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论文文献综述)
程浴晟[1](2021)在《雷达信号模拟器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今高速发展的电子技术使人类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导致了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多样的雷达信号环境。因此模拟复杂雷达信号环境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在模拟复杂雷达信号的工作中,信号产生模拟器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内容,信号产生模拟器要能够按照要求来模拟不同体制的雷达信号,并且在其他系统的辅助下进行雷达信号的完整模拟试验。当今雷达信号模拟系统的传统做法是进行多部雷达的模拟,然后按照简单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法,插入排序法等,将多个通道的脉冲合并成一路脉冲序列,最后根据脉冲的重叠情况取舍。本文针对复杂雷达信号模拟器的设计要求,对基于线性规划软件进行雷达信号排序和以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为核心的雷达信号模拟器进行了设计,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分析了不同的雷达信号形式,主要包括调幅、调频、调相、重频参差以及频率捷变信号。根据不同种类雷达信号的时域以及频域特性,来构思雷达信号的排序算法以及在硬件上的具体实现方案。2.重点研究了雷达信号的调度算法,将在处理器中进行周期任务调度时用到的MILP算法引用到了雷达脉冲信号调度中来,同时考虑到雷达脉冲信号与处理器中的周期任务的数学模型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对其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约束关系式模型,从而使算法能够适应雷达脉冲信号存在丢失,时域重叠频域不重叠,周期不固定以及存在优先级的情况,提高了雷达脉冲信号调度算法的性能和可行性。3.设计了雷达信号模拟器硬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脉冲控制模块、高速DDS模块、DAC模块。实现了多相频率合成和波形存储压缩技术,并对系统的工作流程、信号参数有效位数和协议帧进行了设计,该流程首先对雷达脉冲信号进行排序,接着FPGA接收排序后的雷达信号参数,然后在FPGA内的慢时钟域进行分析后控制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DDS)产生对应的数字域雷达信号,最后将产生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4.论文的最后部分进行了验证工作,对模拟的雷达信号进行分析,验证整个设计的正确性,表明雷达信号的排序算法以及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陈洋[2](2021)在《雷达回波模拟器的算法与软件设计》文中认为雷达回波模拟器是通过模拟目标回波,环境杂波以及各种噪声来对雷达的电磁环境进行精确仿真的设备。雷达回波模拟器对于雷达的研发和测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的缩短雷达研发周期和减少研发预算。随着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雷达回波模拟器对于电磁环境的模拟和仿真度也越来越高。当下的雷达回波模拟器的分辨率已经跟不上雷达性能测试的要求,于是本文根据当下雷达回波模拟器分辨率不足的情况,研究与设计实时大宽带雷达回波模拟器,不仅解决雷达分辨率不足的问题,也能够实时产生回波信号,提高雷达回波模拟器的效率。本文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替换传统的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仿真模拟,能够得到目标对应的时间信息来精确模拟目标回波。以此目的出发,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与贡献如下:1.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来完成接收机输入的I、Q两路正交视频信号的A/D转换、存储,并根据设置的运动目标的参数,算出相应的多普勒频率,及距离延迟,将存储的I、Q信号进行多普勒调制、延时,最后将数字回波信号转换成两路正交的模拟回波信号。2.首先提出了雷达回波模拟算法的总体方案,在分别对帧收算法,回波模拟算法,干扰模拟算法以及背景杂波信号算法进行详细设计,并通过RTL以及功能后仿真来验证算法正确性。3.以应用层,业务逻辑层以及协议层的三层架构为主体框架,设计了雷达回波模拟的软件方案,并给出目标模拟设备软件全部流程框图和上位机人机交互显控界面。其中应用层来实现软件的交互功能,参数设置和相应的功能;业务逻辑层实现数据传输,参数转发;协议控制层主要是用来完成数据接收与解析,指令下发给设备完成指定任务。4.最后通过利用硬件模拟板以及Modelsim软件工具对雷达回波模拟系统的数据链路和模拟功能中的雷达控制波形生成参数功能,目标及杂波生成功能进行联合测试,验证算法以及软件方案设计的正确性。
吴民杰[3](2021)在《宽带干扰模拟器侦察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宽带干扰模拟器常用于特定的电磁环境模拟,通常包含雷达侦察分系统和干扰分系统,侦察分系统实时获取电磁环境参数并引导干扰分系统高效产生干扰。本文围绕宽带干扰模拟器的侦察分系统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系统处理能力和优化算法的时效性等问题,开展了宽带干扰模拟器的侦察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在已有的宽带干扰模拟器的侦察分系统硬件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雷达信号处理软件架构设计,可以实现特定的宽频段电磁环境下的宽带雷达信号高概率侦收。利用模拟前端宽频段并行检波结构,本文给出了一种系统适应的PRI+长时间驻留采集的信号检测搜索方案;针对宽带干扰模拟器的收发同时工作模式,研究了灵敏度-发射功率联合控制的方法。2、针对现有侦察分系统的雷达信号调制类型识别处理方案中存在适应信噪比较高、稳健性较差和时效性较差的问题,研究了基于信号瞬时相位差分及相位解模糊门限优化的单频信号、线性调频信号、二相编码信号、四相编码信号和二频编码信号的调制类型识别方法。3、针对现有侦察分系统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案中存在等差参差信号分选成功率较低的问题,在现有参差分析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对等差参差雷达信号的处理流程,提高了侦察分系统的对等差参差雷达信号的分选成功率。4、进一步完善了基于ZYNQ的宽带干扰模拟器侦察分系统的软件优化实现,丰富和完善了系统的侦察功能和信号处理能力。完成了系统适应的PRI+长时间驻留采集的信号检测搜索方案和灵敏度-发射功率联合控制的方法实现,结合ZYNQ中自身双核的协同处理能力,对侦察算法进行了进一步分解和任务划分,进一步提升了宽带干扰模拟器的侦察分系统的雷达信号侦察能力。硬件测试表明系统处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和小涛[4](2021)在《雷达干扰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传统的雷达干扰模拟器数字处理端采用数字信道化的窄带架构或数字射频存储(DRFM)的并行宽带架构。然而数字信道化的窄带架构对跨道雷达信号实现移频干扰时信号不能保证完整性,DRFM的并行宽带架构资源使用量大且不易实现多模干扰,在此背景下本文就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道化的窄带架构与DRFM的并行宽带架构相结合的系统架构,实现了对监视带宽内雷达信号进行高概率干扰与目标模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雷达干扰与目标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了三种典型的雷达有源干扰样式并给出仿真结果和实现方法,并就点目标模拟做了理论分析并给出实现方法。设计了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架构,将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分为雷达侦察、基于数字信道化窄带架构与基于DRFM并行宽带架构三个分系统,根据分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其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字信道化的窄带与DRFM的并行宽带架构相结合的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架构。其次,研究了数字信道化与数字逆信道化的关键技术。基于数字信道化与数字逆信道化的原型结构并结合多相结构,推导得出数字信道化与数字逆信道化的高效实现结构,借助仿真平台完成了功能仿真。接着针对信道检测研究了时域能量检测法原理,并且给出了检测算法流程。对指定信号的保护与屏蔽功能进行流程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然后,研究了DRFM的并行宽带关键技术。分析了关键技术指标并对其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从DRFM存储器的读写方式与并行宽带信号调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实信号移频问题本文提出了高效并行希尔伯特滤波器进行解决,设计了原型希尔伯特滤波器并结合并行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滤波器得到并行高效实现结构,完成了功能仿真并阐述了硬件资源消耗,通过设计平台(Vivado)给予了验证。最后,测试了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简述了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组成,系统测试方面分为数字信道化的窄带架构与DRFM的并行宽带架构来进行,并分析了测试结果,从而验证了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架构的正确性。本文研制的雷达干扰模拟器已经在实际测试、应用中检验了笔者所研究的实现架构的可行性,可以作为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设计方面的参考。
顾颖[5](2020)在《信号模拟器综合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雷达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号模拟器模拟真实信号构建复杂电磁环境,已经成为雷达系统研制与测试的重要手段,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对抗、电子侦察和雷达通信等领域。论文来源于某所信号模拟系统项目,整个系统分为雷达信号模拟器、通信信号模拟器以及综合管控系统,其中综合管控系统是信号模拟器系统的核心,通过数传电台提供的无线通信链路和光纤模块提供的光纤通信链路,对雷达信号模拟器和通信信号模拟器进行集中和统一控制,实现雷达信号和通信信号的模拟输出。综合管控系统基于Qt的操控软件开发方法,运用C++编程语言在Qt Creator环境下开发,通过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完成试验场景描述、参数试验过程管理和试验工作状态监测,并且能够采用MySQL数据库记录管理雷达数据、通信数据以及试验过程数据等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信号模拟系统的需求,给出系统功能与组成,搭建了信号模拟系统的硬件平台,分析了综合管控系统需求,完成信号模拟系统的总体设计。2.基于Qt的操控软件开发技术,研究了 Qt中QWidget类、信号和槽机制以及多线程等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基于Qt平台,实现对MySQL数据库的连接以及操作使用,深入理解网络通信技术,为综合管控系统各个模块功能的具体实现提供技术支持。3.对综合管控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实现,重点对主控制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参数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进行分析,基于Qt并且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实现其模块功能。为提高软件效率,使系统运行更加流畅,软件编程采用多线程方法。4.最后,在雷达信号模拟器和通信信号模拟器上联机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网络通信、参数设置和下发、数据库操作、系统控制和显示输出等。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综合管控系统功能齐全,运行流畅,满足系统功能要求。
罗丁川[6](2020)在《宽带雷达中频信号产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当今雷达对抗研究中,为了能模拟出复杂多变电磁环境下的雷达信号,就要对雷达信号模拟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有:宽频带、高稳定性、高捷变能力和多模式输出的能力。本文以多种雷达信号类型,能满足不同工作模式下雷达信号的模拟为背景对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复杂环境下宽带雷达模拟器的研制、试验和生产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功能验证。首先本文针对如何产生雷达信号问题,通过雷达中频信号和天线虚拟极化进行建模分析,按雷达信号的信号类型和极化方式进行仿真。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如何实现高保真雷达信号的问题,通过在雷达信号生成中引入噪声信号和雷达信号失真模型来模拟接收机能够接收到的雷达信号。在失真原因分析中针对信号的大宽带而造成信号在通过DAC器件输出跨奈奎斯特区产生的失真问题深入研究,在零阶保持模式下,采用跨奈奎斯特区预失真补偿滤波器方式对奈奎斯特区前三区信号衰落现象分别进行补偿,实现采样率0-1.5倍频率信号的幅度衰落补偿。其次,针对如何在低速时钟下实现宽带雷达信号的问题,通过采用多相结构对雷达信号生成模型进行并行实现,完成了多种调制模式下宽带雷达产生方法的实现。并对捷变频雷达信号的并行混频结构,卷积调制的并行卷积结构和通过并行卷积结构引出高逼真雷达信号的并行滤波器结构进行了方法实现,从而给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研究。然后,针对双通道极化特性失真的问题,通过采用并行滤波器的方法对失真通道信号进行校正。并针对并行滤波器消耗过多的硬件资源的问题,采用了FFAs并行卷积结构对滤波器进行优化设计,完成了16路的并行优化滤波器的设计。通过前后测试来验证并行优化滤波器对通道输出幅度失真的校正功能。最后,对宽带雷达信号整体功能进行测试。首先对试验设备所需要的软硬件平台组成模块以及组成设备的各个部分进行介绍;其次对开发环境以及所需要的软件芯片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FPGA开发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示波器与频谱仪分别对脉冲流密度、脉冲雷达信号、连续波雷达信号、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相位编码雷达信号、频率捷变雷达信号、噪声信号、极化调制特性以及宽带频点进行了测试,满足了试验要求,反映了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张坤峰,梁晶,张允[7](2018)在《多模式可重构复杂电磁信号环境模拟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复杂电磁环境构建提出了一种多模式可重构复杂电磁信号环境模拟器,阐述了组成原理、数学模型和技术实现,生成了复杂电磁环境信号,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述多模式可重构复杂电磁信号环境模拟器,能够真实地模拟雷达及电子战装备试验所需的复杂电磁环境,可满足雷达及电子战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性能测试、试验和检验需要,对复杂电磁信号环境模拟器研制具有较好的技术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陈正宁,王宁[8](2018)在《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模型解算与脉冲排序》文中研究表明雷达信号模型解算与脉冲排序是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的核心功能与关键技术,本文针对传统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雷达信号模型解算与脉冲排序功能的硬件架构,对雷达信号模型解算、脉冲排序等技术实现进行了阐述。经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本方案的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能够实现高密度、多体制复杂雷达信号环境生成,具有较好复杂电磁环境构建能力。
汤瑞业[9](2017)在《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侦察系统所面临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如何构造逼真的信号环境,从而对电子侦察设备的复杂环境处理能力进行测试和验证,是电子战系统研制、开发、试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以此研究背景立题,深入研究了多通道复杂雷达信号产生技术,并完成了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本文所研究的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基于电磁信号环境模拟技术,主要由上位机软件、通信与控制板、雷达信号产生板、开关滤波放大组件四个模块组成,本文介绍了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的信号体制以及所建立的信号模型,并对硬件、软件的设计进行了介绍,最后着重介绍了面向时差定位的雷达信号模拟实现方法与宽带阵列测向信号模拟实现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所辐射的信号主要为调幅脉冲信号、连续波信号、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等基础信号,首先对这几种信号的原理与特性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然后结合电子侦察设备的应用背景,在这些基础信号上建立起了天线扫描模型、时差定位模型、分区工作模型、宽带阵列测向信号模型等不同类型的模型。2、给出了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的总体框架设计,包括上位机、通信与控制板、雷达信号产生板以及开关滤波放大组件的软硬件设计,并且对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通信方式进行了介绍,其中重点对雷达信号产生板进行了详细介绍,雷达信号产生板是以DSP+FPGA构架平台为核心,外加时钟、电源、DAC等外围电路模块构建了雷达信号产生板的硬件平台。3、为了适应电子侦察设备对无源定位模拟环境的需求,基于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实现了对时差定位系统的模拟。首先对时差定位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再者建立了时差定位的二维算法模型以及三维算法模型;然后介绍了时差定位模拟的实现框架,并对基于雷达信号产生板的时差定位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了时差定位模拟方法的信号仿真与测试验证。4、基于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实现了对宽带阵列测向信号的模拟。首先介绍了直接式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接着,在这原理基础之上提出了多相结构频率合成技术,并对多相结构频率合成技术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然后基于雷达信号产生板对多相结构频率合成技术进行了实现;最后对这一技术的实现进行了仿真验证与测试验证。
李阳[10](2017)在《多雷达基带信号模拟器的设计及实现》文中提出雷达信号模拟器系统旨在重现真实的电子战争环境,模拟器将生成具有不同特性的雷达信号,并根据战场需要改变雷达信号模拟器的参数,从而实现多种信号形式,最大程度地为电子对抗设备提供趋于真实战场外部条件的测试环境。同时,雷达信号模拟器利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实现方式,具备通用性、兼容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本文根据雷达信号模拟器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对基于FPGA的独立多通道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整理、改进和补充,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部分:1.模拟信号环境的建模与分析,包括雷达系统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雷达信号基本类型以及信号环境调制模型。其中雷达系统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介绍了发射机、接收机和雷达方程(决定检测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雷达信号基本类型包括调幅信号、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和非线性调频信号等;基于雷达信号环境仿真模型,提出了包括载频和脉冲重复周期等多种调制模型。2.对多雷达基带信号模拟器系统设计,包括模拟器系统整体方案和生成多种类型信号的模块结构。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雷达信号模拟器是由本地控制、本地通信、显示、信号产生等模块构成,而信号产生模块为本论文的重点内容,信号产生模块.包括PRI模块(产生定时脉冲)、DDS模块(产生脉内调制的多种信号)和DA模块(数模转换),最后介绍NIOS Ⅱ系统,用于上述模块的参数输入。3.软件实现以上基带雷达信号模拟器系统的设计,并进行ModelSim仿真与Matlab验证,分别对于单频、线性调频(LFM)、相位编码、非线性调频(NLFM)的DDS模块进行仿真和Matlab验证,并与Matlab理想情况下生成的多种类型信号进行对照。此外,实现信号模块并行累加,仿真两雷达、四雷达、八雷达以及十六雷达信号的叠加,并分析实际参数波形输出DDS与理想输出有差别的原因。4.分析并总结雷达基带信号模拟器系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优化信号产生模块的结构,减少消耗的资源,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二、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论文提纲范文)
(1)雷达信号模拟器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雷达信号模拟器基本理论 |
2.1 主要功能 |
2.2 雷达信号的分类 |
2.2.1 线性调频信号 |
2.2.2 相位编码信号 |
2.2.3 步进频率信号 |
2.3 雷达信号环境仿真模型 |
2.3.1 RF模型 |
2.3.2 PRI模型 |
2.3.3 PA模型 |
2.3.4 天线方向图函数 |
2.3.5 天线扫描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线性规划与雷达脉冲信号排序 |
3.1 无关联周期任务调度 |
3.1.1 无关联周期任务模型 |
3.1.2 MILP算法 |
3.1.3 可调度性分析 |
3.1.4 线性规划表达式 |
3.1.5 无关联周期任务调度评估模型 |
3.2 雷达脉冲信号调度 |
3.2.1 雷达脉冲信号的频域特性 |
3.2.2 雷达脉冲信号的丢失率特性 |
3.2.3 雷达脉冲信号的非周期特性 |
3.2.4 雷达脉冲信号的优先级特性 |
3.3 仿真与结果分析 |
3.3.1 仿真环境介绍 |
3.3.2 线性规划求解器 |
3.3.3 仿真结果 |
3.3.4 算法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号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
4.1 信号模拟器总体设计 |
4.1.1 模拟器主要技术指标 |
4.1.2 信号产生板方案选择 |
4.1.3 模拟器设计方案 |
4.2 信号产生板硬件设计 |
4.2.1 信号产生板整体设计 |
4.2.2 脉冲控制模块 |
4.2.3 高速DDS模块 |
4.2.4 DAC模块 |
4.3 信号产生板软件设计 |
4.3.1 FPGA工作流程 |
4.3.2 信号参数的有效位数 |
4.3.3 信号参数协议帧解析 |
4.3.4 DDS控制字的生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相频率合成技术实现 |
5.1 多相频率合成原理 |
5.1.1 相位计算 |
5.1.2 波形存储压缩 |
5.2 FPGA实现 |
5.2.1 相位计算模块 |
5.2.2 相位波形转换模块 |
5.2.3 并串转换模块 |
5.3 仿真与实测验证 |
5.3.1 雷达脉冲信号排序结果 |
5.3.2 雷达脉冲信号生成结果 |
5.3.3 信号频谱验证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雷达回波模拟器的算法与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雷达回波模拟仿真的相关理论 |
2.1 多种调制雷达发射信号模型 |
2.1.1 线性调频信号 |
2.1.2 相位编码信号 |
2.2 复杂电磁环境杂波模型理论 |
2.3 噪声建模与仿真 |
2.4 目标起伏模型仿真 |
2.5 雷达干扰模型 |
2.5.1 欺骗干扰 |
2.5.2 压制干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雷达回波模拟器系统设计 |
3.1 系统的设计思想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3.3 数据采集部分 |
3.4 数模转换部分 |
3.5 DSP及存储器部分 |
3.6 距离延时部分 |
3.7 多普勒调制部分 |
3.8 系统实时性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算法逻辑方案设计与验证 |
4.1 算法总体方案设计 |
4.2 自由空间传播和大气衰减模型 |
4.2.1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
4.2.2 大气衰减模型 |
4.3 侦收算法及逻辑方案设计 |
4.3.1 实时频域信号侦察 |
4.3.2 频域信号侦察参数测量 |
4.4 回波模拟算法及逻辑方案设计 |
4.4.1 回波信号特性分析 |
4.4.2 目标时域特性模拟-距离调制 |
4.4.3 目标频域特性模拟-多普勒频率调制 |
4.5 干扰模拟算法及逻辑方案设计 |
4.5.1 噪声调幅 |
4.5.2 噪声调频 |
4.5.3 重复转发 |
4.5.4 脉宽调制 |
4.6 背景杂波模拟算法及逻辑方案设计 |
4.6.1 瑞利分布杂波算法设计 |
4.6.2 对数正态分布杂波算法设计 |
4.6.3 威布尔分布杂波算法设计 |
4.6.4 K分布杂波算法设计 |
4.7 RTL验证 |
4.8 功能后仿真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雷达回波模拟器软件设计 |
5.1 应用层设计 |
5.2 业务逻辑层 |
5.3 协议层设计 |
5.3.1 获取参数信息 |
5.3.2 获取指令 |
5.3.3 回传数据 |
5.4 目标模拟设备软件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分析 |
6.1 数据链路测试 |
6.2 模拟功能测试 |
6.2.1 雷达控制波形生成参数 |
6.2.2 系统目标,杂波和噪声功能测试 |
6.2.3 信噪比,信杂比与信号功率可调测试 |
6.2.4 系统采样率可调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宽带干扰模拟器侦察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宽带干扰模拟器侦察分系统架构 |
2.1 概述 |
2.2 侦察分系统架构 |
2.3 侦察分系统射频前端 |
2.3.1 模拟前端宽频段并行检波结构 |
2.3.2 灵敏度-发射功率联合控制 |
2.4 宽带电子侦察数字信号处理分系统 |
2.5 小结 |
第三章 宽带干扰模拟器侦察分系统设计 |
3.1 概述 |
3.2 调制类型识别技术 |
3.2.1 基于多重相位差分的瞬时频率测量 |
3.2.2 雷达信号的调制类型识别特征参数 |
3.2.3 调制类型识别流程 |
3.2.4 仿真验证 |
3.3 雷达信号脉内参数估计技术 |
3.3.1 信号的频率估计算法 |
3.3.2 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 |
3.3.3 相位编码信号参数估计 |
3.3.4 二频编码信号参数估计 |
3.3.5 仿真验证 |
3.4 雷达信号分选技术 |
3.4.1 雷达信号预分选 |
3.4.2 雷达信号主分选 |
3.5 小结 |
第四章 宽带干扰模拟器侦察分系统实现与测试 |
4.1 侦察分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开发环境 |
4.1.1 侦察分系统硬件架构 |
4.1.2 软件开发环境 |
4.2 侦察分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 |
4.2.1 射频控制模块 |
4.2.2 定制化数据传输模块 |
4.3 侦察算法的双核实现 |
4.3.1 反正切运算的双核实现 |
4.3.2 脉内参数估计的双核实现 |
4.3.3 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
4.4 侦察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技术研究 |
4.4.1 跨子频段信号处理 |
4.4.2 跨信道信号处理 |
4.5 侦察分系统软件实现与测试 |
4.5.1 测试环境 |
4.5.2 测试结果 |
4.6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雷达干扰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字信道化技术研究现状 |
1.2.2 DRFM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雷达干扰模拟基础理论与系统架构设计 |
2.1 雷达有源干扰产生原理 |
2.1.1 距离拖引干扰 |
2.1.2 宽带阻塞干扰 |
2.1.3 密集多假目标干扰 |
2.2 点目标模拟技术 |
2.2.1 目标距离模拟 |
2.2.2 目标速度模拟 |
2.2.3 目标RCS模拟 |
2.3 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架构设计 |
2.3.1 雷达干扰模拟器侦察分系统 |
2.3.2 基于数字信道化窄带架构的干扰模拟分系统 |
2.3.3 基于DRFM并行宽带架构的干扰模拟分系统 |
2.3.4 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信道化与逆信道化关键技术研究 |
3.1 数字信道化技术 |
3.1.1 数字信道化原理 |
3.1.2 仿真与分析 |
3.2 数字逆信道化技术 |
3.2.1 数字逆信道化原理 |
3.2.2 仿真与分析 |
3.3 信道检测技术 |
3.4 对指定信号具有保护与屏蔽功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RFM的并行宽带关键技术研究 |
4.1 并行宽带DRFM技术 |
4.1.1 并行宽带DRFM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
4.1.2 并行宽带DRFM的读写方式 |
4.1.3 并行宽带DRFM的信号调制 |
4.2 希尔伯特滤波器与并行处理结构 |
4.2.1 希尔伯特滤波器 |
4.2.2 并行希尔伯特滤波器处理结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雷达干扰模拟器系统组成 |
5.2 系统测试方法 |
5.3 基于数字信道化窄带架构测试与分析 |
5.3.1 数字信道化与数字逆信道化 |
5.3.2 雷达干扰与目标模拟 |
5.3.3 对指定信号保护与屏蔽功能 |
5.4 基于DRFM并行宽带架构测试与分析 |
5.4.1 并行希尔伯特滤波器 |
5.4.2 雷达干扰与目标模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信号模拟器综合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信号模拟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信号模拟系统组成 |
2.2 信号模拟器系统设计 |
2.2.1 雷达信号模拟器的功能与组成 |
2.2.2 通信信号模拟器的功能与组成 |
2.3 信号模拟器综合管控系统软件设计 |
2.3.1 综合管控系统模型与功能 |
2.3.2 综合管控系统总体架构与流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管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
3.1 Qt技术的主要应用 |
3.1.0 Qt的QWidget类的应用 |
3.1.1 Qt的通信机制 |
3.1.2 Qt的多线程 |
3.2 数据库 |
3.2.1 数据库概述 |
3.2.2 概念结构设计 |
3.2.3 逻辑结构设计 |
3.2.4 表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号模拟器综合管控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总体设计 |
4.2 参数管理模块功能设计与实现 |
4.2.1 参数设置模块 |
4.2.2 参数下发模块 |
4.2.3 参数重载模块 |
4.3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Qt实现TCP |
4.3.2 多线程客户端的服务器实现 |
4.3.3 客户端实现 |
4.3.4 通信协议 |
4.4 数据库模块设计与实现 |
4.4.1 创建数据库的连接 |
4.4.2 SQL表格模型 |
4.4.3 辐射源数据库功能 |
4.4.4 试验记录数据库功能 |
4.5 图形用户界面 |
4.5.1 图形用户设计原则 |
4.5.2 图形用户界面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功能测试 |
5.1 测试平台搭建 |
5.2 软件测试 |
5.2.1 网络通信测试 |
5.2.2 参数控制测试 |
5.2.3 数据库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宽带雷达中频信号产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
1.2.1 国内发展现状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2 雷达信号生成建模 |
2.1 雷达中频信号模拟 |
2.1.1 常规脉冲雷达信号 |
2.1.2 连续波雷达信号 |
2.1.3 脉冲压缩调制雷达信号 |
2.1.4 捷变频雷达信号 |
2.2 天线虚拟极化模型 |
2.2.1 极化模型 |
2.2.2 雷达信号极化特性的数字虚拟 |
2.3 噪声信号模型 |
2.4 模拟雷达信号失真建模 |
2.4.1 混频误差失真 |
2.4.2 幅度量化与相位截断误差失真 |
2.4.3 时钟失配与电路器件失真 |
2.4.4 数模转换中跨奈特斯特域失真 |
2.4.5 其他原因 |
2.5 本章小结 |
3 宽带雷达信号模拟并行实现方法研究 |
3.1 雷达并行方法研究 |
3.1.1 并行信号生成理论 |
3.1.2 线性调频的并行实现 |
3.1.3 相位编码的并行实现 |
3.1.4 频率编码并行实现 |
3.2 并行混频实现 |
3.3 并行卷积实现 |
3.4 并行滤波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宽带雷达信号极化模拟通道校正 |
4.1 通道校正 |
4.1.1 并行结构优化算法 |
4.1.2 并行优化方法验证 |
4.2 本章小结 |
5 测试结果验证 |
5.1 试验设备介绍 |
5.2 开发环境简单介绍 |
5.3 FPGA介绍 |
5.4 测试内容 |
5.4.1 脉冲流密度 |
5.4.2 脉冲雷达信号测试 |
5.4.3 连续波雷达信号测试 |
5.4.4 线性调频雷达信号测试 |
5.4.5 相位编码雷达信号测试 |
5.4.6 频率捷变雷达信号测试 |
5.4.7 噪声信号测试 |
5.4.8 极化调制特性测试 |
5.4.9 宽带信号频点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多模式可重构复杂电磁信号环境模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 |
2 数学模型 |
2.1 雷达信号模型 |
2.1.1 频率捷变信号模型 |
2.1.2 脉冲压缩雷达信号 |
2.2 通信信号模型 |
2.2.1 模拟体制通信信号模型 |
2.2.2 数字体制通信信号模型 |
2.3 塔康信号模型 |
2.4 敌我识别信号模型 |
3 技术实现 |
4 多模式可重构技术 |
5 任意波形产生器技术 |
6 试验验证 |
7 结束语 |
(8)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模型解算与脉冲排序(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的通道控制器 |
2 改进的通道控制器 |
3 雷达信号模型解算 |
3.1 模型解算的主要任务 |
3.2 模型解算的实现 |
1) 载频模型解算 |
2) 脉内调制模型解算 |
3) 幅度模型解算 |
4 脉冲排序 |
4.1 脉冲排序基本原理 |
4.2 基于比较电路的脉冲排序 |
5 结论 |
(9)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的建模与分析 |
2.1 模拟器信号体制分析 |
2.1.1 调幅脉冲信号 |
2.1.2 连续波信号 |
2.1.3 线性调频信号 |
2.1.4 相位编码信号 |
2.2 基于应用背景的模拟器信号模型 |
2.2.1 天线扫描模型 |
2.2.2 时差定位模型 |
2.2.3 分区工作模型 |
2.2.4 宽带阵列测向信号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总体设计 |
3.1 模拟器总体构架设计 |
3.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3.3 通信与控制板设计 |
3.4 雷达信号产生板设计 |
3.4.1 雷达信号产生板总框架 |
3.4.2 电路设计 |
3.5 开关滤波放大组件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时差定位的雷达信号模拟 |
4.1 无源定位 |
4.2 时差定位原理 |
4.2.1 时差定位基本原理 |
4.2.2 时差定位算法模型 |
4.3 时差定位模拟的实现 |
4.3.1 时差定位模拟实现框架 |
4.3.2 观测站的位置转换计算 |
4.3.3 时差定位模拟的逻辑实现 |
4.4 时差定位模拟的仿真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宽带阵列测向信号的模拟实现 |
5.1 直接式数字频率合成原理 |
5.2 多相结构频率合成原理 |
5.2.1 相位累加计算 |
5.2.2 相位幅度转换 |
5.3 宽带阵列测向信号的实现 |
5.3.1 相位累加计算模块的实现 |
5.3.2 相位幅度转换模块的实现 |
5.3.3 合成器模块的实现 |
5.4 宽带阵列测向信号模拟的验证 |
5.4.1 对实现方法的仿真验证 |
5.4.2 对信号测量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多雷达基带信号模拟器的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
第二章 雷达信号基本原理与信号环境建模 |
2.1 雷达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
2.1.1 雷达发射机的任务和基本组成 |
2.1.2 雷达接收机的组成 |
2.1.3 雷达方程-雷达探测能力 |
2.2 雷达信号的基本类型 |
2.2.1 单频脉冲信号 |
2.2.2 线性调频信号 |
2.2.3 相位编码信号 |
2.3 雷达信号环境仿真模型 |
2.3.1 载频(RF)调制模型 |
2.3.2 脉冲重复周期(PRI)调制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雷达基带信号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
3.1 模拟器整体设计方案 |
3.2 PRI(脉冲重复周期)模块设计 |
3.2.1 重频固定脉冲信号 |
3.2.2 重频参差脉冲信号 |
3.2.3 重频抖动脉冲信号 |
3.2.4 重频模式切换与组合 |
3.3 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模块设计 |
3.3.1 DDS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
3.3.2 频率固定信号 |
3.3.3 线性调频(LFM)信号 |
3.3.4 相位编码(PSK)信号 |
3.3.5 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 |
3.3.6 并串转换(SERDES)模块 |
3.4 DA模块设计 |
3.5 PRI、DDS、DA模块组合设计 |
3.6 NIOS Ⅱ系统 |
3.6.1 NIOS ⅡCPU结构 |
3.6.2 基于NIOSⅡ的SOPC系统开发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雷达基带信号模拟器ModelSim仿真与Matlab验证 |
4.1 Verilog与Matlab联合仿真 |
4.2 单频脉冲信号ModelSim仿真与Matlab验证 |
4.2.1 单频脉冲信号仿真 |
4.2.2 仿真实验分析 |
4.3 线性调频脉冲信号ModelSim仿真与Matlab验证 |
4.3.1 线性调频脉冲信号仿真 |
4.3.2 仿真实验分析 |
4.4 相位编码脉冲信号ModelSim仿真与Matlab验证 |
4.4.1 相位编码脉冲信号仿真 |
4.4.2 仿真实验分析 |
4.5 非线性调频信号ModelSim仿真与Matlab验证 |
4.5.1 基于海明(Hamming)窗的非线性调频信号仿真 |
4.5.2 基于高斯(Gauss)窗的非线性调频信号仿真 |
4.5.3 基于布莱克曼(Blackman)窗的非线性调频信号仿真 |
4.5.4 基于组合窗的非线性调频信号仿真 |
4.5.5 仿真实验分析 |
4.6 重频脉冲信号ModelSim仿真 |
4.6.1 重频固定脉冲信号仿真 |
4.6.2 重频参差脉冲信号仿真 |
4.6.3 重频抖动脉冲信号仿真 |
4.7 实际参数DDS杂散分析 |
4.8 多雷达信号叠加ModelSim仿真与Matlab验证 |
4.8.1 信号叠加的数据处理 |
4.8.2 单频信号叠加 |
4.8.3 线性调频信号叠加 |
4.8.4 单频与线性调频信号叠加 |
4.8.5 非线性与线性调频信号叠加 |
4.8.6 单频与线性调频信号四雷达信号叠加 |
4.8.7 单频与线性调频信号八雷达信号叠加 |
4.8.8 单频与线性调频信号十六雷达信号叠加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论文参考文献)
- [1]雷达信号模拟器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D]. 程浴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雷达回波模拟器的算法与软件设计[D]. 陈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宽带干扰模拟器侦察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民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雷达干扰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D]. 和小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信号模拟器综合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顾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6]宽带雷达中频信号产生技术研究[D]. 罗丁川. 西华大学, 2020(01)
- [7]多模式可重构复杂电磁信号环境模拟器研究[J]. 张坤峰,梁晶,张允. 舰船电子对抗, 2018(06)
- [8]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模型解算与脉冲排序[J]. 陈正宁,王宁. 电子设计工程, 2018(10)
- [9]多通道多辐射源模拟器设计[D]. 汤瑞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 [10]多雷达基带信号模拟器的设计及实现[D]. 李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