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怎样观测好雷暴天气(论文文献综述)
李典南,许东蓓[1](2021)在《双流机场雷暴天气特征及天气形势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双流机场2013-2018年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从双流机场雷暴天气的时空特征和分类特征两方面,对双流机场雷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8年双流机场发生的雷暴有77.03%伴有降水,夏季发生的雷暴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50%以上,并具有"夜雷多、日雷少"特征。持续时间在3 h以内的雷暴占比82.7%。雷暴在机场的偏东方向发展最为活跃。依据雷暴所处环境场的斜压锋生作用和热力条件的差异,将双流机场的雷暴天气分为冷平流强迫类、暖平流强迫类、斜压锋生类和弱平流类。冷平流强迫类雷暴是高空西北冷空气起主导作用。雷暴发生时双流机场多位于500 hPa槽后,对流层中上层风向随高度逆转,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能量较强,形成的雷暴常伴有大风、冰雹或局地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积状云和层状云混合性降水回波。暖平流强迫类雷暴是强盛的偏南暖湿气流起主导作用。雷暴发生时双流机场多位于500 hPa槽前,对流层中低层风向随高度顺转。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能量相对较弱,但大气层结整体湿润,易出现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以层状云为主的降水回波。斜压锋生类雷暴发生于中低层冷暖空气强烈交汇的背景下,锋生作用显着。雷暴发生时大气斜压性较强,动力条件较好,易形成多种天气现象相混合的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图上本场附近有由多个雷暴单体侧向排列、呈东北-西南向的弓形回波带。弱平流类雷暴发生于大气斜压性弱的背景下。雷暴发生时大气近似准正压状态,锋生函数小、温度平流不明显。大气水汽的水平分布较均匀,近地面为高温高湿,低层有不稳定能量积累,当配合适当的触发机制,可克服对流抑制形成伴有雷阵雨、阵性大风的雷暴天气。雷达回波图上本场周围分散着许多范围小、强度弱的回波,典型特征不明显。
李新峰,陈博,梅珏[2](2021)在《上海空域一次雷暴天气形成及可预报性分析》文中提出利用实况资料、FNL再分析资料和客观预报资料,对2017年8月7日夜间上海空域雷暴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条件、中尺度触发机制进行天气学分析,讨论了客观预报在此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结果表明:此次上海空域雷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是东北冷涡底部的短波槽配合低层切变发展东伸,在副高北部形成了西南急流和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700 hPa露点锋南侵导致大面积强对流天气发生;影响上海地区的中-β尺度对流由近地面辐合线触发,配合高空不稳定能量的集聚和垂直风切变的增大,为对流风暴强烈发展提供条件;RUC因能快速吸收最新观测,对流范围预报效果在逐次循环中得到提高,但对上海空域的中-β尺度对流均为漏报,没有可预报性。Nowcasting能够提前1.5 h准确预报雷暴移动和强度变化。
姚年鹏[3](2021)在《基于多源资料的雷电活动特征及临近预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闪电定位技术和多种探测手段日益发展成熟,单一的观测资料已不能满足当前雷电监测预警的业务要求,根据各种资料的不同特性,利用多种观测资料综合进行雷电监测预警已发展成趋势。本论文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南京及昆明地区自主搭建的VLF/LF磁场三维闪电探测定位网,将三维闪电定位资料与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顶亮温资料结合起来,提取不同地形下不同类型雷暴发生时的典型特征参数,利用TITAN算法进行雷暴区域的识别、跟踪、外推,达到雷电临近预警的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南京、昆明闪电定位网理论水平定位误差进行了模拟:南京、昆明闪电定位网内的水平误差均小于250m。考虑到昆明地区地形崎岖复杂,进一步模拟了真实地形对昆明地区水平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及周围地区的山地地形的确实降低了定位精度,在几十千米范围内误差增大了约2km。(2)基于VLF/LF磁场闪电探测系统的实测同步数据,分析了一次多回击地闪的三维定位结果。该次闪电始发于云内约5.7km高度处,随后向上、向下发展延伸,向上平均发展速度约4.27×105 m·s-1,向下平均发展速度约4.74×105 m·s-1。首次回击波形上升沿时间约为8ms,下降沿时间约为33ms,半峰值宽度约为14ms。首次回击平均速度约为3.5×105 m·s-1,继后回击平均速度比首次回击大一个量级,约为3.875×106 m·s-1。由此说明了该闪电探测系统对闪电三维放电通道有较好的监测与解析能力。(3)利用南京、昆明地区的闪电定位资料,结合雷达回波资料、云顶亮温资料,提取了两地区闪电发生的典型特征参数。针对南京地区,可以将30d Bz雷达回波顶高达到7km或者云顶亮温梯度达到0.8℃/km、云顶亮温下降率达到12℃/h作为闪电发生的参考指标,把雷达回波强度大于25d Bz或者云顶亮温小于230K的区域作为闪电密集区;针对昆明地区,可以将30d Bz雷达回波顶高达到8km或者云顶亮温梯度达到1℃/km、云顶亮温下降率达到12℃/h作为闪电发生的参考指标,把雷达回波强度大于30d Bz或者云顶亮温小于220K的区域作为闪电密集区。(4)利用闪电定位资料、雷达回波资料、云顶亮温资料,结合TITAN算法,对南京、昆明地区的雷暴区域进行了识别、跟踪、外推,并对预警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南京地区典型的多单体雷暴而言,雷达回波资料和云顶亮温资料均有良好的外推预警效果,而且云顶亮温效果更佳;而闪电资料在大范围雷暴中有很强的随机性,不适宜做此类型雷暴的外推预警。对于昆明地区典型的局部山地雷暴而言,闪电定位资料有良好的精细化的外推预警效果;云顶亮温资料适合做大范围的天气形势判断;而昆明地区的单个雷达资料存在不小的局限性,不适宜直接用来做雷暴区域的外推预警。
董春卿,武永利,郭媛媛,马丽,苗青[4](2021)在《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指标与判据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快速循环同化的华北睿图模式的探空分析场和预报场,针对山西4类强对流天气的环境参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强对流天气分类判别指标及判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山西强对流天气的分类预报方案,计算网格点上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概率,初步探讨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中低层温差、低层水汽饱和度、中层温度以及低层垂直风切变等参数,对甄别山西强对流天气的类型有一定指示意义。(2)山西冰雹、雷雨大风天气与短时强降水、雷暴天气存在差异的主要环境参数是低层(0~3 km)垂直风切变和600 hPa温度。以20℃为阈值的700 hPa与500 hPa中低层温差可用来区分雷雨大风与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天气;以4℃为阈值的700 hPa温度露点差可以区别短时强降水与冰雹、雷雨大风、雷暴天气。以上可作为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的基本判据。(3)分类预报方案对山西夏季强对流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大范围强对流过程中捕捉到可能发生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的区域,该方案的短时预报能力略高于预报员主观预报的平均水平,TS评分约提升0.01~0.06。
韩云龙[5](2021)在《夏河机场雷暴天气的特点分析》文中指出当产生严重的雷暴天气后,会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因此,气象人员需了解雷暴天气的具体变化状况,才能全面把握雷暴分布及演变情况,为机场安全运行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本文对夏河机场雷暴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从年际变化和年变化特征、日变化特点、持续时间、地方性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夏河机场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雷暴的回波演变,雷暴的移动和分裂、知晓气象观测方法与注意事项,才能制定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更好地为航空公司签派、机组、管制部门提供气象服务。
毕波,高兵,杨航[6](2020)在《大理机场雷暴特征及潜势预报分析》文中指出利用大理机场5 a天气观测资料和FNL 1.0×1.0数据,对大理机场雷暴特征及潜势预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理机场全年各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天气,雷暴天气主要出现在6—9月,每年7月和8月雷暴天气出现最为频繁;雷暴天气持续时间0~1 h的次数最多,持续时间1~2 h的次数次之,持续时间4~6 h的次数较少,没有出现持续时间6 h以上的雷暴;雷暴可以出现在大理机场的任何方向,出现在东边的次数最多,出现在天顶的次数最少;雷暴初期平均在1月31日,雷暴终期平均在11月14日,雷暴的初期和终期年际差别较大。选取对流有效位能、500 hPa相对湿度、0℃层高度、近地表4层等压面的抬升指数和可降水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大理机场雷暴预报方程,该预报方程是显着的,有较好的雷暴潜势预报能力。
韦英英,程思,韩庚,仇耀,冯晋勤[7](2020)在《安溪雷暴24 h潜势预报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安溪县国家气象站2004—2015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安溪县雷暴的气候特征及环境背景分类。并根据雷暴活动特征及雷暴天气产生的环境场条件,诊断和分析T639数值模式输出产品与雷暴观测资料的相关性,对41个相关因子做显着性检验,挑选相关性较好的9个因子做分析。对9个预报因子进行0、1化处理并进行逐步回归,选取850 hPa垂直速度、850 hPa假相当位温、700 hPa温度、K指数、850 hPa比湿等5个因子,建立雷暴潜势预报方程。利用2015—2017年T639模式资料进行回代分析评估,发现当雷暴概率预报Y值>0.6时,雷暴预报准确率最高,达85.60%,且漏报率、空报率很低。再以2018年T639数值模式资料对雷暴潜势概率进行计算评估,准确率为83.84%,漏报率为5.75%,空报率为10.41%。由此可见,基于T639数值产品的雷暴潜势方程可以为安溪县雷暴天气的预警预报和防雷减灾服务提供客观的参考和依据。
张茜,孙少明,王清平,朱雯娜,范大伟[8](2020)在《HTG-3微波辐射计资料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雷暴天气中的应用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利用HTG-3型微波辐射计2017年3—10月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进行试验验证期间所获得的监测资料及数据产品,对2017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6次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微波辐射计的降水率观测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分钟级降水的强度,小量降水的观测较为准确,中—大量的降水观测偏强。2)综合水汽含量(IWV)、液态水路径(LWP)、液态水廓线(LPR)在雷暴(雷雨)过程前后有显着的激增(增长)—回落现象,LWP的激增在雷雨之前5~10 min提前出现。LWP>2000 g/m2可以作为判定雷暴伴有明显降水的基本阈值。3)雷雨的强度和绝对湿度没有确定的正相关关系,中低层是否出现且维持高湿高饱和状态是雷暴是否伴有明显降水的重要判据。4)在雷雨发生前5~10 min,中低层(1500—4000 m)温度即出现升降波动,早于地面降温出现。5)强对流指数在乌鲁木齐机场雷暴天气中表现不稳定,CAPE指数很大时可能出现雷暴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6)微波辐射计高时空密度的连续监测资料,对于雷暴(雷雨)天气的航空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有一定的辅助和参考作用。
黄曦,陈莉,高云峰[9](2020)在《丽江机场强对流预报因子及潜势预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FNL 1.0×1.0数据及丽江机场2014-2018年常规观测资料对丽江机场飞行区域强对流预报因子及潜势预报进行分析,表明选取对流有效位能、整层相对湿度、0℃层高度、近地表四层等压面的抬升指数和可降水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丽江机场雷暴预报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显着性检验,预报效果检验表明该预报方程有较好的雷暴潜势预报能力;选取对流有效位能、0℃层高度、近地表四层等压面的抬升指数、可降水量和整层相对湿度建立强降水预报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显着性检验,预报效果检验表明该预报方程有较好的强降水潜势预报能力。
张灿灿[10](2020)在《基于HHT和量子遗传算法的大气电场信号分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大气电场是大气电学的基本参数,晴天时地面具有垂直向下的大气电场,雷暴天气时地面大气电场显着增强。大气电场信号的特征研究对雷电预警、闪电机理分析、保障航空航天活动顺利进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气电场信号具有非平稳信号的特征。利用现代非平稳信号处理手段分析雷暴电场,为雷电预警和雷暴云荷电结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以新型FPGA器件Artix-7为核心,结合传感和调理、宽带放大、单端转差分、高速采集、北斗定位等模块设计了大气电场探测系统。软核Microblaze实现数据处理和控制;(2)研究非平稳信号处理手段分析大气电场信号特征的方法,采用Hilbert-Huang变换分别提取了晴天和雷暴天气的固有模态分量和Hilbert二维谱,发现晴天的电场IMF分量振荡均匀且幅值较小,以长振荡周期为主,频率稳定;雷暴天气的IMF分量幅值出现脉冲状的变化,以短周期振荡为主。基于此,提出基于大气电场幅值和Hilbert能量谱的联合雷电预警方法,结合江苏省闪电定位系统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预警概率有一定提高,雷电提前预警时间约31min。(3)针对目前雷暴云荷电模型的研究多为数值模拟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实测大气电场数据反演雷暴云荷电模型参数的方法。基于球对称电荷模型,采用量子遗传算法非线性反演了雷暴云的荷电量、电荷与观测点的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荷电结构呈偶极性,混合算法(QGA_fmincon)很好地解决了量子遗传算法对初值的依赖性。
二、浅谈怎样观测好雷暴天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怎样观测好雷暴天气(论文提纲范文)
(1)双流机场雷暴天气特征及天气形势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资料选取与计算方法 |
2.1 资料选取 |
2.2 主要计算方法 |
2.2.1 锋生函数 |
2.2.2 温度平流 |
3 双流机场雷暴天气时空特征 |
3.1 年变化特征 |
3.2 季节变化特征 |
3.3 日变化特征 |
3.4 其他特征 |
4 雷暴天气的分类方法 |
5 各类雷暴的天气特征 |
5.1 冷平流强迫类雷暴的特征 |
5.1.1 环流特征 |
5.1.2 天气系统配置及探空特征 |
5.1.3 雷达回波特征 |
5.2 暖平流强迫类雷暴的特征 |
5.2.1 环流特征 |
5.2.2 天气系统配置及探空特征 |
5.2.3 雷达回波特征 |
5.3 斜压锋生类雷暴的特征 |
5.3.1 环流特征 |
5.3.2 天气系统配置及探空特征 |
5.3.3 雷达回波特征 |
5.4 弱平流类雷暴的特征 |
5.4.1 环流特征 |
5.4.2 天气系统配置及探空特征 |
5.4.3 雷达回波特征 |
6 结论与讨论 |
(2)上海空域一次雷暴天气形成及可预报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况与资料 |
1.1 实况 |
1.2 资料 |
2 天气背景分析 |
2.1 环流形势分析 |
2.2 水汽与不稳定条件 |
2.3 垂直风切变 |
3 中尺度触发机制 |
4 可预报性分析 |
4.1 快速更新同化预报效果评估 |
4.2 临近外推预报效果评估 |
5 结论 |
(3)基于多源资料的雷电活动特征及临近预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VLF/LF地基闪电定位系统的研究进展 |
1.2.2 雷电临近预警的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VLF/LF磁场的三维闪电定位 |
2.1 VLF/LF磁场三维闪电探测系统 |
2.2 VLF/LF磁场三维闪电定位网介绍 |
2.2.1 南京闪电定位网 |
2.2.2 昆明闪电定位网 |
2.3 基于时间差的三维闪电定位算法 |
2.3.1 波形互相关技术求时间差 |
2.3.2 时间差三维闪电定位算法 |
2.4 闪电定位网的定位误差分析 |
2.4.1 蒙特卡洛模拟参数设置 |
2.4.2 模拟结果分析 |
2.4.3 考虑真实地形的误差分析 |
2.5 一次闪电的三维定位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闪电活动特征差异性分析 |
3.1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观测及处理 |
3.1.1 雷达探测基本原理 |
3.1.2 雷达回波强度 |
3.1.3 雷达回波顶高 |
3.2 葵花8号(Himawari-8)卫星资料的观测及处理 |
3.2.1 葵花8号AHI(Advanced Himawari Imager)仪器通道设置情况 |
3.2.2 云顶亮温阈值 |
3.2.3 云顶亮温降温率 |
3.2.4 云顶亮温梯度 |
3.3 南京、昆明地区闪电活动变化特征 |
3.4 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闪电活动个例分析 |
3.4.1 南京地区雷暴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
3.4.2 南京地区雷暴天气的云顶亮温特征 |
3.5 昆明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闪电活动个例分析 |
3.5.1 昆明地区雷暴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
3.5.2 昆明地区雷暴天气的云顶亮温特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雷电临近预警分析 |
4.1 预警算法介绍 |
4.1.1 雷暴识别算法 |
4.1.2 雷暴跟踪算法 |
4.1.3 雷暴外推算法 |
4.2 南京地区雷电预警分析 |
4.2.1 雷暴识别、跟踪结果分析 |
4.2.2 雷暴外推结果分析 |
4.3 昆明地区雷电预警分析 |
4.3.1 雷暴识别、跟踪结果分析 |
4.3.2 雷暴外推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5.2 论文的创新点 |
5.3 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工作展望 |
5.3.1 存在的不足 |
5.3.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指标与判据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个例选取 |
1.2 华北睿图模式与评估方法 |
2 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指标及判据 |
2.1 热力诊断量 |
2.2 动力诊断量 |
2.3 特殊温度层 |
3 山西强对流天气的短时分类预报 |
3.1 预报方案设计 |
3.2 个例及批量预报效果 |
3.2.1 个例预报效果 |
3.2.2 夏季批量预报效果 |
4 结 论 |
(5)夏河机场雷暴天气的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夏河机场的雷暴天气特点 |
1.1 年际变化和年变化特征 |
1.2 日变化特点 |
1.3 持续时间 |
1.4 地方性特点 |
2 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2.1 强雷暴的回波特征 |
2.2 雷暴的回波演变 |
2.3 雷暴云的移动和分裂 |
3 气象观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
4 结论 |
(6)大理机场雷暴特征及潜势预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选取及说明 |
2 雷暴时空特征分析 |
2.1 雷暴天气时间分布特征 |
2.2 雷暴天气持续时间 |
2.3 雷暴天气空间分布特征 |
2.4 雷暴的初、终期 |
3 雷暴潜势预报分析 |
3.1 潜势预报方法 |
3.2 预报因子的选取和方程的建立 |
3.3 预报方程的显着性和预报效果检验 |
4 结论 |
(7)安溪雷暴24 h潜势预报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雷暴气候分析 |
1.1 数据来源 |
1.2 安溪雷暴日的年变化特征分析 |
1.3安溪雷暴日的月变化特征分析 |
1.4 雷暴天气形势分类特征 |
2 基于T639数值产品的雷暴潜势预报 |
2.1 雷暴样本的选取 |
2.2 预报因子的选取 |
2.3 因子预处理 |
2.4 建立回归预报模型 |
2.4.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2.4.2 各因子做偏相关分析 |
2.4.3 线性逐步回归方程 |
2.4.4 逐步回归方程效果检验 |
3 结论 |
(8)HTG-3微波辐射计资料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雷暴天气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雷暴个例与选取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降水率 |
3.2 综合水汽含量(IWV)、液态水路径(LWP)、液态水廓线(LPR) |
3.2.1 综合水汽含量(IWV) |
3.2.2 液态水路径(LWP) |
3.2.3 液态水廓线(LPR) |
3.3 绝对湿度廓线、相对湿度廓线、温度廓线 |
3.3.1 绝对湿度廓线、相对湿度廓线 |
3.3.2 温度廓线 |
3.4 对流有效位能(CAPE)指数 |
4 结果分析 |
(9)丽江机场强对流预报因子及潜势预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及方法 |
2 强对流预报因子 |
2.1 形势场 |
2.1.1 500 hPa影响系统 |
2.1.2 700 hPa影响系统 |
2.2 水汽条件 |
2.3 动力条件 |
2.4 不稳定能量 |
2.5 冷空气条件 |
3 强对流潜势预报分析 |
3.1 潜势预报方法 |
3.2 预报因子的选取和方程的建立 |
3.3 预报方程效果检验 |
4 结论与讨论 |
(10)基于HHT和量子遗传算法的大气电场信号分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大气电场测量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雷电预警研究现状 |
1.2.3 雷暴云电荷结构的反演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大气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原理 |
2.1 大气电场的基本概念 |
2.2 电场测量原理 |
2.2.1 静电场的测量原理 |
2.2.2 闪电电场的测量原理 |
2.3 闪电定位仪的测量原理 |
第三章 电场测量电路设计 |
3.1 系统总体方案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3.2.1 平板天线及宽带积分电路 |
3.2.2 低失真全差分高速采样电路 |
3.2.3 VGA驱动电路 |
3.2.4 北斗定位模块 |
3.3 FPGA内部实体电路设计 |
3.3.1 感应电压测量实体 |
3.3.2 时间参数测量实体 |
3.3.3 VGA显示实体 |
3.3.4 时钟管理及Microblaze控制 |
3.4 大气电场的观测实验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HHT的大气电场信号分析 |
4.1 HHT的理论知识 |
4.1.1 固有模态函数(IMF) |
4.1.2 经验模态分解(EMD) |
4.1.3 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EMD) |
4.2 HHT的仿真研究 |
4.2.1 经验模态分解实例 |
4.2.2 大气电场时间序列分析 |
4.3 基于大气电场HHT变换的雷电预警 |
4.3.1 雷电预警方法步骤 |
4.3.2 实验分析 |
4.3.3 预警效果对比 |
4.4 小结 |
第五章 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反演雷暴云荷电模型参数 |
5.1 球对称电荷模型 |
5.2 基于三维电场序列的参数模型的建立 |
5.3 量子遗传算法反演电荷参数(QGA) |
5.3.1 量子比特编码 |
5.3.2 量子旋转门 |
5.3.3 反演电荷结构模型参数的步骤 |
5.3.4 实验分析 |
5.4 混合算法(QGA_fmincon)反演电荷参数 |
5.4.1 fmincon函数 |
5.4.2 实验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基本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发表或录用的相关论文 |
已授权或申请的相关专利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情况 |
四、浅谈怎样观测好雷暴天气(论文参考文献)
- [1]双流机场雷暴天气特征及天气形势分类研究[J]. 李典南,许东蓓. 高原气象, 2021(05)
- [2]上海空域一次雷暴天气形成及可预报性分析[J]. 李新峰,陈博,梅珏. 河南科技, 2021(22)
- [3]基于多源资料的雷电活动特征及临近预警方法研究[D]. 姚年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4]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指标与判据的应用[J]. 董春卿,武永利,郭媛媛,马丽,苗青. 干旱气象, 2021(02)
- [5]夏河机场雷暴天气的特点分析[J]. 韩云龙. 低碳世界, 2021(04)
- [6]大理机场雷暴特征及潜势预报分析[J]. 毕波,高兵,杨航.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06)
- [7]安溪雷暴24 h潜势预报模型研究[J]. 韦英英,程思,韩庚,仇耀,冯晋勤.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06)
- [8]HTG-3微波辐射计资料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雷暴天气中的应用初探[J]. 张茜,孙少明,王清平,朱雯娜,范大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04)
- [9]丽江机场强对流预报因子及潜势预报分析[J]. 黄曦,陈莉,高云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0(03)
- [10]基于HHT和量子遗传算法的大气电场信号分析与应用研究[D]. 张灿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