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认识和认真实践党的“两个先锋队”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雷江平[1](2020)在《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从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劳动关系,从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一化三改”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劳动关系领域出台了有关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劳动保险、社会福利和工会制度等一整套劳动关系政策,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逐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晰。中国共产党在劳动关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对于协调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作为重要社会关系的劳动关系的发展,更需要不断化解在劳动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本研究立足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期实践,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进行了初探,分析了问题,解剖了案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目标和对策措施。本研究的主体一共有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对诸如劳动关系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等进行解读。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的逻辑,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本章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实践探索的分析,在对不同历史阶段劳动关系实践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建党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效与基本经验。本章是本文分析的经验基础。第四部分探索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建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的中国化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提出,最后总结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历史地位。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形成的原因,问题主要来自制度体系、协商机制等方面,而形成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人代际更替、新媒体广泛应用,以及“三新”就业模式带来的挑战等。第六部分主要分析地方或基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并以此探讨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工会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或劳动关系治理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七部分主要分析面对新挑战或障碍,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方针政策调整和具体的实施对策。总之,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劳动关系总体是和谐的、稳定的。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劳动关系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成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和谐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冰[2](2019)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关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实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深刻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传承我们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作出的新论断、新举措。这其中,有关管党治党方法论的问题构成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效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因此,从方法论的层面剖析全面从严治党,是深入理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与实践的关键步骤。本文按照理论、历史、实践三者有机统一的逻辑理路出发,对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形成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等一系列管党治党之法进行系统研究,对新时代贯彻落实好“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是关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之法。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成功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和沿袭。如在建党初期,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又如新中国成立以后,加强党的领导和整党整风运动相结合,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等,这些历史探索经验对促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的治党之法,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发展。二是关于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之法。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理论的重要遵循。注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作为建党重要原则之一。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或者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或者更强调制度治党,都是充分考虑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党建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调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等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梳理、学习,习近平果断做出决定,必须促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个过程的融合,只有实现二者同向、同时发力,才能助力从严管党治党真正取得实效。三是关于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之法。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两者互补短长,缺一不可,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健全监督法制建设,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扩大监督力量;创新“开门会议”的监督模式,保障监督主体的知情权;坚持运动式监督,推进广泛监督;完善专门监督机构的建设,为促进监督主体充分发挥监督权提供组织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强监督合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汲取我们党在推进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刮风、不搞运动”,强调“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四是关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之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事实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管党治党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的重要论断,要求党员干部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党内民主的建设,明确党的主体地位,完善、维护党员民主权利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党治党方法,通过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员的民主权利等,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等。十八大以来,在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要求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另一方面强调自下而上,从党员群体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等举措,激发并提高广大党员参与党的事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打开了党的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五是关于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之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系统论与重点论在全面从严治党领域的科学运用。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以反对主观主义为重点整顿学风;以反对宗派主义为重点整顿党风;以加强党内教育为重点开展政党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加党的战斗力,创造力,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在反复研习、总结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党建实际,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习近平就曾反复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同时,要把握重点,抓关键主体、抓关键环节、抓好节点,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来带动管党治党全局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等,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刘路[3](2019)在《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作为致力于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其党性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因取得革命成功而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来说,红色资源在其党性教育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党性教育中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既需要传承历史,又不能故步自封,要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使其如源头活水一般,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本篇论文着重探讨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运用的相关问题。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关于党性教育和红色资源的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红色资源的内涵、分类及特征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从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独特资源、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红色资源在新时代党性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第四部分,以成都地区的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开发利用情况为例,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到中共成都历史展览馆实地调研,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一部分,从大力推动红色资源进党性教育教材、进党性教育课堂、进党员干部头脑等方面,分别论述了运用红色资源抓好党性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陈淑燕[4](2018)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管党治党的系统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国内外和党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在深入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党的建设的新实际新要求,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战略,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本文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三大部分。本文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等问题。本文主体部分,分为八章内容,分别阐述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地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以严明的纪律从严管理党员干部、新时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构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第一章阐述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地位。首先梳理全面从严治党命题的提出及其伟大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其次从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地位和时代价值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论述关于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解析十九大新党章对全面从严治党确立的新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新部署。第二章阐述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首先论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以及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其次论述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锁定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三是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四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五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六是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第三章阐述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一大突出特征。在当前的形势下,坚持思想建党,最关键的是,理解丰富内涵、找准突出矛盾、把握科学方法。而对于制度治党,根本是依规治党,核心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关键是增强制度执行力。第四章阐述了以严明的纪律从严管理党员干部。本章从严肃纪律、选拔干部、管理干部三个角度入手,从唤醒规矩与意识、严格标准与程序、抓好关键与制度等方面阐述了纪律与干部的关系、从严管理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关键作用等问题。第五章阐述了新时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主要阐述了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推进路径。从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文风等方面深入考察了作风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不同方面。要保障作风建设的成效,必须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关键少数”为抓手、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第六章阐述了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主要阐述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源与意义、行动与成果、展望与构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注重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制度架起反腐“高压线”、用法治划清反腐“警戒线”,取得显着成果,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在建设廉洁政治的进程中,需要多重举措继续发力,提升“不敢腐”的震慑力;完善权力监督制度体系,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第七章重点阐述了党内监督方面的内容。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党内监督,必须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巡视制度、用好巡视这把利器,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利剑,抓住“关键少数”、解决一把手监督难题。第八章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最关键的是负主体责任的各级党委、党组和负监督责任的纪委、纪检组。对于各级党委、党组,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中,必须强化权责意识、明确负责内容、遵循科学方法。而各级纪委、纪检组,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中,必须搞好监督权建设、监督体系建设和工作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本文结语,是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强调了贯彻落实习近平全面从严治思想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对管党治党的规律进行了初探。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必然在深入推进管党治党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王亚妮[5](2018)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历程——兼论十九大修改党章的重要意义》文中提出重视制定并不断修改完善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建党以来,党总是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梳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章发展历史,可以再现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全部过程。
苗雨姣[6](2016)在《习近平的党建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的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同新时期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习近平的党建思想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还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新时期的党建实践。本文探讨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立足于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特点,总结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引言部分对本选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和意义作了简要地说明,尽可能全面、系统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研究进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一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首先阐述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其次,分析了习近平党建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结合习近平自身的特殊经历,揭示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国内的新情况、党内的新问题及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第二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本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从五个方面梳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第三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首先,阐述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以人民主体观为基础、以“中国梦”为出发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严”和“治本”为特色、以党章为支点。其次,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总结了习近平党建思想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董一潼[7](2015)在《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及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的重点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基础,以治国理政为背景的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问题,尤其是把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以来的反腐肃贪的实践贯穿于从严治党的历史过程中来研究,从而加深了对十八大以来反对腐败斗争与从严治党关系的认识,加深对反腐败斗争与党执政关系的理解。研究建党至今从严治党的历史发展,对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治党理念进行系统的探讨。遵循这一思路,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从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三大基础出发,阐明从严治党的实践基础;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任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阐释探讨从严治党的规律性的结论;阐明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结合现实明确科学认识从严治党的观点和立场;结合党的建设实际,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腐为重点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进行初步的概括和总结。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和阐述,形成了对从严治党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论文遵循这一思路,重点研究五大问题。第1章,绪论。在对论文研究文献做了大致的梳理的基础上,把握研究问题的发展现状,阐明研究从严治党问题的实际意义。绪论指出,研究从严治党,能够树立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坚定信心;可以从党的先进性和宗旨的境界,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党理念;可以树立有效地反对党内腐败的决心;正确认识和分析党的建设现状,并科学地解读党的反腐倡廉的实践;可以充实并完善党的建设理论。第2章,研究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渊源。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成为党的理论渊源。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严格管理组织,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列宁建党和治党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富有极大的启示,列宁亲临社会主义实践,执政党的治党经验,无疑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宝贵遗产,它被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历史的逻辑研究就是证明,从严治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工人阶级政党理论的重要内容,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工人阶级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第3章,研究从严治党的实践基础。对于党而言,从严治党有着厚重的实践基础,这个基础一个是党的建设主体需要,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必然要加强自身建设,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健康发展,从严治党是题中之意。另一个就是,人民群众认同党执政的呼声,人们群众对党执政寄予厚望,寄希望于党通过从严治党,有效地防腐倡廉,凝聚党心,提高战斗力,提高执政能力,更好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第4章,研究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历史发展。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党的历任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特别是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不同的理论阐述,以各异的实践方式,促进从严治党的发展,不断丰富其理论与实践。第5章,在系统研究从严治党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建设实际,研究从严治党的内容。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党理念,经过历任领导集体的创新与发展,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内容而且有着鲜明的特点。就内容来说:思想教育从严。对全体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的精神,努力提高思想觉悟,自觉拒腐防变;组织管理从严,即党组织的发展严格把关,坚持党员标准。同时把不合格党员及时清除出党;作风要求从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党的纪律和规定,使党员端正党风,清除不良风气;党纪监督从严,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健全的党纪监督。监督贵在从严。党的建设实践造就了从严监督的决心和反腐倡廉的力度。长期的从严治党形成了这样一些特点,即高度自觉的政党意识、以反腐倡廉为重点、决心和态度的公开宣示、反腐治党打破常规等。现实中,对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正确的认识,防止走入认识误区。一是认识到,从严治党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加强党的领导,能更有力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认识到,党的干部主流是好的,腐败者怎么说也是少数,防止“腐败泛化论”。反腐不会影响党的社会威望,恰恰会增强党的凝聚力。三是认识到,从严治党的现实与人民群众期望值会逐渐一致起来,党致力于反腐倡廉与人民的要求的统一。四是认识到,从严治党不会导致所谓的“官不聊生”。短期来看对官场是一场震动,从长期来看,有力推动党政干部转变作风,清廉从政。第6章,研究和分析从严治党的创新。一是理论创新。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表现在:反腐倡廉决心论、防腐新论、“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两打论、权力约束论、党员自律论。理论创新把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二是实践活动的创新。实践创新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达到教育、提升、导向的效果。三是体制创新。实践中央巡视组制度、创制网上举报制度、创制系列规章制度,形成系统的硬性约束,规范党的干部利用权力的价值取舍,做到洁身自好,形成规范权力为核心的有效机制,真正使党的干部在任何时空范围内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结束语。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的政党意识,这一实践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当前的反腐肃贪更是对党的政治定力的合格验收。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成为从严治党的一大亮点。反腐倡廉不是党的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一直贯穿于党发展过程的战略之举,反腐没有终点,反腐没有界限,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能“亡羊补牢”,敢于“自曝家丑”,把党内的大小腐败分子都亮出来,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做到的。中国共产党高压态势的反腐,割除寄生在党健康机体上的毒瘤,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维护了党的社会威望,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提高了党的社会公信力。人们全力支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苍蝇老虎一起打”的治国理政的决策,并积极参与反腐的斗争。实际上,以从严治党为基础的反腐倡廉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给人们一个承诺: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建设一个政治清明、政府清正、干部清廉的中国,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法治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杨敏[8](2014)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他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党建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革命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伟大思想,为我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央苏区时期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历史经验,对新时期永葆党的纯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本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有关党的纯洁性的思想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对“中央苏区时期”、“纯洁性”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毛泽东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探析;第三部分:主要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阐述;第四部分:通过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经验的分析,对这些经验为新时期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的现实启示进行论述。全面研究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科学总结毛泽东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全面的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性研究、永葆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韩景云[9](2013)在《马克思政党理论研究》文中提出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奠基者。他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最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上竖起了第一座丰碑。他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为我们进行政党理论研究提供活水源头和重要的思想资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政党理论,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加强党的建设,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在深入挖掘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相关经典着述和前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力图构建一个关于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全文除前言外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分析了马克思政党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明朗和激化为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逐渐成熟以及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工人运动先驱者提出的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和政党的思想为马克思政党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创立提供了主观条件和理论依据。第二章纵向考察了马克思政党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梳理了其发展变化的主要线索。论文将马思政党理论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前马克思政党理论的萌芽;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时期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形成;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初步发展;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政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欧美各国独立建党时期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完善。第三章横向挖掘和归纳了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关于无产级政党的性质的理论、党的思想理论、党的纲领的理论、党内民主理论、党的策略的理论。第四章总结概括了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基本特征。认为马克思政党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紧密结合、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一致、斗争与发展内在统一、批判与继承的辩证结合等主要特点。第五章分析了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认为马克思政党理论实现了政党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石,为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南。它所揭示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对当代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它启示我们,在进行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变,党的奋斗目标不能弃,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能抛,马克思主义的武器不能丢,对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不能僵。
曾凡黎[10](2013)在《泰州农村个人金融理财产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投资是具有着主观能动性,但是具体投资结果却有着非常多客观因素制约的金融活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理财产品琳琅满目,几乎每种都有着其针对的客户群体。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显着提高,农村居民手中的剩余财富也越来越多,但由于自身缺乏基本的金融理财知识,政府及金融机构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农村居民手中的财富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造成损失。农村居民的个人资金管理,在人数基数上是最多的。农村金融发展,往往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金融命脉,所以近几次的国家金融论坛上,都将其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每个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对于我国的农村金融理财产品进行了相应的重视,但是从根源上来看,其实并没有出现十分适合农村居民进行投资的理财产品,或是投资风险过大,或是周期过长。而农村居民投资者是有着其特殊性的群体,一般的理财产品无法满足其实际需要。近年来外国的一些农村居民理财项目做得十分好,给我们国内广阔的市场更大的信心。本文通过对泰州市农村居民金融理财的现状进行描述,试图从农村居民理财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现象背后的事实,希望以此能够寻找到解决各个银行在开拓农村金融理财市场的有效途径。
二、深刻认识和认真实践党的“两个先锋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刻认识和认真实践党的“两个先锋队”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简评 |
三、研究逻辑与方法 |
(一)研究逻辑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一)劳动关系 |
(二)劳动关系冲突 |
(三)和谐劳动关系 |
二、基础理论 |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在海外的发展 |
(三)其它劳动关系理论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逻辑分析 |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逻辑 |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属性所决定的 |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所决定的 |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历史逻辑 |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最高目标 |
(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方针 |
(三)通过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逻辑 |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 |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探索 |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过程 |
(一)“劳资两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
(二)调整劳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
(三)建立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 |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 |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成效 |
(一)职工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 |
(二)职工参与制度逐步建构与完善 |
(三)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健全 |
(四)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逐步建立 |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经验 |
(一)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
(二)多方参与,以工会为主体 |
(三)以劳资和谐为核心理念 |
(四)以协商协调为主要手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探索 |
一、理论探索的基本过程 |
(一)和谐劳动关系命题的提出 |
(二)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基本形成 |
(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
二、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 |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逐步确立 |
(二)在宏观层面,积极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
(三)在中观层面,加强区域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
(四)在微观层面,大力推进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建设 |
(五)在操作层面,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风险评估机制 |
三、理论成果的生成逻辑 |
(一)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国情特征 |
(二)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 |
(三)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
四、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 |
(一)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
(二)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剖析 |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统一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
(二)三方协商机制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
(三)冲突事件破坏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所有制结构变化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 |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
(三)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
(四)农民工群体和职工队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
(五) “三新”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
(六)新媒体广泛应用和外部势力渗透的影响 |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案例分析 |
一、实验探索:正在形成的地方/基层经验 |
(一)激活基层工会:深圳工会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 |
(二)培育社会组织:狮山树本产业家园 |
(三)前端化解冲突:广州市海珠区“三方联调中心” |
二、有效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选择 |
(一)劳资冲突的化解与路径选择 |
(二)实践探索实现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逻辑 |
三、适应与变革:中国工会在开放中演进 |
(一)演进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局限 |
(二)在变革中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和对策 |
一、进一步明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
(一)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二)以互利双赢为目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三)以法治方式为抓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四)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二、进一步完善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
(一)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策体系 |
(二)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
(三)发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 |
(四)推动实现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2)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的缘由 |
2.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1.研究的基本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
1.方法与方法论 |
2.全面从严治党方法与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 |
五、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1.研究主要内容 |
2.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 |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体现 |
一、管党治党顶层设计源于实践探索 |
二、顶层设计在管党治党实践探索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 |
三、顶层设计对管党治党实践探索具有规范、指导作用 |
第二节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
三、改革开放以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
第三节 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的路径选择 |
一、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
二、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
三、把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 |
第二章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 |
第一节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运用 |
一、思想建党为制度治党提供思想保障 |
二、制度治党为思想建党提供制度保障 |
第二节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 |
一、强调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显着特色 |
二、突出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
第三节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的时代要求 |
一、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
二、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 |
第三章 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 |
第一节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
一、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
二、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
三、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第二节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
一、建党初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推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
三、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主要探索 |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
第三节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的战略举措 |
一、强化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提高主动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
二、明晰不同监督主体的责任,统筹协调各方监督力量 |
三、构建党的监督体系新格局,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
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体系,为推进党的监督工作保驾护航 |
五、创新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监督工作成效 |
第四章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体现 |
一、自上而下突出领袖、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关键性作用 |
二、自下而上发挥党员群体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主体性作用 |
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合力 |
第二节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策略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基本经验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管党治党的方法路径 |
第三节 习近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 |
一、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
二、自下而上,从党员群众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
第五章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 |
第一节 系统论与重点论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应用 |
一、整体推进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 |
二、重点突破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论 |
第二节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管党治党的有益做法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管党治党的重要探索 |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
第三节 习近平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 |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 |
二、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
三、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
四、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主持课题 |
(3)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关于党性教育与红色资源的理论认知 |
(一)党性、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内涵及关系 |
1.党性的内涵 |
2.党性教育及党性修养的内涵 |
3.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内在逻辑 |
(二)红色资源的内涵、分类及特征 |
1.红色资源的内涵 |
2.红色资源的分类 |
3.红色资源的特征 |
二、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一)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独特资源 |
1.红色资源具有宝贵的“存史”功能 |
2.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资政”功能 |
3.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
(二)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 |
1.红色历史是党性教育的深厚内容 |
2.红色展陈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 |
3.红色馆址是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 |
4.红色体验是党性教育的有效方式 |
(三)红色资源在新时代党性教育中的作用 |
1.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 |
2.有助于强化四个意识 |
3.有助于增强四个自信 |
三、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一)当前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现状——以成都市为例 |
1.成都市红色资源情况综述 |
2.实地调研——以中共成都历史展览馆为例 |
3.问卷反馈发现的问题 |
(二)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运作模式上重经验沿袭、轻规律探索 |
2.内容设计上重宏观要求、轻微观需求 |
3.方式创新上重形式多样、轻实效考评 |
四、运用红色资源抓好党性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
(一)大力推动红色资源进党性教育教材 |
1.加强史实史料研究 |
2.深度发掘红色精神 |
3.精心编写特色教材 |
(二)大力推动红色资源进党性教育课堂 |
1.开好红色教育课程 |
2.建好党性教育基地 |
3.着力培养“名师” |
(三)大力推动红色精神进党员干部头脑 |
1.推广“情理交融”型的体验式教学 |
2.推广“以史为鉴”型的革命史教学 |
3.推广“资源融合”型的多样化教学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4)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一节 全面从严治党五年实践的理论结晶 |
一、全面从严治党命题的提出 |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 |
三、五年实践的理论结晶——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
第二节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地位 |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三节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指导 |
二、十九大新党章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遵循 |
三、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新部署 |
第二章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
第一节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
一、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二、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 |
第二节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
一、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重要内容 |
三、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基础 |
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时代要求 |
五、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制度保障 |
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是基本目的 |
第三章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
第一节 拧紧全面从严治党的“总开关” |
一、新形势下思想建党的丰富内涵 |
二、思想建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
三、加强思想教育的科学方法 |
第二节 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 |
一、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
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
三、提高制度执行力 |
第四章 以严明的纪律从严管理党员干部 |
第一节 严明党纪党规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
一、把纪律挺在前面 |
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
第二节 坚持“好干部标准”从严选拔干部 |
一、树立好干部标准 |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
三、严格干部选拔过程 |
四、破解干部选拔难题 |
第三节 抓“关键少数”从严管理干部 |
一、选好干部既要全面又突出重点 |
二、从严管理要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 |
三、制度设置要衔接配套 |
第五章 新时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
第一节 新时代持之以恒抓作风 |
一、坚定理想信念改进思想作风 |
二、牢记党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 |
三、重视理论学习改进学风文风 |
四、加强道德修养改进生活作风 |
第二节 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正风肃纪 |
一、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抓党风 |
二、坚持正风与肃纪同步 |
第六章 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
第一节 坚决反对腐败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 |
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 |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
三、适应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二节 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
一、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
二、以制度架起反腐“高压线” |
三、用法治划清反腐“警戒线” |
第三节 建设廉洁政治的基本路径 |
一、多措并举提升“不敢腐”的震慑力 |
二、强化监督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不想腐”的政治生态 |
第七章 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 |
第一节 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
一、党的自身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
二、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
三、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 |
第二节 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
一、党内监督的内涵 |
二、党内监督的内容 |
第三节 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 |
一、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
三、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
第八章 构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 |
第一节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导向机制 |
一、构建理论文化和舆论导向机制 |
二、构建政治导向和实践导向机制 |
第二节 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机制 |
一、明确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第三节 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机制 |
一、明确党内监督责任 |
二、在认真监督中建机制 |
第四节 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问责机制 |
一、在实施《问责条例》中构建机制 |
二、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研究必读文献 |
二、中文着作 |
三、中文期刊、报纸及其他文献 |
四、硕博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后记 |
(5)《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历程——兼论十九大修改党章的重要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时期的党章:逐步走向成熟 |
(一) 中共党史上第一部正式党章:党的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
(二) 三部修正章程:党的建设逐步发展 |
1. 三大党章。 |
2. 四大党章。 |
3. 五大党章。 |
(三) 唯一一部在国外通过的党章:特别强调共产国际的领导 |
(四) 民主革命时期最好的一部党章:党成熟的标志 |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四部党章: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 |
(一) 全面执政后的首部党章: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初步成果 |
1. 增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
2.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 |
3. 关于民主集中制。 |
4. 关于党的团结和统一。 |
5. 关于党员。 |
(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两部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的党章 |
(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部党章:体现党“在徘徊中前进”特点 |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七部党章 |
(一) 现行党章的蓝本: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 |
1. 总纲更为充实完整。 |
2. 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更严更高。 |
3. 完善党的组织制度。 |
4.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5. 突出党内法规建设。 |
(二) 六部党章修正案 |
1. 十三大党章: |
2. 十四大党章: |
3. 十五大党章: |
4. 十六大党章: |
5. 十七大党章: |
6. 十八大党章: |
四、新时代的党章及其意义 |
(一) 十九大党章的新亮点 |
1.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 增写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相关内容。 |
3. 调整和充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内容。 |
(二) 十九大修改党章的重大意义 |
1. 政治意义。 |
2. 历史意义。 |
3. 理论意义。 |
4. 实践意义。 |
(6)习近平的党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1. 研究的重点、难点 |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一、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
(一)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 |
1.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
(二)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实践基础 |
1. 国际环境 |
2. 国内环境 |
3. 党自身的状况 |
4. 习近平自身的经历 |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 思想建设 |
1. 坚定理想信念 |
2. 思想理论建设是根本 |
3.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4. 注重理论的宣传教育 |
(二) 组织建设 |
1. 从严选拔和培养干部 |
2. 健全组织建设各项工作 |
3. 严明党的纪律 |
(三) 制度建设 |
1. 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健全党的制度 |
2. 完善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
3. 以党章为根本加强制度建设 |
(四) 作风建设 |
1. 加强作风建设事关成败 |
2. 加强作风建设的落实 |
(五) 反腐倡廉建设 |
1. 反腐倡廉形势严峻 |
2. 对腐败“零容忍” |
3.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措施 |
三、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特征及时代价值 |
(一) 鲜明特征 |
1. 以人民主体观为基础 |
2. 以“中国梦”为出发点 |
3.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 |
4. 以“严”和“治本”为特色 |
5. 以党章为支点 |
(二) 时代价值 |
1. 理论价值 |
2. 实践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及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从严治党的理论渊源 |
1.2.2 对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阐述 |
1.2.3 对实现从严治党路径和要求的探讨 |
1.3 研究思路及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及其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 |
2.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
2.1.1 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理论 |
2.1.2 提出无产阶级建党的理论任务 |
2.1.3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建党理论的历史贡献 |
2.2 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
2.2.1 坚决地反对党内腐败 |
2.2.2 建立党内外监督体系 |
2.2.3 严把党组织入口关 |
2.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党建理论的启示 |
2.3.1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同质性 |
2.3.2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差异性 |
2.3.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启示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必然性 |
3.1 坚持党领导必然从严治党 |
3.1.1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从严治党 |
3.1.2 党健康发展要求从严治党 |
3.1.3 提高党的领导威望要求从严治党 |
3.2 保持党的先进性必然从严治党 |
3.2.1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涵义 |
3.2.2 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
3.2.3 从严治党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致性 |
3.3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要求 |
3.3.1 从严治党有效地提高执政能力 |
3.3.2 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
3.3.3 从严治党奠定新常态下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 |
3.3.4 从严治党加重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认同感 |
第4章 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历史发展 |
4.1 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及其实践探索 |
4.1.1 毛泽东建党思想及其实践 |
4.1.2 毛泽东从严治党的初步探索 |
4.1.3 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启示 |
4.2 邓小平从严治党思想 |
4.2.1 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的背景 |
4.2.2 以惩治腐败拉动从严治党 |
4.2.3 以补正信仰缺失推动从严治党 |
4.2.4 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 |
4.2.5 邓小平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内容 |
4.3 江泽民从严治党思想 |
4.3.1 深化了对从严治党的认识 |
4.3.2 阐明了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 |
4.3.3 揭示了从严治党的基本原则 |
4.4 胡锦涛从严治党思想 |
4.4.1 以从严治党推动党员先进性教育 |
4.4.2 探索惩治党内腐败的机制和制度 |
4.4.3 把从严治党纳入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
4.5 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 |
4.5.1 高度注重从严治党方针的落实 |
4.5.2 宣示反腐决心和恒心 |
4.5.3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 |
4.5.4 积极探索建立反腐倡廉机制 |
第5章 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
5.1 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 |
5.1.1 从严治党的涵义 |
5.1.2 从严进行思想教育 |
5.1.3 组织管理从严 |
5.1.4 作风要求从严 |
5.1.5 党内外监督从严 |
5.2 从严治党特点 |
5.2.1 高度自觉的政党意识 |
5.2.2 以反腐倡廉为重点 |
5.2.3 公开宣示治党决心 |
5.2.4 反腐打破常规 |
5.3 理性地认识从严治党 |
5.3.1 走出从严治党的认识误区 |
5.3.2 正确认识党发展的主旋律 |
5.3.3 从严治党成效与大众期望的契合 |
5.3.4 从严治党与所谓的“官不聊生” |
第6章 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创新 |
6.1 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 |
6.1.1 反腐倡廉话语创新 |
6.1.2 防腐语境体系的创新 |
6.1.3 “苍蝇老虎”齐打的认识创新 |
6.1.4 约束权力的理论创新 |
6.1.5 党员自律理论的创新 |
6.2 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实践活动的创新 |
6.2.1 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 |
6.2.2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6.2.3 军中反腐开先河 |
6.3 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体制创新 |
6.3.1 建立并完善中央巡视制度 |
6.3.2 创制网上举报机制 |
6.3.3 创制系列规章制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本文的选题依据 |
1.2 本文的研究基础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解读 |
2.1 “中央苏区时期”概念的理解 |
2.2 “纯洁性”内涵的界定 |
2.3 “纯洁性”的重要作用 |
2.3.1 保持纯洁性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首要条件 |
2.3.2 保持纯洁性是党保持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 |
第3章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理论渊源 |
3.1 马克思和恩格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经验借鉴 |
3.1.1 同无产阶级利益一致,对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人入党有严格规定 |
3.1.2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要求盟内廉洁奉公、收支公开透明 |
3.1.3 盟员要具有革命毅力并承认共产主义 |
3.2 列宁有关建党学说的思想启发 |
3.2.1 整顿党组织,提高党员质量 |
3.2.2 防止党员贪污腐化,保持良好的作风建设 |
3.2.3 密切联系群众,争取群众拥护 |
第4章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
4.1 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 |
4.1.1 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
4.1.2 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
4.1.3 提出“思想上建党” |
4.2 确保党在政治上的纯洁性 |
4.2.1 坚持党的政治路线 |
4.2.2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 |
4.2.3 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4.3 实现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 |
4.3.1 完善入党手续 |
4.3.2 加强党组织建设 |
4.3.3 坚持民主集中制 |
4.4 弘扬党在作风上的纯洁性 |
4.4.1 密切联系群众 |
4.4.2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
4.4.3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
4.5 完善党在制度上的纯洁性 |
4.5.1 制定和完善党规党纪 |
4.5.2 完善监督、监察机制 |
4.5.3 遵守“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
第5章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的现实启示 |
5.1 思想建党是灵魂 |
5.1.1 思想建党,保证党组织的思想纯洁 |
5.1.2 思想宣传,扩大党对群众的思想影响 |
5.1.3 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
5.2 政治建党是保证 |
5.2.1 完善各项改革措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策支持 |
5.2.2 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群众基础 |
5.2.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支撑 |
5.3 组织建党是根本 |
5.3.1 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保证党组织的纯洁 |
5.3.2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
5.3.3 严明组织纪律 |
5.4 作风建党是传承 |
5.4.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
5.4.2 传承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 |
5.4.3 反对贪污腐败、着力反腐倡廉 |
5.5 制度建党是保障 |
5.5.1 制定和完善党规党纪 |
5.5.2 健全监督、监察制度 |
5.5.3 制定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 |
第6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马克思政党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分析和研究范围界定 |
第一章 马克思政党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第一节 马克思政党理论形成的经济条件 |
第二节 马克思政党理论形成的阶级基础 |
第三节 马克思政党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
第四节 马克思政党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二章 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
第一节 马克思政党理论的萌芽 |
第二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时期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形成 |
第三节 1848年革命时期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初步发展 |
第四节 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政党理论旳进一步发展 |
第五节 欧美各国独立建党时期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完善 |
第三章 马克思政党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党的性质理论 |
第二节 党的思想理论 |
第三节 党的纲领理论 |
第四节 党内民主理论 |
第五节 党的策略理论 |
第四章 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一节 鲜明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 |
第二节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紧密结合 |
第三节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一致 |
第四节 斗争与发展的内在统一 |
第五节 批判与继承的辩证结合 |
第五章 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
第一节 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历史地位 |
第二节 马克思政党理论的当代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泰州农村个人金融理财产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回顾与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泰州农村居民基本情况及理财需求特性 |
2.1 泰州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 |
2.2 泰州农村个人金融理财产品需求特征 |
3、泰州农村个人金融理财产品市场现状 |
3.1 泰州农村个人金融理财市场情况简介 |
3.2 面向农村个人金融理财产品基本情况 |
3.3 农村居民拥有个人金融理财产品情况 |
4、泰州农村个人金融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 |
4.2 农村居民理财意识薄弱 |
4.3 银行理财产品门槛过高 |
4.4 农村居民可支出收入比较低 |
4.5 针对农村居民研发的理财产品甚少 |
5、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成功案例及启示 |
5.1 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经验 |
5.2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 |
5.3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及启示 |
6、发展泰州农村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建议 |
6.1 增设农村金融机构 |
6.2 培育并增强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意识 |
6.3 适当降低银行理财产品门槛 |
6.4 不断丰富农村居民的个人金融理财产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深刻认识和认真实践党的“两个先锋队”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雷江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9)
- [2]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D]. 李冰.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7)
- [3]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 刘路.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019(09)
- [4]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 陈淑燕.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历程——兼论十九大修改党章的重要意义[J]. 王亚妮. 北京党史, 2018(01)
- [6]习近平的党建思想研究[D]. 苗雨姣. 浙江工商大学, 2016(04)
- [7]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及其创新研究[D]. 董一潼. 吉林大学, 2015(08)
- [8]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研究[D]. 杨敏. 南昌大学, 2014(03)
- [9]马克思政党理论研究[D]. 韩景云. 湖南师范大学, 2013(10)
- [10]泰州农村个人金融理财产品问题研究[D]. 曾凡黎.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