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沈阳地区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费玉涵[1](2021)在《天津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津市早期田径项目的发展水平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名扬华北以及全国,新中国成立后,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径人才,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改革开放后天津田径运动的发展也出现过高峰期,我市运动员曾获的大量奖牌,但近些年天津市的田径成绩、名次一直停滞不前。本文以天津市各田径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教练员、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日常训练、学习、比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面入手,了解天津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在训练、学习、比赛多方面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基地的领导进行访谈,发现天津市少部分田径基地存在生源严重不足的现象,招生困难是制约天津市田径后备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2.天津市个别田径基地存在场地器材简陋的问题,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质量,不利于运动员的发展。3.少数父母不支持孩子选择田径,因为田径的出路少、就业面窄、升学难。父母态度是影响天津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生源的重要因素。4.天津市七所田径基地仍有少部分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这也会限制运动员以后的发展,也是导致生源不足的主要因素。5.天津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普遍文化课较差,在学习方面的困难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氛围不好、学习方法不对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运动员今后的升学与就业。6.天津市七所基地的田径运动员少数并不满意当前学习与训练的方式,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训练态度,不利于训练水平的提高。7.天津市七所基地的田径教练员少数对参加岗位培训的态度并不迫切,教练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科学指导训练,提升训练质量。8.天津市七所基地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随着年限的增加,参训人数逐渐减少,这也导致了田径后备人才的流失。
徐鹏宇[2](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拥有“运动之母”美称的田径运动,是世界历史中最悠久、最基础、最普及的运动项目。走、跑、跳、掷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还是田径运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高低受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决定。严格而科学的训练可以强化技能、战术、精神等可控因素,抑制体能、裁判、对手表现、赛程赛制、场地器材等不可控因素,最终表现为竞技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田径竞技实力。田径竞技实力不断提升并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一线田径队伍的训练和竞赛,以及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材和培养。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中国四大高原中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严格科学的竞训体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其中竞走、中长跑等耐力性项目的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帕累托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田径、竞走锦标赛各项目冠军成绩和前八名平均成绩纵向对比,以项群为单位分类进行研究,同时,与2019年全国少年(U16)田径锦标赛、2019年全国少年(U18)田径锦标赛、2019年全国青少年竞走锦标赛(少年组)以及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三届世界青奥会冠军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另外,对内蒙古自治区10所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选材、训练、竞赛、经费、文化学习和器械食宿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科学评估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厘清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对症施策,精准发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1.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竞技实力位于全国中等偏下0.25个百分点,田径项目奖牌贡献率较低,所占比重均未超过20%。2.内蒙古自治区男子优势项目:马拉松、竞走和中长跑;女子优势项目:马拉松、投掷和中长跑。3.内蒙古自治区十三支代表队田径竞技实力差异化明显、呈梯状分布。4.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运动等级偏低,大部分项目冠军成绩与同年龄段全国冠军、青奥会冠军存在一定差距,提升空间较大;并且全年参赛次数较少、参赛等级偏低以及三个项群间发展不协调。5.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各项目后备人才储备不充足,运动员性别结构失衡。6.内蒙古自治区田径教练员队伍整体偏老龄化,性别结构不均衡,科研意识淡薄,岗位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层级主要以短期普通培训为主。7.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选材范围狭窄,选材途径单一,经费投入较少,对政府过度依赖;并且训练器械和医疗器械的数量不足、维修保养能力较差。8.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较少,重点项目(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和田径项目布局结构失衡。建议:1.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先进科学的赛训思想,做好田径项目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田径地位。2.适当调整高考体育术科项目,增加支撑内蒙古优势项目的测试内容,保障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人才储备,给予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3.推广成功的赛训模式或经验,补齐落后地区场馆改扩建短板,增加多功能训练房和医疗器械等硬件设施,改善后备人才训练和学习条件。打破多极化格局,促进各盟市均衡协调发展。4.实施“内引、外联”等不同竞训策略。提高与外省市竞赛交流频率,平衡资源分布,缩小项群间发展差距。5.建立全区田径后备人才数据资源库,形成共享机制。扩大女运动员招生规模,确保男女运动员各项目分布的均衡性和科学性。6.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降低人才引进标准。提高教练员科研意识,增加全年岗位培训次数和等级,提升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综合水平。7.提升科学选材水平,以及结合本地体育市场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争取体育赞助的成功经验,优化资本运作结构,确保资金渠道多元化,逐步减轻政府压力。8.平衡重点项目(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和田径各类项目的比重,支持更多学校申报自治区级甚至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刘翠玲[3](2021)在《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要求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创新优秀运动员培养和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充分调动高校参与竞技体育积极性。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最后集结地,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建设是必要的。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调查现状、发现困境、优化路径的逻辑学思路,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数量及分布、竞赛成绩、制度建设、日常训练、福利待遇、后勤保障、教练员配备等现状的调查分析,剖析其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学习、训练、比赛、文化等建设管理优势,从而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行合理性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江西省目前有6支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整体运动成绩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校能够按专业分班,耽误的文化课部分也能及时安排补课;训练次数一般为4天,每天能达1-2个小时;大部分学校没有安排经费补助;场地器材、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教练员学历较高但培训相对较少。(2)江西省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困境有:招收的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有待提高;制度管理不严格,运动员较散漫;部分教练员缺少带队经验,缺乏较专业的培训;运动员训练及参赛次数较少,缺少训练补助,身体素质有待加强;缺少训练场地,专业训练设施准备不充分;学校提供就业机会较少。(3)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在田径高水平建设中招生范围更广,招收条件较好;在学习上,文化学习与竞赛成绩相挂钩,设立考核机制,深入促进体教融合;训练次数与时间较为充足,每人能按不同的运动等级得到训练补贴;设置入学奖励以及参赛奖励,提供保研政策;教练员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中享受折算论文、课题的待遇,也能根据所指导运动员参赛名次获得相应奖金;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办队理念,为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做努力。(4)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江西省的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需加强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优秀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完善管理制度,采纳管理建议,做好招生政策;采用学分制管理,加大保研比例,提升教练员知识储备;做好详细训练计划,发挥优势项目,挖掘潜优势项目,增加餐补,做好再生恢复训练,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增加参赛次数,加大奖励力度;引领运动员通过喊口号、设计队旗、起队名、张贴海报、收集代表物等方式来激励自身,增强团队凝聚力。
许磊[4](2021)在《保定市体校田径教练员训练工作特征研究》文中指出运动队或运动员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方面是运动员刻苦训练与天赋,另一方面与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息息相关。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明确的训练方向,特别是在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运动训练内容、指导运动员高效率的完成训练任务,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指挥比赛等教导运动员成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市级体校是各个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的初始专业单位,一批又一批的少年儿童从这里走向竞技运动的生涯,所以,对于市体校来讲,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首要条件就是应该具备优秀的教练员队伍,这样才能在不间断的训练过程中保证高水平的持续发展。田径运动的训练也是如此,教练员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影响着田径人才的培养。田径运动是由走、跑、跳、投及全能项目组成的体能类运动,运动员的身体与专项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由于体能训练的极限性与艰苦性的特点,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除了要对训练质量把关以外,还要非常注重运动员训练动机的培养,所以,田径队的管理也是教练员的责任与义务。同时,教练员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先进运动技术的了解与运用等自身业务能力都影响着田径队的发展。对体校田径教练员工作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是展现基层教练员工作内容、能力与成绩的基础性研究,对借鉴优秀教练员的经验、提高运动训练成绩有较强的价值。相对于田径教练员工作特征类的研究对职业田径和高校田径等高水平的教练员的研究较多,对基层体校田径教练员的研究数量较少而且不够深入,这无疑为业余体校田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缺憾。本文在了解和研究保定市体校田径教练员训练工作特征的基础上,展现保定市体校田径教练员的执教特色,借鉴他们的先进训练方法,为保定市区能培养出更多优秀运动员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与一线全体教练员深入访谈等方对保定市体校田径队教练员的工作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1)保定市体校田径教练员其学历为本科与研究生居多,执教年限6-10年的居多,年龄阶段处在中青年阶段,该体校田径训练队开展较全,但是教练员在田径项目配置方面,田赛教练员要明显多于径赛教练员,同时从比赛成绩来看,该体校田径项目发展不均衡,以中长跑发展为主,其他项目发展相对薄弱。(2)保定市体校田径队伍在基本训练工作中,教练员对训练准备工作完成度比较高,能充分了解运动员并具体进行训练工作,对于运动员的选拔,教练员虽然考虑较多方面因素,但是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测量指标的教练员较少,大多是根据经验进行选拔。(3)保定市体校田径队伍的训练工作,通过体能训练、心理训练、技战术训练等方面进行的,其中体能训练根据项目的不同其中身体素质训练、专项素质训练等所占比例也不相同,并根据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及时调整素质训练,训练方法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教练员选择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也有部分教练运用比赛训练法,以赛代练。在使用模式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也具有严格程序与要求。在训练次数的选择上,大部分教练是每周训练6次,每次训练2-2.5个小时。充分保证训练次数与时间,能较好的进行训练计划,每次训练都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4)保定市体校田径队教练员在竞赛是工作开展较好,赛前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能帮助运动员更好的训练,临场指挥能力较好,能把控住运动员的平稳心态,同时在赛后总结期间能准确指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优缺点。(5)保定市体校田径优势项目为跳跃,投掷与中长跑,其他项目的发展在近几年有所欠缺,在优势项目中教练员的训练内容比较偏重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与恢复训练,其中心理训练则进行较少。也经研究得知,是体校优势项目人员配比情况基本合理,但是没有心理医生与营养师,这方面有待提高。
黄国波[5](2021)在《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大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追求空前高涨。当前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体育场地资源闲置,加深了体育锻炼场地的供需矛盾。因此,研究减少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闲置、提高其社会化服务程度,从而缓解大众体育锻炼场地资源匮乏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结论:(1)目前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丰富,且有一批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呈现多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特点;但各种原因的影响致使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水平并不高。(2)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评价机制,场馆开放补贴标准不明确,造成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动力不足。(3)由于运营管理人才及团队的缺乏,体育教学与社会化服务间的冲突,致使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水平整体不高。(4)由于配套设施不齐全,功能不完善,导致成都市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无法满足当前大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5)当前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单一;对外服务上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开放标准以及保险制度。建议:(1)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政策法规落地,完善政策监督评价机制,明确补贴办法,引导和鼓励高校提高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水平。(2)高校应引进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人才,并对现有场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鼓励对外学习与交流。(3)推广大型体育场馆建设PPP模式,形成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合力,引入社会资本,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4)加快“互联网+”与场馆的融合发展,提升场馆服务水平,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5)处理好满足教学与对外服务之间关系,提高宣传力度,提升场馆多元化业态,完善配套设施及保险制度,做到科学、合理、高效的开放。
Doan Ha Trung[6](2020)在《越中田径竞技运动水平比较分析》文中提出提升越南田径竞技水平,一方面是越南发展竞技体育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也是越南在东南亚运动会和亚洲运动会上崭露头角,提高国际赛事水平竞争力的重要事项。在最近的10余年中,越南田径运动员虽然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取得了好成绩,在个别项目上也有所突破,但是与现代世界田径强国的田径运动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如何缩小与田径强国之间的差距,让越南在东南亚地区跻身田径强国行列,不仅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还需要积极探寻学习经验。众所周知,中国田径队在亚洲赛场一直稳居霸主、傲视群雄。因此本文以中国为可借鉴对象,通过对近年来越南竞技体育发展、田径运动发展以及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国田径竞技水平的现状以及中国田径在国际大型比赛中的表现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越中田径竞技运动在各大型比赛中获奖牌情况、各项目成绩分布进行对比,以及越南和中国的竞技运动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第16届-18届亚运会的田径比赛中,中国队的成绩优于越南队,越南队在三届亚运会中的整体水平程逐步提高,其中速度性项群为优势项群,耐力性项目为劣势项目,女子水平高于比男子水平;中国队在三届亚运会中的优势明显,但整体水平有下降趋势,其中,快速力量性项目较强,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目次之,同样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在第29届—31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中国队的成绩优于越南队,其中越南队整体水平在提高,其优势项目表现在快速力量性项目上;中国队的优势项目集中在快速力量性项目和耐力性项目上,速度性项目是短板。2.越南田径教练员的业务能力、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科学训练水平、训练条件的先进性、竞赛体系、体育体制和政策,以及经济大环境等因素是制约越南田径运动发展和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3.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优于越南,得益于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和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队伍;得益于好的体育体制作保障;得益于训练手段和科学性在不断提高,竞赛体系不断完善。4.越南的田径竞技运动水平要赶超中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体育体制要创新,改革现有的举国体制,保持举国体制的优势,走国家办和社会办体育的市场运行模式;其二,加大田径运动训练的经费投入,具体要在田径场馆建设、田径运动科学化训练、运动员选材等方面加大投入;其三,提高教练员素质,严格奖惩制度;其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持续扩大田径后备队伍的建设;其五,创新竞赛体系;其六,加强田径运动的宣传与国际交流。
黄嘉铭[7](2020)在《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作为我国学校体育课余运动训练的初级训练形式之一,是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中极为重要的基础环节,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不断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近些年来,湖南省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类竞赛成绩位居全国前列,而株洲市作为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在体育传统项目上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有着其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对株洲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课余训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的实施状况、教练员与参训学生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展开研究,了解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的整体现状,分析该地区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旨在推进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的健康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如下:1.株洲市现有9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量位居湖南各市州前列,但城乡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项目上包括田径、足球、篮球、武术和乒乓球,学段上主要以高中学段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居多,而小学与初中学段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较少,制约着体育人才的输送,影响株洲市建立起完善的"小学一初中一高中"的一条龙式的衔接紧密的人才输送模式。2.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学校运动队,其次还有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体育俱乐部等。各学校训练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良好,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较为合理,大部分学校竞赛成绩较为出色,传统项目普及率高,少数学校存在着缺少场地、缺少器材等情况。3.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但教练员性别比例不均衡,运动队教练员大多为本校体育老师,大部分都拥有本科学历与较为合理的执教经验,超过一半的教练员有二级或更高运动技术等级,但只有少数教练员有专业运动队经历,教练员的学习培训情况良好,教练员基本满意现有工资待遇,但普遍认为训练补贴较少。4.参训学生主要是来自于教练员选拔和学校招收的体育特长生,男女比例不太均衡,多数参训学生没有运动技术等级,选择参加训练的原因主要是升学需要与兴趣爱好,大多数参训学生训练态度良好、文化知识学习态度积极,基本能够做到学习与训练兼顾,成绩大多位于班级中等及中下等水平。5.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的成功经验有:重视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与运动队的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教练员人才,重视对教练员的培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点,积极地寻求与体育部门、社会俱乐部、高等院校的合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段层次分布不够均衡、传统项目的设置较单一,部分学校师资运动等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育经费不够充足,考核评估、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队员选拔机制有待完善,输送渠道不够畅通等。
魏莹[8](2020)在《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自2008年北京残奥会之后,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蓬勃地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体育强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在残疾人体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的发展稳步提升,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比赛中,都有着优异表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就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整体发展情况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员、教练员的基本情况、训练情况、运动队管理及运动员保障等多角度对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总结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在发展中成功经验,找出阻碍发展的问题,立足于理论和实践,提出合理有效地解决策略,以期为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的持续发展,推动河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自2014年9月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正式成立以来,经过六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明显的成绩,基本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训练道路,得到了社会、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认可。2.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运动员年龄结构较合理,小学学历的运动员较多,大部分运动员参加训练年限集中在2-4年;参训动机积极向上;由于省内举办比赛次数少,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3.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男女比例悬殊,仅有一名女教练员;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缺少中年教练;教练员人数严重不足,教练员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丰富的运动经历和执教经验,但科研方面还需提高。4.河南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人才选拔机制不健全,不能做到科学选材。5.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经费投入不足,暂无配备科研和医疗团队;运动器械老旧损坏不能够及时更新维修;运动员生活补助金额偏低,奖金及补助发放不到位。建议:1.提高社会对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度,扩大残疾人游泳项目的影响力。2.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运动员训练和教练员执教的积极性。3.建立完善的训练、科研、医疗一体化的训练体制,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重视运动员的恢复训练和运动员营养状况。4.制定相关政策制度解决好运动员退役后出路问题。
张元梁[9](2020)在《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体育科学技术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是一个既相互牵制,又协同共生的复合大系统。其中,体育科技在促进系统稳固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我国在建设竞技体育强国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借助和依靠体育科技,不断提升对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两者相互关系与融合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并充分利用体育科学研究与开发,力求达到两者之间的有序与和谐,才能最终实现我国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良性融合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提升我国体育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需要我们对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进行系统探索研究。本研究旨在依据系统科学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对我国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体育科技发展中的体育科学研究特征和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对我国体育科技进步进行追踪观测的基础上,探索体育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最后对我国体育科技攻关与服务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为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经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动态演化系统,其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竞技体育发展需求的拉动力、体育科技自身创新的推动力以及包括相关政策规范在内的外部环境支持力,两者即是在此三方面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动下不断演化发展。(2)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国际上踏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行列,同时产生了一批诸如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国际高影响力的体育科研机构,凭借高产和高质的论文成果跻身世界顶尖级研究机构行列,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步入了新时代。然而,我国的影响力并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全球领先国家和机构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在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国际合作论文产出的绝对值上中国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及运动心理学等是我国国际合作频率最高的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在合作网络规模上,美国核心圈和外围圈明显大于中国。(3)我国在体育自主创新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着进步,体育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并在数量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专利申请量激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专利质量参差不齐,多数技术还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边缘技术。完善的专利制度、良好的专利保护意识、广阔的国际市场范围、稳固高效的研发团队以及高科技核心专利技术,成为国外领先国家与核心企业重要的专利技术研发战略。(4)上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相对发展比较缓慢,无论是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的投入等均处于较低水平,体育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在体育科技人力和经费等方面投入的不断增长,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扩散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使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大幅增长。其中,体育科技经费投入、体育科技创新活动及体育科技创新扩散三个指标对竞技体育产出呈现显着影响。(5)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实现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多年来,我国所实施的竞技体育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制度,逐步形成了运动队、体育院校和科研所、政府体育部门三维一体互动模式,为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科研攻关课题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体育类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以非体育专业类院校和地方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合作攻关联网络模式,为我国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保障。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水平。(2)进一步加强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研究。(3)加强有利于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的创新机制建设。(4)进一步增强体育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领域内的成果转化与应用。
赵建峰[10](2020)在《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文中指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可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本论文以体育地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地统计学及GIS空间分析,从时空尺度上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可视化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2017年我国共有275所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分布在7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北、东北、华中、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80个城市。(2)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且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尺度和省级尺度上为离散型分布且较为均衡,而在市级尺度和高校尺度上为聚集型分布且较为集中。进一步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性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等分析方法,得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也与空间尺度有关。随着尺度从区域、省级到市级逐渐递减,高水平运动队分布的地理集中程度逐渐增强、均衡程度则逐渐降低,尤其在市级尺度上呈现出的不均衡特征更加明显。(3)2017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共设有26个高水平运动项目,不同项目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招收田径、足篮排、游泳、乒羽网和健美操项目的高校大于20所,而新型、民族类项目开设的高校则不足5所,包括棋牌、手球、垒球、攀岩、柔道、赛艇、橄榄球、摔跤和沙滩排球共9项,占到总项目数的35%。在区域尺度和省级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分布极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格局;在市级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高校资源丰富的个别城市,绝大多数的城市开展的运动项目类型则较少,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极不均衡的格局。(4)从1986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至今已有30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大致经历了起步、调整、快速和稳定发展四个重要阶段。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其空间分布在不同阶段均表现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聚集型分布的特征,且聚集程度随不同发展阶段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区域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产生了较明显的发展方向性,而在全国尺度上仅在1995年调整阶段的分布方向性较为明显。(5)运用不平衡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均为不均衡分布,且不均衡性在不同时空尺度的特征不尽相同。在时间尺度上随着不同发展阶段依次向后推移,不均衡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不均衡性的响应程度也不相同。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上不均衡程度变化较小,发展相对较为平衡,在市级尺度上不均衡程度变化最为明显,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6)通过绘制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密度分布图,得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京津冀、上海-南京、武汉和西安地区为核心的四个高密度区域,而西部地区整体的分布密度都非常低,低密度分布区为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以及中、高密度区的外围区域。(7)选取近几年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校园普及性较强和增强体质效果较好的足球项目为例,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2018年我国共有154所普通院校招收高水平足球队,分布在7个地理区域、除青海和西藏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8个城市。高水平足球队总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和局部集聚特征,空间上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明显,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和西安四个高密度分布区,西部和西南地区整体分布密度较低。同时,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类型,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为离散型分布,而在市级和高校尺度上为聚集型分布。(8)从2005年至2018年间,我国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院校数量稳步增长,高丰富度分布区由北京、上海、江苏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逐渐扩大到陕西、山东、湖北及东部沿海一带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为聚集性特征,且聚集程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通过对15年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依赖程度逐渐增强且表现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四个时期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均为正数,Moran’s I散点图呈“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地区稳定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低-低”集聚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地区。本论文从地理空间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过程,期望可以促进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的持续、均衡、和谐的发展,从而为科学制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二、沈阳地区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沈阳地区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对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实地调查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天津市七所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发展概况 |
3.1.1 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发展概况 |
3.1.2 河西区田径发展概况 |
3.1.3 塘沽区田径发展概况 |
3.1.4 北辰区田径发展概况 |
3.1.5 津南区田径发展概况 |
3.1.6 宝坻区田径发展概况 |
3.1.7 武清区田径发展概况 |
3.2 天津市七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运动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1 天津市田径后备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
3.2.2 天津市田径后备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
3.2.3 天津市田径后备运动员参加比赛情况 |
3.2.4 天津市田径后备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情况 |
3.3 天津市七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 |
3.3.1 天津市田径后备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
3.3.2 天津市田径后备教练员科研与培训情况 |
3.3.3 天津市田径后备教练员执教情况 |
3.4 天津市七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后勤保障现状 |
3.4.1 场地器材情况分析 |
3.4.2 训练中的经费来源 |
3.5 影响天津市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
3.5.1 运动员文化课基础差 |
3.5.2 运动员训练阶段出现的困难 |
3.5.3 运动员的训练态度 |
3.5.4 教练员执教态度 |
3.5.5 父母态度不支持、招生困难 |
3.5.6 场地设施、医疗条件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2)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内蒙田径运动发展需要 |
1.1.2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需要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 |
2.2.2 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帕累托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内蒙古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分析 |
4.1.1 内蒙古田径项目奖牌分布分析 |
4.1.2 内蒙古田径项目4-8 名分布分析 |
4.1.3 内蒙古田径优势、潜优势和弱势项目分布 |
4.2 内蒙古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情况分析 |
4.2.1 青少年锦标赛参赛情况分析 |
4.2.2 青少年锦标赛竞赛情况分析 |
4.2.3 青少年锦标赛达级情况分析 |
4.3 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分析 |
4.3.1 青少年锦标赛项群亚类分布特征 |
4.3.2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最高竞技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4.3.3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整体竞技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4.3.4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竞技水平态势分析 |
4.3.5 内蒙古、全国和青奥会最高竞技水平横向比较分析 |
4.4 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4.4.1 田径后备人才教练因素分析 |
4.4.2 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
4.4.3 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第7章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3)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释义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
2.2.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研究热点、前沿分析 |
2.2.3 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地考察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专家访谈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 |
4.1.1 数量及分布 |
4.1.2 竞赛成绩情况 |
4.1.3 制度建设情况 |
4.1.4 日常训练情况 |
4.1.5 福利待遇情况 |
4.1.6 后勤保障情况 |
4.1.7 教练员配备情况 |
4.2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面临的困境 |
4.2.1 招生政策方面 |
4.2.2 制度建设方面 |
4.2.3 教练员方面 |
4.2.4 运动员训练方面 |
4.2.5 后勤保障 |
4.2.6 就业方面 |
4.3 国内部分知名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的借鉴 |
4.3.1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 |
4.3.2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 |
4.3.3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管理 |
4.3.4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管理 |
4.3.5 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文化建设 |
4.4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 |
4.4.1 校领导重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保障 |
4.4.2 制度建设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骨骼 |
4.4.3 学习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生命 |
4.4.4 训练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魂灵 |
4.4.5 比赛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鹄的 |
4.4.6 文化建设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营养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保定市体校田径教练员训练工作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 国内教练员研究综述 |
1.2.1 田径教练员工作内容与工作能力的相关研究 |
1.2.2 高校田径教练员的相关研究 |
1.2.3 体校田径教练员的相关研究 |
1.3 国外教练员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实地观察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保定市体校田径教练员特征分析 |
3.1.1 保定市体校田径教练基本情况特征分析 |
3.1.2 保定市体校田径队数量与教练配属情况分析 |
3.1.3 保定市体校田径队比赛成绩分析 |
3.2 保定市体校田径训练工作基本情况特征分析 |
3.2.1 保定市体校田径队运动员选材工作特征分析 |
3.2.2 保定市体校田径队运动训练工作特征分析 |
3.2.3 保定市体校田径队竞赛工作特征分析 |
3.2.4 保定市体校田径队管理工作特征分析 |
3.3 保定市体校田径队优势项目 |
3.3.1 “优势项目”概念的界定 |
3.3.2 保定市体校田径队与其他地市体校田径队优势项目对比分析 |
3.3.3 保定市体校田径优势项目训练特征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相关政策法规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
1.1.2 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场地资源匮乏间的供需矛盾 |
1.1.3 社会高速发展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
1.1.4 四川省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城市形象推广需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社会化服务 |
1.3.2 体育场馆 |
1.3.3 高校体育场馆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国内关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的研究 |
2.1.3 国内关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
2.1.4 国内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关于学校体育场馆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 |
2.2.2 国外关于学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的研究 |
2.2.3 国外关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
2.2.4 国外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 |
2.3 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实地调查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基本概况 |
4.1.1 体育场馆数量 |
4.1.2 体育场馆人均面积 |
4.1.3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 |
4.1.4 体育场馆资金来源 |
4.2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
4.2.1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程度 |
4.2.2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时间 |
4.2.3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对象 |
4.2.4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项目 |
4.3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模式 |
4.3.1 自主运营 |
4.3.2 合作运营 |
4.3.3 承包制运营 |
4.3.4 委托运营 |
4.4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与人员 |
4.4.1 管理部门 |
4.4.2 管理人员 |
4.5 影响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因素 |
4.5.1 政策法规,监督评价机制 |
4.5.2 学校场馆资源 |
4.5.3 学校地理位置 |
4.5.4 场馆管理人才 |
4.5.5 配套设施 |
4.5.6 宣传 |
4.6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发展对策 |
4.6.1 政府应加快政策法规落地,明确补贴办法 |
4.6.2 引进专业的场馆管理人才 |
4.6.3 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建设PPP模式 |
4.6.4 加快“互联网+”与场馆的融合发展 |
4.6.5 协调好教学与对外服务间的关系 |
4.6.6 加大场馆多元化业态,完善配套设施 |
4.6.7 提升场馆对外宣传力度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 |
附件1 高校场馆工作人员问卷调查表 |
附件2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件3 调研过程中部分图集 |
(6)越中田径竞技运动水平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田径运动的概念界定 |
1.3.2 越南竞技体育及田径运动相关政策和实践工作 |
1.3.3 中国相关研究 |
1.3.4 其他国家的研究动态 |
1.3.5 文献述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3 创新点 |
2.4 技术难点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越中田径竞技运动在亚运会和奥运会上的获奖牌情况 |
3.1.1 亚运会成绩 |
3.1.2 奥运会成绩 |
3.2 越中田径竞技运动在亚运会和奥运会上各项目成绩分布 |
3.2.1 亚运会各项目运动成绩 |
3.2.2 奥运会各项目运动成绩 |
3.3 越南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层面 |
3.3.2 体制与制度层面 |
3.4 中国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层面 |
3.4.2 体制与制度层面 |
3.5 中国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给越南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的启示 |
3.5.1 体育体制创新,多元治理 |
3.5.2 加大田径运动训练的经费投入,促进训练水平提高 |
3.5.3 提高教练员素质,严格奖惩制度 |
3.5.4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持续扩大田径后备队伍建设 |
3.5.5 创新竞赛体制,促进田径运动的发展 |
3.5.6 加强田径运动的宣传与国际交流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越南田径运动项目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7)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研究 |
1.4.2 有关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的研究 |
1.4.3 有关课余训练现状的研究 |
1.4.4 有关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的研究 |
1.4.5 湖南省及株洲市关于传统项目学校和课余训练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概况 |
3.1.1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分布状况 |
3.1.2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命名时间及项目现状 |
3.2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1 运动队的组建 |
3.2.2 训练组织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
3.2.3 训练目标制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4 训练计划制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5 训练内容安排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6 训练方法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7 训练时间安排的调查与分析 |
3.2.8 训练负荷安排的调查与分析 |
3.2.9 训练场地设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10 训练经费来源及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
3.2.11 训练中伤病控制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12 参赛情况及体育人才输送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2.13 训练效果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
3.3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
3.3.1 教练员的性别比例情况调查与分析 |
3.3.2 教练员的年龄和执教年限情况调查与分析 |
3.3.3 教练员的学历和职称情况调查与分析 |
3.3.4 教练员运动经历与运动技术等级情况调查与分析 |
3.3.5 教练员学习培训情况调查与分析 |
3.3.6 教练员的工资待遇及满意度情况调查与分析 |
3.4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参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
3.4.1 参训学生进入运动队途径的调查与分析 |
3.4.2 参训学生的男女比例情况调查与分析 |
3.4.3 参训学生年龄与开始训练年龄的调查与分析 |
3.4.4 参训学生训练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
3.4.5 参训学生训练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
3.4.6 参训学生运动技术等级情况调查与分析 |
3.4.7 参训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
3.4.8 参训学生家长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
3.5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5.1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成功经验 |
3.5.2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
3.5.3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发展对策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调查问卷 |
附录 B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生运动员调查问卷 |
附录 C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
附录 D 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领导、传统项目学校主管部门领导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国外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建队历程 |
3.2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
3.2.1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运动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
3.2.2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教练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
3.2.3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训练情况的调查研究 |
3.2.4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运动员参赛情况的调查研究 |
3.2.5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
3.2.6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保障条件的调查研究 |
3.3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3.1 选材途径不通畅 |
3.3.2 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 |
3.3.3 教练员队伍不稳定 |
3.3.4 缺少医疗团队和科研团队 |
3.3.5 运动员参赛机会较少 |
3.3.6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
3.4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发展对策 |
3.4.1 建立科学选材机制,优化选材路径 |
3.4.2 完善运动队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 |
3.4.3 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教练科研水平 |
3.4.4 建立完善的科研医疗保障体系,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
3.4.5 提高运动员实战经验,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 |
3.4.6 加强资金的支持,完善训练器材设施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问卷效度表 |
附录 B 河南省残疾人游泳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运动员) |
附录 C 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教练员) |
附录 D 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游泳运动队访问提纲 |
致谢 |
(9)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体育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 |
1.3.2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互关系的研究 |
1.3.3 国外相关研究 |
1.3.4 小结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5.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5.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1.5.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的理论思考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科技、体育科技与体育科技进步 |
2.1.2 竞技体育 |
2.2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协同进化机制 |
2.2.1 体育技术在竞技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
2.2.2 竞技体育竞赛规则对体育技术发展的调节机制 |
2.2.3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协同进化机制 |
2.3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
2.3.1 竞技体育实践发展需求的拉动力 |
2.3.2 体育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
2.3.3 外部环境的支持力 |
2.4 小结 |
3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体育科学研究特征 |
3.1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特征分析 |
3.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
3.1.2 中国体育科学发文量与总被引国际影响力的演变特征 |
3.1.3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战略地位演变特征 |
3.1.4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国际影响力特征 |
3.1.5 中国体育科学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特征 |
3.1.6 中国在不同体育科学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特征 |
3.2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特征分析—中美两国特征比较 |
3.2.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3.2.2 中美国际体育科学合作论文的整体概况 |
3.2.3 中美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的特征解析 |
3.2.4 社会合作网络结构的对比分析 |
3.2.5 主要合作国家领域分布的对比分析 |
3.3 小结 |
4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专利技术研发特征 |
4.1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时空分布特征 |
4.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
4.1.2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的时间分布特征 |
4.1.3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空间分布特征 |
4.2 基于专利质量的中外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比较-以运动鞋相关专利为例 |
4.2.1 数据检索和处理方法 |
4.2.2 指标选取 |
4.2.3 整体发展对比分析 |
4.2.4 专利质量对比分析 |
4.3 基于专利战略的中外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比较-以运动鞋相关专利为例 |
4.3.1 数据来源及相关术语说明 |
4.3.2 国家专利战略分析 |
4.3.3 核心企业专利战略分析 |
4.3.4 国外专利战略特征分析 |
4.4 小结 |
5 我囯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 |
5.1 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运行机制 |
5.1.1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范围界定 |
5.1.2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内容 |
5.1.3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管理模式 |
5.1.4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保障机制 |
5.2 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研究特征分析 |
5.2.1 数据检索及研究方法 |
5.2.2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
5.2.3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析 |
5.3 小结 |
6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 |
6.1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的跟踪观测 |
6.1.1 体育科技创新投入的跟踪观测 |
6.1.2 体育科技创新活动的跟踪观测 |
6.1.3 体育科技扩散活动的跟踪观测 |
6.1.4 体育科技进步总指数与体育产出指数跟踪观测 |
6.2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分析 |
6.2.1 数据指标的选择与来源 |
6.2.2 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
6.2.3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6.3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主要学习经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
致谢 |
(10)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
1.2.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 |
1.2.3 体育地理学学科范畴及研究概况 |
1.2.4 体育地理学的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思路 |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研究法 |
2.3.2 专家访谈法 |
2.3.3 数理统计法 |
2.3.4 GIS及其空间分析方法 |
2.3.5 地统计学分析方法 |
2.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阶段划分 |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和均衡性特征 |
3.1 数据与方法 |
3.1.1 数据的收集 |
3.1.2 绘制地理分布图 |
3.1.3 分析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分布的现状 |
3.2.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分布类型 |
3.2.3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分析 |
3.2.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密度分析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分布特征 |
4.1 数据与方法 |
4.1.1 数据收集与统计 |
4.1.2 绘制运动项目的地理分布图 |
4.2 研究结果 |
4.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数量统计 |
4.2.2 区域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
4.2.3 省级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
4.2.4 市级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
4.2.5 重点发展的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情况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3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 |
5.1 数据与方法 |
5.1.1 研究思路 |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5.1.3 数据分析方法 |
5.2 研究结果 |
5.2.1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特征 |
5.2.2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类型 |
5.2.3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时空分布的均衡性 |
5.2.4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核密度分布的变化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
6.1 数据与方法 |
6.1.1 数据和分布图绘制 |
6.1.2 分析方法 |
6.2 研究结果 |
6.2.1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 |
6.2.2 不同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时空分布动态过程 |
6.2.3 不同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自相关性 |
6.3 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沈阳地区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费玉涵.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2]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D]. 徐鹏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D]. 刘翠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保定市体校田径教练员训练工作特征研究[D]. 许磊.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5]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 黄国波.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6]越中田径竞技运动水平比较分析[D]. Doan Ha Trung.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7]株洲市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黄嘉铭. 河南大学, 2020(06)
- [8]河南省残疾人竞技游泳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魏莹. 河南大学, 2020(06)
- [9]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D]. 张元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10]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D]. 赵建峰. 山西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