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为什么要学琴(论文文献综述)
杨伟伦[1](2020)在《如何开启儿童的学琴之旅?——论儿童在选择钢琴学习前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文中认为笔者在从事高校钢琴教育工作的同时,又结合对于幼儿钢琴教育的教学体验后的一系列感受。从老师、家长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一系列思考。这个专题笔者将分为三篇文章经行阐述,此篇文章我们着重从幼儿在学琴前所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展开分析和讨论,即通过对儿童的生理条件,生理年龄与心智发展水平和孩子自身素质进行分析讨论。
张新昕[2](2020)在《“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长开始逐步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这在艺术特长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大量儿童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学习除了学校以外的艺术特长课。钢琴作为音乐器乐中的基础,在走入中国的一百年时间里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教育选择的热点项目。很多母亲疯狂地对子女展开钢琴艺术教育,使这项原本应该是陶冶性情的、带给儿童轻松愉悦之感的艺术,非但未给儿童带来快乐,却由于选择权的缺失以及枯燥的训练方式反而使大部分的儿童丧失了学习艺术的兴趣,甚至从最初的喜爱发展到到厌恶,排斥弹钢琴,最终和艺术学习渐行渐远。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选取八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展现关于家长特别是母亲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的行为决策过程。母亲的思想来自于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自然状况、夫妻关系以及社会对于儿童各项特长的考量等等。母亲对于儿童学习过程的态度、参与儿童学习过程的行动对于儿童学习效果的关联与影响,母亲的教育行动对儿童成长所产生的反应、效果等,这些都是本研究要着重关注的问题。虽为众多个体的决策行为却往往能显现出共同趋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凸显不仅受到母亲行动复杂心理的影响,也受到社会人才需求、母亲文化、家庭经济、等众多的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影响着母亲的教育决策、教育行动以及儿童学习效果,深入探究之正是本研究的着力之处,而这些也恰恰是通过量化研究方式不易获取的信息。由于质化研究方法所限,本研究不奢求推广性,仅尽量还原几位母亲和儿童在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与矛盾冲突。本研究结果倘若使琴童的家长们能稍稍停下脚步,整理对照反思一下镜像内的自己,能够认识自己教育决策行为对于儿童钢琴学习效果的种种影响;能够引起对母亲文化之于儿童学习过程的影响的关注,本研究就求之不得矣。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一章——五章、反思和结语组成。引言包括选题缘由、本研究关注研究的问题、对相应文献的梳理、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第一章包括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过程以及对研究者的反思。第二章主要是对八名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家庭成员进行背景性介绍以及该研究问题的背景介绍。第三章主要是对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母亲的行动生成“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的两种样态形式进行探究,其中包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定义的探究以及形成决策形成中两种样态放任背景因素梳理;从母亲教育行动的背景以及决策的意识根源入手,对其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进行定位分析解读。第四章侧重通过对于行动者们进行观察,描述关于生成“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挖掘出行动者的真实想法;以儿童的角度,呈现其被动行动之后的行动语言反应,折射儿童对于钢琴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及其成长。第五章侧重通过描述关于生成“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透视其最本原的观念和心理样态;通过对短期型家庭教育的阻力进行分析,呈现此样态下儿童的心路历程。反思部分则是通过反思八组家庭的母亲在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如何决策和心理变化,分析并挖掘两种样态下教育行动结果的深层根因。无论是对于想要子女学习学习钢琴的家长还是家中子女正在学习的家长起到照镜子的作用,警醒教育者深入思考家庭教育中成年思想和行动导向下产生的教育决策及其影响。结语部分通过正文的深描和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几点发现,一是母亲在家庭教育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影响;二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三是母亲文化作用被质疑。同时再次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对照系统相对缺失、研究对象的异源忽视、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反思,以便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改善。
刘佳航[3](2020)在《在线小提琴陪练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移动通信技术逐渐强大,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逐渐普及。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到来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小提琴学习领域,近几年各类各样的在线小提琴陪练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来自世界各地的琴童纷纷选择这样新兴、便捷的小提琴学习方式。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在线小提琴陪练进行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小提琴陪练实践经验,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对共同使用“X”平台参与在线小提琴陪练的64名学生以及与其相对应的18名教师为整体的研究个案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厘清在线小提琴陪练的概念,通过个案调查探究发现在线小提琴陪练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并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研究发现在线小提琴陪练确实呈现出诸多优势,但仍有很多可待提升之处,如:陪练目的盲目与功利、陪练方法机械与依赖、陪练过程局限与涣散、陪练评价方式单一。问题形成原因主要包含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社会环境氛围、陪练网络系统)三方面的因素。基于现存问题及影响因素,笔者从更加切实的角度整合以上内容,提出促进在线小提琴陪练发展的对策:价值认同——正确认识在线小提琴陪练;理念构建——注重小提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环节把控——教师素养对小提琴陪练的关键作用;资源保障——完善在线小提琴陪练的学习系统。以期能够促进在线小提琴陪练的可持续发展。
李佳琪[4](2020)在《校外钢琴教师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校外钢琴教育乱象丛生的现实背景下,本研究以质化研究为取向,采用“目的性抽样法”中的典型个案原则,对一名校外钢琴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进行调查。借助NVivo软件剖析该校外钢琴教师的教育信念,明晰在信念立场下的教育行为,厘清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探究影响校外钢琴教师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的因素。通过对个案教师的调查,研究者发现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表现为对教育的信念、对学生的信念、对教师的信念、对课程的信念四个方面。其中,对教育的信念表现为教育是“全人”教育、钢琴教育是情感教育,不偏重技术的钢琴教育目标,需要赏识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以及与家长“同步”的看法;对学生的信念表现为学生具有独特性、学生具有自主性、学生具有互哺性的看法;对教师的信念表现为教师要具有专业性、教师要具有互动性、教师要具有发展性的看法;对课程的信念表现为课程范围需要有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知、钢琴弹奏知识与技能、钢琴即兴创编以及乐曲阐释与音乐相关文化四个方面,教材不是最重要的,课程内容既需静态预设,也要动态生成的看法。个案教师的教育行为表现为教学原则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评价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实施五个方面。其中,教学原则表现为因材施教原则和激励导向原则的运用;教学内容表现为引用国外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选择;教学方法表现为经验联结法、情境体验法、趣味游戏法、语言艺术法的实施;教学评价表现为全美钢琴评鉴考试的选择;教学策略表现为对学生提供多样的活动、积极与家长沟通、组织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通过对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描述,对其进行了特点总结和关系比较。通过对个案教师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特点总结,发现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总体上呈现学生中心取向与进步观点取向,教育行为总体上呈现进步型取向。此外,通过对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比较,利用NVivo软件对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编码节点的内容进行文本聚类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发现个案教师的每一项教育行为都与某几项教育信念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说明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其教育行为存在一致性,教育信念影响教育行为的实施;同时,个案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教育信念的变革,当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会出现落差时,个案教师会变革已有的不合理的教育信念。因此,可以说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是趋向一致且互相影响的。但由于功利性的社会文化影响,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在教学内容选择、考级选择的问题上存在部分冲突。透过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分析得出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受到自身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教学经验、管理者身份等自我因素,和国家政策、学生家长、功利性的钢琴教育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完善校外钢琴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针对校外钢琴教师、钢琴培训机构、家长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教师应强化角色意识、提升自身素养、注重教学反思、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注重教育行为的选择;钢琴培训机构应加强教师培训交流工作、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供教师发展空间;家长应转变功利态度、理解教师工作。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个案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的描述,发掘个案教师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中的闪光之处,弥补校外钢琴教师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研究的不足,丰富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的相关理论,为校外钢琴教育从业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周海宏[5](2020)在《通往幸福与成功的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启蒙宣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在前面讨论了学琴以及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其中包括:孩子到底为什么要学琴,学琴对人生幸福与事业成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如何为孩子学琴的基本目标定位,该学什么乐器,选什么样的教师,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的策略,学琴前该做哪些准备,谈到了学琴活动的特点、音乐家成才的条件,还特别谈到了家长在孩子学琴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问题,然后我们用很重的篇幅,分析了学琴的动机问题,回答了孩子为什么不爱练琴,如何激发与保持孩子持久的学琴动力问题,如何培养好的习惯,奖惩中应该注意的策略,以及如何
陆美光[6](2020)在《与教师探索方法,助琴童实现梦想 ——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少儿钢琴教育发展迅速,广大父母培养孩子学习钢琴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少儿钢琴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钢琴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少儿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培养少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实现自己的最佳发展。笔者从小接受了系统规范的钢琴教育,本科、研究生阶段均就读于音乐教育系,修读了教育学、心理学基础课程,从大学时期起利用课余时间一直进行钢琴教学实践,并不断探索如何将所学过的音乐教育理论与钢琴教学实践有机地相结合。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国的少儿钢琴教育现状,面对不同的学琴目的、不同的学琴途径,以及不同地区之间所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社会等级考试缺乏统一标准等一系列现存问题,笔者从中产生了一些思考。这促使笔者反观自己所经历的少儿钢琴教学过程,通过重新讲述笔者所亲身经历的教学故事,反思与总结其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所需改善之处,旨在为今后更好地从事钢琴教学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首先,对少儿钢琴教育现状进行一个基本概述。其次,主要以笔者的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为叙事研究的对象,以个案方式来呈现研究文本。然后,对个案所形成的叙事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少儿钢琴教育现状进行深度反思。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记录教学笔记,包括琴童的学习情况,笔者与琴童之间的师生互动,琴童家长的态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和体悟等,这些教学笔记正是笔者形成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故事的原产地。笔者将这些叙事材料按照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部分展开,以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视角来重新讲述教学故事,并采用夹叙夹议的记叙风格,将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所见、所闻总结出的感悟,生动地再现于读者面前。最后,笔者对所选取的这些少儿钢琴教学个案再度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度分析、解读,包括对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体现,教学中所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等等,并且笔者还尝试对如何有效地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法研究钢琴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表述。通过叙事研究,笔者将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教学反思可视化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此过程中笔者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均获得了显着的提升。希望本论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广大钢琴教育工作者们的共鸣,共同为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葛水平[7](2020)在《流水》文中研究说明1 75岁的恶人赵城时带着一张宋朝古琴朱致远款仲尼式琴"春雷"从江西前来。一张断琴。弦断四十年。赵城时对于四十年前的那个决定似乎已无情绪,或许是叫岁月被动地默然了,只剩下一个心愿,把琴安放在此处,垂老的无辜的目光就该坦然地对这个世界合眼了。一路上他很奇怪,自己对自己都很陌生。两个人老到这般火候,人际关系却出现奇迹般的和解,大概真是上天的旨意,无论人情还是地理。有那么一种现实的存在,摆在面前的过去时时再现,要他承认,要他明白,要他醒悟,往事似乎已经烙进了记忆里。
粟畅[8](2019)在《音乐教学中家长的参与方式对儿童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以钢琴教学为例》文中认为音乐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音乐科目中有突出代表性的钢琴这一乐器来学习。随着现在思想的不断进步,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家长会选择参与到儿童的教学活动中来,尤其是音乐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而音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学(本课题中提到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钢琴教学以普及音乐教学为准),又是国内现在最为普及的音乐课程之一,也是最多孩子选择的乐器之一。当在上钢琴课时,绝大多数家长会陪儿童一起来上课。那么,怎样才能使家长更好的配合教师来达到教学目标呢?家长不良的参与方式不仅仅会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延缓,同时也会给儿童课堂积极性造成影响。笔者通过对于前人文献资料的整理,发现前人对钢琴或音乐教育中家长的参与方面或是家长怎样参与进音乐课堂以及怎样陪练有一些研究,但从儿童行为以及自身心理角度来进行分析的研究很少,而笔者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的意愿更为重要,因此本文将从儿童自身的角度出发,寻找钢琴课堂中家长最适宜的参与方式。本文在前部分会介绍此领域现有的一些研究理论,为课题的研究进行理论铺垫。在本文后部分中,第一项研究调查,主通过对90位以上的学生在钢琴课上的行为进行观察。根据家长参与音乐课堂的程度、方式与儿童的行为反应进行记录与测评。并在结束后对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是否参与课堂与参与课堂方式对学生积极性造成的影响。论文的第二项研究过程中将学生按年龄分为三组(详见年龄划分部分)通过对学生自身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自身出发,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家长参与课堂的需求。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能对今后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面起到参考作用,从而从学生的自身心理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内心需求,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参与孩子音乐课堂(以钢琴教学为例)对儿童的课堂积极性有一定影响,所得出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刘畅[9](2018)在《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育的落实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应构建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的协同机制”。乐器学习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落实的主要途径。通过乐器学习,儿童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音乐的感知到音乐的表现,儿童在乐器学习中不仅在知识技能上获得成就,更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得到发展与促进。然而,儿童的乐器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助力与参与。家庭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微观系统,家长的参与是儿童乐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领域,从家长参与的视角,探究儿童乐器学习的现状以及家长参与的作用和价值,进而促进儿童乐器学习和个体的发展。本研究的创新在于以家长参与为切入点,首次将家长参与理论运用到我国音乐教育研究中。在研究方法上突破单一的数据分析,以量化研究、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通过厘清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特征、价值,分析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行为与参与方式的现状,探究影响家长参与的核心因素,为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策略提供可行性的建议。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本体研究):在整理分析儿童乐器学习和家长参与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特征及内涵;第二部分是量化研究(实然研究):把握儿童乐器学习和家长参与的现状、共性与个性特征,分析家长参与行为、参与方式与儿童乐器学习动机与成就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质性研究(影响研究):通过对乐器学习三个主体的深入访谈,分析影响家长参与的核心因素;第四部分是综合讨论与分析(应然研究):结合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果,探讨家长参与儿童乐器学习的价值,为儿童乐器学习家长参与策略提出促动建议。在本体研究部分,通过对国内外乐器学习、家长参与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选择理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理清本研究的关键变量。从概念与特征两个方面对儿童乐器学习动机、行为、成就,家长参与行为和方式进行概念化界定与特征描述。在实然研究部分,基于理论研究中对关键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制定调查问卷,对487名7-12岁正在进行乐器学习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在研究样本数量上属国际同类研究的大样本研究,运用SPSS 23.0,AMO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在检验工具信效度的基础上,以大样本量的国际研究优势分析儿童乐器学习动机、行为、成就的现状以及家长参与行为和参与方式的现状。通过差异分析比较群体间、个体间的差异。最终运用结构方程分析家长参与对儿童乐器学习的影响。在影响研究部分,通过对乐器学习中家长(18人)、教师(5人)、儿童(18人)三个主体的深入访谈,厘清影响家长参与的自身因素、教师促动因素以及儿童反馈因素。在应然研究方面,基于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的综合讨论,明确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价值,提出促动家长参与的策略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结果一:基于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综合国内外相关理论,选取儿童乐器学习动机、行为、成就与家长参与行为、参与方式为本研究的核心变量。通过质性研究与文献分析,形成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核心变量的概念化定义和特征描述。结果二:调查研究中,通过描述统计和单样本检验的结果分析得出,在儿童乐器学习方面呈现出普遍动机水平较高,练琴行为适当,认知成就较好的现状。在家长参与方面呈现出家长参与行为呈现积极态势,参与方式情感温暖为主的特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儿童乐器学习动机、行为和成就呈现出多方面的显着差异。而家长行为单一,方式固化的参与策略无法满足儿童个体发展的多样需求。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家长参与行为、参与方式对儿童学习动机和成就的影响得出,儿童乐器学习动机是家长参与行为、方式与儿童乐器学习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家长参与行为能够促进激发内部动机、抑制外部动机对儿童乐器学习成就产生积极影响。结果三:影响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核心因素来源于乐器学习的三个主体即家长、教师、儿童。其中家长自身因素是影响家长参与的内部因素,家长对儿童乐器学习的期待、对乐器学习价值的认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以及父母效能感等方面都影响其参与方式和参与行为。教师的促动作用是影响家长参与的外部因素,对家长观念的指引、行为的促动是影响家长参与的外力效应。儿童的情感、认知、行为三方面的反馈对家长的参与产生了交互作用。结果四:构建儿童乐器学习的动态微观系统为促进儿童乐器学习和个体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家长、教师、儿童应在儿童乐器学习的观念上协调统一,以儿童发展为根本,以音乐育人为途径;在乐器学习的过程中动态调节,以平等沟通为前提,积极应对变化中问题,保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运作;在乐器学习的结果上实现合力效应,发挥家长、教师、儿童的交互影响和作用。本研究在儿童乐器学习中家长参与研究领域的贡献在于:1.在理论上梳理了家长参与儿童乐器学习的关键变量与概念特征;2.分析了我国儿童乐器学习与家长参与现状与个体差异,探究了家长参与对儿童乐器学习动机和成就的影响;3.从乐器学习微观系统的三个主体层面,分析了影响家长参与的核心因素;4.探究儿童乐器学习动态微观系统的应然状态,并给出促动家长参与的切实建议。
周海宏[10](2017)在《业余学琴何必太正规!(上)》文中研究指明这回终于明白学琴为什么苦了!孩子学琴的路走"歪"了。业余学琴何必太正规!——周海宏(接上期)什么?!"何必太正规"?我们琴童家长从来听到的都是这样的说法:"要么不学,要学就要学得正规!""孩子学琴老师不按正规化要求,孩子动作不规范,那是误人子弟!""即便是业余学琴,也要按正规化去要求!"
二、孩子为什么要学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孩子为什么要学琴(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开启儿童的学琴之旅?——论儿童在选择钢琴学习前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理条件素质 |
(一)学习目的 |
(二)针对业余学习和专业学习的要求并不相同 |
二、生理年龄和心智发展水平的综合素质 |
(一)生理年龄 |
(二)心智发展水平 |
三、孩子现阶段的自身素质 |
(一)孩子的专注力 |
(二)遵从老师的指令 |
(三)基本的空间概念 |
四、结束语 |
(2)“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儿童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导向中地位的提升 |
(二)我国儿童钢琴艺术教育发展的原生困境 |
(三)对家庭教育行动主导者(母亲)的关注与反思 |
(四)个人兴趣和从教经历 |
二、研究问题域 |
(一) 家庭教育中的行动者及其效能 |
(二) 家长教育决策及行动与儿童学习动力关联影响 |
(三)“母亲文化”的失语及其教育意蕴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母亲文化 |
(二)家庭教育 |
(三)家庭教育行动 |
(四)儿童钢琴艺术教育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一)行为决策理论 |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
(三)人格发展心理学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伦理 |
(五)研究者的反思 |
第二章 叙述的背后 |
一、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缩写 |
(一)八组家庭生活的地方:历史文化城 |
(二)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素描 |
二、“他们”所在的境遇 |
(一)琴童的日常上学生活:以时间之维 |
(二)琴童的课余生活:以空间之维 |
(三)琴童的家庭生活:以家庭关系之维度 |
第三章 作为行动者母亲的两难局面 |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现实存在 |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定义 |
(二)“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关照 |
(三)“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关照 |
二、自我关照:母亲的自我定位 |
(一)子女教育规划:母亲的家长权威意识 |
(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母亲的忧患意识 |
(三)为母则刚:母亲的母性意识复苏 |
三、左右为难:母亲行动的意识根源 |
(一)“一切为了孩子”:社会赋予母亲角色的定位 |
(二)“我是为了你好”:母亲在家庭中的管理功能的凸显 |
(三)“将来不要埋怨我”:母亲的责任感来源 |
(四)“陪吃陪睡还要陪学习”:母亲的多重身份角色 |
(五)“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母亲的职责远远超过个体情感诉求 |
第四章“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坚守与变革 |
一、希冀:“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
(一)“他得比我有出息”:母亲教育的心理导向 |
(二)“以后兴许会用得上”: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
(三)“有开始也要有结束”: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
(四)“怕吃亏”:多样文化背景下的共同心声 |
二、迷茫:“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惑 |
(一)“我为什么一定要学钢琴”:儿童心底的大问号 |
(二)“我都没有玩的时间了”:儿童心里的委屈 |
(三)美滋滋的笑容背后:儿童学琴之路暂短的幸福呈现 |
三、省思:“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教育行动 |
(一)钢琴艺术教育中家庭的坚持到底 |
(二)童年影像的人生意义与钢琴艺术教育 |
(三)指向儿童潜能充分挖掘的钢琴艺术教育 |
第五章“半途而废”样态家庭的无奈与失望 |
一、恨铁不成钢:“半途而废”样态下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
(一)“我也不能替他弹”:母亲教育的内在心理导向 |
(二)“一切都可能成为绊脚石”: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
(三)“咱们也成不了音乐家”: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
(四)“特别有天赋”或“不是这块料”源于行动者个体认知的不同阶段 |
二、喜忧参半:“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感 |
(一)“不用练琴真实太好啦”:儿童眼中的轻松 |
(二)“你为啥不能坚持到最后”:儿童嘴里的抱怨 |
三 “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行动者的阻力分析 |
(一)成年人的行为阻碍着儿童的自然发展 |
(二)子女成为家长的终极目标 |
(三)家长的非专业性制约钢琴学习效果 |
(四)男权与女权的博弈 |
(五)家庭经济因素 |
反思 |
一、母亲在家庭钢琴艺术教育中的主导效用 |
二 钢琴艺术教育中社会资源专业性稍显乏力 |
三 家庭教育行动与社会专业性衡量结合簇生良性钢琴艺术教育 |
(一)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如何在异域文化样态下成长 |
(二)儿童钢琴演奏艺术作为非系统性学科教育的困境 |
(三)非系统性儿童学科教育中家庭如何参与有效引导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一)母亲在家庭教育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
(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
(三)母亲文化效用被质疑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一)家庭成员对照的相对缺失 |
(二)研究对象的地域忽视 |
(三)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
三、后续研究的构想 |
(一)引进有音乐艺术学习背景家长的决策行为对照维度 |
(二)增加其他地域的研究对象 |
(三)研究对象的追踪时间扩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3)在线小提琴陪练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一) 政策背景 |
(二) 问题背景 |
二、 研究问题 |
三、 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 |
1. 在线音乐教育的相关研究 |
2. 关于乐器陪练的相关研究 |
3. 关于乐器学习的相关研究 |
(二) 国外研究 |
1. 乐器练习的相关研究 |
四、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法 |
(二) 个案研究法 |
1. 问卷法 |
2. 访谈法 |
3. 参与观察法 |
五、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一、 在线小提琴陪练的相关概念厘清 |
(一) 陪练 |
(二) 小提琴陪练 |
(三) 在线小提琴陪练 |
二、 在线小提琴陪练的个案调查与分析 |
(一) 研究目的 |
(二) 个案的选取 |
(三) 个案研究设计与实施 |
1. 问卷设计与实施 |
2. 访谈设计与实施 |
3. 参与观察实施 |
(四) 个案调查结果与分析 |
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2. 访谈情况分析 |
3. 参与观察分析 |
(五) 小结 |
三、 在线小提琴陪练的现存问题呈现 |
(一) 陪练目的盲目与功利 |
(二) 陪练方法机械与依赖 |
(三) 陪练过程局限与涣散 |
(四) 陪练评价方式单一 |
四、 在线小提琴陪练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 陪练中的学生因素 |
1. 学生陪练观念的影响 |
2. 学生陪练计划的影响 |
(二) 陪练中的教师因素 |
1. 教师陪练理念的影响 |
2. 教师陪练素养的影响 |
(三) 其他因素 |
1. 社会环境氛围的影响 |
2. 陪练网络系统的影响 |
五、 在线小提琴陪练的提升对策阐释 |
(一) 价值认同:正确认识在线小提琴陪练 |
(二) 理念构建:注重小提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三) 环节把控:教师素养对小提琴陪练的关键作用 |
(四) 资源保障:完善在线小提琴陪练的学习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在线小提琴陪练学生问卷 |
附录 二:在线小提琴陪练教师问卷 |
附录 三:在线小提琴陪练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四:在线小提琴陪练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4)校外钢琴教师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钢琴教育市场乱象丛生 |
(二)校外钢琴教师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研究不足 |
(三)基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校外钢琴教育的相关研究 |
(三)教育信念的相关研究 |
(四)教育行为的相关研究 |
(五)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 |
四、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进步主义教育 |
(三)音乐教育哲学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和问题 |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一)S老师的成长故事 |
(二)S老师教学成绩 |
(三)S老师的工作场域—D机构 |
四、研究过程 |
(一)研究准备阶段 |
(二)研究实施阶段 |
(三)研究资料的撰写 |
五、研究资料的收集 |
(一)访谈法 |
(二)观察法 |
(三)文本分析法 |
六、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一)研究资料的整理 |
(二)研究资料的分析 |
七、研究效度和研究伦理 |
(一)研究效度 |
(二)研究伦理 |
第三部分 如何理解教育:S老师的教育信念 |
一、对教育的信念: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一)“琴键有限,教育无限”的钢琴教育看法 |
(二)不偏重技术的钢琴教育目标 |
(三)需要多方面并重的钢琴教育方法 |
二、对学生的信念:我的学生都很好 |
(一)学生具有独特性:不要给学生贴标签 |
(二)学生具有自主性:我的学生是有能力的 |
(三)学生具有互哺性:有时候学生是我的老师 |
三、对教师的信念:永远葆有教育的热情 |
(一)教师要具有专业性:教师是要有能力的 |
(二)教师要具有互动性:我真的好会“玩小孩” |
(三)教师要具有发展性:学习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
四、对课程的信念:构建和谐的课程“种子” |
(一)课程的范围:“三脑”和“一心” |
(二)课程的载体:教材不是最重要的 |
(三)课程的内容:既需静态预设,也要动态生成 |
第四部分 如何实践教育:S老师的教育行为 |
一、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
(一)因材施教原则:寻找每个孩子的通关密码 |
(二)激励导向原则:请给老师最好听的表演 |
二、全面性的教学内容 |
(一)教材的选择:阶段性与系统性并存 |
(二)教材选用的依据:发展性与挑战性兼顾 |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一)经验联结法:发现生活碎片中的教学价值 |
(二)情境体验法:感受风吹过莲花般的轻柔 |
(三)趣味游戏法:搭建你的黑白键游乐园 |
(四)语言艺术法:舌尖生花,键上起舞 |
四、不一样的教学“评价” |
(一)妥协中的选择:全美钢琴评鉴考试 |
(二)考级理念:鉴定不是考试而是表演,更是钻石的打磨 |
五、多渠道的支持策略 |
(一)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活动 |
(二)积极与家长沟通 |
(三)组织教师培训工作 |
第五部分 讨论和建议 |
一、讨论 |
(一)S老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特点 |
(二)S老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 |
(三)S老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
二、建议 |
(一)校外钢琴教师可以做什么 |
(二)钢琴培训机构可以做什么 |
(三)家长可以做什么 |
第六部分 研究反思 |
附录 |
附录一 S老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编码 |
一、S老师的教育信念编码 |
二、S老师的教育行为编码 |
三、S老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编码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机构其他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五 课堂观察记录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与教师探索方法,助琴童实现梦想 ——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少儿钢琴教育基本现状概述 |
第一节 少儿钢琴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 |
一、学琴目的不同 |
二、学琴途径不同 |
第二节 少儿钢琴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 |
二、社会等级考试缺乏统一标准 |
三、改进措施 |
第二章 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 |
第一节 少儿钢琴教学理念的叙事 |
一、注重因材施教的叙事 |
二、培养学习习惯的叙事 |
三、激发音乐情感表达的叙事 |
第二节 少儿钢琴教学过程的叙事 |
一、具体教学内容的叙事 |
二、具体作品教学的叙事 |
第三章 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的分析与思考 |
第一节 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的综合分析 |
一、教师教学理念 |
二、学生学习动机 |
三、师生关系 |
第二节 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
一、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
二、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研究的不足 |
三、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研究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流水(论文提纲范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8)音乐教学中家长的参与方式对儿童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以钢琴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概念说明及本领域研究理论 |
第一节 概念说明 |
第二节 本领域研究综述 |
第二章 音乐学习中影响儿童的因素 |
第一节 音乐学习的环境因素 |
一、家长参与音乐课堂对心理安全的影响 |
二、家长参与音乐课堂对心理自由的影响 |
三、家长参与音乐课堂对心理动力/动机的影响 |
第二节 、课堂中关注学习者自身的重要性 |
第三节 、父母对儿童音乐学习积极性影响的调查 |
一、研究调查假设与被试分组依据 |
二、家长参与与儿童课堂行为的关联性 |
三、教师主观评价调查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家长参与课堂的需求 |
第四章 问卷研究有效性验证与结论 |
一、专家测评建议 |
二、研究调查结论 |
1、家长参与课堂方式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
2、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家长参与音乐课堂方式的需求 |
第五章 有关音乐教学中家长参与度的建议 |
第一节、对教师的建议 |
第二节、对家长的建议 |
附录一 |
参考文献 |
结语 |
(9)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突破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的相关研究 |
一、儿童乐器学习的理论研究 |
二、儿童乐器学习的实践研究 |
第二节 家长参与的相关研究 |
一、家长参与的理论研究 |
二、家长参与的实证研究 |
第三节 家长参与音乐学习的相关研究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小结 |
一、乐器学习实证性研究的缺乏 |
二、家长参与应用性研究的需要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确定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样本选取方法的确定 |
二、样本的选取 |
第四节 研究过程的实施 |
一、质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研究的问卷编制与实施 |
第三章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的理论阐释 |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相关概述 |
一、乐器学习相关概述 |
二、家长参与相关概述 |
第二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哲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多元诉求 |
二、心理学基础:音乐学习中的儿童发展 |
三、社会学基础:家长参与的交互作用 |
第三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的关键变量 |
一、儿童乐器学习的动力来源:动机 |
二、儿童乐器学习的关键环节:练习 |
三、儿童乐器学习的表现实践:成就 |
四、家长参与行为的三个维度 |
五、家长参与方式的四种类型 |
第四章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调查的实施过程 |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
二、信度效度的检验 |
第二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调查的量化分析 |
一、儿童乐器学习动机的特征分析 |
二、儿童乐器学习练习行为的特征分析 |
三、儿童乐器学习成就表现的特征分析 |
四、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行为的特征分析 |
五、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方式的特征分析 |
六、家长参与对儿童乐器学习影响的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调查的结果讨论 |
一、儿童乐器学习个体差异显着 |
二、家长参与行为与参与方式固化 |
三、家长参与是影响儿童乐器学习的关键因素 |
第五章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质性研究 |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质性研究的实施过程 |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
二、资料的收集整理 |
三、内容的逐步分析 |
四、研究的信度效度 |
第二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质性分析 |
一、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特征的描述 |
二、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三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质性结果讨论 |
一、家长、教师、儿童在乐器学习上存在多方面的理解差异 |
二、家长、教师、儿童间儿童乐器学习动态微观系统失衡 |
第六章 量化、质性综合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价值 |
一、为儿童发展提供重要的音乐环境 |
二、促进儿童的乐器学习与个体发展 |
三、有助于家长-教师的教育合力效应 |
第二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应然状态 |
一、家长、教师、儿童三者在乐器学习观念上的协调统一 |
二、家长、教师、儿童三者在乐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合力 |
第三节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建议 |
一、情感温暖型家长的参与 |
二、焦虑型家长的参与 |
三、过度保护型家长的参与 |
四、拒绝型家长的参与 |
结论 |
一、研究之结论 |
二、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家长访谈提纲(第一阶段)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第一阶段) |
附录四 :儿童访谈提纲(第二阶段) |
附录五 :家长访谈提纲(第二阶段)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及着作情况 |
四、孩子为什么要学琴(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开启儿童的学琴之旅?——论儿童在选择钢琴学习前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J]. 杨伟伦. 艺术大观, 2020(26)
- [2]“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D]. 张新昕.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在线小提琴陪练的个案研究[D]. 刘佳航.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校外钢琴教师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的个案研究[D]. 李佳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通往幸福与成功的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启蒙宣言[J]. 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20(05)
- [6]与教师探索方法,助琴童实现梦想 ——少儿钢琴教学个案的教育叙事研究[D]. 陆美光.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9)
- [7]流水[J]. 葛水平. 山西文学, 2020(03)
- [8]音乐教学中家长的参与方式对儿童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以钢琴教学为例[D]. 粟畅. 上海音乐学院, 2019(02)
- [9]儿童乐器学习之家长参与研究[D]. 刘畅.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10]业余学琴何必太正规!(上)[J]. 周海宏. 乐器,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