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连杆的弹性动力学模型

凸轮连杆的弹性动力学模型

一、凸轮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彭思旭[1](2021)在《一种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振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机器人的振动会降低其疲劳寿命,影响其工作效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减小机器人的振动,改善机器人的动态性能。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组将“多自由度可控机构”推广到机器人机构领域,提出一类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为了研究这类机器人机构的动态性能,避免其发生异常振动,本文以一种所研制的机器人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动态性能及振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构型进行分析,并计算了该机器人机构的自由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运动学模型,对其正、逆运动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机器人机构的工作空间。通过算例,对比了数值仿真和软件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拉格朗日法建立了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了驱动力矩,结合算例探讨了大臂、小臂的截面参数对驱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驱动力矩的峰值随着杆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杆件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弹性动力学模型,对其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第一阶固有频率的范围在13-15.5 Hz之间、第二阶固有频率的范围在22-27 Hz之间,并探究了杆件截面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最后还利用动态测试系统对该机器人机构进行了固有频率实验,对所建立的系统弹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对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将机构系统动力学方程解耦,利用多尺度法研究了在自激惯性力作用下机构系统的振动机理,并分析了其非线性振动特性及主共振、组合共振的条件:驱动电机角速度接近与机构系统的第r阶固有圆频率相近时,系统将发生主共振;当两个驱动电机的角速度与系统的固有圆频率发生关联时,即|+Ω1±Ω2|≈ωr时,系统将发生组合共振。

何咸荣[2](2021)在《无菌砖包预成型机构动静特性分析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无菌砖包设备在饮品市场飞速发展,其需求量随之不断增长。目前国内外无菌砖包机在生产速度、包装精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大型饮品企业普遍采用跨国企业设备,进而导致无菌砖包饮品价格居高而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局面,因此研发具有更高性能的无菌砖包设备对保证国内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课题以某企业BH7500无菌砖包机为研究对象,根据预成型机构的运动特点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ADAMS仿真分析研究无菌砖包预成型机构高速下运动失真的原因;为确保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与机构动态稳定性,应用ANSYS Workbench对部分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拓扑优化。基于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与谐波分析法研究构件参数对执行机构末端动态响应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ADAMS的无菌砖包机预成型机构动态仿真。根据无菌砖包预成型机构工况,通过ADAMS动态仿真获取摆臂、立轴等零件的速度、受力等数值曲线,研究机构在高速下运动失稳的原因。结果表明,立轴位移与摆臂角度的数值关系可以简化凸轮推程角设计过程;实际工况下发生高副失效的位置在进包与出包处,等速区段夹爪运动平稳;凸轮与摆臂滚子接触载荷在工作循环中变化幅度较大,最大接触力接近10000 N。预成型机构运动失稳主要由凸轮推程角设计不合理以及摆臂弹簧刚度不足造成。(2)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预成型机构动静特性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研究不同工况下预成型机构零部件的应力应变情况,通过模态分析研究预成型机构的振动特性,根据拓扑优化结果提出轻量化建议。结果表明,各部件均满足强度要求,但驱动连杆、摆臂等零件存在较大位移量,支撑座结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模态分析计算前6阶固有频率范围为64.55~198.4 Hz,实际转速下的激励小于固有频率,设备在更高转速下不会共振;通过拓扑优化获得轻量化结构,对轭架、支撑座等构件进行改进并校核。(3)预成型机构驱动凸轮优化设计。根据ADAMS仿真结果与工艺要求,对机构的运动参数微调并选择合适的运动规律,以动静载荷比最小化为为设计原则,重新计算凸轮尺寸参数并构件三维模型,研究优化设计凸轮各项参数指标。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凸轮曲率半径、压力角均满足设计要求,类速度、类跃度等参数表明可实现预成型机构稳定运动。(4)预成型高速凸轮机构的动态分析。根据预成型机构各构件的运动关系,采用复数矢量法求解工作端的位移数学解析,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质量、刚度等参数对运动偏差的影响,采用谐波分析法研究优化凸轮驱动的机构在全工作循环内夹爪的运动偏差。结果表明,零部件质量的削减有利于减小机构高速下的响应误差;夹爪运动偏差符合设计标准,执行机构末端夹爪可实现精确定位。

陈家猛[3](2021)在《考虑接触碰撞柔性从动件凸轮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文中指出凸轮机构结构简单、紧凑且运动可靠,广泛应用于机床、纺织机械、内燃机、印刷机械等领域。随着现代机械的不断发展,凸轮机构的转速越来越高,对从动件的运动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凸轮在转动过程中,凸轮和从动件的接触碰撞是必然存在的;并且高速凸轮机构,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从动件会发生严重的变形现象,从而导致从动件运动精度不满足要求而工作失效。本学位论文以平底直动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接触碰撞和构件柔性对凸轮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高速凸轮机构的简谐组合运动规律,为研究其运动学特性,基于算例和其它三种常见的从动件运动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并得出了其极坐标方程;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凸轮机构三维模型,为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凸轮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2)对所研究系统进行描述,并且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凸轮和从动件接触碰撞实际情况引进了接触力模型;运用Lagrange方程和虚功原理,构建了考虑接触碰撞的凸轮机构动力学方程,为该类机构动力学建模、性能研究提供依据。(3)基于算例,构建了凸轮机构的虚拟样机,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仿真验证;对凸轮机构接触碰撞侵入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研究了接触碰撞对推杆运动规律的影响,为高速凸轮机构提高其机械性能奠定基础。(4)利用ANSYS软件对从动件进行柔性处理,然后导入到ADAMS中,构建了考虑接触碰撞的凸轮机构刚柔耦合模型;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分别对考虑接触碰撞的刚性凸轮机构和考虑接触碰撞刚柔耦合凸轮机构进行仿真分析,为高速凸轮机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尹洪环[4](2021)在《旋转变速机构驱动的综框运动特性形成机理与构建方法》文中认为多臂机作为织造过程中的主要开口设备,在现代织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旋转变速机构作为多臂机提综机构的核心部件,决定综框的运动特性,直接影响织机运行过程的平稳性、可靠性和织造质量。本文以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构建更适用于织造过程的综框运动特性为研究目的,以优化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廓线为研究手段。对综框的运动特性形成机理、共轭凸轮廓线的反求和优化方法以及各误差因素对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1)分析了多臂机提综机构传动过程的运动原理,建立了旋转变速机构、偏心机构、运动传递机构和综框的运动学模型。理论推导了旋转变速机构驱动综框运动的数学模型,开发了一套有效的综框运动特性数值求解方法。(2)基于提综机构传动过程的运动机理和综框运动特性研究,分析了共轭凸轮廓线对综框运动特性的影响,构建了面向综框运动特性的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廓线的反向求解数学模型。推导了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廓线反向求解方法,并进行了凸轮廓线求解的实例分析,获得了非中心对称的凸轮廓线。(3)提出了运用粒子群算法对凸轮廓线进行优化重构的方法,构建了针对凸轮廓线优化求解的粒子群优化目标和条件方程。针对不同综框运动特性曲线,进行了共轭凸轮廓线重构方法的实例计算,并进行了比较分析。(4)针对多臂机旋转变速机构的动力学问题,构建了旋转变速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数值求解方法。从影响其动力学性能的部分关键参数出发,针对凸轮连杆式旋转变速机构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计算,对影响旋转变速机构振动特性及动力学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5)设计了多臂机提综机构性能测试台,搭建了性能测试台的实验样机,建立了详细的实验方法,开展了提综机构运动学特性及动力学性能实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综框运动特性的形成机理研究及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的分析及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高速化和高精度化多臂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孙栎翀[5](2021)在《配10kV真空断路器用弹簧操动机构传动模块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真空断路器作为输变电系统保护和控制核心电气设备,其操动机构传动特性与机械特性是决定其开关本体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机构性能优化设计是提升整机运行参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配10k V/3150A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为对象,采用运动系统建模、数值模拟、优化设计与样机实验验证相结合手段,开展机构运动特性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机构运动系统建模与分合闸运动特性分析。建立机构运动模型,基于运动学原理,将机构本体中关键结构部件凸轮及其从动件模块、四连杆模块、变直机构模块进行动态分析,定量描述机构工作过程中储能、合闸与分闸特性。采用运动学与动力学相结合方式,给出机构平均分合闸速度数学描述。采用相对运动等效图分解法,从机构传动比、质量等效归算、分合闸弹簧力等效转换、能量转换方面,对平均分合闸速度进行动力学等效计算与分析。将Solid Works三维建模软件与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View模块进行联合分析,建立机构动力学模型,研究机构运动特性影响因素。机构传动模块优化模型建模与分析。基于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View模块与Insight模块数据传导,采用DOE试验分析法,以动触头合闸阶段最高速度最低、四连杆机构杆长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连架杆、连杆长度与合闸预紧力为优化变量,将分闸簧储能能量、四连杆传动特性、凸轮滚子相对位置关系、传动模块杆长与面板相对长度关系、凸轮安全转角为约束条件,进行机构传动模块优化设计与分析。优化后弹簧操动机构实体样机设计与实验研究。将ADAMS/Insight模块、Ansys Workbench应力学分析、Solid Works三维建模进行联合模拟与分析,对优化后机构进行SCDM修复与再建模,定量分析合闸过程应力强度,验证实际工况可靠性。采用SWT-VII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对所提出得优化机构样机进行运动特性实验与测试,通过仿真与实测对比分析,验证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工程有效性。

薛存才[6](2020)在《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的包装机传动系统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现如今,包装机械应用广泛,发展迅速,但是存在不少问题,如包装速度不够快,计量不够准确等。针对包装机械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研究大量国内外包装机械设计和应用基础上,对影响包装机性能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研究,以给袋式包装机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虚拟制造技术、有限元分析等相关理论知识,对传动系统进行了设计及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根据多功能包装机的工作原理,制定包装程序及工艺,设计包装机传动系统。为了降低噪音和振动,运用ADAMS对包装机传动系统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运用ABAQUS对传动系统中关键机构进行模态及谐响应分析。根据包装机上袋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其凸轮连杆机构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并进行了动力学及运动学分析。运用非线性约束方法对传动轴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对包装机传动系统进行了方案、机构设计研究,并对包装机上袋机构进行了参数化设计,使包装机性能得到提升,对包装机的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章进[7](2020)在《包装机高速凸轮连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包装机械朝着高速、高精度的方向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组合机构被广泛应用。其中凸轮连杆机构通过改变其构型可实现多种多样的运动,所以对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高速情况下,由于构件的弹性变形会使整个系统产生振动,导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与设计的需求相差较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包装机械中的凸轮连杆机构,通过构件的等效替代原则,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运用动静法建立了其动力学方程式,且运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对整个系统作动力学相关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到了输出加速度的响应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若考虑构件弹性变形,则凸轮轴在受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变形对凸轮的运动状态有较大的波动,并且执行构件的的实际输出有很大振动,在加速度最高点时振动较大,但是总体来说仿真结果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组合机构的类型。按照结构的不同将组合机构进行分类,采用杆组法对组合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将组合机构拆成基本机构和杆组,明确其运动传递的路线,根据运动传递的路线绘制组合方框图;其次讨论了杆长变化的凸轮连杆机构,并用解析法对其进行了分析与综合。2.凸轮系统运动原理研究。分析该系统运动原理图和系统从动件运动规律方面的特性,并且总结概括了对常用从动件的运动曲线的选用规则。3.凸轮系统轮廓曲线的设计研究。研究分析了系统轮廓曲线的的数学模型的设计方法,并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应用到求解凸轮轮廓曲线中;最后经过复杂的计算得出凸轮轮廓曲线的普遍计算公式,并且对此系统的压力角和需用压力角进行了阐述和校核。4.高速凸轮连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研究分析了系统等效替代之后的的质量-弹簧系统,且综合考虑凸轮轴在受力情况下产生的变形以及阻尼对整个系统振动影响,建立了其运动方程式和简化模型;且以包装机械中的凸轮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的作了仿真分析,最后完成了对该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这种方法为此后凸轮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张少坤[8](2020)在《回转式给袋包装机取袋上袋机构的设计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加强自主创新、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广,包装机械的技术水平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比,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包装机械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刻不容缓。回转式给袋包装机已广泛应用在食品、日化、机械等行业,实现对糖果、砂糖、火锅底料、润滑剂等散体、颗粒体以及流体的自动包装。作为包装机的主要执行部件,取袋上袋机构的性能直接影响包装机的整体性能。论文结合合作企业青岛义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提高现有回转式给袋包装机包装速度与包装稳定性的技术需求,主要开展取袋上袋机构机构分析与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合作企业现有的回转式给袋包装机,分析了包装机的主要组成与工作原理,机器主要由回转部件、供袋部件、取袋上袋部件、开袋撑袋部件、封口整形部件、物料充填部件、成型输出部件等组成;通过分析包装机的工艺流程,结合包装机市场需求以及现有设备特性、性能的分析,提出了论文的研发重点与难点。2.基于包装机现有取袋上袋机构的机构、结构与工艺流程,优化了机构的工作循环图。为保证取袋上袋机构具有更好的运动特性及动态性能,基于内点法凸轮设计理论,求解了各凸轮机构的最小基圆半径;采用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设计了一次上袋凸轮、二次上袋凸轮、夹袋凸轮的凸轮轮廓曲线;利用Matlab软件,完成轮廓曲线数据的计算,导入Solidworks,完成驱动凸轮的优化设计。3.基于取袋上袋机构的机构分析,以二次上袋机构为例,建立了二次上袋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分析了二次上袋机构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取袋上袋机构各子机构末端执行器的起始、终止位置的边界约束,基于坐标法连杆设计理论,通过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其取袋上袋机构各杆件尺寸的参数化设计。4.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机械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取袋上袋机构刚柔耦合分析模型;通过对取袋上袋机构各子机构末端执行器的空间位置曲线、角速度曲线及关键节点所受力矩等仿真分析,验证了取袋上袋机构所设计的合理性;对取袋上袋机构进行整体结构模态分析,获得了机构的整体动态性能,指导回转式给带包装机的综合设计。

李佳锜[9](2020)在《重型剑杆织机共轭凸轮引纬机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文中指出织机是纺织生产中,将纱线由单根状变为具有复杂组织纹路的轻工产品的重要设备,引纬机构在其中主要的功能是夹持纬纱通过织口。引纬机构的效率、织造最大幅宽即是决定织机性能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国产织机的生产制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在重型织机的设计制造方面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国外织机进口重型织机动辄上千万的价格,无疑会使得织造厂家成本急剧上升。同时在后期维护上也是受制于人,所以开展对于重型织机的研制是一项极具价值的研究。老式投梭织机与剑杆织机对比来看主要的区别在于引纬机构上的差别,对于织造商而言改进老式的织机的引纬方式则是一种既能节约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双赢的策略。本论文着重讨论了重型剑杆织机引纬的设计与仿真,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根据所研究织机的织造品的织造工艺设计出其工作圆图,从而确定了引纬曲线中几个时间节点的配合关系。同时根据对常见几种引纬机构的对比和分析,确定共轭凸轮引纬机构作为本次设计的对象。采用高次插值多项式和数值分析软件MATLAB拟合出满足工艺需求的加速度曲线,有效的降低了引纬动作中的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在面对共轭凸轮轮廓曲线求解复杂的问题,采用反求法,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求解出其轮廓曲线并对凸轮压力角进行校核。对引纬机构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将结构件进行简化视作等截面梁。将其划分为无数个梁单元,并计算出梁单元的变形能和动能。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单元运动微分方程,随后建立出引纬机构结构件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数值分析软件MATLAB对其弹性变形和动应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增加传动连杆的高度、宽度减少了引纬机构的速度、加速度波动。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引纬机构的三维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其凸轮与滚子之间的碰撞力进行了分析。在设计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凸轮滚子的材料降低了两者之间的碰撞力。同时,在考虑传动连杆的柔性情况下,利用ADAMS与ANSYS联合对连杆进行刚柔耦合仿真分析。通过将连杆赋予不同材料对比分析其对引纬运动的影响,优选出HT350作为连杆的材料使得引纬运动更加的稳定。为了检验共轭凸轮在实际工作情况下是否会发生共振,使用ANSYS Workbench分析了共轭凸轮的固有频率与模态振型。证明凸轮的设计是满足要求的。

刘志青[10](2020)在《药品包装盒出盒机构设计与运动精度可靠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美国制造业的重振,标志着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十分重要,同时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追求目标,不仅仅是面对航天航空高端制造领域,同时也涵盖了轻工业领域。凸轮连杆机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组合机构,广泛应用在农业、包装、印刷、纺织等多个领域,用来实现复杂的连续运动。目前对于这一类的组合机构或多或少存在着单一化处理的不足,论文以盘形凸轮加四杆机构组合而成的药品出盒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从设计、优化以及多因素下的可靠度等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提出了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出盒机构设计方案,推导了凸轮轮廓曲线方程,分析了该轮廓曲线下摆杆的运动学性能。采用三位置刚体导引法对摇杆机构进行了尺度综合,并建立了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吸盘末端在理想状态下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各运动副处的径向力。构建了出盒机构pro/E骨架模型,仿真分析获得了最大凸轮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并对机构参数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确定了优化参数,建立了以加速度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在满足最大角位移为90°条件下,使优化后最大加速度下降了23.27%。分别考虑原始尺寸误差、间隙,以及磨损的影响,建立了出盒机构的运动精度模型,得到了各因素下机构的运动误差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原始误差下带来的影响比间隙和磨损带来的影响大,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磨损导致机构的误差变大。同时,综合考虑三种因素,构建了出盒机构可靠度模型,并对不同许用误差下的关键位置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出盒机构三维模型,并对考虑运动副间隙时的出盒机构,分别进行了刚体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以及刚柔耦合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间隙的增加会导致机构的运动速度与加速度值突变,从而引发机构运行时振动加剧,同时,相对于刚体分析时,部件柔性下机构的速度与加速度数值稍有收敛,各运动副处最大径向力有大幅度下降,曲线尖点减少明显,表明部件柔性处理一定程度会减少机构碰撞力度和磨损。

二、凸轮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凸轮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U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工业机器人研究概述
        1.2.2 可控机构研究概述
        1.2.3 弹性机构动力学研究概述
        1.2.4 机构振动特性研究概述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分析
    2.1 引言
    2.2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构型与自由度计算
    2.3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运动分析
        2.3.1 正运动学分析
        2.3.2 逆运动学分析
    2.4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
        2.4.1 速度分析
        2.4.2 加速度分析
    2.5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工作空间
    2.6 算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刚体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动能的计算
        3.2.1 各杆件的质心位移函数
        3.2.2 各杆件的质心速度方程
        3.2.3 各杆件的动能
        3.2.4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动能
    3.3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势能
    3.4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方程
    3.5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驱动力矩
        3.5.1 驱动力矩的计算
        3.5.2 杆件截面参数对驱动力矩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弹性动力学模型
    4.1 引言
    4.2 梁单元的弹性动力学模型
        4.2.1 梁单元的位移函数
        4.2.2 梁单元运动学关系推导
        4.2.3 梁单元的动能和变形能
        4.2.4 梁单元的运动微分方程
    4.3 系统的弹性动力学模型
    4.4 频率特性分析
        4.4.1 固有频率的计算
        4.4.2 杆件截面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4.5 固有频率实验
        4.5.1 基本理论
        4.5.2 实验方案
        4.5.3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振动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系统的自激惯性力
    5.3 系统动力学方程解耦
    5.4 共振分析
        5.4.1 主共振响应
        5.4.2 组合共振响应
    5.5 算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坐标协调矩阵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无菌砖包预成型机构动静特性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菌纸盒包装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无菌砖型纸盒包装备发展现状
        1.2.2 在线成型纸盒无菌包装关键技术
        1.2.3 无菌砖包预成型机构设计优化方法
        1.2.4 国内外无菌纸盒包装装备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菌砖包机工作原理与运动学分析
    2.1 BH7500 无菌砖包设备简介
    2.2 无菌纸盒包装材料与包装工艺分析
        2.2.1 无菌纸盒包装材料简介
        2.2.3 砖包成型过程
    2.3 预成型系统的工作原理
    2.4 预成型凸轮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2.4.1 预成型机构的结构特点与运动规律
        2.4.2 预成型凸轮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ADAMS的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仿真与动力学分析
    3.1 ADAMS软件介绍
        3.1.1 概述
        3.1.2 ADAMS软件算法基础
    3.2 ADAMS建模流程与数据转换
    3.3 ADAMS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3.3.1 预成型机构模型材料定义
        3.3.3 预成型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约束定义
        3.3.4 预成型机构驱动添加与模型验证
    3.4 仿真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预成型机构动静特性分析与拓扑优化
    4.1 ANSYS Workbench软件概述
        4.1.2 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过程与注意事项
    4.2 预成型系统凸轮连杆组合机构静力学分析
        4.2.1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零件模型建立
        4.2.2 零部件的网格划分与材料属性设置
        4.2.3 边界条件设置与求解分析
    4.3 预成型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4.3.1 预应力模态分析理论
        4.3.2 预应力模态分析参数设置
        4.3.3 预成型机构模态结果分析
    4.4 预成型系统零部件的拓扑优化
        4.4.1 拓扑优化介绍与理论模型
        4.4.2 预成型机构关键零部件拓扑优化流程
        4.4.3 预成型机构零部件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预成型凸轮机构优化设计
    5.1 凸轮机构设计步骤与性能要求
        5.1.1 凸轮机构设计步骤
        5.1.2 凸轮设计的性能要求
    5.2 预成型平面凸轮优化设计
        5.2.1 运动规律设计分配与机构选型
        5.2.2 凸轮运动规律的选择与曲线设计
        5.2.3 预成型平面凸轮机构的许用压力角选择
        5.2.4 预成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比例设计
        5.2.5 摆动从动件基本尺寸的动力性能优化
    5.3 基于Cam Trax的凸轮参数设计校核
    5.4 小结
第六章 无菌砖包机预成型机构动态分析
    6.1 预成型机构弹簧质量系统的建立
        6.1.1 凸轮从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6.1.2 等效刚度、质量、阻尼的简化
    6.2 预成型机构等效动力学模型与平衡方程建立
        6.2.1 预成型机构等效动力学模型建立
        6.2.2 预成型机构等效动力学模型平衡方程建立
        6.2.3 工作端的动态响应
    6.3 基于谐波分析的动态响应方法
    6.4 凸轮优化设计的仿真验证
        6.4.1 凸轮优化模型前处理
        6.4.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考虑接触碰撞柔性从动件凸轮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凸轮机构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凸轮机构的分类
        1.2.2 凸轮机构发展状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动力学建模理论
        1.3.1 动力学建模方法
        1.3.2 间隙建模方法
        1.3.3 柔性处理方法
    1.4 本学术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2.1 引言
    2.2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
        2.2.1 简谐组合运动规律
        2.2.2 正弦运动规律
        2.2.3 余弦运动规律
        2.2.4 多项式运动规律
        2.2.5 四种从动件运动规律算例对比分析
    2.3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接触碰撞的凸轮机构动力学建模
    3.1 引言
    3.2 系统描述
    3.3 接触力模型
    3.4 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接触碰撞的凸轮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4.1 引言
    4.2 动力学模型仿真验证
    4.3 接触碰撞侵入量影响因素
        4.3.1 转速对侵入量的影响
        4.3.2 弹簧刚度侵入量的影响
        4.3.3 从动件运动规律对侵入量的影响
    4.4 接触碰撞对推杆运动规律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接触碰撞的柔性从动件凸轮机构动力学仿真
    5.1 虚拟样机技术
        5.1.1 ANSYS软件分析技术
        5.1.2 ADAMS软件简介
        5.1.3 ANSYS和ADAMS联合仿真技术
    5.2 考虑接触碰撞的凸轮机构刚性动力学仿真分析
    5.3 考虑接触碰撞的柔性从动件凸轮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5.3.1 推杆柔性体的建立
        5.3.2 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旋转变速机构驱动的综框运动特性形成机理与构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多臂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国外多臂机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多臂机发展概况
    1.3 多臂机相关研究现状
        1.3.1 提综和选综机构研究现状
        1.3.2 提综机构动态特性研究现状
        1.3.3 运动传递机构研究现状
        1.3.4 凸轮机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提出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旋转变速机构驱动下的综框运动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提综机构的运动原理分析
        2.2.1 提综机构介绍
        2.2.2 凸轮连杆式旋转变速机构
        2.2.3 凸轮滑块式旋转变速机构
        2.2.4 偏心机构、运动传递机构和综框
    2.3 提综机构传动过程建模
        2.3.1 旋转变速机构建模
        2.3.2 偏心机构建模
        2.3.3 运动传递机构建模
    2.4 提综机构传动过程的数值求解及结果分析
        2.4.1 旋转变速机构主轴运动特性求解及结果分析
        2.4.2 偏心机构提综臂运动特性求解及结果分析
        2.4.3 综框运动特性求解及结果分析
    2.5 综框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与结果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综框运动特性的共轭凸轮廓线求解
    3.1 引言
    3.2 综框运动特性介绍
        3.2.1 综框的运动特性要求
        3.2.2 综框运动特性对织物的影响
    3.3 共轭凸轮廓线对综框运动特性影响分析
    3.4 共轭凸轮廓线反向求解
        3.4.1 偏心机构、运动传递机构和综框反向建模
        3.4.2 共轭凸轮廓线反向建模
    3.5 四种曲线下共轭凸轮廓线求解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共轭凸轮廓线重构
    4.1 引言
    4.2 综框运动特性的分析比较
        4.2.1 11 次多项式下综框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
        4.2.2 四种综框运动特性的分析比较
    4.3 粒子群优化算法
    4.4 基于粒子群算法重构共轭凸轮廓线方法研究
        4.4.1 基于粒子群算法重构共轭凸轮廓线原理
        4.4.2 重构后综框运动特性比较分析
    4.5 重构与测绘廓线产生综框运动特性的比较
        4.5.1 凸轮廓线比较分析
        4.5.2 综框运动特性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特性分析
    5.1 引言
    5.2 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建模及求解
        5.2.1 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建模
        5.2.2 旋转变速机构振动响应分析
        5.2.3 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求解
    5.3 考虑不同凸轮廓线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4 考虑不同刚度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5 考虑负载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6 考虑凸轮-滚子装配误差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7 考虑凸轮廓线加工误差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综机构性能测试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提综机构性能测试台的构建
        6.2.1 性能测试台实验样机
        6.2.2 测试台电控系统的ECS
        6.2.3 测试台电控系统的HMIS
        6.2.4 测试台电控系统的IMS
    6.3 提综机构运动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6.3.1 旋转变速机构主轴运动特性实验研究
        6.3.2 综框运动特性实验研究
    6.4 提综机构动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配10kV真空断路器用弹簧操动机构传动模块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断路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断路器功能与分类
        1.2.2 真空断路器研究现状
    1.3 机构本体研究现状
        1.3.1 操动机构分类
        1.3.2 弹簧操动机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弹簧操动机构原理及其运动学分析
    2.1 断路器操动机构工作要求
        2.1.1 动触头行程
        2.1.2 分闸速度
        2.1.3 合闸速度
    2.2 弹簧操动机构组成
    2.3 弹簧操动机构工作原理
        2.3.1 储能动作原理
        2.3.2 合闸动作原理
        2.3.3 分闸动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簧操动机构动力学模型建模与仿真分析
    3.1 弹簧操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1.1 凸轮机构及其从动件运动学分析
        3.1.2 四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3.1.3 变直机构运动学分析
    3.2 弹簧操动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3.2.1 传动比等效归算
        3.2.2 质量等效归算
        3.2.3 合闸弹簧力与凸轮转角的关系
        3.2.4 分闸弹簧力与输出轴转角的关系
        3.2.5 平均分合闸速度计算
    3.3 弹簧操动机构三维模型建立与简化
    3.4 弹簧操动机构的参数化设置
        3.4.1 建立参数化四连杆机构
        3.4.2 添加约束并设置参数
    3.5 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3.5.1 动触头运动特性分析
        3.5.2 限位外壳运动特性分析
        3.5.3 凸轮运动特性分析
        3.5.4 合闸弹簧运动特性分析
        3.5.5 分闸弹簧运动特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簧操动机构合闸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4.1 ADAMS/Insight优化模块
    4.2 优化的技术路线
    4.3 优化目标
    4.4 优化参数
    4.5 约束条件
    4.6 优化方法
    4.7 优化结果分析
        4.7.1 回归适应度分析
        4.7.2 试验意义分析
        4.7.3 期限系数分析
        4.7.4 参数化变量灵敏度分析
    4.8 优化前后再验证对比分析
        4.8.1 优化前后限位外壳运动特性对比
        4.8.2 优化前后分闸弹簧运动特性对比
        4.8.3 优化前后凸轮运动特性对比
        4.8.4 优化前后四连杆运动特性对比
        4.8.5 优化前后动触头运动特性对比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弹簧操动机构应力分布研究
    5.1 弹簧操动机构应力判据
    5.2 三维模型的导入与修复
    5.3 分域网格剖分
    5.4 实体模型的材料定义
    5.5 约束载荷的设计及其求解控制
    5.6 弹簧操动机构应力仿真分析
        5.6.1 凸轮应力分布分析
        5.6.2 凸轮从动件应力分布分析
        5.6.3 四连杆应力分布分析
        5.6.4 分闸簧拉杆分布分析
        5.6.5 动静触头应力分布分析
        5.6.6 分合闸弹簧应力分布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弹簧操动机构样机机械特性实验与分析
    6.1 机械特性测试实验系统
    6.2 分合闸试验结果
    6.3 基于仿真与实测对比的误差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6)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的包装机传动系统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包装机械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包装机械的发展情况
        1.2.2 国内包装机械的发展情况
    1.3 传动系统的发展情况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包装机传动系统设计
    2.1 包装机功能要求
    2.2 包装机工艺分析
        2.2.1 包装方式及机器类型的确定
        2.2.2 包装程序和工艺路线图
    2.3 传动方案的制定
        2.3.1 传动装置的布置
        2.3.2 编制工作循环图
        2.3.3 绘制传动系统图
    2.4 传动系统机构设计
    2.5 传动系统变速方式
    2.6 本章小结
3 传动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3.1 ADAMS刚体仿真理论分析
    3.2 传动系统仿真分析
        3.2.1 传动系统的运动仿真
        3.2.2 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3.3 齿轮减速机构的模态及谐响应分析
        3.3.1 齿轮减速机构的模态分析
        3.3.2 齿轮减速机构的谐响应分析
    3.4 传动系统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包装机上袋部件传动系统设计
    4.1 上袋部件的工作原理
    4.2 基本参数的确定
    4.3 凸轮连杆机构设计
        4.3.1 连杆机构设计
        4.3.2 凸轮机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上袋部件的仿真和分析
    5.1 上袋部件运动学分析
    5.2 上袋部件动力学分析
        5.2.1 弹簧-质量系统的建立
        5.2.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3 上袋系统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5.4 本章小节
6 传动系统的优化
    6.1 包装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
    6.2 包装机传动主轴的优化
    6.3 本章小节
7 总结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7)包装机高速凸轮连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凸轮连杆机构的应用
    1.3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研究现状
    1.4 凸轮系统的动力学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组合机构的结构及分类
    2.1 概论
    2.2 基本机构和组合机构的概念
    2.3 根据基本机构类型的不同分类
    2.4 根据结构型式的不同分类
        2.4.1 串联式组合机构
        2.4.2 并联式组合机构
        2.4.3 封闭式组合机构
        2.4.4 反馈式组合机构
        2.4.5 装载式组合机构
        2.4.6 混合式组合机构
        2.4.7 组合机构新的功能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凸轮系统的运动原理研究
    3.1 引言
    3.2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其分类
    3.3 系统运动原理图分析
    3.4 系统从动件运动曲线的研究分析
        3.4.1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曲线的分析
        3.4.2 组合运动规律曲线的分析
    3.5 从动件运动规律曲线的选用原则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凸轮系统轮廓曲线的设计研究
    4.1 引言
    4.2 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研究
    4.3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4.3.1 建立从动件系统的数学模型
        4.3.2 凸轮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4.4 系统许用压力角及基圆半径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速凸轮连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5.1 引言
    5.2 质量-弹簧系统
        5.2.1 构件动力学模型的简化原理
        5.2.2 刚度和质量的等效替换
    5.3 凸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3.1 单凸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3.2 多凸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4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5.4.1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介绍
        5.4.2 仿真模型的建立
        5.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回转式给袋包装机取袋上袋机构的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给袋式包装机概述
        1.2.1 给袋包装机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
        1.2.2 给袋包装机的分类
    1.3 给袋式包装机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高速凸轮机构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回转式给袋包装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回转式给袋包装机总体组成
        2.1.1 总体组成
        2.1.2 回转式充填包装工艺流程
        2.1.3 主要技术参数及应用领域
    2.2 主回转部件
    2.3 供袋部件
    2.4 取袋上袋部件
    2.5 开袋撑袋部件
    2.6 物料充填部件
    2.7 封口整形部件
    2.8 成型输出部件
    2.9 本章小结
3 取袋上袋部件的凸轮组设计
    3.1 凸轮摆杆机构设计基础理论
        3.1.1 摆杆从动件运动规律及特征值评价
        3.1.2 摆杆凸轮轮廓曲线方程
    3.2 取袋上袋部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2.1 取袋上袋部件组成
        3.2.2 取袋上袋工艺流程
        3.2.3 取袋上袋工作循环图
    3.3 取袋上袋部件凸轮组设计及优化
        3.3.1 取袋上袋部件凸轮连杆机构类型
        3.3.2 从动件运动规律选型
        3.3.3 凸轮压力角求解及优化
        3.3.4 凸轮连杆机构设计参数拟定
        3.3.5 基于Matlab的凸轮轮廓曲线求解
    3.4 凸轮组结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取袋上袋连杆机构的参数化设计
    4.1 取袋上袋机构运动学模型分解
    4.2 二次上袋机构分析
        4.2.1 二次上袋机构的分解
        4.2.2 二次上袋凸轮摆杆机构分析
        4.2.3 二次上袋双摇杆机构分析
        4.2.4 二次上袋机构的机构综合分析
    4.3 取袋上袋机构的杆件尺寸确定
        4.3.1 一次上袋机构杆件尺寸确定
        4.3.2 二次上袋机构杆件尺寸确定
        4.3.3 提升机构杆件尺寸确定
        4.3.4 夹袋机构杆件尺寸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取袋上袋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5.1 Adams动力学仿真简介
        5.1.1 Adams动力学分析基础
        5.1.2 Ansys与 Adams协同仿真流程
    5.2 二次上袋机构驱动连杆的Ansys仿真分析
    5.3 二次上袋机构的Adams动力学仿真
        5.3.1 刚柔耦合仿真系统建模
        5.3.2 空间位置变形与平稳性验证
        5.3.3 关键节点的力矩
    5.4 一次上袋机构仿真分析
        5.4.1 空间位置变形与平稳性验证
        5.4.2 关键节点的力矩
    5.5 提升机构仿真分析
        5.5.1 空间位置变形与平稳性验证
        5.5.2 关键节点的力矩
    5.6 夹袋机构仿真分析
        5.6.1 空间位置变形与平稳性验证
        5.6.2 关键节点的力矩
    5.7 取袋上袋机构的模态分析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重型剑杆织机共轭凸轮引纬机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引纬机构研究现状
        1.2.1 引纬机构的设计研究现状
        1.2.2 引纬机构运动特性研究现状
        1.2.3 引纬机构动力学分析研究现状
    1.3 共轭凸轮引纬机构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1.3.1 共轭凸轮引纬机构的发展
        1.3.2 共轭凸轮引纬机构所存在问题
    1.4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共轭凸轮引纬机构设计
    2.1 引纬机构的作用
    2.2 引纬机构常见类型
        2.2.1 变导程螺旋引纬机构
        2.2.2 差动轮系引纬机构
        2.2.3 空间四连杆引纬机构
        2.2.4 共轭凸轮引纬机构
    2.3 共轭凸轮引纬机构设计
        2.3.1 引纬曲线设计
        2.3.2 剑轮齿轮定轴传动比计算
        2.3.3 连杆机构运动学方程
        2.3.4 基于ADAMS引纬共轭凸轮轮廓的反求
    2.4 本章小结
3.共轭凸轮引纬机构四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3.1 动力学建模的基础理论工作
        3.1.1 牛顿欧拉方程
        3.1.2 拉格朗日方程
        3.1.3 凯恩方程
    3.2 四杆机构弹性动力学模型
        3.2.1 梁单元和单元广义坐标
        3.2.2 梁单元运动学关系
        3.2.3 单元运动微分方程
        3.2.4 引纬机构运动微分方程
    3.3 动力学数值仿真分析
        3.3.1 连杆机构动态响应
        3.3.2 连杆机构动应力
    3.4 本章小结
4.引纬机构的仿真分析
    4.1 引纬机构三维模型的建立
    4.2 引纬机构刚体模型仿真分析
    4.3 引纬机构刚柔耦合模型仿真分析
    4.4 共轭凸轮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总结与展望
    5.1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药品包装盒出盒机构设计与运动精度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国内外现状
        1.2.1 平面组合机构设计
        1.2.2 运动精度分析
        1.2.3 含间隙、柔性机构分析
    1.3 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出盒机构设计与分析
    2.1 出盒机构工作原理
    2.2 出盒机构设计
        2.2.1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2.2.2 摇杆三位置刚体导引
    2.3 运动学分析
        2.3.1 位移方程
        2.3.2 速度方程
        2.3.3 加速度方程
    2.4 受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出盒机构优化分析
    3.1 构建Pro/E骨架模型
    3.2 运动仿真分析
    3.3 敏感度分析
    3.4 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因素下的出盒机构运动精度分析
    4.1 运动精度误差模型建立
    4.2 原始误差机构分析
        4.2.1 凸轮摆杆输出误差功能函数
        4.2.2 四杆机构的误差功能函数
    4.3 考虑间隙的机构误差分析
    4.4 考虑磨损的机构误差分析
    4.5 运动精度分析
    4.6 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可靠度分析
        4.6.1 可靠性理论
        4.6.2 可靠度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4.6.3 综合因素影响下可靠度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间隙刚柔耦合出盒机构动力性能分析
    5.1 无间隙的刚体运动仿真分析
    5.2 考虑间隙时机构的运动性能分析
        5.2.1 Adams/view接触碰撞模型
        5.2.2 含间隙模型运动性能仿真
    5.3 考虑含间隙时刚柔耦合作用的运动性能分析
    5.4 部件柔性含间隙时动力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四、凸轮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新型可控机构式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振动特性研究[D]. 彭思旭. 广西大学, 2021(12)
  • [2]无菌砖包预成型机构动静特性分析与优化[D]. 何咸荣. 江南大学, 2021(01)
  • [3]考虑接触碰撞柔性从动件凸轮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D]. 陈家猛.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4]旋转变速机构驱动的综框运动特性形成机理与构建方法[D]. 尹洪环.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配10kV真空断路器用弹簧操动机构传动模块的优化设计[D]. 孙栎翀. 天津工业大学, 2021
  • [6]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的包装机传动系统研究及应用[D]. 薛存才.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7]包装机高速凸轮连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 章进.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8]回转式给袋包装机取袋上袋机构的设计及优化[D]. 张少坤.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1)
  • [9]重型剑杆织机共轭凸轮引纬机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D]. 李佳锜. 西华大学, 2020(01)
  • [10]药品包装盒出盒机构设计与运动精度可靠性分析[D]. 刘志青. 湘潭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凸轮连杆的弹性动力学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