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地球课程导论——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新认识

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地球课程导论——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新认识

一、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地球概论课程——月相变化规律新解(论文文献综述)

王景晨[1](2021)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地理师范生成长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韩雪娇[2](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三角函数应用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STEAM教育应运而生。STEAM教育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科壁垒,综合各学科知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艺术素养,最终成为适合未来世界发展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很多基于此理念的课程设计,但是针对数学科目的课程设计,尤其是高中数学内容的课程设计少,针对高中数学同步课程的教学设更是少之又少,STEAM教育中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数学,笔者认为数学作为STEAM教育的核心素养之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使用。高中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概括,学生看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STEAM教育理念的融入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基础性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以STEAM教育作为理论指导,总结归纳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和模式。结合高中三角函数教学内容,尝试探索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流程:(1)准备阶段:本阶段分为三个环节。(1)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初始能力、现有知识水平分析。便于设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在分组实验时把相近水平的同学分在一组。(2)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能够与教材内容结合的其他科知识、问题情境、需要准备的教学工具、设备、技术。(3)教学目标分析:核心素养教学目标、STEAM教育素养教学目标。(2)实施阶段:本阶段包括七个环节。(1)情境引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的学习兴趣。(2)发现问题:让学生尽可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对问题产生充分的关注和好奇。并猜想、讨论问题或现象的原因、把握方案的整体设计方向。(3)计实验、评估实验:分成小组、分工合作。设计方案,确定需要的装置、并对方案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是小组之间的互评和老师对小组实验的可行性、准确性进行评估。但老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方案导致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改进实验。书面形式写出整体方案,需要的工具、技术设备、需要的时间、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收集的数据。(4)实验准备:准备需要的实验装置、分配每个成员负责的工作。实验装置的准备可以每个小组不相同,可以根据所设计的方案准备设备。(5)实施实验:实施实验并调试和改进实验,发现问题、验证问题,如果实验不成功,也是探索活动的一部分,实验并不一定成功,如果实验失败,需要学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实验,再实施实验。(6)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收集所需要的数据,使用数学工具分析数据。(7)检验结果: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与猜想一致,如果不相同,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3)评价阶段:此阶段主要是交流学习、总结反思。小组内部总结本次实验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和规避的办法。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帮助分析问题的原因。(4)应用阶段:本阶段主要内容是丰富知识、迁移应用。经过一个实验的实施,学生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有了一定的方法,设置一个类似的问题,学生解决,迁移应用。以三角函数为内容的STEAM课程的三个教学设计分别为:三角函数与月相、三角函数与单摆、三角函数与声波。得出如下启示:(1)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STEAM教育理念下课程的教学设计。STEAM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有效解决现在高中数学课枯燥难懂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STEAM素养,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2)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需要多方协作。STEAM教育要求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对环境、设备的要求较高,现阶段我国教育条件有限,大多数地方无法达到要求,因此,设计实验时,应引导学生使用日常用品自制实验,降低试验成本,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此外,STEAM教育是多学科融合的课程,需要多科目老师,甚至是其他职业的人才协作沟通,这些都需要教育各方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肖盼[3](2020)在《高中地理人教版“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学校教育中,各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地理学科而言,高中是高等师范院校学习的基础,高等师范院校不仅是高中的继续和深入,其所培养的教育人才将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高中与高等师范院校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高中地理教师的很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发起了新的挑战。为此,进行高中与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衔接研究尤为必要和重要。“行星地球”作为学习高中地理的第一章,是学习其他章节的重要基础,高等师范院校与其相关联的教材是《地球概论》,所以从“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角度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初步探索。通过分析课标、教材、高考题、会考题,结合问卷调查梳理出了“行星地球”的教学点。对《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为后期进行“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研究提供依据。以贵州省部分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师和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铜仁学院的部分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出“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现状,并从现状中获得“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为使地理师范生的调查结果更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对高等师范院校讲授《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总结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归纳出“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存在以下教学衔接问题:第一,高中教师的衔接意识较强,但《地球概论》的知识难度较大,与高中学情不太符合,内容上又没有与高中教材对应,查阅起来比较耗费时间,进而使部分高中教师较少关注“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第二,“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关联性强,但二者的少部分关联性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球概论》对中学地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辅助;第三,多数地理师范生的学习是以被动学习为主,其学习意识较弱,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多数地理师范生的衔接意识较弱,甚至没有衔接意识;第四,部分高校教师对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师范专业文理科比例相当的学情考虑的不够深入,对地理基础较差的理科生的关注不够;第五,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衔接意识需进一步加强;第六,高校教师与中学地理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不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对“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内容上的衔接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以前面分析总结出的“行星地球”教学点为基础,结合《地球概论》,梳理出“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关联性知识,并对比分析二者的衔接知识异同,得到“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关联性强,但也存在以下三个差异性:“行星地球”的少部分知识点在《地球概论》中并未涉及;“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少部分关联性知识的关联性不够;《地球概论》中少部分关联性内容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不高。综合以上分析结果,首先从“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内容上提出相关的衔接建议和对策。以前面分析得到的“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关联性知识的异同为依据,分别获得“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处理意见,供高中教师、高校教师、地理师范生参考。由于“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的包含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衔接。因此,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教学衔接的其他问题,从高中和高等师范院校两个方面,高中学校、高中教师、高等师范院校院系、高校教师四个角度提出相关的教学衔接建议和对策。高中教学衔接和对策方面,首先高中要丰富高中地理教师的备课参考资料;第二,开展相关的研讨会和专题讲座;第三,高中教师可以查阅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树立科学精神;第四,高中教师可以参照分析得到的“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内容衔接建议和对策,从《地球概论》中选择部分内容补充“行星地球”的教学。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衔接建议和对策方面,高等师范院校院系首先要加强高中与高等师范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可以邀请中学教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第三,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地理师范生到中学进行教育见习;第四,可以组织高校教师与高中教师共同编写高中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衔接知识参考资料;第五,可以建立“教学衔接交流群”,为高校教师、高中教师和地理师范生的交流沟通搭建平台,使三者能随时进行沟通交流。

杨雨[4](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所有的地理教育实践者一起应对。高师地理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地理教师,其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现状水平,直接影响着地理新课程改革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整体质量。基于活动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理论基础,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以地理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对高师地理师范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理论探讨方面:构建了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体系,阐述了每一项能力的内涵与表现;对高师地理师范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进行了水平划分,并进行了现有水平认定。实践研究方面:基于能力体系与能力的水平划分,分析了当前地理师范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存在设计流程不科学、设计内容不丰富、实践活动课堂的掌控力薄弱、难以制作出科学的评价量表及科学地运用评价量表、对实践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等缺乏创新性思考、反思被动且反思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体现在三个方面:高师地理院系的地理实践课程教学投入不足、与中学的联系不紧密、地理师范生的师范性弱化。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以高师地理师范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体系中的设计能力、开展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为策略的提出导向,结合高师地理院系、中学学校、地理师范生,针对每一项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一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文亚婷[5](2018)在《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历程教育叙事研究》文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随着知识科技的迅猛发展,教师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社会全面关注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纲要》)明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而专家型教师阶段是代表着教师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阶段,因此,培养专家型教师,不仅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目标诉求。由于我国的中学地理长期处于“副科”边缘化位置,对地理教育重视度不足,发展比较薄弱。全面开展的地理教育改革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因此,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成为必然之势。只有促进地理教育工作者向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全球意识、地理实践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素养,提升地理教育质量。每个个体都会受到独特宏观社会背景及微观成长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专家型地理教师的成长,不仅要学习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智慧等,也必须重视其成长历程,深入挖掘、全面立体地重现专家型地理教师的成长道路。鉴于此,本文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教育叙事研究范式,采用叙事研究能够让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了一位河南省的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深入观察她的真实教育生活世界,通过深度访谈来倾听她的内心声音,希望通过展示张老师的实然成长经历和专业发展故事,更全面、更立体地重现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的历程。本研究将专家型教师成长与地理学科相结合,在提炼专家型教师成长之共性规律的同时,从地理学科的专业特殊性的角度出发,对地理学科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经历和专业发展过程进行深入而翔实的教育叙事研究,以时间发展为叙述线索,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叙述方式采用第一人称,缩短与读者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性与可读性,对于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发现,“终身学习”的坚定信念,即教师的自我完善愿望和专业自主意识,促使教师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与超越;该专家型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源于她的个体成长经历中的理解和生成,并推动其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求索教育真谛;职业责任感、积极乐观的心态及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是该专家型地理教师纾解压力和解决难题的秘诀,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激励因素;教师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我建构能优化教学实践,促进优质教学,是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根基;教学反思和研究是专家型教师自我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核心因素与重要路径;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对专家型教师职业选择、理想树立和事业成就有深刻影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和环境是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的坚实后盾;学校环境、教师群体文化及成长平台为专家型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据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研究对象张老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叙事研究关注的是个体,重在经验的理解,因而笔者尝试以一个建构主义者之角色,从解释学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遵照教育叙事研究之本质,对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的成长历程做详细及深刻的了解、探讨与解释,而非提出具有广泛意义上的理论或结论。

孙汉群[6](2017)在《关于地球概论课程改革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地球概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地球概论课程改革要以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在调整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切合实际的教材,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推进实践教学,并将信息技术与地球概论课程有机整合,促进地球概论课程的发展.

杨琴,朱金峰,秦趣[7](2017)在《高师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探究——基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深入剖析了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并对与中学地理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等有关的文献展开研究,结合高中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高师地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师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培养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曾兰华,欧先交[8](2016)在《高师地理专业地球概论抽象宇宙空间与天体运动的教学应对》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地球概论课程的难点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相应对策.认为适当运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总结规律和学生演示天体运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王建迪,周翠红[9](2016)在《自制教具对“月相变化规律”之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教具制作教具制作背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月相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难懂[1],学生没有实际观察的经验,对天体运动没有形成形象思维,且高考及其他的考试中极少涉及,地理教师也很少讲解,所以月相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盲区,同时更是一个难点[2]。但月相与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月相某一时刻的形状、亮面凸向、在天空中的方位等可推算出月亮升落时刻,判定该天农历大概日期以及观察时大概时刻[3],可见,月相在生活中有较广泛地

张莉萍,李亦秋[10](2015)在《高师《地球概论》课程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探究》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颁布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培养是高师《地球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该文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情感与态度三方面分析《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地理素养内涵,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地理素养策略.

二、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地球概论课程——月相变化规律新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地球概论课程——月相变化规律新解(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三角函数应用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STEAM教育研究现状
        1.4.2 国外STEAM教育研究现状
        1.4.3 三角函数教学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跨学科研究法
    1.6 研究思路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STEAM教育理念
    2.1 STEAM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
    2.2 STEAM教育的内涵
    2.3 STEAM教育的特征
        2.3.1 基于真实问题的情景性
        2.3.2 多学科融合性
        2.3.3 信息技术增强性
        2.3.4 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
第3章 数学教学设计
    3.1 数学教学设计
    3.2 STEAM教育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原则
        3.2.1 注重引入真实情境原则
        3.2.2 趣味性原则
        3.2.3 跨学科性原则
        3.2.4 合作学习原则
    3.3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
第4章 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4.1 课程标准分析
        4.1.1 三角函数课程标准分析
        4.1.2 函数应用课程标准分析
        4.1.3 函数与数学模型课程标准分析
        4.1.4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课程标准分析
        4.1.5 美与数学的周期课程标准分析
    4.2 高中三角函数教材内容分析
        4.2.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4.2.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2.3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4.2.4 数学建模活动:周期现象的描述
        4.2.5 高中三角函数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5章 三角函数应用教学设计
    5.1 三角函数的应用——单摆
        5.1.1 学情分析
        5.1.2 教学目标
        5.1.3 重点难点
        5.1.4 准备工具
        5.1.5 教学手段
        5.1.6 教学方法
        5.1.7 教学过程
    5.2 三角函数应用——声波
        5.2.1 学情分析
        5.2.2 教学目标
        5.2.3 重点难点
        5.2.4 准备设备
        5.2.5 教学手段
        5.2.6 教学方法
        5.2.7 教学过程
    5.3 三角函数的应用—月相
        5.3.1 学情分析
        5.3.2 教学目标
        5.3.3 重点难点
        5.3.4 准备设备
        5.3.5 教学手段
        5.3.6 教学方法
        5.3.7 教学过程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STEAM教育理念的优势
        6.1.2 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教学设计的过程
    6.2 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6.2.1 缺少课程的有效实施
        6.2.2 学科的融合较单一
    6.3 研究启示
        6.3.1 高中教师应积极探索设计STEAM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程
        6.3.2 STEAM课程的实施需要教育大环境的支持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中地理人教版“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高中地理人教版“行星地球”教学分析
    2.1 “行星地球”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2.1.1 “行星地球”课程标准分析
        2.1.2 “行星地球”教材分析
    2.2 全国高考卷中“行星地球”相关内容梳理及高频考点分析
        2.2.1 “行星地球”直接相关的高考卷内容梳理及高频考点分析
        2.2.2 “行星地球”间接相关的高考卷内容梳理及高频考点分析
    2.3 学业水平考试中“行星地球”相关内容梳理及高频考点分析
        2.3.1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纲分析
        2.3.2 学业水平考试中“行星地球”相关内容梳理及考点分析
    2.4 “行星地球”教学点的调查分析
        2.4.1 调查目的和对象
        2.4.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4.3 调查结果分析与总结
    2.5 “行星地球”教学点分析
3 “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现状及对比分析
    3.1 《地球概论》课程分析
        3.1.1 《地球概论》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3.1.2 《地球概论》教材内容分析
    3.2 “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现状调查
        3.2.1 调查目的和对象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2.3 调查结果分析
        3.2.4 调查结果总结
    3.3 “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教学衔接内容对比分析
        3.3.1 “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概论》的关联性分析
        3.3.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概论》的关联性分析
        3.3.3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概论》关联性分析
        3.3.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球概论》关联性分析
        3.3.5 “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内容衔接分析
4 “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教学衔接建议和对策
    4.1 “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内容衔接建议和对策
        4.1.1 “行星地球”的教学内容衔接建议和对策
        4.1.2 《地球概论》的教学内容衔接建议和对策
    4.2 高中与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衔接建议和对策
        4.2.1 高中教学衔接建议和对策
        4.2.2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衔接建议和对策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4)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课改推动着地理实践力备受重视
        二、地理实践力最具潜力的培养者被忽视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
        二、有利于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
        三、有利于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
        四、有利于地理教师的个人发展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一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地理实践活动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
        三、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活动教学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人地关系理论
第二章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概述
    第一节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方式的实践性
        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三、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四、教学相长的互动性
    第二节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分类
        一、地理实验活动教学
        二、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教学
        三、地理观察与测量活动教学
    第三节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流程
第三章 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研究
    第一节 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体系构建
        一、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设计能力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能力
        三、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评价能力
        四、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创新能力
        五、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反思能力
    第二节 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水平划分
        一、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能力的水平划分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开展能力的水平划分
        三、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评价能力的水平划分
        四、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创新能力的水平划分
        五、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反思能力的水平划分
第四章 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访谈思路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工具
        四、访谈问卷设计思路
        五、访谈结果
    第二节 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设计能力不够全面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能力比较薄弱
        三、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评价能力较为欠缺
        四、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创新能力极其匮乏
        五、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反思能力略显不足
    第三节 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问题根源分析
        一、地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投入不足
        二、高师地理院系与中学的联系不紧密
        三、地理师范生的“师范性”弱化
第五章 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节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主题
        二、聚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流程
        三、丰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开展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增加地理实践课程教学的投入
        二、建立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平台
    第三节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实践作品的指导意识
        二、制作与运用评价量表
    第四节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的训练
        二、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第五节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反思指导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
    第四节 研究前景展望
附录
    附录一: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访谈提纲(高校教师版)
    附录二: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访谈提纲(中学地理教师版)
    附录三: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访谈提纲(地理师范生版)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历程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培养专家型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
        (二) 培养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诉求
        (三)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地理教育质量的核心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专家型教师
        (二) 专家型地理教师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 专家型地理教师
        (二) 教育叙事研究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 对研究参与者的意义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选取
        (二) 研究方法
        (三) 资料收集和整理
        (四) 研究效度和伦理
        (五) 叙事方式的前提反思——“叙述”还是“评论”?
第二章 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的学业成长历程
    一、小学:从小就爱学习
        (一)“哭着闹着要上学”
        (二) 考试不知“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三) 河谷上的“勇士”
        (四) 一回家就写作业
        (五) 树下的“读书郎”
        (六) 我要考最好的高中
        (七) 上台讲题的“小老师”
        研究者旁白
    二、中学:为教师理想而奋斗
        (一) 第一次职业选择
        (二) 想学啥老师就教啥
        (三)“小小英语老师”的学堂
        (四) 提暖瓶的老爷子
        (五) 报志愿:从数学系调剂到地理系
        研究者旁白
    三、大学:愉悦的地理学习时光
        (一) 爱上地理——上山采岩石
        (二) 愉快的休闲时光
        (三) 对猕猴桃的好奇心
        (四) 骑车去黄河滩看狮子座流星雨
        (五)“师范生绝对不能作弊!”
        (六) 最喜欢的一双白色旅游鞋
        (七) 地理野外实习
        研究者旁白
第三章 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一、荥阳:梦想开始的地方
        (一) 毕业工作——赶上高考改革的“幸运儿”
        (二) 工作还是读本科?
        (三) 新学校的“开拓者”
        (四) 独自摸爬滚打的新手教师
        (五) 一场难忘的病
        (六) 初尝教学成果的“甜头”
        (七) 与“四大天王”的斗智斗勇
        (八) 继续深造——“我最不怕的就是学习”
        研究者旁白
    二、郑州: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
        (一) 一次有趣的应聘
        (二) 女教师的难题:工作和家庭
        (三)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四) 当副班主任的得与失
        (五) 与年轻教师磨课
        (六) 年年高三也累得慌,但我有秘诀
        (七) 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是种享受
        (八) 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的探路者
        研究者旁白
第四章 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动因分析与研究思考
    一、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成长的内因
        (一)“终身学习”信念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二) 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推动教育真谛的求索
        (三) 职业责任感和积极心态是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压力与难题的一剂良药
        (四) 专业知识的自我建构是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根基
        (五) 教学反思与研究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专家型地理教师张老师成长的外因
        (一) 关键事件、重要他人推动教师职业理想确立
        (二)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坚强后盾
        (三) 学校环境、教师群体文化及成长平台为专家型教师成长提供外部支持96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张老师发表的部分论文(节选)
    附录B 学生的地理暑假作业:手绘一幅地图(节选)
    附录C 学生的地理笔记(节选)
    附录D 张老师收录、编制的《学生复习规划集》(节选)
    附录E 张老师编制的《自然界的水循环》学生课堂学习材料(节选)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关于地球概论课程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地球概论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2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3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4 地球概论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四、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地球概论课程——月相变化规律新解(论文参考文献)

  • [1]专业认证背景下地理师范生成长路径研究[D]. 王景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三角函数应用教学设计研究[D]. 韩雪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中地理人教版“行星地球”与《地球概论》的教学衔接研究[D]. 肖盼.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4]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地理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 杨雨.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5]中学专家型地理教师成长历程教育叙事研究[D]. 文亚婷. 河南大学, 2018(01)
  • [6]关于地球概论课程改革的思考[J]. 孙汉群.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12)
  • [7]高师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探究——基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分析[J]. 杨琴,朱金峰,秦趣.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06)
  • [8]高师地理专业地球概论抽象宇宙空间与天体运动的教学应对[J]. 曾兰华,欧先交. 高师理科学刊, 2016(06)
  • [9]自制教具对“月相变化规律”之教学[J]. 王建迪,周翠红.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10)
  • [10]高师《地球概论》课程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探究[J]. 张莉萍,李亦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标签:;  ;  ;  ;  ;  

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地球课程导论——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新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