网现状 |
3.4 城市总体规划及给水专项规划摘要 |
3.4.1 《抚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 年)》 |
3.4.2 《河北抚宁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 年)》 |
3.5 需水量预测及供需水量平衡 |
3.5.1 规划水平年 |
3.5.2 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 |
3.5.3 现状用水量 |
3.5.4 供水范围需水量预测 |
3.5.5 供需平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抚宁区供水管网工程设计 |
4.1 设计目标 |
4.1.1 水量目标 |
4.1.2 水质目标 |
4.1.3 水压目标 |
4.2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
4.2.1 工程内容 |
4.2.2 建设规模 |
4.3 配水工程设计 |
4.3.1 配水管网布置原则 |
4.3.2 配水管网水力计算 |
4.3.3 管材要求 |
4.3.4 管道附件 |
4.3.5 水表及水表井 |
4.3.6 管道施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应用 |
5.1 现状管网运行工况分析 |
5.1.1 抚宁区供水管网模型建立 |
5.1.2 最高日最大时工况模拟 |
5.1.3 爆管事故校核 |
5.1.4 消防事故校核 |
5.2 管网优化改造方案制定及方案模拟 |
5.2.1 方案一模拟及分析 |
5.2.2 方案二模拟及分析 |
5.3 改造方案比选 |
5.3.1 管网节点水压改造评价 |
5.3.2 管网管段改造评价 |
5.3.3 爆管事故校核评价 |
5.3.4 消防事故改造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1.抚宁区配水管网规划设计图 |
2.配水管网与热力管网对照图 |
3.中心城区、开发区关键点位布置图 |
4.新旧给水管网对比图 |
5.城区给水干管方案一 |
6.城区给水干管方案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居民建筑给排水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当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
1.1 水表的设置问题 |
1.2 给排水管道的敷设问题 |
1.3 给水管材的选用 |
2 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
2.1 水表安放在户外 |
2.2 给水管道的敷设 |
2.2.1 给排水立管的敷设 |
(1)立管安装在浴室和厨房的角落里。 |
(2)立管敷设在管井内。 |
2.2.2 给水支管的敷设 |
2.2.3 排水支管的敷设 |
2.3 给水管材的选用 |
3 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措施 |
3.1 推广使用新型节水设备 |
3.1.1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
3.1.2 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
3.2 合理使用市政管网余压 |
4 结语 |
(4)苏州某区自来水供水管网漏损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漏损评估方法研究 |
1.2.2 漏损评估指标研究 |
1.2.3 表观漏损控制研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供水系统漏损综合评估指标与方法 |
2.1 现行漏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
2.1.1 漏损率指标局限性分析 |
2.1.2 漏失率指标局限性分析 |
2.1.3 漏损率修正值局限性分析 |
2.2 供水系统漏损综合评定指标体系 |
2.2.1 指标体系构建 |
2.2.2 指标计算说明 |
2.3 管网漏损综合评定指标适用性分析 |
2.3.1 1级基础指标 |
2.3.2 2级中级指标 |
2.3.3 3级详细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计量水表误差值分析 |
3.1 水表误差值计算体系 |
3.2 用户用水模式确定 |
3.2.1 用水模式的影响因素 |
3.2.2 确定用水模式的方法 |
3.2.3 用水样本数据收集及分析 |
3.2.4 用水模式结论 |
3.3 水表误差曲线获得 |
3.3.1 测试流量的选择 |
3.3.2 水表误差曲线重建 |
3.4 研究区内水表误差加权修正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供水系统水平衡实例分析及漏损评估 |
4.1 研究区区域概述 |
4.1.1 评估范围 |
4.1.2 水厂概况 |
4.1.3 管网现状 |
4.2 水量统计及计算 |
4.2.1 供水总量 |
4.2.2 计费计量用水量 |
4.2.3 计费未计量用水量 |
4.2.4 免费计量用水量 |
4.2.5 免费未计量用水量 |
4.2.6 注册用户用水量 |
4.2.7 管网漏失水量 |
4.2.8 计量损失水量 |
4.2.9 其他损失水量 |
4.3 系统水量平衡分析 |
4.3.1 各年度水量平衡表 |
4.3.2 各年度注册用户水量组成分析 |
4.3.3 各年度漏损水量组成分析 |
4.4 系统漏损状况评估 |
4.4.1 系统漏损指标分析 |
4.4.2 漏损率评估 |
4.5 系统漏损控制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农村供水工程防冻保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农村供水设施防冻应对措施 |
1.1 水源取水设施防冻措施 |
1.1.1 机井提水 |
1.1.2 单户手压井 |
1.1.3 地表水取水 |
1.2 水厂防冻措施 |
1.3 供水管道防冻措施 |
1.3.1 管道深埋 |
1.3.2 浅埋与管道保温层相结合 |
1.3.3 管道跨越河流 (沟道) 时的防冻措施 |
1.3.4 已铺设管道的防冻保护 |
1.4 蓄水池防冻措施 |
1.5 用户水龙头及水表防冻措施 |
1.5.1 户内水龙头 |
1.5.2 户外水龙头 |
1.6 运行管理措施 |
2 低温低浊水处理 |
3 水厂排水 |
4 结语 |
(6)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优化的若干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给排水管道敷设问题 |
1. 给排水立管的敷设 |
2. 给排水横管敷设 |
二、噪音问题 |
三、水表设置问题 |
1. 远传水表 |
2. IC卡预付费水表 |
3. 普通水表设在户外 |
四、家用空调凝结水的排放问题 |
五、其他问题 |
1. 地漏 |
2. 存水弯 |
3. 卫生器具排水口位置设计 |
4. 管道穿过楼板、墙面 |
六、结语 |
(7)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生活给水系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
1.1 出现管路漏水现象 |
1.1.1 原因分析 |
1.1.2 防治措施 |
1.2 最低处及最不利点的静水压力达不到要求 |
1.2.1 原因分析 |
1.2.2 解决措施 |
1.3 管路系统压力达不到要求 |
1.3.1 原因分析 |
1.3.2 防治措施 |
1.4 热水系统水温及压力不稳定 |
1.4.1 原因分析 |
1.4.2 解决措施 |
1.5 分户水表的设置问题 |
2 消防给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2.1 消防给水管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
2.2 消火栓系统存在的问题 |
(1) 室内消火栓安装及压力不符合要求。 |
(2) 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
2.3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存在的问题 |
2.4 对消防给水系统隐患的应对措施 |
3 辅助给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
3.1 循环冷却水系统 |
3.2 软化水系统 |
3.3 游泳池循环水系统 |
4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
4.1 排水系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
4.2 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
5 结语 |
(8)城市旧住宅区贸易结算水表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实施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城市旧住宅区供水问题及对策 |
2.1 总表抄收模式 |
2.2 水质二次污染 |
2.2.1 水质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 |
2.2.2 水质二次污染的防治对策 |
2.3 居民用水水压 |
2.4 供水设施产权 |
2.5 总分表差额水量 |
2.5.1 水量差额成因 |
2.5.2 经济漏损率 |
2.5.3 检漏方法 |
2.5.4 降低总分表水量差额措施 |
2.6 小结 |
第3章 水表计量出户改造 |
3.1 户表改造工程项目评价 |
3.2 户表改造的原则与流程 |
3.3 福州户表改造现状 |
3.4 水表计量出户改造 |
3.4.1 旋翼式速度水表 |
3.4.2 远传水表 |
3.4.3 智能 IC 卡水表 |
3.5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
3.5.1 管道的改造 |
3.5.2 水池水箱的改造 |
3.5.3 泵房设施的改造 |
3.6 户内支管连接 |
3.7 户表改造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3.8 小结 |
第4章 工程设计中供水方式研究 |
4.1 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
4.2 水泵水箱联合供水 |
4.2.1 水池进水管的设计 |
4.2.2 水池有效容积 |
4.2.3 水箱有效容积 |
4.2.4 水泵直接抽水至屋面水箱 |
4.3 变频增压供水 |
4.3.1 水泵的合理选择与配置 |
4.3.2 压力控制点位置的选择 |
4.3.3 小流量供水 |
4.3.4 调速极限与水压波动 |
4.4 叠压供水 |
4.4.1 直接供水水泵运行工况 |
4.4.2 联合供水水泵运行工况 |
4.4.3 直接供水水泵校核 |
4.4.4 联合供水水泵校核 |
4.4.5 两种供水方式综合比较 |
4.4.6 建筑给水管网的优化 |
4.5 区域增压 |
4.6 小结 |
第5章 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户表改造 |
5.1 层次分析法 |
5.1.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5.1.2 层次分析法步骤 |
5.1.3 层次分析法计算 |
5.2 AHP 评价水表计量出户改造方式 |
5.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2.2 建立判断矩阵 |
5.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2.5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5.3 AHP 评价二次供水改造方式 |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3.2 建立判断矩阵 |
5.3.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3.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3.5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户表改造后供水状况研究 |
6.1 改造前后水质分析 |
6.2 叠压设备运行数据分析 |
6.3 叠压供水实例分析 |
6.4 直接抽水对市政管网的影响 |
6.4.1 对时变化系数的影响 |
6.4.2 对市政管网压力的影响 |
6.4.3 工程实例模拟计算 |
6.5 叠压供水方式的改进 |
6.6 小结 |
第7章 贸易结算水表改造的优化模型 |
7.1 供水设施改造费用 |
7.1.1 管道改造费用 |
7.1.2 水箱改造费用 |
7.1.3 设备改造费用 |
7.2 系统运行费用 |
7.3 综合控制模型 |
7.4 实例分析 |
7.4.1 投资费用 |
7.4.2 运行费用 |
7.4.3 综合分析 |
7.5 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超声波的家用水流量计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家用水表概述 |
1.1.1 家用水表发展历程及分类 |
1.1.2 家用水表的问题和难点 |
1.2 计量水的流量计简介 |
1.3 课题的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声波流量测量技术研究 |
2.1 流量测量的概念 |
2.2 超声波流量计检测原理及特点 |
2.2.1 传播速度差法 |
2.2.2 多普勒法 |
2.2.3 波束偏移法 |
2.2.4 相关法 |
2.2.5 噪声法 |
2.3 时差法流量测量原理 |
2.4 流体力学分析及流量方程的修正 |
2.4.1 管道内流体流动状态 |
2.4.2 流量方程的修正 |
2.5 超声换能器原理及参数选择 |
2.5.1 超声换能器工作原理 |
2.5.2 超声换能器主要性能指标 |
2.5.3 超声换能器的选择 |
2.5.4 超声换能器声道布置方式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主要芯片介绍 |
3.2.1 控制芯片MSP430F417 |
3.2.2 计时芯片TDC-GP2 |
3.3 超声波换能器驱动模块 |
3.4 收发时序控制模块 |
3.5 信号处理模块 |
3.6 计时模块 |
3.7 其他外围模块 |
3.7.1 CPU 部分 |
3.7.2 电源电路 |
3.8 硬件低功耗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工具IAR Embedded Workbench 概述 |
4.2 流量计软件设计 |
4.2.1 系统主程序 |
4.2.2 时间测量模块 |
4.2.3 数据处理模块 |
4.3 软件低功耗设计 |
4.4 抗干扰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1 实验方法 |
5.1.1 检验流量计的方法简介 |
5.1.2 实验装置及要求 |
5.2 流量计主要性能指标 |
5.3 电路板调试 |
5.3.1 实验室条件 |
5.3.2 超声换能器的驱动信号 |
5.3.3 超声换能器接收信号波形 |
5.3.4 信号处理后的波形 |
5.3.5 计时模块调试 |
5.4 不同流量下的实验 |
5.5 成本估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高级住宅给排水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给水系统的设置 |
1.1 水表设置 |
1.2 给水系统计算 |
1.3 管道设置 |
2、排水系统的设置 |
2.1 排水攒管的设置 |
2.2 排水立管的设置 |
2.2.1 排水立管应尽可能设置在卫生间或厨房的内墙阴角处。 |
2.2.2 部分排水立管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被敷设在厅或房的一角。 |
2.2.3 复式住宅排水立管上的检查口设置与普通住宅有所不同。 |
3、卫生器具的设置 |
4、几点建议 |
四、家用水表集中安装新型给水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层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研究[J]. 张洪武. 中国住宅设施, 2021(06)
- [2]基于水力模型的抚宁区供水管网的建立及优化设计研究[D]. 孙杨. 河北科技大学, 2021(02)
- [3]居民建筑给排水要点[J]. 时梅亭,张思学,伊俊铭. 居舍, 2020(06)
- [4]苏州某区自来水供水管网漏损评估的研究[D]. 王骁.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5]农村供水工程防冻保护措施[J]. 丁昆仑,孙文海,贾燕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12)
- [6]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优化的若干建议[J]. 王凤莲. 城市建筑, 2013(16)
- [7]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若干问题的探讨[J]. 林浩华.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2(07)
- [8]城市旧住宅区贸易结算水表改造研究[D]. 邱寿华. 福州大学, 2011(06)
- [9]基于超声波的家用水流量计的设计与开发[D]. 张梦.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4)
- [10]高级住宅给排水设置[J]. 李俊清. 住宅产业, 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