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红,常金良,水梅[1](2022)在《产业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建议》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动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的建议,包括制定道地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健全中药材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完善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功能,实现规模化集中仓储;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中药材物流人才与智力支持。
施咏滔,舒佳宾,余文慧,朱卫东[2](2022)在《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约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产地初加工在中药材质量把控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最后环节。然而,目前道地中药材产业存在种植地区分散、品种混杂、种植加工标准不一、加工方法不规范、工序重复及仓储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约化存在的问题及优势,以期为更好地建立道地中药材质量管控体系,提升道地品牌影响力提供参考。
周丽娟[3](2021)在《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中药推向国际,是我国中医药人一直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解决各种难题。现阶段,阻碍中药走向世界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必须要优化中药的加工方法,同时严格把控其生产加工等一系列过程,并且从中药采集地开始就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管。鉴于此,在研究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新型技术,旨在为中药推向国际提供一定的助力。
黄诗娅,黄卫萍,卢诗剑[4](2021)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索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文中强调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列举课程思政案例,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大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洪智慧,杜伟锋,李小宁,洪浩,朱伟豪,汪力刚,王志安,葛卫红[5](2021)在《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的可行性及相关建议》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具有减少再加工难度、便利仓储运输、减少重复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饮片质量和工业化生产程度等优势。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炮制规范中产地趁鲜加工品种少,远不能满足中药饮片的集约化、现代化、工业化生产需求,且许多饮片厂都存在"产切片"现象,增加了药监部门的工作难度。文章针对开展中药材趁鲜加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如何开展趁鲜加工和药监部门如何监管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药监部门对增加产地趁鲜加工品种的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余亦婷,张倩,皮文霞,成小兰,杨林勇,李霞,陆兔林,严国俊[6](2020)在《集约、标准化加工,信息、智能化储运: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储运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在影响中药材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产地初加工技术是源头因素,是中药材品质的关键。从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历史沿革、产地加工技术及改进、中药材仓储与运输等方面进行综述,针对产地加工及仓储运输管理等问题,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建立集约化、标准化的中药材产地采收加工技术,建立信息化、智能化仓储运输管理系统等对策,为生产出质量均一、可追溯的高品质中药材提供参考。
李佳[7](2020)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干燥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成果,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药效,其中干燥技术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干燥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当前中药材干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试验研究、逐步建立产地干燥质量标准、加强宣传与教育培训、加强行政监管以及搞好小型烘干机的推广工作等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马玉涛[8](2020)在《黄连壮苗稀植栽培技术及产地初加工干燥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研究对象,针对黄连种植、产地初加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开展了黄连种苗质量分级方法、“壮苗稀植”栽培技术以及黄连药材产地初加工干燥技术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早期阶段黄连植株的生物量动态积累、不同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氮磷钾含量以及反映黄连质量指标的总生物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醇溶性浸出物、灰分含量等的动态变化,通过试验验证建立了适合黄连种苗分级的简便操作方法和对应分级标准,通过不同移栽密度试验探讨了黄连“壮苗稀植”栽培的生理基础,通过不同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的比较研究评价了黄连产地初加工过程中不同干燥方法的优劣。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对于株高、叶片数等直观农艺指标呈现连续正态分布特点的黄连种苗群体,采用逐步聚类法可简单、高效的对种苗大小进行可靠分级。依据该方法,可将黄连种苗分为3级,对应的分级标准分别为:(1)一级苗:株高≥8.3cm,叶数≥9片;(2)二级苗:4.9cm≤株高<8.3cm,5片≤叶数<9片;(3)三级苗:株高≤4.9cm,叶数<5片。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一级苗到三级苗在移栽1个月后的成活率呈递减趋;移栽6个月后取样测定的结果表明,质量等级较高的黄连一级、二级苗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质量等级最低的三级苗;此外,与移栽时的种苗生物量相比,一级苗、二级苗、三级苗在移栽后6个月时的鲜生物量的相对增加率分别为20.72%、13.80%、5.02%,不同级别种苗之间的差异显着,说明本研究建立的黄连种苗分级方法能很好反映不同级别种苗之间的生长差异。2.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本试验设置为3万株/667m2、5万株/667m2、7万株/667m2、9万株/667m2)显着影响黄连叶片数、株高和全株生物量,不同时期黄连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根冠比、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特性、总生物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稀植有利于黄连移栽后早发,植株更健壮,光合作用进行更旺盛,在相同的生长期间内,稀植密度下黄连植株生物体量更大。不同密度处理下根茎干物质量之间关系为3万株/667m2>5万株/667m2>7 万株/667m2>9万株/667m2。黄连不同部位中可溶性糖、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总生物碱和4种主要生物碱含量高低顺序均为3万株/667m2>5万株/667m2>7万株/667m2>9万株/667m2。从种苗早发性、植株个体质量性状和生物碱含量积累角度考虑,3万株/667m2密度处理为最佳。从产量角度考虑,对照组处理为最佳。因此,兼顾黄连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可适度降低种植密度。3.60℃、80℃、100℃、120℃等4个不同温度烘干处理下,60℃烘干处理下,药材的灰分总含量最低,总生物碱、醇溶性浸出物、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最高。阳光晒干、大功率电热干燥、滚筒型明火干燥等3种干燥方式中,阳光晒干与大功率电热干燥方法在各质量评价指标中更优。另外,滚筒型明火干燥方法会产生明显焦黑状黄连干燥样品,经检测,其醇溶性浸出物、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等质量指标均达不到药典要求。阳光晒干与电热干燥所得样品则均符合药典规定。因此,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大功率电热干燥为最适宜的大规模黄连鲜药材干燥方法。该研究结果为黄连种苗分级、适宜栽培密度以及药材产地初加工过程中的干燥方法提供了科学参考。
郑丽美[9](2020)在《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翘作为中药材应用十分广泛,以其抗逆性强、疗效显着、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连翘作为武安市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在武安市连翘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经营管理、采收加工、市场流通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等方法,对武安市连翘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生产经营模式等环节进行调研,了解连翘产业现状,分析了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连翘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武安市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表明,连翘生产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为野生连翘林和人工栽植林。同时,对生产经营主体(药材基地、农户)的基本情况、经营模式、栽培管理、连翘初加工、专业技术培训、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深入剖析制约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连翘生产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是栽植连翘种质基源不清,野生连翘有待提纯复壮,生产管理技术更新缓慢,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二、连翘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的主要因素是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经营理念传统、销售渠道单一,信息流通不畅;三、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层次有待提升。结合武安区位优势和生产实际,从连翘的生产经营、栽培管理、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即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培育连翘优质丰产品种、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推行规范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在加工和流通环节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创新“基地共建共享”生产经营模式,从而推动武安市连翘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张欣蕊[10](2020)在《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困境与对策》文中指出分析了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的重要性,并剖析了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发展的对策。
二、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
1.1 黑龙江省中药材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 |
1.2 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需求不断加大 |
1.3 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已初步形成 |
2 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1 产地初加工技术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
2.2 集中仓储物流基地收储率不高 |
2.3 产业主体缺乏对现代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
3 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建议 |
3.1 制定道地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健全中药材现代物流标准体系 |
3.2 完善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功能,实现规模化集中仓储 |
3.3 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中药材物流人才与智力支持 |
(2)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约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道地中药材的特点 |
1.1 道地中药材的历史性 |
1.2 道地中药材的区域性 |
2 道地中药材与产地初加工 |
2.1 产地初加工对道地中药材的影响 |
2.2 道地中药材特色产地初加工 |
3 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问题及集约化 |
3.1 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的问题 |
3.2 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约化 |
4 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约化的优势 |
4.1 有利于促进道地产区中药材产业规范化 |
4.2 有利于产地初加工方法统一 |
4.3 有利于建立道地中药材种植与产地初加工标准 |
5 结语 |
(3)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存在的不足 |
2 各种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 |
2.1 根与地下茎类药材 |
2.2 植株果实类药材 |
2.3 种子类药材 |
2.4 花卉类药材 |
2.5 叶类和草类药材 |
2.6 皮类药材 |
3 传统药材干制技术 |
3.1 自然干燥 |
3.2 升温干制 |
3.3 硫磺干燥 |
4 新型干制技术 |
4.1 微波干燥 |
4.2远红外线干燥 |
4.3 真空冻干技术 |
4.4 热泵干燥 |
5 结语 |
(4)《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思政概况 |
二、《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课程简介 |
三、《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
(一)推动立德树人的发展需求 |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
(三)《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课程改革的需要 |
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思政教育的设计 |
(一)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
(二)挖掘思政元素 |
1. 通过讲解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发展史,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专业自信 |
2. 养成学习中医药典籍的良好习惯 |
3. 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的发展意识 |
4. 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 |
五、课程思政的实践操作 |
六、《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课程思政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 |
(二)做好思政教育和课堂教学的统筹工作 |
七、结语 |
(5)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的可行性及相关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产地趁鲜加工历史沿革 |
1.产地趁鲜加工的古文献记载 |
2.现有法规允许的产地趁鲜加工品种 |
3.文献中产地趁鲜加工品种 |
产地趁鲜加工的可行性 |
1.产地趁鲜加工的优势 |
1.1减少重复环节,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
1.2有利于保留有效成分,提高饮片质量 |
1.3提高了产地加工机械化、规模化程度,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
2.产地趁鲜加工的有利条件 |
3.政策的支持 |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可能存在的问题 |
2.对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管理的建议 |
2.1建立产地趁鲜加工品种执行标准 |
2.2明确责任主体,规范产地加工条件 |
2.3开展试点生产,加强政府监督 |
小结 |
(6)集约、标准化加工,信息、智能化储运: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储运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地初加工的背景及现状 |
1.1 产地初加工的历史沿革 |
1.2 产地初加工存在的问题 |
1.2.1 产地初加工各环节缺乏标准化 |
1.2.2 传统产地初加工技术落后 |
2 产地初加工技术及储运管理的策略 |
2.1 产地初加工技术的标准化 |
2.1.1 确立药材生长年限及采收时期 |
2.1.2 改进加工及干燥方法 |
2.2 中药材仓储与运输管理 |
2.2.1 引用仓储管理技术 |
2.2.2 强化中药材运输管理 |
3 总结 |
(7)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干燥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重要性 |
二、中药材干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
1、初加工方法混乱 |
2、传统硫磺干燥工艺屡禁不止 |
3、大中型烘干设备推广受阻 |
三、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发展措施 |
1、加强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试验,建立产地干燥标准 |
2、加强宣传与教育培训 |
3、加强行政监管 |
4、搞好小型烘干机的推广工作 |
四、结语 |
(8)黄连壮苗稀植栽培技术及产地初加工干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黄连概述 |
1.2 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现状研究 |
1.3 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 |
1.4 中药材种植密度研究 |
1.5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干燥方法研究 |
1.6 黄连资源及其地理分布 |
1.7 黄连的栽培技术 |
1.8 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 |
1.9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2.1 黄连种苗分级试验设计 |
2.2.2 黄连壮苗稀植试验设计 |
2.2.3 黄连鲜药材初加工干燥试验设计 |
2.3 试验材料 |
2.4 调查及测定方法 |
2.4.1 壮苗稀植条件下黄连外观性状调查 |
2.4.2 逐步聚类分析步骤 |
2.4.3 黄连氮、磷、钾含量测定 |
2.4.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4.5 生物总碱含量的测定 |
2.4.6 小檗碱等主要生物碱组分含量的测定 |
2.4.7 线性关系考察 |
2.4.8 精密度试验 |
2.4.9 稳定性试验 |
2.4.10 重复性试验 |
2.4.11 加标回收率试验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黄连种苗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研究 |
3.1.1 分级指标的确定 |
3.1.2 测定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3.1.3 初始分级和聚类中心的确立 |
3.1.4 分级的修正 |
3.1.5 确立不同级别间临界值 |
3.1.6 不同级别黄连种苗移栽验证试验结果的比较 |
3.2 壮苗稀植对黄连早期生长的影响 |
3.2.1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早期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密度种植下盐酸表小檗碱在黄连不同部位的积累趋势 |
3.2.3 不同密度种植下盐酸黄连碱在黄连不同部位的积累趋势 |
3.2.4 不同密度种植下盐酸巴马汀在黄连不同部位的积累趋势 |
3.2.5 不同密度种植下盐酸小檗碱在黄连不同部位的积累趋势 |
3.2.6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不同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3.2.7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不同部位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8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光合作用的影响 |
3.2.8.1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CO2响应曲线的影响 |
3.2.8.2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光强响应曲线的影响 |
3.2.9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不同部位总氮含量的影响 |
3.2.10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不同部位总磷含量的影响 |
3.2.11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不同部位总钾含量的影响 |
3.3 不同温度及方式对黄连初加工产品性状的影响 |
3.3.1 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下黄连折干率及含水量的影响 |
3.3.2 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对黄连药材灰分和醇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
3.3.3 不同干燥温度及方式对黄连药材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3.3.4 不同干燥温度及方式下黄连药材性状影响 |
4 讨论 |
4.1 黄连种苗分级的必要性 |
4.2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1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早期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2.2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4.2.3 黄连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体内小檗碱等有效成分的影响 |
4.2.4 不同种植密度对黄连可溶性糖含量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
4.3 不同初加工干燥方式对黄连药材品质的影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7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药材 |
2.1.2 中药材产业 |
2.2 理论依据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产业组织理论 |
2.2.4 农业现代化理论 |
第3章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 |
3.1 武安市中药材产业概况 |
3.1.1 武安市中药材生产条件 |
3.1.2 中药材主要区域分布 |
3.1.3 生产规模状况 |
3.1.4 合作经营组织状况 |
3.1.5 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情况 |
3.1.6 政策扶持 |
3.2 武安市连翘生产情况调查 |
3.2.1 武安市连翘资源概况 |
3.2.2 连翘生产情况调查 |
3.3 武安市连翘加工情况调查 |
3.4 武安市连翘营销情况调查 |
3.5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
第4章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
4.1 武安市连翘生产环节的制约因素 |
4.1.1 栽植连翘种质基源不清,野生连翘有待提纯复壮 |
4.1.2 连翘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
4.1.3 生产管理技术传统,知识更新缓慢 |
4.1.4 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
4.2 武安市连翘加工环节的制约因素 |
4.2.1 加工企业规模小,深加工程度不够 |
4.2.2 缺乏地标性品牌 |
4.3 武安市连翘营销环节的制约因素 |
4.3.1 经营观念传统,销售渠道单一 |
4.3.2 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 |
4.3.3 信息流通不畅 |
第5章 促进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5.1 创新连翘生产经营模式 |
5.2 培育连翘优质丰产品种,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
5.2.1 加强连翘种质资源保护 |
5.2.2 重视种质提纯复壮 |
5.2.3 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 |
5.2.4 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
5.3 推行生态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 |
5.4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
5.4.1 培育龙头企业 |
5.4.2 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
5.5 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增加市场竞争力 |
5.6 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 |
5.7 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 |
5.8 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10)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困境分析 |
2 提高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质量的措施 |
2.1 构建产地干燥质量标准 |
2.2 强化宣传教育 |
2.3 加强行政监管 |
3 总 结 |
四、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中药材现代物流发展建议[J]. 吴艳红,常金良,水梅. 物流技术, 2022(02)
- [2]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约化分析[J]. 施咏滔,舒佳宾,余文慧,朱卫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2
- [3]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技术[J]. 周丽娟. 现代园艺, 2021(13)
- [4]《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 黄诗娅,黄卫萍,卢诗剑.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1(05)
- [5]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的可行性及相关建议[J]. 洪智慧,杜伟锋,李小宁,洪浩,朱伟豪,汪力刚,王志安,葛卫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1)
- [6]集约、标准化加工,信息、智能化储运: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储运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J]. 余亦婷,张倩,皮文霞,成小兰,杨林勇,李霞,陆兔林,严国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7]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干燥技术的应用[J]. 李佳. 农业工程技术, 2020(23)
- [8]黄连壮苗稀植栽培技术及产地初加工干燥方法研究[D]. 马玉涛.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9]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郑丽美.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10]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困境与对策[J]. 张欣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