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数学学报第18卷2003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王保红[1](2013)在《基于Nature和Science20世纪内容计量分析的科学发展态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描述科学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科学史研究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到目前为止,对20世纪科学的发展态势,很少有全面系统地给予科学史视角的分析论证。因此,本论文将20世纪的科学整体作为研究的对象,选取在国际上影响卓着的最典型的两份综合性科学期刊——Nature和Science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采用内容定量分析方法,分别对Nature和Science1901~2000年各100年间的内容做计量分析,并对20世纪科学发展的内史做了进一步阐释,将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梳理20世纪科学发展的微观历史过程,探索20世纪科学发展动态与趋势,并对21世纪科学发展做一点预测。计量分析的基础是针对计量对象设置出科学有效的计量指标。本文计量指标的设定关键是要对科学进行分类。因此我们首先对现今存在的科学分类方式分六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上对科学分类做了探讨,同时也为本文涉及到的科学的相关词汇进行了界定或说明;其次对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体系及现今采用的实用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体系,进行了微观上的实证研究。这两方面的研究从理论上厘清了科学的分类,为本文计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保障和实践基础,也是本文探讨科学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结合计量对象Nature和Science本身所使用的科学分类方式,最后确定了本文的计量指标,并对资料概况、指标的范畴、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做了详细的陈述。分别对Nature和Science进行计量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将Nature内容分13类学科、Science内容分11类学科进行分类统计,按照年代和期刊号生成相应的学科分布表,将此作为原始数据进一步做出学科发展曲线图、柱形图以及比较图,阐明就此反映出的学科发展态势,并将其归于基础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分别讨论了其学科发展态势,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比较分析,得出由Nature和Science各自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进一步将Nature和Science共有的六大基础科学、两个人文社会科学以及两个应用科学,分别做相对应的比较分析,得出各个学科的发展态势,以及三大类的相应发展态势,再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做对比分析,得出Nature和Science共同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继续考察各个学科20世纪的发展内史,将计量分析结果与内史的分析论证相结合,归结出各个学科20世纪发展的特点和态势,以及各个学科可能的21世纪发展趋势,最后利用物质层次结构与科学学科结构的关联性分析,阐明了科学发展的关联性、整体性、共融性和逻辑层次性。关于20世纪科学发展总态势,本文提出几点结论:20世纪科学发展以物理学为先导,带动其他基础科学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时代;20世纪科学发展整体上是上升的,但有兴盛期、静默期,甚至是停滞和消退阶段的存在;基础科学发现、应用技术发明、改变人类生存模式、再到人文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变,是科学发展的完整链条等。在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研究的基础上,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做了一点科学预测,认为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将是21世纪的科学前沿,而且物理学和生命科学仍然是可能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学科,21世纪科学将是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高度融合并生成崭新的综合学科发展的时代。
夏建国[2](2005)在《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农业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将会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和配套措施,才能使区域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在灌区的研究较为完善、系统,但对大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为此,本研究拟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四川农业水资源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缺少大型骨干调蓄工程;农业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工程老化失修;农业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农转非”趋势日趋明显;农业水资源分割管理,难以更好发挥综合效益等,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解决四川农业水资源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和典型调查,分别构建了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对四川农业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运用用水定额法、回归分析和灰色系统模型对2010和2020年农业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和水权制度角度探讨了农业水资源的分配,提出相应的配置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以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基础,计算出了四川农业水资源量。全省农业水资源量为4005.36亿m3,其中土壤水资源量为1457.79亿m3,占全省农业水资源的35.80%,各类农业用地和各市州之间土壤水资源量差别较大。2003年全省包括土壤水资源量在内的农业耗水总量为1584.57亿m3,由土壤提供的非重力水资源占其92.00%,表明土壤水资源也是农业用水的供给者,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土壤水资源对农业的贡献。 (2)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建立了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17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评价,并分别按准则层和目标层探讨了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隶属度为0.3210,总体上处于较低可持续利
罗妮娜[3](2004)在《用BP网络预测杭州西湖富营养化的短期变化趋势》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日益增强,人工神经网络已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于复杂系统的预测模型中。本研究选用了含三层网络结构,Levenberg-Marquardt规则训练前向算法的BP神经网络来模拟西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本研究在西湖共设了8个采样点,收集了2000年1月至2001年4月西湖常规监测的水生生态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最能代表西湖水质状况的7号点(湖心)作为研究对象,并用该方法筛选了部分水质参数,作为BP网络的输入变量。同时,用插值的方法生成足够多的样本数,解决了本研究中样本不充足的问题。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找出最能反映西湖富营养化状况变化趋势的水质因子,建立最佳的网络方案,预测西湖富营养化状况(叶绿素a的浓度)的短期变化趋势。并用3号点(中山码头)的数据检验了网络的泛化性能,发现网络输出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结果表明,水温和叶绿素a是影响未来一周的叶绿素a含量的最重要的水质因子,以这两者作为输入变量建立的网络简单、快捷,比其他线性数值模拟预测有较大的优势。说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有效合理的模拟富营养化进程中的非线性行为,并能成功预测西湖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的短期变化趋势,可为西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物数学学报第18卷2003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数学学报第18卷2003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ature和Science20世纪内容计量分析的科学发展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3 研究思路及内容结构 |
4 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科学的分类与计量的基础 |
1.1 科学分类的维度分析 |
1.1.1 科学的一维分类 |
1.1.2 科学的二维分类 |
1.1.3 科学的三维分类 |
1.1.4 科学的四维分类 |
1.1.5 科学的五维分类 |
1.1.6 科学的六维分类 |
1.2 科学分类的实证研究 |
1.2.1 国际标准学科分类体系 |
1.2.2 国际标准自然科学学科分类体系 |
1.2.3 国际实用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体系 |
1.2.4 国际实用信息资源自然科学学科分类体系 |
1.2.5 结论与启示 |
1.3 计量指标的设定 |
1.3.1 资料来源 |
1.3.2 计量指标的确定与范畴 |
1.3.3 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二章 NATURE 1901-2000内容的计量分析 |
2.1 NATURE的综述 |
2.2 NATURE 1901-2000内容的计量分析 |
2.2.1 NATURE反映的基础科学发展态势 |
2.2.2 NATURE反映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 |
2.2.3 NATURE反映的应用科学发展态势 |
2.2.4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
2.3 从NATURE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 |
第三章 SCIENCE 1901-2000内容的计量分析 |
3.1 SCIENCE的综述 |
3.2 SCIENCE 1901-2000内容的计量分析 |
3.2.1 SCIENCE反映的基础科学发展态势 |
3.2.2 SCIENCE反映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 |
3.2.3 SCIENCE反映的应用科学发展态势 |
3.3 从SCIENCE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 |
第四章 NATURE和SCIENCE的计量结果比较分析及验证 |
4.1 总信息量的比较 |
4.2 NATURE和SCIENCE反映出的科学发展态势对比分析 |
4.2.1 基础科学发展态势对比分析 |
4.2.2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对比分析 |
4.2.3 应用科学发展态势对比分析 |
4.2.4 与国内外对NATURE和SCIENCE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
4.3 NATURE和SCIENCE共同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 |
第五章 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分析 |
5.1 20世纪基础科学发展态势研究 |
5.1.1 20世纪生物学发展态势 |
5.1.2 20世纪化学发展态势 |
5.1.3 20世纪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
5.1.4 20世纪数学发展态势 |
5.1.5 20世纪物理学发展态势 |
5.1.6 20世纪天文学发展态势 |
5.2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研究 |
5.2.1 20世纪人类学发展态势 |
5.2.2 20世纪历史学及艺术与文学发展态势 |
5.3 20世纪应用科学发展态势研究 |
5.3.1 20世纪医学发展态势 |
5.3.2 20世纪工程技术发展态势 |
5.4 20世纪科学发展总态势分析 |
结束语 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附录1 NATURE 20世纪内容统计表 |
附录2 SCIENCE 20世纪内容统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
1.1.1 国际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
1.1.2 中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
1.2 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 |
1.2.1 国际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 |
1.2.2 中国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 |
1.3 农业需水预测研究 |
1.3.1 国际农业需水预测研究 |
1.3.2 中国农业需水预测研究 |
1.4 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
1.4.1 国际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
1.4.2 中国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
1.5 水权理论与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
1.5.1 国际农业水权制度与水资源配置研究 |
1.5.2 中国农业水权制度与水资源配置研究 |
1.6 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 |
1.6.1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1.6.2 节水农业效益评价 |
1.6.3 农业需水预测 |
1.6.4 农业水资源配置 |
1.6.5 水权制度与农业水资源配置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1.1 四川水资源状况 |
2.1.2 四川农业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
2.1.3 研究意义 |
2.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2.2.1 研究目标 |
2.2.2 研究内容 |
2.3 材料与方法 |
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5 技术路线 |
第3章 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 |
3.1 四川农业水资源的估算 |
3.1.1 农业水资源估算方法 |
3.1.2 四川农业水资源量 |
3.1.3 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2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3.2.1 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
3.2.2 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评价 |
3.3 小结 |
第4章 四川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 |
4.1 四川节水农业现状分析 |
4.1.1 节水灌溉 |
4.1.2 旱作农业 |
4.1.3 四川节水农业的问题 |
4.2 节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3 节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值 |
4.3 节水农业效益评价 |
4.3.1 主成分分析 |
4.3.2 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 |
4.4 小结 |
第5章 四川农业需水预测 |
5.1 农业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
5.1.1 灌溉面积变化趋势 |
5.1.2 供用水变化趋势 |
5.1.3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供水趋势分析 |
5.1.4 水旱灾害变化趋势 |
5.2 现状农业需水量的估算 |
5.3 农业需水预测 |
5.3.1 回归分析 |
5.3.2 GM(1,1)灰色预测 |
5.3.1 用水定额法 |
5.4 小结 |
第6章 四川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模型应用 |
6.1 农业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 |
6.1.1 单一作物种植制度模型 |
6.1.2 多种作物之间水量分配模型 |
6.1.3 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模型 |
6.2 农业水资源配置模型的求解 |
6.2.1 单一作物灌溉制度的求解 |
6.2.2 农作物间面积的优化 |
6.2.3 区域农业水资源量优化模型 |
6.3 四川农业水资源系统优化 |
6.3.1 非充分灌溉制度下的灌溉制度 |
6.3.2 作物最优种植比 |
6.3.3 区域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分配 |
6.3.4 农业水资源优化分配结果分析 |
6.4 小结 |
第7章 四川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农业水权制度 |
7.1 四川农业水权制度构建 |
7.1.1 建立农业水权制度的必要性 |
7.1.2 四川农业水权制度的现状 |
7.1.3 建立农业水权制度的主要环节 |
7.1.4 农业水权的取得 |
7.1.5 农用水权制度的形式 |
7.1.6 农业水权制度的建立 |
7.2 四川农业水权转让与农用水期权 |
7.2.1 农业水权转让 |
7.2.2 水权制度配置农业水资源的思路 |
7.2.3 农业水权的期权 |
7.3 农业水价机制与体系 |
7.4 改革农业水权制度的建议 |
7.5 小结 |
第8章 结论、特色及建议 |
8.1 结论 |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8.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课题 |
(3)用BP网络预测杭州西湖富营养化的短期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富营养化研究 |
1.2 人工神经网络 |
1.3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西湖及其概况 |
2.2 研究概况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选取研究对象 |
3.2 构建BP神经网络 |
3.3 网络性能测试 |
第四章 总结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生物数学学报第18卷2003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ature和Science20世纪内容计量分析的科学发展态势研究[D]. 王保红. 山西大学, 2013(12)
- [2]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D]. 夏建国.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 [3]用BP网络预测杭州西湖富营养化的短期变化趋势[D]. 罗妮娜. 浙江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