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畜禽业标准化生产的切入点(论文文献综述)
杨华[1](2021)在《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
杨志通[2](2020)在《有效防控农业面污染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文中指出近年来,生态农业理念开始被提出,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我国农业面污染的问题,也能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作用。但是,在防治农业面污染的问题上,现行的措施中仍然存在许多漏洞,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控农业面污染,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的负增长,本文以农业面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切入点,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曹建平[3](2020)在《沅江市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现状调查与探索》文中认为
焦小楠[4](2020)在《城市化水平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基于成都市1995-2017年的实证》文中研究说明城乡融合背景下,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较之过去呈现出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二者所带来的综合效应也远远大于各自孤立的发展效应,因此,研究二者互动协同发展关系,揭示其作用规律,对于贯彻城乡融合理念,提升城市化质量与实现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都大有裨益。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观点较为分散、且定量关系与实证研究相对薄弱;实践上由于多头管理、权力掣肘,难免产生矛盾与冲突。鉴于此,本文以成都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17年的相关数据,系统分析二者的发展趋势与耦合规律,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路径与政策建议。本文在对城市化、都市农业以及耦合协调等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梳理基础上,对当前成都市城市化水平与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二者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为科学探究二者的耦合规律与内在机理,本研究建立起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立足于成都市1995-201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R Verision3.5.0进一步分析两系统之间的关联度与协调度,并对其中的主要作用指标进行关联度排序,基于客观的数据分析结果论述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并针对未来的整体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经分析发现:(1)自1995-2017年,成都市城市化综合水平与都市农业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2000年以前二者互动关系处于拮抗磨合阶段,2000年以后则保持在高水平耦合阶段,总体两系统之间互动关系紧密,且关联度大小随时间推移呈现一定波动性;(3)当前都市农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二者并未实现真正同步,这一过程需要强化政府支持作用,优化资源要素流动,从而更好地促进都市农业多元功能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融合,实现协调发展。
陈齐畅[5](2020)在《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畜牧养殖行业因为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是高风险行业。高风险的行业与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关系水平之间的落差又给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表现出来的畜牧养殖不标准、不规范,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白羽肉鸡产业因为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大,将不标准、不规范的生产后果放大。白羽肉鸡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对于解决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尝试揭示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肉鸡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白羽肉鸡养殖户采纳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第一章对科学问题以及所处的背景作介绍,并简要描述研究的目标、范围和内容、框架等。第二章梳理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第三章介绍了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数据来源。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章分别是本研究的四个主要内容。第四章肉鸡养殖户的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运用超博弈理论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嵌入有益于增加公司和农户的合作。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从信任、规范、人际网络等方面考察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基于肉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对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出(1)养殖户进行市场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选择时,社会资本的三个方面,人际网络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资本、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均起到显着性影响;并且信任社会资本与人际网络社会资本对养殖户选择公司+农户模式有着显着正向影响;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对养殖户选择公司+农户模式有着显着负向影响。(2)养殖户在选择合作社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时,互惠规范社会资本越大,养殖户就越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3)养殖户在选择垂直一体化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时,信任社会资本越高,养殖户就越倾向于选择稳定性程度更高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因此社会资本中不同维度对养殖户契约选择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增加信任社会资本和人际网络社会资本会促成选择公司+农户,增加互惠规范社会资本会促成选择合作社+农户。提高信任社会资本,会促成垂直一体化模式。第五章契约选择对肉鸡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契约理论将契约稳定性分解为组织服务、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量化;然后基于农业部标准化评估标准将白羽肉鸡生产的标准化行为划分为六个分项标准,并对该六个分项标准进行打分。其中完全标准化率分别为:肉鸡品种良种化76.6%,养殖设施化78.1%,生产规范化57.7%,防疫制度化68.9%,污染无害化75.5%,监管常态化75.4%。然后使用组织服务、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作为解释变量,个体特征、生产特征、交易特征、风险特征、家庭特征等作为控制变量分别对肉鸡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污染无害化、监管常态化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结论如下:(1)在对标准化生产的分项六化的影响中,控制变量包括养殖户个体特征、生产特征、交易特征、家庭特征、风险特征基本上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行为选择无太大影响。(2)契约选择模式对标准化生产的分项六化影响均表现出至少一方面的显着性正向影响。(3)契约激励、组织服务、资产专用性对标准化六化影响程度表出现差异。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对污染无害化无显着性影响,组织服务对资产专用性有显着影响;组织服务对监管常态化无显着性影响,而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对监管常态化有显着的影响。因此在对标准化生产行为推广时,需要针对性着力,比如对污染无害化的提升更要着力在组织服务,对于肉鸡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就可以在契约选择模式的三个方面整体着力,对于监管的常态化就可以重点提升契约激励以及资产专用性。第六章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标准化生产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构建标准化生产行为决策模型。基于肉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对肉鸡养殖户的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以及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路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全样本模型之中,肉鸡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受标准化生产主观规范的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都是最大。社会资本和契约稳定性通过影响标准化生产意向,标准化生产态度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等中介变量而发生作用,其中社会资本中的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对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最为明显。按契约选择模式进行群组划分的实证模型检验,也验证了全样本的研究规律。按地域进行群组划分的实证模型检验,四个区域表现出和全样本模型相似的规律。由此说明社会资本认知以及契约强制性、组织服务性认知均会最终影响到肉鸡养殖户的标准化生产行为。第七章养殖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对肉鸡生产的技术投入产出指标,经济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去探讨肉鸡生产绩效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肉鸡生产绩效和契约稳定性程度之间的关系,肉鸡生产绩效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之间的关系。结论分别是:(1)信任社会资本在1%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负的显着性影响;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在10%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负的显着性影响;人际网络社会资本在1%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正的显着性影响,验证了更高社会资本对应更高生产绩效的前提假设。(2)契约选择模式对只鸡的总生产成本具有在1%水平上显着的正向影响。(3)肉鸡良种化在1%水平正向影响,养殖设施化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生产规范化在5%水平上正向影响,污染无害化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验证了标准化对生产绩效有显着影响的假设。由此说明了加强社会资本有益于提高契约选择模式的稳定性,有益于标准化生产行为,有益于提高生产绩效。第八章是本文的总结与政策建议。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分别是:(1)针对性的提高社会资本;(2)完善组织服务,促成高稳定性契约选择模式生产的发展;(3)加大对更稳定契约选择生产模式的宣传和引导;(4)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角度出发,促进肉鸡行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赵玮媛[6](2019)在《黄南州有机畜牧业战略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有机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中的一种全新发展形式,其以实现农业高品质、高收益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变革传统生产方式,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改善修复草原生态,在实现地区农业高端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黄南州把加快有机畜牧业发展作为农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完善政策,强化举措,全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州传统畜牧业加速向现代化有机畜牧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加快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探索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调优黄南州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出发,同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寻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的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运用SWOT模型系统性的分析黄南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有机畜牧业产业发展为主线,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旨在逐步建立起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生产、加工、管理、信息、营销等一体化的完备运行体系并形成完整的有机畜产品开发产业链,从这些角度来看,本文研究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杨兴怀[7](2017)在《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以有毒有害残留物超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针对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湘字号品牌,维护消费者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本课题着眼关注民生、关切民愿,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以相关概念界定为基础,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深刻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关系,在认真分析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生产规模小、标准技术落后等方面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标准宣贯、执法体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查找了具体原因,并以玲珑茶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示例,借鉴桂东县推进玲珑茶标准化建设,助推玲珑茶产业发展和茶产品质量安全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保障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要在农业标准宣贯、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实施、示范区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张彬[8](2016)在《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是我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提供了数千亿斤商品粮,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此同时,玉米带也出现了耕地和水资源透支性使用问题,具体表现为玉米常年连作、耕作方式不合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玉米秸秆不能有效还田、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长期超采,致使玉米带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吉林省作为产粮大省,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必将成为生态文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深入推进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鉴于此研究目的,本文以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为研究对象,界定松辽平原玉米带、资源透支、农地生态补偿、水资源生态补偿、农户生态补偿行为、农地生态补偿政策等概念,结合外部性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揭示玉米带土壤资源和水资源方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总结评价了玉米带现有生态补偿措施,对影响玉米带生态补偿的决定性因素——农户生态补偿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结合实际,设计出玉米带生态补偿制度框架,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措施提出建议。本文拟突破的创新点:(1)目前国内对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主要是从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寻找关于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但学者们一般是从区划的资源环境本身去思考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对策,多数成果是从宏观层面去分析问题,系统研究成果少见,立足于农户生态补偿行为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和黄金玉米带特定区域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中微观经济组织,农户既是农业生态的受益者和破坏者,即农户是生态补偿的主体,亦是农业生态的保护者,即农户是生态补偿的客体。研究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就必须深入分析农户的生态补偿行为方式和特点及剖析其原因,才能全方位思考、制定系统和有效的生态补偿对策;(2)本文利用农安、榆树、德惠、公主岭、梨树、前郭6个市县市地区350个农户调研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通过向后LR迭代剔除方法对影响农户生态补偿行为的农户认知、意愿等深层次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影响农户生态补偿行为因素的相关程度;(3)本文以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作为研究切入点,创造性地构建出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制度框架,从激励和约束微观主体农户行为这一新视角,提出符合玉米带生态补偿实际的建议,为政府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和制定相关制度、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茜[9](2016)在《广州市消费者对生鲜鸡支付意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从温饱向小康过渡,对食品要求已由简单的数量需求向质量安全需求转变。在我国,鸡肉是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尤其是对“无鸡不成宴”的广州市居民而言,鸡肉已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目前虽已初步形成安全农产品体系基本框架,但频频爆发的禽流感疫病使得禽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直接引发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的担忧;因此,如何积极引导肉鸡产业健康发展,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消费者担忧心理,政府机构必然首先树立“安全、放心”的概念,站在消费者角度,顾虑消费者的担忧,提供达到并超过消费者期待水平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区别农产品标准化模式与普通农产品的差异。本文基于该背景下,以广州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标准化屠宰加工生鲜鸡购买选择情况,并分析影响选择行为的因素,最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围绕生鲜鸡产业及标准化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关于生鲜鸡产业、生鲜鸡产业标准化进行简要回顾,同时也对生鲜鸡标准化模式认知、标准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及标准化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结构方程,对影响消费者对生鲜鸡标准化模式态度的各因素、消费者持有的态度对最终选择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假设及论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消费者对生鲜鸡标准化的积极乐观态度与消费者决策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影响。(2)对政府相关机构的信任度与消费者对生鲜鸡标准化的积极态度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基于以上发现,本文随后提出了几点建议。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我国以消费者视角为切入点分析肉鸡业标准化体系的内容、满足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要求、为实现农产品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及打造农产品品牌奠定基础,同时也指明了这一课题的未来研究方向。
祝士平[10](2016)在《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山东省是继新疆和内蒙古之后的全国第三养羊大省,2014年全省羊存栏2174.6万只,羊肉产量36万吨(1),羊奶产量19.33万吨(2),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17%、8.41%和16.30%,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羊肉和羊奶等产品的消费需求。养羊业对促进山东省畜牧业的全面发展,改变农村生产经营结构,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山东是全国养羊大省,但还不是养羊强省,在良种普及、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益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改善养羊场(户)的生产行为。因此本文在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实地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综合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重点从养羊场(户)生产行为描述性分析、养殖规模扩大行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养殖档案建立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结构分析、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博弈分析和生产行为优化对策建议等五方面,实证研究了山东省养羊场(户)的生产行为。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认知与行为的描述性分析是本文研究的现实基础,根据山东省17地市849家养羊场(户)的调查问卷资料,重点从投入品采购、疫病防控、规模化养殖、养殖档案建立、动物福利、组织状况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认知与行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养羊场(户)对种羊来源、疫病传播作用有良好的认知,有较好的种羊引进和采购行为;对兽药安全使用知识及合理使用、人员传播疫病、羊耳标和动物福利或健康养殖的认知度较低,在兽药(含疫苗)采购与使用、疫病防治、养殖档案建设和动物福利改善等方面的行为不够规范。山东省养羊场(户)养殖规模扩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内容之一。根据山东省17地市849家养羊场(户)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养羊场(户)养殖规模扩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文化程度、饲养规模、饲养类型、专业化程度、是否加入养羊合作社、是否加入产业化经营组织6个因素对养羊场(户)养殖规模扩大行为有显着影响。山东省养羊场(户)养殖档案建立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二。根据山东省17地市849家养羊场(户)的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确定了养羊场(户)养殖档案建立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解释性结构模型解释了各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文化程度、饲养规模、饲养年限、专业化程度、政府支持、是否加入产业化经营组织、对养殖档案的认知7个因素对养羊场(户)的养殖档案建立行为有显着影响。其中政府支持和对养殖档案的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专业化程度、是否加入产业化经营组织是中层间接因素,决策者文化程度、饲养规模和饲养年限是深层根源因素。养羊场(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演进机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三。本文运用进化博弈的双种群博弈理论,研究了养羊场(户)和政府之间关于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超额收益、补贴收益、奖励资金,及不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环境损失、潜在损失和采用前的风险发生率等对养羊场(户)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决策演进方向有正影响;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的投入成本和采用后的风险发生率对养羊场(户)采用标准化生产行为决策的演进方向有负影响。改善和优化养羊场(户)生产行为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基于前文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分别从养羊场(户)自身、羊产业组织(养羊合作社、羊产业化经营组织)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养羊场(户)加强学习,转变现有的饲养管理方式;政府加强宣传和监管,保证养羊安全;提供投入品的采购渠道;羊产业组织加强对养羊场(户)的组织培训、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指导。
二、实施畜禽业标准化生产的切入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畜禽业标准化生产的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2)有效防控农业面污染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
1.1 农药使用不科学 |
1.2 农膜等废弃物处理不当 |
1.3 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与污水任意排放 |
1.4 治理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 |
2制定科学防治对策,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
2.1加大宣传,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
2.2加强引导,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合理施用化肥 |
2.3推广立体模式,发展畜禽业 |
2.4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
3建立末端控制治理工程,生产无害化肥料 |
3.1畜禽粪便无害化肥料工程 |
3.2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 |
4结束语 |
(4)城市化水平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基于成都市1995-2017年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城市化的研究 |
1.2.2 关于都市农业的研究 |
1.2.3 关于城市化水平与都市农业发展二者交互耦合关系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图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2.1.1 城市化 |
2.1.2 都市农业 |
2.1.3 耦合与协调 |
2.1.4 城市化与都市农业交互耦合关系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城市发展阶段说 |
2.2.2 农业发展阶段理论与农业现代化理论 |
2.2.3 农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
2.2.4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3章 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
3.1.1 人口城市化 |
3.1.2 经济城市化 |
3.1.3 空间城市化 |
3.1.4 社会城市化 |
3.2 成都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
3.2.1 经济水平 |
3.2.2 社会水平 |
3.2.3 生态水平 |
3.2.4 工程水平 |
3.3 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的互动效应 |
3.3.1 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互动的社会经济表征 |
3.3.2 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互动的内在动力机制 |
第4章 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模型构建 |
4.1 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构建原则 |
4.1.2 构建方法 |
4.1.3 评价指标体系 |
4.2 数据标准化 |
4.3 指标赋权 |
4.4 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模型 |
4.4.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4.4.2 综合评价模型 |
4.4.3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 |
第5章 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
5.1 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关联分析 |
5.1.1 计算灰色关联度 |
5.1.2 灰色关联度分析 |
5.2 成都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
5.2.1 综合发展评价分析 |
5.2.2 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
第6章 对策建议 |
6.1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6.2 相关建议 |
6.2.1 科学规划土地利用,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
6.2.2 坚持农业产业化道路,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
6.2.3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都市农业科技含量 |
6.2.4 强化政府支持作用,优化资源要素流动与配置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和方法 |
1.4 数据来源 |
1.5 技术路线 |
1.6 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白羽肉鸡行业及行为主体 |
2.1.2 社会资本 |
2.1.3 契约选择及其稳定性 |
2.1.4 垂直协作模式 |
2.1.5 标准化生产 |
2.2 相关理论回顾 |
2.2.1 产业组织理论 |
2.2.2 交易成本决定论 |
2.2.3 契约理论 |
2.2.4 生产者行为理论 |
2.2.5 计划行为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契约关系的研究综述 |
2.3.2 产业链组织与养殖户生产行为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数据统计分析 |
3.1 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
3.1.1 白羽肉鸡起源、生产及消费 |
3.1.2 白羽肉鸡的垂直一体化和标准化生产进程 |
3.2 四省白羽肉鸡产业现状 |
3.2.1 规模现状 |
3.2.2 产量与企业现状 |
3.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1 样本选择 |
3.3.2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
3.3.3 变量选择 |
3.3.4 样本与数据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肉鸡养殖的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 |
4.1 社会资本与契约选择的静态博弈 |
4.2 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影响的理论及实证模型构建 |
4.3 社会资本的因子分析 |
4.4 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实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
5.1 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认知及采纳情况 |
5.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5.3 实证模型构建及其结果分析 |
5.3.1 模型设定 |
5.3.2 统计性描述 |
5.3.3 卡方检验 |
5.3.4 模型估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
6.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6.2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6.2.1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
6.2.2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步骤 |
6.2.3 问卷设计与描述统计 |
6.2.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6.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6.3.1 模型的拟合结果 |
6.3.2 假说的检验 |
6.3.3 结果分析 |
6.4 不同契约选择模式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心理决策机制比较分析 |
6.4.1 样本的特征分析 |
6.4.2 基于契约稳定性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6.4.3 基于契约稳定性的模型结果分析 |
6.5 不同地区的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心理决策机制比较分析 |
6.5.1 样本的特征分析 |
6.5.2 基于地域划分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6.5.3 基于地域划分的模型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与实证 |
7.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7.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7.2.1 技术投入产出指标 |
7.2.2 成本收益指标 |
7.2.3 基于契约选择模式的影响因素的统计性分析 |
7.3 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7.3.1 社会资本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
7.3.2 契约选择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
7.3.3 标准化生产行为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针对性的提高社会资本 |
8.2.2 完善组织服务,促成高稳定性契约选择模式生产的发展 |
8.2.3 加大对更稳定契约选择模式的宣传和引导 |
8.2.4 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角度出发,促进肉鸡行业标准化生产发展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6)黄南州有机畜牧业战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畜牧业的研究 |
1.4.2 关于有机产业发展的研究 |
1.4.3 关于有机畜牧业的研究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有机畜牧业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有机畜牧业的相关概念 |
2.1.1 农业 |
2.1.2 生态畜牧业 |
2.1.3 有机畜牧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生态经济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4 产业布局理论 |
第3章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基础条件 |
3.1 黄南州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 |
3.1.1 黄南州的自然条件 |
3.1.2 黄南州的经济社会条件 |
3.2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 |
3.2.1 草地资源、畜种及畜产品资源现状 |
3.2.2 草蓄平衡、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耕地资源现状 |
3.2.3 天然草地生态环境、服务体系及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
3.2.4 生态环境现状 |
3.3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 |
3.3.1 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
3.3.2 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不断转变 |
3.3.3 可借鉴推广的“拉格日模式” |
第4章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SWOT分析 |
4.1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 |
4.1.1 环境、资源及区位优势 |
4.1.2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优势 |
4.1.3 发展良好的产业基础 |
4.2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劣势 |
4.2.1 草原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
4.2.2 有机饲料产业及有机生产技术薄弱 |
4.2.3 经济发展及农牧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 |
4.3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机遇 |
4.3.1 政府政策带来的机遇 |
4.3.2 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果带来的推动力 |
4.3.3 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需求带来的供给增加 |
4.4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威胁 |
4.4.1 不同地区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 |
4.4.2 有机畜牧业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健全 |
4.4.3 有机畜产品市场开发力度不足及品牌影响力不足 |
4.5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SWOT矩阵选择 |
第5章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区域布局 |
5.1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战略定位 |
5.1.1 定位基本原则 |
5.1.2 定位总体目标 |
5.2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设计与战略重点思考 |
5.2.1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设计 |
5.2.2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思考 |
5.3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
5.3.1 有机畜牧业发展核心区 |
5.3.2 有机畜牧业发展示范区 |
5.3.3 有机畜牧业发展辐射区 |
第6章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对策及建议 |
6.1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产业化经营新机制 |
6.2 着力推广“拉格日模式”,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
6.3 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助推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 |
6.4 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建设,提升有机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 |
6.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有机畜牧业生产物质装备水平 |
6.6 加快生产与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6.7 强力推进有机畜牧业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
6.8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7)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食品与农产品 |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
2.1.3 农业标准化 |
2.1.4 “三品一标”认证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系统工程理论 |
2.2.2 价值链理论 |
2.2.3 农业标准化理论及经济效应 |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
2.3.1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
2.3.2 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保障 |
2.3.3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识 |
2.4 推行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
2.4.1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2.4.2 保障消费者安全 |
2.4.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3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
3.1 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
3.1.1 化学残留物品超标 |
3.1.2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
3.1.3 质量安全问题下的出口贸易受阻 |
3.2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
3.2.1 初步建成了农业标准体系 |
3.2.2 推进了农业标准监测体系建设 |
3.2.3 推进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
3.3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成效 |
3.3.1 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形成 |
3.3.2 标准化意识显着提升 |
3.3.3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
3.3.4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短 |
3.3.5 龙头企业带动打造农产品认证品牌 |
3.3.6 废物利用产业延伸,农业生态效益初显 |
3.4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
3.4.1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
3.4.2 农业标准实施体系待完善 |
3.4.3 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小 |
3.4.4 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分散 |
3.4.5 农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 |
3.5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问题存因 |
3.5.1 农业标准化宣贯不到位 |
3.5.2 农业标准化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
3.5.3 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
3.5.4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
4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4.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 |
4.1.1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有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共识的形成 |
4.1.2 目的明确地制定农业标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
4.1.3 标准的制修定以法规为基础,以保障农产品标准的法律效力 |
4.1.4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农产品标准 |
4.1.5 完善配套措施,保障标准的实施 |
4.1.6 建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 |
4.1.7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体系,落实责任追究 |
4.2 国内农业标准化的建设情况 |
4.3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启示 |
4.3.1 明确各管理主体的分工和职责 |
4.3.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 |
4.3.3 建立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 |
4.3.4 建设多层次的质量认证体系 |
4.3.5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
4.3.6 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农业标准化的意识 |
5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实例分析:玲珑茶业 |
5.1 玲珑茶业公司的生产现状 |
5.2 玲珑茶业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5.2.1 主要问题 |
5.2.2 原因分析 |
5.3 玲珑茶业公司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
5.3.1 制修订标准体系 |
5.3.2 建立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5.3.3 构建完整系统的标准培训、宣贯体系 |
5.3.4 完善监测体系 |
5.3.5 全力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 |
5.4 玲珑茶业公司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5.5 玲珑茶业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
6 湖南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宣传培训力度 |
6.2 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
6.2.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
6.2.2 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
6.2.3 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
6.2.4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力度 |
6.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6.3.1 产地环境 |
6.3.2 农业投入品 |
6.3.3 生产过程 |
6.3.4 市场准入 |
6.4 加强农产品安全标准实施 |
6.5 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 |
6.6 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
6.7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组织经营主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绪论 1.1 |
研究背景 1.2 |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
文献评述 1.4 |
生态补偿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5 |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1.6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
本文创新之处 1.8 |
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的农业地位 2.1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的形成与发展 2.2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的农牧结构 2.3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章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3.1 |
松辽平原玉米带作物种植结构与生态环境问题 3.2 |
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耕作方式与生态环境问题 3.3 |
松辽平原玉米带玉米秸秆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 3.4 |
松辽平原玉米带肥料施用与生态环境问题 3.5 |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环境问题 3.6 |
松辽平原玉米带地下水超采与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章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4.1 |
松辽平原玉米带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
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耕作方式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
松辽平原玉米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
松辽平原玉米带肥料施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4.6 |
松辽平原玉米带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现行生态补偿措施及效果分析 5.1 |
松辽平原玉米带作物结构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 5.2 |
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耕作方式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 5.3 |
松辽平原玉米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 5.4 |
松辽平原玉米带肥料施用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 5.5 |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5.6 |
松辽平原玉米带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六章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影响因素分析 6.1 |
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的影响机理分析 6.2 |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户生态补偿行为的内涵和表现 6.3 |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户生态补偿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6.4 |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户生态补偿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 |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制度框架与保障措施 7.1 |
建立松辽平原玉米带农地生态补偿制度框架 7.2 |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地生态补偿制度的保障措施 第八章 |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
研究结论 8.2 |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
(9)广州市消费者对生鲜鸡支付意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路线 |
1.7 创新之处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生鲜鸡产业标准化的经济理论分析 |
2.1.1 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
2.1.2 生鲜鸡产业标准化研究的逻辑思路框架 |
2.2 消费者对生鲜鸡购买意愿的相关理论 |
2.2.1 消费者对生鲜鸡标准化模式的认知 |
2.2.2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2.2.3 标准化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影响 |
2.2.4 影响消费者对标准化模式下生鲜鸡态度的主要因素 |
2.3 文献述评 |
3 肉鸡产业发展 |
3.1 肉鸡产业总体特征 |
3.2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
3.2.1 生产变动情况 |
3.2.2 消费变动情况 |
3.3 广州市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4 研究模型与假说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4.1.1 对生鲜鸡标准化模式的消费态度 |
4.1.2 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消费者决策行为关系 |
4.1.3 对生鲜鸡产业标准化的感知风险与感知收益 |
4.1.4 对禽肉类产品的消费态度 |
4.1.5 对食品安全性的消费态度 |
4.1.6 政策制度信任 |
4.2 研究模型的提出 |
4.3 问卷的设计与变量的测量 |
4.4 变量测度和描述性统计 |
5 描述性统计 |
5.1 问卷回收与资料整理 |
5.2 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 |
5.3 对禽肉类产品的关心度以及质量满意度 |
5.3.1 对禽肉类产品的关心程度 |
5.3.2 对禽肉类产品质量的满意程度 |
5.4 对标准化模式下生鲜鸡的购买意愿 |
5.5 本章小结 |
6 实证分析 |
6.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6.1.1 信度分析 |
6.1.2 效度分析 |
6.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2.1 相关分析 |
6.2.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6.2.3 结构方程模型 |
6.2.4 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7.4 政策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消费者对生鲜鸡的购买意愿与真实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B 研究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 |
(10)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
2.1 养羊场(户)生产行为的概念界定 |
2.2 数据来源和调查样本情况 |
2.3 养羊场(户)的生产认知与行为分析 |
2.4 养羊场(户)生产认知与行为的研究结论 |
3 养羊场(户)养殖规模扩大行为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
3.1 山东省规模化养羊的发展现状 |
3.2 研究假说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3.4 影响因素结果讨论 |
4 山东省养羊场(户)养殖档案建立行为的计量分析 |
4.1 养羊场(户)养殖档案建立行为的概念界定 |
4.2 研究假说 |
4.3 影响因素分析 |
4.4 结果讨论 |
4.5 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
5 养羊场(户)和政府标准化生产行为的进化博弈分析 |
5.1 标准化生产行为的概念界定 |
5.2 标准化生产行为选择的进化博弈模型 |
5.3 进化稳定策略影响因素分析和讨论 |
6 改善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行为的对策建议 |
6.1 养羊场(户)为改善自身生产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
6.2 养羊组织为改善养羊场(户)生产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
6.3 政府为改善养羊场(户)生产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
7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一 |
四、实施畜禽业标准化生产的切入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D]. 杨华. 西北大学, 2021
- [2]有效防控农业面污染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J]. 杨志通.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8)
- [3]沅江市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现状调查与探索[D]. 曹建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4]城市化水平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基于成都市1995-2017年的实证[D]. 焦小楠.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D]. 陈齐畅.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黄南州有机畜牧业战略发展研究[D]. 赵玮媛.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7]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D]. 杨兴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8]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 张彬.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9]广州市消费者对生鲜鸡支付意愿研究[D]. 李茜.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10]山东省养羊场(户)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D]. 祝士平.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3)